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多样化范文

2023-09-17

高中教育多样化范文第1篇

【摘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掌控,启发学生提高学习舞蹈动作的兴趣。舞蹈课教学中,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是激发学生练习舞蹈技能的动力。指导学生练习舞蹈组合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及利用手脚等不同部位表现幼儿特征的动作组合,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多样化教学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是培养教师掌握幼儿舞蹈技能理论与表演的必修课之一,舞蹈课的知识与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唱歌课等相关课程一起,构成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习课程。舞蹈课的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练习舞蹈动作的技能课,在舞蹈课教学中,舞蹈教师采用规范性的舞蹈知识讲解与具有幼儿舞蹈特性的动作组合练习,会增加学前班的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知识、练习舞蹈动作、表演舞蹈组合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一、教学语言掌控的启发

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反映教师引领学生在一堂课学习过程中愉快、轻松和活跃课堂气氛的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能力。幼儿舞蹈课教学,舞蹈教师的课堂语言所包含的讲课语调、声音的大小,以及在讲课过程中不同的舞蹈教学内容等,都要预先设计好符合不同形式的舞蹈教学语言,学生在学习不同舞蹈内容的练习中,就会自然在舞蹈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教学中,领略到不同舞蹈内容的特点。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谈过这么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练习舞蹈动作,更需要舞蹈教师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年龄偏大,练习舞蹈动作生硬,接受舞蹈知识较慢,会在学习中,逐渐失去练习舞蹈动作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舞蹈教师,应当多运用充满鼓励、激情等教学语言,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舞蹈知识与练习舞蹈动作的热情。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动作中的课堂语言与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舞蹈动作示范的激发

在舞蹈课教学中,作为学前专业班的学生,舞蹈课既是陌生的一门技能课程,又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必修课程。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出学生练习舞蹈表演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学前班开设舞蹈课的认识。

高校学前教育班的学生对于舞蹈的把把杆基础训练以及地面动作技能训练等知识没有接触过,因此,作为舞蹈教师,必须把舞蹈的把桿基础训练,严格、规范地训练指导学生练习,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了解、掌握把杆上的压腿、擦地、蹲、立、控腿等基础练习,以及地面的踢腿、组合动作等身体协调训练。在舞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做出示范性的舞蹈形体动作,使得学生在舞蹈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到规范的舞蹈动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舞蹈课教学,有教材、有舞蹈表演影像资料,但是,舞蹈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必须本着课前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影像资料,在课堂上时刻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讲解,只有舞蹈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动作,并且严格、细致地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趋于规范的表演,学生才能喜爱练习舞蹈,在学习舞蹈组合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到达教学生怎样学习舞蹈知识的教学目的。在舞蹈课教学中,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可以促进学生练习舞蹈组合以及进行舞蹈表演的积极性。

三、多媒体运用的点睛

多媒体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应用于舞蹈课堂教学中,较好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舞蹈教学的促进性。但是,在舞蹈课堂教学环节中,注意不要过多的播放舞蹈组合作品,适当播放1分钟到3分钟的幼儿舞蹈组合观摩一次即可,更多的还是需要舞蹈老师现场指导学生练习舞蹈分解动作为好。在舞蹈课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四、动作组合变化的效果

舞蹈基本功练习与舞蹈动作组合练习,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中,舞蹈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几种教学手段,把舞蹈基本功练习与舞蹈动作组合进行变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舞蹈基本功的练习,对于没有一点舞蹈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单一的压腿、踢腿等基本功练习,容易产生反感的学习情绪。如果在教学中,有效地采取一些讲授法、实践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与舞蹈基本功的踢腿、下叉等练习,通过多种有趣味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在类似游戏中愉快的掌握了舞蹈知识,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了舞蹈技能的提高。舞蹈组合的教学应当体现出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幼儿舞蹈动作的多样性,学前专业的学生,没有一点舞蹈基础,学习舞蹈组合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练习幼儿舞蹈组合,做起动作来更是生硬。因此,在舞蹈组合教学中,把舞蹈基本功的手势、手位、脚位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组合练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组合过程中,提高了舞蹈基本功手位、脚位等运用能力。譬如,进行舞蹈组合《洗手绢》的练习中,可以把一段音乐进行手势动作的变化,一段音乐进行队形的变化,一段音乐坐在地上进行脚部动作的变化。这样动作组合多样化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练习舞蹈组合的兴趣,为下一步舞蹈编排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课后作业布置的作用

一节舞蹈课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非常重要,但不要布置的太多,应适当根据学生学习舞蹈及组合的程度布置作业,以促进学生练习舞蹈的积极性。基本功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每天适当的压腿、踢腿、柔韧腰部等作为作业之一。其次,在基本功练习过后,练习每周学习的动作技巧,巩固学习过的舞蹈组合,这个过程中可以以宿舍为舞蹈学习小组,互相监督、纠正动作,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巧学巧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简介:祝晓萌(1991—),女,汉,广东,研究生,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古筝。

高中教育多样化范文第2篇

摘 要: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多样化手段,并分析了具体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多样化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在中职学校尤其如此。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当仁不让的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1 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多样化手段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具体方法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这就决定了班级管理手段既要体现原则性和针对性,又不失灵活性和艺术性,需要再班级管理中采取多种方法。

1.1 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班级管理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方法。前者属于正面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学生良好品质与表现的肯定、提倡和鼓励,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行为上的肯定,增强其信心,鼓励其前行;后者一般是对不正确的思想和不良行为进行的教育,对学生起到警告和制止作用,属于强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惩前毖后。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教育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进步。在运用时,要注意运用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丝丝的进步。教师在表扬时要不吝溢美之词,表扬中要充满师爱的阳光,对短期进步的同学可以“分期”表扬,每次肯定一点点。总之,教师要经常拿起肯定和赞扬的“武器”。而对于批评,教师更要拿捏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批评应该对事不对人,对象是不良言语,不恰当的举止,而不是学生本身。批评是为了纠错,不是人身攻击。批评要准确,直指痛处,要建立对实际真实情况准确掌控之上,如此才能准确把握事件实质,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这样的批评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学生认识到错误以后,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进一步改正,从中也能受到一些教育。批评的方式要正确,班主任要根据批评对象和事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刚柔并济,逐步深入,揭示厉害;对头脑灵活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应私下的迂回教育,多用提醒、提问和暗示的的语言旁敲侧击;对于逆反情绪较重的学生,可以多鼓励,少批评,正反结合,相互对比,引导学生自行转化。但无论是对哪一类对象进行批评,批评都要合情合理,令学生心服口服。

1.2 沟通

沟通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步骤,是师生增进了解,加深互信的重要渠道,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武器。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作为中职班主任,一定要掌握好沟通的艺术,才能增进学生的沟通和与交流,更好地为班级管理服务。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这就需要沟通在很好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感到接下来的交流过程是轻松的,班主任是可以接近的,自己的真实想法是可以与学生分享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放下自己的身份,成为学生的朋友,拉近师生的距离。通过亲和的态度与语气,把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到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以情动人,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慰藉。在沟通中,班主任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去体察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从主观上为了完成自身的工作。

1.3 留缺

“善教者善留缺。”班主任给学生留“缺口”,不是班主任管理能力不强,不是简单的放任管理,不是漫不经心的随意的遗漏,而是班级管理的智慧的体现,是深思熟虑的反复推敲的凝练,是为了取得更高层次的全局性的圆满——还学生一个充分自我教育的权利,实现真正的教——不教而教的效果。这里就需要班主任首先要摆正师生关系——人格对等,才能产生如同大山中原声与回声的碰撞的效果,成为如同魏书生与学生的 “道德长跑”,将“留缺”变成学生的道德上的 “自我修正”。其次教师善把把握契机,适时“留缺”,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不能把所有事务都交由学生完成,这个缺什么时候留,怎么留是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能干什么、应干什么、工作怎么开展、有什么议题、涉及哪些问题,可能存在什么困难等一清二楚的基础上。善于“留缺”的班主任都是不“独断专制”,不大包大揽的,常常会给学生保留一定的决策空间、权力空间、管理空间和交往空间,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开展自我教育,锻炼自主意识。

1.4 平衡

班级管理是个动态过程,有时候也需要班主任适当的进行“平衡”。比如说刚性管理和柔性宽容的平衡,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准绳,执行起来应一丝不苟,“刚性”十足,而情感维度教师的宽容和善解人意释放出的“柔性”,二者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首要条件。不论是 “教是为了不教”(陶行知)还是“管是为了不管”(魏书生),其实都闪现着“局部民主”与“总体集中”的平衡。班主任应该深谙“放风筝”之道,既让学生有自由飞翔的权利,又始终以无形的线控制飞行,适度放手与有机约束相结合,“局部民主”与“总体集中”有效平衡。高效的班级管理需要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执行,赏罚分明十分必要,但强调不代表埋没自我,隐藏个性,反而应让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在行动中完善自我。 这就需要进行“强调服从”和“张扬个性”的平衡。

1.5 接纳

班级是一个由特点各异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学生不乏有不入班主任“三观”的个体和行为。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学会接纳。所谓接纳,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的举止而给予的承认和接收,宽容和自制,尊重和认可。这种接纳能有效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距离,保证教师正常开展施教。强化认识上的接纳,以一种接纳态度了解学生表层的行为和态度,理解更深层的、本质的,甚至下意识的心理活动。注重情感上的接纳,强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不断在情感交流、融合、升华中实现教育目标;促成条件上的接纳,班主任应该有一种能无条件接纳学生的胸怀,接纳学生的长处,更包括他们的不足之处;促进接纳方法的养成,谅解式接纳、间隔式接纳、分解式接纳和反差式接纳都是常用的接纳方法。

2 结语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处理中职学生身上层出不穷的各式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見智。

参考文献:

[1] 王慧君.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科教导刊,2014.

[2] 余华琳.让忠言不逆耳—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新课程学习,2013.

高中教育多样化范文第3篇

第二条 本合同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约定的工资 支付周期内(周、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 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 入。

第三条 用人单位遵循同工同酬的原则,每年 月, 与职工方平等协商确定以下事项:

(一)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分配形式和支付办法;

(二)加班加点工资;

(三)津贴、补贴;

(四)奖金分配办法:

(五)试用期、病假、事假等期间的工资;

(六)工资调整办法;

(七)下岗、待岗、内部退养等情况下的生活费标准、 调整办法及支付办法;

(八)其他需要协商的内容。 双方协商确定的事项,用人单位应及时告知职工,工会 (职工代表)要配合用人单位做好对职工的宣传工作。

第四条

用人单位实行

等 多种工资制度。经协商,具体的适用范围为:

岗位工资制,适用于

第五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协商确定年度工资总额、职工工资平均水平和岗位工资标准时,综合考虑劳动、资本、按术、管理及生产要素的贡献,主要参照以下指标:

(一)最低工资标准、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值、工 资指导线以及人工成本信息等;

(二)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在岗职工平均工 资;

(三)本单位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上一年度工资水 平;

(四)双方约定参考的其他指标。

第六条 经双方协商确定, 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 元,具体是:

(一)完成经济效益目标情况:用人单位利润达到 万元,职工工资总额为 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 为 元。

(二)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调整幅度:用人单位利润总 额增长一%以上,职工工资总额增长不低于 %,职工年 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不低于) 0%;用人单位利润下降超过 %,职工工资总额下调 %,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下调 t %,但最多不超过 %;用人单位利润总额增长(或减少) 在 %以内,职工工资总额和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不低于 统计部门发布的本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第七条 用人单位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依据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和本单位实际,提出方案,与工会(职工代表) 平等协商制定、修改劳动定额和计件工资标准。劳动定额标 准要确保在同等劳动条件下,同岗位 %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双方协商约定:劳动定额为 时单价或计件单价);

第八条 经双方协商,按以下标准发放职工津贴和补 贴:

津贴名称: 标准 元/月;

第九条 经双方协商一致、以下情况的支付标准为:

(一)职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标准为

(二)职工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期间和依 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支付职工工资的具体标准 为: 。

(三)职工下岗、待岗期间,用人单位为其发放的生活 费标准为: j。

第十条 用人单位确定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发基数的 方法是 。其中,实行计件工资的职工,加班工资基数按本合同第七条的标准执行;实行特殊工时制的岗位,加班工资计发办法按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要创造条件安排职工享受年休假。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月最低工资标准为 元(不 低于省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职工月工资不得 低于本单位月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每月 一日(遇节假日、双休日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以货币形式通过银行支付职工工资、生活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不得克扣和无故拖欠。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职工提供一份个人工资清 单。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时 足额支付工资的,应向职工说明情况,与工会协商一致后, 可以延期支付工资,但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用人单位超 过约定时间仍无法支付工资,双方协商不成的,工会或者职 工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或向人民法院 申请支付令。

第十五条 因职工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的,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规章制度的规定),要 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从职工工资中扣除的,每月扣除部分 不得超过职工当月工资的20%,剩余部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 月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扣款前应当书面告知职工扣款的原因、依据、金额和起止时间。 第十六 条本合同期限为 年。本合同期满前6 0日内,双方应就是否续订本合同进行协商,同意续订的,应当在本合同期满前续订。

第十七条本合同对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双方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各项义务。

第十八条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时,双方平等协商决,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双方均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九条 本合同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 议通过后,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7日内,用人单位将本合同正式文本一式三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异议的事项,双方协 商代表应对有异议的事项进行协商,修改合同文本后重新送 审.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1 0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本合同正式文本,同时送地方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第二十一条 双方协商一致变更、续订本合同的,应按第十九条的规定送审。

第二十二条 本合同有效期内,如合同内容与新发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相抵触,按新发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用人单位(盖章): 工会(盖章):

首席代表(签字): 首席代表(签字):

高中教育多样化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背离。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主要从故事化、问题化、中心化这三方面阐述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望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字: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多样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其中就包括单一的教学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生越来越追求新鲜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依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则一定会降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导致语文教学效率的下降。因此,为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而单一的教学观念,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让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据调查,学生喜欢听妙趣横生的故事,喜欢充满求知欲的问题,也喜欢逻辑清晰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语文教学故事化、问题化、中心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故事化

故事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运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个小故事,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加深學生对文本的理解,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非常有帮助的。讲故事的形式有很多,其中包括: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传记故事、把文章内容概括为故事形式讲述等等,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把故事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点缀”,简短而又完整的讲述出来,穿插在语文教学中。这样做,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共鸣,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故事与语文教学的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穿插故事。

例如:在进行《皇帝的新装》教学时,我为学生讲述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之后组织学生就《皇帝的新装》当中的皇帝和《掩耳盗铃》当中的盗铃者进行对比,找出他们二者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提出:“他们二者的相似点是都是自我欺骗,不同点是皇帝是被别人欺骗而盗铃者是被自己欺骗。”可见,将寓言穿插在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问题化

问题化,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将教学置于问题之中,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主的掌握教学内容,获得情感体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向法,还需要教师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2.创设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时间和形式,使问题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不求甚解》时,为了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探讨: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本身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结合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来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的?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是什么态度?他列举了哪些例子证明?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应如何理解?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然后,在学生讨论出答案之后,我再结合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总结,这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对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

三、中心化

中心化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以文章的中心句来展开教学活动。在一篇文章中,中心句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句子,它可能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起概括总述的作用;也可能会出现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可能出现在结尾起归纳和总结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先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再通过分论点进行阐述,对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马说》之前,我先要求学深自主预习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学生读完文章后,提出问题说:“老师,我不知道‘是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和‘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两句到底哪个才是中心句。”这时,针对学生的疑问,我为学生解释了中心句的含义——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那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第一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然后,接着二三段都是对这句话的具体论证。而“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表达的是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怒,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这样,通过中心句来展开教学,对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以构建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仁萍.浅谈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2]林志强.谈初中语文多样化阅读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

高中教育多样化范文第5篇

一、 利用汉字部首表义的特点,使汉字分类。

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的延伸,它的部首大都包含着一定的意义。如果学生掌握了部首的含义,就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刂,多与刀有关。例字:剖、刻、割

冫,多与冰有关。例字:冻、冷、冽

疒,多与疾病有关。例字:症、疼、痕

钅,多与金属有关。例字:钢、铜、铃

衤,多与衣物有关。例字:裤、袖、被

灬,多与火有关。例字:烹、煎、煮

艹,多与花草有关。例字:花、草、荷

口,多与范围有关。例字:园、圃、圈

夂 ,多与动手击打有关。例字:教、攻、牧

月,多与身体器官有关。例字:肝、胆、脾

二、 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汉字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身边有着成千上万的汉字。例如:坐公交车的时候,认识站牌名、路名,认识公交车内的各种告示,车外的各种广告牌上的汉字。到饭店吃饭,认识菜谱上的字。旅游的时候,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到超市购物时,可以认识每种货物上的汉字和超市的宣传标语„„等等这些。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找出你身边的汉字小伙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识字潜能。

三、 游戏教学,事倍功半。

1、 组织全班开展“写同学名字,认识更多汉字”的活动。让学生写写你在班上最要好的几个同学的名字,把你不认识、不会写的字,问问你的好朋友,让他来交你写。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面。

2、 引导学生制作识字卡片。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积累、粘贴、配图、编儿歌等各种形式制成识字卡片,图文并茂的学习,并将优秀的卡片贴在班级“学习园地”内让同学抬头就能识字。

3、 举办“查字典,学新字”比赛。老师发一张写满生字的卷子,10分钟内看谁查的快又准。鼓励学生不定期举办这样的,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是跳过去,而是通过查字典认识它、记住它,从而认识更多的字。

四、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即启迪学生智慧又充满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情趣的设计,就无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识字过程显得单调乏味。所以教学设计很关键,将比较、联系、梳理、演绎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到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几个教学过程中的小设计: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同学读

生字。

2、 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并各组一个词语,随后开火车

读。

3、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难记住的字组一个词,并说说你是怎么记

住它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识记方法。

4、 请你给这些生字分一分组,并说说分组的理由。(①以结构

来分,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②以词性来分,如:表示名称的、表示动作的„„等等

归类识字是一种很有效的识字方法。结合给字分类,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梳理能力。学生在给生字分组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了生字的意义,使学生的学习做到了音、形、义的和谐统一,同时在梳理生字的过程中也达到了识记的目的。

高中教育多样化范文第6篇

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理解与分析的课程。伴随着教育改革越发成熟,课程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均在不断地改变和创新。传统课程教学主要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单一、死板且固定,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有着明显约束性。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历史与社会教育质量,本文详细分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

一、引言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结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等相关内容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属于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分布较为广泛,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明显的跨度,这也间接提高了教学中的难度。另外,因为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导致当前许多教师都习惯于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例如填鸭式、灌输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之下这些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对此,探讨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二、运用探究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大多数教师仍然是采取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并不明显,学生的个性以及思维空间遭受严重的阻碍。在新课程中,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学生应当自主地探究并达到教育的目标。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应当是引导者和解惑者,而不是决定者和干预者。对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方式,运用探究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在科目学习中的质量与能力。

例如,在《维新变法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预习的方式进行导学,并提出几点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如“1. 谭嗣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真是一个英雄。但是也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谭嗣同的;2. 了解君主立宪制,在中国是否可行;3.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4. 维新派与洋务派相比,你认为哪一派更能够救国,实现后进步更大”。对于这一些问题,学生可以结合对课本内容的基本阅读,对问题进行适当地分析和探究之后便可以简单解答。

三、运用分层教育,推动学生实现差异性成长

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小学学习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知识、智商以及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仍然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课堂中采取统一性的教学方式,这一现象会严重加剧学生的两极化分化问题,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下”的问题。对此,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当正确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课堂教学时采取差异性的教学,以分层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当中自由发挥和成长。

例如,在《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这一课程的教育过程中,便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将学生以分组、分层的方式进行划分,例如能力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划分为A,能力层次一般的学生划分为B,能力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划分为C,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每一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将问题进行划分,简单的题目可以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以及结果,其中发生了哪一些事情,而困难的问题则可以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影响,最终谁称霸了,为什么他能称霸而其他诸侯不能。通过这种差异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能力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达到差异性成长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形象丰富教学趣味性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的目标、价值、内容以及方式等均有直接性的影响和改变。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来源于历史,同时教学的重点是历史事件在精细之后所精炼而成的思想观念、意识文化。对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历史事件真正地展现在课堂当中,从而丰富学生对于事件本身的理解,达到改善认知全面性的教育目的。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技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例如,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合侵华战争》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侵华战争内容时,因为单一性的口述教学很难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于我国的影响以及侵华本身的民族感受。对此,教师便可以播放一些关于侵华战争的纪录片,借助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观看到侵华战争的过程以及所呈现出的后果,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感受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对联军所呈现的罪行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不仅有效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同时学生的爱国主义可以得到显著的培养。另外,因为多媒体技术本身可以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方面的冲击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以及探究性欲望,所以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投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正是新课改的关键时期,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探索能力等针对性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逐渐形成相应的知识框架与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历史与社会的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罗启龙.历史与社会教学多元化发展探索——评《社会历史学导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2] 费为群,丁爱国.基于微课的翻转学习探索与研究——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

[3] 王德民.中美历史教学的学科素养关注点差异分析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4] 甘长春.《历史与社会》应增加“美国南北战争”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5(4).

(作者單位: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 325806)

上一篇:投标合同范文下一篇: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