新课程改革心得范文

2024-07-18

新课程改革心得范文第1篇

【单 位】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政乡王家庄龙海中学 【姓 名】 刘明

【摘

要】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偏重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即所谓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实现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提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读、研、点、练、悟”。读:围绕教学目标,粗读、精读、品读,感知文本、感知教材。研: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自研,互研相结合,研会文本。点: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精点巧拨,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练: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当堂训练,分层优化。悟:学生感悟提升,收获是什么,困惑有什么。

【关键词】

物理 新课程 读 研 点 练 悟

今年我很有幸被山西省平遥县教育局录用,被分配到本县龙海中学,成为一名真正的物理教师。近来正好赶上新课程改革培训,与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引起了我对物理教学深深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现状,分析弊端,结合形势,我对物理教学有了自己的一点拙见。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偏重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即所谓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模式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无法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二是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主动性,更缺乏创造性,也只能一味被动的接受。而老师呢,也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教授,没有任何挑战性,或者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表演,炼就了一张絮絮叨叨的“铁嘴”,枯燥乏味。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了沟通和了解,老师只是注意到自己怎么讲,讲什么,而根本不清楚学生的感受,更不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学生一说就懂的可能会讲的很多,学生不懂的反而说的很简单。渐渐的,学生不懂的越积越多,由于听不懂而产生反感情绪。更重要的是,学生成为了“电脑的硬盘”,只是一味储存而缺少了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的。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最根本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教师的“角色”就要改变了:教师应由管理者变为激励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重新认识“课堂”的功能,反思下列新课堂的定位: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其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老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实现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提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读、研、点、练、悟”:

一、读:围绕教学目标,粗读、精读、品读,感知文本、感知教材 首先,针对简单的知识要粗读。俗语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些知识并不需要老师讲,通过学生读书就可以理解。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过去的学生要广的多。过去电脑只是听说,而现在好多家庭都有了电脑,没有的也可以在网吧上网。现在的世界已经是信息的世界,是数字时代了。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初中阶段,有很多知识需要“囫囵吞枣”,因为在他们这个阶段知识的积累还很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很浅薄。如果学生自己看,加以想象有些知识就会被“表象”的接受。老师讲解了,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深思,使学生“做无用功”。如初中二年级物理第一章中就是把看不见的声波与可见的水波类比解释的,如果老师把声波从横波的角度深入解释学生就被搞糊涂了。其次,针对重点的知识要精读。这样的知识往往不容易理解,学生应仔细的阅读。读懂的课堂应加强,读不懂的标注,这是课堂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显示给学生,以便学生阅读有的放矢。第三,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不是直接看书中的解答,而是自己尝试着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我把它叫品读。能解决的,就跟课文中的比较,从中获得补益。不能解决的,就看课文中是怎样解决的,这样可以开阔思路,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已动了一番脑筋,再看就记得扎实,知道自己的思路还有哪些没有疏通之处,还应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等等)。粗读、精读、品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课前预习”。当然差别就在于预习的方法,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其实,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例的。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精读,对知识的理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要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同时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因而预习有利于培养自己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推断判断等能力,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2、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预习就象“火力侦察”,能提前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及时查缺补漏,不使之成为听课的“拦路虎”。并能加强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听课效果。预习后带着不懂的问题听课,目的明确,态度积极,针对性强,注意力容易集中,并能随时作出积极的反应。预习后不仅上课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且在老师讲到自己已经懂得的那部分知识时,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以取长补短,提高思维能力。

二、研: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自研,互研相结合,研会文本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解决一些问题。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进步,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分组讨论,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些原来比较难的问题原来只有少数几个尖子学生唱独角戏。现在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启发,变难为易,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也浓厚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在排座位的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多动脑筋了。班主任要把水平不同的前后四个同学分为一组,编好学号并选好组长。当需要进行分组讨论时,由组长负责,学生按不同的编号顺序进行讨论。但还有主要以下两点:第一要把基础相近的学生分在一起,为了互相促进。讨论时小组内可以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本相同,可适当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学生之间商讨问题会畅所欲言,没有顾忌,可能会争的面红耳赤。但讨论中,学生可以暴露自身的问题,有助于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读这一过程情况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改进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争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复杂的,多样的,不平衡的,老师无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发现和解决的。第二要把基础好的与基础差的学生相间在其中,为了帮助差的学生。差生不是本来就差,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性格特点等因素造成的。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使他们学到优秀学生的先进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性格。还可以一对一的帮助,差生就会慢慢转优。

三、点: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精点巧拨,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点区别于讲,学生分组讨论时,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存在分歧意见是经常的,也是正常的。当学生发生分歧,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的及时点拨能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启迪学生积极地思维,直至问题越辩越明,最后达成共识。在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对光源的讨论。有同学会说月亮是光源,但有反对意见。老师现在就需要去点拨,但不能就事说事。应该从天体的大体分类着手,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恒星,如太阳。它上面在发生核反应。行星、卫星,如地球、月亮。它们跟地球一样,不发生核反应。这样即讲解了一些课外知识,又让学生理解了课内知识通过这样的引导点拨,学生不再是盲目跟从老师被动地学习,而是牢牢地抓住了学习的主动权,大胆而有目的地思维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反如果详细讲解回到常规的教学模式,那么读和研的过程就变成了一种形式,也达不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目的。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后掌握的知识,是长期保存的,能灵活运用的。

四、练: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当堂训练,分层优化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形成新知识基础上的巩固过程,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反馈。如何找寻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练习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有梯度,要有层次。练习题应由简到难,不可一下子把学生吓倒。如: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中,老师应先作一点光源的像,再做一线光源的像。如果搞反了的话,学生将被你吓倒,觉得太难了,做练习的积极性受挫,便不会再去思考其他问题。第二,要注意当堂训练,而且要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就能及时的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如不当堂训练,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将不去复习,问题找不到,就会影响以后的学习。第三,要分层优化,不能吃“大锅饭”,对优生要多给一些难题,多诱导他们去思考一些有现实意义的,含现代尖端科技的问题;对差生要立足书本,多引导他们巩固复习、把所学的书本内容灵活运用。

五、悟:学生感悟提升,收获是什么,困惑有什么 “课堂小结”对于一节完整的物理课教学来说,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但常规的“课堂小结”只是老师总结,只代表老师讲授课程的完整性,不容易对知识升华。如:在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光沿直线传播这个知识点的小结,老师只能说在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这里重点是熟悉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老师也不能干巴巴的说一些事例,这样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把“老师的总结”变为“学生的感悟”,这样学生记忆会更深刻。老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学到了什么”的方式进行总结。就上例,学生可以自己把学到的知识升华到解释木匠看木头是否刨平;排队为什么要看前一个同学的后脑勺;小孔成像等。还有学习了噪声的产生与控制后,能升华成不光是小声说话是噪声,只要影响正常上课的声音都是噪声;生活中,夜间电视的声音要关小;噪声可以传递信息,如:铁路工人可以通过敲击铁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铁轨的螺栓是否松动等。所以,把传统的“课堂小结”改为“课堂小悟”更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升华。

这套新课程模式是我一点不成熟的拙见,但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所以在实际的教受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我们都应当本着这样的思想:1.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3.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

教育是研究艺术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当一名好教师确实不容易,但我毅然为了我的理想坚持不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从两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第一,从知识上,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当然初中阶段,专业知识要求相对低,但我也要努力简化知识,向老教师学习,让学习听起来通俗易懂。第二,从教学理念上,成熟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我要通过不懈努力用自己的一生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教师职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邵尚志 科学普及出版社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韩立福 首都师范出版社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常学勤 团结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彭前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好学生,好学法》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张维忠

科学普及出版社 《物理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分析》

刘钊圳 中学物理教与学物理教育学报

《关于物理知识的教育形态》张量 内蒙古出版社

新课程改革心得范文第2篇

一、促进者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积极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己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才”。

二、研究者是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提出来的。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好的促进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自己专业的素养是要提高的。只有自己站的高了,才能给低处的人予以正确的指引。做老师就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做到与时俱进。研究者就是让自己像一个学生一样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使之我们的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实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身教”。

三、建设者、开发者是从教学与课程关系提出的。

现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校本课程,许多学校都自己编印了校本书籍。很多校本课的内容都很贴合当地的传统和特色,或是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就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创编徒手操、自编舞蹈、武术套路、编写校本书、废旧器材的改造利用,游戏的开发等都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是走在前面的。对我来说这方面是我特别欠缺的,另一个方面是这些好的东西实践和推广的人还太少。当我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时,我们就会对我们的所教学的内容理解更深刻,剖析更全面,给学生带去的也将是更丰富的知识,更严密的逻辑,更符合实际发展规律的教学。

四、开放的教师是从学校与社区关系而言的。

新课程改革心得范文第3篇

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参考体育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从年龄角度而言,没有老教师有经验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我觉得首先要学生喜欢你,和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是上好课堂的第一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摩公开课以及视频,让我懂得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教师教,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来上好课堂,吸收学生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多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公开课上有经验的教师点评以及自己上的课在教师的点评上,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微笑,掌声的鼓励,翘起大拇指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是好是差都要进行鼓励,反之这样会使差的学生产生失落感,从而障失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评价是一把双刃剑。

新课程改革心得范文第4篇

我有幸参加区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特别珍惜这次机会。因此,这段时间,我认真网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二)》,学习之后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写字教学的新认识

常言道:“字无百日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字是持久战,写字不可能速成。可见,要想写一手漂亮的字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扎扎实实、毫不松懈地坚持,需要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听了专家的课,教学中的写字训练我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以身垂范

在写字教学环节,要让学生练好字,教师本身就应该有一手过硬的字,因为写字教学它不单单是说教,更多是要演练,直观的模仿,然后才能传神的书写。而且班级的孩子常常会在私下里评价老师的字,“这个老师写字好看,这个老师写字不好看。”“老师的字都这么难看,还让我们写好!”……所以教师有了一手漂亮的字,具备了一定写字教学的理论,这样才能让孩子以你为范,学好字,写好字。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自我控制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很重要,一定要从小

抓起,从头开始,抓紧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要求,做到习惯自然,一步一步地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写字情况,加强习字指导,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成果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写字的兴趣,增强习字的成功感。

(三) 、日积月累

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日常写字,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并及时地予以指导纠正。在作文、各科作业和各科考卷的书写方面,都要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清楚,行款要整齐,卷面要干净,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对书写潦草的,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真正把写字指导渗透到每一科教学和每一项活动之中,使学生的书写时时处处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阅读认识的提高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再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

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减少直至消除那些机械的、繁琐的题海,腾出时间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读,潇潇洒洒地去读走进书中,真正地进行心灵对话。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掘写作源泉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

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我认为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尤其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生、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所思所悟、所感所想随时记录下来。

新课程改革心得范文第5篇

我有幸参加区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特别珍惜这次机会。因此,这段时间,我认真网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二)》,学习之后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写字教学的新认识

常言道:“字无百日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字是持久战,写字不可能速成。可见,要想写一手漂亮的字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扎扎实实、毫不松懈地坚持,需要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听了专家的课,教学中的写字训练我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以身垂范

在写字教学环节,要让学生练好字,教师本身就应该有一手过硬的字,因为写字教学它不单单是说教,更多是要演练,直观的模仿,然后才能传神的书写。而且班级的孩子常常会在私下里评价老师的字,“这个老师写字好看,这个老师写字不好看。”“老师的字都这么难看,还让我们写好!”……所以教师有了一手漂亮的字,具备了一定写字教学的理论,这样才能让孩子以你为范,学好字,写好字。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自我控制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很重要,一定要从小

抓起,从头开始,抓紧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要求,做到习惯自然,一步一步地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写字情况,加强习字指导,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成果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写字的兴趣,增强习字的成功感。

(三) 、日积月累

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日常写字,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并及时地予以指导纠正。在作文、各科作业和各科考卷的书写方面,都要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清楚,行款要整齐,卷面要干净,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对书写潦草的,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真正把写字指导渗透到每一科教学和每一项活动之中,使学生的书写时时处处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阅读认识的提高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再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

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减少直至消除那些机械的、繁琐的题海,腾出时间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读,潇潇洒洒地去读走进书中,真正地进行心灵对话。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掘写作源泉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

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我认为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尤其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生、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所思所悟、所感所想随时记录下来。

新课程改革心得范文第6篇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力求将中国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新的台阶!

几天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通过培训对新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

新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课程的综合化,及以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等。这些理念对广大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遵循过的,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应积极对其做出回应以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传统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忽视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课程设置上,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课程曾经是必修课程一统天下,学生没有迭择的余地,传统的学校管理的观念和方式有利于控制和效率,但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相比,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键一点,就是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生权力的实现,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力,就是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全新的理念对传统学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历来有精英主义教育的传统,追求学业成绩的优秀,追求在考试竞争中打败同伴,脱颖而出,这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教育,它是以牺牲很多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新课程就是从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力,求得每一个学发展的角度来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的,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有个性的发展。在课程结构上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个性发展。

这次新课改我最大的体会是:

上一篇:新课标培训心得范文下一篇:选煤厂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