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业务流程探究论文范文

2024-07-13

会计业务流程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了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的优势,为了能够更好的配合政府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会计系统首次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能够切实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政府会计系统越来越偏重于对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运用。本文就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文章对权责发生制与政府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指出了政府会计实施收付实现制所存在的问题,之后对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了我国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引入后的实施难点,并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政府 会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政府工作重点也在不断变化由对经济直接干预转变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这样一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就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政府日常运营。2001年财政部第63号文件《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正式提出了对权责发生制的引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说明了政府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不足,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政府会计工作未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的应用研究意义在于使政府会计工作效率迅速提高,为政府全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与政府会计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政府会计的概念

政府会计是指建立在政府预算管理工作基础上的会计管理系统和手段。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核算、监督、决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正确对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进行合理判断。

(二)权责发生制的概念

权责发生制也可以被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这种会计确认基础是以交易或事项本身是否已经实际发生作为确认标准,如果业务收支在本期发生,无论是否收付款项,均在当期进行确认,如果业务收支不在本期发生,即使在本期进行收支,但业务并不在本期发生也不属于本期业务。

(三)收付实现制的概念

收付实现制也可以称为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是指在发生现金收支时对现金收付情况进行确认,在业务发生时但现金收支没有发生时不进行确认。这种会计确认基础实际操作较为简单,生成信息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易于理解,能够准确的对现金流量和余额信息进行反映,但是随着政府日常工作方式的转变,业务趋于复杂化,一些经济业务工程项目难以用收付实现制来反映。

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对比分析

(一)会计要素影响对比

收付实现制在资产会计科目上既不进行计提折旧也不进行摊销。具体来说,固定资产方面收付实现制始终以固定资产购入时的原始价值为计入价值,但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是存在损耗的,随着年限和使用频率的变化就会出现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情况的发生。无形资产方面,虽然我国政府部门无形资产所占比例不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原先必定会有一定提升,收付实现制难以体现出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利于单位和部门对自身实际资产价值的准确评估。而权责发生制则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提折旧,无形资产则按年限进行摊销;在负债方面,收付实现制借款、付息都按照借款支付金额计入,而权责发生制则是确认所有已经形成的负债并按期计提利息。同时,收付实现制在对负债反映时过于片面只能够对现金流量存在变化的负债进行反映,而对于一些诸如一些工程项目没有在账面中体现拖欠的款项难以如实反映,一旦出现资金链紧张情况,单位部门没有应对措施直接影响其正常运营。而权责发生制则能够在账面中将每一笔债务情况予以体现,准确反映出项目负债情况;在政府收入支出上,政府日常运营资金主要是由财政拨款,收付实现制在经费支出上具有一定随意性,不能全面反映出单位部门工程项目非现金交易情况,因此不能进行有效的收支配比,难以为单位部门业绩考评提供一定依据。同时,收付实现制对担保支出既不确认也不披露,而权责发生制则是在报表附注中对相关情况进行披露;税收与非税收收入方面收付实现制根据实际缴库情况对收入进行确认,而权责发生制则是根据可靠估计数对收入进行确认。

(二)政府会计操作层面影响对比

相对权责发生制来说收付实现制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利益相关者更认可权责发生制。在信息反映情况上,运用收付实现制只能够以静态的方式对其截止某一时点(一般是年末)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财务报表资产项目的分类和列报过于简化,报表的实际价值并不高。而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总体信息,而收付实现制仅仅能够将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反映;权责发生制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来说更能够为政府财政战略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基础。

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对比分析

(一)有利于提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财政部门在对综合财务报告的相关规定中已经几次提出了信息合并范围,从理论角度出发生产综合财务报告最直接的方式是将资产负债表、资金运营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但是在实务中各个单位、部门在会计基础、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样所得出的数据信息难免也会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特别是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导致大量财务信息缺失的情况下,政府会计在生产综合财务报告时还需要对经济业务进行估算,不利于推动政府会计、预算和财务报告三者的协调发展。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进一步提高综合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有用性,为政府决策的准确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对财政风险的防控

权责发生制由于是以交易或事项本身是否已经实际发生作为确认标准,所以这种会计确认方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将一些负有直接偿还责任债务单位和部门的实际负债情况,便于这些单位部门分析偿债风险时予以考虑,提前安排工作,尽可能地降低财政风险的发生几率。

(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

2011年国务院对三公经费使用提出了一定要求,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对自身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公开,以便于社会各界对政府行政运营成本进行监督。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可以将单位部门资产购入、使用、报废情况进行及时反映,不仅可以避免由于支付的总价款都作为当期的支出造成支付期的成本过高情况的发生,而且还有利于前后期信息的对比,充分体现出信息的连续性,控制和防范个别单位部门利用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的漏洞擅自报废或以低价转让资产情况的发生,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

四、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实践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单位发展L单位对会计确认基础进行了改革,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用于会计核算。这样一来,L单位会计部门就必须对自身会计科目进行必要调整。资产类会计科目增加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取消了“暂付款”;负债类会计科目增加了“应交税费”、“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政府补贴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对原先“暂存款”会计科目进行了细分;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增加了“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等;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调整了科目名称将以前“拨入经费”改为“财政拨款收入”,以进一步会计工作质量,确保全面反映实际运营情况。

(二)具体会计业务核算的操作

本节以资产类科目为例对L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后的会计业务处理情况进行讨论:第一,L单位购入一批设备用于日常业务,设备入账金额为12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单位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 120000,贷:固定基金—固定资产 120000,借:经费支出12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20000;单位对该项资产按月计提:借:累计折旧 2000,贷:固定基金—固定资产 2000;3年后由于设备老化无法使用进行报废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48000,累计折旧 72000,贷:固定资产 120000,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48000,累计折旧 72000,贷:固定资产 120000。

五、我国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难点及措施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存在的难点

1.缺乏成熟的政府规范要求。尽管财政部于2014年正式实施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但是这只是一个大方向,政府部门和单位在过渡时仍然存在着具体操作上的问题,由于没有具体细则的支持使一些单位运用权责发生制处理业务、编制报表时存在一定随意性,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不充分的合规性。由于受到政策、制度、财力、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权责发生制的合规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现阶段引入权责发生制只能满足政府对财务信息的一部分要求,如何充分体现合规性信息还有待探索和尝试。

3.配套条件不充分。成熟的成本价值体系是权责发生制合理应用的基础条件,但是现阶段政府资产评估机构项目评估存在一定滞后性,资产管理制度也存在着很多漏洞,一些单位部门资产处置不规范、账实不符现象严重都对全面实现权责发生制产生一定影响。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措施

1.制度层面进行完善。财政部应当积极收集引入权责发生制后各个地区单位实际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反馈,通过可行性研究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内容,明确会计业务具体操作细则,使政府会计工作有章可循,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会计业务处理的统一性,而且还能够为政府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2.制度层面进行完善。首先,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组织政府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仅要为其讲授最新的会计业务法规和处理方法,而且还要提高其对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价值的认识,转变其消极套用制度的不良思想,提高其应用此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政府单位部门的决策者也要积极配合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工作,不仅要主动去学习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业务处理方法,而且还要对其他部门提出一定要求,确保其全力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

3.完善配套条件。财政部门要重视客观环境,不仅要不断调整、健全、完善政府资产评估机构项目评估内容,扩大评估范围,而且还要采取一定措施严惩一些单位部门资产处置不规范、账实不符现象,监管力度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权责发生制的全面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加快政府会计确认基础改革步伐。

结束语

我国政府会计工作已经趋于复杂化,以往的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满足政府会计工作需要,要想从根本上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体系顺利开展政府会计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出发引入权责发生制。这项工作不仅是当前我国会计体系改革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其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革,而是意味着政府会计职能上根本性转变。本文针对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的应用进行了探究,认为引入权责发生制更能够促进政府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政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柳宇燕.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2).

[2]李宏仁.刍议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有效对策[J].知识经济,2013(4).

[3]王金秀.论我国新一轮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8).

会计业务流程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随企业会计准则一并发布,从2007年起首先由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以全新的理念阐述了我国新形势下的所得税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2号——所得税》的基本趋同,是我国所得税会计领域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也启用了新的年度纳税申报表,申报表的设计同样充分体现了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基本理念。自实施以来,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这些影响,研究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与目标,以及其自发布实施以来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理论的角度研究企业应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策略,不仅是会计核算的需要,对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 新所得税 会计准则 策略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与目标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

为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处理,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国内企业增强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财政部在2006年2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开始正式实施于上市公司的时间为2007年1月1日。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定使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与国际上实现了基本趋同,是我国所得税会计领域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具体表现为我国企业根据准则开始正式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体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明确了资产的“计税基础”定义,以及负债的“计税基础”定义,基于“计税基础”概念以及“账面价值”概念而确定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第二,使我国运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局面发生改变,即由多种方法混乱并存的局面到只有一种方法的现象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第三,规范了所得税项目的列报与披露。

(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目标

对于所得税会计的目标,会因准则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具体到我国,出于对企业所得税确认、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列报进行规范的基本目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制定出我国现行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通过与国际上其他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较之其他准则,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没有对进行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目的进行解释和说明,虽然在条文表述上比较简练但是却没有涵盖其全部内容;二是没有从根本上理清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目标与相关规定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研究,可以将其目标归纳如下:企业所得税会计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按照企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理论对企业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缴纳所得税款额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审核和确定,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递延所得税资金款项进行核算。

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晦涩且一致性不足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表述的非常生涩难懂,加上其一致性不足,所以很难被人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负债计税基础在准则里被规定为负债账面的价值减掉今后在对应纳税的所得额进行计算时根据税法能够抵扣的金额;而资产计税基础则被规定为企业在资产账面价值被收回的过程里,在对应纳税的所得额进行计算时根据税法能够从应税经济利益里予以抵扣的金额。显然,在定义这一对同是计税基础的基本概念时,准则选取了不同的角度,其逻辑性不强,缺乏一致性,遣词造句生硬。

(二)与税法间缺乏平衡且差异过多

较之于会计准则,税法在我国的法律地位要更高一些。会计准则主要是从微观上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而税法则主要是从宏观上对各行业的征税情况进行规定。对于制定准则的人而言,二者间的平衡问题极为重要。但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强调的多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忽视了会计准则和税法间的平衡问题,这也是二者间存在众多差异的主要原因。

美国会计学家乔伊·米勒曾说过:“所得税会计问题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是杂乱无章的”。这句话揭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它指出当前缺乏关于所得税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在世界上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及技术处理办法;另一方面,说明各国的税法是深刻的影响着其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由于税法各异,所以所得税的会计准则也就无需实现统一。

(三)会计准则非常复杂且企业的应用动力不足

会计准则发布时要求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施行,并未明确的要求中小规模的公司执行该准则,而在中小企业中,会计核算最为重要的目的依旧是公司纳税,所以主观上讲,中小型的公司在选择具体的会计处理办法时更倾向于那些易行简单的办法。盖地教授所进行的关于“所得税会计研究”的问卷调查可以充分的证实这一问题: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整理得出,在大型企业里,有49.5%的企业选择的是递延法,有41.3%的企业选择的是应付税款法,选择债务法的企业仅有9.2%;而在国有企业里,有37.4%的企业选择的是递延法,有54.4%的企业选择的是应付税款法,选择债务法的企业仅有8.2%。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忽视了对企业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简单易行的应付税款法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首选。使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上市企业,也多是为了满足规定的相关要求。所以,在短期里要想根本的转变企业的会计处理办法,必然需要较高的转换成本的支撑。

(四)税务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欠佳

首先,会计在我国的发展长期受制于会计人员素质这一瓶颈。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会计工作者除了应熟练的掌握会计知识外,还应懂税法。这就要求会计工作者除了可以准确的判断税会之间的复杂差异之外,在处理具体的问题时还应做到以准则为基础。其次,税务机关应加强指导、监督的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但现实是,在税务机关中既懂税法又懂会计的人极少,以至于企业在遇到所得税方面的问题时无法得到税务机关及时有效的建议。

三、完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的措施

(一)增加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相关概念的统一性

对有关概念进行健全,不能只是一味地借鉴别人的东西,要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对他人的经验进行学习参考,应该基于内在逻辑统一的原则来对同一或者相似的概念进行解释,使其易于理解。实际而言,负债计税与资产计税基础指的是基于税法的负债定义与资产定义,简而言之是指负债计税和资产计税的基础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的负债概念与资产概念。若其概念如此表述,那么其既对应于会计准则所注重的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负债概念与资产概念,而且还容易理解。

(二)正确处理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

对税会差异进行正确处理,能使企业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应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尽可能地基于差异的根源来降低税会差异。基于税法考虑,可以考虑降低部分永久性相差税法,即对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措施。由于社会的持续发展,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国家职责以及企业发展方向逐渐相辅相成,税法和会计准则是可以实现一致性处理的。这便要求税务部门和研究会计的学者进行结合,一同讨论并推动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共同发展。第二,基于重要性原则来对无法阻止的税会差异进行处理。通过纳税影响法来处理较为重要的税会差异,而通过应付税款法来处理重要性水平较低的税会差异,适度地让企业自主地对税会差异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如此一来能使企业积极地增加其判断水平。

(三)采用多元化暂时性计算方法

对所得税会计核算法进行优化,第一,可以让企业既能基于资产负债表对暂时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行核算,又能基于利润表对差异进行核算,准则更不能一味的要求采用同一标准进行核算,即只基于利润表进行核算。准则指出通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计算,注重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概念要与资产负债的概念相一致,而这并非仅能运用一种方法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进行核算。但是事实上准则便是如此要求的。方法应该是多样性的,而不应该是是唯一性的。第二,重新启用永久性差异的定义,如此一来便对应了暂时性差异。现在准则尚无这一定义,这对核算应税所得是不利的。

四、结束语

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人们对于社会的关注越来越重视,一个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得到社会一定的认可,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纳税这个话题。新所得税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发生了巨大变化,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和计量都比较复杂,是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点和难点。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既履行好自己的所得税纳税义务又可以使企业目标不受冲突,并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斌文.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存在问题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

[2]赵娟霞,付丽.所得税会计对利润平滑影响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2(11).

[3]魏敏.论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新旧比较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

(作者单位: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会计业务流程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效率对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具体分析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方案。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相关制度,建立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些都能对会计人员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同时还应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增强其会计基础工作能力,并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给与评价和奖惩,以提高其积极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的核心问题,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对策;提高

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对会计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工作积极性都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要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就要从会计人员出发,建立相关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使会计人员真正成为企业的一部分,积极为企业服务。

1.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认真阅读和理解相关会计法规。不断的引进新的技术,使会计人员掌握最先进的会计操作技巧,如加强会计信息化。同时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也十分重要,应在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使其成为技术过硬,思想觉悟够高的会计人员。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企业内部实施换岗制度,使会计人员了解更多的工作流程,以便于其在会计运算时从实际出发,提高其业务处理综合能力。

2.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相关制度

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使很多业务无法可依,会计信息混乱。因此必须及时颁发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会计法的内容应包括对会计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的规定。同时,通过法律法规,使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化,真实化,实现资源共享,也激发会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对企业的相关业务核算流程以及企业成本的计算方式进行规定,这样企业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按照会计法等规定,将会计信息核算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企业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对法律法规的执行程度可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结果作为检验标准。会计信息制度制定后要求企业人员严格执行,明确规定企业财务人员应负的责任,对不符合标准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以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法律意识。

3.建立會计内部监督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建立会计内部监督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通过互相监督,企业会计人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同时,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责任。当然要加强会计监督制度,首先会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会计法相关信息,正确理解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具有判断经济业务合法性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其监督水平。同时,可在企业内部建立稽核检查组,增强会计内部监督的力度。对于一些落后的监督方法要及时淘汰,会计监督要求督察人员也要与时俱进,提高监督的时效性。将原始凭证的监督、财务信息的监管作为工作核心,进一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4.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核算能力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能力,也是其工作的核心。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提高核算能力对会计人员来说十分重要。换言之,只有会计人员做好相关本职工作,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才有基础,反之则无从谈起。 现代社会,会计基础工作环节薄弱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会计人员核算能力的提高。应通过培训,使会计人员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细节。培养会计人员的良好习惯,使会计人员认真对待每一个核算环节,从根本上提高其会计核算能力。

5.建立会计考核评估制度,提高其积极性

企业应建立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建立信息监督和反馈系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周期性的总结,并根据具其工作状况给与相应的奖励,这样有助于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将评估落实到个人,使企业会计人员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会计人员。企业的奖惩制度要以公平为前提,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对会计人员起到激励和监督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

6.总结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信息的掌控者,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明显。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应建立相关制度,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化,从而促进其真实性的提高。当然我们要看到我国会计相关制度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奕.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监督管理的必要性[J].甘肃科技纵横,2008,

[2]苏慧玲.会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J].山西科技,2006(7)

[3]姜晓鹏.谈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财务会计行为[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会计业务流程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国企改革是提高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国企改革旨在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的显著增加。而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改革中的应用,能够增强国企市场竞争优势,促进国企改革的有序进行。事实上,国企改革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求非常大,结合战略管理会计可以保障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稳定。为此,文章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国企改革;作用;应用

在新形势下,国企传统的管理会计业已较难适应国企改革和发展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的提出,以企业发展为基础组织管理工作,科学管控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理想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促进国企改革的顺利开展,最终推动国企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国企改革体制

战略管理会计能够推动国企改革,以法规的方式促进国企改革体制,推动国企中应用现代企业制度。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理模式的公开性和公正性,以及实现国企体制改革中会计条例的规范应用,从而使国企会计改革的战略性与体制化目标实现。

(二)有利于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构建

基于战略管理会计建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能够给国企的改革发展创设理想的环境,将国企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消除,以及让国企更加自主地改革会计系统。

(三)有利于国企会计管理系统的健全

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是现代化、信息化,这种特点能够使国企改革中持续健全会计管理系统。

(四)有利于国企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战略管理会计促进了国企的改革,以及在国企改革中结合管理人才的引进、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式使管理人才的职业化标准实现,从而让管理人才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一)健全国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国企在执行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时需要立足于下面几点:一是国企改革和创新固有的制度。国企有效地体现有关法规的机制,促进国企改革体制,并且加速建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本质上引导国企真正消除影响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且将混合所有制模式引入,以使国企的产权问题得以优化,推动国企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二是认真遵循以市场为向导的原则,注重综合布局资本市场,以搞好国企开展重组工作的准备,促进国企改革的正常开展。

(二)建构职业经理人制度

職业经理人制度是促进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健全以及创新新机制的一种有效方式。职业经理人作为国企的高层管理人才,具备非常高的管理能力、文化素质、个人素养、创新观念、事业心和责任心、判断力、敬业意识等,并且在企业管理上具备良好的系统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职业经理人个人魅力和工作能力的发挥,可以建构国企的高效运营队伍,并且创设理想的国企运营环境,进而消除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建构独立、科学的战略管理方式,最终显著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三)促进国企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

能否在国企改革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制度,关键在于国企存在的客观经营管理状况,因为国企受到历史因素的制约,所以传统的固定经营管理方式形成,这跟执行战略管理会计的条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探究国企改革的契合点,有效统一国企改革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有效地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引导价值,从而促进国企改革的有序进行,这是当今国企改革发展中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鉴于此,有关部门需建构战略管理会计的专门会计机构以及资格认证和职称考核的有关制度,在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中纳入战略管理会计的准则。例如,案例研究法经常应用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中,因此需安排战略管理会计人员观摩学习成功案例,然后建构真正可行的、合理的战略管理会计执行规划,从而便于在国企中推广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系统。

(四)培养和引进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国企改革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需要不断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使国企改革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范围扩大,实现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国企顺利地实现改革发展目标。一是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企业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组织有关的专业培训活动,以有目的性地指导会计人员的工作业务,让其不但熟悉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而且综合把握战略管理会计的重点方面。并且,提高会计人员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技能,引导其关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细微环节。结合人员的专业化、业务的标准化,提升会计工作效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团队。二是引进战略管理会计人才。注重引进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职业化人才,以创设理想的企业运营环境和建构发展战略目标,创设以人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以激发人才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促使其在工作中统一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积极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建构职业经理人制度、促进国企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以及培养和引进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凯.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化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43+49.

[2]张志伟.转型期国企改革及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9(16):28.

作者简介:

王伟民(1971.08-),男,汉族,山东淄博,大学,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会计业务流程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马蔚华是真正意义上的、极具创新精神的职业银行家。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

5月8日,深圳招商银行总部召开管理层大会,宣布马蔚华离开招商银行的领导岗位。

马蔚华是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他执掌招商银行达14年,在他的领导下,招商银行从“偏居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第六大银行。2012年,招商银行入榜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他也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学习型银行家

1949年,马蔚华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高中毕业后,马蔚华到辽宁省北镇县长兴店公社状元堡插队,做了一名知青。1978年恢复高考后,马蔚华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82年,马蔚华被分配到辽宁省计委工作,经过几次提拔,先后任辽宁省委办公厅处长等职。1988年,马蔚华进入央行,在人民银行任职期间,他以政府经济官员的身份参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1999年,马蔚华进入招商银行。在他执掌招行的14年中,这家银行所爆发出的巨大创造力及高成长性,一度令人惊叹。

马蔚华的成功并非偶然。曾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评价马蔚华是一位学习型的银行家,“他很活跃,很积极地参加国际国内的会议,学习怎么带银行,怎么判断宏观经济,怎么判断风险,怎么做好公司治理。”而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则看重马蔚华的个人气质,他认为马蔚华并不官僚,且非常注重市场导向和品牌导向,他是为做银行而做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银行家。事实证明,马蔚华一直在潜心学习。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积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马蔚华从一个插队知青到著名的银行家,必定遭遇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亦可看到马蔚华孜孜不倦、奋发向上的劲头。

有杂志评价马蔚华是“爱读书的银行家”。尽管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所占据,马蔚华还是会抽出时间来读书。马蔚华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他在商务旅行时总是带着一本书,同时他也在招行内部网站上定期向员工推荐好书,比如《执行》、《世界是平的》、《黑天鹅》、《世界又热又平又挤》等。在和别人的对话中,他常引用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观点。他曾在向全行管理层推荐《黑天鹅》时,提示大家不要担心人所共知的骇人听闻的风险,而要担心更为险恶的不为人知的隐蔽风险,譬如金融机构的困境对实体经济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马蔚华不仅喜欢读书,他还身体力行自己写书,将自己的见解见诸纸张之上。《感悟华尔街:我的金融风暴之旅》就是其在金融风暴肆虐之际,亲访各大金融高管、名商政要,用亲身经历诠释经济危机,用权威观点测度经济未来走势之作。书中既有经济危机下金融机构及高管们生存形态的现实记录,也有马蔚华经世治商的理念与哲学。

此外,他还善于向有经验的银行家取经。和中国其他顶级银行家相比,具有央行工作背景的马蔚华可谓独树一帜,因为他愿意在全球范围内结识人,并愿意去探究真实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数年时间里,马蔚华曾多次前往华尔街,向花旗集团的桑迪·威尔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莫里斯·格林伯格等金融业巨子取经。他说:“这些银行、这些银行家在我们心目中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因为中国的银行业毕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历史,而他们都是百年老店。”马蔚华认为,中国银行业现在所走的路子可能是那些世界大银行曾经走过的路,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前沿的战略眼光

马蔚华被称为极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不是凭空得来的。博览群书与敏捷善思,使马蔚华在把握市场趋势和招行的发展战略时更有底气。业界认为,招商银行就是以领先同业的理念和执行力,探索有别于传统银行规模扩张发展的新模式。他在央行曾经的任职经历,使他在做银行经营时,常能从金融监管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他说,“在央行时,我管过货币政策,管过金融监管。我现在体会到很多东西,是因为当年这些工作经历。我经常能站在监管的角度考虑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任职招行行长之初,他就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想要在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招商银行有所作为,就需要知道招商银行和优秀银行相比较的差距。起初,招商银行几乎没有什么优势。论规模、网点和资金量,招行无法和国有银行相比;论资历、品牌和管理,招行更不必说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相比。例如,当时国内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在全国拥有上万家网点,而招商银行在全国只有几十个网点。

所有的银行都在发展,怎样才能显示出招行独有的特性,让顾客和市场能够记住招行呢?马蔚华的战略眼光就在于,他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另辟蹊径,开始做起“网上银行”的买卖。1995年,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建立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的兴起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与国际银行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机遇。马蔚华目光如炬,及时锁定银行业务网络化的战略目标,决定让招行与网上银行联袂。

马蔚华在一份工作报告中描绘了“网上银行计划”,希望通过一年时间,利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跑马圈地,扩大零售业务市场,实现对同业的赶超。1997年,招商银行领先同业第一个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但这一尝鲜行动的战略重要性,直到马蔚华赴任才开始显现。1999年,招商银行在北京宣布网上银行计划,开始用同行们不熟悉的方式拓展新一代銀行个人客户。同时,招行的网上银行建立起来之后,马蔚华把计算机、手机、ATM机都作为终端,各个终端连起来以后就延伸了招行的网络服务。自此,马蔚华确立了以银行业和互联网产业相结合的营销方式,“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成了业内对招商银行的评价。

经过五年的累积积淀和思索,2004年,马蔚华提出了发展零售银行的理念,这亦是招商银行的第一次转型。招商银行自走入民众视线以来就与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背道而驰。他说,银行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但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

对于当时的银行来说,其客户几乎都是大企业,即那种对公信贷业务的客户,而针对中小企业的客户很少涉及,对百姓个人的零售业务则是严重滞后。相比之下,个人信贷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收益较少,且前期客户开拓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较长的市场积累期,因而这一领域被各家银行认为是“鸡肋”业务,市场规模微乎其微。

马蔚华的第一次转型就以彻底颠覆国内传统银行业的营销模式为宗旨。马蔚华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将零售业务定位为招行的核心战略,并成立专门的个人信贷部门,直接服务于新兴的个人客户。在马蔚华的带领下,业务员们化整为零走入街头巷尾、高校社区、中小型企业,以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开展零售业务。这位招行的掌舵人,从战略到销售亲力亲为,带动招行上下的市场扩张,迅速赢得一批年轻、有实力的客户,为招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奠定了初步的客户基础。招商银行搞一卡通业务,很多人认为马蔚华的做法就像一个疯子,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个被诟病的一卡通业务奠定了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领域中的口碑和地位。在接下來的几年里,马蔚华陆续扩展招行的个人业务产品线,一卡通、财富账户、信用卡、“金葵花”理财等吸引了大批个人客户。经过多年发展,零售银行成为招行的“光环”。截至2011年9月,招行储蓄存款占自营存款的比重超过36%,零售贷款占自营贷款的比重超过38%,这些数字均在中国境内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

此外,招行信用卡自2003年推出后亦迅速普及,并于2006年突破500万,占据中国信用卡市场30%以上份额。目前,招商银行累计发卡量突破3600万张,在中国信用卡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并被誉为国际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被哈佛大学编写成MBA教学案例。

无时不在的危机感

管理决定企业命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管理的竞争。网络化、全球化时代,世界是平的,依靠产品和服务取得的优势,其维持的时间愈来愈短,产品和服务的差距也可以很快追平,内地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真正的差距在于管理。马蔚华向他的员工推荐了《基业长青》,此书宣讲了18个历久不衰的企业例子,其成功之道,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先进的管理理念。

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员胡斌向外出售客户个人信息167份。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直接影响了招行的声誉。作为领导的马蔚华没有推脱责任,而是从这起事件中寻找管理的漏洞。他认为,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且应当作大事来抓,管理层应更加重视企业员工的学习、生活和福利。这是一次精细化管理和强化企业文化的契机,要把负面影响变为正面效应。

深感危机常在,招行做了很多管理理念方面的变革。招行提出了“因思而变,因您而变”的理念。为了让员工、让客户更好地理解这个理念,马蔚华在中央电视台亲自参与了招行的广告设计。招商银行就是金葵花,葵花象征招商银行,客户象征太阳,银行的命运掌握在客户手里,如果没有太阳,葵花就要枯萎,如果没有客户,银行就要亏损。这个广告成为招行的文化象征。“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招商银行因您而变”,这一通俗易懂且又寓意深远的广告词传遍大江南北。

不仅如此,网上曾报道招商银行有一份名为《那些追赶我们的竞争者》的报告。报告警示招行正面临来自民生、兴业等兄弟银行的追赶。而在2007年初,马蔚华在招行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就推出过一份“危机报告”,他当时说:“这个世界想不到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你认为稳居前列的时候,说不定哪天早上你醒来,发现别人已经超过你了。”

可以说,招商银行现在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马蔚华的领导。他上任后,始终提倡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快使招商银行摆脱了规模小、效益低的特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招行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

会计业务流程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为了对MPAcc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分析找出影响MPAcc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论文利用DEMATEL方法,从学生个人素质、导师个人素质、学校管理机制、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五个维度建立分析模型,根据二级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大小,得出是否安排学生实习、导师指导力度以及学生自身素质是MPAcc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并据此从学生自身、导师、学校三个方面提出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MPAcc 培养质量 影响因素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PAcc Training Quality

MA Jie, DONG Xiaon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Key words MPAcc, Training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加强,使得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吸引了世界各国企业大规模进入我国。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这些因素使我国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故此,专业会计硕士(MPAcc)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MPAcc教育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0多家MPAcc人才培养单位。但由于MPAcc的招生数量快速增加,MPAcc的质量不能满足各层次企业的要求。为了在不影响招生规模的前提下解决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14年下半年启动了MPAcc培养院校的质量评价与认证。

基于此,许多学者和培养单位纷纷开展有關于MPAcc培养质量的研究。孙建华(2013)通过对高端会计人才的能力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的MPAcc培养模式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市场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需要对现有的MPAcc培养模式提出改进。[1]胡国强等(2014)认为要提高MPAcc的培养质量,规范培养、创新教育、贴近实际是关键,并设计出新的MPAcc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MPAcc指标评价体系。[2]程平等(2015)构建了MPAcc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的总体框架,详细分析了战略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和知识协同等四个协同过程的内涵,并针对招生宣传、校外导师选择、培养方案修订等关键培养环节重点阐述了相应的协同创新改革路径。[3]张建平(2016)认为目前MPAcc教育的现状是竞争激烈与同质化并存,因此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应该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MPAcc教育品牌,以院校特色准确定位品牌,设立“以实际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4]

综观上述文献,学者们对MPAcc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但是对MPAcc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不足。鉴于此,在分析了目前国内MPAcc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MPAcc培养质量受到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众多因素的影响。[5]据此,本文将利用DEMATEL方法,对MPAcc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判定,为制定有效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MPAcc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1.1 MPAcc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选取

为了系统全面地分析MPAcc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将MPAcc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学生个人素质、导师个人素质、学校管理机制、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五个一级指标。五个一级指标内共包含了20个二级指标,其中,学生个人素质包括入学质量、入学动机、学术道德、学习和实践能力;导师个人素质包括导师资历、导师道德、导师指导力度、导师监管力度;学校管理机制包括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实习安排、是否聘请校外导师;国家政策包括扩招计划、政策支持;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认知度、社会薪资待遇、舆论导向。如表1所示。

1.2 MPAcc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分析

MPAcc培养质量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错综复杂,为确定各因素之间联系的紧密和影响的大小,本文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通过制作问卷并向国内多所MPAcc院校的学生和国内从事MPAcc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导师及专家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其中,本次共发放学生问卷750份,收回问卷694份,有效问卷671份,问卷合格率88.671%;共发放导师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9份,有效问卷181份,问卷合格率90.5%。调查分析以有效问卷的数据为基础,如表2所示,若是i因素对j因素有影响,则第i行第j列的空格中填写√,否则填写€住?杉夜鶰PAcc培养质量的各影响因素之间错综复杂,难以确定哪些因素影响程度大,应当重点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为确定MPAcc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提高其培养质量的对策,基于DEMATE方法构建我国MPAcc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2 基于DEMATEL方法的MPAcc培养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1 建立MPAcc培养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基于DEM ATEL方法的MPAcc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建模步骤如下:

(1)MPAcc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将MPAcc培养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设为单独的因素个体,再将“MPAcc培养质量”作为总体因素,设为F1,F2,…,Fn,n=20。

(2)构建培养质量影响因素间直接影响关系矩阵:即用矩阵表示各个因素间是否存在直接可见的影响关系,设n阶矩阵A=(aij)n,如果影响因素Fi对Fj有直接影响,则定义aij=1,否则aij=0。

(3)计算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为了使计算的误差降到最小,对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矩阵A的各元素除以矩阵A各行之和的最大值,即

(4)确定综合影响矩阵:经过上述计算操作,我们得到了一个规范的综合影响矩阵,。其中tij表示影响因素i对影响因素j产生的影响程度,或是因素j从因素i 处受到的影响程度。

(5)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将综合影响矩阵T中的各元素按行相加,得到了各影响要素的影响度,即,表明各行对应的MPAcc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对其他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将综合影响矩阵T中的各元素按列相加,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的被影响度,即,表明各列对应的MPAcc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

(6)计算MPAcc培养质量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因素Fi的中心度为影响度和被影响度之和,即,根据中心度可判断出该因素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因素Fi的原因度为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差,即,根据原因度可判断出該因素在指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6]原因度大于零的影响因素为原因因素,表明该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大;原因度小于零的影响因素为结果因素,表明该影响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大。

根据表2所示的直接影响关系,计算出MPAcc培养质量各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矩阵,得到各影响因素对MPAcc培养质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原因度和中心度,[7]见表3。

2.2 MPAcc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按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来判断,数值较高的指标主要有是否安排学生实习、是否聘请校外导师、导师指导力度、学习和实践能力、导师资质、导师监管力度、培养计划等,表明这些指标对MPAcc培养质量的影响程度较高,并且这些影响程度较高的指标大多属于导师个人素质和学校管理机制,说明导师方面的因素和学校方面的因素在MPAcc培养的过程中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这些指标中,“是否安排学生实习”和“是否聘请校外导师”的影响程度为1.1,位居第一,这说明MPAcc的培养有别于其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校外导师和强制实习的存在能够更好地帮助MPAcc学生分享和体验企业管理的经验,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实践类知识。这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和顺应社会认知导向。

中心度是各影响因素之间影响程度和被影响程度的总和,所以可以通过中心度的高低来判断哪些指标是影响MPAcc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大部分数值较低的中心度指标剔除,筛选出数值最高的五个指标:是否安排学生实习、导师指导力度、是否聘请校外导师、导师监管力度、学习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知,是否安排学生实习和导师指导力度是MPAcc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MPAcc的培养要求培养单位能够校企结合,校内导师既能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实习经历又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8]从表2以及影响矩阵中可以分析出,导师指导力度、导师监管力度、考核机制、培养计划、教学资源分配和是否聘请校外导师对“是否安排学生实习”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都比较大;而“导师指导能力”受到导师资历、导师道德、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培养计划、教学资源分配、是否安排学生实习和是否聘请校外导师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大,可以说这两个关键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故此,培养单位应该加强以上指标的管理,重视导师和实习两大因素在MPAcc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导师、实习以及校外导师的关键性应该得到重视以外,我们不能忽略MPAcc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影响到MPAcc培养质量。从影响矩阵中得知,入学质量、入学动机、导师的指导和监管力度、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都会对学生本身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造成不小的影响。培养单位还可以从把握生源质量、改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加强MPAcc的培养质量。

3 提高MPAcc培养质量对策研究

结合MPAcc培养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DEMATEL的计算分析结果,这里从学生自身、导师、学校三个方面提出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对策。

3.1 提高MPAcc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整个培养质量建设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只有学生自身的基础好、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MPAcc。首先,培养单位要注重对生源质量的控制,制定严格的研究生入学标准,不仅考察其知识储备,更要考核其综合素质,从源头控制MPAcc的培养质量。其次,MPAcc和普通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不同,MPAcc培养的是能够快速服务社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学生自身应该把研究生期间学习的重点从科研能力转移到实践能力上,在学分完成之后应该尽早加入社会实习。

3.2 加强导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培养单位应该意识到,导师队伍的建设对MPAcc培养质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培养单位应该严格把控导师遴选关,把握导师的道德素质和学识资历,并完善导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针对MPAcc的特点调整课程安排和授课模式,并定期召开导师会议,对导师队伍进行科学的规划,不断提升导师队伍的质量。[9]其次,MPAcc的导师不应该只有校内导师,培养单位应该为每位MPAcc学生配备至少一名具有相应资历的校外导师,校外导师应该要做到同校内导师相互沟通,密切关注MPAcc学生的成长、发展,可以通过举行专业知识讲座、走进课堂等方式,把社会上最新的企业管理思想与经营模式呈现给MPAcc学生。另外在培养后期,校外导师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企业资源,给MPAcc学生安排必要的实习,告诉学生实习时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实习工作怎样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等等。

3.3 加强学校主管部门对MPAcc的管理工作

学校主管部门的管理工作为MPAcc的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要认识到管理和培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作为培养单位,应该认识到MPAcc的培养和普通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有所不同,主管部門应该针对MPAcc重实践、轻科研的特点,制定出适合MPAcc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适当调整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刺激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对MACC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得分和社会实习考核结果来衡量。

基金项目: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XYJG-2014-105)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高端会计人才需求导向[J].财会月刊,2013(16):122-124.

[2] 吴征宇,胡国强.对我国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5):104-106.

[3] 程平,黎明.基于协同创新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21):50-53.

[4] 张建平.MPAcc教育品牌建设探究[J].财会月刊,2016(30):116-119.

[5] 程平,张卢.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的MPAcc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构建[J].商业会计,2016(16):8-10+113.

[6] 李洪伟,任盈盈,陶敏.基于DEMATEL方法的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4(17):209-212+214.

[7] 秦思思.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MATEL方法[J].中国商贸,2015(3):139-141.

[8] 钟定国,李明.“双导师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5(8):209-210.

[9] 金立标.浅谈高校研究生导师的选任与考核[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4):65-66.

上一篇:金融法律原则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监管金融服务外包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