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设计范文

2023-09-21

博物馆设计范文第1篇

————以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为例

田 绍

[文章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开始追求“有质量、有价值、有品位”的非物质生活。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且适应了现代旅游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然而,当前国内民俗文化旅游的“供给”仍滞后于“需求”。只有不断进行民俗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才能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旅游者娱乐、休闲、求知的目的,推进旅游发展。本文以甘南冶力关洮州民俗博物馆为例,试利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等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民俗文化旅游 资源深度开发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开始追求“有质量、有价值、有品位”的非物质生活。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且适应了现代旅游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然而,当前国内民俗文化旅游的“供给”仍滞后于“需求”。只有不断进行民俗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才能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旅游者娱乐、休闲、求知的目的,推进旅游发展。此次社会实践,对洮州民俗文化深入考察,使我对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又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甘肃省临潭县冶力关镇,2006年6月26日正式向游客开放。作为仅有的洮州民俗文化展馆之一,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不仅填补了冶力关景区缺乏人文景观的空白,而且透过一种全新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理念,对洮州文化所进行的独到剖析也极具研究考察价值。它集中地展示了洮州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江南古洮州迁移文化以及当地的特色民俗艺术,是了解古洮州文化的窗口,展示古洮州文化的平台。

一.洮州民俗文化及其旅游资源概况

(一)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江南古洮州文化相融合的多元文化系统

洮州文化,是独立于传统西北文化的另脉文化。洮州,即今甘肃临潭县及岷县部分地区。历史上,汉、回、藏多民族杂居;汉代有中原移民,唐代起边将李晟、李塑“雄于西土”,宋代设“茶马互市”,明代来西征将军沐英并屯边军民,一时江淮之风盛行;史称临潭为“入藏门户”,常为“词人侍望,剑客高歌”之地。

洮岷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大多地区属高山丘陵地带,洮河、冶木河、羊沙河流域切割较深,峰峦重叠。洮州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本是汉、藏民族混居的典型地区。而据史料记载,洮岷的汉族大多来自南方,其祖先大都于明代初年迁自安徽凤阳、江苏南京等地。洪武二年到十二年,明朝中央政府在甘肃先后设立了临洮卫、兰州卫、河州卫、岷州卫、洮州卫。守卫这一带的官兵,仅永充军户就在三万人以上,和其家属,大约不下十万之众。而远征甘肃的部队大部分是明将徐达、常遇春、沐英等人的部下,多属当时应天府、凤阳府人氏。今天生活在临潭县洮州卫城一带的金姓,就是当年和沐英等人平定这一带的大将金朝兴的后裔。 这些半军半民的住户,在洮岷地区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他们不仅完成了中央政府赋予的重任,而且也将自己家乡的传统习俗保留了下来,成为特殊的群落。江南遗风与西北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最突出表现是,现在的洮州人日常生活着装已随汉俗,但到“新娘”出嫁或是隆重节庆活动时,仍然会像江南水乡的人家一样,头戴高髻银饰、足登凤头宫鞋一般梳妆打扮。天池冶海湖畔山头修有一常爷庙,供有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的塑像,当地群众视若保护神,信奉有加,所以也将冶海湖称为“常爷池”。可见明代江南移民的说法绝非谣传。

(二)丰富多样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

洮州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开发前景极其广阔。近年来,洮州民俗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尤其是民间工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洮河两岸妇女的刺绣,统称"洮绣"。岷县妇女们喜爱的针线活,广泛运用于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做针线绣花,无论藏、汉妇女都把它像做饭一样,作为生活的基本要求。洮绣既要讲究针法,又要讲究绣法。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长短针、空心针等;绣法有锁针绣、错针绣、网地绣等。同时还要看式样,式样有盘花、剁花、贴花、拼花等。不同的针法、绣法,施以不同的式样,共同在色彩搭配中,形成强烈的对比。淡雅中带有娇态,异彩中显露庄重,把农家妇女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表露无遗。

洮砚是我国三大名砚之一。具有石质坚润,色泽雅丽,古朴典雅,发墨细腻,保湿利笔等特点,深受历代书法家珍爱。因其制作工艺的款式独特,雕刻精细,一直被收藏家视为无价之宝,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高级礼品。洮砚的雕刻造型,因石构图,变死石为活石。雕刻技巧,渗合有玉雕、牙雕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的深浅浮雕技法;木刻、石刻中的篆刻技法,着重镂空。在镂空的基础上,融各种技法于一炉,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峰。传统的图案有“龙凤呈祥”、“九龙捧日”、“丹凤朝阳”、“八仙请寿”、“龟鹤延年”等,其中以雕龙刻凤最为突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凤是真善美的化身,光明的使者。洮砚艺术雕塑的工匠们,把自己的心愿通过细致的雕琢,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高度结合,奏出了大气磅礴的交响乐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洮州“花儿”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开拓,繁衍生息的汉、藏、回等各族人民,在他们长期的文化活动中创造培育了高亢、奔放、山野味浓郁、地方性鲜明的民间山歌——洮州花儿。在洮河流域广袤的山水之间,农民们每年都要自发而定期地举行数百个规模大小不等的山歌竞唱会--“花儿会” 。较为有名的是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俗称“六月六神会”或“六月六唱山”)。2010年,西北民间艺术“花儿”正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儿”是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高腔山歌,曲调高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洮州“花儿”属于西北“花儿” 的一支。泛指流行在甘肃洮河流域的花儿。它又分成两个分支:康乐、临洮等地称为北路,岷县一带称为南路。这一系统花儿的基本特征是:唱词多为7字3句体、6句体和4句体;曲令单一,北路以《莲花山令》为代表,南路以《扎刀令》为代表;演唱时,采取分组对歌的形式,每组有一位专门担负即兴编词的“串把式”。他们边走边唱,群歌互答;④歌者喜用假嗓演唱,男女同调,听来富有浓厚的山野风味。

二.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资源现状分析

民俗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群体生活的俗文化。它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既有积极向上、健康的成分,也有消极、低俗的成分。为此,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既要珍惜并充分利用,又要有选择地使用,吸取精华,使之符合旅游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洮州文化的核心是由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古洮州江南遗文化相揉构成的多元文化,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文化展馆的呈现方式必然是最佳选择。

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于2006年6月26日在临潭县冶力关镇黄崖山肋巴佛纪念馆隆重开馆,正式向游客开放。洮州民俗博物馆是冶力关景区内重要的人文景观,集中浓缩展示了洮州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古洮州的服饰文化、甘南农牧民起义,冶力关的风光摄影、根雕、书画等各个方面的风土人情,其中珍异物品比比皆是:闪亮的僧人铜帽,发黑的弓箭,藏式猎枪,熠熠发光的豹头皮子弹袋,散发着热气的牛皮热靴;江南唯美的服饰模型,水乡糅扇,农耕的牛车,旧时妇女用的纺织机。可谓了解古洮州民俗文化独有的窗口。该博物馆馆前广场还是全国最大最逼真的十里睡佛最佳观景台,可以一览冶力关镇区四周景色,如莲花山、画屏山、笑口常开、白石山,四周美景尽收眼底。

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开发建设是临潭县近年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重要实施对象之一,针对其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双战略,首先应该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具体的评估。旅游资源开发有四项基本原则:(一)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是计算旅游开发的投入与产出,以此作为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二)社会效益原则。主要是指开发民俗文化对社会发展所起推动作用的程度。通过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增强人们的直观认识,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加深旅游者对当地民俗民风的理解,提高民俗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增强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保护第一原则。民俗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保护第一”应该是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必须秉持的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民俗文化资源。(四)特色性原则。特色是旅游资源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把富有地方特色、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打出去,以此吸引游客。同时,将原有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地发展,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当前洮州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民俗文化资源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加之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当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步伐。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部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造成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无法修复;其余部分开发力度不够,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利用率不高。三是特色体现得不够鲜明。民俗文化旅游实质上就是一种特色旅游,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与众不同,别的地方没有这种资源。四是旅游硬件设施投入不够。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对旅游景点的硬件设施要求越来越高,而各地现有的旅游硬件设施往往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如缺乏快速、便捷的交通设施。通常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多数分布在地理位臵偏远、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交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与价值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习俗。是民间相沿积久、长期传承的、具有稳定性的模式,并表现在人们行为、心理、口头上的“固化”、“活化”的文化事物,它是一定地域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而直观的写照。对于追求“异地风味、异地情调”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历史发展的不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俗系列,这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一宗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的特点是:一,地域性: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由于地域的不同、条件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也有差异,导致不同民族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都有鲜明的差异;二,神秘性:每一民俗都是伴随生活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和历史传承的结果,许多民俗事项,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虽然经历一定的变迁,但核心和母体部分仍然保留着。而且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形式,民俗的传承性使得民俗旅游具有一定的神秘氛围和原始色彩,这无疑增加了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三,参与性:当代旅游者已经不满足过去那种单纯的观光式旅游,如今,民俗旅游强调的是旅游项目必须与旅游者的参与性相结合,使游客通过亲身经历参与成为其中一员,满足游客休闲、求知的需求;四,文化性:民俗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承载体,是了解一个地区文化的最好窗口。首先,民俗文化要原生态,突出个性,即从美学、人文学的角度出发,把民俗文化中的“美”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旅游者融入我们特有的文化资源,以此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其次,以民俗文化为基础,把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开发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新需求,把民俗文化打造成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品牌。 民俗旅游属于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有其特定文化内涵和人文境界,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所吸引,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一种群体性的创造成果。是在民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社会群体应付各种环境,满足各种需求而不断积累起来的一种社会创造物,是没有个人所有权的群体文化积淀,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历史传承性、地域变异性、社会阶层变异性等多重特性,它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其载体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自身。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把开展民俗旅游当作宣传自己、发扬传统的手段。民俗旅游研究的现状基本是将民俗旅游与文化旅游融为一体。民间传统遗迹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在亚欧美各国非常受重视,各种传统节庆活动的举办是民俗旅游的重要形式,博物馆旅游在民俗旅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国外在对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真实性”问题。罗伯特〃伍德指出,由于民俗和文化在南亚旅游中地位日益重要,需要重新构建当地文化和当地发展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亨德森指出,民俗和旅游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史密斯认为,民俗可以包装成为商品,成为旅游的一个独特产品市场。李一平以加拿大遗产公园内的民俗旅游开发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更有效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国外对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俗文化的真实性的保护。 我国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我国旅游创汇而言,1978年我国居世界第41位,到1998年居世界第7位。旅游以及相关的产业,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飞跃发展,并将逐步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和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世界旅游组织在新世纪展望报告中曾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间,全球的旅游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中国旅游业寄予很大的希望。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第四大客源国。这种预测来自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因为中国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及文化遗产丰厚,具有东方文化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些文化旅游项目层出不穷。另外,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文化商品、旅游纪念品等相关的产业,这些产业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较大的发掘潜力,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的旅游产业与丰富资源的开发未形成同步发展的局面,亟待开发。

三.洮州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主要概括为三种基本模式:一,集锦荟萃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2.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3.原地浓缩式:对一些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进行模型再造。以上三种形式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类,即博物馆类,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特征,其员工一般都是专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消费活动,因为旅游活动大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旅游者来说,他们进行旅游主要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参观重要的历史古迹,欣赏自然美景,进行度假或有益于自身事业和学习的探访等,这些大都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费,是一种文化旅游。旅游活动中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意义直接相关,可以说,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来说,主要是一种能够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文化意义上的存在。在中国旅游业中,那些代表不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大都成为旅游热点。一般也说,每个地区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地区特质的重要表现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各地区的各个生活层面,最能显示一个民风特点和文化风貌的当属本地区或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中强烈的地域性和民间性,体现了一个地区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的积淀,也是该地区特色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由于民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行、集体性等特点,所以民俗旅游可以说是探求传统特色审美价值的最佳形式。 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除了对其本身文化价值的重视之外,笔者认为,就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而言,还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民俗文化的开发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旅游者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居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特征,从而影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民俗文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社会文化构成,它以民间文化和风俗为主体,包括了生产与生活习俗、娱乐竞技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礼仪制度习俗、民间文艺等,其内容非常庞杂聿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当做到对开发对象的了解,并精心选择开发内容。当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与客源地文化习俗差异越大,越能够产生吸引力,所以,在选择开发项目时,应主重有特色的部分;

三、开发效益的问题作为一项产业的旅游业,其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俗旅游的开发又有它自身的复杂性,一方面他要追求经济效益,要通过吃、住、行、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顾市场效益,使具有文化性的民俗旅游因商业气息过浓而影响文化内涵的体现,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长远之计;

博物馆设计范文第2篇

安阳市博物馆

二、项目概况:

为了弘扬安阳市的历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旧址上新建一座博物馆,展示城市历史以及出土文物。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0平米,该项目用地地处文化公园北侧,南临东明小学,东侧临汽车客运东站。西侧有居住小区。地理环境条件优越,用地平缓,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三、工程规模

该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00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

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博物馆区。

七、博物馆其功能需求分述如下: 建筑面积约20000㎡(±5%)。主要由公共活动区、展示区、藏品库区、学术交楼区、观众服务区、办公后勤区等组成。各部分功能需求如下:

1、公共活动区

建筑面积约1500㎡。包括门厅和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等。公共活动区(含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是观众接触博物馆的开始,应给观众走入殿堂的神圣感,同时应承载各种公共活动和人员疏散的功能要求。包括观众接待处、售票处、游客中心、物品寄存处、休息处、接待室、卫生间等配套服务空间。博物馆大厅面积不小于800㎡。

2、展示区

建筑面积约12000㎡,包括:

1、历史展示(展示从旧石器以来的社会发展史)----1000平方米

2、革命史展示(展示地下革命斗争史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800㎡

3、殷商文化展示------------------------600㎡

4、地区历史工艺品及民俗文化展示-------------------- -----600㎡

5、青铜器展示---------------------- ---------------------------- 600㎡

6、书画展示 600㎡

7、艺术展示(豫剧)----------600㎡

8、文学艺术展示--------------------------600㎡

9、宗教艺术展示--------------------------600㎡

10、雕塑展示------------------------------ 600㎡

11、现代安阳(发展成就及成就)--------------------------600㎡

12、未来安阳(发展前景展望)-----------------------------600㎡

13、临时展厅(引进各类文物展览和其他临时性展览)--2000㎡

14、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演)区。建筑面积2000㎡。 相关配套面积:200㎡ 包括:

观众服务综合办公室、贵宾接待休息室、办公室、吸烟室、卫生间、 残疾人通道休息室等。

3、藏品库区

建筑面积约2000㎡。

藏品库 4间 ----1300㎡ 暂存室 1间-------120㎡ 编目室 1间--------70㎡ 消毒室 2间-------180㎡ 化验室 2间--------180㎡ 危险品库 2间-----140㎡

4、修复加工部分:400㎡

修复室-------------------75㎡ 照相室-------------------50㎡ 裱糊室--------------------70㎡ 复制室--------------------70㎡ 标本制作室--------------70㎡ 工作人员办公室--------45㎡ 卫生间--------------------15㎡

5、交流区

建筑面积约2300㎡。本区包括学术报告厅、研讨室、接待室等。 (1)学术报告厅:---------------------------1000㎡,

举行较高层次会议的能力,配备同声翻译系统。同时能举行小型歌舞、 小话剧、音乐剧、多媒体投影播放、诗歌朗诵、读书演讲等活动。 (2)多功能厅。-----800㎡。

其中大研讨室1个,面积约400㎡;中研讨室1个,面积约200㎡, 小研讨室2个,面积各100㎡。

(3)贵宾接待室----100㎡。 3/7页

(4)资料图书室--------200㎡ (5)交流活动室--------135㎡ (6)研究室--------------70㎡

5、观众服务区

建筑面积约2500㎡。本区主要提供多元化的观众服务功能,市博物馆成为高雅交往休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展销(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咖啡厅等。 (1)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1000㎡,

包括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工艺品美术品、纪念品、书画等展示销售。 (2)教育体验中心。-----1000㎡。 (3)其他,售票、寄存、小卖等

6、办公后勤区

建筑面积约2000㎡。本区包括研究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后勤服务区。 (1)研究中心-------------1000㎡。

研究中心是全面研究安阳的的自然、地址、历史、人文的基地,在设计上应符合研究工作流程的需要,保持各工作环节的畅通,与藏品库区级各层展厅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主要设文物鉴定室、文物登录室、文物修复室、实验室、研究人员工作室、数字化展示资源开发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培训教室、资料室、洽谈室、接待室、发行出版中心和其他配套用房若干。 (2)行政办公区。------400㎡。 (3)后勤服务区。-------600㎡,

包括各类机房、消防监控、物业用房、维修用房、材料库房等。

八、主要设计要求

充分合理的利用地势,结合地理、气候、博物馆特点,具有创新的风格和意识,富有特色和吸引力,风格更突出,特点鲜明,人文化、生态保护、绿色节能、现代化。 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用地规划意见书的各项指标要求,并充分考虑交通、功能要求等诸方面的要求。

(2)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规划建筑周边的室外空间,设置必要的广场、机动车停车场(停车数量要根据观众人数合理确定)和绿化景观,建筑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博览园整体环境设计有机统一,形成整体。

(3)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分析建设时序和分期建设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九、建筑设计

(1)造型应协调统一,一体化设计。建筑要简洁、明快,体现出时代特征,具有文化底蕴;要能反应博物馆高压庄重的特点,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地方特色,把构造、功能和视觉效果完美结合,要具有鲜明的标志。

(2)设计要满足使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新型美观,对使用功能、建筑形式、设备安装均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利于科学技术管理。

(3)考虑多功能使用的灵活性、舒适使用,功能齐全,满足使用要求,有充分的可实施性。同时博物馆的建筑布局能满足空间利用的灵活性,柱网尺寸尽可能同时应各类展览合理布置的要求,预留足够的楼面荷载,以扩大空间的互换性,提高空间的适应性。

(4)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做到既方便观众又要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并确保安全。应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展体验,为馆内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以便藏品的收藏、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5)应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提高环境质量,力争做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结合博物馆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6)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应科学合理。各个博物馆内部的各主要功能分区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联系便捷,文物、观众、工作人员等各种流线要顺畅便捷,互不干扰。平面形式及组织做到参观流线清晰,可快速疏散人流,链接方便,避免交通阻隔和绕行,根据观众的行为规律,减少无效路程,提高交通效率。

(7)现代化博物馆,要求有良好通讯设备,计算机检索终端、数字浏览装置,设计应考虑电管走向、插口布点等问题。在建设实体博物馆的同时,打造数字虚拟博物馆。

(8)电梯(包括客梯、客货梯两用电梯、残疾人专用电梯等)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博物馆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

1 民间艺术概述

民间艺术是指由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掌握了既定传统风格和技艺的普通老百姓所制作的艺术、手工艺和装饰性装饰物[1]。它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提出来的概念。本文阐述的是它的狭义概念,主要指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大都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往往民间艺术的形式表现也有所不同。比如剪纸,北方剪纸浑厚、粗犷、天真、质朴;南方剪纸灵秀、秀美、严谨、纤细。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

由于生存环境消失,市场融入度低,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难以为继。除此之外,大多数民间艺术由于脱离了生存的土壤,艺术原真性渐失,面临着继承不善、创新不足的尴尬境遇。

2 国内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和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变,博物馆逐渐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也方兴未,很多博物馆都开设了博物馆商店,作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它不仅成为展示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衍生自博物馆资源并在博物馆商店以及授权渠道售卖的创意纪念品,它始于文化、形于产品、用于生活。相较于典藏复制品和出版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价格低廉,贴近大众生活,符合生活美学与现代流行风潮。例如,北京故宫“萌萌哒”的朝珠耳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2]。

但需要正视的是,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多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类单一、同质化等问题仍然为人诟病。造成这样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起步晚;二是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人才匮乏,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设计,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除了基本设计能力要求外,还要有更敏感的文化嗅觉来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这对很多设计从业者来说有不小的挑战。

3 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3.1 满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独特性

民間艺术的地域性特征能打破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同质化困境,使设计更为原始和独特,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中国地域环境多样,历史文化悠久,这直接形成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统计,全国有超过六千余种民间艺术形式,这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灵感来源[3]。地方博物馆引入当地典型的民间艺术就能确保设计形式的创新性。比如把开封朱仙镇年画和省内博物馆藏品结合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就能很容易获得独一无二的设计形式。

3.2 拓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文化深度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体现藏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消费者可以通过设计了解与之相关的藏品以及它背后的故事。民间艺术的融入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本来的文化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层地域文化,从产品本身的文化扩展到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使设计包含的文化层次更为丰富,这增加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厚重感,设计中既有根又有魂,根即是民间艺术的生命力,魂即是产品背后的文化特质,消费者得以获得更多层面的文化感知。

3.3 拉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民间艺术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基于对生活的感悟而开展的艺术创造活动,群体基础牢固,它天然具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融的特点[4]。以藏品为原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就要有意识地去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而与民间艺术的结合就是一条捷径。用消费者熟悉的民间艺术形式去阐释设计,会有效降低产品认知成本,使产品具有更多的受众群体。

4 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思路

民间艺术的本体语言包括其造型、功能、材料、色彩、寓意、工艺、交互使用等方面,从这些方面出发可以探讨出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的若干思路。

4.1 在形式上引入新的元素

这里的形式包括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民间艺术形式上一般具有粗犷的线条、夸张的造型、绚丽的色彩,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它的造型也基本符合设计学中点、线、面的基本构成原理。可以引入民间艺术的形式要素结合藏品进行创作,通过选择、抽象、提取,进而表现出藏品的局部或者整体,从而获得更具创新美感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民间艺术的形式选择一定要有典型性,比如,开封朱仙镇年画多用青、黄、红、紫等,颜色厚重,是它区别于其他版画的重要特征。在抽象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精华部分进行合理简化,使之尽量符合现代审美。比如,对于皮影来说,可以尽量保留它的外轮廓特征,把部分装饰细节进行简化抽象。

通过民间艺术的形式介入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可以打破人们视觉经验的固有习惯,往往带给人惊喜。比如,河南博物馆开发的泥咕咕版妇好鸮尊(图1)就是应用这样的思路,它首先抽象出妇好鸮尊的大致形态轮廓,然后引入滑县泥咕咕的材质和典型的装饰纹样,二者有机结合,显得萌趣十足,成为了河南博物院文化创意商店的明星产品。

4.2 在功能上开发新的用途

民间艺术往往具有鲜明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为精神层面和实用层面。精神层面主要指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意愿,而实用层面指的是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作为产品使用。比如,年画起到装饰作用,泥泥狗是给儿童的玩具,布老虎是枕头等。可以把这些功能提取出来,结合博物馆藏品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比如,可以把妇好鸮尊和泥泥狗结合做成“泥泥鸟”作为玩具开发。在结合时要注意藏品和民间艺术功能的相关性原则,这里的相关性有内涵相关、造型相关、位置相关等[5],相关度越高,设计越能引起用户的共鸣。

4.3 在体验上引入新的理念

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体验性强调用户的参与度,让用户在参与过程中感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意味。通过设计和用户的互动来激发用户兴趣,拉近用户与藏品的距离。民间艺术一般以手工制作完成,它有比较成熟的流程,一般操作也相对简单。可以把民间艺术工作坊开设在博物馆内,事先制作好模版,配备指导老师,以博物馆元素为主题进行现场制作,这也是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的新的渠道,不同于单一的产品输出,它更是一种系统的文化服务。它使消费者参与其中,注重体验,在过程中体验到博物馆文化的魅力。比如,河南博物院以传统版画为载体,以馆藏文物杜岭方鼎为主题元素刻板,消费者在博物馆内就可以体验版画的制作过程,最终得到一张有意义、有回忆、有体验的文化创意产品。

5 结语

文章重点阐述了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意义,从实践层面探究了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思路。二者的结合是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创新表达,通过对民间艺术中形式、功能、体验等因素的借鉴,多角度深层次地促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创新性、文化性、经济性、体验性上的提升和优化,进而解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同质化的尴尬局面,同时这也在客观上能够促进民间艺术的健康发展。但将民间艺术应用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可能会在批量生产中遇到一定的挑战,这在本文中没有阐述,也将会是后期研究的重点。

博物馆设计范文第4篇

安阳市博物馆

二、项目概况:

为了弘扬安阳市的历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旧址上新建一座博物馆,展示城市历史以及出土文物。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0平米,该项目用地地处文化公园北侧,南临东明小学,东侧临汽车客运东站。西侧有居住小区。地理环境条件优越,用地平缓,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三、工程规模

该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00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

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博物馆区。

七、博物馆其功能需求分述如下: 建筑面积约20000㎡(±5%)。主要由公共活动区、展示区、藏品库区、学术交楼区、观众服务区、办公后勤区等组成。各部分功能需求如下:

1、公共活动区

建筑面积约1500㎡。包括门厅和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等。公共活动区(含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是观众接触博物馆的开始,应给观众走入殿堂的神圣感,同时应承载各种公共活动和人员疏散的功能要求。包括观众接待处、售票处、游客中心、物品寄存处、休息处、接待室、卫生间等配套服务空间。博物馆大厅面积不小于800㎡。

2、展示区

建筑面积约12000㎡,包括:

1、历史展示(展示从旧石器以来的社会发展史)----1000平方米

2、革命史展示(展示地下革命斗争史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800㎡

3、殷商文化展示------------------------600㎡

4、地区历史工艺品及民俗文化展示-------------------- -----600㎡

5、青铜器展示---------------------- ---------------------------- 600㎡

6、书画展示 600㎡

7、艺术展示(豫剧)----------600㎡

8、文学艺术展示--------------------------600㎡

9、宗教艺术展示--------------------------600㎡

10、雕塑展示------------------------------ 600㎡

11、现代安阳(发展成就及成就)--------------------------600㎡

12、未来安阳(发展前景展望)-----------------------------600㎡

13、临时展厅(引进各类文物展览和其他临时性展览)--2000㎡

14、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演)区。建筑面积2000㎡。 相关配套面积:200㎡ 包括:

观众服务综合办公室、贵宾接待休息室、办公室、吸烟室、卫生间、 残疾人通道休息室等。

3、藏品库区

建筑面积约2000㎡。

藏品库 4间 ----1300㎡ 暂存室 1间-------120㎡ 编目室 1间--------70㎡ 消毒室 2间-------180㎡ 化验室 2间--------180㎡ 危险品库 2间-----140㎡

4、修复加工部分:400㎡

修复室-------------------75㎡ 照相室-------------------50㎡ 裱糊室--------------------70㎡ 复制室--------------------70㎡ 标本制作室--------------70㎡ 工作人员办公室--------45㎡ 卫生间--------------------15㎡

5、交流区

建筑面积约2300㎡。本区包括学术报告厅、研讨室、接待室等。 (1)学术报告厅:---------------------------1000㎡,

举行较高层次会议的能力,配备同声翻译系统。同时能举行小型歌舞、 小话剧、音乐剧、多媒体投影播放、诗歌朗诵、读书演讲等活动。 (2)多功能厅。-----800㎡。

其中大研讨室1个,面积约400㎡;中研讨室1个,面积约200㎡, 小研讨室2个,面积各100㎡。

(3)贵宾接待室----100㎡。 3/7页

(4)资料图书室--------200㎡ (5)交流活动室--------135㎡ (6)研究室--------------70㎡

5、观众服务区

建筑面积约2500㎡。本区主要提供多元化的观众服务功能,市博物馆成为高雅交往休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展销(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咖啡厅等。 (1)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1000㎡,

包括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工艺品美术品、纪念品、书画等展示销售。 (2)教育体验中心。-----1000㎡。 (3)其他,售票、寄存、小卖等

6、办公后勤区

建筑面积约2000㎡。本区包括研究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后勤服务区。 (1)研究中心-------------1000㎡。

研究中心是全面研究安阳的的自然、地址、历史、人文的基地,在设计上应符合研究工作流程的需要,保持各工作环节的畅通,与藏品库区级各层展厅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主要设文物鉴定室、文物登录室、文物修复室、实验室、研究人员工作室、数字化展示资源开发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培训教室、资料室、洽谈室、接待室、发行出版中心和其他配套用房若干。 (2)行政办公区。------400㎡。 (3)后勤服务区。-------600㎡,

包括各类机房、消防监控、物业用房、维修用房、材料库房等。

八、主要设计要求

充分合理的利用地势,结合地理、气候、博物馆特点,具有创新的风格和意识,富有特色和吸引力,风格更突出,特点鲜明,人文化、生态保护、绿色节能、现代化。 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用地规划意见书的各项指标要求,并充分考虑交通、功能要求等诸方面的要求。

(2)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规划建筑周边的室外空间,设置必要的广场、机动车停车场(停车数量要根据观众人数合理确定)和绿化景观,建筑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博览园整体环境设计有机统一,形成整体。

(3)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分析建设时序和分期建设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九、建筑设计

(1)造型应协调统一,一体化设计。建筑要简洁、明快,体现出时代特征,具有文化底蕴;要能反应博物馆高压庄重的特点,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地方特色,把构造、功能和视觉效果完美结合,要具有鲜明的标志。

(2)设计要满足使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新型美观,对使用功能、建筑形式、设备安装均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利于科学技术管理。

(3)考虑多功能使用的灵活性、舒适使用,功能齐全,满足使用要求,有充分的可实施性。同时博物馆的建筑布局能满足空间利用的灵活性,柱网尺寸尽可能同时应各类展览合理布置的要求,预留足够的楼面荷载,以扩大空间的互换性,提高空间的适应性。

(4)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做到既方便观众又要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并确保安全。应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展体验,为馆内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以便藏品的收藏、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5)应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提高环境质量,力争做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结合博物馆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6)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应科学合理。各个博物馆内部的各主要功能分区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联系便捷,文物、观众、工作人员等各种流线要顺畅便捷,互不干扰。平面形式及组织做到参观流线清晰,可快速疏散人流,链接方便,避免交通阻隔和绕行,根据观众的行为规律,减少无效路程,提高交通效率。

(7)现代化博物馆,要求有良好通讯设备,计算机检索终端、数字浏览装置,设计应考虑电管走向、插口布点等问题。在建设实体博物馆的同时,打造数字虚拟博物馆。

(8)电梯(包括客梯、客货梯两用电梯、残疾人专用电梯等)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博物馆设计范文第5篇

摘 要: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涉及建筑学、工程学、美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体系,是一门极具魅力而又复杂的学科。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的内涵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的要素,最后就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视觉设计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精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博物馆不仅仅体现其在当代的现实作用,更重要的是将人类的记忆、思维等延续到了遥远的过去时空。陈列是博物馆展示工作成果最为重要和直接的环节,我们在对博物馆的物品进行保护、研究的同时,应将这些成果通过陈列设计的方式展示出来。

1 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概述

对于博物馆来说,陈列是其最为原始的职能,在博物馆学理念尚处在萌芽阶段时,所有的收藏品都采取了不同的展示方式[1]。在中世纪的中国和欧洲,虽然收藏家们的藏品在大多数时候“秘不示人”,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观摩研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陈列工作的萌芽[2]。随着近代博物馆的产生,各种藏品从私人走向社会,这一方面标志着博物馆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也标志着陈列方式的重大变革。在这一时期,展室和库房还没有严格的区分,陈列也只是藏品的罗列。例如,一些博物馆在罗列展品时,采取的是从大到小、不分种类的排列方式,这时候的陈列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缺少设计,观者的观赏体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开始,到2005年日本爱知县第41届世博会,可以清晰地看到欧美日等国家对博物馆陈列做出的重要贡献[3]。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几代设计大师的不懈努力下,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展示设计正式作为一门学科登堂入室。在《展览与博物馆设计的面貌》一书中,现代平面设计的先驱赫伯特·拜耶提道:“展览设计已经发展成一门新的学科,作为大众传播与集体努力和影响的力量与多种媒体的顶点。”[4]在西方社会走出神学、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民族学、考古学探险活动广泛收集文物,开拓了民众眼界,积极推动了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的进步。从近代博物馆发展至今,研究、收藏与陈列这三个方面就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也构成了博物馆的基本职能。

博物馆陈列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以实物为基础进行形象化教育传播。有的学者主张将博物馆陈列称作“形象化的教科书”,其以形象、真实、生动的实物为基础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教育[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陈列实物为主的教育具有照片、电视等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直观性优势,赢得了高度的社会评价。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将博物馆陈列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社会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6]。

迄今为止,我国人民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奋斗了很多年,几经波折之后,我国博物馆事业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势头。从1997年开始,公民个人兴建博物馆,不同地区、社会组织、行业团体等兴建博物馆的积极性高涨,我国博物馆的数量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各类博物馆建設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7]。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大博物馆积极推进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博物馆事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截止到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各类民办博物馆为补充,不同地方、行业、各种所有制的博物馆协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事业体系[8]。在博物馆界的倡导和努力之下,博物馆的特色化和多样性越来越浓厚,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展示越来越多,馆际之间的交流稳步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博物馆迫切需要提升陈列展览的艺术水平。

2 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的要素

2.1 展品

在展示场所陈列出来,被观众参观的物品均被称为展品,展品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博物馆展品可分为立体展品和平面展品两大种类,雕塑、实物、多媒体屏幕等立体展品既可以单独放置展出,也可以悬挂在空中和墙上,还可以陈列在展柜和展台上,而平面展品多陈列在展板上或悬挂在墙上[9]。博物馆中的展品均属于历史的见证和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比较珍贵,因此在陈列过程中必须保证展品的安全性。陈列室中展品的布置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独立式陈列。这种陈列方式是将展品直接陈列到陈列室中,或者独立放置展品,其特点是灵活性比较强,很适合随机观赏。②周边式陈列。这种陈列方式是将展品沿着墙面或与墙体连接的展板放置或悬挂安置,具体可分为双线陈列和单线陈列两种形式,这种陈列方式的优点明显,室内部内容连贯,参观路线明确。③混合式陈列。这类陈列方式既有独立式陈列也有周边式陈列,兼具两种陈列方式的优点,灵活陈列和三线陈列均属于混合式陈列类型。

2.2 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是一种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空间设计形态,一切利用实物陈列、色彩、道具、灯光等多媒体方式引导人们身心的诉求方式,均属于空间设计范畴。按照空间的功能不同,可将博物馆空间划分成四大类:①核心空间。通常情况下,核心空间直接与门厅相连,位于博物馆参观流线的前面部分,属于博物馆空间的高潮环节。核心空间属于博物馆的交通枢纽,能同时在垂直和水平层面组织人流,对观众起到导向作用。对于有足够大面积的博物馆来说,可以将核心空间作为举行各种社会活动、集体活动的礼仪空间。对于一般性的博物馆来说,可将核心空间作为一个展现博物馆文化、主题、艺术感染力的展现空间。例如,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的核心空间是一个三层高的见证厅,设计人员詹姆斯将其称为“反省的舞台,记忆的共鸣器”。在这一核心空间中焚尸炉式的门洞、扭曲的屋架、探照灯具均强烈彰显着法西斯大屠杀的历史主题。②交通空间。交通空间起着引导观众参观、组织参观人流的作用,坡道专用空间、自动扶梯、楼梯、走道等均属于独立的交通空间。以走道等为主的一般性交通空间,大部分以曲线、直线或折线等空间形式展现出来[10]。大部分走道直接将观众引入展厅,也有部分走道通过收窄、放宽等变化改变线性空间的单调性。③陈列空间。陈列空间属于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功能性空间,这类空间的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一般来说,博物馆空间设计主要指的是陈列区域的设计,这一空间肩负着观众活动与陈列的双重重任[11]。陈列空间起着烘托展品的重要作用,若空间形象过于强烈,则会破坏陈列主题的展出效果,喧宾夺主。因此,博物馆陈列空间均为功能空间和中性空间,其设计必须与展品特性、光线等要素紧密结合。④服务空间。服务空间是指博物馆中的各类辅助空间,餐饮处、纪念品销售处、小件寄存处等均属于服务型空间。在博物馆的整个空间序列中,服务空间起着配角功效,在发挥自身服务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满足观众娱乐、休憩的心理需求,所以服务空间的设计要避免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笔者建议,应将休息空间设计在合理的参观位置,方便观众休息。若博物馆的休息空间是独立的,则需要充分考虑空气、水面、绿化和阳光的配合,从而为观众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支持。

2.3 展示设备

展示设备是展品的重要载体,是用于吊挂、维护、承托展品,或说明展品和指示方向的设备。其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展品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展示道具。展架、展柜、展台、展墙、展板等均属于展示设备。展柜种类繁多,是放置和展示展品的重要道具,需要按照展品的规格来设计,一般采用玻璃、木材、金属等材料。木质展示柜是博物馆最常用的展柜类型之一,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博物馆展柜大多是实木的,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会采用楠木作为展柜制作材料。当前,金属展柜是博物馆的主要展柜类型,展柜内具有光照调节、温度调节等功能,柜门有传动机构,玻璃均为高强度玻璃,具有防虫、防霉、防尘等功能。高档金属展柜往往自带温湿度调控设备、空气过滤设备等,这些集成在金属展柜里的设备,便于工作人员对藏品所处的小环境进行监测、调整,确保文物在最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条件下保存。展台是突出展品、承载展品的重要道具,展台的造型和色彩对博物馆的陈列空间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展墙由展架和展板构成,主要用来垂直分割陈列空间。其中,展架不仅可以用来承托展品,还可以用作隔断、顶棚等立体造型;展板主要起到说明文字和承载图片的作用,以平面为主,展板的造型设计需要配合整个空间序列氛围。博物馆展墙并不局限于对展板和展架的搭建,鉴于其自身永久性的特性,可选择胶合板、石膏板等装饰材料来搭建。

3 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

3.1 设计理念

3.1.1 以人为本

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示均强调“以物为本”的概念,但随着国民文化水平及审美能力的提高,现阶段的博物馆在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上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从陈列设计、陈列内容到陈列形式等各个维度,都非常关注“人”的因素。我国很多博物馆在以往“以物为中心”的理念下,收藏了大量的珍奇物件,这为博物馆的馆藏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现今社会,博物馆应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意义上的论证以及与之相吻合的思维方式。博物馆不仅要肩负起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还要肩负起塑造人类社会未来的重担。

3.1.2 “无设计”

真正意义上的陈列设计是对展览氛围的塑造、对陈列内容的升华,让观赏者进入展厅就能感受到身心震撼,被浓郁的展览氛围吸引乃至震撼,不自觉地把思绪和注意力放到展览内容上来,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领略艺术之美、体验历史文明之美。在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设计上,刘建敏先生曾提出了“无设计”这一理念。“无”指的是陈列艺术无处不在,又不独立存在,无即是有,它已完全融入整体的陈列内容与主题中去[12]。越是朴素的东西就越能让人感到自然和亲切,越能打动观众,这也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至高境界。

3.2 设计方法

3.2.1 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如下要点:第一,清晰的空间格局。博物馆属于空间大舞台,空间就需要有开端、高潮等情结特征,需要具备节奏感和序列性。设计师必须综合动线、陈列脚本、时间轴等要素,将其组合成有序的展示空间。第二,合理的动线设计。动線指的是人们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运动轨迹。研究显示,很多人只会注意一面墙的展品,并随之离去[13]。观众对方向的这种盲目性,还是导致其疲劳和心理不安的重要因素。而重点突出、方位明确的动线布置,能有效延长观众停留观看的时间。第三,合适的陈列氛围。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的主题往往不同,艺术类博物馆倾向于艺术表达,历史类博物馆倾向于教育传播。优秀的博物馆设计,能让人们一走进博物馆,就感受到其特有的文化意境,并激发出强烈的参观欲望与好奇心。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博物馆主题,充分利用灯光、色彩、造型等组合,创设出合适的陈列氛围。

3.2.2 光环境设计

自然光柔和但是不具备稳定性,博物馆的光环境还需要人工照明的补充。不同展厅的展示内容不同、平面位置不同,对于灯光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应在区别对待自然采光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人工照明。另需注意,灯光应以突出陈列品为主,切忌产生眩光和紫外线,以免对展品造成损害。

3.2.3 视觉设计

从本质上来说,博物馆陈列解决的是人与展示信息之间的关系,故而,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视觉心理,以全面提升陈列质量,改善展品信息传达效果[14]。例如,尽可能采用明确的信息符号,加快人们的视觉认知速度;着眼于大的造型特征和整体设计,以满足人们视觉简化的认知需求。

3.2.4 新技术运用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工艺制作的水平,以及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展示效果和视觉效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善于发现新材料和新工艺,对全面改善展示效果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概述为切入点,探究了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的要素,并从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乐.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5):201-205.

[2]乐圆.地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以中国地质博物馆为例[J].地球学报,2017(2):304-312.

[3]陈成军,郝寅祥.国家博物馆展柜设计和使用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3(1):97-103.

[4]黄曦.超越“展”与“藏”——博物馆展柜陈列形式设计的创新[J].艺海,2013(5):223-224.

[5]王越,刘志成.后现代语境下“无设计”场所的构建[J].城市建筑,2015(5):186-187.

[6]张晟熙.博物馆展览陈设细部设计要素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7(3):37-41.

[7]马萌.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5):123-125.

[8]化越.新理念下博物馆室内环境中的展柜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9(1):151-151.

[9]钟旭.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124-125.

[10]孙士博.几何符号对建筑设计的意义——解读西方现代建筑语汇中的几何符号学传统[J].城市建筑,2019,16(7):78-79.

[11]何文刚.文献阅读中如何寻找科学问题——以构造变形研究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1-103.

[12]刘向东,高建伟,王增祥,等.实物地质资料展览实践探索:以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为例[J].中国矿业,2018(4):28-32.

博物馆设计范文第6篇

安阳市博物馆

二、项目概况:

为了弘扬安阳市的历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旧址上新建一座博物馆,展示城市历史以及出土文物。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0平米,该项目用地地处文化公园北侧,南临东明小学,东侧临汽车客运东站。西侧有居住小区。地理环境条件优越,用地平缓,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三、工程规模

该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00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

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博物馆区。

七、博物馆其功能需求分述如下: 建筑面积约20000㎡(±5%)。主要由公共活动区、展示区、藏品库区、学术交楼区、观众服务区、办公后勤区等组成。各部分功能需求如下:

1、公共活动区

建筑面积约1500㎡。包括门厅和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等。公共活动区(含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是观众接触博物馆的开始,应给观众走入殿堂的神圣感,同时应承载各种公共活动和人员疏散的功能要求。包括观众接待处、售票处、游客中心、物品寄存处、休息处、接待室、卫生间等配套服务空间。博物馆大厅面积不小于800㎡。

2、展示区

建筑面积约12000㎡,包括:

1、历史展示(展示从旧石器以来的社会发展史)----1000平方米

2、革命史展示(展示地下革命斗争史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800㎡

3、殷商文化展示------------------------600㎡

4、地区历史工艺品及民俗文化展示-------------------- -----600㎡

5、青铜器展示---------------------- ---------------------------- 600㎡

6、书画展示 600㎡

7、艺术展示(豫剧)----------600㎡

8、文学艺术展示--------------------------600㎡

9、宗教艺术展示--------------------------600㎡

10、雕塑展示------------------------------ 600㎡

11、现代安阳(发展成就及成就)--------------------------600㎡

12、未来安阳(发展前景展望)-----------------------------600㎡

13、临时展厅(引进各类文物展览和其他临时性展览)--2000㎡

14、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演)区。建筑面积2000㎡。 相关配套面积:200㎡ 包括:

观众服务综合办公室、贵宾接待休息室、办公室、吸烟室、卫生间、 残疾人通道休息室等。

3、藏品库区

建筑面积约2000㎡。

藏品库 4间 ----1300㎡ 暂存室 1间-------120㎡ 编目室 1间--------70㎡ 消毒室 2间-------180㎡ 化验室 2间--------180㎡ 危险品库 2间-----140㎡

4、修复加工部分:400㎡

修复室-------------------75㎡ 照相室-------------------50㎡ 裱糊室--------------------70㎡ 复制室--------------------70㎡ 标本制作室--------------70㎡ 工作人员办公室--------45㎡ 卫生间--------------------15㎡

5、交流区

建筑面积约2300㎡。本区包括学术报告厅、研讨室、接待室等。 (1)学术报告厅:---------------------------1000㎡,

举行较高层次会议的能力,配备同声翻译系统。同时能举行小型歌舞、 小话剧、音乐剧、多媒体投影播放、诗歌朗诵、读书演讲等活动。 (2)多功能厅。-----800㎡。

其中大研讨室1个,面积约400㎡;中研讨室1个,面积约200㎡, 小研讨室2个,面积各100㎡。

(3)贵宾接待室----100㎡。 3/7页

(4)资料图书室--------200㎡ (5)交流活动室--------135㎡ (6)研究室--------------70㎡

5、观众服务区

建筑面积约2500㎡。本区主要提供多元化的观众服务功能,市博物馆成为高雅交往休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展销(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咖啡厅等。 (1)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1000㎡,

包括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工艺品美术品、纪念品、书画等展示销售。 (2)教育体验中心。-----1000㎡。 (3)其他,售票、寄存、小卖等

6、办公后勤区

建筑面积约2000㎡。本区包括研究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后勤服务区。 (1)研究中心-------------1000㎡。

研究中心是全面研究安阳的的自然、地址、历史、人文的基地,在设计上应符合研究工作流程的需要,保持各工作环节的畅通,与藏品库区级各层展厅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主要设文物鉴定室、文物登录室、文物修复室、实验室、研究人员工作室、数字化展示资源开发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培训教室、资料室、洽谈室、接待室、发行出版中心和其他配套用房若干。 (2)行政办公区。------400㎡。 (3)后勤服务区。-------600㎡,

包括各类机房、消防监控、物业用房、维修用房、材料库房等。

八、主要设计要求

充分合理的利用地势,结合地理、气候、博物馆特点,具有创新的风格和意识,富有特色和吸引力,风格更突出,特点鲜明,人文化、生态保护、绿色节能、现代化。 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用地规划意见书的各项指标要求,并充分考虑交通、功能要求等诸方面的要求。

(2)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规划建筑周边的室外空间,设置必要的广场、机动车停车场(停车数量要根据观众人数合理确定)和绿化景观,建筑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博览园整体环境设计有机统一,形成整体。

(3)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分析建设时序和分期建设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九、建筑设计

(1)造型应协调统一,一体化设计。建筑要简洁、明快,体现出时代特征,具有文化底蕴;要能反应博物馆高压庄重的特点,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地方特色,把构造、功能和视觉效果完美结合,要具有鲜明的标志。

(2)设计要满足使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新型美观,对使用功能、建筑形式、设备安装均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利于科学技术管理。

(3)考虑多功能使用的灵活性、舒适使用,功能齐全,满足使用要求,有充分的可实施性。同时博物馆的建筑布局能满足空间利用的灵活性,柱网尺寸尽可能同时应各类展览合理布置的要求,预留足够的楼面荷载,以扩大空间的互换性,提高空间的适应性。

(4)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做到既方便观众又要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并确保安全。应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展体验,为馆内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以便藏品的收藏、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5)应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提高环境质量,力争做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结合博物馆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6)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应科学合理。各个博物馆内部的各主要功能分区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联系便捷,文物、观众、工作人员等各种流线要顺畅便捷,互不干扰。平面形式及组织做到参观流线清晰,可快速疏散人流,链接方便,避免交通阻隔和绕行,根据观众的行为规律,减少无效路程,提高交通效率。

(7)现代化博物馆,要求有良好通讯设备,计算机检索终端、数字浏览装置,设计应考虑电管走向、插口布点等问题。在建设实体博物馆的同时,打造数字虚拟博物馆。

(8)电梯(包括客梯、客货梯两用电梯、残疾人专用电梯等)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上一篇:工作收入证明模板范文下一篇:房屋平面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