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

2023-09-19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第1篇

1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优点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成熟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图书馆资源。它和传统图书馆资源相比而言, 它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 把分散在不同载体、不同区域的信息资源加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加工存储,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相互连接, 并提供及时服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提供服务的方式与传统的图书馆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1) 资源数字化:使用计算机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 也就是把信息资源转变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 然后存储在计算机能够方便、快速访问的介质上。

(2) 存放位置分布式:突破了传统文献存放方式的地域性和局限性, 因为信息存放位置的分布式, 使得创建、传播、加工、存储、整合和利用文献信息的变的很容易。

(3) 传播方式网络化: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跨地域搜索, 大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加快了信息交流和反馈速度。

(4) 资源服务方式共享:馆藏资源提供共享服务, 没有了重复资源, 就避免了加工数字资源建设的重复劳动和投资成本,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5) 信息资源提取自由:用户可以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导航系统自由的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甚至可以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可以根据每人的不同搜索爱好, 提供不同的内容。

(6) 主动化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扩大服务深度, 不但能够利用本馆的数据资源, 还通过网上信息导航建立虚拟图书馆, 为读者检索利用网上的海量信息提供方便、快捷、智能化的服务。

2 为什么高职院校要加强化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2.1 弥补馆藏资源的严重不足、信息资源老化

职院图书馆的发展大部分都是从原来的中专院校发展而来的, 和多数普通高校图书馆相比, 起点比价低, 馆藏很有限。数字化的时代给职院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使原来没有条件收藏的文献在使用上成为可能, 更能节约经费, 提高馆藏, 扩大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深度。

2.2 占有信息的速度加快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模式是培养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 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短, 对资源的实时性要求较高。传播速度快就是数字化资源的优点, 网络信息比纸质文献传播快, 查阅便捷。

2.3 整体竞争力提高

图书馆的数字化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带动职院教育改革, 提高教师素养和创新能力, 提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现代化的关键基础设施,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好坏已成为考核考评职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2.4 节约经费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相对比较紧张, 而数字资源的加工成本要比传统文献信息的成本低了很多, 所以在经费有限而又要购置必须资源的情况下, 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不免是一个捷径。

3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途径

3.1 领导重视是保障

加强图书馆资源和队伍的建设, 提高图书馆知识的层次, 将图书馆的投入纳入学院建设规划, 在投资经费上要依据学院的招生规模按比例、按专业逐年递增, 图书馆各种设备要及时维护和更新,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图书馆各种资源进行投入, 使图书馆无论从软件或硬件逐渐提高, 走向良性循环。

3.2 图书馆硬件建设

图书馆数字资源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主要用来存放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软件系统平台, 各馆依据本院图书馆的现有情况和可预见的发展规划来选择不同性能的服务器、不同扩展性能的存储设备、不同带宽的网络设备。基于安全和提高扩展性能和降低扩展成本, 要将管理系统、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其实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成熟从硬件条件上说就是与网络、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3.3 数字资源的建设

数字资源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工作, 本人以为要立足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本馆现有馆藏资源数字化:根据本院校特点、科研方向和今后的发展规模, 建立具有本馆个性的数据库。实现目录、主题和全文检索。 (2) 特色数据库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因为读者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 并且经费有限不能搞“大而全”模式, 应搞好特色数据库建设。如自建随书光盘数据库、开发网络资源、在网络上下载整理出与本校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源供读者通过网络下载查看、注重会议文献和实验报告的收集, 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就可以在更多的在技能和最新动态方面得到锻炼。 (3) 电子出版物的采购, 通过积极定购电子出版物如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逐步增加馆内数字化资源的收藏。

3.4 图书馆人才资源的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就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 这就要求馆员不再是单纯的文献提供者, 而应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的建造和维护者。因此, 重视图书馆人才资源的建设乃是图书馆一项艰巨的工作, 需要打造一批精通计算机、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因为历史和工作性质的原因, 实行终身学习和引进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图书馆人才资源的结构。

3.5 改变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

拥有大量数字化资源的图书馆不再是单纯的用其拥有的文献为读者服务, 服务层次也不能简单的停留在为读者提供文献上, 而必须对众多的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浓缩, 以满足师生所需要的文献资源, 同时读者所需要的文献的范围将延伸到馆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服务也是一种馆藏资源。

3.6 注重用户培训和导航

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操作的复杂性, 对读者的培训工作不能忽视, 要对一般用户如何快速上手操作本馆资源重视培训, 也可以开发一套完整的导航系统来引导没有经过培训的用户实现导航, 以达到能够快速检索到所需要文献的目的, 在开学之初, 要结合新生教育课对每个学生读者进行培训、逐步介绍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获取技术、讲解数字图书馆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用户观念改变了, 就可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图书馆的只能才能算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第2篇

1 数字资源的相关界定

1.1 数字资源的内涵

所谓数字资源, 即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 (如CD-ROM、磁盘) 上, 可以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文献。数字资源既包含不联网的单一资源信息, 也包含联网的资源信息。由此可见, 数字资源是在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促成的资源信息的新型表现形式, 是在整合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的基础上并进行有机融合, 最终形成的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资源总和。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科学内涵, 依据2007年全国图工委制定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中对数字资源的定义, 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概念的定义为:“图书馆引进 (包括购买、租用和受赠) 或自建 (包括扫描、转换和录入) 的, 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

本文所指的高校图书馆中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中的数字资源是一种较为狭义的概念, 即只研究涵盖高校购买的数据库权限, 自身的特色数据库, 以及免费网络资源体系的构建。

1.2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运行目标

在现代信息传输媒介环境变更的大环境下, 我国高校的数字图书馆运行目标基本有以下几点。

1.2.1 实现传统文献的数字化

由于传统文献载体所共有的弊病, 不仅造成了现代图书保存安全的隐患, 同时对信息的有效联网使用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阻碍。而高校图书馆要实现数字化的运营, 就必然要改变传统载体文献的存在方式, 即实现其的数字化转变。通过进行数字化图书馆的有效数据库构建, 将这些传统文献编辑入库, 进行相关的规整, 并达到可以联网使用的标准, 同时有效地保存其储藏信息。

1.2.2 实现数据的有效储存和检索

数字资源的管理可以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分散储存和联网管理, 将其具体的资源分散到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去。这一存储方式不仅实现了存储效率的高效与便捷, 同时对检索的途径提供了相对容易的大门。

1.2.3 实现数字化资源的发布

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应将各类数字资源及其描述信息通过网络传送与发布, 以便用户获取。在这一宏观目标下, 要求高校的数字图书馆不仅要拥有高效率的信息检索网络工具, 还必须拥有一批具备熟练知识技巧的专业人才。

1.3 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运行机理

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构建必然要依照一定的科学依据和专业理论, 本门就分布式业务的构建机制进行研究。

所谓分布式业务机构机制是指在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时候通过对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要进行的业务分工进行细化, 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具体的实务部门单独划分, 形成新的部门即数字资源建设部门、数字资源服务部门及技术保障部门。

1.3.1 数字资源建设部门

该部门的工作内容为实行信息资源获取、整理、维护的功能。具体来说, 一是将图书馆收藏传统载体文献转化成数字资源, 并将其进行联网共享, 即实现自身数据库化;二是将对文献信息进行选择、发掘、组织、加工及提供服务的一整套技术作用于网络信息资源, 使这些资源成为本馆的虚拟馆藏。

1.3.2 数字资源服务部门

该部门的工作是开展信息查阅服务、网络接入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培训服务等, 促进部门沟通融合, 整合部门间的服务资源, 使其从各自独立变为彼此合作、统筹安排;简化工作步骤, 使图书馆管理更加效率化、合理化与简单化;充分体现图书馆“一切为读者”的宗旨, 能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功能有更直观的了解, 方便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

1.3.3 技术保障部门

该部门是数字图书馆得以实现的关键部门, 主要负责软硬件的维护、更新、升级工作, 保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图书馆网络的畅通;负责数字化文献的备份工作, 按时进行数据的备份, 并关注系统软件的更新会给数据的长期保存带来的障碍, 做好数据的迁移工作;负责系统的安全工作, 防止病毒侵害和黑客攻击可能给该系统带来的危害。

2 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发展现况

2.1 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历史沿革

高校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高校师生也是国家信息资源需求者和消费者的主力军。在新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 高校在其中的贡献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我国图书馆界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是以1957年《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的颁布为标志的。根据这一方案, 分别成立了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中心图书馆委员会, 负责具体规划、实施全国的藏书协调工作, 组织编制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等。《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开创了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但很快由于全国性的政治运动被迫停止了。

20世纪70年代末期后, 社会尤其是高校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日益上升, 传统载体文献由于其自身的储存特点, 往往不能对读者的需求做出有效地回应, 故许多图书馆要求恢复或建立文献协作协调机构。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在《“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的指导下, 高校图书馆系统内又开始实施CALIS (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计划, 这是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系统业己坚持了十几年的文献资源基础上的集中爆发, 同时也是现代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成为发展流行趋势的集中体现。

尤其是近几年来,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构建方面, 具体的在馆藏书目数据的建设与查询、特色数据库与专题数据库建设、引进数据库的建设与检索、学科导航、馆际互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全国性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还非常有限, 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2.2 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发展现状

2.2.1 高校图书馆联网状况

从高校图书馆的联网状况来看, 发展较快的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即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联网较为普遍, 且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构建的基础目标, 相比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图书馆联网的步伐则显得较为缓慢。

然而在联网的高校图书馆分布中, 其存在地点又多集中于个别的省, 甚至是市。如华北的北京、华东的江苏与上海、华南的广州、华中的湖北、西北的西安等。

2.2.2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文献采购现况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得不同载体的文献都可以被采用, 相比传统文献的使用量反而在不断下降, 为适应这一趋势, 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期刊的采购量己越来越大。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引进的电子期刊尤其是国外的电子期刊大多是采用协调采购方式进行的。如CALIS的全国工程中心, 对于OCLC等数据库, 由工程中心购买, 通过网络提供给成员馆互相使用, 对于EI等数据库, 由以集团购买的优惠价格联合订购, 工程中心给各馆一定的经费补贴。

2.2.3 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现况

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信息资源中独具特色的部分转化为数字化的可检索的特色数据, 并传输上网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将现实馆藏进行网络化转换的又一方式。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内容包括高校图书馆的特藏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 总之以尽可能深入、广泛地反映高校馆藏信息资源, 供校内校外的师生利用。CALIS系统也非常重视馆藏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如正在建设的“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高校会议论文数据库”等, 将提供其他网络信息提供者所不能提供的有中国高校特色的信息资源。

3 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标准化程度偏低

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规范化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检索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之一。而目前就我国的现实实践来看, 由于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体系, 各高校馆和数据库商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规范化方面还处于比较无序的状态, 每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建设标准。这就造成了数据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 从而大大影响了数据库的共享, 限制了数字资源效率的充分发挥。

3.2 整合后系统功能差

对于跨库统一检索在我国还处于试运行阶段, 无论是从整合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上来看, 还是从提供的系统功能模块上来看, 国内高校跨库整合平台跟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整合系统所适应的资源对象单一, 元数据描述标准不统一, 规范性差, 中文和其他语种不能兼容, 检索字段少, 检索排序方式单一, 有的不具备检索去重功能、二次检索功能及个性化服务功能等。同时由于对用户反馈信息收集意识差, 收集方式单一, 不支持用户信息定制、个性化检索界面的设置, 系统统计功能差等方面都有待于改善。

3.3 未开展数字资源利用绩效评估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在实践中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虽然目前有少数高校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是从全市高校图书馆系统来看, 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数字资源利用的评估体系。这一评估绩效的缺失往往会造成整个共建系统运行效率的低下, 同时也给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供了可趁之机。

4“十二五”期间完善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一些思考

4.1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标准化建设

加强数据标准化。完善的资源整合方案还有赖于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与推行。各高校图书馆应严格执行各种著录、标引规则, 遵循国际上公认的数字资源整合标准和整合协议, 为更广泛的整合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数据库的整合技术, 完善深化整合系统功能。加强新整合技术、关键整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完善深化整合系统的功能, 是提高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关键之一。针对其功能的现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与国际标准接轨, 与国内外其他系统兼容;中、外文语种兼容, 中、外文数据统一检索;整合链接技术和架构合理化, 提高系统响应性能;提供全面深入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4.2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技术支持

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实现必然要求系统功能完善、安全易用, 最好是不断提升针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设计的各种网络技术支持软件。

由于整合检索和独个的信息检索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 服务的内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 如整合检索更多考虑的是检索一致性, 而独个的信息检索系统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系统的特色性,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对矛盾。如何在整合检索中提供如独个信息检索系统的个性化服务, 采用何种技术手段突破这种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性差的难题, 也是数字资源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4.3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观念革新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咨询人员在综合素质上还有一定的欠缺, 要改变这种现状, 除了要进一步引进人才, 还应注重对现存工作人员的业务培养与观念提升, 通过多种途径来推动现有人员的素质, 促进其工作的展开。

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与岗位竞争机制, 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工作人员选拔出来, 并通过分配与绩效挂钩, 提高咨询人员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真正实现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

5 结语

当然, 目前关于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各种理论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 但是我国的高校图书馆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并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果。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在新型数字化图书馆构建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现实客观存在差距, 往往会出现构建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这严重影响着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体系构建的进程同时大大延缓了其工作效率。

本文即在对之前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构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对这一问题提出个人的针对性建议, 以期能够对“十二五”计划期间的这一构建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媒介, 在现代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 必然要满足现下的数字化服务需要。本文即从数字资源的构建角度出发, 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十二五”计划中的未来出路。

关键词: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袁琳.读者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2] 方卿, 徐丽芳.科学信息交流研究——载体整合与过程重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3] 宛玲.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管理机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

[4] 马费成, 等.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5] 刘炜, 等.数字图书馆引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第3篇

按照当前的形式来看, 未来必定会越来越科技化和机器化。现代社会已经是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的教育紧跟社会的步伐, 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的模式及方式的改变和发展完善, 给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条件。高校教育信息化其实质就是紧跟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等院校依据自身实际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进自身的教育技术, 全面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使教育系统同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 形成新的教育模式。最具体形象的表现就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就是应用了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 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管理效率及模式, 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网络和教育的结合将使教育走上新的时代, 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一个趋势, 是我国各个高校走向新时代的标志之一。

二、中外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美国的高等院校是最早开始将信息技术和教育进行结合的地方, 可以说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信息管理水平最高的地方。信息技术在美国的教育和进行人才培养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研究的关键, 信息技术在美国已经渗入到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日本为了尽快追上时代的步伐和世界的潮流, 对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也重视起来, 为了培养信息专业的一些人才, 制定了一些政策, 实施了一些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对我国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新加坡有十分先进的信息技术保障, 因此他们通过基础设施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以及图书资源信息化建设来加强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各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用了高科技技术, 从而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提高了高等学校教育的质量。我国虽然在积极地推进高校的改进措施, 推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但是在改进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缺乏优秀的教育资源、软件硬件发展不平衡

现在, 我国的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加大了对硬件设备的投入, 但是对于软件以及相关网络平台的建设并不重视, 这就导致了软件和硬件两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硬件建设对于软件的建设而言比较容易, 对于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需求比较低, 而且建设的成效比较迅速明显, 这样就导致了实际的利用率比较低, 教学和网络信息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的优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这种不平衡的软件硬件的发展限制了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建设。

(二) 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

在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阶段, 各个高校都建立了信息化的工作小组, 在进行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建设中, 小组的负责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进行。但是, 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规模、难度不能准确进行统计, 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和人工的管理自动化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和工作考量, 这就导致在信息化的建设的最后阶段, 工作容易受到限制和束缚, 不知如何继续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如果高校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中有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三) 缺少各应用系统间的接口

在各个高校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开始阶段, 伴随着校园网硬件设施的建立, 教学办公自动化、教务系统和科学研究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并投入使用, 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还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伴随着这些应用的不断进步发展和完善, 各个系统之间独立运行的特点对教育的工作增加了新的矛盾点, 各个系统之间不能很好进行衔接。系统与系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因为开发商和运用的软件不同, 导致系统之间不能有效的进行衔接, 数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导致学校内部的数据不能相互联系, 软件和应用系统重复率升高, 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因为应用系统之间的差异性, 会导致系统和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访问入口, 当用户需要进行访问接入时, 需要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使使用更加地复杂, 操作更加麻烦, 无法达到最初方便人们使用的目标。

(四) 缺少信息化人才队伍

我国目前对于信息化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改进, 发展的空间很大, 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急需大量的信息化人才, 比如信息系统建立、管理软件的开发、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改进等一系列相关的人才。对于一些既具备管理能力又有信息技术知识的人才更是短缺。所以, 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应当积极招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 并培养自己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推进自身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实际指的是利用网络、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对教学、管理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建设和统一管理, 并且科学合理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收集和利用。将其构造成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资源管理, 把学校的建设扩大化, 不仅仅是局限于学校内部, 也可以对社会开放, 跨越时间和空间, 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校园的数字化是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 学校也应该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数字化校园实际上就是一个集网络、信息、数字为一体的新型的沟通交流和研究教育平台。在以前旧的传统的校园管理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数字化的建设, 对校园内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 提高教学的质量, 拓宽校园的教学面, 使校园教育更加信息化, 推动校园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其实就是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发达、覆盖面广的校园数字网络, 其中包含着:教师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教学授课等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校园数字网络。数字化校园网络将学校的各种系统和网络数据进行结合, 将各个机器和设备进行连接, 将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的集中处理, 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以及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汲取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一些管理信息、进行教学和科研等, 从而使高校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教育, 每位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享受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方便和高效。

(二)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原则

在高校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时, 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1. 数字化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首要的前提就是数字化原则。在高校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数字化, 数字化应当体现在建设的每一个层次步骤中, 整个的建设过程中都应该体现数字化的建设原则。体现一个学校数字化的最基本表现就是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程度, 所以, 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将不是数字化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处理过程, 可以将其进行多次重复的处理和转化, 这样可以使其转化地更加彻底, 由此提升高校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2. 标准化的原则

数据资源和信息要确保其标准化, 数据信息标准化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特点之一。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 各个层次和系统软件应当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 这样才能使各个步骤和各个系统之间衔接更加顺畅, 使数字化建设更加方便高效地进行使用, 才可以实现资源数据信息的共享, 实现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所以, 各个高校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 务必使用统一的数字标准, 遵循标准化的原则。

3. 统一化的原则

为了方便后期的使用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的集合, 所以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 还需要遵循统一化的原则, 即数据信息收集的平台、系统开发的环境和运营的环境统一, 接入和输出的接口统一。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型的数据库, 设立一个网络控制管理中心, 一切信息和数字化的建设都由此控制管理中心进行改善和推进。遵守统一化的原则, 有利于系统之间的衔接, 有利于进行数据资源信息的管理, 在使用的过程中, 数据和信息的汲取也更加方便快捷。

4. 集成化的原则

校园的数据资源信息是十分庞大的, 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但是在系统和系统, 不同的平台之间的数据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是可以通过数字化建设进行结合集成的。比如教务系统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以及办公系统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系统之间是可以实现一些交流和信息的沟通的。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是可以直接通过集成之后的数据库中提取的, 而不需要再次进行系统和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提取信息。数据资源可以通过大的数据库中提取, 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提高了教学管理和进行决策的效率。

(三)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

通过建设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 学校的信息在网上就已经分类组织完毕, 这样用户在需要信息数据的时候直接去网上提取即可, 同样也可以进行发布信息。这样就方便了学生教师的使用,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限制, 给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对资源和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掌控, 学生也可以很方便高效地获取到所需要的资源信息, 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 为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管理提供了没有空间时间限制的平台, 高校的教学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 推动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教育的进步。

(四)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包含以下四大方面: (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校园网络以及校园服务系统; (2) 基本的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 最基本的一些系统服务器等; (3) 应用支持系统的建设, 这是校园数字化建设中最关键的部分, 包括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务系统等校内最常用的软件系统; (4) 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这个系统作用于系统的使用者, 给使用者提供一个综合统一的界面来提取其需要的信息数据。数字化建设的四个方面相互协作, 互相影响, 提升了高校教育工作的质量, 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五、结束语

根据当前的形式来说, 各个高校都在进行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同教育的结合。在时代不断的更迭中, 社会向着自动化信息化发展, 同样地高校也应当及时做出应对之策, 将信息技术合理高效地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研究当中, 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和时代进行接轨, 最大程度将教育做到极致,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难题, 我们应该积极克服难题, 抓住时代的机遇, 不惧挑战, 全力推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现代社会中,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高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且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而可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俊.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 (7) :236.

[2] 刘洁, 王毅, 杨兴涛.数字化校园体系建设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影响[J].会计师, 2014 (13) :34-36.

[3] 刘玉彬.“数字化”校园建设对高校会计信息化的拓展[J].会计之友, 2012 (32) :100-101.

[4] 杨菊洪.数字化校园建设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新体系构建[J].黑河学刊, 2011 (10) :170-171.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第4篇

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是经济法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数字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中, 遵循经济法课程教育理论, 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活动。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教学, 近年来创建共享型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建设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拓宽获取经济法相关知识的途径, 开拓教师教学和学生认知的视野;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获取资源, 主动开展学习活动,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新模式。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目前大部分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素材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设计、电子课件、虚拟实训、案例题库、动画视频、常用法律法规、交流互动等等。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平台建立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 而且丰富了学生们学习交流经济法的形式。学生们能在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中找到喜欢的学习模式, 教师们也能在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突显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虽然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部分高职院校实施和运用中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全面展开和深入, 存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二、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存在问题

1、教学资源库没有统一标准, 素材来源单一

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 没有统一的学习入口, 资源库资源中存在有素材未正确归类的情况, 杂乱堆砌, 缺乏系统整理。另外, 大部分资源库主要将课程内容、教学成果进行罗列, 缺少统一规划, 教学资源库素材来源单一, 缺乏多样性。

2、教学资源库使用不充分

在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过程中, 笔者调查发现, 经济法数字化资源库主要使用用集中在校内教师较多, 社会推广力度不明显。在学生中, 学生们认为使用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只能基本达到其学习效果, 而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习、查阅资料会与互联网相连, 学生们定力不足就往往难以抵挡网络娱乐、游戏的诱惑, 不能完全专注于学习或进入学习状态慢。高校专业教师也没有经常要求学生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 缺少教师的引导也会削弱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经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使用不充分。

3、教学资源库的管理问题

经济法教学资源库的管理问题主要涉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 包括资源库内学习资源的更新、行业行情最新动态、新颁法律法规增补、网络平台管理等等, 这些内容都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课程改革的深入不断地推进。教学资源库的维护管理教师作为参与主体, 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 持续不断地参与到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维护、更新和管理工作中, 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

1、制订统一制作标准、广泛征集教学素材

为帮助实现高职院校经济法数字化资源库标准化建设, 在资源库建设上应制订统一严格规范的制作标准, 保证资源库建设合理, 适用性强, 使用上更容易掌握。教学素材的来源上, 广泛地向地方院校、高校教学联盟、教学科研基地和社会征集。在各地方院校中向所有教师有偿征集, 将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教学素材转化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高校教学联盟平台, 相互提供和分享教学素材, 实现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利用教学科研基地开发的教学资源, 结合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拓宽专业发展空间;从社会中挖掘教学素材, 弥补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不足, 增强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社会性与实践性。

2、明确建设内容, 充分使用教学资源库

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建设上, 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企业的资源获取需求, 设计教师使用、学生使用和社会/企业使用资源库的不同通道。学生通道进入可以学习课程、视频、案例、习题、法规、答疑等等;教师通道进入可以获得经济法课程教学资源, 如单元项目、案例解析、随堂习题、案例视频等等教学素材等等;社会/企业通道进入可以获取高职院校学习经济法课程各专业情况、考证信息、学习资源、社会服务等等。为增添更多趣味性, 提高学生使用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在学生学习通道多增加丰富精彩的法律知识案例讲座、高校经济法课程学生情景模拟实践教学视频、开展网络互动学习或者开展网络法律辩论活动等等, 探索更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 从各方面增强学生在网上使用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习的吸引力。同时, 经济法课程专业教师也可以经常布置一些网络学习任务, 开展经济法课程网络学习活动, 要求学生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 经过教师的引导应该也会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网络环境下使用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教学资源库的有效管理、维护和更新

在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管理方面, 在机构设置上应建立资源库管理组织体系, 明确管理责任主体, 责任人必须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和更新。定期开展资源库管理维护知识的学习培训, 培训中明确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范和要求。同时要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成立经费保障体系。制度规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维护工作, 树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教师自身提高成长密不可分的意识;成立经费保障体系, 体系开设奖励制度, 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注重积极申报项目课题向政府学院争取资金支持, 增强教学资源库本身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通过资源库本身来增加创收, 实现资源库建设最大价值、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四、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的兴趣, 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习实践能力, 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起到促进的作用。在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注意课程本身特点, 注重数字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相结合, 相信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广大高职院校中普遍建设和有效应用, 将加速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改革、为经济法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

摘要: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是根据财经类各专业就业岗位所需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设置组织的教学内容, 为促进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 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流、共享和再利用, 各大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探索中发展。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深入, 一些存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从经济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角度研究, 对其标准、内容、管理等进行思考, 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数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宋丽娜.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反思[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4, (03) :34-37.

[2] 曹荣.浅谈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基于数字化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 2014, (01) :42-44.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第5篇

近些年, 伴随着我国民办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变革, 使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手段不断向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迈进。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已经被广泛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指经过数字化处理, 在计算机或网络上得以运用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民办高职教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它以其丰富的存储、多样的形式、便捷的操作, 为当代民办高职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伴随着“互联网+”新时代, 民办高职教师既要具备信息化素养, 又要具有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相适应的教学能力, 为培育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2 贵州省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必要性

贵州省民办高职教育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所提升, 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为民办高职院校的标准配置, 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也已进行多年, 在网络上有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然而, 现实中数字化教学资源没有广泛地应用, 日常教学中所用最多的依然。

3 教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情况调查分析

了解贵州省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情况, 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为调查对象, 选取6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全部回收并且有效, 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3.1 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情况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按其内容分为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程资源、专业课程资源、实验实训资源、案例库、试题库、文献资料、专题网站及其他;按其形式分为文本、图形及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及其他。

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调查分析可知, 如图1所示, 大多数教师认为常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资源, 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95.3%、63.7%和35.7%;最为缺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案例库、专业课程资源和实验实训资源, 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9.8%、6.3%和2.8%。本校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 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单一, 以文本形式居多, 主要集中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 而其他资源开发和利用较少, 尤其反映专业发展方向和特色的虚拟流程、虚拟工艺等实验实训资源亟待解决。

3.2 数字化教学资金来源情况分析

针对数字化教学资金来源调查分析可知, 如图2所示, 网上下载是教师获得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 占比93.2%。在访谈过程中, 也了解到网上下载资源遇到障碍较多, 大多数要付费, 以及找到完全适合实际教学的素材不太容易, 要修改的内容较多, 只能作为参考。

3.3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手段情况分析

教师教学手段有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分: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以网络为媒介, 把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DVD机等等搬入课堂, 应用于各专业教学领域, 从视觉、听觉角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图3所示, 在被调查的68位教师中, 有61位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更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占据总数的89.7%, 只有7位教师更喜欢传统教学手段, 这其中大部分属于50岁以上的老教师。通过访谈, 进一步了解到大多数教师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备课。由此可见,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已经转变, 更倾向于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方式, 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4 教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过程中遇到很多不利因素, 78.3%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太重制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没有多余的精力投入到资源开发中;教师技术瓶颈是又一大制约因素, 大多数教师为非计算机类专业, 虽然熟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 但要制作规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需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3.5 学校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重视程度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教师对本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 仅有17.6%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较为重视。在访谈过程中, 一些教师也指出学校在不断地投入数字化教学资源, 但远远满足不了教师和学生需要。

3.6 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动机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本校有96.8%的教师认为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帮助, 后两项没有教师选择, 说明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动机明确, 有很强烈的愿望参与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访谈中, 发现教师共享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意愿较弱, 只有在学校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时, 才会提交制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成果, 与此同时, 学校也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来激励教师将教学资源共享, 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4 教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能力的措施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 针对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改变教学观念及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 就如何提升教师相应教学能力, 提出如下措施。

4.1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间协同、校企协作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并实现资源共享

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数为青年教师, 教学素养较为薄弱, 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 同时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 需要院校间整合优势教学资源, 集中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实现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 也能够节约成本, 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调查分析表明, 实习实训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高职特色的重要体现, 校企协作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将企业的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引入学校课堂, 能够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4.2 开发多种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提高其与教学的适应性

一些美国学者经过大量研究表明“相对于面对面环境, 在线用户极度缺乏耐心”。因此, 众多研究者认为在线教学视频的长度不宜过长, 或以专题、问题方式呈现内容。近年来, 伴随着“微课”的出现, 大大改善这一困境。它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 通过视频表现的一类新型教学资源。有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短小精悍、易于扩充的特点, 能够与教学相适应, 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趋势。

4.3 通过完善激励机制, 调动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为了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教师考评、职称晋升挂钩, 也可折算课时。对教师个人的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库进行一定程度奖励, 对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申报、评审、立项, 并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4.4 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参差不齐, 缺乏相应培训。学校应该应根据专业教师的教学需要, 有针对性的、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培训, 并使其常态化。同时转变教师观念, 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 但要杜绝教材搬家现象。

4.5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形成“学生—资源—教师”互动机制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展现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 借助微课、慕课、翻转教学等理念与方式, 进行各种交互式、体验式的线上线下教学尝试, 实现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可凭借教学网页、微博、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手段, 向学生传递知识。教师还可与在线教育机构合作, 让学生开阔视野, 在教学中融入多元化的学习内容, 教师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5 结语

通过对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 应转变教师观念, 推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促进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应改变教学模式, 以互联网为载体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推进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应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 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 又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摘要:本文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通对调查结果和访谈实录进行统计分析、整理, 发现其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战略目标、建设任务, 从改变教学观念及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 提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坤, 李雁翎, 黄真金.“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能力研究[J].江苏高教, 2017 (10) .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化科技进入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对数字媒体技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门隶属于计算机学科的以培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与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为目标的学科。数字化学习平台在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及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逐步显露出优势。文章将对数字化学习平台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0    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互联网数字化背景下出现并获得快速发展,其教学模式要做到能够既理解掌握数字媒体专业内容知识又了解艺术、设计、影视特技制作等相关知识,因而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学习备受青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综合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以达到学生的信息需求,课程应用实践性也不足,因而灵活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變得十分有必要。

1    数字化学习基本概述

数字化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是学生使用教育领域建立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接受教学进行学习的一种创新式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能迎合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另外通过网络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合作,有利于思想的碰撞与交汇,具有创造性与再生性。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等的支持下开展教与学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新时代技术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平台[1]。

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艺术知识,并且自身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的人才。在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数字化媒体技术专业将艺术与专业知识结合,积极培育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加快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数字媒体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授课程是多学科交叉形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程序设计、动画设计、人工智能等都是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因而学生在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下,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迅速。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在专业教学上,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使教育不断深化,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机会,按照学科建设目标,实现专业教学数字化是教育平台取得重要发展的标志。

3    院校学习平台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常因技术资源有限存在以下建设问题:第一,没有有效明确的划分不同学科,目前看来,许多学校开发的数字学习平台都是开放性平台,可实现资源共享,但对资源的分类不明确,整合力度不够,容易致使线上学习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第二,院校在建设自主学习平台时容易受到技术的限制,较易落后于社会上已有的学习平台,当下诸多学校都是通过单一服务器构建学习平台,层次与复杂度较低,能实现的功能也较少,如若遇到大量人同时打开学习平台时极易出现服务器崩溃现象,维护成本也较大;第三,平台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并不能保证质量全部优秀,学校在添加海量学习资源到平台上时常因审核机制存在缺陷,出现许多质量低劣的文章素材,失去了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价值意义[2]。

4    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方向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下,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与学校提供适合学生的高效学习平台为两个重要目标。在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中,重点是在专业要求的科学技术类与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艺术类设计类相关课程,需要构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学习平台满足学生需要,是较为复杂且具有相对难度的。包含所有相关课程知识内容的素材案例整理,其需要对所有所学内容以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或PPT展示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还需要整理所有辅助课程比如人工智能化、数字可视化等相关知识,建设一个师生共用的整合资源库,以便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动画、研发产品及进行教材内容的实践。

另外,在互联网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背景下,一个良好学习平台的构建技术已经成熟,利用的软件技术与硬件支持已经有了保障。学校内部可提供的技术方面的支持,大容量的素材云储备空间以及学校整个网络与校外网络的衔接,保障学生可以自由使用校内安全网络与校外网络,充分利用技术保障实现数字化学习。另外学校应建立一个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学校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图片、文字、视频品、动画等形式展示已有学习资源,将学校的线上教务处与相关平台连接,并做到开放使用即本校学生可以在校内或校外安全访问学校教务处及其他学校平台,并积极开设线上学生教师交流系统、知识资源实时搜索获取系统、教师线上查看学生学习进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系统等,实现课程的良好管理与资源高效利用。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主要原因有:首先,全校师生提供无需进行支付购买的大量学习资源与相关专业知识;其次,构建一个高效的管理服务系统以实现学习平台的有效利用;最后,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目标制定相关项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塑造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社会做贡献[3]。

5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5.1  总体规划

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色性,其数字学习平台是基于科学技术类专业课程结合艺术类相关课程来构建的。在知识内容方面,既要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图文展示与案例素材集合又要包括艺术相关内容。除去硬件软件技术的支持还要提供相应的服务。首先通过对学生教师需求的调研,构建平台框架,完成所应提供的需求;然后通过学校技术支持使用学校提供的硬件设备开发学习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接收来自各方的反馈,逐步完善相关标准与体系,更加全面专业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

5.2  系统架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涉及的课程范围较广,单一的服务处理器不能满足需求,这时可以借助vSphere,实现对资源的有效上传与整合等功能,比如首先当学生或老师登录数字学习平台时,平台系统可以自动把相关资源数据库构建起来;其次教师与学生在同一平台可以实现不同功能,老师可以上传收集到的只是素材供学生查看,学生观看后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观看进度;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实现所需知识资源的搜索下载,完成自主学习。

6    学习平台应用类型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量线上学习平台投入使用,一般包括综合学习网站、视频学习网站及提供精品专业课程网站等几大板块。

6.1  综合学习网站构建

综合类网站极具多样性,包含有极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展现与教学课程,种类齐全,网站课程的师资力量雄厚,相关产品较多。具体有:一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专业种类课程介绍,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前的全面了解,适于师生选择当下适合的课程进行学习;二是包含所有专业所需基础课程,便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三是重点课程内容由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讲授,并制作有相关的重点内容总结与视频或者图文展示;四是对专业课程相关合作产品的介绍,以便于感兴趣的学生了解。也可设置新闻动态栏目包含有校内新闻或社会性新闻链接,便于学生关注实事动态形成社会责任感,塑造高素质人才。

6.2  视频学习网站构建

此网站重点在于以視频的形式将专业知识供给专业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所学内容产生自己的见解思考。网站应设有指定专业主题视频展示专区,包括名师讲授等重要专题视频。教师视频包含有教师自制的授课录像及教师搜集到的相关视频资料。

7    结语

由于互联网科技的飞速进步,社会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数字化学习平台顺势而生。并且国家教育改革逐渐重视起教学品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优化,数字化平台的使用恰好能够满足此改革趋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就重视科学科技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力,传统教学课堂依然不足以迎合学生需要,数字化教学已是必然。构建一个高效学习平台要重视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对专业知识的教学也要进行改革发展,师生应逐步适应新型学习模式,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加强自我管理与学习,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投入使用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韩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文化产业,2021(1):108-109.

[2]刘子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考[J].文化产业,2021(1):154-155.

[3]朱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福建电脑,2020(12):207-208.

(编辑 傅金睿)

上一篇:幼儿园实习生期末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单身证明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