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范文

2024-07-13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论述了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区域金融;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经济地区及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发现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其金融核心作用,在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所谓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概念有别于自然环境。其一,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其二,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被包含关系。

对金融生态环境概念的定义,借鉴了自然科学中生态环境的内涵,将生态环境这一自然科学的概念引入金融领域,与金融这个社会科学的概念相结合。从理论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个仿生概念,是借用生态学上的提法对金融环境进行的描述,通常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广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指宏观层面的金融环境,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指某一个区域内的金融生态环境,即某一区域范围内金融运行所涉及的所有影响因素,其状况的演化与变革是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的前提和基础。

由此,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既包含通常意义上的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也包括整个金融市场得以生成的环境。与通常的金融市场的概念相比较,金融生态环境更强调金融系统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及协调发展。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从生态角度看金融发展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观念的体现。

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地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同样重要。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出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地区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本身基础差、起点低,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观念下遗留的弊病,各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尚远不能满足该地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有些企业利用破产法的不完善,以破产逃避还债,导致银行内大量坏账的产生;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系统,银行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风险作合理评估方面还有很多困难;由于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高,“骗贷”现象依旧屡禁不止;相关的中介行业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容易被买通作假。所以,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达到金融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对内、对外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各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各地区吸引外资的手段基本一致,即通过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和土地两个方面)鼓励外资到本地进行投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这种在所得税、土地等生产要素上,对内资、外资有不同待遇的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差异的继续存在将对本国以及本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利,对国家和本地区的税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经过这20年的发展,国内可利用的资金总量也达到了相当水平。因此,下一阶段的发展就应该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内开放,逐步实现包括企业所得税在内的内外资优惠政策体系的并轨,逐步把外资的激励机制由优惠政策转变到公平竞争的软环境上来。而建设公平竞争的软环境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有利于建立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反馈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对区域金融的发展,从而形成两者良性互动的正反馈机制。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践证明,一个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必然吸引资金。地方政府要想吸引资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把加强和改善本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三、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一)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本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努力培育本地区的市场经济氛围,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加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切实加强和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使地区经济真正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积极深化本地区企业的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完善公司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务报表行为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高企业赢利能力,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二)健全地区社会信用基础

健全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规范交易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要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特别是在企业合并、分立、中止等过程中,要突出和强化银行权益,切实保证债权人权利。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信用征信和评价体系,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制定出统一的信用体系、规范标准和查询体系,提高信用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使信用度真正成为银行在考察贷款申请者时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重塑“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加强全民信用教育,强化道德约束,提高民族信用水平和信用素质。

(三)加快地区金融市场建设

要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利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借助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树立区域金融机构的优势;规范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要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的发展,培植一批诚信水平高的有代表性的专业化中介机构,形成良好的中介行业道德风范;要继续提高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等标准,在向高水平国际标准看齐的同时,结合我国自身行业和企业制度特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标准的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同时还需要在标准的执行方面进一步改进,努力保证审计会计准则不论在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中都得以真正严格执行。

在建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认识到资金按市场原则流动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形势下的客观必然性,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把争取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主动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地方政府应重视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中对本地区的看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评级等级,以此争取商业银行在资金调度、信贷授权等方面对自己给予支持。同时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服务收费,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合并或取消重复设置的收费项目,进一步简化抵押、评估费用和手续,降低企业经营和信贷成本。

参考文献:

1、徐亚军.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6(6).

2、邓炜.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5).

3、孟凡杰,张扬.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7(2).

4、龙岩.改进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J].金融纵论,2005(12).

(作者单位:恒丰银行授信管理部。作者为副总经理、经济师)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对2006-2014年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可以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正相关、与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负相关,关联贷款比例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且金融生态环境会减弱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水平这四个分项指标与关联贷款负相关,并且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制度与诚信文化水平这两个分项指标显著削弱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绩效

一、引言

众所周知,现实中的金融业是依托一定的宏观环境和制度条件来运行的,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言更是如此。政府依旧处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首要地位,地区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受当地政府的影响和管控较大,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较大,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来独立运作资金。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会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产生直接影响,并继而影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

虽然一直以来对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研究都不在少数,但现有的研究大都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来分析银行绩效或关联贷款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然而,银行绩效的提升不仅需要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同时还依赖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整理,我们发现目前尚无人从金融生态环境这一角度来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以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本文为弥补前人研究中的不足,拟探讨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明确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关系,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金融生态环境,重视外部环境对我国银行业关联贷款和银行绩效关系的影响,通过改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来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获得了2006-2014年间266个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以此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文章按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分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这七个区域,因为有的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全国都有分支机构,不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限制,本文选取的每个银行样本的所有分支机构均位于同一个区域内,这样就保证了变量的有效性,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正相关,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负相关,关联贷款比例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且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随着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变好,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负相关关系会减弱。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这四个分项指标均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占比负相关,同时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制度与诚信文化这两个分项指标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负相关关系会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金融生态环境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

从理论视角分析,金融体系受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治等基本要素的影响较大,而并非独立地创造金融产品和服务。因此,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的总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中政治、经济、信用、法律等的总和,还包括金融体系内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等自身内部因素。

自2005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开展评价,先后出版了四部《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在报告中,李扬教授对金融生态的概念进行了系统解说,为解释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搭建了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形成了一套评估地区金融生态的指标体系(见表1),该体系从政府债务与政府治理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要优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与其内部自身治理结构有关,还与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方,银行的资本收益率、盈利能力等指标均优于金融生态环境差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这一外生变量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银行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少,地区经济实体的基础更为发达,金融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地区制度与诚信文化建设也更加完善,银行的各项内、外部治理机制能更加有效地运行,从而提高银行绩效。汪来喜通过河南经济发展的数据分析了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同样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直接效应,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原经济区金融结构并提高金融效率。

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意味着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政府治理,当地政府较少干预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机制作出贷款决策和管理决策,从而更好地促进银行发展。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意味着该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实体经济是金融主体存在的根据、服务对象和生存空间。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产业结构越高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越完善,该地区金融资产的风险就越低,越有利于该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提高。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意味着该地区具有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即是说金融深化程度越深、金融效率越高、私人部门获得的金融支持越多、金融市场的发育越成熟,更有利于对该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管理,促进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意味着较高的制度与诚信文化水平。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缔造市场主体、确立交易规则、维护交易秩序,这些都需要法治规则的规范;同时,市场经济还是契约经济,需要缔约双方对契约的信守和承诺,较完善的制度规划和较高的诚信文化水平将有助于减少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就越高。

(二)关联贷款与银行绩效的关系

目前关联贷款与银行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促进观、掠夺观和中性观。首先,持促进观的学者认为,对银行来说关联贷款是有“效率”的,对实施关联贷款的关联方内部经营状况、商业信用等信息的有效了解,会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贷款风险并提高其经营效率,并且与非关联企业相比,银行更容易掌握关联企业的盈利状况、还债能力等内部信息,通过对这些内部信息的分析,判断是否增加或减少关联企业的贷款额度,从而更好地对贷款实施监督控制。

然而,另一部分学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作为关联企业方,其由于与银行的“密切”关系,能够以更低的条件获得更多的贷款,然而大量的关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严重损害了银行绩效。总之,当银行股东持有借款企业的股权大于持有银行的股权时,就会有很强的动机通过关联贷款将银行资金转移到借款公司,此时,关联贷款就成了大股东“掏空”银行资产、剥夺小股东利益的手段,从而降低了银行绩效。

与前面两种观点都不同的是,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关联贷款本身是中性的,既不会提高银行绩效又不会损害银行绩效,由于其处在不同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治理的作用下,关联贷款才会显现出提高或损害银行绩效的情况。例如,当一个社会拥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治理结构时,关联贷款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其对于银行而言就是利的。然而,存款保险制度会弱化存款人的监督职能,较高的存款保险比率会促使银行内部人利用关联贷款损害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此时的关联贷款就是有害的。因此,关联贷款本身与银行绩效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其之所以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与银行当前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有关。

本文认为关联贷款是中性的,其之所以会出现在那些市场制度比较健全、机构比较成熟和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欧美地区,关联贷款会提高银行绩效,而在那些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整个外部金融市场还不太成熟的亚洲地区,关联贷款则更容易损害银行绩效。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银行治理水平较低,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再加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更讲究人情关系,所以很可能导致银行在作出贷款决策时更多地考虑这种特殊的关联关系,而忽略对企业盈利状况、还债能力的权衡。就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和银行自身治理水平来看,关联贷款更多地损害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故提出如下假设:

H2:关联贷款占比越高,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越差。

(三)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银行绩效

徐诺金发现银行所处的外部金融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关联贷款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仍为国有,所以当处于金融生态环境差的地区时,该地区受政府治理的影响严重,此时的城市商业银行就很可能受政府治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大量的关联贷款,再加上该地区较差的制度管理规范和较低的诚信文化水平,同样也很可能因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大量关联贷款。相反,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政府治理、规范的制度管理以及较高水平的诚信文化,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能减少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管控,且能有效防止金融生态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有助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依据市场机制独立作出资金运作决策,减少关联贷款占比,对银行关联贷款进行更好的管理。因此,我们不妨假设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负相关,故提出如下假设:

H3: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负相关。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当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时,该地区的政府治理水平越高、经济基础越发达、金融发展越完善、制度越健全、诚信水平越高,此时城市商业银行的关联贷款率较低,处于该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关联贷款有助于降低金融运作成本,提高金融运作效率,对该环境中的金融生态主体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从而使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关联贷款来克服信息不对称因素,更好地规范银企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从而降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监督的成本,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反之,处于较差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政府插手银行的经营管理,利用其权力之便影响银行贷款的发放,产生大量的关联贷款,同时由于较差的经济基础和尚不成熟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较低的诚信文化水平,无法对关联贷款进行很好的管理,使得产生恶意拖欠、逃避债务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大量的关联贷款转为不良贷款,从而损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所以,我们不妨假设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关联贷款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影响,且外部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就越弱,故提出如下假设:

H4: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会减弱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

根据以往的研究,参考Andres、Vallelado和Haw等人的做法,以及目前国内学界对银行业绩效的研究,本文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银行绩效。以关联贷款比例指标(RELOAN)来衡量关联贷款,即关联贷款比例=关联贷款余额/总贷款余额,关联贷款余额和总贷款余额均以各银行公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准。金融生态环境指标则采用李杨等编著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FEE)进行衡量,由于目前发布的只有2006-2010年和2013-2014年的金融生态环境指数数据,所以2011-2012年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取2009-2010年和2013-2014年数据的平均值并且按照前面所划分的七大区域(区域划分见表2),通过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平均值来衡量该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状态,并且构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和关联贷款比例的交互变量,以此来验证金融生态环境与关联贷款的交互作用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通过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银行规模(SIZE)、第一大股东性质(TOP1XZ)、第一大股东控制力(TOP1KZ)和当地宏观经济(GDP)是影响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上述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其中,LnSIZE等于年末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TOP1XZ为虚拟变量,当第一大股东的性质为国有时为1,反之为0;TOP1KZ等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减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差值;LnGDP等于各银行所在地当年GDP的对数,其根据各地方的金融统计年鉴或政府网站整理所得(具体变量定义见表3)。因此,为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特构建如下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模型1是为了检验假设H1,模型2是为了检验假设H2,模型3是为了检验假设H3,综合模型1、2、3可以验证假设H4):

ROA=α12FEE+α3TOP1XZ+α44TOP1KZ+α5LnSIZE+α6LnGDP+ε1 (1)

ROA=γ12RELOAN+γ3FEE+γ4RELOAN*FEE+γ5TOP1XZ+γ6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2 (2)

RELOAN=β12FEE+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3 (3)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6-2014年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所选取的城市商业银行均是成立满三年以上且其经营范围均在其所属区域内,共收集7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301份年度报告,剔除信息不完整样本,实际有效样本为266份,包括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这七个区域的46家城市商业银行(见表4和表5)。实证研究中所有样本数据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各银行官网上公布的各年度报告所得。

四、实证结果

(一)样本的描述陛统计分析

表6给出了所选变量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总资产收益率ROA的最大值为2.88%,最小值为0.01%,平均值为1.02%,说明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盈利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关联贷款比例RELOAN的最大值为31.52%,最小值几乎为0,平均值为2.45%,说明各银行之间的关联贷款比例相差较大。从标准差来看,关联贷款相比于总资产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最大值为0.831,最小值为0.248,说明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差较大。第一大股东性质TOP1XZ平均值为0.80,说明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绝大部分第一大股东均为国有性质,其受地方政府的控制较大。从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TOP1KZ来看,其均值为10.14,最大值为90.18,最小值为0(即前两名股东持股比例相同,具有同等的控制力),标准差达到16.84,说明各银行间第一大股东控制力程度相差较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大的银行可以说达到了绝对控制的程度。

(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见表7),通过表7我们可以看到,关联贷款比例RELOAN与总资产收益率ROA之间显著负相关,说明关联贷款占比越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越低,该结果与本文的假设相符。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FE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正相关,说明外部金融生态环境越好,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也就越高,而FEE与RELOAN负相关,说明金融生态环境越好,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关联贷款占比越低。TOP1XZ、TOP1KZ均与ROA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业绩效的提高,并且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越大,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越低,这与王擎等人的研究结论相符。LnSIZE与RELOAN、TOP1XZ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规模越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其对关联贷款的管理更为规范,减少了关联贷款占比,并且这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的较少。LnGDP与RELOAN、TOP1XZ和TOP1KZ呈负相关关系,与LnSIZE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逐步增大,其公司治理水平、对关联贷款的管理水平等也随之增强,从而促进了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综上,虽然各变量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相关系数均较低,均没有超过0.5,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可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8是为了验证本文假设H1所做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的结果,从表8中可以看出,模型(1)的R2为0.210,模型拟合度较好,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FE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在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内的银行绩效也就越好,这是因为在较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政府对银行治理的管控较少,同时较为发达的实体经济基础和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完善的体制机制和高水平的诚信文化也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文化保障。所以,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也就越高,这与假设H1相符。

表8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的结果,通过表8我们可以看出,模型(2)的R2为0.217,模型拟合度较好,关联贷款所占比例RELOAN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ROA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关联贷款比例的增加会阻碍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提高,这是因为我国目前整体市场经济环境较差,在不成熟的金融发展体系和不健全的法治环境下,再加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公司治理水平尚较差,所以此时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就很可能利用关联贷款来实现自身利益,从而损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因此,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关联贷款越多,越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这与本文的研究假设H2相符。

表9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的结果,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将有助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对关联贷款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健全的市场制度和高水平的诚信文化水平抑制了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减少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关联贷款的产生,说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好,则该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关联贷款越少,这与假设H3相符。

综合上述三个回归模型结果分析,从表8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在表9中,当模型中加入关联贷款RELOAN这一变量时,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FEE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ROA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并且通过表10可以看出,金融生态环境与关联贷款呈显著的负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即金融生态环境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关联贷款来达到的。同时,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到,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金融生态环境与关联贷款的交互变量与银行绩效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金融生态环境变好会减弱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负相关关系,这就验证了假设H4。

五、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一)金融生态环境与关联贷款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具体因素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指导实践中对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利用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DFZF)、经济基础(JJJC)、金融发展(JRFZ)、制度与诚信文化(ZDYCX)这四个分项指标代替回归模型(2)中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FEE做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金融生态环境中各个分变量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关联贷款的影响。故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RELOAN=β12DFZF+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 (Ⅰ)

RELOAN=β12JJJC+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 (Ⅱ)

RELOAN=β12JRFZ+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 (Ⅲ)

RELOAN=β12ZDYCX+β3TOP1XZ+β4TOP1KZ+β5LnSIZE+β6LnGDP+ε (Ⅳ)

表11是分别对回归模型Ⅰ、Ⅱ、Ⅲ、Ⅳ的回归结果分析,从表11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与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显著负相关,说明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越小,即当地政府负债水平越低、债务风险越小、政府治理能力越强,该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受地方政府的管控就越小,从而就更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经济机制独立地作出资金运作决策,减少关联贷款甚至不良关联贷款的产生。其次,经济基础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显著负相关,说明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即经济基础越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比例也就越低。最后,关联贷款与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建设也是显著负相关的,说明地区金融发展越成熟、制度越规范、诚信文化建设水平越高,将有助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对关联贷款的管理,合理规范关联贷款,控制关联贷款占比,减少关联贷款对资金的占用,从而提高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通过上面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金融生态环境的四个分项指标均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负相关,而前文中我们实证证明了关联贷款又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那么这四个分项指标是否也会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呢?如果会产生影响,又将会怎样影响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这四个分项变量分别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影响,故将金融生态环境的这四个分项指标分别与关联贷款构建四个交互变量(即DFZF*RELOAN、JJJC*RELOAN、JRFZ*RELOAN、ZDYCX*RELOAN这四个交互变量),再根据模型(2)分别构建如下四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ROA=γ12RELOAN+γ3DFZF+γ4DFZF*RELOAN+γ5TOP1XZ+γ6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 (Ⅴ)

ROA=γ12RELOAN+γ3JJJC+γ4JJJC*RELOAN+γ5TOP1XZ+γ6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 (Ⅵ)

ROA=γ12RELOAN+γ3JRFZ+γ4JRFZ*RELOAN+γ5TOP1XZ+γ6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 (Ⅶ)

ROA=γ12RELOAN+γ3ZDYCX+γ4ZDYCX*RELOAN+γ5TOP1XZ+γTOP1KZ+γ7LnSIZE+γ8LnGDP+ε (Ⅷ)

从表12的回归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务、制度与诚信文化这两个分变量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起到抑制作用,这两个分变量会起到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应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减少政府的负债水平,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并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提升当地的诚信文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对关联贷款进行管理,增强外部环境对关联贷款阻碍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提升的抑制力,激发关联贷款的“信息效应”,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2006-2014年间266个城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研究了我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关联贷款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显著负相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比例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显著负相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在金融生态环境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金融生态环境会减弱关联贷款比例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制度与诚信文化这四个分项指标均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占比负相关;同时,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制度与诚信文化这两个分项指标对关联贷款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影响最大,因此,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提升当地制度与诚信文化水平,将有助于减少关联贷款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损害的影响。

本文丰富了以往对金融生态环境以及关联贷款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实中的金融业是依托一定的宏观环境和制度条件来运行的,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固然存在金融机构自身内部治理结构的天然缺陷,但更多地是受金融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良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金融业的问题实质上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体制性矛盾积累的集中表现,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仅仅靠银行微观治理结构层面的改良,并不能保证金融业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在日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应加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治理水平,还应注重提升整个外部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只有在较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政府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操纵才会更少,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才能更加市场化,从而更有利于规范和管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并提升其绩效水平。

本文责任编辑:邵海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在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贵州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2008年到2017年,贵州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在不断向好,同时根据相关指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贵州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因子分析法  优化措施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全国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贵州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面临着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配置效率低下,农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金融发展需求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不断培育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定义

目前,学界关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黄庆安(2005)认为农村金融生态由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和农村金融生态调节三大部分共同组成,是各类农村金融主体與其生存环境以及金融主体相互之间,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应特征、发挥特定效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张瑞怀等(2007)认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由农村金融生态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制、信用、地方政府服务等因素综合构成。吴庆田(2011)指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发展环境、信贷环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陈莎(2016)提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主体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它由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和地方政府服务等诸多因素组成,具体包括金融发展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环境、农村信用法制环境等因素,并以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现有研究成果,结合贵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认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选取既要能综合反映贵州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又要考虑数据可得性、可比性等基本原则,故本研究选择了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政府公共服务环境、农村信用法制环境等4大类9个指标来定量描述。具体指标详见表1。

三、实证分析

(一)评价方法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8—2017年贵州省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贵州统计年鉴》《贵州省金融运行报告》、省银保监局、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网站等,具体数据详见表2。本文采用SPSS18.0专业软件来完成因子分析,在分析前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样本缺失值填补和预处理。

上式可以用矩阵 X=AF+ aε表示,其中:A(A=a11, a12,…,anm)为因子载荷矩阵;a(a=a1,a2,…,an)为ε的系数向量;F1,F2,…,Fm为m个因子;x1,x2,…,xn为n个原有变量;m小于n;ε为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所解释的部分,其均值为0,也就是所谓的特殊因子,类似于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残差部分。

(二)实证过程

1.验证原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KMO和Bartlett检验相关数据详见表3,KMO值大于0.6,Bartlett球形度检验p值小于0.001,综合上述两个指标,选取的原有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提取公共因子,简化原始变量。如表4所示,提取出3个公共因子,其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为90.83%,因此用这3个公共因子来代替原有的9个变量是比较理想的。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3.求解因子载荷矩阵。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由表5可知:旋转后,农村金融相关率、农村金融从业人员密度、农业保险深度等变量在第1个公共因子上负荷较高,因此将这些变量用第1个公共因子来刻画,信息丢失较少,效果比较理想;依次照推,第2个公共因子主要刻画农业贡献率等变量;第3个公共因子主要刻画地方财政支农力度等指标。

4.因子综合得分。将3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除以累计方差贡献率,其比值作为3个公共因子在综合因子中的权重。公式如下:

G=0.56634×FAC1_1+0.22661×FAC2_1+0.11537×FAC3_1 (2)

其中:G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得分,FAC1_1为第1个公共因子的得分,FAC2_1为第2个公共因子的得分,FAC3_1为第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详见表6。图1为贵州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情况。

图1 贵州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情况

(三)结果分析

由图1的综合得分情况看,从2008年的-0.89上升到2017年的0.95,表明贵州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断向好,促使贵州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协调发展进步。

根据表4因子旋转矩阵可以看出,第1个公共因子可以概括为金融发展环境,第2个公共因子概括为经济发展环境;第3个公共因子概括为公共服务环境。贵州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最大的影响因素为金融发展环境,其次为经济发展环境,公共服务环境影响较弱。

四、优化对策

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形成必须依靠各级政府、企业、农户、涉农金融机构等各类经济主体的共同参与,下面针对实证结果,对进一步改善贵州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金融的经济基础

一是加大脱贫攻坚精准实施力度,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充分整合社会闲散资金、企业及爱心人士慈善捐助等多渠道资金,用足用好上海、广州等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城市对贵州的相关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利用消费扶贫政策,让贵州产品走出去来带动贵州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大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替代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通过“三变”改革,借助“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品质好、市场占有率高、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水城红心猕猴桃、“湄潭翠芽”等贵州省农业知名品牌。

三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通过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式实现转移就业,充分发挥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借力农旅一体化、民宿旅游等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支农力度

一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着力实施农村金融市场开发和农村金融产品开发。大力扶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鼓励和引导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建立长效支农机制,充分发挥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资产实力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人脉信誉优势,构建符合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金融体系。

二是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引进金融专业人才。创新和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基础上,创新农业农村合作组织大额联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加大农业保险鼓励引导和补贴力度,分散农业项目风险。加强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金融专业人才落户贵州。

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形式,探索建立农村金融超市。由政府提供可以满足金融机构相关要求的房屋或场地,引导和鼓励银行、保险等多种金融机构自动服务机具入驻,可提供基本的存取款、贷款预约、转账汇款、金融知识宣传等服务。逐步探索将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服务等农村业务纳入农村金融超市的服务范围,让农村金融超市逐步替代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

(三)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升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

一是转变职能定位,强化服务意识。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农村产业扶持配套政策,同时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强化依法治国理念和信用意识,大力推行依法执政,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保障和践行政府诚信。加大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当前,贵州省农村地区基层政府应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设农村金融发展长效协调机制。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减少不当干预。地方政府要修正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不当干预。健全完善诚信档案和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借助“大数据”手段,实现信用评级数据共享共用,逐步解决人民银行、各家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发展改革部门重复开展信用评级的问题,全面实现信用担保贷款无障碍推进。完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利率限制、减免税费、补贴专项费用等多种措施和手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和绿色金融,更好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

三是强化教育宣传引导,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村民文化水平,改善农村文化匮乏现状。在乡土人才、农民工等培训中,强化诚信、金融等知识普及力度。不断提升农村金融需求主体资信水平,培育农村金融发展优质客户群。加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利用各种媒体等舆论监督手段,公开企业和个人不守信用、故意逃债等行为,以提高公众的诚信意识。强化基层村民自治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脱贫攻坚、农村金融的积极性,提升其参与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黄庆安.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J].福建金融,2005(10):12-14.

[2]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2):35-45.

[3]张瑞怀,张强.农村金融生态研究:一个新制度经濟学的分析框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2):13-15.

[4]向明,刘利红.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评估与分析:以贵州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5):99-103.

[5]吴庆田.金融效率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6]苗晓峪.新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5(12):111-113.

[7]张守志等.广西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5(5):59-67.

[8]陈莎.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J].企业导报,2016(1):16-18.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中心 金融生态 金融窖藏 形成机制

[作者简介]刘国宏(1980-),河北灵寿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就职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金融生态是指以金融主体(包括金融组织以及家庭和非金融商业组织)生存发展状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态系统,具体可定义为:金融主体与社会环境之间所进行的货币流动、智力循环和信息传递过程而形成的动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共同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能量流动推动了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带动了能量流动,同时存在着信息的双向传递。同样,金融生态系统货币流动、智力循环和信息传递构成金融生态系统运行过程,货币流动推动了智力循环,智力循环带动了货币流动,同时金融相关信息发挥重要生态运动的触媒作用。

一、金融生态概念模型

(一)金融生态概念模型构建

根据金融生态系统构成要素,金融生态是可由实体经济两类部门和虚拟经济两类组织共同构成,具有货币流动、智力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形成自我进化发展的能力。实体经济两类部门主要为家庭部门和非金融商业部门,虚拟经济两类组织主要为以银行为核心的信贷类金融组织和以证券公司为核心的投资类金融组织。

一是家庭部门通过工资、存贷款、直接投资以及间接投资获得工资收入、存贷本息净额、红利收入和证券投资收益,同时提供了进入金融生态循环的智力资本,是推动金融生态良性运转的动力之源。

二是非金融商业部门通过组织生产、提供服务,最终由家庭部门消费获得销售收入,同时进行存贷款、证券投资,获得存贷本息净额、证券投资收益,实现扣除工资支付、成本折旧后利润。非金融商业部门利润率高低是推动金融生态是否良性运转的最基本信息。

三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组织通过出售存单、贷款等证券工具,交易金融资源和促进资金流通。实体经济体中或虚拟经济中的实际资金供应方和资金需求方之间并不直接形成相对应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通过与商业银行的信用交易达成实质上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经济关系。

四是以证券公司为核心的金融组织既可以自营商的身份在金融市场买卖股票、债券获取价差收益,又可通过经济人身份为非金融企业的证券融资提供交易服务。此时,资金盈余部门作为投资者购买资金短缺部门发行的直接证券,将资金转移至资金短缺部门。与证券公司功能相类似的金融产业组织还有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评级机构等。

(二)金融生态平衡自我调节

自然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常常趋向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其中负反馈是实现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和稳态。当然,自然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即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发生变化,进而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和稳态。金融生态系统同样存在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负反馈和正反馈现象,能够克服或强化外部干扰。

一是负反馈。从货币流动看,非金融商业部门投资利润率提升,促使虚拟经济窖藏货币解封进入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流通资金不断增加将改变实体经济中资本稀缺性,又使实体经济中投资利润率下降,进而阻止了虚拟经济窖藏货币解封,再次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反之亦然。从智力循环看,在同一外部环境中,工资收入和投资收益决定了社会人才流向,虚拟经济领域人才过度集聚将造成人才竞争加剧和收入总水平的下降,促使人才流向人才相对匮乏实体经济领域,最终达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工作状态和收入水平彼此相互匹配。从信息传递看,人才市场、商品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等各类市场信号促使金融生态系统的货币和智力有序流动。

二是正反馈。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起到主要作用,但在短期正反馈常常造成非常严重后果。例如,虚拟经济领域,由于货币大量流入提升了金融资产价格,即提高了持有金融资产投资主体收益,进而引发更多货币流入虚拟经济,进一步提升金融资产价格,再次提高了持有金融资产投资主体收益,这样循环下去与金融资产相匹配的实体资产收益预期信号功能完全丧失作用。失去实体资产收益预期支撑的金融资产终究将由于背离跨时间、跨空间资源配置内在逻辑而轰然倒塌。

三是外部干扰。金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货币创造能力,但同时受资金货币政策、利用外资政策以及对外投资政策等外部影响。智力跨国别、跨区域流动越来越普遍,集聚和培育智力对推动金融生态良性运转更加重要。信息传递变革也使得金融生态的空间范围扩大不断成为现实,一些专业金融中心开始出现。

二、金融中心形成机制

金融中心的形成受外部环境影响和自我演替规律作用,其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实体经济需求拉动型、虚拟经济引导推动型、金融生态系统延伸发展型。

1. 实体经济需求拉动型。伴随着城市或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家庭部门和商业部门数量或规模扩大,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开始出现,对金融服务产生巨大实际需求,经过借贷利率、金融投资收益率等价格信号作用,拉动了金融人才、金融资本不断集聚,带来金融市场不断扩张,同时创造和提供更多更优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伴随着大规模、重复性金融交易博弈,金融制度和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推动区域金融交易进一步集聚,城市或区域金融生态基本形成。

2. 虚拟经济引导推动型。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尚未拥有自然形成金融中心的条件时,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某些领域优势和国内外金融市场调整发展的机遇,依托政府部门人为设计、强力支持,在短时间内吸引金融人才,集聚金融资本和信息,超常规建设和发展金融中心,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先导作用,促进实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 金融生态系统延伸型。一个城市或地区金融生态中的某些金融主体向更适宜生存的城市或地区转移,形成在更大空间范围的更大金融生态系统和专业性的金融中心。

三、深圳金融中心的形成

1. 城市飞速发展产生庞大金融需求。深圳在金融领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创造了上百个全国第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调控监管体系,支持了经济建设的庞大资金需求。本文以深圳1980年至2009年30年的贷款额增速与GDP增速作为时间序列数据,用Stata做格兰杰因果检验。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贷款额增速单位根检验表明序列不存在单位根,GDP增速单位根的Dickey-Fuller检验和Phillips-Perron检验均表明序列存在单位根。对此,对GDP增速进行一阶差分后单位根检验通过。然后,对贷款额增速与GDP增速一阶差分时间序列做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GDP增速一阶差分是贷款额增速的格兰杰因果原因,即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变化直接影响了贷款额度的增速,验证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发展产生资金需求,进而带动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2. 金融生态系统不断得以健全完善。在城市资金需求带动下,深圳资金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不断发展,金融生态主体不断健全、完善和多元化。1979年以来,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1991年达到高峰后,受国家经济“软着陆”影响,又出现大幅下降;后再到1994年开始回升,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后,出现长达8年持续下降;2006年触底后反弹,一直到2010年仍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其影响并未体现。这表明随着深圳金融生态系统完善,金融的金融窖藏能力、金融集聚能力已经增强,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 金融业发展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深圳多元化资金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先行一步的保险市场均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条件。从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散点图可以看出(图3),深圳金融业在90年代后期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第一支柱产业,为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近年来金融业增加值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有所放缓。

四、对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

从金融生态视角看,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外部引导也将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所有不同的形成机理均要遵循金融生态发展的规律,通过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自我调节和发展功能,同时防范金融生态自我调节机制的系统风险,使得金融中心的建设真正服务和引导城市或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要发挥金融生态主体作用。结合城市或地区的优势条件和战略方向,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大力发展非金融商业部门,改善和提高家庭部门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准,积极培育发展国有、民营、外资、混合等多元化金融组织,以及大中小各类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多类型金融组织,开展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广泛合作,通过金融生态主体之间货币流动、智力循环和信息传递逐步形成一个有机组合和良好系统。

二是防范金融生态系统风险。由于生态系统存在正反馈现象,完全任由生态系统自我发展也可能会造成生态危机,尤其是伴随着金融生态链条不断延伸,如果金融信息传递滞后或虚假,日积月累将造成巨大破坏力,2008年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案例。因此,在金融中心建设中,必须规范金融生态主体行为,增强金融信息透明度、及时性,引导金融主体良性竞争、合作和发展。

三是创造金融生态良好环境。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金融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发展功能。其次,要充分给予金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发展空间。例如,对民间信贷更多地应监督规范,而不是禁止其发展以防范风险,进而造成生态系统性缺陷和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第三,要充分增加金融政策透明度和可预见性,能使得金融生态主体自行提前调整运行状态,而不是开展赌徒式博弈,避免生态系统非理性背离均衡的大幅波动,使之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善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7.

[2] 柳欣.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M]. 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 M.宾斯维杰(张建森译). 股票市场,投机泡沫与经济增长[M]. 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1版.

[4] 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9年8月第1版.

[5] 徐诺金. 金融生态论-对传统金融理念的挑战[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6] 王苏生,谭建生. 深圳建设金融中心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的消费能力持续上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信息的快速传播, 中国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 中低收入家庭理财意识也随之加强, 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将可支配资金投入到理财管理当中。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性的线上金融理财模式, 在国内各大商业巨头的刺激下, 互联网金融逐渐被广大中国居民接受和使用, 由于其操作简单、使用快捷、投资门槛低、产品种类多、收益稳定、回报率高等特性, 中低收入家庭逐步将理财方式转移到互联网金融理财。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家庭理财主要工具

(一)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由互联网企业作为第三方机构为保障消费者在线电子商务交易能够顺利进行, 为买卖双方提供的可靠资金结算担保系统[1]。

我国目前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除了第三方支付的基本功能以外, 都具备转账、线上支付、信用卡还款、T+0理财等金融功能, 且第三方支付软件都融合了社交、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等工具。同时, 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占领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金融便利。目前在中国占领绝大部分市场的支付宝和微信, 让消费者仅需使用一款软件就能够完成几乎所有金融行为。例如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购买商品时可以使用软件付款、在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时能够使用手机扫码、不用出门即可缴付水电气费等生活费用等等。结合平台的T+0理财功能, 人们也愿意将部分流动资金放入第三方支付的账户中, 让日常消费的零钱也能够产生理财收益。第三方支付主要为家庭理财提供小金额理财途径, 优点是灵活度高、门槛低、收益稳定, 缺点是收益较低、安全性较低。

(二) 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升级

1. 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断的挤压传统的银行业务, 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的冲击与挑战。互联网金融逐渐改变了用户的财务需求和消费习惯, 推动传统商业银行对自身的商业模式与金融供给模式进行改革。近年来商业银行竞相步入互联网信息化的进程, 逐步完善其网络金融部, 向智慧化、数字化转型。传统银行通过升级其互联网金融服务内容, 让用户更加快捷方便的进行银行业务。同时在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长期竞争中, 面对银行存款大量流失的危机, 银行也在自己原有金融业务的基础上, 引入创新性金融理财产品, 发展新型理财模式[2]。银行依然为家庭理财提供了最为安全可靠的理财方式。

2. 债券

债券通常是政府、公司或政府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用于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债权债务凭证。按发行主体划分, 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投资于国债和国家发行的特种金融债券是具有一定的税收优势的。尽管国债的利率相对较低, 但个人投资于企业债券在持有期到期后所得的利息收入, 需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因此扣除20%利息税税款后, 企业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低于国债的票面利率, 且风险程度较国债偏高。我国的投资市场可以购买到债券的地方可以分为交易所的债券投资市场、银行间的债券投资市场和银行柜台的债券投资市场三类。这三种债券的购买渠道适用于不同的投资者。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理财投资者, 通常可以通过交易所的债券投资市场进行债券购买。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 投资者购买和交易债券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容易。债券的优点是收益较高、风险适中, 缺点是投资门槛较高, 资金使用缺乏灵活性。

3. 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资金向各个股东发行的所有权凭证。股票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交易灵活等。随着证券机构的互联网升级, 互联网技术与移动设备的发展, 信息咨询的迅速普及, 股票这类专业型理财方式也逐步被中低收入家庭作为理财工具而使用。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股票交易变得灵活、方便, 反而更难控制散户在股市中的冲动投资。因此, 股票投资适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信息获取能力, 并能够承担相对较高风险的家庭理财。

4. 基金

由于参与股市投资理财需要一定的金融专业背景与时间精力的投入, 加上国内股市持震荡的背景下, 基金开始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基金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介于股票和银行储蓄之间。基金由专业人士进行管理, 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可以很好的分散风险, 且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因此基金投资适合缺乏专业金融知识又追求高收益且能够承担一定风险的家庭投资者购买。

5. 理财

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的促进下, 市场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流速提升, 金融市场流动性增强, 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透明度和可比性。随着科技的发展, 软硬件技术的提升, 购买理财产品的渠道越来越多, 各大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都融合了不同产品的购买途径, 且种类繁多, 让家庭理财能够进行更加高效、多样化的管理。理财产品的优点是针对不同家庭理财需求有不同的理财方案, 通过产品介绍可以做出适合自身家庭理财的选择。缺点是种类过多, 多有迷惑投资者的条规, 灵活度低, 理财产品门槛较高, 并有少量金融风险。

6. 保险

保险是一种基础的家庭理财方式, 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可让家庭科学的选择更适合自身的投保方式。利用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 家庭理财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解决家庭养老问题、帮助居民合理避税、为子女教育做计划等。

(三) P2P

P2P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 是通过平台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网络借贷方式[3]。目前中国的P2P网络借贷根据营运特点分为传统P2P模式和债券转让模式[4]。在传统P2P模式中, 借贷双方直接产生债券债务关系, 在线借贷平台只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在债券转让模式中, 借贷双方不直接签署债券债务合同, 而是由P2P平台放款给资金需求者, 并将债券转让给投资者。P2P模式让个人投资者与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得到了直接的沟通, 解决了家庭理财中缺乏投资渠道的问题。通过P2P平台, 减少融资过程中繁琐环节, 借贷双方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关系, 使得收益最大化, 达到多方共赢。但是由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尚不完善, 网贷行业尚未建立行业准入制度, 也无明确和规范的市场退出机制, 部分P2P平台合规性较差, 平台信息披露不透明, 甚至涉嫌虚假披露, 近年来P2P网贷行业频频“暴雷”。根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 2018年全年P2P网贷行业停业及问题平台总计为1279家, 其中问题平台数为658家。问题平台通常在宣布获得融资后不久出现项目逾期、提现困难、平台控制人跑路等状况, 造成大量投资者的经济损失。所以P2P理财虽然能够达到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但是投资人需要提高风险意识, 谨慎对待融资公告, 关注P2P平台的风险投资背景、融资方式、融资进度、工商变更以及资产变化等。P2P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家庭理财者可以等待我国P2P网贷平台监管政策更加完善之后, 再考虑在P2P平台的投资理财。

三、家庭理财投资方案的制定依据

(一) 清晰认识家庭的经济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在进行家庭理财规划前, 应对家庭成员的事业、收入以及未来发展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充分了解家庭成员的投资理财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 预估家庭收入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经济应急能力, 在此基础上制定家庭理财投资方案。

(二) 不断学习金融知识, 加强对各类金融理财产品的了解

由于互联网金融市场鱼龙混杂, 只有通过提高自身金融知识, 才能更有效地规避互联网金融陷阱。可以通过咨询专业理财顾问, 或参考向身边有投资经历的家庭, 以保证自己的家庭理财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 对家庭资产进行合理的组合投资

在适合家庭成员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可以对多种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进行组合投资, 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由于目前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存在各类显性和隐形风险。在家庭理财选择互联网金融投资时, 应将家庭资产分散投资到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上, 防止某一产品“暴雷”而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只有分散投资才能更加有效的防范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对家庭理财计划的影响。

四、结语

现代科技发展已经将理财简易化、快捷化、生活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咨询的快速传递也把理财概念带入到中国中低收入家庭中, 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家庭理财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必要理财方式之一。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互联网金融, 实现多元化多样化配置, 分散投资, 有利于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从而达到家庭财富的保值与增值。

摘要: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中低收入家庭资产累积的增多, 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通货膨胀逐渐加剧, 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保证财富保值、实现财富增值开始重视家庭理财。本文将对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家庭理财投资方式进行介绍与分析, 对我国中低收入家庭理财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低收入家庭,家庭理财

参考文献

[1] 周宇.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探索与争鸣, 2013 (09) :67-71.

[2] 胥岢.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启示与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 2014 (04) :72-73.

[3] 钱金叶, 杨飞.中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金融论坛, 2012, 17 (01) :46-51.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近日,国家林业局正式印发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负责人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对《规划》内容进行解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背景。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改革发展、森林生态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为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三五”林业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后五年,我国林业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林业改革发展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第一,林业发展提升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林业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林业重要性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将林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第二,绿色发展赋予了林业发展新使命。实现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迫切要求林业承担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的重大使命,承担起创造绿色财富、积累生态资本的重大使命,承担起引领绿色理念、繁荣生态文化的重大使命。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林业发展新任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林业建设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强大生态功能,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林业发展新要求。林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供给能力,满足全社会对林业的新需求。第五,全球生态治理带来了林业发展新机遇。重视森林、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各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要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林业在全球生态治理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在国家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务林人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林业“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和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全国森林覆盖率顺利完成21.66%的目标,森林蓄积量超额完成任务,达到151亿立方米;全国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林业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67万户,惠及林区500万人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启动;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2189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达4300多个;林业产业产值由2.28万亿元提高到5.94万亿元,2015年林业旅游与休闲人数达到23亿人次;林产品进出口额由963亿美元增长到1385亿美元。林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林业投入达到1.77万亿元,其中中央投入达到4948亿元。“十二五”取得的成就,为“十三五”时期林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科学谋划和安排部署,进一步确定了林业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定位、重大任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五中全会建议和国家规划纲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新要求,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记者:《规划》编制是怎样开展和进行的?

答: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家林业局历时一年多时间,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国家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明确要求,给予及时指导。《规划》编制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形成基本思路,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了《规划》前期专题调研、重大问题研究,走访了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十三五”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二是组织力量集中编写,形成了《规划》初稿、征求意见稿。期间,局党组多次研究讨论重大问题,局领导分别带队到基层开展调研。三是广泛征求系统内外意见,先后征求了各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单位和老领导的意见建议,召开了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听取了18位院士专家的意见建议,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网上征求意见活动。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吸纳在《规划》稿中。四是正式定稿,《规划》稿经国家林业局党组会审定,于近日正式印发。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规划》稿共分六章、28节,全稿约4万字,配19张图、9张表、9个专栏,做到了图文并茂。第一章林业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总结了“十二五”林业建设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第二章“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规划目标和发展格局。第三章主要讲战略任务。第四章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提出了国家重大工程和区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第五章制度体系,提出了7个方面的制度。第六章加强组织领导,主要从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健全林业机构队伍、强化规划实施监督3个方面进行阐述。

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资源保护,加快国土绿化,增进绿色惠民,强化基础保障,扩大开放合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从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林业生态公共服务更趋完善、林业民生保障更为有力、林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4个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14亿立方米,湿地保有量稳定在8亿亩,林业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稳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万亿元,林业年旅游休闲康养人数突破25亿人次,国家森林城市达到200个,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7万亿元。

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规划》还从生态保护、经济民生、基础保障3大类,设置了22个发展指标。其中,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混交林占比、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生态服务价值、森林植被碳储量、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林业就业人数、林业在岗职工收入年增长率、国家森林城市数量、林业机械化率、林业信息化率等10个指标,属于新增指标,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林业质量效益的提升,与推进林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

林业发展格局。以国家“两屏三带”和三大战略为基础,统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提出了“一圈三区五带”的发展格局,包括京津冀生态协同圈、东北生态保育区、青藏生态屏障区、南方经营修复区、北方防沙带、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带、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沿海防护减灾带。这个发展格局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抓手,是建设生态屏障、维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林业多功能多效益的主战场,是服务于国家三大战略,提升环首都、沿江、沿边、沿路、沿海生态承载力的重点区域。

十大战略任务。针对林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规划》提出了10项战略任务:一是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二是做优做强林业产业,三是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四是强化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五是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六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七是切实加强依法治林,八是发展生态公共服务,九是夯实林业基础保障,十是扩大林业开放合作。

九大重点工程。从国家层面提出了9大重点工程,包括一批延续工程和一批新增工程,涵盖了改革创新、资源保护、国土绿化、绿色惠民、基础保障、开放合作等领域,包括专栏中的62项建设重点。一方面,国土绿化行动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工程,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从中央层面加大投入,强化组织实施;另一方面,通过中央资金引导、调动地方积极性、广泛吸引金融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措并举、多元投入,组织实施好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同时,在全国规划了100个区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为国家工程的重要补充,明确了地方项目在全国林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合力推进重点区域生态建设,推动中央与地方在建设范围、建设重点、投入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协调协同。100个区域重点项目按照主导功能,分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功能提升6大类。

七大制度体系。为了确保实现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建立健全林业资源资产产权、林业资源用途管制、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保护补偿、公共财政投入、金融保险服务等7项制度。这些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具有根本性作用。

记者:《规划》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求?

答: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和总遵循,也是对林业发展的最新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个系统联动的过程。《规划》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并作出了系统安排。

——在创新发展上,提出了顶层设计创新,健全完善国有林和集体林管理体制;部署了创新驱动,实施科技引领新战略,构建林业管理新模式,打造“互联网+”林业发展新引擎;突出了产权模式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吸引金融、社会等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

——在协调发展上,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做强林业产业,发挥林业综合效益;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大力抓好京津冀生态保护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一带一路”防沙治沙;切实推进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补齐发展短板。

——在绿色发展上,增加生态空间,保障生产空间,提升生活空间;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集中连片建设森林、保护湿地和治理荒漠,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全面保护天然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推进重点物种国家公园建设,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大力培育混交林。

——在开放发展上,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推进林业国际履约、全球生态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国际合作,全面提升林业对外经贸水平,推进中国林业机械装备和服务“走出去”,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在共享发展上,突出绿色惠民,大力提升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加快构建生态公共服务网络,丰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繁荣和弘扬生态文化;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建设和保护力度,开发林业旅游休闲康养产品;加大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通过生态补偿、退耕还林、发展木本粮油等举措脱贫一批,巩固林业脱贫成果。

记者:《规划》印发后,如何顺利实施?

答: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导思想、重大目标和重点任务都已经确定,关键是要真抓实干、抓好落实,将《规划》提出的思路目标和相关举措落到实处,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国家林业局将举全林业系统之力,汇聚各地区各部门和全社会推进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任务。

国家林业局在印发《规划》的通知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林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完成十大战略任务,实施九大重点工程,建立七大制度体系,要将营造林生产、森林蓄积量净增、国有天然林保有量、防沙治沙、湿地保有量等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区和单位,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国家战略意图。

通知要求,完善评估机制和考核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提出各项具体指标的考核标准,特别是针对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个国家约束性指标,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公布目标指标、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完成情况。

上一篇:强化高校内部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官助理制度构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