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认识范文

2023-09-22

高中生物学科认识范文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一些教师在生物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生物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专题不专,知识与资源简单堆砌,缺乏针对性;评价单一,过程与结果不够统一,缺乏多样性;技术瓶颈,发布与反馈不够灵活,缺乏互动性。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多与教师的思想观念、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转变学习方式为起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并将这样的思想融入网站设计之中。

一、设计效果取决于教学设计系统化程度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对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媒体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规划学习的程序、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具体而言,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理念、学科内容、师生特点、实际环境,进行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活动设计、实验设计、语言设计、媒体设计、课程资源设计、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最终达到学的最优化与教的最优化的统一。

在评价设计时,要既重视过程性评价,又重视终结性评价;既重视基础性评价,又重视发展性评价;既重视自我评价,又重视他人评价等。例如《毒品不是儿戏》专题学习网站中的评价方式就初步实现了多样化(表1)。

二、科学建构生物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框架和结构框架

在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结构时,要注意在网站性质、结构、框架、内容、功能、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规范操作,建成的网站要便于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内容框架时,把专题学习网站分成六大模块,即情境模块、任务模块、资源模块、过程模块、评价模块、总结模块等。其中,任务模块、资源模块、过程模块和评价模块是重点。

界面清晰、图文并茂、链接合理、互动便捷的专题学习网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一般来说,专题学习网站的结构包括结构化知识、扩展性资源、讨论区和评价区。

结构化知识指的是通过收集整理并开发建设的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和组织,并以网站形式予以展示。本部分应该构成专题学习网站的主干知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扩展性资源体现出与专题相关的其他扩展性综合知识,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获得发展性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结构化知识还是扩展性资源,都必须与网站的“专题”密切相关,要注意科学性、层次性、时效性、典型性和趣味性。要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统一”的原则,建设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生物学科专题学习网站,逐步建立起以学生及其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讨论区要能够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专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评价区便于展示各项任务的评价标准,构建基础性强、覆盖面广、难度适宜的题库,收集与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总结性考查等资料,让学生能够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不仅包括基础知识,还包括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从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与人文精神。

三、精选平台,帮助教师摆脱网络技术的束缚

生物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脱离不了网络技术。寻求先进的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发挥其功能优势,能够帮助教师摆脱网络技术的束缚。

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模板式教学设计、向导式教学设计和自主式教学设计等多种现代教学设计功能,提供多种模块。利用这样的平台,可以设计基于网络的实时交流响应、数据统计分析、即时评价反馈等专题活动(表2)。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数码生物显微镜及其网络系统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让教师摆脱光学显微镜的局限,方便地将微观现象转换成图片、视频等,实时展示到大屏幕上,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而细致地对微观世界加以定点观察、分析、测量等。

教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先进的教学软件与网络平台的功能与特点,并灵活自如地运用于网络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目标和方法[DB/OL].http://202.116.45.198/xxjsjy/webcourse/ztyx1.htm

[2]王永胜,沈雁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生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生物学科认识范文第2篇

2、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3、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认识

4、新课改下对语文学科学生评价的新认识

5、“学科”与“科学”之辩以及对人文学科性质的认识

6、关于高校制定“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的几点认识

7、兴趣是老师,主动是实效

8、学科探究学习的认识与实施

9、浅谈对生物学科思想重要性的认识

10、增强地理意识 认识学科价值

11、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及学习方法的探讨

12、认识学科特点 改进教学方法

13、提高数学学科的生活化认识

14、基于文化遗产理念的土司文化定义内涵界定及其评论

15、学科焦虑观念限度与认识性装置

16、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再认识——基于《用PPT制作连环画》一课的认识

17、理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认识的差异研究

18、对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运用的几点认识

19、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分析

20、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认识

21、学科融合教育:认识、方式与路径

22、高中语文学科融合生涯规划的相关认识

2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24、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25、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认识

26、高中生地理学习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27、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范式纷争:对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认识

28、高中数学“学科育人”的认识与实践

29、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策略初探

30、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

3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对组合动作技术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32、关于动手学科学的认识及教学策略

33、从学科视角谈对数学课程基地的认识

34、化学认识论之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35、学科课堂教学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的几点认识

36、指导高中文科生认识地理学科的“活性”

37、对当前我国交叉学科博士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38、对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

39、中学体育学科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之认识

40、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内涵,提升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41、当代中国学科制度下艺理学的三大认识问题

42、高一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及对物理学习方法认识的调查研究

43、浅谈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对高中物理学科的认识

44、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误区及防止对策

45、对于轻化工程专业内涵的学科认识及探讨

46、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

47、“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学科辨析与新认识

48、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

49、对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科学生评价的思考与认识

高中生物学科认识范文第3篇

摘 要:为了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符合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高中的生物教学过程当中,把生物科学前沿知识渗透到高中生物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笔者主要分析了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渗透生物学科前沿知识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关于生物学科前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并且展开了进一步的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 生物;学科;前沿;高中;生物教学;意义;新课程标准

【Absrtact】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biology in high schools and meet the needs of our country for talent training,in the process of biolog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infiltrate the frontier knowled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into the prac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of biolo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filtrating the frontier knowledge of biolo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he infiltration strategy of biology frontier in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and furth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it.

对于高中的生物教学来讲,其中生物学科知识基本上都是需要借助科学实验来不断地探究与更新的,为此,生物科学知识也就和科学研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今的生物学科研究也在不断地更新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成果不断产生。然而高中学的生物教材却是更新速度比较慢的,为此,高中学生们通常所接收到的科研成果都是一些比较旧的,从而没有及时接收一些新的科研成果。为此,就造成了高中生物教材知识和这些新的生物科研成果之间产生了相互脱节的情况,也就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生物学科前沿知识不但可以让高中学生加深对科研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高中学生对于新的科研成果更加感兴趣,提高高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不仅如此,还能够让高中学生在生物学科知识方面与时俱进,从而帮助学生在未来专业选择的方向上更加清晰,更加明确。

1.渗透生物学科前沿知识的意义

(1)非常有利于高中学生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由于目前的大部分高考题目都是从生物科學前沿知识作为背景来进行命题的,而测试卷的出卷人也是越来越重视生物前沿知识和生物教材内容的相互结合,因此,高考的考试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渗透一些关于生物科学前沿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增加高中学生的知识量,从而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生物书本上的知识,如果让生物教材与生物科学前沿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在一起,是非常有利于高中学生在高考当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都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是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学习到一些关于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以此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从而提升学生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更加容易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得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刚好生物科学前沿知识就是属于对现有生物学知识的创新与突破,有利于高中学生在学习前沿知识的过程当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考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2.生物学科前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建立生物学科前沿交流平台

在高中的学习时期,因为学生们都是在为着高考的目标而奋斗,高考起到了一个导向作用,为此,学生们通常都是仅限于生物教材上知识的学习,从而没有全方位地认识整个生物学科的知识。而当高考结束之后,就会有很多学生都是在一味地盲目跟风去填报高考志愿,最终会导致每年的高校有出现学生转专业的现象,而且还会经常出现学生在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不相符的职业。那么,如果长期不进行改善的话,就会造成大学的教学资源被浪费了,非常不利于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此,高校生物学科专家应该走入高中校园,这对于学生们在填报高考志愿以及选择专业的时候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积极建立生物学科前沿交流平台,让高中学生与生物学科专家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以便让学生们更加直观以及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生物学科的实质,从而让每一位学生所填报的专业是在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下,经过了自己深思熟虑后所做出的理性选择,这种方式也是非常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去培养生物学科研人员。

(2)建立生物学科前沿的资源库

伴随着如今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互联网络慢慢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当中。那么,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下,把网络技术积极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可以给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入一些新的生机与活力,并且可以扩展高中学生们的视野能力。在生物的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把生物学科前沿知识通过一些短视频、图片等方式将复杂的知识呈现得更加直观化,更易于学生们理解。为此,在高中的生物教学当中,是非常有必要把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前沿的教学相互结合起来的,由此可见,打造一个非常权威的与生物学科前沿知识相关的网站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在网络上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高中生物学科前治知识的网站,但是由于大部分网站都有存在生物学科知识不够完善、版面设计比较复杂、技术不够成熟等一系列的问题。真正做到比较权威、比较全面的网站少之又少,从而给社会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打造一个比较权威的生物学科前沿的网站不但可以预防出现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提升生物教师们办公与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依据高中生物学书本上的各个单元的知识点以及布局,在网站上把生物学科前沿知识再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可以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科前沿的相关知识整理成一个模块,把遗传和进化相关的生物学科前沿知识整理为另一个模块,这样一来,可以让网站的布局更加贴近生物教材。

(3)利用生物学科前沿导入课堂

在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学当中,导入课堂是属于教学的首个环节,一个科学有效的导入可以让整个生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进行,让学生们提升对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这种方式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生物学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发展等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把生物学科前沿与课堂导入有效地联系起来,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们展开探究式的学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一个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生物学新发现,还有一些曲折的生物学探究经历等素材,都可以当作导入课堂的内容以及情境创造,从而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课堂当中导入一个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实验,可以提升高中学生的思维以及科学探索能力;在课堂上导入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物学新发现,教师可以从某一个核心的概念进行展开,从而再引出一些其他的生物学含义,从而有利于高中学生们设计生物学知识框架。

(4)在试题中渗透生物学科前沿

对于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讲,高考就是他们学习方向的一个指挥棒,而试题就是高考的载体,为此,要充分利用试题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当中的指引作用,考试的试题要保持着一种创新性以及前沿性。在最近几年以来,由于高考的生物试题当中反复出现与生物学科前沿知识相关的一些信息试题,那么,这也就提升了教师以及学生对生物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度。作为生物教师来讲,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报刊来收集与生物学科前沿或者编制与生物学科前沿相关的主题,让高中学生们利用练习的这个环节密切生物学科前沿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到生物学在医疗、农业以及环境等领域的运用。在一些高考的试题题干当中,可以通过生物学科前沿知识作为背景,以一种创设情境的方式把生物学科前沿知识渗透到高考试题当中,只有高中学生们能读懂了题干,才可以掌握试题当中所包含的一些生物学科前沿知识,之后再以这个做题思考的过程,来创建生物学科前沿和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

(5)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只有真正实践了才更加体会到知识存在的真谛。为此,教师应该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生物学科研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选择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们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时,其方式不但可以提升高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查找资料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展开分层式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些关于生物学科前沿知识的选修课。在设计课程内容方面,要选择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而教学模式上,要选择以探究式教学为主,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比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高校或者是一些生物科研场地展开调研工作,让高中学生更近距离地去体会科研工作,让学生亲身去接触一些与生物学科研相关的精密仪器,从而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科前沿知识。

3.结语

总之,把生物学科前沿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不但符合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我国培养现代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当中,其中生物学科前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并且要做出相应的行动,不断地更新生物学科前沿在高中生物教学上的渗透模式,为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阳.大数据背景下生物学科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J].学周刊,2021(15).

[2]张硕.基于大概念的生物学科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策略[J].福建教育,2021(10).

[3]王金英.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21(06).

[4]马亮亮.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幽默艺术漫谈[J].成才之路,2021(03).

[5]黄月琴.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的实验初探[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06).

[6]张海珍.探究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21(01).

高中生物学科认识范文第4篇

【摘要】新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创建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可以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多元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学科创新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 生物学科 创新发展

新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生物学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创建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普及生物学知识,拓宽中学生物学课外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创造性、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生物学创新拔尖人才

一、研究创意

1.目标理念的创新

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是现有课堂教学的延伸升华和转型升级,以创设新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种目标理念具有创新性。

2.课程路径的创新

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等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定向、多向求解、突破创新、验证反馈的课程实施路径,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对现有教学课程模式进行创新、对拔尖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创新、对教师专业成长路径进行创新、对实验教学实施路径进行创新,以及对信息技术手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路径进行创新等。

3.载体平台的创新

生物科创中心通过多层次的实验室与网络平台组成的支持体系,搭建“体验型、应用型、创造型”的学习平台,让做、学、思相结合,提升信息素养,开拓创新能力。载体和平台的建设能彰显课内课外学习的优势和无限可能,仿佛把一个偌大的生物世界请进了课程,学生凭借载体平台瞭望整个生物世界、跨进未来生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机连接,生发出无限的创造空间。

二、建設内容

研究创建生物学科创新发展中心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五创”创建特色课程中心环境、创设三级课程、创立交流平台、创新评价体系、创构教学模型。

1.设“一廊两心三园地”特色课程中心

(1)一廊

建设生物文化长廊,凸显生物学科发展创新文化氛围,以生物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线索,呈现杰出科学家和最新生物创新研究成果,辅以我们的行动宣言,让学生有机会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感知感悟生物学科,对学科形成广泛深入理解,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2)两中心

教师科研创新中心和学生研学创新中心。教师科研创新中心包含市、区域名师工作室、教师研训室、教师创新实验室、学科名师流动站。教师科研中心配备生物专业书籍、计算机、交互式智慧投影系统、课程猫协同研训系统,满足区域生物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协同教科研需求,服务教师成长,引领高中育人模式观念改变,构建创新型教师专业成长中心。

学生研学创新中心包括细胞与分子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PCR遗传实验室、生物数字化实验探究室、创新学习成果展示室、中国大学先修课CAP在线学习中心等,目的在于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满足学生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的需要。

(3)三园地

植物创新实践园地、生态创新体验园地、动物创新实践园地。校园内有1万平方米植物园,内有植物近百种,可建成植物创新实践园地,提供丰富学习资源。改造学校原有生态体验馆,建成生态创新体验园地,园地中各类生态系统模型丰富,系统成分和组分完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模拟体现。依据校园一万平方米生态水系,建成动植物创新实践园地。依托镇江南山风景区建设野外实习园地,依托南京中山植物园、南京红山动物园合建植物实践园地和动物实践园地。

2.创设三级课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进一步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三级课程。

(1)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将国家课程校本化

采用小单元、知识单、微循环等方式,开展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选择性必修(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课程实践。

(2)以校本化选修课程和社团课程为代表的体验性和实践性课程

如《健康生活》《传染疾病与预防》等,通过多达近30种选修和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养成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体验科学,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

(3)以生物创新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为代表的拓展性和探究性课程

如《普通生物学》《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通过课程使学生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为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专业、职业和事业融为一体的未来人生奠基。

3.创立交流平台

生物科创中心将建设学科发展创新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平台和活动平台。信息平台包括在线教研管理平台、自主助学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利用平台可以实现学习资料共享、远程教研提高、团队合作共进。活动平台包括协同教研平台、基地联盟、社团活动、生物沙龙、创意达人秀、“仁爱”讲堂等,平台的搭建能够进一步促进育人模式转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教育变革实践价值。

4.创新评价体系

生物科创中心对人才培养变革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

关注教练员的教、队员的学,并逐步建立以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标准的评价体系。教师在科创中心以知识的可视化作为研究重点,从学科研究中领悟,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体会,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三年发展规划、最美导师评选,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2)学生评价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中心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导作用,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并将学习情况列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鼓励教师开设与生物学课程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学生相关活动的成果。引导学生以生活、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自主、合作式学习,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5.创构教学模型

基础性发展:用基础性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选择性发展: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选修课程是学生实施选择性发展的途径。特色发展:依据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开设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发展支撑。

学科教学模型: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過程,生物学有着与其它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因此创构“体验—探究—创新”的学科教学模型,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体系,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三、预期效能

1.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

建设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能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展示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开展生物奥赛课程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许多大学生物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逐步养成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及科学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心建设过程中,区域生物学科竞赛成绩逐年提升,在已有两位选手入选省奥赛队基础上,采用梯度、循环培养,争取每年有生物奥赛选手入选省队,国赛奖牌数和等级逐步提高,最终能够荣获金牌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

2.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能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创新综合能力

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在推动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创新的同时,必将推动教师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出科学合理、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教材。中心建设和课程实施过程中,也给了生物教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在专家的引领帮助下,必将促进生物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和专业的快速成长。

3.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能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彰显品牌特色

以生物创新文化为核心支撑的改革理念与转型模式,为解决生物教育问题提供了校本答案。创新发展中心的目的不在中心本身,而在通过中心建设改变学校整体的课程特质,引发课程改革的整体深化,利用课程变革实现教师的变化、学习的变革、学校的变革,从而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彰显学校品牌特色。

4.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能提高学科辐射能力,推动区域学科创新发展

通过开展省、市生物创新人才培养及研讨交流,我校的生物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在全市乃至省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逐步走向成熟之际,我校生物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将达到市内领先或省内先进水平,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学科,中心必然会发挥其开放性、示范性、共享性的功能,推动镇江市乃至江苏省生物创新人才培养活动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高中生物学科认识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发展,针对生物学科的教育特色,我国对学生做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得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也开始采用概念教学,以及创建问题情境等策略,促进生物学科的教育改革,从而逐步落实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概念教学;问题情境;社会现象

生物学科是研究社会中一切生命活动现象的学科,而初中作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其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因此,在现阶段的生物课堂中,教师也应当紧抓生物学科的教育特色,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质出发,提出教育改革的策略,助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注重概念教学,形成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素养是贯穿在生物学科始终的核心素养内容,主要指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生物印象,在初中生物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念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以相对理性的状态面对生物现象,并且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当中的生物现象。所以,在目前的生物课堂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挖掘生物教材当中的概念、知识体系等要素,让学生在加深对生物概念的印象中理解生物知识,建立生命观念意识。

例如,在《免疫与计划免疫》中,为了辅助学生生成生命观念素养,教师就可以基于本节课概念的教学,逐步落实这一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本节课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当中的安排找寻其中的基本生物概念。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找出的生物概念分享给同伴,使得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能够加深对“免疫”“计划免疫”等概念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免疫”和“免疫计划”之间的关联性,并向学生提出“人体的两种免疫是什么?”“免疫计划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促使学生建立生物概念体系。

显而易见,生物教师结合教材当中的基本安排,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基本概念,并让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辅助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意识,使得学生认识到免疫和免疫计划间的密切关联,以便助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二、创建问题情境,强化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主要指的是符合知识认知规律,且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思维,在生物学科的施教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中的逻辑性,使得学生能够从证据以及逻辑推理的层面出发,完成对生物学科内容的探究和思索。而问题始终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初中生物教育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也可以促进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創建,让学生基于未知的情境主动地进行思考。

例如,生物实验的操作往往具有一定的顺序,而这些具有顺序性的操作步骤也内在地反应出了生物学科当中的逻辑性,因此,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教学中开展“观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这一实验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围绕实验的原理、现象等,对学生提出“心脏是由哪几个腔所构成的呢?”“左右心房中是否相通呢?”“心房和心室之间是否具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呢?”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操作,以便在边思考、边操作中,实现思维的有效运转,在探究答案中认识到其中的逻辑性,从而强化自身理性思维的发展。

由此看出,教师从生物实验的内容出发,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打造疑问情境,能够让学生从证据和逻辑推理的层面出发,体会到生物实验中的逻辑性,从而逐步发展理性思维。

三、介入社会现象,发展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素养强调了学生从生物学的视角出发,针对社会事务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在这一生物核心素养中指出了学科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对原本抽象、冰冷的生物图画和文字附上了感性的色彩。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也应当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不将教学的内容局限在生物教材之中,而是为学生引入社会现象,使得学生在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的社会问题相整合中,以便学生能够主动地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中主要教授的内容是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等,而这一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是十分密切的,因此,生物教师就可以在讲解本节课内容中,适当地为学生引入社会生活现象。具体来说,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H7N9流行及其防治情况的短片,让学生围绕短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以便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随后,结合短片中的内容,教师为学生引入传染病、非传染病的概念等,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出一些常见的传染病等,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地将生物现象与传染病的内容进行整合,并从生物学视角对社会生活中的传染病进行分析,在探究阻碍传播路径等方面,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生物课程的教育实况能够看出,仍旧存在部分阻碍教师对学生进行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为此,生物教师应当切实地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看做是教育的指南,并在生物课堂中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找寻落脚点,让学生在形成生物核心素养之际,提高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芳.议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3):50.

[2]崔敏霞.探寻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课堂的落地生根[J].中学生物学,2018,34(11):71-72.

高中生物学科认识范文第6篇

摘 要:文章从构建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塑造学生的生物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对初中生物学课程的科学课程性质进行了分析。深刻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科学课程性质,有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课程;科学课程性质;主要表现

作者简介:毛硕,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119)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在科学课程性质上的表现是深刻理解其科学课程性质的重要一环。

一、构建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

生物科学发展至今日,研究成果已经汇集成一个巨大的生物学知识体,这个知识体包括事实、概念、原理、定律、假说、理论、模型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而且正在迅速地、爆炸式地增长。构建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是初中生物学课程在科学课程性质上的首要表现。初中生物学课程所构建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根本上取决于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重要概念。

1. 课程内容决定了知识体系的内部格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分设“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又下设若干个二级主题,具有环环相扣、缜密有序、主次分明的特点。该课程内容的制定打破了“教学大纲”时代一直延续的“学科中心论”课程内容制定取向,是一次符合时代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大胆突破与勇敢变革。因为知识是依托课程内容而呈现的,所以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决定了初中生物学课程所构建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的组织方式与结构层次,为该知识体系确定了内部格局。

2. 课程目标与重要概念决定了知识体系的外部界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级课程目标,即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目标。总目标提纲挈领地指出初中生物学课程旨在让学生获得哪些发展。具体目标则是从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总目标进行进一步明确与具体阐述。内容目标则更细化、更明确、更详实地指出某一、二级主题所对应课程内容的学习应该使学生获得哪些发展。从总目标到具体目标再到内容目标,层层细化的课程目标为知识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新课程标准基于十个一级主题,精选并表述了五十个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这五十个重要概念处于初中生物学课程所构建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的中心地位,包括了对生命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与重要概念决定了初中生物学课程所构建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的广度与深度,为该知识体系划定了外部界限。

二、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过程

人们在探索和认识生物世界时,基于已有知识对外界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的过程,即生物科学思维过程。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最基本的生物科学思维过程,贯穿于整个生物科学思维活动,其他生物科学思维过程都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生物科学思维过程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依靠系统而长期的实践才能获得。初中生物学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生物科学思维过程的发展。下面以分析、综合、比较三种思维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1. 分析思维过程。分析是将生物学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将整体的各种属性分解出来的思维过程。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有许多学习内容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例如,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普通光学显微镜有哪些结构各有什么功能,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等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训练,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分析思维能力。

2. 综合思维过程。综合是将生物学对象的各个部分或特征联系起来并建立整体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初中生物学课程中也有许多致力于发展学生综合思维的学习内容。例如,学生在完成对植物细胞结构、动物细胞结构的学习后,对细胞生活需要物质与能量、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等问题的学习,就是综合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过程。又如,学生在完成对肺内气体交换、血液、血管、心脏结构与功能等内容的学习后,对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整体学习,就是一个由分析思维到综合思维的发展历程。

3. 比较思维过程。比较是将生物学对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间的异同点及其他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经常涉及,如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比较,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比较,细菌和真菌的比较,人体三道防线的比较,等等。

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初中生物学课程对学生生物科学思维过程的培养是潜移默化、贯穿始终的。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课程内容的呈现、编排,处处体现着初中生物学课程对学生生物科学思维过程发展的关注与推动。

三、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

1. 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義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初中生物学三大课程理念之一,“科学探究”更是初中生物学十大课程内容主题之首。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科学探究”,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是将科学探究引入初中生物学课程的目标之一。

2. 教科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依靠。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主要依靠学生完成教科书中设置的学习栏目来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为例,几乎所有学习栏目都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推动作用。这也正是“科学探究”主题渗透于其他九大课程内容主题的集中体现,更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例如,“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对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往往有不错的促进作用。又如,“实验”栏目对学生“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与“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往往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众多的学习栏目中,有两个学习栏目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其核心作用,即“探究”与“技能训练”。每学期学生都要完成3~4个“探究”栏目,3~6个“技能训练”栏目。“探究”栏目在内容选择上具有以下特点:①探究对象贴近学生生活,种子、鸟、小鼠、蚂蚁、花生等探究对象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②定性探究与定量探究共存,探究活动中既有定性探究,如“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又有定量探究,如“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③探究难度逐步增大,例如七年级上册的三个探究活动中,第一个探究活动“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在教科书上给出了完整的探究方案,第二个探究活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则给出了部分探究方案,而第三个探究活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只给出了一些提示和资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探究方案。探究难度逐步增大不仅表现在探究方案是否需要学生自己制定上,还表现在后期的探究活动对学生各方面探究技能的要求明显高于前期的探究活动。“技能训练”栏目在内容选择上则具有以下特点:①全面广泛,对初中生物学探究活动所需的探究技能均进行了专项训练;②由浅入深,前期的技能训练相对简单,而后期的技能训练则难度加大,对学生数学功底、语文功底都有一定的要求。

总之,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在科学课程性质上的又一重要表现。

四、塑造学生的生物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课程标准确立了清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确立了清晰的课程目标:①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②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③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④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⑤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 教科书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深刻演绎。在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上,初中生物学教科书编写组做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努力:

(1)在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插图或背景图,色泽鲜明,栩栩如生,意境深远,引人入胜。这些图画形象、灵动、传神地展现了自然生命美、科学技术美、生命伦理美以及科学史话美。这些插图或背景图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世界的情感。

(2)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设置了不少类型多样、涉猎广泛的实验活动、探究活动、调查活动、设计活动、制作活动等。这些活动的设置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很有助益。

(3)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有些章节的设置,可以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集中发力”。例如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能帮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增强改变祖国生态环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又如,第八单元第三章《了解自己,健康生活》能有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4)在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设置了许多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栏目,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学与文学”“生物学与艺术”“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这些栏目对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科学家的故事”栏目中《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一文能充分唤醒学生对我国古人类学科研工作者的崇敬之意,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古人类学的兴趣与动机。又如,“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血液透析和肾移植》一文能引起学生对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关爱之情,对器官捐赠公益事业的崇敬之情,同时能强化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人的一生都有深刻的影响。学生在结束初中生物学学习后或许许多生物学知识、技能都会渐渐淡忘,但在生物学课程中所受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却能如一颗种子般在心中生根发芽,受用一生。科学崇尚理性,但科学教育不是纯理性的工作。生物学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结合学科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五、结语

相较于旧课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增加了对课程性质的说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相当比例的初中生物学教师与初中生对生物学课程性质的归属有错误认识,认为生物学是“人文学科”。对初中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错误认识会使师生在教与学的态度、方法等的选择上与课程标准相差甚远,使学生在结束初中生物学学习后难以收获课程标准期望的学习效果。反之,深刻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科学课程性质,则有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3] 刘恩山,汪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5] 胡继飞.生物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6] 李高峰,吴成军.初中生物学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郝 婵

上一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生态伦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