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专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理工科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2.商业车险主要有四个主险:

①车损险:代号A

②三者险:代号B

③车上人员责任险代号:D

④盗抢险G

主要有五个附加险:

①玻璃代号:F

②划痕代号:L

③自燃代号:Z

④不计免赔代号:M

发动机特别损失险代号X

交强险的特性:

公益性、强制性、广泛性。设立交强险的目的是:让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强制性:强制承保,不能拒保。广泛性:只要是机动车,都可以承保。(机动车包括摩托车,不包括电动车)酒后驾车、故意撞人,交强险也理赔,目的是保护受害者,体现了公益性。当然遇到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会先垫付医疗费用,再立案调查情况,向司机追偿。交强险不赔的情况:碰瓷的不赔。

交强险特征:

分项赔偿原则(往下看)浮动费率原则(第一年不出险,第二年费率下调10%,最多下调30%,反之则反),奖优罚劣原则。

交强险能解决哪些问题?

举例:车撞了树,只给车上了交强险。假定树不赔,那么,车的损失是否可以走理赔?答案:不赔,因交强险只理赔交通事故中的受害方,那么在这个例子里,受害方是树,不赔树的话,车辆损失就得不到任何保险补偿。

再看个案例:一个捷达在后,奔驰在前,突然前面有交通事故,奔驰急刹车,捷达没刹住,追尾了,把奔驰的保险杠给撞坏了。这倒霉催的,不过还好有车险。奔驰给4S店打电话问修车费,双方协商解决理赔问题。4S店回复奔驰,配件4万,要空运过来,国内没有这型号的配件。捷达车主心想4万不贵呀,光交强险就12万。结果傻眼了:交强险规定:事故中产生的财产损失,最多赔付2千。也就是说,因为他只上了交强险,没有上商业三者险,3.8万要等着捷达支付。

交强险的理赔最高限额是12.2万。

大家听了还挺高兴,还算不少啊,一般的车辆损失也就够了。

不要高兴太早了,交强险还有个分项赔偿原则:

撞人致死:11万

撞人受伤:1万

交通事故产生的财产损失:2千。

这是在被保险人有责任时的赔偿。被保险人无责任时: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万,医疗费1千,财产100.交强险累积赔付。

意思是:一年的保险金额就这些,几次出险理赔金额要加一起算。超过了就自费。(开车还是小心为好,现在撞人致死理赔11万,这年头11万能安抚被害人家属吗?没个30~50万能摆平吗?)所以仅仅给车上了交强险,真正遇到事故时,自己掏腰包的花费很昂贵。

商业三者险:

行内有句话:没有商业三者险的车主,伤不起。有的人看到商业保险,商业车险,会有抵触情绪:商业保险是盈利性质的,不是福利,这很对。不过现在保险的理赔率也是很高的,特别是车险,理赔就是给车主的福利。

定义:商业三者险是保险公司为第三者的损失承担责任的保险险种。第三者指的.除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以外的,因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而遭受损失的第三方受害者。

解析:

1.第三者险是赔给第三者的,不包括自己家人。有一个案例:一人在倒车时,经验不足,让家人站在车后,加上技术不熟练,油门当刹车,导致家人死亡,这种情况车险不能理赔。如果是外人,可以理赔。这也是为了防止骗保,故意伤害家人。

2.没有分项赔偿原则,有损就赔。

3.不累积保险金额,例如投保10万的三者,第一次出险理赔后,第二次保险金额还是10万,不会因第一次理赔过而减去上一次赔偿的金额。

4.商业三者险的保费:一般在几百元,5万起,例如600左右保10万,800左右20万,1千左右30万。建议额度在20万以上。少了确实到真正遇到事故时,作用微弱。遇到事故时顿时傻眼。(不出险的车,保费来年会下调10%,以下的保费为大致数额,保费和车型以及不出险优惠或出现了上涨的幅度有关。)商业三者险在北京的理赔率相当高。

车损险:

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员在驾驶保险车辆时发生保险事故,造成保险车辆受损,保险公司在合理范围内予以赔偿车损险也就是针对车辆本身的损失投的保险。不上车损险,附加险上不了。较常见的车损:碰撞、倾覆(翻车)、自然灾害等(冰雹、暴雨、爆炸等等)。保费一般1千多保10万,和车辆型号价格有关,相当于一天3元。这项保险的理赔率也非常高。

车上人员:

负责赔偿保险车辆交通意外造成的本车人员伤亡。一名司机加四名乘客。一般每人保险金额1万到3万,保费40左右保险金额一万,,乘客一人20元左右保险金额一万,四人保费100到300左右。建议车主,有了车上人员保险,还要提醒乘客,一定要给自己上意外险。意外险100到500的保费,保险金额几万至几十万。有几个案例,朋友搭车,出了事故,双方闹上法庭,其根本还是因钱的问题。应该学会将这些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不是司机来承担,伤不起。我曾经拒绝过没有意外险的朋友搭乘我的车,朋友也理解。(我在微博里写:没有意外险,请下车;有意外险,可以搭我的车)关于朋友搭车,法律规定:不管乘客是有偿乘坐还是免费搭车,承运人都有奖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的法定义务。

盗抢险全称:

全车盗抢险,意思是,丢了某个轮子、反光镜那不能赔。盗抢险理赔的要求:车被盗后,到县级以上公安部门报案,三个月没找到,可以要求理赔。

发动机特别损失险:

也称“涉水险”投保了车损险的车,可上此险。也就是说,没有商业保险主险,这个不能上。车辆浸水的情况下,车损险可以赔付除发动机以外车辆损坏的部分,而由此导致的发动机损坏则只有涉水险才有可能赔。负责保险车辆在积水路面涉水行驶以及涉水时施救的合理费用。被水淹后致使发动机损坏可给予赔偿。但是如果被水淹后车主还强行启动发动机而造成了损害,那么就算购买了涉水险,保险公司仍将不予赔偿。车辆全险并不包括涉水险,车损险不包括发动机损失险。很多朋友以为上了全险万事大吉了,其实很多时候的“全险”不包括“涉水险”,所谓的“全险”普遍说的是所有的主险(三者险、车损险、盗抢险、交强险),而如涉水险这种附加险需要另外购买。车损险发动机的赔付作为免责项,如果想给发动机上保险就必须购买发动机附加险。

玻璃单独破损险:

在保险事故中,玻璃破碎通常都是伴随着车辆其它部位遭受损失而发生的,此时的玻璃破碎属于车损险的责任范围。而在玻璃单独破碎时,此时就不属于车损险范围了,而属于玻璃险的责任范围,这时如果没有玻璃险保险公司就不赔了。

划痕险:

划痕险可以上,可以不上,根车主的经济能力。划痕险的保费一般400元保2000。相对车险的其他项目,比如三者险,600元保10万来说,还是比较贵的,不过划痕险只能给三年内的新车上,一般保险公司拒保旧车划痕险。说实在的,有划痕了照样可以开,但有车损或玻璃损坏,没法开。因划痕很容易就出现了,划痕险的理赔率相当高。有保险公司推出:上车险赠送划痕险。为什么可以这样?实际上把划痕的位置乔装改扮,扮成车损的模样,申请理赔。但是,如果有这种情况,车损怎么也掩盖不了划痕:车身被画上画,这时候,没有划痕险,这家保险公司怎么会理赔呢?所以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虑问题周到些,不要被“在我们这里上车险便宜”、“上车险赠划痕险”等词语所诱惑。便宜一定给上的保险金额不会高,这是必然的

自燃险:

一般新车有自保,不需要上自燃险。旧车因供电线路和油路老化,需要燃险。还有一种情况,因车上货物加上外界温度过高,车内燃烧,也属于自燃险理赔范围,所以新车也可以投保自燃险,特别是夏天温度过高的时期,经常出车的朋友。

不计免赔险:

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条款中规定了,保险人将根据驾驶人在事故中所负的责任,采取一定的责任免赔率,负主要责任的,免赔15%;负同等责任的,免赔10%负次要责任的,免赔5%;负全部责任的,免赔20%。另外不要把所有证件都放在车里,行驶证放车里,其他证随身带,以免车辆损失造成证件损毁,缺少证件到时候理赔的时候会扣一些免赔,缺一样扣0.5%(行使证,购车发票,车辆登记证等等),少了备用钥匙扣3%.

总结:1.交强险必须上,牢记缴费期。车辆浸水的情况下,车损险可以赔付除发动机以外车辆损坏的部分,而由此导致的发动机损坏则只有涉水险才有可能赔。负责保险车辆在积水路面涉水行驶以及涉水时施救的合理费用。被水淹后致使发动机损坏可给予赔偿。但是如果被水淹后车主还强行启动发动机而造成了损害,那么就算购买了涉水险,保险公司仍将不予赔偿。车辆全险并不包括涉水险,车损险不包括发动机损失险。

常见保险不赔注意事项

1.新车未上牌、无临时牌或者临时牌过期期间造成的损失,不赔

在汽车基本险的四个险种的免责条款中,都明确规定,除非另有约定,否则发生保险事故时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合法有效的行驶证、号牌,或临时号牌或临时移动证,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2.车辆未在规定时间内年检或者未通过年检出事造成的损失,不赔

每年都有因为车辆没年检而拒赔的事情发生。根据保险合同,保险只对合格车辆生效,对于未年检的车辆只能视为不合格车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车主上了保险也没有用,包括车损险、三者险等在内的所有赔偿将由消费者自己承担。

3.车辆修理期间出事故造成的损失,不赔

车辆在检测、维修、养护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赔偿。原因是保险公司认为维修点负有看管车辆的责任,车辆被盗或者损坏是属于维修点的过失。

4.撞到自己家人的,不赔

所谓第一者、第二者是指保险人、被保险人(驾驶员视同于被保险人),除去这些人以外的,都视为第三者。在保险条款中规定被保险人或驾驶员的家庭成员不属于“第三者”的范畴。所以,如果车辆撞到自家人,商业三者险条款中规定为免责。同理,车辆之间互碰,如果属于同一单位所有,则不能互为三者,根据条款规定不赔,不能通过第三者责任险得到赔偿。

5.在收费停车场丢车,不赔

保险公司规定:凡是车辆在收费停车场中被盗,保险公司一概不负责赔偿。因为上述场所对车辆有保管的责任:在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车辆损毁、丢失的,保管人应承担责任。所以,车主一定要注意停车时收好停车费收据。

6.被保险人主动放弃追偿权的,不赔

“行善有风险,放弃追责需谨慎”。这缘于车辆损失险其中一条免责条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车辆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事故发生后,在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7.驾驶证丢失、损害以及更换期间驾车造成的损失,不赔

基本险四个险种的免责条款中均注明,在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或记分达到12分,仍驾驶机动车造成的事故损失的,不予赔偿。

8.事发超过48小时未告知保险公司,有可能不赔

这里为什么是“有可能不赔”呢?原因是《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须在保险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通知保险人,否则造成损失无法确定或扩大的部分,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9.保险费交清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赔

基本险通用条款第八条写明,除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应在保险合同成立时一次交清保险费。保险费交清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

10.车辆的新增设备损害,不赔

在车辆损失险和全车盗抢险的免责条款中规定,新车车辆出厂时的原厂配置以外新增设备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赔。这对于喜欢为自己的爱车“添油加醋”的车主们来说就需要注意了。

11、非整车丢失,不赔

机动车辆车损险条款中明确规定,被盗窃、抢劫、抢夺,以及因被盗窃、抢劫、抢夺受到损坏或车上零部件、附属设备丢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在机动车辆附加盗抢险条款中也规定,非全车遭盗窃,仅车上零部件或附属设备被盗窃或损坏,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

12、轮胎及轮毂单独或同时损坏,不赔

保险合同责任免除中明确规定了,车轮单独损坏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公司不能给予赔偿。车轮单独损坏指未发生被保险机动车其它部位的损坏,仅发生轮胎、轮毂、轮毂罩的分别单独损环,或上述三者之中任意二者的共同损坏,或三者的共同损坏。

13、车灯或者倒车镜单独破损,不赔

该条免责条款的制定是为了对付某些修理厂的骗保行为。之前某些修理厂常常用换下来的破损车灯或者倒车镜装到车型相同的其他车上来骗取赔款。另一方面,因为这一免责条款,不少车主即使是无心的剐蹭也将得不到赔偿。但这一免责条款并不是所有的车损险条款都采用的,有的保险公司所使用的条款就予以理赔,但并非全部,所以客户在投保前还是要问个明白。

14、发动机涉水操作不当的,不赔

车主必须注意,在严重浸水情况下,千万不要强行启动发动机,应该在第一现场向承保的保险公司报案,由专业人士到现场施救。

15、未定损直接修车,不赔

理工科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一条 为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能够得到更好发挥,学校允许本科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调整原学专业。

二、转专业的范围、时间及比例

第二条 学生可转专业的范围:入学当年招生的所有专业。工业设计(文)、艺术设计和绘画专业之间可互转,但不能转入其它专业。

第三条 转专业的时间:第一学年申请,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初具体实施。 第四条 接收转专业学生的比例:各专业二年级接收其它专业转入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专业二年级学生人数的10%。教育资源充裕的专业可适当增加接收其它专业学生的比例。

三、转专业的条件

第五条 学校对转专业的年级和学生人数实行宏观控制,原则上允许二年级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生(不含专接本学生)转专业。具体要求如下:

1、在校期间无考试违纪作弊纪录及任何纪律处分。

2、第一学年的必修课程和限定选修课程成绩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4.0(不含)以上。

3、学生转专业只限一次。

4、学生确有专长,更适合转入其它专业学习的学生,在转专业时优先考虑。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准转专业:

1、在休学、保留学籍或保留入学资格期间的学生不能转专业。

2、招生时确定为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的学生不允许转专业。

四、转专业办理程序

第七条 转专业工作由教务处和相关学院负责实施,转专业名单报校长办公会审批。

第八条 报名:学生填写《河北理工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申请表》一式三份,并提供学生成绩单或相关的证明材料,填好后送交所在学院审核,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周由学院统一送教务处。

第九条 考核:

1、由教务处审核并按申报专业汇总各学院申请转专业学生名单,发给接收学院。考核包括基础考核和专业考核。

2、基础考核:由教务处组织,考核内容为:拟转入专业为工科考核英语和高等数学,拟转入其它类专业考核英语和计算机基础,成绩均为百分制。

3、专业考核:接收学院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考核。专业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在拟转入专业方面的综合素质,如:是否适合新专业的学习,学生的拟转入专业的专业素养如何,对拟转入专业兴趣程度。学院应对考核的各个环节(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登录)应严格把关,考核形式可以为笔试或面试。

第十条 选拔:

根据基础考核平均成绩占70%,专业考核成绩占30%的比例计算出最终综合成绩,按最终综合成绩进行排序,依据转入计划择优转入学生。校长办公会审定同意后,在学校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为3天。

第十一条 经学校同意转专业的学生,由教务处通知学生所在学院和接收学院,学生持学生证到教务处办理学籍异动和报到注册手续,换发新的学生证件,以插班方式转入新专业学习。

第十二条 凡办理完转专业手续的学生不得再次提出转专业申请或退转手续。

五、转专业后培养方案和学分

第十三条 学生应当根据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读课程,学生毕业时按转入专业的毕业要求核定毕业资格。

第十四条 学生在原专业所取得相同课程的学分仍然有效;其余已取得学分的非新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按选修课记入本人成绩表;所缺新专业的必修课、限定选课必须补修。

第十五条接收转专业学生所在学院应安排导师在选课前根据每个学生所修课程的情况,指导学生选择应补修的课程。补修所缺新专业的必修课、限定选课不需缴纳修读费用。

第十六条学生第二年按转入新专业缴纳学费。

理工科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实验室是理工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主要场所,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力量。分析导师在理工科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探讨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导师;理工科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途径

一、理工科导师开展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成败。导师的角色定位、研究生的成长发展特点等凸显了理工科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1.理工科科研工作的特点凸显了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受专业特色的影响,实验室是理工科导师和研究生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导师能较为全面的掌握研究生的日常状况。研究生的思想、学习情况,正是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依据。导师作为理工科实验室的管理者,又具备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条件,体现了其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性。

2.导师的教师属性凸显了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自然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201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再次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可见,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的神圣责任,有其必要性。

3.研究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凸显了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当前高校研究生受过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但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社会责任感缺乏、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生面临着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导师的教育引导。上述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影响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和培养质量,也凸显出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二、导师在开展理工科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导师在理工科研究生中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笔者在中国海洋大学部分理工科研究生和导师中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导师在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导师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导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党员比例较高,具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条件。大多数理工科导师具有博士学位,不少导师有留学经历,年龄在35~55岁之间,他们具备旺盛的精力、丰富的人生阅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人格修养。在调查中,65%的导师为中共党员,82%的理工科实验室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研究生是中共党员。多数导师愿意参加研究生的德育活动,对研究生担任党团职务并不反对。可见,导师具备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条件。

(2)导师对研究生的巨大影响力可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研究生来说,导师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参与调查的研究生均认为导师对自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67%的研究生认为这种影响是巨大的,52%的研究生将导师作为自己在科研及道德领域中的楷模,大多数研究生认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上述数据表明,导师对研究生有充分的影响力,研究生对导师有认同感,从而使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了保障。

(3)理工科研究生的特点适合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理工科研究生来说,大多数学习和科研都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理情况等有较准确的了解。由于实验室之间学习科研任务安排、管理制度、专业方向等存在差异,使得现行以研究生班为单位的教育管理面临一定的困难,导师组织的以实验室为单位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优势也随之显现出来。

(4)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培育和业务培养的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易于接受。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业务培养的同时,也培育了研究生正直诚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团队合作的品质,实现了思想培育和业务培养的融合,研究生党员认真进行课题攻关,也体现了先锋模范作用。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易被接受。

同时,理工科导师在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面临着挑战:

(1)部分导师科研任务重,认识上存在偏差,不愿开展、没时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工科导师往往都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精力投入。部分导师存在错误观念:一种认为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攻克学术难题,不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种则认为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不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大,周期长,显示度低。因此,当科研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冲突时,导师常优先进行科研工作,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

(2)部分导师缺乏经验,育人能力不足,不会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受自身所从事专业及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底子薄、经验不足。党建工作事务较多、要求细致,对导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大多数导师游离于党建工作之外,即使有部分导师已经在实验室中开展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标准,随意性大,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另外,部分理工科导师为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不符合从事党建工作的基本条件。经验和德育育人能力的不足,为导师进行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阻碍。

(3)部分导师自身存在问题,缺乏魅力与威信,不适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导师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道德水平一般,师德教风有待进一步加强。还有的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过多,疏于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这些导师在师德方面缺乏魅力,威信不足,不能对研究生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不适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应发挥以下作用。

1.德育为先,做研究生思想的领路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导师作为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研究生学习、科研、实践等具体环节,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导师应对研究生在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学术道德、日常行为等方面进行监督,及时纠正研究生在思想和行为中的偏差。

2.行为世范,做研究生行为的示范者。导师在工作、科研、生活中的表现,会影响研究生对待学习、科研和生活的态度。导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实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研究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术能力、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榜样。

3.亦师亦友,做研究生的好朋友。导师应对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思想困惑、心理问题给予疏导,对研究生遇到的具体困难进行帮扶,真正做到关心关怀每一个学生,成为研究生的益友。

四、导师在理工科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途径

笔者从组织创新、制度完善、能力提升、队伍建设、内容载体等方面对导师在理工科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途径进行了初探。

1.组织创新方面。在实验室设立党组织,党内导师指导开展党建工作。高校可尝试在理工科实验室设立党组织。导师是中共党员的,承担相应的实验室党建指导任务,探索符合理工科研究生特点的组织生活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导师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等具体党务工作中的作用,使导师全面了解实验室成员在思想、学习、科研等方面的情况,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发展党员,开展党建工作,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质量。

2.制度完善方面。加强考核与激励,明确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完善工作要求制度,明确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如:导师应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规范研究生的日常行为,强化对研究生的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导师应对研究生推优入党、各类考核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审核把关;导师应参与到各类研究生德育活动中;等等。完善导师选拔和考核制度,把导师的师德师风和德育育人能力作为选拔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消极懈怠的导师,应对其进行批评并督促改进。完善激励制度,定期对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评议,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对在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突出的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3.能力提升方面。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提高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高校应加强对导师的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研讨班、实验室党建活动观摩等形式,提升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搭建导师德育工作交流平台,加强导师之间的育人经验分享,做好新任导师的“传帮带”工作,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在导师中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通过项目化管理、资金支持等,提升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科学化水平。

4.队伍建设方面。科学分工,注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当前,研究生的业务指导主要由导师负责,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往往由所在学院的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进行。导师和辅导员、团干部之间沟通不足。高校应科学划分导师、辅导员、团干部的分工,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工作形成合力。辅导员、团干部在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注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综合评价、校园文体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领域的作用,充分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导师的批评与监督。

5.内容载体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多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工科实验室具备专业优势,不少实验室已经建立了网络交互平台,同时各类互联网社交平台也在理工科导师及研究生中风靡。导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实验室网络交互平台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引导和管理服务,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网络舆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宣传教育、法律等内容。导师还可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科特点开展有主题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海权教育、学术规范教育等。

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依靠导师的力量。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应做好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实现研究生专业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俭川,张宇航,刘晓元.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4,(003):44-45.

[2]张艳丽,祝春华,王洪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33):209.

[3]周建美,赵元勤,卢东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9-70.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201313)

理工科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需要。文章在分析当前理工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强化创业意识启蒙、明确创业教育目标、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健全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等多维度分析了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完善,进而提出创业教育实践应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分阶段和个性化推进的建议。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罗勇(1972- ),男,湖北宜都人,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009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教育教改资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UST 2013JYJG-A-4)和201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NUST 2013CY-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从而将创业能力培养提升到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看作与高等教育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第三大核心任务。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破解当前社会存在的“就业难”问题的要求。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现象日渐普遍并被社会所认同,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运而生。创业教育不仅符合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而且能够有力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第二,创业和创新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和互相促进的。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创业,创业的先导和基础是创新,创新的水平往往决定创业的成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随着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的进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项工作极大地强化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第三,当前我国正处于就业形势严峻的阶段,人才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高等院校良好的创业教育将促使大学生创业渐成气候,会大大缓解“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二、当前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启蒙不充分。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和经济的热点问题,然而一个大学生是否会创业、创业的方式等都要受其创业意识的影响,创业意识或精神的培育则是创业实践的起点。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在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内涵和结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和观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启蒙不够充分,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限制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纵深发展。

2.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下,绝大部分高校对于创业教育内涵和外延存在偏差和误区,往往将创业教育直接等同于教育学生开办企业,过分注重填鸭式的创业教育课堂和创业技能训练以及创业知识传授,重术轻道,扭曲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考核的压力下,不少理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蜕变为“创业知识教育”或“创业技能教育”。

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创业教育的目标追求应在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中有所实现,在培育创业精神的同时,应注意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当前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由于学科地位的边缘化,多数高校并没有给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足够的重视;二是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4.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不健全。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健全;创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多数高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三、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笔者结合南京理工大学的就业创业教育实践,着重围绕理工科高校的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启蒙、创业教育目标设定、创业教育课程重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评估四个主要问题,探索出一套切合理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一体两翼三平台”)。

1.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启蒙。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和创业世界观等心理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创业意识”。②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初始,应着重针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启蒙。首先,从实践层面来看,通过开展创业讲座、科研立项、模拟创业比赛和参加以“挑战杯”大赛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其次,从制度层面来看,要不断完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和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南京理工大学遵循突出重点、鼓励交叉和分类指导的原则,以优势的经管和社科为支撑,以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载体,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的创业项目培育,构建了一个理、工、经、管、法相互支撑且结构合理的具有理工科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最后,从物质保障角度来看,要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提供相应的资金、场所,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2.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定位。高校通过短期的创业教育造就大批学生“企业家”或学生企业的想法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创业教育的本质应是注重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应是立足于学生的学科背景,强化培育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以及开拓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在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中的从业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敢于尝试的精神。

高校应始终明确将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具备创业能力的新型实用型人才。换言之,以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为主体(“一体”),以浓郁的创业氛围感染学生,以高层次的创业平台锻炼学生,以系统的创业知识武装学生。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教育特色,坚持意识、知识、能力相统一的教育道路,培育学生形成务实、科学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以及创业潜力,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

3.重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创业活动的本质来看,创业是一项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也是一项全面体现创业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活动。③一方面,要合理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课程设置着重在内容上体现综合性,结合理工科专业特点,加强人文经管等综合性课程的开设。科学化设置教学环节,探索一套符合理工科学生特点的创业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务实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以及创业潜力。在形式上要体现多样化,创业教育课程可采取专题式讲座、体验式模拟、案例式讨论等多种形式,注重教育与实践并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质量。一是针对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二是邀请校外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弥补校内专职教师在创业实践中的经验空白;三是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办公室,从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鼓励教师投入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来。

4.健全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第一,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整合校内、校外企业的资源以及政府和机构的扶持制度,共同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促进创业教育的首要保障。南京理工大学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根据理工科不同学科专业特点设立了多个专业工作室,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专业指导以及跟踪服务。根据区域规划、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与省市、县人才中心、高新园区等共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助服务水平。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投入资金用于前期教育,在学生进入创业实践阶段时应逐步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经费投入和指导服务。学校应投入大量资金构建创业实践载体和平台,进行“创业教育示范学院”建设,完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第三,创办孵化平台,助力学生成功创业。南京理工大学依托政府和学校资源成立三大创业孵化平台(“三平台”),即在校内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学校科技园成立大学生创业园,与所在区政府共同投资建立“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学生进入孵化园和创业园后可以获得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免息贷款、免费的专家指导以及当地政府在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保障。

四、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的若干思考

1.力求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推进理工科创业教育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创业教育不是专业教育外的新内容,而是专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是专业教育的时代要求和时代内容。④要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融合到专业教育过程中,对帮助当代大学生积极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2.遵循系统化、分阶段的教育规律,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完善有其内在阶段性特点,同时又是一个长期渐进性过程,因而创业教育的开展也必须采取阶段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原则。理工科高校既要开展普及性创业教育,又要具备更高层次的专业性创业教育;既要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分别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又要针对创业的不同阶段(创业的准备、初期以及成长阶段)进行差别性的指导。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3.创业教育要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个性化”开展。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创业教育一般都体现并密切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与资源优势,并不存在“理想的最佳模式”,⑤因此,要突出不同类别(层次)高校的各自特色,找准学科优势来个性化开展适合本校实际的创业教育。在构建创业教育模式时,必须“学会恰当地利用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努力创业、奋发有为的创业思想”。⑥创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要积极寻找区域经济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切入点,发挥区域经济和文化区位优势,实践“本土化”的创业教育,明确与本地个性相统一的创业教育目标。

[注释]

①李志,李雪峰,万凤艳.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0(1):85.

②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85.

③许强.高校创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探究[J].商情,2010(16):99.

④覃成强,冯艳,于娜.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3(3):13.

⑤林磊,陶思亮.中美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74.

⑥黄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创业教育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11(5):78.

理工科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实证了英语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发现同学们对大学里的英语教育的授課内容与形式,对提高英语沟通能力,提高英语教育的趣味性及创新程度,对英语考试等有诸多的期待,并针对目前大学里英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师资培训”,“营造说英语的社会环境”,“把考试从智力导向转为能力导向”,“对老师进行适量的幽默感培训”等措施来更好地发挥英语教育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育;大学;人文素养

0 引言

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对高级劳动力综合素质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高等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仅影响到他们专业能力的发挥,也严重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姜键,陈岩等,P75)。

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科教育,其中作为语言学习的英语教育更是落实人文精神、了解扩展跨国文化意识的主要学科,因为在语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是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许多学者高瞻远瞩,强调英语教学中学习者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性。许国璋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张中载认为外语教学自然必须“学以致用”,但学以致用可以有两层意义,一是功用之用,二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无用之用”(吴丹,P525)。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实证英语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并以访谈的形式调查理工科大学生对英语教育的期望,进而提出能使英语教育更好地发挥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积极作用的建议和措施。

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研究者对某地三所大学分别抽取了50名理工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详见表1)分析如下:

表1 问卷调查结果

问 题 选 项

A.帮助很大 B.有一定帮助 C.没有帮助

合 计

1.你认为英语教育能帮助提高你的人文素养水平吗? 43 96 11 150

2.你认为英语教育能帮助你学会如何做人吗? 14 103 33 150

3.你认为英语教育能帮助提高你的审美观吗? 18 100 32 150

4.你认为英语教育能帮助提高你的沟通能力吗? 80 62 8 150

5.你认为英语教育能帮助促使你主动了解西方文化吗? 68 64 18 150

6.你认为英语教育能帮助提高你的爱国热情吗? 16 63 71 150

7.你认为英语教育能帮助提高你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吗? 10 79 61 150

8.你认为英语教育能帮助提高你的诚信吗? 10 70 70 150

9.你在英语课堂上主要学习道德内容是什么? 语言技能101.0 文化信息 70.0 其他 30.0 201

合计 360 707 334 1 401

由问题1我们得知93%的学生认为英语教育能帮助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7%的学生认为不能;通过对问题2、3、4、5、6、7、8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英语教育在提高学生们的“沟通能力”以及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帮助学生们学会如何做人”以及“提高审美观”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而在“帮助提高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责任心与道德感以及诚信”方面作用较小;通过问题9的结果我们发现学生们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学到的语言技能较多,文化信息较少。

总之,问卷调查结果实证了“英语教育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水平的积极作用”,也告知我们目前大学里英语教育的内容主要还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这一事实。如何才能使英语教育更好地发挥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积极作用呢?我们还是先看一下理工科大学生对英语教育的期待吧。

2 访谈结果分析

研究者对三所大学里接受问卷调查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询问他们对英语教育的期待,下面是研究者分析整理好的访谈结果。

2.1 对英语课堂授课内容与形式的期待

同学们期待改变传统的一人授课众人听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希望老师们设计出能让同学们参与课堂、融入教学的课堂活动,少些语法知识的传授,多引入一些西方文化知识与场景,作中西文化对比,从而丰富他们的人文信息。

2.2 对提高英语沟通能力的期待

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无论是中国的英语老师还是外籍教师,口语教学的效果都还有很大的待提高空间,所以同学们期待增加口语练习与实践,让他们能够流利地与外国人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与实践水平。

2.3 对创新教育与趣味教育的期待

同学们期待英语老师能够实施创新教育,如形式多样化,情景真实化等。他们期待老师能多存储一些幽默能力以使课堂更有趣味和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2.4 对英语考试的期待

对于考试多数人是有畏惧心理的,所以同学们有人期待取消英语考试,研究者不感意外。其他同学们对现存的考试方式不太满意,他们期待改变现在的考试方法,取消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希望英语考试以口试为重。

3 如何更好地发挥英语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分析结果,研究者提出如下可行性建议:

3.1 加强英语教师师资培训

同学们期待学习到地道的口语、西方文化的精髓,而学校的大部分英语教师是国内各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少数老师有海外经历(而且不一定是长期的),所以英语老师现有的口语水平和文化信息的不足直接影响了英语教育现状。我们建议各高校不惜财力地送英语教师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参加有足够时长的师资培训,只有英语老师的英语地道化了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英语水平地道化的学生,这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

3.2 为学生们营造使用英语交流的语境

同学们期待有更多的口语实践机会,使自己所学的英语更能融入生活,这就需要给他们一个语境。这个语境不是每个高校所举办的英语角、英语社团等,更不是英语课堂,而是像普及普通话时的做法一样,为英语营造一个社会环境,有人要问有必要吗?如果我国要融入世界的全球化过程,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让英语成为我国的第二官方语言,只有这样,小学英语教育、中学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学们才能真正地拥有用另一种语言交际的能力,不至于造成像现在这样多的“张不开口”的英语学习者。如果要实例证明,我们可以看看印度、尼泊尔、新加坡等国家的英语水平。

3.3 改变现有的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

在我国考试意味着机会,如果考得好,机会就拿到手,反之,就会失去机会。有些机会关系重大,一旦失去,命运都可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会不畏惧考试呢?在大学里,英语课可能是理工科学生们最头疼的课,所以他们最不想参加的考试也就是英语考试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思变,长期下去势必会耽误很多人才。有同学建议考试以口语考试为主,我们建议在课堂上如果以实践和传递文化信息为主,考试可以从原来的以智力测试为导向改为以能力测试为导向,提高同学们的动口和动脑能力,同时测试要涵盖人文教育的内容。

3.4 提高老师们的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以语言为材料、以智慧和理性为核心、以契机为催化剂的艺术形式,它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中的结晶,是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谢旭慧,P9)。幽默是高品位的语言艺术再创造,它具有教育感化功能,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帮助培养同学们的高尚情趣和乐观信念,能开启学生们的心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所以老师们有无幽默感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英语老师(和其他老师)进行适量的“幽默感”培训,让老师们有幽默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的幽默感是一副让学生们能最快地对英语产生兴趣的良药。学生们具有了幽默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思想和事业发展都很有帮助。

4 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实证了英语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發现同学们对大学里的英语教育的授课内容与形式,对提高英语沟通能力,提高英语教育的趣味性及创新程度,对英语考试等有诸多的期待,针对目前大学里英语教育的现状我们提出“加强师资培训”,“营造说英语的社会环境”,“把考试从智力导向转为能力导向”,“对老师进行适量的幽默感培训”等措施,以更好地发挥英语教育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键,陈岩等.理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7).

[2] 赖铮.国际视野下的英语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3] 赖铮.让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走向世界[J].教育研究,2006(1).

[4] 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研究丛书: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 吴丹.儒家教育思想与外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

[6] 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理工科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对个体、社会、民族越来越重要。然而,对理工科生而言,许多学生对人文素养认识并不全面,易忽略其重要性,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本文将采用调查、访谈一线教师、对比高校数据等研究方法,在剖析人文素养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理工科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并针对其自身、培养环境、社会环境提出人文素养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理工科生;人文素养;缺失;提升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所蕴含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及其体现的集合。可分为三个层次把握其具体内涵。从基础层次而言,指如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的人文知识;从发展层次而言,指一个人所蕴含及表现出的价值观、个人修养等内在品质;从升华层次而言,指一个人外在表现出的对人本身的关怀,包括在处理社会关系、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二、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人文素养是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并有所成就的必要因素;除此之外,人文素养能丰富个人内在情感、提升心理素质,在遭遇受挫时能帮助个体控制自身情绪、自我激励并及时调整心态,人际交往中亦能更具同理心;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亦是培养高尚品格、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是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再塑造。

(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人文素养所强调的运用科学技术时保有的责任感和良知,注重科技进步与人文理念的结合,补充科学技术知识所构成的完备科学知识体系,是社会能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调查发现,全国理工科院校数目多于综合院校,然而单项排名前50的院校里:(1)就业综合排名及知名度排名中综合院校所占比例远高于工科院校;(2)即使薪酬排名中工科院校所占比例高于综合院校,但包含薪酬、影响力等在内的综合排名中,综合院校所占比例仍高于工科院校。可见更加注重人文素养培养有利于克服社会对专才的倾向,提升社会影响力。

(三)对民族的重要意义。人文素养教育中借鉴中华上下五千年优良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国民精神力量与凝聚力,进而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人文素养是最值得人们称道的,是立于世界的标志,是压不垮的民族精神脊梁。

三、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一)自身人文知识底蕴不足。根据调查,学生人文素养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对于许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法学、文学的基本知识并不了解;其次,表达、交际、心理抵抗力差,不善于公共场合表达自己观点,不能用最适当的方法表达自己情感,与他人沟通也存在表达问题,甚至出现难以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负面现象;同时,学生抵御错误思想侵蚀能力差,易出现价值观偏差而造成严重后果。

(二)对人文素养重要性认识欠缺。学生难以全面认识“人文素养”,对其认识多限于最基础的知识层次,对其发展和升华层次难以把握,更不用说其重要性。即使意识到重要性,学生多以课后学习时间少、专业学习压力大等为由,放弃对人文素养的学习和培养;理工科生也多存在缺乏思考、重现象轻本质的特点,总体呈对其重要性认识逐渐缺失的现象。

(三)高校人文素养培养环境有待提升。高校给学生带来的课业负担较重,影响其在人文素养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其人文类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导致大部分学生从课堂受益较少,仅依据兴趣通过课外书进行知识普及切这类方式所占比例较小。

(四)中小学阶段社会竞争压力的不良影响。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大,不仅是大学教育,甚至是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均给学生带来专业学习重要、人文素养重要性不明显的错误理念,导致人文素养的缺失从小形成且逐步积累。

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针对目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较为缺乏的现状,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合理的方法手段来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四个方面缺少任意一个方面的积极配合都无法达到有效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

(一)学生个体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采取行动。理工科的大学生们是我们本课题探究的主体,所以要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学生个体要正确认识个人人文素养水平对于自身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之后,就需要发掘并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1.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构建全面合理有梯度的人文类课程。理工科院校应当加强人文学科建设,主要要从两个方面作出努力,其一,人文类学科的全面性。要拓展面向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类课程的广度,以提供给学生充足的选择,满足学生在人文课程方面的需求;其二,合理有梯度的人文课程设置。在全面的人文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针对部分热门人文学科设置有梯度的进阶课程以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人文诉求。

2.加强人文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文课程考核机制。“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理工科院校应当合理地加强人文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招收人文专业知识过硬,人文情怀博大的人文教师。注重强调人文教师在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中起到的榜样、引导、辅助的角色。

3.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组织开展多样的人文活动,包括文艺活动、人文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浸入式的人文实践体验,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的人文认知。

(三)中小学校方以及政府部门推进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理工科大学生入校时基本都已进入成年阶段,学生的人文认知和人文性格已基本成型。而中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人文性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应当受到各方更广泛地关注。中小学校方和相关的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加强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设在学生知识、人格建设的比例,通过课程设定、活动开展培养其人文素养,增强其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后期升华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论国民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戴红红、张梦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李静,郑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

作者简介:

范富荣(1995-),男,汉族,福建龙岩,本科在读,电子科技大学。

张浩然(1994-),男,汉族,山东泰安,本科在读,电子科技大学。

杨若曼(1995-),女,回族,四川西昌,本科在读,电子科技大学。

彭琬凌(1994-),女,汉族,四川广安,本科在读,电子科技大学。

姚海成(1995-),男,汉族,四川成都,本科在读,电子科技大学。

上一篇:中医药养生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学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