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

2023-09-17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虚拟现实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里都得到了应用。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就被广泛应用。Quick Time VR技术、Tilt Brush VR技术和Holo Studio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都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技术支撑。本文将就此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

引言: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艺术领域的创新,而人文艺术的进步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革新,并优化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结构。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也大大提升。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述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理念简述

虚拟现实技术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就是说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出一个立体的、三维的虚拟世界,给用户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其仿佛身临其境至虚幻的场景中,并能够以很高的自由度去观察虚幻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之上,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幻想中的事物和场景投射到虚拟世界之中,从而获得逼真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的感知。从狭义的角度上讲,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指用户在佩戴好一系列设备之后通过操作界面的交互以及自身动作的变化来在虚幻世界中进行自由活动以及场景的切换,同时达到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相通。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概览

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给人以逼近真实的虚拟场景体验,使得用户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虚幻世界,并在其中活动。在显示器、传感器和其他设备的作用下,用户将在视觉、听觉、视觉、情感和心理等多方面受到刺激并产生反应,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另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另一个显要特点是交互性强。用户可以在操作界面上进行场景选择,并通过佩戴设备做出动作而与虚拟世界中的事物产生互动交流以及一系列反应,从而实现真人与虚拟景物的交互,帮助用户实现高自由度和高还原度的虚拟世界体验。

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

(一)Qyick Time VR技术

Qyick Time VR技术在当前阶段是被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这一项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建构静态的和动态的图像,使其高度立体化,形成高还原度和真实感的虚拟场景,给用户以丰富的心灵感受与真切的感官体验。这一技术在編辑功能上非常强大,从而就给了用户进行艺术创作的机会。用户可以将数码相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中的相片导入到相应的插件中,然后在Qyick Time VR技术设备的作用下生成可编辑的图像,用户可以从色彩、形状等多种角度去对图像进行再创作,还可以将不同的相片联结在一起,形成更强大的视觉感受。用户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情趣、审美和现象糅合并投射在立体图像中,实现艺术上的创造。在世博园的大阪馆内,就利用了Qyick Time VR技术展示了大阪市的浪花地下大溢洪道,隧道中还增添了樱花的意象,这是利用Qyick Time VR技术所进行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一个实例。

(二)Tilt Brush VR技术

Tilt Brush VR技术相比于Qyick Time VR技术而言,在绘画形式的多样性上更进了一步。在佩戴好虚拟现实手柄和显示器等设备之后,整个空间就是用户的画布。用户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笔刷,包括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笔形,然后在虚拟空间中任意选择一块区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想象力去进行立体的、动态化的绘画创作。正因为Tilt Brush VR技术在绘画层面上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其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的程度也很高,绘画爱好者乃至艺术家就可以在这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艺术欲望。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Tilt Brush VR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迎来了更多的高端的、科技感十足的技术革新。比方说,用户可以利用手柄设备将音源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实现声音与艺术画作的融合,为数字媒体作品增添新一层艺术感。

(三)Holo Studio技术

Holo Studio技术可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虚拟的建筑物进行自由的编辑,为用户的艺术创作力提供技术支撑,使其能够创造出脑海中的各色风格的建筑。用户在佩戴好各个设备之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创作要求来对虚拟空间中的建筑物体的材料、高度、宽度、长度和工艺等进行调节,进而创造出立体的建筑物模型,实现艺术上的创作。这种技术使得创作者可以摆脱传统的绘画艺术或者生源艺术的思维局限,在创作上可以更加自由开放,更加彰显艺术特色。在这项技术的支持下,用户不仅可以建造建筑物的外形,还可以对建筑物的内部特征进行编辑。比方说,用户在佩戴好手柄和显示器等设备之后,就可以在建筑物内创造各式各样的家具,家具的艺术风格和材质颜色等也都是由用户来进行自由选择和创作,进而达到一个完整的空间布局效果。此外,利用这项技术,还可以对城市的建筑群和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进一步延展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上的可能性,满足人们的艺术与生活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虚拟现实这一概念越来越憧憬,虚拟现实技术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需求度的上涨而越来越成熟。在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都涌现出来,并体现出了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格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想象力、艺术以及创作需求,并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发展,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崭新的创作平台。

参考文献

[1]唐丽丽,陈桂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04(06).

[2]郑培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探究[J].艺术科技,2019,32(12).

[3]付梦远.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J].东西南北,2020(08).

[4]杨玮亚.数字媒体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模式的共性研究[J].艺术品鉴,2019(20).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一)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特点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源动力,也是视觉艺术创新所依据的最重要的数字媒体手段。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现代艺术尤其是视觉艺术带来了深远影响,创新成为现代视觉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借助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工作者可以借鉴其他地区、行业成熟的创作手法,运用先进的创作工具、媒体和材料进行视觉艺术设计与创造。在现代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新媒体艺术产生了。视觉艺术的创新也以“观看”之道的创新为主要形式,加大了新视觉词汇、表现手法的应用,从视觉传播和视觉艺术消费的角度,赋予了视觉艺术更多的内涵,拓展了视觉艺术理论创新的视角,如在电影视觉艺术设计中,人们利用光效媒介对事物进行抽象、形式化的视觉展现,导致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距离、角度、状态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不管视觉艺术如何创新,技术永远是艺术的手段而非其本质,如何寻找并合理利用视觉艺术手法进行艺术创新,始终是艺术创新的关键。这就要求视觉艺术工作者从视角对事物本质进行思考,用独特的方式联系艺术,推动艺术发展,赋予视觉艺术更多的功能性、艺术性、娱乐性。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传播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传播以视觉传播为主要形式。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这一全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更具表现力,其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视觉传播的形式与内容是视觉艺术传播的两大要素。与传统的视觉艺术传播相比,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传播带有鲜明的传播学专业属性,其传播内容和传播效能也更加丰富。具体来说,数字环境下的视觉传播以数字技术、数字设备等视觉新媒体为媒介,这是数字化作用的直接后果。视觉艺术传播必须以具备新媒体“新”和“媒介”两方面的特性,其承载和传播媒介也必须更具动态性、开放性。与传统的以静态的视觉表现形式相比,动态的影像和装置形式更新更快更强,以网络计算机这一典型的数字媒体为例,视觉艺术工作者可以利用其进行综合材料搜集、整合和处理,也可以利用专业的艺术设计软件进行艺术创作,使得视觉艺术设计形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同样,在数字媒体语境下,数字媒体也被人为地带有更多的理性和艺术色彩,以数字科技、现代传媒为表现形式,新媒体艺术创作手法、传播方式也更加多样,更多的视觉艺术作品也因此被创造出来。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方法

(一)加大视觉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力度

人们对视觉艺术的本能需求和文化生活需求,是促使视觉艺术创新的源动力。以前,人们在进行视觉艺术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图像、文字等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审美理念和文化形成的主要形式,进行视觉艺术设计和展现。这就使得视觉艺术设计对图象和文字产生严重的依赖,导致其出现表现手法僵硬、思路狭窄等短板。在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可以通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实现互动式样的远程传播、面对面的双向传播和直接交流,受众的参与性和美感度都有所提升。同样,以网络媒介为支持,新媒体艺术可以为设计者和受众交流、沟通搭建乔辽,使艺术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回归人性,也使得艺术设计可以在传统与自然、时尚与流行之间更加灵活的转变。此外,借助于数字媒体,视觉艺术的发展和消费速度都得以提高,这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文化艺术形式最显著的特点。如借助于网络媒介,更多的受众可以接触到形式多样的视频广告,广告内容既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受众的参与也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使视觉艺术更受关注。

(二)用虚拟艺术促进图象世界向视觉世界的转变

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图象已经不再是視觉艺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利用虚拟艺术促进视觉世界创新,成为视觉艺术设计新理念。其实,早在摄影技术诞生之后,人们对声光影的运用在电影电视中已经有所体现,视觉艺术的效果也得以从黑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静止到动态。在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视频、图象的清晰度、色彩、饱和度都不断提高,视频化的收视方式因其高度的传播效应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在数字视频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频影像,那就是由电脑生成或合成的视觉高度逼真的虚拟影像。虚拟影像摈弃了对事物进行简单复制与模仿的做法,更加关注意境世界的构建,更加关注人们在观看被制造出来的技术手段时候的多维体验和真切感受,3D视觉设计就是这一设计形象的代表。构建虚拟意境是虚拟艺术的核心,在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虚拟意境时,设计者要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力图通过幻境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沟通构建具有独特时空性的意境空间和意境世界,以给受众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三)推动视觉信息的跨界创新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不单是艺术风格和形式创新,还是思维精神的创新,因为艺术风格和形式创新只是创新的外在形式,思维创新才是根本。在新想法的促动下,视觉信息创新就成为新的视觉艺术创新的必经之路。设计师只有用专注的精神和端正的态度去审视创意和创新设计,才能寻找到最适合的视觉信息、视觉元素,使得创新更具革命性、取代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视觉艺术设计时,要关注视觉信息的背景、内涵和时代意义,看得透视觉信息背后强大的关系系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长处,通过思维融合和信息整合创造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如曾获2009年亚太广告界户外类全场大奖的《难以触及的课本系列》,就是用利用塑料、倒刺铁丝等视觉元素来传达公益信息的创意形式。这组作品也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用跨界思维和视觉艺术眼光去审视一切,去进行艺术创作,必将使视觉艺术更具生命活力和审美情趣。这一点,值得所有的艺术家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艺术手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到展示设计当中,提高了展示设计的质量,增强了展示设计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概述了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交互性综合性的技术,描绘了当前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并分析了展示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媒体艺术 展示设计 运用 发展 创新

近年来,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传统的展示设计表现手段只是采用静态实物或者图像的手段,已经很难吸引大众的眼球,所以要顺应趋势的发展,善于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方式。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现实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够讲展示设计进行全感传播,增加展示的信息容量和形式,增强了传播效果和潜能,使展示效果得以提升,使展示设计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述

人类在告别工业时代后,数字技术不断走入人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中,新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信息表达的传统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对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综合性学科跨越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种学科,涉及艺术设计,造型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数字是其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是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明确其对象是针对的是艺术产品数字产品和艺术设计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是將艺术的感性思维与具有逻辑性的理性思维结合起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电视,广播等也向着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视频的方向发展,利用数字技术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从静止到运动,从物质到非物质,从场景真实到虚拟,从单向到多向,从视觉到听觉等等,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展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纪之交时期进入深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末的展会人们就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向人们展示艺术作品更多的信息。近年来,从国际国内上的通讯艺术,遥感艺术,交互影院等以及其他技术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中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其自身的独特形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的表达,已经实现了深入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的运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有些艺术家在由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就开始使用,出现了一些技术使用消化不良的现象,虽然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赢得暂时的成果,但是有些艺术家就会沉迷于这种技术手段带来的成就感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创新设计,使技术变得热门,使艺术变得冷门。2、许多艺术家在使用新技能的时候逐渐迷失方向,虽然掌握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和思维,但是数字技术也成为艺术家在创新设计作品中的瓶颈和障碍,甚至一些艺术家将使用这种经验当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或是全部,抛弃了艺术创作的精髓。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强大背景下,一些艺术家过度沉迷技术,使艺术创新和创作身心体验的方式和感知能力正在逐渐减弱,使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太过浮躁甚至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躯壳,艺术美感所剩无几,观看者一般也只能看到作品的喧闹和嘈杂,人文精神普遍匮乏,导致使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作品产生粗制滥造的趋势。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调动人们的审美而产生,审美是指人在实践中感受到客观事物或者自然现象的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需要用一种没有功利,没有情感地状态去面对,才能达到一种理性的认知,使主观与客观得到统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意在让人们感受到数字媒体的艺术美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通过艺术家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来实现。传统的静态实物的展示方法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淘汰,由于空间,时间,原材料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传统展示方法的单调乏味已经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使之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动的表达手段。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呈现出图像,非物质,文字以及三围环境相互结合的展示方式,来满足文字和单纯的图形无法满足的人们对信息表达的新需求。在展示设计中不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使展示设计中空间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重塑了传统的空间展示,并且能够实现从物质到非物质,从真实环境到虚拟环境,从单向到双向交互,从视觉到听觉等展示方式的转换,使展示效果加强,增强展示设计的整体性,比如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三百六十度地展示一辆轿车的形态,还可以展现整辆轿车的拆卸和拼装过程,让观看的人们更加直接地了解设计创意和具体思路,将娱乐,信息,教育,知识等方面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展示变得生动有趣。在整个展示设计的流程中合理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技术手段中,都是根据实物将空间进行创设,切割,压缩等设计,但是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可以将4D设计运用到展示设计当中,进而表现出思维空间的具体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通过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结合音响,立体声,动感座椅等元素呈现出空间的不同氛围,使观看的人们感受到实际的展示设计的意义。经过多次的创新应用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到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空间展示,数字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设计思想和形式,改变了展示设计的空间面貌,扩展了空间艺术;二维展示,使静态形式多样化,是展示设计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发展变化;交互式展示,将观众的参展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网络展示,将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展示艺术的方式。数字媒体的介入是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互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商业性等艺术特征为展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思维和艺术形式。用心地去设计每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展项,将展示的主题和整体的氛围相协调,再加上人性化的互动意识才能是展示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注意事项

1、图像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是展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图像的制作要富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如绘画,摄影录像,动画等来完成图像艺术。2、要将展项内容与装置艺术完美地融合,装置艺术是展项的外型,外型与内容要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使展示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3、为了达到更好地展示效果,要恰当合理地使用虚拟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实现图像的立体效果,再结合投影技术使图像,呈现一个虚拟的现实场景。4、协调好影像,视频以及互动设计方面,影像和视频是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两个重要是元素,不仅包含图像的内容,还要包括环境,程序,音响,布景等其他因素。5、塑造好良好的空间氛围,尤其对于大型的展示项目,空间的设计要包括展项安置和展项的体现,可以结合多种科学艺术手段将有限的空间合理布置,打造出一个既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效果。6、一个优秀的艺术创意顺利实现,不仅要有基本合理的技术手段支撑,还要有其他技术环节的运用,协调,将这些艺术手法,技术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展示设计的主题,确保展示的完成。

五、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今后的各类展示中都将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和效果,它使展示设计从空间展示,二维影像等很多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理念,尤其是虚拟现实艺术的应用,注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需要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常林梅. 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J]. 才智. 2013(07)

[2] 周华设. 基于符号学的数字媒体艺术解读分析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3(09)

[3] 李岱楠. 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 艺海. 2012(05)

[4] 刘觉敏. 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 大众文艺. 2012(20)

[5] 李然. 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浙中地区的发展思路[J]. 大众文艺. 2011(12)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博物馆一直是引人入胜的大型公共设施的聚集地,它以独特的形式展示了世界文化。纵观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博物馆的数量可以决定一座城市精神风貌,城市的文化底蕴越高,发展越快,与之相匹配的博物馆数量及类型也都将会随之不断拓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新媒体艺术的不断渗透,本文将通过对当下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的梳理,对博物馆展示设计进行认识和再定义,探索当下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新概念。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博物馆;展示设计;声;光;电;互动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它是代表和诠释当代社会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今社会同过去及未来之间的关系,经常是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展示来传达和展现的,并通过保护展馆中所展示的社会风貌来体现。而如今,在信息社会的引领下,新媒体艺术的带入,让陈久不变展示的行为更具魅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多媒体影像“卷轴”《千里江山图》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的动态影像《清明上河图》都给世界各地的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在这样一种数字媒体艺术的风潮的推动下,博物馆展示设计,也正上演着一幕幕翻天覆地的巨变。

1 声

有人说:“没有任何一位20世纪后半叶的艺术家像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对通俗文化有这么深刻的影响力”。2008年05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现代博物馆展出了安迪·沃霍尔回顾展:“另外的声音、另外的房间”。 参观者可以从31部影片、43个试镜头样片、6段视频和42个电视广告以及图画、印刷品和艺术家的照片等令人兴奋的多媒体装置艺术中感受到安迪的思想方法。在展品中还有包括安迪著名的标志性梦露肖像和坎贝尔的汤罐,同时还有录像、电视节目、电影、宝丽来照片、精巧的素描、相册封面以及墙纸图案,这些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安迪平等主义的座右铭:“全部都是美丽的”。

博物馆的电影场景放映区是整个展览体验的精髓,21段影像通过环绕立体声同时放映,设计师对声音进行了精确地调整,创造了一种利用声响来欣赏电影的新型观展方法。在巨型画板上,参观者可以在黑暗中听声阅读,42段电视广告分别在不同的屏幕上显示出来,让你的闹海不停萦绕这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

2 光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热带博物馆中的“比斯柱,来自热带雨林的雕塑”展上展示了58根比斯柱子。这些木质雕塑大部分都在12米以上,它们是由巴布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阿斯马特族人制成,供传承了千年的祭祖仪式——比斯节使用。每根柱子都有其独特的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反映出阿斯马特族人对世界的看法。

设计师为映射出展品的传奇性,在博物馆极为庞大的灯光大厅里的大型木质台座上,创造出一片神奇的比斯柱森林。周围围绕着长长的金属丝网,倒映着有关阿斯马特族人以及比斯节的片段。通过30分钟的文献剪辑和真实声音片段的播放,结合光影陆离地特殊灯光效果,给58根比斯柱赋予生命。参观者也由此融入这片浩瀚地比斯森林中,感受这一神奇仪式的热烈氛围。

3 电

德国林茨的钢铁博物馆是钢铁制造商奥钢联集团的参观中心。进入展馆,你会被一个巨大的熔炉吸引眼球,里面充满了跳跃闪烁的LED电光,营造一种将融化钢铁后的巨型原子包容其中的景象。这些原子悬挂在空中,自由地徘徊,80个直径2.5米的镀铬球体,被排列成铁的分子结构,通过外部700平方米的LED外罩点亮,LED外罩的反射与镀铬球体之间的相互反射,使得真实物体与虚拟介质间的边界消失。随着LED的控制方法不同,展馆的气氛和主题也将随之转换、补充和更新。电光将每个球体融入向导通道,展现出钢铁世界中相互作用的每时每刻。

4 互动

专门设立一座博物馆来讲述运动,这也大概只有德国人才会这么做了。皮尔马森斯运动博物馆的前身是一座莱茵贝格综合建筑群,这里曾是欧洲最大的鞋类加工厂,经过一段时期的入不敷出、销售困难以致大量囤货后,这里就变成了今天的皮尔马森斯运动博物馆。馆中展出了有关运动的170多件交互展品,“运动”的主题是贯穿整个展览无限延伸的金线。在这里你可以通过气垫车在展厅中漂流;可以通过大型喷泉观看机械振膜现象;可以通过速降滑梯欣赏城市全景;还可以通过移动的自然追踪野生动物的行迹……其中,让所有人都难以忘却的要数利用数字屏幕打造的跑步条通道,你可以设定可以与大象或是袋鼠等生物进行赛跑,屏幕上方的Kinect传感器会捕捉你行走或者跑步的运动数值,给你留下前所未有的博物馆观展体验。

5 结语

数字时代下的博物馆,正实现着从“物”到“人”的转变,其意义并不是只以功能决定的物,也不是为分析方便而进行分类的物,更不是为攫取利益而产生的物,而是通过数字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参观者成为展示体验的主角,品读在某种程度上与文化产生关联的物。[2]当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是用各种例如声、光、电、投影等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吸引观众,并与观众交往互动的情境体验。这种交互方式是双向的,从而避免信息接收的单向性所造成的困扰,这样观众在参观时,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被全方位地调动起来,从而在达到输出文化的目的的同时,又能让参观者真正、充分地获得正确的有价值的知识,[3]真正诠释当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让当下的体验者通过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感知自然与人类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李云.数字展示,新媒体时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机遇——张大千博馆数字展示应用的构想[J].美与时代(中),2014(01):15.

[2] 李清晨,李聪.探析博物馆展示当中的交互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3(01):15.

[3] 宋子昕.新媒体应用——博物馆的新方向[J].文物春秋,2014(02):25.

作者简介:黄智雯(1987—),女,河南正阳人,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目前我们国家高校中的一个新兴专业,很多院校都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展开研究,从“技术-艺术”思维角度展开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角度,首先“技术-艺术”这一概念是对这一专业特点的集中概括,文章从这一概念出发从课程体系设计、知识结构设计、师资结构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几个方面对“技术-艺术”的内涵给以分析,最后总结了“技术-艺术”培养体系针对性强、强调作品教学、强调主体几个特点,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1.背景研究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正开始。发展到现在中国传媒大学终于形成了一种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综合培养体系。

截止到2010年,共有110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技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的新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的专业。最突出的应该是全国首家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其教学特色体现在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

目前很多院校都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问题,以上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只是其中两个典型而已。就大部分院校的认识现状来说,都认为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艺术和技术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都在培养体系中提到了既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2008年开设以来,很早就提出了“技术-艺术”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2.“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涵

2.1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是“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思维理念问题。该概念在《技术-艺术思维》[1]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从思维结构层面来说,“技术-艺术”思维一种将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思维。对“技术-艺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用技术做艺术。第二,用“技术-艺术”作为手段完成“艺术-设计-语言”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三,“技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面向一切事物。利用技术-艺术合力想问题、做事情,探索事物结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技术-艺术”思维,为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进军人类思维研究的更高境界,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力量。

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

2.2.1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将美术类专业培养手段与相关工学培养理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我们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在对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服务方面,他们应该既是艺术创意设计家,又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艺术造型工程师。

2.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构成

(1)课程体系设计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对其最直接的体现,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课程结构,根据我们“技术-艺术”相统一,我们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类,在这四个类型中,所有课程都按照课程类型被划分到艺术类、技术类、“技术-艺术”类三种类型中。为了打破现在很多高校出现的教学极端技术化或极端艺术化现象,我们对学生四年来所学习的课程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课程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不同的课程相互支持,互为依托。不仅在整个四年学习中,我们还在每学年、每学期的课程中找到关系,比如第四学期我们开设了非线性编辑课程,那么我们相应的会开设数字摄像、视听语言等课程,再比如我们会把二维动画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几门有内在联系,可以相互支持的课程安排在一学年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单独的课程中实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比如图案设计,除了传统的图案设计技法外,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把现代的数字技术和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计算机技术创作图案作品或把传统的技法创作的作品做数字化处理。再比如图像处理是一门技术类课程,但是我们要求教师要和学生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教学,实现技术为艺术服务的思想。

(2)知识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设计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在构成,他直接告诉了我们要培养什么养的人才,该人才具有什么能力。按照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包括理论课、艺术类型课程、技术类型课程、“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实践类型课程五个层次。理论课程包括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技术-艺术”思维等,让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有一个最近本的了解,掌握一般性的数字艺术创作规律和思想基础。艺术类型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色彩、速写之类,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设计能力;技术类型的课程包括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基础、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应用,储备相关的技术开发技能;“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包括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数字插画、数字影视特效、UI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一定的艺术素养为基础,用现代的数字技术来创作的能力;实践类型课程包括写生、采风、数字摄像、毕业设计创作等,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团队协作的能力。

(3)师资结构建设

师资结构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支撑,是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核心。师资队伍的机构对专业的培养体系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没有合理的教师队伍组成,该体系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完成。这里的师资结构指的是在“技术-艺术”教学体系中从事教学工作教师数量、知识能力构成、学历职称构成等。教师可以包括专业教学中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全部工作人员,也包括外聘的教师。根据高等院校艺术类及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我们“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学术工程统一的建设思想的要求,构建一支整体素质高、专业结构构成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该人才培养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时我们必须提升我们培养体系的“技术-艺术”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教师学习研究一般的“技术-艺术”理论,进行相关的实践,并将一般理论具体应用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二是努力探索适合“技术-艺术”教学的师资结构,探索师资力量的恰当融合。

在师资结构中首先是教师数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计划每班在30人左右,每班须配备专业教室。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1:14为宜。其中生师比=普通本科学生总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职教师数+兼职教师数/2。其次是学历和职称结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和讲师以上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设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形成教学科研梯队,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创作活动,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再次是能力知识结构,教师队伍中艺术型、技术型、“技术-艺术”复合型教师的比例要合适,达到1:1:2比较适宜。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运行的有力保障。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有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实验室的支持。对于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比如实验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软件指的是学生进行“技术-艺术”创造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技术应该处于该技术前沿领域。

(5)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最终实践成果的体现。这里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技术-艺术”作品教学,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平台的综合实践。系统开展和研究学生就业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质、有作品的人才”。

所谓“技术-艺术”作品教学指的是以“技术-艺术”思维主要特征,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艺术作品创作和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完美结合起来,以作品创作为驱动,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能力、完善学生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作品教学我们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典型模仿阶段、类型定位阶段、独立创作阶段、作品展示交流阶段、参赛阶段。典型模仿一般是针对某种技术运用、某种效果表现、某种艺术风格展示而进行的学习阶段,和谢赫六法论中的“传移模写”是一回事情,不同的是摹写的对象改变了,摹写的方式不同了。类型定位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大量“技术-艺术”作品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而加以学习和研究,然后以这种风格类型为主开始自己的“技术-艺术”作品创作。每个阶段完成我们都会举办相关的展览供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然后会把优秀的作品拿出去参加比赛,以期获得更广泛的影响。

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指的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教学不应闭门造车,应该把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运作模式、专业发展状况、作品创作要求等,以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专业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工程中,“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展示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机会。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内容作品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3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特点

首先,“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学科的综合性,它是美术学、艺术学、工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交叉而成的一门专业,其中既有感性思维为主的美术学等艺术类课程,又有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工学的技术类课程,而以“技术-艺术”思维为主的这种培养体系就是针对这种交叉学科特点而设的;

其次,“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强调以作品教学为驱动,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艺术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特点。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是巩固艺术理论、提高技术应用和加深对技术-艺术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种强调作品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混合上,这种混合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要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教室、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作品教学为契机的体系改革。

第三,“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具有强调主体性特点。这里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体系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技术-艺术”思维的了解和践行,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安排、对新技术的学习、对艺术现象的评价、对学生“技术-艺术”创作的指导等。二是学生主体。学生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完成是教师教学的最终体现,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创作类型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而生的新专业,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在分析专业特点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综合考虑,最后制定一套可行的培养方法.“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套还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它也会不断更新其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岗,罗维亮. 技术-艺术思维[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2] 罗维亮,冯文博,等. 图像处理中的技术-艺术思[J]. 上海艺术家,2009(5).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一、数字媒体的交互性逐步增强, 交互行为得到进一步拓展

数字媒体艺术又被称作为数媒艺术, 交互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发展前景的数字产业, 它是人类创意与科技的结晶, 也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前边提到, 交互性是数字媒体的特性之一, 该特性使数字媒体艺术为大众打来更强的新鲜感和刺激感。通过对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过程的探究, 增强数字媒体的交互性是未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逐步拓宽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范围以及研发手段。除了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娱乐性的研发, 还应该逐步趋向于广播、杂志等发展方向。数字媒体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超智能的触摸, 通过亲密式的接触提高玩家真实的游戏体验。现阶段, 鼠标和触屏操作游戏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玩家对游戏的需求, 优化玩家的游戏体验是当前游戏产业主要的研究方向。日本研发出的Wii产品通过力反馈机制, 通过摄像头录制玩家的操作, 从而实现游戏操作。玩家只需要在游戏屏幕前就能进行游戏过程, 极大地提升了游戏的娱乐性, 并实现与现实环境的有效融合。该产品的研发突破传统单一的游戏模式, 使玩家能够真正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另一方面是新视听效果体验, 艺术与科技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将虚拟事物现实化, 增强互动效果, 该过程包括智能声卡等高端产品的运用, 而新视听效果体验能够使人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体验。

二、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现阶段, 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还相对不成熟, 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 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 而且当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程度较低。为使数字媒体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就必须重视加强数字媒体的艺术性。我国艺术家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逐步完善, 这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全面发展。此外, 听觉、触觉以及视觉方面交互性的逐步增强, 逐步丰富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与内容, 使其更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 有效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三、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丰富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艺术表现方式。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这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未来数字媒体艺术更趋向于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而且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也将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与学科之间的融合, 将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 所以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的工作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并重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四、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

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特点之一, 它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方式。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有效融合, 符合艺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

(一)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传统艺术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三种, 即:音乐、图片以及图形。自从电影这一媒介出现, 传统的艺术媒介之间就出现了结合的渠道。现阶段,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各种艺术媒介之间将会实现更加有效的融合。比如:游戏中的人物能够利用图片、图形和音乐三种媒介表现出来, 可以选用中国的历史事件作为游戏的背景故事设定, 能够给玩家带来更好的社交和游戏体验, 对大众团结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二) 虚拟现实的拓展

虚拟现实主要的发展方向是人与虚拟世界系统的创建, 并产生一个包括多种感知的虚拟化空间, 玩家能够利用各类交互装备, 在虚拟化的空间内进行实体的交互作用, 为参与者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利用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项技术的融合, 能够创建出一个三维的现实系统空间, 利用虚拟的空间环境为体验者带来真实的感受, 使其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效打破时空以及其他外界条件的制约。

五、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更加趋向于虚拟环境的创设, 逐步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 并增强用户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媒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有效融合,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并加快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 相信数字媒体艺术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是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列入战略目标的规划中, 而且获得较大的成效。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已经初具成效, 此外,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研究对象。文章主要探究数字媒体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斯娜, 周浩华.展示设计中如何有效运用数字媒体艺术[J/OL].艺术科技, 2017.

[2] 秦磊.数字媒体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视觉化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5.

上一篇:学校环境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