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职称论文范文

2023-09-16

财务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正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分析的价值取决于其是否客观、完整,而财务分析的客观性、完整性又取决于对财务报表附注的使用和理解。

【关键词】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分析 重要性

1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分析的重要资料

1.1 财务报表附注增加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

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正文的补充信息说明,它提供与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相关的其它财务信息,使财务报表使用者通过阅读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的附注,为其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

1.2 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可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报表使用者可以从附注中了解企业的历史沿革、所处行业、经营范围、主要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等,可以对已获取的财务报表信息起到修正作用,从而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财务数据。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一些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问题,通过对财务报表附注进行认真地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减少报表使用者的风险和损失。

2 财务报表附注在偿债能力分析中的重要性

2.1 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偿债能力的内容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偿债能力的内容主要是或有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定义,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事项准则规定,只有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的可能性概率很难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了四类或有事项必须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它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其它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

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一文显示,2007年度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9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或有负债,占57.64%,其中287家上市公司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如此大的或有负债金额必将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必须要考虑这部分内容。

如,ST棱光2000年报第七部分\"重大事项\"显示:

“11、其它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况

截止到12 月31 日,本公司对外担保已核准的总额为人民币56933.0589 万元、美元159.8 万元,具体如下:(略)”

ST棱光在附注中披露的担保金额远远超过了1.5亿元的净资产数,其中为大股东恒通集团担保的金额为4.2亿元,占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的88%。如果在财务分析中忽视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或有负债情况,分析的结果和实际情况会相差很大。ST棱光的实际情况是巨额担保转化成的实际负债使ST棱光资不抵债,濒于破产。

2.2 利用财务报表附注正确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如果存在或有负债,显然会减弱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所以,在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时,必须考虑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或有负债。

3 财务报表附注在营运能力分析中的重要性

3.1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营运能力的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规定企业发出存货可选择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都是采用一定技术方法在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之间进行分配,销售成本和平均存货成本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为了准确的分析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必须在附注中查明企业的存货流转假设。

在应收账款周转率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余额,即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年初余额”与“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平均数。收入确认是一项重要的会计政策,在财务报表附注有专门反映。

3.2 利用财务报表附注正确分析企业营运能力

由于“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存货计价的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上市公司若采用不适当的方法计价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就可能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如南洋实业1997年年报显示,由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原来的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公司的销售毛利率由1996年的17.6%上升到1997年的18.9%。由于销售毛利率的变化,使得公司1997年的主业利润增加了2474万元。

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时,要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坏账风险。高额的应收账款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坏账风险,这些坏账风险轻则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重则导致对上市公司的特别处理,甚至摘牌。如ST重机2000年度发生巨额亏损, ST重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天津造船厂的破产导致所欠货款5022万元无法收回,坏账损失计入管理费用,致使管理费用高达10790.34万元,造成ST重机2000年净利润亏损4656.67万元。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企业要披露应收账款的主要欠款单位和账期。我们在分析企业的应收账款时,要根据附注中披露的金额、账期、企业信誉等各方面资料评估企业的坏账风险。

还要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规定,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如下:①销货方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销货方未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不再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及相关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④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销货方应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方可确认为收入。海王生物2003年报披露实现收入14.56亿元。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我们发现,销售收入中2003年度新纳入合并范围的山东潍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9.98亿元,海王生物实际实现收入只有4.58亿元。而4.58亿元中有2.79亿元是卖给报刊媒体的,应收账款显示应收报刊媒体及广告公司2.79亿元,媒体承诺1—3年内以广告版面偿还货款,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实际上2.79亿元收入为互换交易,交易双方都不需要付出真正的现金,不符合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我们在分析收入因素时,要根据附注内容调整收入金额,从而得到企业真实的销售数据。

4 财务报表附注在盈利能力分析中的重要性

4.1 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盈利能力的内容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公式的分子都是净利润,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影响利润的因素就是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在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时,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应当排除:(1)证券买卖等非常项目;(2)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3)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4)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等因素。这四个项目都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4.2 利用财务报表附注正确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中,关联方交易是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粉饰财务报表的工具。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要根据分析目的对利润金额进行调整,满足财务分析的需要。

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出于某种目的,通过关联方交易提高企业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如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以超低价卖给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再把这些资产按正常价格或高价卖出,则可获得高额价差带来的投资收益。如:2000年年报显示,陕长岭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0万股,随后以8元/股的价格将这部分股份转让给了美鹰玻璃实业公司,获投资收益700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13360万元的52.4%。关联交易带来的高额投资收益在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可以起到粉饰利润指标的作用,从而使广大投资者受到蒙蔽。

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通过财务报表附注特别关注关联交易发生的时间、金额、价格等要素,运用关联交易剔除法,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企业利润表中予以剔除,来分析上市公司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从而判断其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靠,并确定其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等。

5 结论

在财务分析中,仅仅依据会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要重视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只有准确理解财务报表附注揭示的信息,才能进行准确的财务分析、恰当的评价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满足财务分析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董华锋,“浅谈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会计师》,2009年第7期。

[2] 于建波,“企业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2009年第14期。

[3] 曹 蓉,“正确解读会计报表附注”,《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4] 高趁新,“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现代企业》,2008年第7期。

财务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王抒(1975.9-),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本科学历

摘要:财务是一个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它本身并不能创造什么价值,然而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层直接提供一手信息,因此财务管理是作为一个隐藏的管理部门存在于企业之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运转效率,而有效的财务监督则保障了企业的良好运行。本文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着眼,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监督;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部分,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财务监督的作用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进行评估,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促使企业加强和改进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我国企业在财务监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性。只有寻求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策略,才能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及目标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必要环节,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中所包含的这些方面可以使企业顺利的进行经济核算,通过经济核算体现出成本、资金及收入状况,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企业财务管理有四个目标:一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二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三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四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就是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企业的财务管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反映了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基本思想就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在企业价值增值中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群体的利益。财务管理所采取的职能、原则以及核算方式都是由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这也关系着企业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率。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陈旧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理财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供、产、销活动中,而是应该在综合考虑风险价值与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优化企业资本性的投资,从而使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在传统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大部分企业认识不到财务管理也可以作为企业的生产力,忽略它的重要作用,而是重融资、轻管理、重生产、轻财务等。企业过分的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省开资并不设财务机构,而是让其他职能部门监管。这样先进、科学的财务决策方法没法应用到实践中,一些非正规财务人员由于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财务账目无法得到规范操作。正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部门的不重视才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缺乏良好的财务管理正是很多企业难以生存的原因。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做资本经营相关的财务管理,也要与其他领域的财务管理相联系。

(二)企业缺少有效的预算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三个环节: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这三个部分紧密联系并相互制约,这才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循环。如果企业中财务预算不合理,那么财务管理就很难有效的实施。我国对预算管理就很不严格,一是没有制定出系统的财务预算制度,使得企业在做预算的时候过于模式化,只是单纯的采取增量或减量法,失去了预算原有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合理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也就很难合理控制。一些企业只顾短期利益最大化,甚至采用牺牲环境的方法来为自己谋取暴利,向河流排污、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废弃排放使得酸雨的形成等污染环境的做法比比皆是。这也是企业责任人只关注企业效益,而没有研发或购进节能减排的项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增加这方面的预算导致的。二是即使预算得到了合理编制,但存在执行的时候不严格按照预算要求进行的问题,导致了全员参与预算的意识不强,执行上随意性大,没有充分重视合理预算的重要性。企业预算的合理编制可以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一些大型企业进行财务信息汇总的时候会很复杂,因为它是由母公司和很多个子公司构成。因此,公司财务信息需要由各个部门交给所分属的子公司,子公司再上报给母公司和总部。在这个逐级汇报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各种问题。出现错报或漏报的情况在所难免,但是一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财务报表上动手脚,出现人为的瞒报或虚假汇报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母公司和总部拿到的财务信息失真,公司高层缺乏对企业真实性的了解,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决策。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设立出会计主管、会计核算、稽核、综合分析、制单、录入、档案保管、出纳等岗位,使得员工职责分工不明确,操作流程也不够规范,会计人员如果出现违规操作,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的缺乏,导致企业的财务系统没有安全防护,很容易受到破坏。

三、加强财务监督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适时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要摒弃传统财务管理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部分,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要充分重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发挥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力的作用,在融资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重视生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财务部门的重要,为公司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培养专业的财务人才,将先进的、科学的财务决策方法应用到实践之中规范操作财务账目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企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起来,获得最大的效益,而不是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惨遭淘汰。

(二)加强企业预算管理,重视财务监督

企业在编制预算方案前,要规范财务预算制度,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预算方法,并且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预算方案,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方式等。这就需要母公司和子公司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总部提出企业总的预算指标和各个部门的预算指标,各个部门不是被动的去接受它,而是根据总部制定的指标还有本部门的实际来制定具体的可实施的预算计划。这样的预算计划才是科学合理的。同时鼓励各个部门采取各种节约措施,减少企业资金浪费。当制定出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预算制度时,应进行良好的财务监督,加强全员与责任人的监督意识,保障预算方案的实施。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投资者现在越来越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则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效率。内部财务制度是国家统一财务制度的具体化,企业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要认真贯彻企业财务细则与行业财务制度,制定出来的财务制度要切实可行,并且企业要严肃、认真的去执行。但是部分单位并没有认真执行而是简化会计手续,导致账目混乱、科目不清晰;银行存款及债务债权没有定期核对,造成记录和款项、实物不符等问题,这都需要企业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各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理性的、合理性的监督,减少企业的损失,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利,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在各部门的相互监督下,要让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汇总到责任人那里,科学合理的制定决策,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

(四)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财务监督质量

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监督人才队伍,提高财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进行内部审计。监督人员要和财务人员作出区分,两者相互独立,这样才能保障监督起到应有的成效。企业应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使财务人员高度认识企业财务监督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财务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人员的内部审核,积极地发现企业的财务问题,避免财务信息错报、漏报等情况。对于故意瞒报等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而不是相互包庇,为企业造成损失。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要经常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对新问题的判断力,及时更新知识,用新政策、新知识武装财务人员的头脑,从而保证财务监督质量。

(五)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强化外部监督

良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明确管理者与监督者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管理者代表及内审机构,不仅监督普通员工还要对高层管理者起到监督作用。近年来高层管理者出现财务犯罪的情况屡有发生,更需要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去规范他们的行为。进行内部审计的同时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还要发挥它应有的审计作用,做到内部控制科学合理,这样在面临外部监督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政府各级监察部门也要履行职责,强化外部监督,严惩违法违规案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监督企业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管。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可以使企业拥有自主理财的权利,也可以使现代企业理财同样具有高风险性。正是市场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财务管理更应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理财新观念。企业还要做到适应时代要求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财务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构建严格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体系。同时还要深化产权改革,加强企业财务监督,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罗慧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监管[J].现代商业2008(18)

[2]甘伟强.加强财务监管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23)

[3]吴礼鹏.加强财务监督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2009(12)

[4]李琼.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J〕.企业技术开发.2006(6)

财务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成为管理的核心目标。但是企业的稳定运营必然要涉及内部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倘若未采取适当的战略措施,就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和管理危机。因此为了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需要基于战略思想,从财务战略矩阵角度合理选择企业财务战略,把控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财务战略矩阵;财务战略选择;公司财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4.152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传统扩张的发展模型显然已不再适用,因此企业需要从创新角度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动力。随着企业开始将产业结构朝着中高端方向转化,企业管理层对战略管理更加关注,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资源的高效使用无疑至关重要。如何基于战略思想选择合理的财务战略,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因此企业需要借助战略管理工具,合理配置内部资源,通过财务战略矩阵分析企业当前价值创造能力和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合理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财务战略体系及财务战略矩阵介绍

1.1 财务战略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财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将财务管理工作与战略管理思想融为一体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一般定义,财务战略是指企业长期战略目标,采取最为有效合理的措施配置内部资源,使其得到最大效率的使用,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事实上,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一般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对内部资源进行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规划和管理,使其在预期阶段达到理想的使用状态[1]。

财务战略一般包括三部分。首先,筹资战略。筹资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判断,从而制定企业未来的筹资方案,包括企业的筹资规模、筹资渠道和筹资结构,从而为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完成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投资战略。投资战略是指企业对内部资源的组合使用,并根据风险分析和收益比例,制定最佳的投资方案,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收益分配战略。该战略是指企业基于战略角度,确定企业当前阶段的收益分配原则以及未来原则的变动方向,从而保障企业的长期利益。

1.2 财务战略矩阵模型

财务战略矩阵可分为四个象限,其中第一象限代表企业的成长期;第二象限代表企业的成熟期;第三象限代表企业的衰退期;第四象限代表企业的撤退期。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合理的财务战略,从而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

2 财务战略矩阵中企业各个生命周期的特点及相应财务战略

2.1 第一象限成长期

第一象限是指企业当前处于成长期,该时期企业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运用价值创造手段来进一步获取经济效益,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在当前阶段,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现金存量无法满足后续发展需求,因此企业需要着重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以此来制定财务战略。此时企业可采取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销售利润率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资金的回收效率,可将企业的多数资源向核心主营业务倾斜。在投资方面,企业要着重投资产出效益较高的业务内容或者产品类别,可适当兼并收购拥有成熟品牌的企业,停止盲目扩张;在融资方面,企业要积极借助股权融资来扩增内部资源,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并通过短期贷款来改善当前资金短缺的现状;最后,在收益分配方面,企业要着重扩大无股利和低股利分配比例。

2.2 第二象限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企业,具有充足的现金流量,因而有能力保障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在此阶段,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经济价值。针对投资领域,企业可适度将资源投入新领域和新业务开发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基于创新管理模式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投資策略的多元化;对于融资方面,企业应当着重考虑降低负担,可通过适度缩减企业债权融资比例,将股权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方式;在收益分配方面,要重视企业的经济收益和股东收益,借助股利政策提高股东的实际收益,从而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3 第三象限衰退期

第三象限代表着企业的衰退期,企业资源属于减损型现金剩余,在该阶段企业的实际价值在不断缩减,但是仍然拥有一定的现金流量,并普遍存在盈利能力较差、资金周转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在该阶段,企业管理层应当以提高资金回收率和降低运营管理成本为战略方向,对现有资金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在投资方面,企业应当停止开设新项目,对现有投资项目进行精简,降低企业因不当投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在融资方面,企业可采用内源型融资方式,比如债权转让、股东投资等。但是要认识到当前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减弱,因此可适当降低企业股东的收益比例,加强企业原始资源的积累[2]。

2.4 第四象限撤退期

第四象限代表着企业的撤退期,企业在该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链断裂而无法维持运营。在这一阶段,企业应当及时调整财务战略,倘若企业当前盈利能力较差,那么企业就要及时对业务项目进行重组,对于盈利较差的业务,企业要及时放弃。

3 企业财务战略现状

3.1 融资成本上升过快

企业当前存在融资成本上升过快的问题,该问题的源头在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和投资资本回报率对EVA产生了较大影响。而投资资本回报率又受企业营业利润影响,企业在某一阶段营业额明显下降,使得产品净利润也出现大幅下跌,其原因在于企业内部资源分配范围过大,对于主营业务的投入力度不够,使得企业经济效率增长速度放缓。与此同时,由于企业未对其他费用比例进行合理把控,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速度过快,比如该企业在某一年进行了大型并购重组活动,企业就此采用大规模融资方式来维持资金链的稳定运转,从而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3]。

3.2 销售经销费用增幅过大

销售及经销费用是企业税后净利润核算的重要指标,企业要不断提升销售费用,从而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从企业的运营战略角度来看,企业较大比例的资金用于市场扩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但是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资金链的稳定。在该企业近几年的发展阶段,其销售成本和收入明显提升,其中销售推广费用涨幅大约为35%,可见该企业将较多资金用于广告宣传以及销售渠道扩张等方面。但与此同时销售额却未能与推广费用保持一致,由此可见销售经销费用增幅过大,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3.3 资本结构不合理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是该企业EVA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是从长期资本成本占比和短期资本成本占比的计算结果得来。而通过对这两个指标层面的分析处理,可以获得平均资本成本波动的实质原因,进而对企业的整体资本结构进行调整。该企业当前的长期借款主要用于办公场所建设以及产品研发,但与此同时还存有大量短期借款,且短期借款量远高于长期借款,而这种筹资结构实际存在较大风险,原因在于短期借款量较多,必然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率。虽然该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但长此以往会影响企业资金链的稳定运转。

4 企业财务战略对策

4.1 融资方面

一般而言,成熟期企业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体系,其管理经验也相对丰富,但是资金使用效率却会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加而降低。原因在于企业急于扩增当前业务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潜在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因而在决策规划方面的准确度会下降,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合理的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一般而言,成熟期企业可以采取债权融资与债务融资持平结合的方式进行筹资,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深刻认识到,短期借款占比远高于长期借款的融资结构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当适度增加长期借款量,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2 投资方面

处于财务战略矩阵第二象限说明企业当前处于成熟期发展阶段,为了将该发展阶段最大限度延长,就需要采取多元化投资方案,避免因资本高度集中而引发财务风险。首先,该企业需要均衡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的资金比例,由于企业目前为增值型现金盈余,因此可适度将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方面,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其次,要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比如将资金用于产品研发,适度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相对于其他类型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资产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4.3 运营方面

主营业务收入占据该企业总营业收入的80%以上,可见该企业产品单一化问题明显,潜在风险较大,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的长远利益,就需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企业营销部、业务部以及财务部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未来市场的核心需求,尽快开发新的核心产品,及时抓住机遇,在市场树立企业品牌。与此同时,还要对现有销售体系进行改进,减少审批环节,加快产品推进效率,从而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财务战略矩阵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外部环境依然会随之变化,因此企业应当紧紧围绕战略管理思想,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由于文章篇幅限制,難以将所有涉及财务战略管理的内容一一进行分析阐述,因此需要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学习,从而总结出适合自身的财务战略管理思路,在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治薇.财务战略矩阵视角下企业财务战略选择——以W公司为例[J].上海商业,2020(16):101-102.

[2]郭亚倩.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的H公司财务评价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8):118-119.

[3]钟毓新.财务战略矩阵在联创电子企业的应用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5):62-63.

财务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非财务信息作为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其概念却长期存在争议。银行业的信息透明度要求更高,对其非财务信息内容边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互为补集的关系基础上,以全部报告信息为全集确定了非财务信息的边界,并针对银行业的特点对其内容进行了调整。

【关键词】银行 非财务信息 内容边界

信息披露是企业与投资者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投资决策虽主要依赖于财务信息,但财务信息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银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信息透明度高于一般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层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判断,对银行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影响。在理论研究上,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特别是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缺乏科学统一的界定,难以发挥规范非财务信息披露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促进银行披露行为的规范,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的、可靠的非财务信息,对上市银行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非财务信息内容边界研究综述

非财务信息的概念范围一直存在争议,有关其概念内容的研究呈现出两种思路:一种是罗列其所涵盖的内容;另一种则是从其与财务信息的关系入手,以类似于排除法的思路确定其范围边界。大多数研究都是绕过非财务信息的定义来直接讨论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FASB在《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指出,只有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一个项目才能予以确认进入报表;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被排斥在财务报表之外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可以理解为,非财务信息不单由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94年的研究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中提出企业应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包括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关股东、管理人员的信息和背景信息。FASB在2001年的《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透视日益增加的自愿披露》的报告中基本赞同了这一观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的S-K规程采用列举的方法详细规定了报表必须提供的非财务信息。SEC的S-K规程是目前关于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最规范的规章,但在其中并没有全面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要求。

安永于1998年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列举出了受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关注的非财务信息。包括管理层质量、新产品开发、市场状况、公司文化、薪酬政策、与投资者的交流、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8类40种。但安永并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对非财务信息的定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忽略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非财务信息》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广义的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报表和相关附注以外的所有信息,包括叙述性信息和量化的非财务信息,如经营比率、存货数量和雇员数量。

Meek(1995)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概括为三大类:公司战略信息、扩展性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扩展性财务信息主要是指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收入表及现金流量表包含的基本信息以外的财务信息,如分部财务信息、无形资产信息等。扩展性财务信息是对通行会计报告系统所产生的财务信息的扩充。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背景、生产运作、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

2、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吴联生(2001)在对会计信息的范围进行界定的同时提出非财务信息。他认为,“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是会计信息,它比财务信息的范围要广,它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但它仅仅局限于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特定企业的信息,并不涉及所有信息”。张绪军(2003)认为,会计信息从内容上看,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经济活动中有关财务活动的运动状况、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信息为非财务信息。李晓龙(2005)提出,“财务信息是以过去引起公司权利和义务变化的交易和事项为对象,经过财务会计系统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而产生的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信息。进入财务会计系统计量的信息必须符合严格标准,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而未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

马连福在2006—2008年期间对投资者关系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指标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采用列举方式分析非财务信息的内容方面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王蕙芳(2006)提出了在财务报告框架下的非财务信息的定义: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以货币计量的,与企业财务状况不存在直接关系,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但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各种信息。耿黎(2008)认为会计信息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而来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利益相关人相关的,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

二、非财务信息的内容边界

从上文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赞同“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观点,并默认了“非黑即白”的逻辑,即非财务信息就字面意思理解应为财务信息的补集。但非财务信息是否只有会计信息中的这一部分,会计信息之外是否还有应列为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呢?笔者的观点是,会计系统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但非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不应局限于会计系统,该信息的全集不应局限于会计信息。从FASB对非财务信息的定义中也可看出,非财务信息并不单由会计系统产生。在企业报告内容日益扩充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被纳入报告的范畴。一些已经达成共识的非财务信息内容,如董事监事的背景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其提供的主体并非会计系统,也很难理解为会计信息。也就是说,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互为补集,但全集为整个企业报告信息。

在假设整个企业报告信息为全集的情况下,考虑以往的研究结果,根据非财务信息的特点,可以将非财务信息定义分为核心和外延两个层次,具体内容见图1。

非财务信息的核心信息是指以会计信息为全集情况下的财务信息的补集,该部分信息与企业财务状况不直接相关,但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但有助于使用者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其基本载体为报表附注等。非财务信息的外延信息是在以企业报告信息为全集的情况下,即企业报告信息里除会计信息以外的部分,基本上涵盖了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包括各种生产经营的历史信息以及预测性战略信息。

基于以上分析,非财务信息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背景信息: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所处行业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及产品结构。第二,经营业绩说明:经营活动指标、成本指标、关键经营业务指标、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第三,管理部门的分析与讨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前瞻性信息: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管理者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与风险进行比较。第五,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指标,包括资源、环境等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如企业员工构成、员工安全和健康信息以及培训、福利和社会保障信息;企业经营对当地的影响,包括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第六,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员工能力、资源利用情况。

三、上市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特点

上市银行作为区别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殊企业,在提供非财务信息时,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动。第一部分的背景信息应加大对资本充足率及结构的披露。第二部分的经营信息中的产品信息应主要考虑贷款及其他业务的披露,并强调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的清收。

此外,内部控制和风险是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部分,该部分包括各种风险水平、应对的措施及表外业务的披露。风险水平已经得到监管层的重视并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中加以规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财务具有自由度大、透明度差的特点,其实质是或有事项,银行最终到底是否发生损失或收益,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证实。类似于备有信用证的担保和承诺事项均需对其性质、涉及的金额、发生的条件及概率进行分析并加以披露。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增强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原则,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此问题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另外,商业银行也要考虑社会责任问题,如绿色信贷和赤道原则的执行等。

经过调整后的银行业非财务信息内容可通过实证及调查等方法确定其受投资者重视的程度并加以排序。由于非财务信息的很多内容并非强制披露,属于自愿披露的范畴,这会对银行业信息披露的方向起到一定的参考,也是该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注: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春蕾计划项目(2008BWZ035和2009AZZ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绪军: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概述[J].财会月刊,2003(3).

[3] 耿黎:非财务信息概念及披露内容刍议[J].财会通讯,2008(7).

[4] 马连福、赵颖:国外非财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7(7).

[5] 李晓龙: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及规范问题探析[J].财务与会计,2005(3).

(责任编辑:胡婉君)

财务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财务风险是阻碍商业地产企业发展,影响商业地产企业生存的重要隐患,尤其随着商业地产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财务管理范围也不断增大,使得商业地产企业在进行工程开发、建设等一系列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进而导致出现一些财务问题,严重影响商业地产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商业地产企业必须重视工程成本控制,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深入了解商业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加强财务预警,降低财务风险,促进商业地产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

前言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只要存在着筹资、融资行为,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商业地产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企业的融资不合理,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收益降低的风险,是商业地产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商业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反映了其自身的经营情况,商业地产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起因,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加强财务预警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很多商业地产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财务预警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商业地产企业的安全运作仍然存在很大的财务隐患。所以,商业地产企业要更加重视这些问题,积极加强财务预警,趋利避害,从而促进商业地产企业健康发展。

一、商业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商业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特点

商业地产与其他商品相比,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的显著特点是投资金额巨大、筹资困难,项目前期需要投资资金多,销售资金回笼不及时等。

1.投资金额巨大、筹资困难。商业地产企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投资金额巨大,商业地产企业项目资金又往往不到位,加之商业企业筹资的方式、渠道比较单一,导致商业地产企业筹资十分困难。比如2011年国家进行地产业改革调整,导致资金更加紧缺。国家对地产企业要求自由资金要大于总投资的35%,企业进行贷款时只能进行开发贷款,并且期限要求在两年之内。这些政策更是增加了商业地产企业筹资的难处,无形之中增加了财务风险。

2.项目前期需要投资资金多。商业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开发过程中,往往前期所需资金较多,前期工程成本较大,导致商业地产企业前期运作较困难,比如工程土地款、项目开工前等相关费用大约占整个项目的35%。而且商业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往往周期较长,在资金运转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3.销售资金回笼不及时。商业地产企业主要消费群体是单一用户,并且由于其进行的销售策略等原因,很容易出现到账不及时、资金回笼慢的状况。用户在消费时,往往采取按揭贷款、分期付款等方式,影响企业资金回笼的速度。并且,国家对于地产企业的宏观政策也会对地产企业资金产生很大影响。比如贷款利率升高,导致地产企业项目价值缩水,而进一步影响产品销售,进而影响产品销售资金的回笼。

(二)商业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商业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财务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

1.企业融资风险。商业地产企业为了保持财务的杠杠利益进行融资,企业进行融资是其生产经营的重要部分,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投资和调整商业地产资本结构的一种方式。融资风险主要指商业地产企业再融资时增加企业还本付息负担,甚至存在着无法还债的风险。商业地产企业如果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就会给其生产经营带来风险。商业地产企业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利率过高导致筹资成本升高风险;债务规模、期限、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债务偿还日期集中而使企业偿还能力下降的财务危机。

2.企业投资风险。商业地产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不能按照预期计划进行,影响项目收益,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盈利和偿债能力的风险。由于商业地产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各项措施并不完善,导致商业地产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存在误差而导致的产品销售落后;企业投资的地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技术不可操作等问题导致企业投资浪费;企业负债经营时,负债率过高导致的企业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的项目规划不合理,导致项目失控,最终出现地产企业所投资的项目的收益情况与预期相差较大的局面。

3.企业资金回收风险。商业地产企业在将产品售出后,将项目成品的资金变为企业的货币资金的过程中存在着时间、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资金回收存在风险。一般而言,国家的宏观政策对于企业资金回收影响很大。当国家经济财政进行紧缩时,地产市场比较疲软,产品销量降低,导致三角债务下资金回收困难。当国家经济财政宽松时,产品销量增多,资金回收较容易。同时,地产企业自身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

4.企业收益分配风险。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在进行利润分配时,由于分配不当导致对地产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商业地产企业进行项目再开发。收益分配主要包括分配股息和留存收益,如果商业地产企业不能处理好二者关系就十分容易出现企业收益分配风险。当地产企业扩展速度较快,需要大量资金时,在资金短缺时以货币资金的形式进分配,容易降低地产企业偿债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再生产,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商业地产企业防范财务风险与加强财务预警措施

(一)提高财务预警意识,加强财务管理

商业地产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预警意识,加强财务管理。首先,商业地产企业领导要提高财务预警意识,重视财务预警,提高企业的利益工作。组织企业管理工作者共同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企业专门的财务预警部门,使企业财务得到制度保证、信息保证。其次,加强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其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最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联系企业实际,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充分了解企业各个项目生产情况,明确各环节的财务情况,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部门的审计工作,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地产企业财务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二)建立完善的商业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商业地产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内容,其涉及到商业地产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和职能部门,必须有效地进行权限划分,避免出现财务责任不明确的情况,从而提高地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商业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根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营特点和分工情况建立相应的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关系,并将地产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加强分工协作,共同抵御企业财务风险,及时汇报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和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从企业内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对企业财务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工作的安全。

(三)强化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监测

商业地产企业对其经营过程中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是企业进行财务预警的核心内容,因此企业必须强化财务信息监测,确保各项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通过强化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的监测,可以获知企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各项财务信息,从而方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财务信息的收集,并确保各项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并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可以对企业各种分散的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分析,最终使之成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安全。同时,监测企业财务风险信息,有条理的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及时上报给企业管理层,从而作为企业财务预警的依据。

(四)健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商业地产企业加强财务预警还要不断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首先,必须明确商业地产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实际规模确定与企业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从而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预警机制。商业地产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必须含有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三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部门在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必须根据各项收集的数据进行核实,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有效,从而进行分析企业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其次,加强财务风险预测,提高风险预测水平和准确度,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风险,确保企业财务安全。最后,将企业的风险来源、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将各项财务风险后果进行对应于各部门责任,进行相应的处罚,提高其警惕性,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大财务问题,保证地产企业顺利健康发展。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当前地产行业普遍调整的大背景,商业地产企业同样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加强财务预警,保证企业财务安全。商业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特点是投资金额巨大、筹资困难,项目前期需要投资资金多,销售资金回笼不及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有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商业地产企业必须重视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预警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强化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的监测,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财务安全意识,确保企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蕾.构建现代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性[J].现代商贸工业,2014,(1).

[2]  卫海平.浅谈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2,(3).

财务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一、 信息化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是高校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所形成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制度,但是,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日益深入,原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挑战。主要表现在:

1. 信息化冲击了原会计岗位的设置,改变了原模式下的各岗位间内部控制的方式 高校财务信息化对高校会计工作的分工提出新的要求,各岗位职责、权限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传统的因设置不同岗位而形成的内部控制作用逐渐消失。在高校中,传统的会计试算平衡是通过设置科目汇总岗位、凭证汇总岗位、登记总账岗位、登记明细账岗位、报表岗位来进行账、证、表的平衡试算的。实施财务信息化后,会计中的这种试算已经转移到了计算机系统内部,所有的财务信息在进入系统存入凭证库之前必须经过平衡试算,这就保证凭证库中的数据始终是平衡的,而账与表的数据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凭证库中取出的,同出一源,如要信息系统没有问题,一定是平衡的,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设置这些传统岗位进行手工的试算了。

2. 信息存储方式的改变,对高校财务信息的安全提出了挑战 在手工方式下,会计信息资料以账本、凭证、报表等形式存储于纸张上,增加、删除、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本都可以从会计人员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高校实行财务信息化后,原会计系统中严格的凭证制度控制功能会逐渐弱化。财务信息化把各种财务信息转化为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为这种存储介质自身的性质,使得这些二进制的财务信息修改、擦除和拷贝均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因此极易被篡改,伪造、变造业务,导致会计资料失真,账、证、表、实不符。另外,数据集中在磁(光)介质中,一旦发生火灾、被盗、感染病毒等,容易造成数据丢失。

3. 高校财务信息化后,对授权与批准制度的执行产生了新的威胁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高校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在规定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内完成有关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通过这种方式的控制,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它规定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明确所承担的责任。在原会计工作方式下,这种授权与批准制度的实行是靠财务工作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分工与牵制来执行的。而财务信息化后,新增的信息化岗位,如系统维护人员、数据管理员等,都工作于的财务信息数据的底层,完全可以绕过授权与批准而进行各种数据操作,这就对授权与批准的执行产生新的威胁。

4. 高校财务信息化改变了货币资金收入与支付方式,对内部货币资金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 货币资金的控制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内容。货币资金主要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在高校财务信息化之前,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采用岗位分工、支付审批、库存限额,票据与印章管理等方式来实现的。实行财务信息化后,传统的货币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特别是网上银行的实施,实行高校与银行间的无现钞、无支票的工作方式必将成为将来出纳工作方式的主流,原高校财务中实施的库存限额、支票印章等的内部控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条件,对高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又有了新的课题。

5. 高校财务信息化为高校内部监督与检查增加了新的内容 目前高校对财务的内部监督与检查主要是通过设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由审计机构完成内部监督与检查的职能。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一方面使一些会计工作的形式发生变化,同时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完成对经济业务合法、合理性的检查,同时也要对实现财务信息化的各种硬件、软件及规章制度进行检查。首先,高校财务信息化的特点及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内容必须包括对财务信息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检查,以证实其对交易事项处理是否真实合法、安全可靠,这是传统审计所没有的,其次,由于财务信息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再对其进行功能性修改成本会大大增加,因此,审计人员应于系统开发设计之初或购入时就应该参与进来。

二、信息化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高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无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会计信息系统,其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健全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内部控制的内容更加广泛。美国科索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5个要素组成,以下根据内部控制的5个要素,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后的内部控制进行对策分析。

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规定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塑造一个单位的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养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整体风险意识、单位组织结构设计、员工职业道德、权力和职责的分配等。在财务信息化后,从控制环境角度,高校应做如下对策。

①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注意提高学校整体的财务风险意识。由于财务数字信息的无形性、可拷贝性,信息的泄密或更改不易被发现等特点,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方便,窃取或篡改学校重要的信息资产,而不必像盗窃有形资产那样需要翻墙入室。这些均对财务人员的品行和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高校加强对财务信息资产、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通过良好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降低风险。

②合理进行组织机构设置,分配各机构的权力与职责。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是与高校财务信息化息息相关的两大部门。系统开发部门承担系统的研制和维护工作,系统应用部门负责软件的日常应用,这两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力应当分离,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的相互分离以及信息处理部门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独立,以有效减少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

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分析和辨认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目标可能发生的负面风险,以了解高校财务信息化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在评估了相关风险后,要选择一系列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高校财务信息化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

① 内部风险。首先要防范网络、通信与信息系统风险。要建立起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制,对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的人员要加强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其次要针对财务信息化资料存储上的弱点,通过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系统的登陆、身份认证、授权使用以及机房等的管理,实现财务信息保密、修改信息不可抵赖, 重要数据不能被篡改。

② 外部风险。信息化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高校财务必然面临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如操作系统安全漏洞,使得攻击者有机可乘;国外的黑客组织、黑客协会等都是高校的财务信息安全的外部风险。针对外部风险,高校应对网络及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定期检测与实时监控。同时要加强信息平台的安全措施,综合使用几种安全功能模块,典型的如防火墙+网关+加密口令+Web服务器+访问控制器+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保护+数据库数据加密。

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高校财务管理层制订和实施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管理层的风险应对措施得以有效的实施。与高校财务信息化有关的控制活动包括:不相容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批准、信息系统控制等。

① 不相容职责分工控制,是指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高校信息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等。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及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必须分工明确,不得兼任。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② 授权批准。财务信息化下授权分为操作授权与业务授权。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只按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与数据库,要建立严格机房出入批准、登记制度,对数据库限制接触,未经授权的人员严禁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业务授权是对信息系统各操作模块的使用限制,通过用户与口令进行权限分工,不同类型的用户拥有不同的信息系统的使用权限,如设置出纳员、审核员、复核员、财务长、一般查询、特殊查询等权限不同的用户,各用户只能按事先系统设置好的权限操作或查询财务信息资源。

③ 信息系统控制。高校财务信息系统负责对上级主管理部门、学校领导层、科研教学工作人员提供各种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高校中最重要的数字信息之一。高校的财务部门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购置或自行开发财务信息系统,要保证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稳定性、易用性、灵活性,以满足高校对财务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等方面的要求。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为了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促进各岗位工作人员全面履行其工作职责而搜集、交流的各种内部和外部信息。

① 外部信息主要指来自于高校财务部门以外的各种信息,包括校内其他职能部门,主管部门及其他兄弟院校等有关财务信息化方面的信息。高校财务信息化彻底改变了以往封闭的财务工作方式,信息共享与信息开放是高校财务信息化的主导目标,所以高校要加强对外部信息的搜集与沟通,掌握财务信息化的最新动态,取长补短,最终实现财务信息的及时互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的优势。

② 内部信息是指高校财务部门内部的各种信息。由于财信息化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岗位分工有了新的高求,系统维护员、数据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等各岗位间形成了全新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就要求不同岗位定期进行信息交流,提出各自对财务信息化的意见、观点与主张,在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的同时,加强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

5. 监控 监控是指由适当的人员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监控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过程。高校财务的内部监控主要由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完成,高校财务信息化后,由于财务数据的电子化,直接造成了审计线索的“不可见性”,这样,高校审计工作必须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与网络,所以,在高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有审计部门的参与,在财务信息系统中预留审计数据的接口,这样审计部门才能实时地获取财务部门的原始数据,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样本抽取,做出审计推理与判断。

上一篇:低保档案论文范文下一篇:高中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