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科建设论文范文

2024-07-15

护理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总结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基地的实践与体会。运用中国心血管联盟中心《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课程大纲》培训平台结合本基地特色培训理论,整合本基地优质带教资源,合理分工,安排课程及开展团建活动,多方位多层次培养专科护士。构建高效心血管护技培训团队,全面促进和提高我国心血管病护理人员不断向专、精、细的专科领域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字: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基地;专科护士;培训

根据心血管专科护理及技术的特殊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强心血管病专业护理队伍的护理及技术管理,规范提高心血管专业护理技能,推进优质护理资源的协调发展,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全面促进和提高我国心血管病护理人员不断向专、精、细的专科领域发展,培养優秀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 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 题。因此培养心血管病专业护理人才,积极防治心血管病尤为重要。2016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5年 - 2020年) 》建立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1]。 基于此,2017年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指导和推动下,成立了“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成立护技培训基地81家,我院在2019年参加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的评审基地申 、答辩及现场评审,获得了云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基 地资质,并成功培养了8 名带教教师,12名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现报道如下

1 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建设

1.1 组建培训基地筹备组 医院成立在院长领导、护理部监

管、科主任、科护士长负责下,以医技护与行政后勤相关负责人为核心成员的基地领导小组、CCU迎检小组、导管室迎检小组、病房迎检小组、秘书组,所有事宜均经过领导小组共同商讨后决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基地申报、创建、 培训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CCU迎检小组由CCU带教护士长负责依照心血管病重症监测及护理技能、介入围术期并发证护理、常见床旁手术配合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导管室迎检小组从心脏介入诊疗的并发症及防治、 急重症患者介入治疗、 胸痛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介入治疗病人监护与急救护理、心血管介入诊疗影像应用、心血管介入专科护理 、心血管介入专科护理技能 、心血管介入专科急诊护理配合导管室规范管理、 导管室各项信息化应用、 导管室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等方面进行介入室护士培训制定考核。标准病房迎检小组依照心血管病健康管理及心脏康复、介入患者术后监护、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管理、及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护理操作规程及考核指标。秘书小组负责收集基地申报的所有图片资料、申报流程的安排、上报、基地评审进展及结果的汇报工作。

1.2 培训基地师资库建设 带教老师选拔 ①选择具有主管护师资格,本科及以上学历,8 年以上的心血管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经验和 3 年以上的临床带教经验,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 验,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②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定期考核、导师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③选拔上岗的带教教师,依照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基地完成同质化带教教师培训,其中包括心血管介入诊疗理论课程(30学时),专业护理/技术发展(30学时),专业护理/技术实践培训课程(120学时),通过理论测试录制9项操作视频发送至中国心血管联盟中心,由联盟专家认证,考核合格后发放带教教师资格证,方可实施带教。

1.3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培训工作的开展

1.3.1 合理分工,开展带教工作 分工是后续工作的前提, 合理的分工能让每个人知其任, 工作起来就清清爽爽, 交流起来轻轻松松, 干起活儿来高高兴兴, 其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和形成自是水到渠成[2]。①教学组,由2名带教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将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大纲和本院基地情况结合,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员听课及实际操作日程、对学员进行考核。②后勤保障组,由2名带教教师组成,负责接待学员,安排学员食宿,规范学员作息时间,并制定请销假登记表规范学习纪律,学业结束后负责落实学员安全返回单位并做记录。③秘书组,由2名带教教师组成,负责安排基地开班仪式、会议日程、PPT课件准备、学员听课照片及实际操作视频收集、远程传输学员结业考试资料等。带教教师按需分组,既能节省人力,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又能实时了解学员动态,及时提供帮助解决其困难。

2.2 因材施教,突出重点 ①将12名学员进行分组,分为CCU、病房、介入室3组,每组4人,每天进行轮换,以充分了解心血管病患者救治的每个环节,锻炼学员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心血管临床护理、重症与急救护理、介入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②严格按照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基地完成同质化带教教师培训,其中包括心血管介入诊疗理论课程(30学时),专业护理/技术发展(30学时),专业护理/技术实践培训课程(120学时)授课安排学员听课,每周组织“周五讲堂”,授课人分别为本院的护理部主任、内科系总护士长、外科系总护士长、特殊科系总护士长等,通过分层次、多远化教学手段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③组织学员对患者进行JCI查房,由学员自己主持查房,锻炼学员的心理素质,安排学员到全院优秀管理示范病房学习病房管理知识。通过多层次、分重点的教学方式满足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心血管专科护理人员需要,能够促进其基础技能的再提高和新技术的在学习掌握。

1.3.2 组织团建活动 组织学员及科内护士参观医院院史馆了解我院作为军队医院的责任与担当,观看爱国主题电影,参观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攀登西山分景区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健康理念,身体力行,团结科室,营造良好氛围,使学员快乐学习,科内护理人员轻松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1.3.3 灵活多变,采用多种操作训练模式 护理操作是护士最基本的技能,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而且还应掌握专科护理技术,培训采取以往以患者为操作对象的传统模式和由学员、带教教师、实习护士等相互扮演患者角色训练,通过体验实际操作的感受,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提高优质护理服务。

1.3.4组织座谈会 沟通最重要的是速度和有效性,不要把问题和意见锁在抽屉里,不要等着别人来找你沟通,要主動、真诚、及时的沟通[3]。有效的沟通既可增进理解、消除误解,使团队更加协调。学员完成结业考试后,组织座谈会交流经验,了解教学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吸取它院优秀经验,不断优化带教团队建设。

2.体会

2.1.结合心血管病疾病特点及诊治新进展,正确把握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方向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关键在于以科学合理的基地准入标准 或评价指标为建设指南,但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各教学基地在基地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差异较大,培养出来 的专科护士质量良莠不齐[4]。但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护理技术培训中心实现了全国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的同质化培训,我院应坚持以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课程大纲为基础,做好网络授课时的学员上课纪律监督及管理工作。

2.2 合理分工,团队协作 通过将基地带教教员进行不同职能分组,提升团队协作,团队是由个人所组成的 , 团队的力量是 由个人表现决定的 , 但绝不是个人表现的简单累加。 如果团队中的成员注意协作, 则会出现 l +l >2 的效果 , 反之 , 则 l +l < 2 [5]。 团队协作在专科护士培训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团队协作体现在整个学员培训过程中是专科护士培训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是护技基地高效有序运转的基石。

2.3 重视团建,灌输健康理念 团队建设可以明确团队的目标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团队意识。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共同面对问题时更好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配合,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可以提升团队凝聚力。可以促进员工间的相互了解,让员工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信任,让队员之间相与重,从而拉近员工之间的关系,能激励出队。团队精神让队员之间认识到个体差异性,可以让队员去相互学对方身上的优点,当团队完成某项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又会反过来激励团队,增加团队凝聚力,同时还能协调团队中的个人关系,增进队员感情。我基地自开办之后就积极组织以爱国、健康、绿色的团建活动,获得学员及本科人员的充分肯定及好评。

2.4重视沟通注重培训效果 沟通在工作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与学员及时沟通,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整改,从而实现护技基地培训的优质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64号,2016,11,18

[2]汪姌姣 科学分工是提升协作水平的关键 中国石化 Sinopec Monthly2018,05,ISSN:1005-457X

[3]卢信昌.徐矿集体团打造优秀团队五要素.政要改革与管理.2016,(11),63

[4]迟俊涛,张基梅,赵丰清,等.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现存问题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 ( 18) : 2298-2230.

[5]李洁菁. 团队协作在手术室工作中的重要性[A].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07: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零医院 云南昆明 580032)

护理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CI的概念与构成,对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引入CI设计的作用、具体应用和运用CI设计时应注意的原则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引入CI设计,能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品行教育、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素质训导渗透到实训教学环节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打造护理专业品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CI设计 护理实训基地 文化建设

CI,也称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2008年,我校在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过程中,尝试将CI设计引入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营造一个具有浓郁护理教育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身处其中,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品行教育、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素质训导渗透到实训教学环节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护理紧缺人才提供了文化保障。

一、CI的概念与构成

所谓CI,其含义是: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等作统一设计,利用视觉传达系统传达给公众,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企业印象,最终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CI系统由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部份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二、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引入CI设计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医疗服务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用人单位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培养的护理人员要热爱护理专业,具有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善于根据具体情况来预见患者的需要,善于主动与患者进行情愿交流,善于进行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实施CI战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打造护理专业品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CI设计在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运用理念识别(MI)原理,开展实训基地意识(精神)文化建设

理念识别(MI),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实训基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包括护理精神、服务理念、服务宗旨等。我校在护理实训基地显著位置悬挂南丁格尔头像,张贴护理誓词“我宣誓:我志愿献身护理事业,奉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履行“保存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职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帮助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训楼道正上方张贴“厚德、仁爱、敬业、精艺”训词,使学生对实训目标、任务、信念、宗旨等产生认同感,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同实训基地的整体氛围融合起来,从而转化为热爱护理专业,实现实训目标的共识和动力。

2.运用行为识别(BI)原理,开展实训基地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识别(BI),是一种行为过程,它是目标确定后,付诸于实施的过程,有了行为过程,理念才能落实到实处,它包括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奖惩办法、文化活动等。护士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性命相托,责任如山;实训基地服务的对象是未来的护士,同样任重道遠。制定严格的实训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履行护士行为规范,完善质量考评体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能体现护理实训的风格、技术特长和特色。

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护理实训基地制定了《实训基地管理条例》、《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使之成为师生行为的持久约束力。

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实训基地注重体现人文关怀。模拟病房内有温馨的插花、小儿科实训室有可爱的卡通画、妇产科实训室有母子亲情图,实训基地一角还设有学生才艺宣传窗,展示护理学生的征文、书法、手工制品、优秀护理文书等。学校每年为护士礼仪比赛获奖者拍摄护士装明星照片,进行宣传,增进学生对白衣天使的认识。

3.运用视觉识别(VI)原理,开展物质文化建设

视觉识别(VI),是识别系统的基础内容,是实施CI的中心环节和重点所在,包括象征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标识牌、图案、实训制服、环境等。在整个CI设计中,视觉识别牵涉面最广,效果最直接,最具感染力和传播力。我校护理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它是按照现代医院工作要求建设的,与医院环境一致,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护理实训基地从病房布局、设备配置、操作流程、标准化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化等方面营造一个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通过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学生不仅做到了“学以致用”,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对接,而且促进学生更早更快地融入医院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护理实训基地基色调为绿色和橙黄色,象征着生命和温暖的关怀;标识牌字体为仿宋体,端庄清秀、优雅稳健,似美丽的护士小姐;象征标志为学生校徽图案,与校园文化相一致;实训制服采用护士服、燕尾帽,具有职业特性;基地用物也尽可能印上实训基地名称和标志等,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统一、独具鲜明个性特色的实训基地形象。

四、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运用CI设计时应注重的二个原则

1.注重整体推进原则

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整体推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整体推进并不是全盘一次性推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可在校园文化大背景下按难易程度分阶段逐步实施,但一定要考虑实训基地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避免半途而废。

2.注重差异性原则

院校一体,前(医)院后(学)校是我校的办学模式,也是我校的办学优势,因此,在建设护理实训基地过程中,就要充分体现这一优势和特色。利用院校一体的资源优势,特别是人力资源互补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模式,以区别于其他实训基地,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护理专业品牌。

五、结语

职教专家雷正光研究员说过:“没有实践的职教不是真正的职教,没有设备的职教不是完全的职教。”这句话反映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而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实施CI战略,能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品行教育、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素质训导渗透到实训教学环节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打造护理专业品牌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北明.CI设计实战[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肖江萍,林晓芳.浅谈现代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3):456-45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0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JZB2009022;项目名称:中职区域性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持人:刘艳宏)。

护理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探讨在重症医学科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筛选2019.4-2020.4月期间进入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普通组和干预组,普通组采取一般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就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相较于普通组,干预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患者临床康复效果更出色,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更高。结论 在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护理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和提升临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重症医学科;应用体会

在真正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上,考虑到重症医学科患者多为危重患者,所以在临床护理服务开展上,要充分结合危重医学科患者病情出发,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临床护理服务,促使患者能够通过临床护理服务,改善病情,快速恢复健康。

一、一般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筛选2019.4-2020.4月期间进入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普通组和干预组,每组均为50例患者。在普通组中,患者男女性比例是3;2,患者年龄区间29-73岁,平均年龄56.18岁。干预组中,患者男性以及女性分别是23例、27例,年龄区间是30-72岁,平均年龄55.79岁。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常规资料比对,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价值。

(二)方法

普通组采取一般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按照危重医学科患者临床护理的要求,为缓则会提供基础的护理,包括密切关注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病情查看,定期进行患者情况的观察,为患者提供基础的临床用药服务等。

干预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在一般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护理。首先是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要求医护人员要充分立足患者视角,主动关心帮助患者,注意患者的情绪安抚,了解患者的价值认知,明确患者的观点认知和态度,实现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在过程中消除偏见,尊重并全心为患者提供服务。耐心倾听患者,与患者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重视患者物质以及精神诉求的满足。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其焦虑以及抑郁情况的评估和分析,结合患者的文化认知、年龄以及社会阅历等角度出发,对其行针对交谈和疏导。其次是强化健康教育,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促使其在患者心理护理服务提供上有更出色品质。在患者治疗前,向患者讲解疾病和治疗的机制、原理等,告知患者不必过度担忧,引导患者客观看待病情,保持乐观态度,以面对疾病的治疗。

二、结果

通过为普通组以及干预组患者提供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就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在进行护理有效率的评价上,显效指的是患者经过临床护理,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好转十分明显。所谓护理有效,指的是患者经过临床护理,病情有了一定的好转。护理无效指的是经过临床护理后,患者病情没有显著改变。护理有效率=护理显效率+护理有效率。

干预组在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相较于普通组,经过护理后,有更高的护理有效率。两组缓则会结果比对存在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在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表现上,通过为干预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促使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有更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結果比对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具体结果参考下表1展示内容。

表1展示的结果为经过不同护理方式护理,试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对结果。

三、讨论

在针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开展临床护理服务上,由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多数是病情危重患者,这类患者病情危重,部分患者病情发展快,所以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临床护理理念,强调的是在为缓则会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要始终结合患者的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干预,确保护理工作不仅可以切实满足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让患者经过优质护理,在心理以及生理等多方面都实现良好的改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临床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病情需求,以及当前重症医学科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诉求,在重症医学科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切实保障患者临床护理需求的实现,同时也可以确保在为重症医学科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上,借助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引入,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助力患者康复同时,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四、总结

总之,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践行来说,既要重视一般常规护理服务,还要立足一般常规基础护理服务上为患者引入优质护理服务。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引入,确保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时,能够切实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需求,立足医生给出的临床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促使患者能够通过护理快速恢复健康,也可以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此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种先进护理理念,值得在临床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普及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媛媛,曹淑红.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实施与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143+150.

[2]卜和蓉,夏冬梅,潘既宏,刘美容,叶嘉碧.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7):21+34.

护理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人性化护理管用于临床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其效率,同时还能提升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热情,继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本文主要针对人性化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医院实施人性化管理,继而营造安静、文明。舒适的就诊环境)用于重症医学科的效果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重症医学科患者满意度。因此在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时,需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且在满足患者实际要求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终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方法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人们的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增加,特别是重症医学科,该科室有,危重患者多,病情严重,变化快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的一定的难度。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方法,是“以人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其对于患者信念的秉承和尊重,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人文精神体现在患者的价值中,主要包括尊重患者的权益,满足患者一切合理的需求,一切以患者的生命和安全为主,其即满足对环境人性化的体现,同时也是护理人员个人素质的体现。本文为进一步探究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方法,特综述如下:

1设定专门的护理小组和具体方案

(1)建立护理二级班,近年来,随着医院各科室的快速发展,每年引进的新人也比较多,,由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是全院急、重症患者,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更多的挑战,不仅要具备专科护理知识和抢救知识,而且要对病人的病情有全面系统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为此,医院可通过开展护理培训班,具体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以上的人员担任,全面提升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质量。(2)建立专门的科室QQ群或微信平台,通过网络相互交流科内最新的动态,讨论护理患者的经验,技术等,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此外,管理者还可以在节假日等特殊日子里,通过网络送上祝福,让护理人员感受到领导的关怀,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科室贡献自己的力量。(3)建立排休安排,为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理念,由本科室护士长设立排休安排,每周护士长在排班前,将需要休息的护理人员及时间写在排休安排上,护士长结合科室情况,尽可能安排休息或调班,使得每一位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休息,且精力充沛工作, 这种护理模式,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4)细微之处关心,尊重护士[1]。管理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细微之处关心、体贴、尊重护理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生活及工作的难处,同时增进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使他们以最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2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鉴于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病较急骤,且病情的发展较快,同时并发症较多,加之病房的环境较为特殊,所以可能导致该科室患者的心理较一般患者有差异,如需要多种导管、治疗的在就诊的过程中需要暴露身体器官,或由于身体不适导致的焦虑恐慌,或监护设备以及抢救等带来的刺激等,均会导致患者对病房不适应,同时还可能由于某些患者语言障碍,或亲友探视时间较短,所以较孤僻。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应采用亲切的称呼,并且向患者主动介绍,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首先向患者简单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并告知患者基本规章制度,继而减少患者的陌生感。这对主管医师的基本情况向其介绍,取得患者的信任;②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际要求,做到语言规范化,当患者出现激动情绪时应适当予以处理,让患者体会到关心和关爱;③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尊重,尽量减少患者器官暴露的情况,在给患者进行更衣、擦浴、导尿、换药、灌肠等操作时应适当遮挡;④在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护理时,可采取放松训练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主要包括肌肉训练、呼吸训练以及想象放松法等。

3对家属的人性化护理

患者入院后不仅需要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同时还应热情对待患者家属,并向其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和规定,交谈应注意文明用语,并做到态度温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动作熟练,给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家属探视时应详细介绍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同时告知家属患者的饮食、药物治疗以及排泄等情况,并让患者了解出现异常情况基本处理,并及时告知医生,指导家属加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如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按摩以及擦洗等,让患者感受到关心。

4环境人性化护理

在针对环境的人性化护理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①患者入院后应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干净、卫生的住院环境,每天进行病房的消毒,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患者准备微波炉加热食物,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病房内窗帘最好选用暖色调,为患者营造一种家的感觉,此外还应注意保持病房内的安静,夜间按时熄灯,确保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优质的睡眠质量;②对于康复的患者的重症患者应做好隔离,并将常规救治和尸体料理做好隔离。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方法主要是从细节入手,与护士、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此过程中,需要护理管理者树立人性化的护理理念,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进而激发护理工作人员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护理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全面打造一支高效、和谐的护理队伍[2]。本次实验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任性化护理方法,具体从开展护理培训班、建立专门的科室QQ群或微信平台,建立排休安排,细微之处关心,尊重护士等方面!开展,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研究曾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的护理模式和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效果,结果发现实施传统护理的37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27%,而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37例患者最终的护理满意度为97.30%,组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组表示,人性化护理服务是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综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子波,李观庆,罗宇欢.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01(10):203-204.

[2]汪蓉,杨宝义,杨建国.重症医学科的人性化管理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17):122-123.

[3]徐微.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管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5(18) ,:175-176.

护理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一、联合查房的目的 从各个专科角度研究讨论重症疑难患者病情及诊疗方案,提出交叉学科间的诊疗建议,解决诊疗过程中的难题,拓展专科人员的整体医学思路。

二、联合查房的适用对象

1、危重症患者。

2、疑难患者:住院患者入院 7 日未确定诊断者、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3、高龄合并多科基础疾病者。

4、科内难以解决,须多科联合讨论研究的特殊病例。

三、参加科室及人员条件

1、本科室和涉及患者病情的相关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参与。

2、参加医务人员要求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无副高以上职称的可由主治医师参加),必要时可邀请外院专家参加。

四、联合查房程序

1、科室提出申请

2、医务科同意并确定查房时间

3、科主任负责组织,通知相关科室

4、听取床位医生汇报病情

5、分批次到床边查看病人

6、讨论并提出相关意见

护理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高职学生成长于信息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 思想活跃, 善于接受新事物,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制作《基础护理学》在线课程, 旨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 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旨在丰富基础护理教学优质资源和高职教育理论, 推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旨在促进教师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践行“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倡生本教育的理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在线课程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一) 在线课程建设的背景

近几年来, 国内外很多高校、教育机构、网络媒体通过网络推出慕课、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教育部办公厅连续多年举办全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 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资源短缺, 班级容量大,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生活、学习依赖手机等现状。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情况, 迫切需要打破学生在学习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 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传递的对接, 为学生带来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模式[1]。在线开放课程应需求而上, 能够全面的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 在线课程学习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支持上网技术的设备,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进行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就不再局限于课堂上, 而是可以在课下进行。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以及在课堂上没太听懂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辅助学校正规的课堂教学, 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另一方面, 由于在线课程每一个微课的时间较短, 而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却相对丰富且重难点较多,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认知和研究能力、对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对课程内容的教授过程具有很强的监控能力, 以便对课程进行很好的讲解, 从而令学生更容易了解并接受。因此教师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 还能掌握与在线课程的制作及应用相关的其他方面的技能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技术。

三、在线开放课程设置

(一) 师资的选取

本课程团队共8名教师, 副教授一名, 讲师五名, 助讲两名。三名教师在院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个人全能一等奖, 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单项一等奖, 并在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均经过院级、省级或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培训班和在线课程研修班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二) 课程内容

1. 总体规划

在线开放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视频内容可以反复播放,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将重点、难点内容放在线上[2]。另外内容不能过于冗长、乏味, 要坚持微课内容的短小、趣味性强, 否则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利于学生自学。另外基础护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因此课程还需要加入临床实操的内容, 为课程的后续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知识点重构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学》第一版 (周春美陈焕芬主编) 为主要教材, 结合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大纲、护士资格证考试要求, 将传统《护理学基础》讲授的课程内容整合为18个教学单元: (1) 入院和出院护理; (2) 护理安全; (3) 舒适与卧位; (4) 休息与活动; (5)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6) 清洁护理技术; (7) 生命体征的护理与评估; (8) 医院饮食; (9) 排泄护理技术; (10) 给药技术; (11) 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12) 静脉输液技术; (13) 静脉输血技术; (14) 冷热疗法; (15) 标本采集; (16) 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抢救技术; (17) 临终患者护理技术; (18)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每个教学单元以3~6个微课视频方式呈现知识点。

3. 在线开放平台内容

在线平台包括首页、活动、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PBL、讨论和管理十个模块。

(1)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共分为三部分, 分别是: (1) 课程章节内容包括文字讲稿、微课视频和随堂小测。 (2) 资料包括PPT、临床操作视频、知识拓展、临床护理操作指南和行业标准。 (3) 试题库 (附有正确答案) 包括教师自主编写试题、护资考点相关试题、护资考试真题。教师每讲完一节课、一章节或者期中、期末考试均可以从题库中选择相应的试题组卷考核。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设定考试的难度、题型、题量、考试时间, 并可以设定试卷乱序[3],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并提交试卷, 平台会自动对照标准答案给出考试成绩, 系统还自动将错误试题发送到学生个人错题库, 供复习及查漏补缺之用。

(2) 在线互动

依托学习平台, 在课堂使用手机App进行课堂签到、投票、抢答、讨论、选人、测验、问卷、评分、分组、直播、投屏等。课外通过通知、在线讨论及时与学生沟通、答疑解惑。并通过在线考试、批阅作业、成绩统计实现实时与非实时的师生互动[3], 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动力及有效性, 可以设置督学条件, 如成绩低于80分, 将重新答题;学生如按照督学条件完成任务还可以获得课程的结业证书。

(3) 在线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单一的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 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可以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课程平台会随机统计学生微课视频观看进度、章节测试完成情况、平台访问次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情况, 并根据权重设置随时计算综合成绩。这样就可以实时完成学生学习的督导, 做到过程评价。课程结束时在线课程成绩将要占总成绩的30%, 实践操作占总成绩的30%, 理论上机考试占总成绩的40%, 做到结果评价, 真正实现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四、在线开放课程的实施

(一) 课程准备

课前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发布预习任务,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完成预习任务, 并在线与教师互动,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岗位需求及学生的在线互动问题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 课堂实施

课堂上根据实际教学任务进行在线互动活动。一般教师以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选人或者抢答的形式找个别学生回答课前准备的预习任务, 再次确定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使用投屏的形式详细讲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课堂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平台完成当堂小测, 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的平台评价。

(三) 课后提升

护理职业教育要贴近岗位需求, 因此课后教师在平台上传有关本节课的最新临床动态, 完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对接;根据学情推送相关学习资料, 如作业、课件等;参与学生的话题讨论;批改作业;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

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制作突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微课视频为主, 辅以PPT课件、讨论答疑、单元测验和作业练习等的慕课平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微课形式多样:微课制作辅以医院实景拍摄、临床操作视频或者情景剧模拟场景、角色扮演、动画、访谈等, 画面活泼、吸引力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程度高:课堂上教师通过移动终端随时发起讨论、抢答、头脑风暴、测试等, 学生用手机参与互动, 参与程度高, 速度快, 反馈及时。 (3) 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 学生利用课前、课后随时使用个人终端学习在线课程, 按照自己的节奏参与学习, 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 (4) 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 课程受众面广:能够满足任何想学习《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者的需求。 (5)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前的在线学习, 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答疑解惑, 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学习需要, 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6) 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 (7) 考核方式的改变: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和能力评价转变。

六、小结

信息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所在[4]。线上教学资源丰富、线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 采取线上自主学习, 线下课堂答疑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5]。目前全国高校都在加快在线课程建设,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教学效果。我院《基础护理学》在线课程平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 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我们要不断积累经验, 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使其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摘要:目的:实现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方法:教师通过培训、交流制作微课, 建设在线开放课平台, 学生通过网络终端和课堂完成线上线下学习。结果:《基础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正式投入使用, 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结论: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及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深化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护理,在线开放课程,基础护理学,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 闫鸿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人才培养, 2019, 1 (1) :79-80.

[2] 梁宇杰, 李春卉, 陈桂兰, 等.础护理学在线课程设计与实现[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9, 2 (40) :78-80.

[3] 王蓉, 段功香, 易利娜, 等.在线教学平台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18, 7 (15) 490-493.

[4] 罗先辉, 刘允, 康小丽.基于免费云课程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开设方法探究[J].信息化教学, 2015 (11) 160-161.

上一篇:医学图书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急诊护士素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