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法律问题分析论文范文

2024-07-22

企业兼并法律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也获得了不断的升级和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是评价一个企业好坏的关键点,并逐渐被企业认可,各个行业的企业都极为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如下文所示。

一、全面管理定义以及目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里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各个部门领导以及员工的前进方向。能够使企业高效地利用资金、增强运转效率、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了内部所有部门,主要涉及资金支出、财务以及业务这三个方面的预算情况。大体的流程是:第一点是编制预算;第二点是执行预算;第三点是调控预算;第四点是考评预算[1]。

首先,编制预估是基石,意味着企业按照自身情况预估目标编制。其次,完成预估后传达至相关部门进一步执行,执行时需要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完成预估目标。再次,调控预估为执行预估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旨在圆满落实执行预算工作。最后,由专业人士评价分析预算成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为接下来的预算管理工作做准备。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除了企业自带的财务部门以及会计部门参与外,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一起加入,进行全局管理。倘若在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过程里面遇到了难题,应当随时推陈出新,企业想要设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唯有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增强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为一类通过预算管控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分支,为一类科学的资源配置手段,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方法。

二、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战略指导

企业战略指导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领航的作用,对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更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企业完善的战略指导能够使得企业发展有目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要结合企业发展的目标进行科学的编制。企业战略的制备,需要对企业涉及到的利益领域做到全面分析和预测,针对市场发展的预测,来指定完备的企业发展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依据。企业发展有保障[2]。

(二)缺乏客观合理性

市场的发展不是一场不变的,是动态的发展。那么企业也要针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并且针对市场变化的预测,做出适当的应对方案,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全面预算更要了解市场发展方向,掌握市场发展前景,做到客观合理,才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力保障。

(三)缺少完备的考核制度

完备的企业考核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对员工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能够使得员工工作更加有动力。给员工制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力,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

三、全面预算管理措施分析

(一)合理的预算目标

企业的预算目标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出发,从实践出发。预算目标不能够定得太高和太低,这样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定得太高,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根据预算来进行决策,使得决策脱离实际,难以完成目标任务。预算目标定的太低,则企业发展决策受到限制,无法完全发挥其作用。并且市场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企业的发展也会跟随市场进行适当的变动,这就要求企业在指定预算目标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企业发展。我国某燃气集团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制定了全公司的预算目标,并且将目标分配到各个分公司,甚至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使其有效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公司发展迅速,成为东莞民企的标志性企业。将企业的利益做大了最大化[3]。

(二)细化的预算细则

预算的细则要尽可能的细化,这样能够使得企业的每个决策都有据可依,增强企业的执行力。预算细则的细化,需要一个完整的、有经验的团队执行,要求团队的专业能力,能够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计划了如指掌,并对企业额业务了解透彻。这样指定的预算细则才更有说服力,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公正的考核制度

公正的考核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让每个员工体验到公平竞争,让其努力得到相应汇报,这样才能更加鼓励其工作热情。公正额考核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员工工作的一种肯定,这种肯对员工来讲是一种无形的鼓励,使得其更好地为公司发展做贡献。这是公司与员工实现共赢的基础。

四、面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战略目标

企业发展需要明确战略目标,有目标才有导向,有导向才有对策,有对策才有实施,有实施才有成果。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个新晋的管理方式,可以高效地监督和控制企业,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综合监管体系[4]。企业全面预算一定是在制备完善的战略目标之后才进行的,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导向,针对性地做出全面预算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完善全面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的完善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尤其是企业资金预算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的核心,其管理制度的完善更是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分工明确,每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并且对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划。其次,企业管理人员要做到对每个员工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将其放到最适合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这样不仅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管理人员也会省去很多麻烦。再次,要掌握员工诉求,对员工予以适当鼓励,员工工作的动力除了自身的热爱之外,其余大多来自上层领导的鼓励和关心,只有得到充分的关心和鼓励,才能够更加努力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要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完备的奖惩制度不仅可以对员工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更能够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予以奖励,增加其工作动力,从而带动其他员工进行效仿。

(三)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与实际相结合

企业的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全面预算管理更应该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结合发展实际,对企业预算进行动态管理。固化的预算管理制度背离企业发展实际,脱离企业发展方向,这将会使企业走向发展末端。

(四)完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也要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使得一个企业拥有灵魂,更能使得企业发展找到方向。但是企业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发展,企业也在进步,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结合企业发展方向,适当对企业的文化进行调整,使其适应当前发展趋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与企业文化结合,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发展,使其融为一体[5]。

(五)强化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是每个企业和团体的必备制度,不仅能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最主要是可以使得公司的正常运转有保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更需要有完备的监督制度,这可以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稳定的资金管理和资金来源。

五、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个新晋的管理方式,可以高效地监督和控制企业,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综合监管体系。利用全面预算管理能够高效地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提升行业竞争力。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为一类通过预算管控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分支, 为一类科学的资源配置手段, 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方法。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企业各个生产流程, 旨在对企业进行统一全面的预算管理。本研究从解释全面预算的定义入手, 分析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具体问题, 旨在探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资源配置,生产经营活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韩瑞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常见问题分析探讨经验分析[J].纳税, 2019, 13 (05) :278-279.

[2] 唐忠海.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与实施策略探讨[J].财会学习, 2018, No.191 (17) :77-78.

[3] 杨晓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探讨[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15 (06) :91-92.

[4] 王彩云.基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探讨[J].知识经济, 2018, 481 (22) :102+104.

企业兼并法律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对税制作出调整,并于2019年出台新税法,涉及到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来说是重要的机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纳税,降低缴税压力,同时还是强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对税务筹划的重视,并在增强会计人员意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使其在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新税法,提升自身的税务筹划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发展实力。

关键词:新税法;企业会计;税务筹划问题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高效的税收筹划可以帮助其实现资金的科学管理,企业需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策略做好解决,让税务筹划能够充分发挥实际作用和价值。

1.新税法发生的主要变化分析

1.1对纳税人及增值税的征收标准进行明确

新税法将赚取营业收入的组织或者单位纳入其中,在新税法中,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进行明确,具有独资以及合伙两种企业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将年增值税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之后达到规定数值的企业,会划分到一般纳税人行列中。新税法中对增值税有了明确规定,将起征点定为30万的季销售额,对于达不到起征点的企业,不能将其划定在增值税纳税人的范围内,但是存在相关规定,尊重个人意愿,此类企业可以自愿申请,成为增值税纳税人。同时新税法中将税率划分为三个档位,税率分别为6%、9%以及13%,而征收率定为3%,与旧税法相比较而言,新税法中的增值税具备更长的计税时间,使纳税更加便捷,并且将旧税法中的1日、3日以及5日三个计税期间取消,增设了“半年”的计税期间。除了基本的法定免税内容之外,国务院还可以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出增值税专项优惠政策。

1.2对企业所得税税率做适当调整

在传统的纳税管理中,虽然部分企业满足国家税率要求,但是依然需要履行纳税义务,但是通过新税法的出台,对企业的实际发展规模作出明确,进而实现部分企业的免税或者税收优惠。新税法针对企业涉及到的税前扣除比例作出合理调整及明确规定,在开展企业所得税扣除工作之前,允许将企业经营管理中包含的所有合理费用扣除,同时制定相应的扣税标准,主要包括将企业在合理范围内的工资费用进行扣除,并将内资企业传统的按照税种分发工资方式取消,对企业捐赠税前扣除比例作出统一规定,即占自身经营利润总额的12%,并同时对广告费用及研发费用扣除比例作出相关规定。

1.3针对个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出现的调整

新税法主张行业优先的规则,同时加强区域性优惠制度的建立,通过与旧税法的比较分析,新税法加大了税收优惠制度的调整力度,针对个人所得税,将免征额提升到5000元,对居民对应的个人工资以及薪金所得税进行全新明确,通常会采用累计预扣法,开展预扣预缴工作,而对于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来说,采用分项计算的方式,对个人所得税进行计算。在新税法中,引入综合所得的概念,在综合征税的范畴内涵盖工资、薪酬所得、薪金所得以及稿酬所得等劳动性所得,以上相关变化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活、理财等方面的改善,激发居民工作的积极性。

2.新税法下企业会计税务筹划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2.1会计人员的税务筹划意识较弱及综合素质待提高

在多数企业中,税务管理部门及会计工作人员缺少对新税法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在开展税务筹划以及税收管理等工作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导致企业的重要决策没有充分的依据,生产经营活动得不到正确引导。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利益过于重视,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采用的方法存在违反规定的问题,同时存在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经济建设来说,是较大的阻力,并且危害社会的稳定发展。部分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缺少对新税法学习的重视,致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对税务筹划的相关标准及政策进行有效落实,很难做到将偷税漏税与税务筹划做好准确区分,不仅税收筹划意识薄弱,还缺少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编制,使得企业内部税务筹划的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没有降低税务资金的支出,让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很多风险。部分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没有参加专业的税务筹划培训,致使其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职业素养得不到全面培养,面对税法项目的处理时,无从下手,很难对税务筹划工作做到合理安排及科学规划。多数部门及管理层领导将工作重心放在业务开发方面,通常会对资金的流动方向作出简单调整,对税务筹划方案的编制缺少重视,使税务筹划的实际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无法实现对不同种税收业务的有效处理。

2.2税务筹划体系缺少合理性及完善性

为了让企業的税务筹划工作得到有效支持及配合,需要配套的税务筹划机制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部分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时,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税务筹划工作的职责范围作出合理划分,导致企业编制的税务筹划方案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同时缺少对市场变化的分析和掌握,使自身的发展很难满足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部分企业虽然存在税务筹划机制的建立,但是实际工作中缺少监督和落实。

3.新税法下加强企业会计税务筹划工作深度落实的措施建议

3.1建立健全的税务筹划管理制度

为了在新税法落实的环境下,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对新出台的税收法律做好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税务筹划管理制度,对会计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引导,并加强对其实际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让税务筹划的有效性得到提升。首先,企业应该对自身的税务筹划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将新税法发生的变化做好总结分析,如退税比率、经营税率以及税务类目等,将企业内部不同的经营税务进行集中核算,让会计工作人员对税务筹划的全新标准及规定进行明确,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作为工作宗旨,并保证税务筹划的合法性,避免发生偷税漏税行为;其次,在开展税收筹划编制工作时,需要做好全面的监督,保证每项规划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并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好划分,对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实际表现做好观察和分析,一旦发现工作方式存在问题,或者有失误出现,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作出合理纠正。

3.2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对新税法的学习和了解

在2019年出台的新税法中,有明确规定,纳税不区分企业的经营类型,同时也无需在税务局做备案,在达到规定的标准后,企业可以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为了提高税务筹划的有效性,需要企业及会计人员不断深入对新税法的学习,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灵活运用。但是由于新税法与旧税法同时存在,导致会计人员的税率计算方法缺乏准确性,致使税务筹划工作结果不够可靠,无法让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配置。部分企业内部的税务筹划工作人员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需要企业开展有效的内部调整工作,减少税务筹划过程中工作失误的出现,让企业的税务工作能够保证稳定开展。会计部门工作人员思想意识较为陈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过程中主要依赖自身经验和传统的方法,同时不同岗位间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工作流程缺乏合理性,导致税收筹划工作很难达到实际目的,并且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内部的管理层领导缺乏税务筹划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没有起到良好的引领和带头作用,为了对以上现状做好改善,企业应该提高领导人员的重视,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做好全面普及和宣传,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税务筹划意识。

3.3加强不同部门间的有效配合

为了实现企业税务筹划的目标,应该让领导人员在不同部门之间做好有效协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进行互相合作及支持,主要内容包含现金流量、债务结构以及应收账款等的税收筹划工作。首先,企业应该给予会计人员较大的税务筹划工作权限,在开展不同的税务筹划工作过程中,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有效交流,如果企业的进项税额较多,需要将税收筹划的工作重点放在现金流量方面,如果与设备的购买相关,应该将经营税以及城建税对应的税率计算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企业还需要结合新的税收政策及标准,加大管理力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及合法化,在当地税务管理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对内部的税务筹划做好审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偷税漏税行为,并依据相关法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罚,让税务筹划工作充分,满足新税法的相关要求。

4.结语

合理的税务筹划可以帮助企業减轻税收压力和负担,使其拥有更多的可利用资金。为了提高税务筹划工作的效率和实际作用,企业应该增强管理层领导和会计工作人员的意识,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及专业素质,让税务筹划方案的编制更加合理,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重要的决策打下坚实基础,促进更多的经济效益创造。

参考文献:

[1]梁逸玲.新税法下企业会计的税务筹划研究[J].新商务周刊,2020,(03):133.

[2]张峰.试析新税法下的企业税务筹划思路[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8,(15):111-112.

企业兼并法律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而后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外延和性质,最后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现状;含义;性质;完善

在法律语境下论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就要从我国《公司法》的相关条款谈起。我国《公司法》于2006年进行了修订,修订之后的《公司法》在第5条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此条款一出,便引来许多有关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方面的探讨,首先,“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其次,这样一种责任到底是法律层面上的责任还是道德层面上的责任?本文将从我国规定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条入手,进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性质,最后提出在法律上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立法现状

(一)《公司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

新修订的《公司法》在第5条中,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对这一条款学者均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其不仅是公司法立法的一大突破和进步,也为其他相关经济法律规范、民商事法律规范在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时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在整体上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进程。

同时《合伙企业法》也在2006年进行了修订,《合伙企业法》此次修订紧跟《公司法》的步伐,也在新修订的第7条中提出:“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合伙企业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推动,主要在于其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由公司法人,拓展到了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自此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既包括公司、合伙等组织,也包括了自然人。

(二)其他法律规范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

在《公司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出了概括性的规定后,一些经济法律规范、社会法律规范也在特定的领域内更有针对性的规定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在立法上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部法律规范:

1.明确规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范

在食品安全频发的社会现实下,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也顺势提出了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该法在第3条中明确提出,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律规范,生产、经营的食品必须符合行业标准,食品企业承担着保证食品符合标准、合格、安全的社会责任。自此,《食品安全法》就明确了企业在食品行业内的社会责任。

另外,一些其他法律规范,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均涉及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这些法律规范在各自调整的法律关系中,要求企业应当承担起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障职工权益、维护自然环境、维持国家良性经济秩序等的社会责任。

在金融领域,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银监会和国资委共同颁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都规定了上市公司和金融企业,在保护股东利益、维护金融秩序、保障公众利益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2.从立法理念中可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范

《劳动合同法》在第1条就首当其>中地明确了本法的目的:“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但若在字里行间体会该法的立法宗旨,也不难发现该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强化用人单位保护公民劳动权的义务,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就是企业在劳动关系中的社会责任。

《企业破产法》与《劳动合同法》一样,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但是国家制定《破产法》,目的就在于规范破产程序,保护债权人的债权利益,因此从其立法宗旨和理念中,可以推断出,在破产法律关系中,保护债权人的债权利益就是破产企业需要承担的最后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性质

我国经济法律规范、社会法律规范已经引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但均未给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本文在下文中将在梳理现有学说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外延,及其性质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现代文明社会认为,经济实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但与此同时,经济实体还需对国家、社会公众负起责任。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和谐息息相关,企业不能只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在面对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安全事故、道德缺失等社会问题时,企业必须尽到应尽的义务。在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时,学者一般选择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对人,即企业应当保护的“利害关系人”,或“利益相关人”的角度来阐述,概括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时,还必须对相关利害关系人负责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人”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内部人员

这里的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了企业的股东和员工。首先就股东而言,企业应当保证股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同时履行其善良管理人的义务,积极经营企业,以维护股东的经济利益。其次就企业员工而言,企业应当保证公民合法的劳动权利,如拒绝性别歧视,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等。另外还应保障员工在工作时的人身安全及生活的稳定,如提供劳动安全保障及相关保险等。

2.社会及社会公众

这里的社会公众,具体而言可以包括消费者、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东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消费者、股东负责,让其享受到利益,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身权利。《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要求企业杜绝不正当和垄断行为,以维持整个社会正常经济秩序的运行,这样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也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环境保护法》则要求企业承担起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责任,以造福社会及社会公众。

3.国家

企业通过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并且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整体规划相协调,维护国家的利益,这就是企业需要对国家承担的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

根据《公司法》第5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其外延主要包括了“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在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时,阿奇·卡罗尔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他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经济责任,这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是企业谋求自身经济利益而负担的责任;第二层是法律责任,即要求企业的运作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精神和具体规定;第三层是伦理责任,这是企业所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第四层次是企业自愿承担的责任,这是社会寄予企业的期望,但是否承担仍由企业自愿选择,没有法律的强制执行,也没有道德上的苛责,如进行慈善、公益活动等。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比较全面的描述,但其并不是在法律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比照我国《公司法》和“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在法律的语境下,应当只包含了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就第一层次经济责任而言,这是企业非常愿意承担的责任,即使法律不加以督促和强化,企业也会尽其所能去承担,在这一责任内化于企业的运行中,根本无需法律来规定;最高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企业额外承担的责任,企业选择承担这一责任,会赢得社会的积极评价,但即使企业不愿意承担这一责任,社会也不应给予过多的苛责;这一责任与企业应遵循的诚实、信用等商业道德、社会公德不同,企业不承担前者,必不会危害社会,但企业若不遵守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则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法律不应苛以企业过多的责任,因此在法律语境下,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圈定在“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这一范围中,比较合适。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学者基于《公司法》第5条的规定,认为其是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综合体,也有学者认为既然企业社会责任被规定在法律条文中,其就是法律责任。本文同意后一观点,在法律条文中规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一种具强制性的法律义务。实质上,《公司法》第5条强调企业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可以认为是对民事法律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运用。而在民事法律中,“诚实信用”是民事法律规范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民事主体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这里的义务是指第一性法律义务,如若民事主体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法律将会给予否定性评价,进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即第二性法律义务。《公司法》以及其他法律规范要求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环境、保障职工权益、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等,如有违背,企业是需要接受法律的否定评价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因此,在法律语境下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应当将其视为一种法律义务。

三、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的探讨

我国《公司法》以及其他一些法律引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名词,但均没有对其进行法律界定,既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概念,也没有详细列明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具体有哪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范仅是在自身调整的范围内规定了企业的责任,调整范围不同的各类法规中均规定了企业社会责任,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取向引导。现有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从整体上来说缺少更具统一性、宏观的规定。因此就需要整合现有的法律规定,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够得到具体、细化的法律评价,从而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在消费者保护领域、食品安全领域、环境保护等方面,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因此相关的法律也应当与时俱进,适时进行修改,使得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也应当加快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设,扩大可以对企业提起诉讼的主体范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还可以增加企业的诉讼负担,从而促使企业通过积极地承担其社会责任而避免卷入诉讼。

企业兼并法律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在陕西省所独有的经济背景及政策环境下,以2007年至2009年陕西省国有纺织企业财务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发现企业所得税与资本结构不相关。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 资本结构 国有纺织

一、引言

纺织工业作为陕西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在陕西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国有纺织企业又是纺织行业中的主力军。2008年1月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其充分考虑内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能力,彰显公平。2009年国务院原则通过了《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新形势下陕西省纺织行业必须抓住国家税制改革与振兴规划出台这样难得的发展机遇,合理以实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最终实现产业的重新振兴。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企业所得税是直接税,税收负担不可转嫁,完全由企业自身承担,企业不可能通过抬高产品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消费者,也不可能通过降低投资品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所得税是直接影响企业净收益的税种。企业通过调节资本结构中的带息负债比例而对企业价值所产生的影响,称为税盾效应或节税效应。本文运用陕西国有纺织企业财务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企业所得税对陕西国有纺织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资本结构与企业的税收地位、财务状况等内容直接相关,不仅影响到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且还影响直接到企业的总体价值。所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素质和投资价值的提升,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已经有许多资本结构理论用来解释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问题。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了以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折衷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融资结构理论的研究,1958年出现了以MM 理论、权衡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融资结构理论,从1976至今进入到新融资结构理论的研究阶段,出现的主要研究理论有: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现阶段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影响企业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形成的现实因素,国内外融资结构理论对融资结构微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与讨论主要集中在:盈利能力、企业规模、破产可能性、非债务税盾及资产类型等方面。本文鉴于研究的对象为国有企业,所以选择的控制变量有:政府对国有企业干预程度、盈利能力、企业规模、破产可能性、非债务税盾和资产的抵押价值。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运用Probit或Logit模型(离散选择分析)研究相关因素对权益融资或负债融资可能性的影响;第二种研究方法是采用资本结构影响因素与负债比率进行回归分析。

(二)研究假设本文的研究假设为:

假设1:假设企业所得税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与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正相关

假设2:政府对国有企业干预程度,即企业性质对陕西国有纺织企业的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

(三)变量定义(1)因变量的选择。本文是研究所得税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因此选用资产负债率作为研究的因变量。(2)解释变量的选择。本文采用边际税率(MTR)作为解释变量。边际税率指每增加一元的应税收入,所增加的当期和未来支付的所得税值。包括直接支付给税务当局的税收,即显性税负;还包括享有税收优惠的投资者以取得较低税前收益率的形式间接支付给税收当局的税收,即隐性税负。显性税负较容易得到,但隐性税负往往很难获得,所以有效的“边际税率”通常很难取得,因此在研究中,使用的都是边际税率的替代指标,即法定税率、应税所得虚变量、税耗尽变量、模拟税率等。综观过去的实证研究结合我们所取得的数据资料,在边际税率的替代指标中,我们选择替代效果较好的三分法变量。三分法变量认为:如果企业的应税所得为正且没有亏损弥补,边际税率为其法定税率;如果企业的应税所得为负,或有亏损弥补,边际税率为法定税率的二分之一;如果公司的应税所得为负且有亏损弥补,边际税率为0。(3)控制变量的选择。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以下几个控制变量。政府对国有企业干预程度=企业收到的财政新资金/企业全部费用支出。研究对象是陕西国有纺织企业,其产权具有特殊性。由于历史、制度的原因,政府一直保持着和国有企业极难割断的各种联系。陕西国有纺织企业遇到了较大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反应是通过大量的扶助政策维持企业的生存,主要包括财政补贴、说服银行继续贷款等。所以政府对陕西纺织企业的直接财政性补助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中企业收到的财政新资金包括基本建设性资金、生产发展性资金、社会保障性资金以及其他政府直接投入企业的补贴。盈利能力: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盈利能力应该是企业现有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往往是其负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盈利能力较高的企业享有高的信誉,因此容易从债权人处筹措到款项,而盈利能力较低的企业则信誉不可能过高,负债规模受到限制。企业规模=总资产的自然对数。直观上来说,大企业的经营更为多元化,抗风险能力强,破产可能性小,具有较高的负债能力。破产可能性用z变量表示,ZPROB=总资产/(3. 3×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1.4×留存收益+1.2×净营运资本),破产可能性衡量一个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该指标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必须考虑到破产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非债务税盾=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率。企业中存在折旧抵税和投资减税等,相对于负债利息抵税的债务税盾效应,我们把这些称之为非债务税盾,其风险性更小,也是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资产的抵押价值:(固定资产+存货)/总资产。如果企业有较多的固定资产及存货等可抵押的资产,则企业的信用程度较好,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到资金,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负债。

(四)模型建立本文选取2007年至2009年三年存续的陕西国有纺织企业为研究对象,剔除进行了合并重组,以及在破产清算期的企业,最终确定了30家国有纺织企业。对面板数据(包括30家企业三年八个指标在内)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本研究中,根据因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建立因变量Y与一系列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α0+?茁1X+■?渍iKi+?着i

资产负债率作为公式中因变量Y;解释变量X表示的是边际税率,即MRT;Ki(i=1,2,…,6)代表控制变量,分别为盈利能力、企业规模、破产的可能性、非债务税盾、资产的抵押价值、政府对国有企业干预程度。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变量之间的数值特征和各年差异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发现:(1)资产负债率Y,2007年至2009年三年的最大值达到599%、690%、540%,遵循理论,这些高负债企业早已资不抵债停业破产。但是在法律还不健全,相关制度还完善的情况下,陕西国有纺织企业又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在这这种高负债情况下,并没有破产或是停业,而是在正常的运营。(2)边际有效税率X,从均值可以看出,2007年至2009年边际有效税率是逐年递减的,企业税负显著减轻,与国家税改的目的相一致,减轻了内资企业的税负,但是否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结构,还没有结论。(3)盈利能力K1,2007-2009年盈利能力的标准差分别为:11.33851、74.02786、40.80251,说明每个年份企业每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差异性较大,但各年其峰度值和偏度值,与广义正态分布要求峰度、偏度数值为10基本相符,可以判定盈利能力符合正态分布。(4)企业规模K2,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规模是三年中最稳定的指标,均值都在17左右,标准差都在1.5左右,最大值为20.68517 ,最少值15.212334 ,这跟陕西国有纺织企业的现状相符合,没有大型企业,多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的范围,企业规模在近几年也没有显著的变化。(5)破产可能性K3,从表(1)可知,2007年至2009年破产可能性的均值为-1.372623、-1.372623、-1.447574,很好的印证了对资产负债率描述性统计的解释,虽然资不抵债,但企业的破产可能性并不大。(6)非债务税盾K4,2007年至2009年的均值,标准差相差都不大,所选取的各个研究对象的非债务税盾相差不大,且成正态分布。适合用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但是从数值上,三年中非债务税盾的最大值仅仅达到0.202900,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内源融资的途径没有很好的得到利用。(7)资产类型K5,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资产类型的峰度和偏度数值最接近与零,则该变量的值严格符合正态分布,对回归模型的适用度最高。但从数值上看,资产类型的最小值为0.022002,最大值为0.983393,说明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总价值占企业总资产的份额,最少的只有0.02 %,最多的也只有0.98%,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价值过少。(8)企业性质K6,可以看到,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补贴占企业费用的支出比例,是逐年上升趋势。但由偏度和峰度的数值,这一变量不是严格的符合正态分布,但是这一指标对研究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又非常的重要,则我们在剔除一些非常值之后使用了较为宽泛的标准,使之符合正态分布的要求。

(二)相关性分析由于本文采用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统计检验,用以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消除多重共线性。首先运用SPSS软件中容忍度(Tolerance)与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指标对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得到,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所有变量的容忍度均大于0.1,判断出各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即所选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三)回归分析本文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得到,其F值为0.00,显著小于0.05,说明本文所选择的六个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效果在总体上是显著的,能够解释总体数据所代表的信息,其中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破产可能性、资产的抵押价值三个控制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对应的三个控制变量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即这三个变量对企业资本结构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度。在以上回归的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即以三分法变量得到的有效税率,用包括所有控制变量及解释变量的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4)。同样发现该模型的F值(总体的显著性)显著性概率小于0.05,说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其中有效税率系数为-0.1205,其显著概率0.0001也远远小于0.05,说明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十分显著。此时,调整的R2为0.9988,说明本文所选取的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对因变量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度。如上所示:解释变量X在回归结果2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2)调整的拟合优度R2等于模型(1)的调整的拟合优度R2,说明回归(2)在整体上对企业资本结构的解释程度没有改善,并且回归(1)和回归(2)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控制变量也发生变化,在回归(1)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在回归(2)中通过检验。在正常情况,回归(2)的拟合优度应该大于回归(1)的拟合优度,但实证结果并非如此。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文变量选取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本文样本筛选存在局限性,只选取了三年存续企业,不能代表总体反映企业所得税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还有可能是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原因。本文所提假设1没有通过验证,理论上认为:由于债务利息具有税收抵减功能,高税率会降低债务资本成本,从而使得公司大量举债。即企业所得税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与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正相关。但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显示:有效税率的系数显著,但其值为负。其原因可能是与所选取数据的时期有关,本文所选取的是2007年至2009年度的数据,陕西纺织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行业低谷期,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借贷信用等级限制趋紧,使企业的主要借贷渠道中断,导致税制改革所带来的契机并没有被大多数企业所利用。本文所提假设2也没有通过验证,即政府对陕西国有纺织企业的干预力度,资金扶持并没有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近些年陕西国有纺织企业在进行大范围的并购重组,政府对纺织企业的现金支持力度有限所致。

四、结论

从理论上讲,税收对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具有促进作用。但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并没有得到企业所得税与企业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的结论,而是得到了显著负相关的结论,其原因是复杂的。鉴于上述结果,本文建议:(1)重塑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纺织企业的关系。应当结合陕西省所拥有的优秀的智力资源及科研保障能力,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使陕西的纺织产品也成为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从根源上保障融资渠道的畅通,以期实现较优的资本结构。(2)加大政府对国有纺织企业的资本扶持力度。整合国有纺织业资源,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以优秀的产品和先进的管理为基础,以资产投资和利益为纽带,先资产重组,重组整合我省国有纺织业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陕西纺织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魔咒,以大型企业的面貌出现拓宽现有的融资渠道,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3)企业加大融资方式和融资产品的创新。可以借鉴杭州西湖区与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全国首款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平湖秋月”的成功模式,通过政府小份额出资引导、社会大份额资金参与的方式,为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路,实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新税制改革对我省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JK110)及陕西省科技厅项目“新税制改革对陕西纺织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09KRM01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贾颖:《我国企业所得税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王素荣、张新民:《资本结构和所得税税负关系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2期。

[3]Wald JK. How Firm Characteristics Affect Capital Structure: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1999.

[4]Rajan R L.Zingales.What Do We Know about Optima Capital Structure,Som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Data, Journal of Finance. 2002.

[5]Titman, Sheridan, Roberto Wessels.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ournal of Finance. 1988.

[6]Graham J. Debt and the Marginal Tax Rat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 1996.

[7]Cbryan Cloyd,Limbergm,John R.The Impact of Federal Taxes on the Use of Debt by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NationalTax Journa.l 2003.

(编辑梁恒)

企业兼并法律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1 设备维护和保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员不专业

石油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石油企业的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是十分高的, 但由于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速度不断提高, 很多职工的专业技术仍旧停留在几十年前, 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些年纪较大的员工, 出现墨守成规, 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不屑一顾的现象, 这些都是不对的, 正是由于这些“专业”人员的不专业, 造成了很多新设备的损害, 同时, 他们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一窍不通, 更别说维修了, 这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2 没有完善的定期保养计划和制度

设备的损坏是正常的, 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个损坏的时间尽量延后,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而这其中, 定期的保养和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石油企业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漠不关心, 没有制定完善的计划和制度来保证设备的保养, 这就使很多设备提早发生的损坏, 进行维修后, 效果明显不如维修前, 同时, 也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十分不利于石油企业的发展。

1.3 建立考核和监督机制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良好的运行需要严格的考核和监管, 对于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也是这样, 我们不能仅仅制定规划和制度, 完成正常的考核和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这方面工作的从业人员, 石油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来监督他们的工作, 这样, 就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保证了企业的安全有序运行。

2 如何强化石油企业的设备维护和保养

2.1 加强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针对“专业”人员不专业的问题, 石油企业应当立即行动起来, 对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 除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外, 尤其是设备维护和保养的知识是必须要大面积涉及的, 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隐患, 积极利用生产间隙, 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同时, 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 企业可以分组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求起到更加突出的效果。此外, 老员工要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 业务精通的员工要对业务一般的员工多加帮助, 同时, 业务一般的员工要向老员工多请教, 形成良好的以老带新的机制, 保证了好的传统可以延续下去, 另一方面, 老员工也要积极的向年轻人学习新的思想和理念, 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2 要制定完善的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

设备的损坏是十分正常的, 我们要制定合理完善的计划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有助于提高新老设备的综合配套使用能力。这样能够使得企业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转, 提高企业的业绩, 节约修理设备的资金。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主要有: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运行, 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 调整活动部分的间隙等。日常的保养和维护是设备良好运行的基础, 我们要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使用方法和条件进行针对性的保养和维护, 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的生产工艺、结构等问题。

2.3 要加强对石油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实现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

在石油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石油的安全生产无疑是最重要的, 而保证石油安全生产的基础便是设备的良好运行, 这样能够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 提高石油企业的工作效率, 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 要根据各个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这些安全生产知识, 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进而从源头上控制石油企业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石油行业的发展正在大踏步的前进当中, 我们要把握好时代的脉搏, 在日常的生产和发展中注意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保证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同时, 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确保他们的专业素质足够配套他们的专业工作, 为石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石油是我国的战略性资源, 石油企业更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 石油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有一个春天, 石油的开采、使用过程中, 技术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稳定而良好的设备是保障石油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 但由于设备的使用寿命等问题, 石油企业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成为重中之重, 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对石油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石油企业,设备,维护,保养

参考文献

[1] 张柏伟.关于石油企业设备维护保养与企业现场管理的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17:43.

[2] 翟凯, 叶冬丽.试论石油企业设备维护与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07:256.

企业兼并法律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 企业管理层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中小企业需要变化经营环境, 顺应时代发展, 重点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属于战略管理的核心, 只有企业保障自身的竞争优势, 才能够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意义

中小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的利益, 在同等效用商品的基础上, 降低商品价格。提升商品效用、企业服务质量, 以此索要更高的价格。中小企业需要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要么降低企业价格、要么提升产品质量。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意义主要如下:

2.1 降低运营成本

中小企业通过开展成本管理, 可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 在企业经营发展中, 利益最大化始终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产品生产成本控制,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 可减少固定分摊成本。一旦企业内部产品过量积压、库存增加, 将会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企业利润的提升, 更不利于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想要实现中小企业利益最大化, 需要从产品设计理念、产品生产技术、产品市场营销入手, 切实发挥出各个层面的辅助作用, 全面、深入分析市场经济, 以此达到最终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2 推动稳定发展

就中小企业经营而言, 成本控制管理属于其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国内外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剧, 成本控制与管理属于核心工作。只有落实成本控制, 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成本控制手段, 才能够实现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以此确保中小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3 提升经济效益

就中小企业而言, 通过降低企业成本管理, 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升, 当前企业均已不如互联网时代, 企业获取了很多的高额利益, 但在成本生产产品降低中只停留在表面。比如: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 缩减劳动开展实践, 减少劳动投入成本, 以此实现产品生产质量的提升。中小企业只有寻求科学的经济规模, 才能够降低单位产品、分摊固定成本。通过创新成本管理控制手段, 可改变一些迂腐观念, 借助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 选区科学的计算方式, 以此实现成本降低, 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3.1 成本信息缺乏

在现代经济运行中, 基本上是依靠脑力、技术, 转变了传统企业劳动密集的运营方式。现代企业基本是以技术性为主, 其中成本费用、研发费用比重逐渐增加, 人工费用比例呈直线下降趋势。中小企业普遍应用的是简单的分配方式, 在工时分配上不够合理, 未能重视实际费用的来源, 使得成本核算存在缺陷, 进而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决策失误, 使得企业面临着破产危机。

3.2 缺乏长远管理

中小企业只重视生产期间的成本管理, 未能考虑其他方面的成本管理, 加之缺乏长远的规划, 在成本管理中只重视短期效益。部分中小企业只重视事后成本管理, 事前成本管理相对薄弱, 难以确保成本预算的可行性, 成本规划的科学性也不够强。正是由于在成本管理中缺乏盲目性, 难以确保数据的科学性, 进而无法及时调整经营、财务状况, 难以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3.3 缺乏市场观念

企业成本效率、管理效率中最为直接地体现为成本, 能够衡量投入、产出关系。企业生产中低成本战略, 指的是减少产品成本、提供更多服务。中小企业在产品成本核算中, 基本是通过提升生产产量, 实现企业产品固定成本的降低。企业在利润追求中, 忽略了市场产品需求, 过于重视产品产量, 导致库存积压, 使得库存管理成本增加。高产量、低成本成为中小企业追求的主要内容。

3.4 成本管理局限

中小企业管理工作中, 成本管理属于核心部分。企业在内部管理中最大驱动力为核心管理, 部分中小企业未能充分认知, 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与意义。若是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成本管理只局限于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 难以将成本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部分企业难以在宏观角度上深入分析, 进而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4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4.1 制定长远发展目标

中小企业在战略管理中, 需要从全局、发展角度上出发, 确保资源的合理调配,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同时, 结合战略管理、成本管理思想, 从战略角度出发, 开展成本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 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理论, 不断扩展成本管理视野。促使中小企业制定最大的发展目标, 在市场环境应用中, 将成本管理内容逐步延伸到产品的各个生命周期内。比如: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 实现企业成本控制, 借助高新技术, 全面落实成本管理工作。同时, 还需要制定预先控制措施, 整合成本管理战略思维。

4.2 树立全面成本管理

全面成本管理需要将综合治理、管理方式、全员参与三方面入手。可将综合治理扩展到各个阶段, 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 采取有效措施, 从各个阶段开展成本控制。全员参与指的是中小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参与,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构建总体目标。管理方式呈多样化趋势, 需要综合核算、决策、预算等各个环节, 在成本预测的前提下, 完成成本决策, 确保成本预测与成本决策两者间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本控制可确保决策目标的合理性, 保障成本计算, 以此实现最佳成本管理目标, 落实成本评估与成本分析, 在全面成本管理系统内, 需要贯穿整个流程, 从不同特点、管理要求入手, 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促使中小企业得到稳定、可持续发展。

4.3 着重落实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中, 需要重视事前控制, 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目标利润的应用, 逐步提升成本控制范围, 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 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需要重视事前准备, 并从此基础上出发。中小企业需要顺应时代发展, 创新成本管理理念, 从市场需求角度上出发, 制定客户满意的产品, 同时保障产品质量、价格、性能。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中, 需要从全局角度上出发, 落实事前、事后准备工作, 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流程入手, 确定基本成本费用。

4.4 完善成本信息基础

中小企业在会计工作开展中, 需要确保各项会计数据、信息的精准性与及时性,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企业需要引入会计电算化系统, 实现会计效率的提升。同时, 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适当下放权力到各个部门, 促使每个部门、每个班均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目标。部门需要实现自身发展规划的增长, 确保与整体协同相互合作, 以此实现成本的有效管理。针对表现较好的部门及班, 需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积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推动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的最终选择为战略成本管理, 随着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重视度也在不断加剧, 中小企业受内外部各类因素的影响, 难以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思想成为各个企业的考虑重点, 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针对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改善当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巩固中小企业成本优势, 以此确保中小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中小企业属于其中的重要支柱。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 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增加。中小企业想要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 需要重视成本管控, 生产优质、廉价的产品, 以此实现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意义入手, 接着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最后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旨在为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冯爽.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 2016 (42) .

[2] 尹东.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 2015 (5) .

[3] 何柳, 贺志武.浅析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15) .

[4] 黄荣香.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 2013 (15) .

[5] 张雪萍.浅析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6 (10) .

上一篇: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理念论文范文下一篇:遗址保护发展立法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