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理论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化学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重点研究钢结构建筑工程中使用胶粘剂进行幕墙结构接缝密封施工的工程适用性。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2017~2019年我单位的现场施工数据,同时结合数据对现场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丁基橡胶填缝胶粘剂在幕墙施工中的性能优异,但其对施工条件的要求更高。所以文章认为,在后续的基于丁基橡胶的胶粘剂施工工法及使用工艺研究中,应重点针对温度变化对丁基橡胶施工效果的消极影响进行技术升级。

关键词:钢架结构;建筑工程;胶粘剂;丁基橡胶;幕墙密封

Key words:steel fram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dhesive; butyl rubber; curtain wall sealing

0 引言

钢结构建筑在国内的发展比较晚,早期钢结构的应用集中在钢结构厂房庫房设施和高层框剪结构建筑的钢结构幕墙及副楼结构。钢结构之所以不能早期在国内得到有效推广,主要原因是其密封性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所以只能应用于对密封性能要求不高的厂房库房设施和外层幕墙结构中。近年来,因为我国在胶粘剂技术领域已经突破封锁,加之后方地产时代到来,房地产经济对更低成本更快建造周期的钢结构房屋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导致国产胶粘剂的产量提升带来成本进一步降低,这才使得钢结构建筑在近年来的新建中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重点从胶粘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工艺方面,对钢结构建筑的胶粘剂应用进行研究。

1 胶粘剂的选型与应用

1.1 胶粘剂工作原理及工程应用

胶粘剂的本质是通过交联化学反应,以及交联后微观结构与被粘合表面的微观结构充分交叉互联,形成具有一定抗拉、抗剪、抗压能力的工程结构件。胶粘剂多由高分子含水稳定液或稳定膏构成,在其发生失水反应、氧化反应等过程时,触发其交联反应实现工程应用。

树脂、塑胶、橡胶等材料都可以在某种化学反应结构下形成胶粘剂,而胶粘剂分为固化胶、AB胶等多种形式。固化胶通过一定程度预先混合固化剂或后续添加固化剂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下阻止固化过程,而在相关结构发生失水、氧化等过程时再触发固化剂作用下的交联反应。AB胶将交联反应必须的两种高分子单链化合物分别保存,使用时进行混合,以触发其交联反应。

胶粘剂主要分为3种工程应用模式:

1)填缝胶。填缝胶的核心工程需求是填充工程组件之间的缝隙,并不需要其提供工程抗拉力或者抗剪力,其抗拉力和抗剪力仅用于保持其自身的结构稳定性。但大部分填缝胶均需要具有一定的闭气和阻水性能。

2)密封胶。与填缝胶相似,密封胶主要用于闭气或者阻水需求,但其可能应用于更加复杂的强酸、强碱、高粉尘、大压力环境中。所以,与填缝胶相比,其抗酸碱能力要求更高,其自身的抗拉能力和抗剪能力也要求更高。

3)结构胶。结构胶主要用于对工程结构的粘合,在胶粘剂快速发展的今天,结构胶更多取代栓接、铆接、焊接等连接方式,或与栓接、铆接等结构形式相配合,给系统提供足够的抗拉能力和抗剪能力,所以其在粘合稳定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对接缝的抗拉能力和抗剪能力有较高要求。

文章研究的胶粘剂,主要为钢结构幕墙结构的幕墙板填缝胶的工程应用。

1.2 胶粘剂的选型方法

胶粘剂在钢结构工程中主要用作结构胶和填缝胶。结构胶利用其化学键内应力为结构连接处提供弹性拉力,确保结构在风切应力、震动应力、蠕变应力、自重应力等复杂应力环境下得到更好表现。填缝胶主要用于幕墙连接缝和幕墙与支撑结构连接螺孔结构中,增加幕墙结构的防风、防水、保温性能,使建筑在高温、高湿、高盐或低温、大风天候中对内部空间提供更全面的保护。目前的胶粘剂的核心技术是高分子聚合技术,通过高分子之间的交联化学键提供足够的具有一定弹性的化学键拉力,使胶粘结构被充分拉紧,同时,胶粘剂直接接触外界环境,高分子化学键对光照的敏感性、对高低温的敏感性,都直接影响到胶粘剂的稳定性[3]。早期的胶粘剂的稳定性不足,导致钢结构胶粘剂施工完成后快速风化分解,后期维护成本巨大。但当前技术条件下,新型胶粘剂的出现让钢结构工程的实际可用性和稳定性充分增加。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与早期普遍使用的硅酮胶(玻璃胶)复合硅胶(密封胶泥)等材料相比,丁基橡胶在各种常见指标的表现,均优于前者,但目前收到产量、用量及应用场景影响,丁基橡胶的单价显著高于前两者。而考虑到丁基橡胶的实际寿命约为前者的2~5倍,同时考虑到后期维护时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其他外围成本,使用丁基橡胶对持有型地产的业主来说,其选择丁基橡胶作为填缝胶的市场可行性存在。特别是当丁基橡胶的材料成本降低到前两者5倍以内时,即可实现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从表2比较结果可以看出,3种填缝胶的存储方法均为密封和室温条件,目前一般的工程实现方式是将其密封在管状容器内,使用常溫压力式填胶枪将其挤出使用。而对被粘合材料的表面处理方式,均为使用中性洗涤剂充分洗涤后,使用压风充分吹干,即刻进行填缝作业。在材料适应性方面,3种材料均可以适应大部分的幕墙材料,但又各有侧重,硅酮胶对玻璃陶瓷等烧结材料的适应性较强,复合硅胶对橡胶、塑胶等材料的适应性较强,而丁基橡胶除在金属材料的适应性稍微逊色外,对玻璃、陶瓷、橡胶、塑胶等材料的适应性均较强。丁基橡胶在材料适应性方面略优于前两者。在维护期比较结果中,硅酮胶在24h内一般可以实现75%以上的化学键构成,而复合硅胶在48h内可以实现75%以上的化学键构成,丁基橡胶实现75%以上化学键构成的时间可短于12h。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基本断定,使用丁基橡胶在钢结构工程填缝胶胶粘剂方面进行工程应用,我单位当前施工的钢结构建筑或钢结构幕墙项目中,已经有逾80%的工程使用了丁基橡胶作为幕墙填缝胶粘剂,有较为积极的施工效果。下文将重点探讨丁基橡胶的工程应用。

2 丁基橡胶的应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丁基橡胶,简称IIR,是Isobutylene Isoprene Rubber的缩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突出的是气密性和水密性。它对空气的透过率仅为天然橡胶的1/7,丁苯橡胶的1/5,而对蒸汽的透过率则为天然橡胶的1/200,丁苯橡胶的1/140。因此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内胎、蒸汽管、水胎、水坝底层以及垫圈等各种橡胶制品。早期的丁基橡胶主要用于耐磨抗压要求较高的汽车轮胎、橡胶定位销等工程产品中,近年来,随着交联固化控制技术逐渐提升,丁基橡胶的胶粘剂发展较为迅猛,因为其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其突出的气密性和水密性,其在胶粘剂领域快速占领市场。丁基橡胶在钢结构建筑和钢结构幕墙的施工中,属于近10年来逐渐普及的新技术,当前在全部在用钢结构建筑和钢结构幕墙的应用比例不高,但越来越多的新建钢结构建筑和钢结构幕墙工程开始倾向于选择丁基橡胶作为填缝胶粘剂,更多原有钢结构建筑和钢结构幕墙系统在后期维护中也开始选用丁基橡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单位发现了丁基橡胶的诸多现场问题,在此进行分析。

2.1   幕墙材料表面处理的现实难度

理论分析中,大部分填缝胶粘剂在幕墙施工过程中,均需要使用中性洗涤剂对幕墙接缝处充分洗涤,使用压缩空气吹干后,使用胶粘剂进行填缝粘合。但是,在丁基橡胶的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1)部分幕墙板保护膜余胶对粘合效果有影响。金属幕墙板、橡胶幕墙板、塑胶幕墙板等板材在购入时,一般会在表面粘贴保护层,以增加幕墙板在仓储转运过程的化学稳定性。在施工中,高空作业人员撕去其保护层后,如果单纯使用中性冲洗剂进行重新,难以确保其余胶有效清除。而如果使用更容易去除余胶的碱性冲洗剂,且无法在后续冲洗中对其表面进行进行有效酸碱中和,就容易造成丁基橡胶的施工瑕疵。与硅酮胶和复合硅胶等硅胶材料相比,丁基橡胶的特质导致其对粘合表面的要求更高,所以在实际施工中,遇到了显著难度。目前,品牌幕墙板不再使用有胶粘合保护膜的幕墙板表面保护方式,而采用静电粘贴或无胶粘贴,但选用这些幕墙板,会给建设方带来更高的材料费成本。即丁基橡胶填缝胶粘剂在高端幕墙板的施工中适应性更强,与传统胶粘剂材料相比,其对幕墙板质量及品牌有更高要求。其实际施工效果如表3所示。

2)上部冲洗过程对下部工作面的干扰使梯度施工难以部署。后房地产时代,建筑建设工程的施工周期要求日益提高,在高层幕墙施工中,如果可以根据幕墙结构,布局两层工作面同步展开施工,可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但丁基橡胶施工过程中,比较依赖对幕墙材料的冲洗过程,冲洗过程会直接影响下部施工工作面,导致无法进行两层工作面的同步施工。在实际施工中,尽可能缩短填缝施工的作业面宽度,增加作业面的横向作业密度,可以在使用单层工作面的前提下提升作业效率。但是,更复杂的作业面布局对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又带来一定程度压力,现场管理难度增加,实际施工的效率可能受到安全制约而下降。实际作业效率如表4所示。

综合分析表3及表4数据,2018年,我单位在施工工法上进行革新,使单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工时施工效率从2017年的83.65mpd提升到107.33mpd,施工效率提升28.31%,验收合格率也从2017年的95.3%提升到2018年的95.7%。但与此同时,受到各种现场问题影响,其施工效果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后续跟踪考察中的30d开裂率和180d开裂率均出现一定程度提升,虽然这些开裂率数据在技术合同允许范围内,后续维修保养过程也没有使总施工成本增加,但也引起公司技术部门重视。2019年进一步对相关施工的效果进行工法革新,该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2.2 胶粘剂维护期的操作难度

填缝胶粘剂完成涂抹后,其所有化学键实现交联并使其产生一定的硬度和拉力,需要一定时间的维护期。丁基橡胶的维护期为12~24h,一般超过12h后,较高强度的震动和轻微拉力不再会对其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产生影响。但一般施工中,钢结构内部其他施工产生的震动和轻微结构形变,可能导致丁基橡胶因为维护期扰动而发生开裂、气泡、拉断等瑕疵。这是实际验收过程中,合格率很难突破96%的主要原因。同时,如果施工过程遇到突发大风、降雨、高温、寒流等恶劣天气影响,暴露在外层的丁基橡胶可能受到天气影响而产生瑕疵[6]。统计2017~2019年使用丁基橡胶进行填缝胶粘剂施工的瑕疵影响,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从2017年到2019年,其他相关施工影响从28.16%下降到18.92%,大风降水影响从37.57%下降到23.40%,二者对填缝施工效果的影响均出现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均超过30%,但温差影响从2017年的34.28%上升到57.69%,上升68.29%。即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规避其他相关施工和突发大风降水对填缝胶粘剂的施工效果影响,但温差影响在目前的施工条件和工法工艺条件下,较难规避。所以在后续工法研究中,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克服突发高温和降温天候对丁基橡胶填缝胶粘剂施工的影响。

3 结语

通过比较分析,丁基橡胶在实际用作钢结构建筑和钢结构幕墙的填缝胶粘剂施工过程中时,其工程参数优于之前较普遍使用的硅酮胶和复合橡胶填缝胶粘剂。但施工过程中,丁基橡胶对施工条件要求更为苛刻,对价格相对低廉的幕墙板适应性不及硅酮胶和复合橡胶。笔者认为,丁基橡胶施工工法工艺的当前条件下,丁基橡胶可以满足大部分技术合同的具体要求,其施工成本也并未因为丁基橡胶的单价较高而增加额外施工成本。但其施工工艺工法应在未来相关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健灏,罗顺.建筑结构胶粘剂的发展和选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6):157+159.

[2]姜丽萍.国内结构胶粘剂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6(S2):211-215.

[3]韩啸.基于内聚力模型参数识别的结构胶粘剂Ⅱ型断裂特性固化工艺影响研究[C].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2018:315.

[4]梁爽.钢结构用胶安全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42(01):39-44.

[5]唐丽萍,吕掌权,赵亚东.热-力耦合环境下结构胶粘剂强度退化试验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8,27(12):39-42.

[6]赵勇.湿热环境对结构胶粘剂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4):77-81.

[7]北京市宣贯外墙外保温工程地方新标准[J].建设科技,2013(07):7.

[8]田军县.保障外墙外保温工程消防安全[J].城市住宅,2009(06): 97-98.

[9]戴忠.高效、节能的外墙外保温系統耐候性检测方法[J].工程质量,2007(21): 18-20.

[10]许志中,李艳华.外墙外保温工程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J].建筑,2009(02): 62-64.

[11]陆书斋,白雪,谢颖.EPS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方面的质量通病[J].山西建筑,2014(06): 213-215.

[12]王世平,李哲.控制表面粘贴饰面砖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的几点建议[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0(03) : 35-36.

[13]徐玉华.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06(02) : 30-31.

[14] 王力鹏,雷立争,刘彤.利用微观分析手段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用胶粘剂、抹面胶浆进行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13(02): 59-61.

[15]张云玲.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节能标准及施工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5(04): 195-196.

[16]李会录,霍翠,祁向花,等.摄像头模组粘接用UV/热双固化胶粘剂的研制[J].绝缘材料,2018(08): 6-11.

[17]戴马斯摄像模组和光学镜头用胶粘剂助力制造商提高产品质量[J].化工装备技术,2018(02):22.

[18]汪澎,隋刚,杨小平.环氧树脂与胺类固化剂当量比对固化物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3(02):22-27.

[19]蔡晋,董如林,陈智栋,等.DSC及IR联合测定环氧树脂-双氰胺体系固化工艺参数[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14-18.

[20]郭新涛,厉蕾.HMDI-PTMEG基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热老化机理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11(03):90-94.

[21]潘锦平,范和平,李桢林.中温潜伏性固化剂在环氧胶粘剂中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粘合,2010(06):45-49+54.

化学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文章将教材章前栏目、章内栏目和章末栏目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不同类型栏目的功能和特点,并基于相关理论构建教材栏目设置的评价标准。同时,以《机械振动》一章为例,对人教版、粤教版、鲁科版教材的栏目设置进行比较研究,为教师二次开发教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评价标准;比较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教材栏目是各种各样精心设计的功能模块及其相应的文字或图表的呈现形式[1],是课程观的载体,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2]。作为教材的“骨架”,栏目能很好地反映教材的层次结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材编写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应教师教学特点,关注城乡差异,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重点突出[3]。分析教材栏目结构是否良好,是否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章节整体内容的有效线索至关重要,因而对不同版本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成为教材分析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对教材栏目的比较分析主要以教材各节中的栏目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版本教材的节栏目设置或针对特定功能的栏目进行比较。各节中的栏目作为教材栏目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教学功能,而物理教材作为一个整体,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实现着教材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将教材不同位置的栏目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当前对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具有理论支撑的分析框架。

本文從相关理论出发,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教材栏目分析标准,选取人教版、粤教版、鲁科版教材《机械振动》一章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以期为教师二次开发教材提供有益的启示。

2    教材栏目分析的基础

2.1    栏目的分类及特点

由于不同位置的教材栏目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为了更好地评价教材栏目设置的合理性,根据栏目出现的位置将教材栏目分为三种类型:章前栏目、章内栏目和章末栏目。其中,章前栏目是指设置在教材每一章开篇位置的相关栏目;章内栏目是指出现在各节中的栏目,是教材栏目的主要组成部分;章末栏目是指设置在教材每一章末尾部分的栏目。

(1)章前栏目:

章前栏目是整章学习内容的导入,其设置应起到良好的导入功能。根据Turney等人提出的相关理论[4],有效的导入应满足四个功能:

①引起注意:通过特殊的版面设计、丰富多彩的图片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快地转移到新一章的知识上来;

②激发动机: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通过强调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5];

③构建学习目标:通过适当的文字描述或活动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并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引;

④建立联系:搭建起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联系,消除学生认知上的碎片化。

(2)章内栏目:

章内栏目是教材栏目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验感知阶段—主动建构阶段—概括应用阶段—认知拓展阶段”[6]。其中,经验感知阶段强调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唤起;主动建构阶段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通过实验探究以及思考讨论等途径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概括应用阶段重视知识的综合归纳及应用,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认知拓展阶段旨在加深学生对物理与社会、技术、环境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这四个阶段是由易到难的过程。章内栏目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知识建构的逻辑与顺序是评价章内栏目的重要标准。

(3)章末栏目:

一般来说,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经过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环节[7]。经过章内各节的学习后,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体上还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因此当一章学习结束时,在教材的章末有必要帮助学生对整章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8],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

2.2    教材栏目评价标准的构建

结合不同类型栏目的特点及前面对各类栏目评价标准的分析,构建教材栏目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3    对三个版本教材《机械振动》一章栏目设置的比较研究

选取依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9]、粤教版[10]和鲁科版[11]教材,以各版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机械振动》一章为研究对象,基于表1对各版教材的章前栏目、章内栏目和章末栏目设置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

3.1    章前栏目的比较分析

(1)人教版:人教版章前栏目设置如图1所示。

①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方面,人教版将章前栏目设置在单独一个版面上,并以琴弦振动的主题图作为背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学习;

②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人教版主要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即将学习的知识对日常生活的价值;

③在“构建明确的学习目标”方面,人教版用“学习怎样描述振动,分析振动的特点” 进行简单描述;

④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方面,人教版将本章知识与先前学习的机械运动进行联系。

(2)粤教版:粤教版章前栏目设置如图2所示。

①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方面,与人教版教材相同,粤教版将章前栏目设置在以琴弦振动为背景的独立版面上;

②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粤教版列举多种振动现象,使学生了解到振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认识本章知识的重要性;

③在“构建明确的学习目标”方面,粤教版通过“探究”“认识”“测量”“了解”等多个行为动词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

④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方面,粤教版将机械振动与机械运动进行联系,并区分机械振动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区别。

(3)鲁科版:鲁科版章前栏目设置如图3所示。

①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方面,鲁科版用两个版面呈现章前栏目,且配有小鸟振动翅膀的主题图,吸引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关注;

②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鲁科版设置了“章导入”,创设鱼洗喷水的趣味情境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热情;

③在“构建明确的学习目标”方面,鲁科版设置了“章目录”,使学生对本章知识体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基于核心素养并结合具体内容给出“本章学业要求”,帮助学生构建本章的学习目标、建立明确的学习任务;

④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方面,无相应体现。

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三个版本教材的章前栏目设置各有优劣。

(1)三版教材均注重“引起学生的注意”。

(2)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人教版和粤教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趣味性不足。鲁科版则重视趣味情境的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在“构建明确的学习目标”方面,人教版相关描述较为简略,不利于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粤教版结合章节内容并用不同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能够使学生了解本章学习的大致要求。鲁科版单独设置“本章学业要求”栏目,学生能够以此构建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4)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方面,人教版和粤教版更加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鲁科版则没有相应的体现。

3.2    章内栏目的比较分析

各版教材均精心设置了各具特色的章内栏目,且不同栏目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依据知识建构的四个阶段以及栏目的功能,可将章内栏目分为四种类型:经验感知类、主动建构类、概括应用类和认知拓展类。这四种类型栏目的设计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由于人教版将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设置为“问题”栏目,其他两版教材的导入部分与该栏目功能相似,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比三版教材,将粤教版和鲁科版的导入部分视作一个栏目。三个版本教材《机械振动》一章的章内栏目分类统计如表2所示,各栏目数量统计如图4所示。

由表2和图4可看出,三个版本教材的章内栏目设置各具特色。一方面,各版教材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上各有侧重:人教版侧重“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粤教版则更加注重“拓展学生的认知发展”,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另一方面,各版教材不同类型栏目的数量分布差异较大:人教版和鲁科版认知拓展类栏目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认知视野的开拓;粤教版的栏目设置大致上呈梯度增长的趋势,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12]。

3.3    章末栏目的比较分析

在章末处理上,从表1所示的两个维度进行评价。

(1)在“梳理本章知识结构”维度,人教版无相应栏目;粤教版设置“知识结构”和“回顾与评价”栏目[10],“知识结构”栏目(图5)给出本章的知识结构供学生总结与复习本章知识作参考,“回顾与评价”栏目(图6)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回顾;鲁科版设置“我的学习总结”栏目[11](图7),供学生在留白处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但由于未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引导,学生较难系统地回顾本章所学知识。

(2)在“本章知识的综合应用”维度,人教版的“复习与提高”栏目给出了A、B两组不同学业水平的章末习题,共13道题目;粤教版的“习题”栏目提供了14道题目;鲁科版的“章末练习”栏目设置了10道题目。可见,三版教材均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

4    总结与启示

本文在分析不同位置栏目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构建教材栏目设置的评价标准。并利用该标准对人教版、粤教版、鲁科版《机械振动》一章的栏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人教版的章前栏目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但较少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目标的建立;章内栏目重视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在章末栏目设置上未为学生梳理本章知识提供参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2)粤教版的章前栏目重视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本章学习目标的建立;在章内栏目中,栏目的数量分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在章末处理上注重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指导,教材的可读性较强。

(3)鲁科版的章前栏目能够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且通过趣味情境的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未关注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章内栏目的认知拓展类栏目相对不足;在章末处理上没有为学生系统复习提供引导性的参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在章前栏目上,教师可根据不同教材章前栏目的优势和特点,博采众长,精心进行章导入的教学设计。例如,可参考人教版和粤教版在建立新旧知识联系上的处理,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可借鉴鲁科版的“本章学业要求”和“章导入”栏目,让学生在进入新一章学习前构建清晰的学习目标,并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章內栏目是教师开展活动的重要参考,教师可将不同教材的章内栏目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源,并依据“经验感知—主动建构—概括应用—认知拓展”的知识建构逻辑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

在章末处理上,对于基础较好且自学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采用人教版和粤教版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回顾所学知识;对于基础一般的班级,教师则可考虑采用粤教版的处理方式,为学生梳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提供必要的脚手架。

参考文献:

[1]李岩.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沈国强.中美两套高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研究[J].物理教师,2010,31(06):27-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68.

[4]Turney, C.etal. Sydney Micro Skills[M]. Sydney:Sydney University Press,1975.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1.

[6]杨小丽,吴晗清.知识建构视角下化学教材栏目初探——基于三个版本化学必修1教材的栏目比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1):47-50.

[7]李新乡,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07.

[8]刘成刚.转变学习方式让物理章末复习更有效[J].物理教师,2015,36(08):35-38.

[9]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0-56.

[10]熊建文.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35-64.

[11]廖伯琴.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31-56.

[12]杨小燕,王世存.基于学生认知逻辑的高中化学教科书栏目分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05):17-21.

(栏目编辑    刘   荣)

化学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从人的职能属于多元的认定上出发的。通过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主动的探究与学习实现教育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多元智能理论入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此针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化学教学;探索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高中化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出学生的优势,为学生创建出适宜的学习情境,发挥出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环境下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优势智能,培养其多元智能,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对于多元智能理论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主动探究与互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收集问题的能力。人的智能存在着普遍性与发展性的特点。所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就要坚持从学生的特点入手,设计出多元化的课程,不仅要包含学校所设计的课程,同时也可以从当地的特点入手,做好环境的开发与研究工作,设计出相应的活动,延伸学生的视野,主动将生活与化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实现化学教育的目标。可以说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通过进行深入的探索,可以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观察这一阶段学生的智能特点,结合好教学的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一)做好认知上的训练工作,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以及科学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包含了许多的概念以及专业术语,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可以将其改编成顺口溜,以此來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现语言智能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不仅掌握好化学术语,同时还要提升科学运用化学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讲故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做好训练与引导工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就是人在面对形状、色彩等要素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感受与表达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开发与研究工作,选择一些可以刺激学生视觉的内容。如选择教材中的插图以及化学实验仪器等,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就是要求学生理解好逻辑结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与推理能力。其中也就包含科学、数学以及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分析法以及模型法等来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研究能力。如学生在解决化学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不等式法以及数列法等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做好运动上的训练工作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控制自己肢体的能力,借助有效的动作与表情来传递出相应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只有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也就可以实现化学教育的目标。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出开放性的探究实验,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借助有效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形态,同时也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与辨认。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相应的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通过对实验的内容进行记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感受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针对学生的观察设计出相应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此外,还要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人与人之间进行合作交往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上出发,做好教学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娜.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化学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99-200.

[2]周玮,何超.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与应用[J].亚太教育,2015(34):29.

编辑 张晓婧

化学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生本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改革时代下的重要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实际之中,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本理念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策略 研究

化学,是学生高中时代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同时,化学实验也一直是高考考察学生化学素养的重点与难点,在高中化学试验的教学实际过程中引入生本理念的教学理论,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紧紧的把握在学生的手中,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化学试验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养成,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谈在生本理念下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化学实验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我们首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在以往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设备,教育理念落后,教师常常会忽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我们就必须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坚持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去进行化学实验的开展,探索化学学科的奥秘与精髓,而不是照本宣科,单纯的利用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凭空的想象。如此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会大大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形成化学思维。例如笔者在进行《钠的性质》这一實验课程的教学时,就将同学们带入到实验室中,组织同学们进行对于钠的实验,在进行实验后,同学们通过自身对于试验的观察进行了积极的总结,得出了钠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在常温或是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反映,并生成新的物质,并且在加热的情况下与氧气的反映更加剧烈的化学结论,提升了学生对于钠的认识,更好的让学生进行了本课的学习。

2.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我们其次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但是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教材是连接学生与教师的重要载体,而且教材是紧密依照教学大纲来编写的,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我们还应该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教材,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在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方面,笔者认为,想要使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充分的利用,那么教师首先就应该吃透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梳理,同时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贯穿,只有教师在课前积极的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才能在讲解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为学生设置科学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生本教育理念的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进行实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为学生设置科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教材知识范围之内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索,在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进而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化学实验学习平台,让学生主动探索,合理探索,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我们在生本教育理念之下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应该注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这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身条件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这种差异,科学的为各个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定制,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化学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热情,进而刺激学生化学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并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为学生定制学习目标,进而提升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化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福钦.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下),2018(01):80.

[2]顾涛.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04):154.

作者简介:

王丽芳(1972.05-),女,汉族,辽宁铁岭人,佳木斯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基础教学。

化学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浅析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内容

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我国现代学科教育教学理念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进步及发展, 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现状可知, 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学科教学理念具备较为重要的教学引导价值, 以至于对学科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分析探究, 极具实际研究价值。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现状可知, 高职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 现代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为:

(一) 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学科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念下, 为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情形下的高职教育教学需求, 在以新课标课程理论为依据的基础之上, 高职有机化学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逐渐形成, 并逐渐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与传统教学理念相较, 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学科教学目标, 主要有以下亮点, 具体内容为:一是,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根本目的在于为现代社会提供人才市场所需的高职教育人才,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形下, 具备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成为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 为践行这一根本性目标,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着手, 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形成, 极具发展性价值, 这一情形下, 相较于传统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引导, 显得极为重要, 学科教学工作者应引导学生逐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型学习活动和合作型活动, 在多种学习方式下, 学习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理念;二是, 结合有机化学学科理论教学基础, 通过组织性、体系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 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学科学习能力, 其中包括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走向可持续职业能力人才发展道路。

(二) 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理念下, 学科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化和枯燥化, 以至于高职有机化学学科教学活动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 学科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入国外优秀先进的学科教学方式, 在构建教学一体化的基础上, 构建学科教学过程中组织性、科学性的学科教育方式体系,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现代教学理念下, 学科教学活动实则是一套体系化的组织性活动, 其中包括信息获取、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与此同时, 为更好地开展相应的学科教学活动, 教学工作者在运用相应的学科教学方式时, 应尽可能选用能够涵盖上述所有工作环节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历上述所有工作环节, 以至于学生能够得到较为良好且较为科学的锻炼成长机会。在现代教学理念发展的情形下,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相较于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 在现代教学理念下, 教师肩负着相应的学科知识引导职责, 学生逐渐发展成为学科教学主体。以至于学科教学工作者在选用相应的学科教学方式时, 应以学生的切实性需求为出发点, 做出相应的学科教学方式使用决策。通过上述分析论述可知, 相较于传统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理念下, 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得到极大的转变, 即从“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 这一情形下, 教学工作者的学科教学方式也需做出适时调整。

二、探究现代教学理念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 现代教学理念下高职有机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基于发展性教学理念、最优化教学理念等现代教学理念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教学情形下学科教学目标的制定, 现阶段的高职有机化学教学目标制定工作出现了较多的变化, 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 学科教学工作者通常需在教学活动开展前, 进行相应的教学准备工作, 在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学科教学目标。现代教学理念下, 学科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且教师需进行较为复杂、系统化的准备工作, 其具体内容为:教学活动开展前, 学科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有较为清晰明了的认知, 进而进行相应的判断结果制定学科教学目标, 在分析探究学科教学内容重难点内容的同时, 就学科教学过程中选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决策, 根据教学方式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 进而完成相应的教学准备工作任务。

现代教学理念下, 教师在制定高职有机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更加意识到教学实施环节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为更好的强化教学实施环节的教学引导效用,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情形下, 学科教师做出以下几点决策性内容:一是,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科教学活动, 现代教学理念下, 具备可持续职业能力的高职人才是开展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活动的根本性目标, 为达成这一目标, 教学工作者需以学生为切实的课堂教学主体, 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角度出发,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二是, 重视学生情感、职业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素养的进步及提升, 有机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极具逻辑思维性和生活性, 在开展相应的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学科教学工作者应意识到现代社会情形下对复合型人才的切实需求, 结合现代教学理念中的发展性教学理念, 通过培养学生多样化能力, 促使学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 现代教学理念下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环节的进行

现代教学理念下, 受到人文主义、认知主义、最优化教学理念等的影响, 在高职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的过程中, 学科教学工作者做出了适时的教学应对, 以便更好的迎合现代教学理念本质性内涵的切实需求, 促进学生的进步及发展。结合实际教育教学情形可知, 课程教学环节的进行, 具体内容为:一是, 重视有机化学教学导入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基于现代教学理念的高效引导价值, 教学工作者基于教学目标,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 积极营造良好的学科教学情境,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课程教学环境中, 较为高效快速的开展学科知识学习活动;二是, 重视小组团队协作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 基于人文主义的影响, 为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科教学工作者应尽可能增加小组教学活动在整个课程教学环节中的占比;三是, 重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 基于独立性发展理念, 通过增加实验教学活动的教学比重, 给予学生独立成长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 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述可知,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为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切实需求, 基于现代教学理念的多方影响, 积极开展相应的高职有机化学教育教学活动, 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文论述分析可知, 现代教学理念的影响下, 学科教学各个环节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并作出了适时的调整。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 我国教育事业的现实性价值更为显著, 只有做好教育事业, 我国经济才得以长远化发展, 民众的幸福感得以进一步有效提升。为满足我国多元化人才资源需求, 高职教育在我国范围内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重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逐渐成为行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 实际教育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水平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此, 本文主要结合现代教育现状, 就现代教学理念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 以期能够为相应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有机化学,化学教学,现代教学理论,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晶晶, 陈丽婷, 王炜, 等.实验教学在高职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探讨与实践[J].药学教育, 2019, 35 (1) :70-73.

[2] 李桂芬, 李全国, 肖伟丽, 等.高职有机化学微课程资源建设初探[J].化工设计通讯, 2019, 45 (1) :155+160.

[3] 申扬帆, 张雪昀.基于元素观的专题式复习教学法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 2016, 37 (6) :50-53.

[4] 段益琴, 文家新.微课程改革在有机化学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 2016, 44 (5) :201-202.

[5] 陈奉英.PBL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7 (9) :206-206.

化学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已有的观念会影影响他们理解教师或教材所呈现的信息。化学教学中遇到的许许许多多困难往往来自学生对目前所学现象、所学科学概念和原则则的已有认识。这些已有认识与科学概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根据已有认识去理解教师或教材所呈现的信息, 通常会造造成错误的结果。由于课程体系的变化, 在新教材的必修1和必必修2,也就是高一一年的化学教学中集中大量的化学概念,这不不仅对学生的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概念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化学概念的内容

从内容上考察,化学概念可分为: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量、化学用语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既有联系,互相补充,又有区别,相互独立。

1.1 物质及其组成的概念

它是按物质的宏观成分划分物质类别的一类概念。在教学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形象思维角度出发。例如,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单质、化合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胶体溶液、饱和溶液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水与结晶水合物、碱、酸、盐、氧化化物、各类有机物等。

1.2 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

这是在物质及其组成的基础上, 进一步抽象而形成的从微微观结构角度揭示物质的一类概念。例如,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键、同位素、同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这类概念要在教学中着重突出从宏宏观现象到微观结构的抽象过程。

1.3 有关物质性质的概念

这类概念多数与物质的结构相关。例如, 物质的各种物理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质的各种化学学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合价、p H值等。在教学学中,要突出对宏观现象的认识,联系组成与结构,使学生深刻认认识决定物质性质的本质原因。

1.4 有关物质变化的概念

这类概念是与物质性质紧密相联的, 可以从有关物质的结结构上得到深入理解。例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溶解和结晶、化化合和分解、置换反应、中和反应、盐的水解反应、离子反应、催化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应等。在教学中,要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抽象出变化的的实质。

1.5 有关化学量的概念

它是与物质的微观特征相联系、专用于化学物质的度量的一类概念,它由化学概念与度量概念融合而成。例如,原子量、分子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在教学中,要运用形象化的比喻,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1.6 有关化学用语的概念

这类概念是反映物质及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也是国际通用的一种工具。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这类概念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有关的组成、结构等概念,让学生反复练习运用,以达到准确、熟练、无误。

2建构主义思维与化学概念

建构主义既是一种认知理论,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的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认知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的,由“平衡”到“不平衡”以及由“不平衡”到“新的平衡”是图式在“同化”和“顺应 ”中发生变化而完成的。由此,产生了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一系列新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化学概念经过一定的认知加工,逐渐形成学习者头脑中的概念图式。这些图式除概念涉及的内容、技能特征以外,还包含着概念的表征、概念的运用等信息。因此,学习者合理构建化学概念图式,必须着眼两个方面,既强调概念的内容和理解,又重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应用。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图式呢?

2.1 当正面的事例与反面的事例有明显 的区别时 ,用对比学习来掌握概念

如氧化与还原、氧化性与还原性、中和反应与盐类水解、加成与消去、化合与分解等。

2.2 对具有大量实在属性的概念问题 ,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具有大量实在属性的概念问题, 比缺乏实在属性的概念问题更容易解决。对具体概念, 学生凭直觉和形象思维就可以形成,必要时可借助实物或实验简单说明。对抽象概念,在教学中尽可能采取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投影、模型、多媒体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3 要用静止与发展的关系来对待某些化学概念

如氧化还原概念,在初中是根据得失氧的角度出发,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不能绝对化,到了高中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学生才能认识氧化还原的本质。

3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方法层面上, 很多人从不同侧面对化学概念的教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教学方法,综述如下:

3.1 通 过实验 ,形成概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许多化学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针对‘这些概念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或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概念。

3.2 认 真剖析 ,掌握概念

概念教学,要指导学生弄清概念是怎样叙述的,概念分几个层次,有哪些要点和关键词,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剖析每个概念,深刻领会每个概念的含义。

3.3 分 析对比 ,明确概念

有些概念之间既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又有内在联系的一面,教学中如果只注意某一概念的本身, 忽视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会使学生对概念混淆不清,且遗忘率也极高,直接降低教学质量。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异同,防止模糊概念。

3.4 列 举反例 ,理解概念

教材往往是从正面阐述概念,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有意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分析,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概念。

3.5 强化训练 ,掌握概念

针对有些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概念, 不会通过理解来掌握概念的现象,教师要设计概念性强的练习题,使学生在运用中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概念,掌握概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知识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结果,而非“教”的结果。这里强调了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反思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的学习,这将对教学评价产生深远的影响。

4影响化学概念学习的因素

4.1 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及其准备状态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地写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当学生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学习者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感知和加工活动。化学知识的形成、整合和运用需要已有知识的参与,化学知识学习过程的每一阶段都离不开已有知识发挥作用。要使已有知识在新知识学习中发挥作用,需要使之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学习者的已有知识也包括“前科学概念”在内,它对于科学的化学概念的形成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干扰和阻碍作用。例如,学习“电离”时 , 学生对电离已有了“电” 的认识 , 认为电离与电有联系:要么需要电流,要么会产生电流,要么电解质会显电性。这些观念都会影响学生准确理解“电离”的概念,教学中应充分了解这些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4.2 学习者的学习方法 、认 知策略

对于同一个化学概念,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不同,学习过程的效率就有很大差别。从调查结果看,很多学生的概念学习局限于背定义和解释定义中字词的意义, 导致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对概念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并影响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

4.3 学 习者的动机 、兴趣 、情感 、意志和学习愿望

它们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支持和调节作用,既影响学习过程的顺利程度,也影响学习过程的效率。化学学习过程越复杂,这些因素的影响也越大。由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要大于化学概念, 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注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愿学、乐学。

4.4 学 习者外部(教 师 、教材等)的 组织 、控制作用

外部适当的组控可以使学习避免走弯路。例如在感知阶段,如果没有适当的指导,学习者可能只注意比较强烈的次要现象,忽视主要现象, 使感知不能达到预定目的, 影响学习的继续进行。此外,样例的选择、关键的提示、困惑的解决、学习阶段的转换等,都需要外部提供经验,离不开外部组控和指导。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有不墨守成规,不拘泥常法,不死记硬背,善于开拓创新,寻找多种方法和途径,灵活思维,引申推广,对比择优,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为接下来理解命题,掌握规律,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摘要: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的固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若难以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则谈不上真正掌握化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由于新课程体系的改变,在新教材的必修1和必修2中集中了大量的化学概念,这不仅对学生的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了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上一篇:地基施工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安全新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