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历史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6

初中学生历史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初中阶段;价值观

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形成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成为现阶段教师较为重视的方面。所以,教师针对学生问题应及时做出教学创新,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初中时期不断完善自己,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的同时,为学生打造高效、科学的初中历史课堂。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初中历史中蕴含着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才能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帮助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不断完善自己。

一、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文化学科,不仅蕴含着知识点,其中包含更多是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历史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不应该知识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成绩的提升,要保证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教学中收获更多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此外,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是目前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保证初中历史课堂变的更加高效生动。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以历史故事做为新课前导入,激发学生民族认同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科学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工作中需要重点思考的一方面。首先,教师应遵循历史故事的史实进行故事应用,此外,所选用的历史故事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课前引入是一节课气氛好坏、效率高低的关键条件,所以教师务必做好课前导入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授“抗日战争”中英雄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认同感,国仇家恨不可忘记。历史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故事,利用这种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和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历史认同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结合小故事使这一节课在课前导入的有趣氛围下成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

(二)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教学环节

历史知识的学习是纷繁复杂的,其中历史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历史知识形成了一个横纵交错的知识网络。教师针对复杂多样的历史知识内容,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到课堂中,将教材中涉及相关历史知识内容的图片或者视频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学生在观看课件时,便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历史知识的相关资料,如荆轲刺秦片段、焚书坑儒的图片等,这对于课堂内容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历史进行情景再现,让书本中的抽象的文字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大弊端,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举措的深入研究,教师则更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素养的发展,在保证课堂效率化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感受历史的魅力所在。此外,初中历史教师在如此的大背景环境下,应充分结合教育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學资源,将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结合视频等多元化的方式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历史故事讲述的方式,为学生烘托出家国情怀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生民族历史认同感的产生,让学生在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中提升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的同时,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唐洪平.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2018,(15).174.

[2]余秋萍,杜玲.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0).49~52.

[3]崔英文. 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2):122,124.

初中学生历史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结合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况,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重点分析了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提出了重视学生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历史教学当中树立创新意识等措施,希望对于今后深化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思维;教学改革;综合素质教育

一、引言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只有保证人才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获得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的优势,以便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你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况,在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则应该结合有效的措施来深化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以便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该重视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有效深化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优秀人才[1]。这里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论述了如何开展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相关问题。

二、重视学生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结合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机械化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化的学习模式中,并没有清楚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这样自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勇于实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加强学生对于基本历史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和了解,以便更好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历史学习体系结构,重视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全面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构建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结构。教师只有充分重视深化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便于开展更好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另外,教师则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完善相应的学习计划,保证学生能按照相应的步骤开展学习,全面提升学习效率,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历史基本知识以及技能,为后续的发展创新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历史教学当中树立创新意识

3.1 创新教学模式

开闸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避免简单化地将历史事件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尽量解释清楚整个事件的发生背景、起因以及相关影响,便于学生能从整体上更好了解到历史事件。这对于历史教师也具有一定的挑战,应鼓励历史教师不断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相应的历史知识,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技能。同时,在科学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中,教师应该将部分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及技巧融入到教学环节,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能够实现自我探索中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

3.2 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历史教师大都是采用单一化的机械灌输教学模式,这样难以构建良好的气氛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熱情,不利于开展相应的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所以,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应的多媒体、辩论赛等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应有重点来延伸课堂知识,能够进一步丰富相应的单调的历史知识内容,不断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见识,这些都是对于学生后续的思维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的历史教学情况,教师切忌避免出现直接否定学生的情况出发,应该让学生带着怀疑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和求知,结合自身的理解来提出疑惑,这样则有利于进一步开拓思维,更好实现教学水平的创新发展。

3.3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当前的历史教学开展情况,考虑到课堂时间限制的影响,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足够的知识内容,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来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难以获得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将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能够进一步将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广大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能通过互联网来收集教学相关的资料内容,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量,选择丰富的历史知识来提升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学习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去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人文纪念馆进行参观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亲身游览,结合自身的历史知识来构建自我知识框架体系结构,能实现学以致用。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通过实践活动来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时代发展的特点,鼓励学生有效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在开展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就应该在各个方面予以充分重视,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工作,为新课标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志峰.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J]. 速读(上旬),2018,12.

[2]王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J]. 学周刊, 2018,33.:

(河南省夏邑县孔祖中学 河南夏邑 476400)

初中学生历史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但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却无法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小活动实施方法和策略,无法意识到课堂小活动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故需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自行摸索,不断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其他人的教学方法,吸收优秀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果,学生更有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同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课堂的形式和效率均得以改善,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广度、深度亦能提升其中,课堂小活动的实施也为单调的初中历史课堂增添了一抹“新绿”。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活动;青年教师

如今,全国各大师范院校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正在持续增长,学师范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可以说,初入职场的年轻教师们是教师行业的“小白鼠”,故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提升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在新教师入职前均会举行入职前培训或岗前培训,从师德素养到教学常规再到教学方法上给予新教师们相应的指导,但这些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略显单薄,快速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校重要工作。

对于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而言,尤其是青年教师,采取正确的措施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艺,改善自身课堂和促进学生学习迫在眉睫。以2019年新办学的一所公办初中——体强路初级中学为例,年轻的学校集聚了较多的青年教师,他们缺乏经验,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只占全体教师的9%,所以如何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科研处要求各备课组定期集备、定期组织课堂技能竞赛、组织专家培训等,以上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学校也鼓励新教师们多多深入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各备课组组织老师通过观察量表观察老师上课,包括教师语言、教师上课动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小活动等,“课堂观察点越是具体的、经过商定的,收集的数据就越有可能有利于实现发展的目标”①,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课堂小活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课堂小活动在整个历史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作用,通过课堂小活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以达到寓教于乐、学有所思,教与学真正结合的效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当今世界。②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小活动可分为比较普通的如小组讨论、课后搜集材料课堂上分享等,还也可以做成比较有趣味性的如情景演绎、角色扮演活动等,这些小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氛围也更浓,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这也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易懂,引领学生进入历史的现场,使学生成为“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教学成效亦会有所显现。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只与其自身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③。如何让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这也是课堂小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二是优化教学程序,营造参与氛围;三十增强课堂调控,提高参与意识;四是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参与热情,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历史课堂小活动的效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小活动的设计也可能成为青年教师上课的一种风格,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次设计、修改、打磨、创新每节课的小活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最终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这样有何不可呢!

从2020年初开始,学校科研处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和开展课堂观察,通过课堂观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而言,课堂观察应是以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艺为途径,以改善自身课堂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观察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的一种研究活动”④。课堂观察强调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观察: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精神与状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注意观察的对象,做到:眼里不只有教师,也要有学生⑤。于是课堂观察关注点就成为我们考虑的内容,根据学科不同,课堂观察的内容也一定不同。单拿历史学科来说,要对初中历史教师的课进行课堂观察,关注的内容应包括:教师的语言(提问的次数、提问的质量、语言的精炼程度等)、教师的动作(肢体语言)、学生的反应(回答次数)、小组合作情况等等,通过这些细致地观察点,能够更好地将执教老师的授课情况详细地呈现出来,一来可以让该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二来也能够让其清楚自己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以我校赵老师的课堂为例,赵老师执教《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课,历史组决定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制定观察量表,就教师语言、行为、课堂逻辑、学生反馈等内容进行分工观察,课后历史组集中评课。评课时,首先赵老师陈述她的上课思路及教学设计,并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接下来历史组其他老师就课堂观察内容分工进行分析,其中反馈的情况和问題有:一是赵老师的课堂气氛非常好,师生能够真实且亲切互动;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能够通过材料自主解决问题;三是教师课上的有效提问有待提高;四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欠缺。在此就有效提问进行陈述,历史教学课堂上有效提问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十分重要,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努力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有效提问,创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故有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课堂提问也是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一种相对快速的手段,提问要涉及到各个等级的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每天都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进行着知识和思想的传播,我们在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⑥”。确实,课堂观察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们提前认真仔细地准备,做好课堂观察量表,确定观察点,授课老师针对观察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这样的课堂效果才能有所显现,课堂的氛围和效率也就能有所提高,而在这时课堂小活动就要发挥其作用:提升了课堂效率,让知识点不再枯燥难懂,活跃了课堂气氛。

与此同时,提升觉察能力和学习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例如,学校活动的设计,如果我们拥有课程意识、具备课程设计能力的话,就会较为充分的考虑课程目标,课程的时间、空间,教师、教材和评价等等要素。我们之所以能够对学校活动设计有清晰的觉察,是因为我们学习了专业的课程知识并且运用。提升觉察能力意味着更高质量和数量的输入,从更深层次看这就是一种学习。而提升个人的责任感意味着个人有选择和控制的空间和时间,这与自我学习的激发和情感支持有关。例如:我们希望伙伴们觉察自我课堂上的细节并改进、提升课程的意识、具备课程设计能力,了解课题的规范,这些我们都能觉察的话,就必须不断地自觉学习课堂、课程、课题的相关知识。而在责任方面,我们要提升就要学会自我选择课堂观察的角度,把握课程的大单元模式,四度六步教学法的范式,以及课题的一般规范等等。当我们都能够自己做选择和控制的时候,就会指向自主的、自我激发的学习。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和课堂小活动在历史教学中作用十分重要,活动不只是老师设计的活动,而是学生参与的活动;而课堂观察也不只是观察教师,也要观察学生,二者缺一不可,青年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把控的有很多,而有效、合理地使用课堂活动,调动课堂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教学的动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观察和课堂活动应在教学中广泛实施和推广;同时,我们将以课堂观察为工具,以学习共同体为平台,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内容,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培训方式,打造一个和谐互助共成长的教師综合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英】霍普金斯:《教师课堂研究指南》,杨晓琼译,第65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1-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杰:《历史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第14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4]李杰:《历史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第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李杰:《历史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第21-2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6]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第11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初中学生历史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历史地图教学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主要阐述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历史地图;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

一、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

历史与社会教学涉及很多地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因为任何历史人物都活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之下,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历史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如果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空间概念,那么就不能准确把握历史问题。而在整个历史与社会教材中,能够准确、清晰展现历史时空概念的就是历史地图。历史地图与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教材文字只能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叙述或说明,而不能表达错综复杂的各种现象,所以教材再怎么议论,也不能展示一个空间概况。因此,一定的历史事件必须结合历史地图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显而易见,历史地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空间信息。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清楚语言也有其直观性的特点,但它的形象性、感染力等一些品质,脱离视觉的参考往往是不可能的。例如国家疆域形势、战争攻守形势、政权分布对峙形势等等,假若可以借助历史地图,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把握,则比语言文字描绘的更加准确、形象、清晰,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

3.地图教学有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

纵观整个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不难发现,八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本是按照历史时间、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写的。因此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历史地图也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插入的。历史事件的前后有其相关联之处,因此与之对应的历史地图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结合地图教学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弄清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它们之间的规律。

二、历史地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以及对周围老师的了解,发现很多老师在历史地图教学时存在以下:

1.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地图并且缺少对地图过程的教学分析

我们都能认识到历史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它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得到有效实践,许多教师很少或根本不用地图来教学,即使是与教科书配套的历史与社会地图册,教师也不能充分利用,大部分教师仅仅运用教科书上的历史地图,但实际上有些内容需要结合历史地图来进行分析,由于教科书上没有,教师也没有补充,在进行历史地图教学时也没注意对学生历史地图学习的培养。

2.不注重历史地图在教学过程中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新版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数量与以往相比少了很多,但与之配套的历史与社会图册中有很多精美的历史地图,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引起重视,仍只停留在对史实和结论的记忆、背诵模式上,对课本上的历史地图只是做简单的处理或者舍弃。这种模式的历史学习容易造成学生时空概念的混淆,以致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关系的割裂。

3.教师专业素养欠缺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而且自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他们的专业素养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成效的水平。历史地图涉及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教师在历史地图教学时,需要向学生渗透些历史地图方面的知识。目前,很多历史与社会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的整体学科素养堪忧,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掌握存在很大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至于构建综合文科知识结构更是难上加难。

三、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的途径和方法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为主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习,使之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任课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地听讲。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

2.教师要掌握应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1)教师在利用历史地图教学时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为更好地进行历史地图的学习,必须课前对地图进行归纳分类,对不同的地图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分布图重在表示一定历史时期事物的状况;疆域图重在关注疆域四至;路线图重视历史活动的轨迹。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而确定。

(2)注意历史地图与教材相关文字内容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来补充教材文字内容,同时利用文字内容对历史地图进行深入分析,使它们之间相互印证、相互交融,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在历史地图的来源上,要以教材上的地图为主,同时必须利用好与教材相对应的历史地图册。加强对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充分借助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历史地图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应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晓风.历史地图与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2001(7).

[2]刘洪文.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J].历史教学问题,2003(6).

[3]曾凡国.关于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培养[J].历史教学,2004(1).

编辑 高 琼

初中学生历史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达能力,而在于鼓舞,唤醒和鼓舞人心。教师通常不能等待这种情况自然发生,因此老师必须确定学生的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和动机,并鼓励学生的行为。《义务教育和公共课程历史标准》要求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鼓励教师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并进行教学活动,所以老师有必要探索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情境训练;应用

情境训练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有机会更好地了解知识,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介绍几种引人注目的情感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感到包容,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初中历史和社会课程的热情,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课堂气氛。下面,将结合教学实践和见解来解释和说明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使用。

一、初中历史和社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初中的历史和社会学科是一个主要的学科。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培养我国未来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学校考试中“仅点理论’”的错误观念,中学历史和社会教育的状况一直令人担忧。其次,传统的初中历史和社交课堂教学存在许多缺陷,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但是,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值得讨论的是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并提高课堂效率。

在中学的历史和社会学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非常相似,因此很难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相对过时,尤其是对学生有不良的影响,仅基于分数理论,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有效地提高中学历史和社会学科的绩效,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改进,以在提供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情景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建媒体上下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课堂,而计算机成为了整合音频,视频和高密度视频的主体。它具有亮度,清晰度和直觉性的优点,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并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媒体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向。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中学的社会和历史中引入了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于多媒体工具集成了文本,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内容,因此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建模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的限制,可以再现运动变化。当教师谈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关的知识时,他们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可以有效地讲授历史和社会课程。

(二)创造合作状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的社会教育和历史的课程更多地集中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传统的讲课式教室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协作学习是教师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小组协作,学生可以提高协作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中的历史和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人文,地理,历史,政治和其他知识,所以协作教学中有效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协作环境,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协作机会。

在新时代,随着现代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的新标准下,中学历史和社会课教学也面临着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挑战。协作教学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应更适合中学历史和社会课教学。当教师分享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时,他们可以让学生一起查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以便学生可以掌握更全面的历史和社会知识体系。

(三)创造生活情境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与以前的单位相比,它更贴近社会生活,弘扬人文精神,更加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独立发展,强调学生在历史和辩证法上观察和理解社会,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历史和社会教学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但是,当前中学的历史和社会教学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够好。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和社会入学考试分数较低,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这四个主要学科重要。即使不允许学生花额外的时间,学生也不想认真地上课。一些成绩不错的学生会很好地学习四个核心科目,但没有通过历史和社会考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历史和社会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生活情境,不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历史和社会科学都有过去,可是学生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是,老师可以联系到学生生活的现实,并有效地描述情况,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历史,让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进入历史,体验历史,并获得自己的现实认知和感受。体验历史知识的过程是让历史进入学生的真实生活,精神生活,感官世界等。这是学生感知,内化,建构和表达历史的心理过程。此外,随着课程改革新概念的不断实施,当前的教育理论认为,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在于公众所居住的客观世界,因此教育必须回到客观世界。这种教学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历史和社会学科的教育和教学中,历史和社会的主题来自生活,通过生活方式学习历史和社会是教授历史和社会的真正需要。当老师谈论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时,他们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生活并将数学与现实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章彩燕.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应用[J]. 中华少年,2016(24).

绍兴文澜中学 祝敏

初中学生历史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性教学环境,让学生多提问。由于初中历史并不是主要的科目,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并没有获得广泛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认为,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此来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一,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观念,清楚现阶段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过是从旁指导。在创设环境当中,教师可利用现阶段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比较新颖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这样就能够完成问题意识的培养。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初中学生虽然在学习态度上有所提高,但问题意识并不强烈,他们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时候,应注重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例如,与学生探讨一些课外的话题,但这些话题必须与课程内容具有部分的联系。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为正史,而学生往往对野史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正史与野史的交集部分,吸引学生进行提问,加强他们的求知欲,以此来完成课程的更好教学。

2教师采用一定的手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从目前的教学手段来看,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多的状态为被动状态,整体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并不理想。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必须运用一定的手段来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稳定的提升。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题的手段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应通过连续性的问题回答,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工作。一段时间后,为学生布置提问题的作业,让学生习惯提问题来学习知识,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进一步抓住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好奇心理。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教师可以轻易的在整个过程中,融入较多的知识点,完成每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第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应适当的给予奖励。问题的价值是给予奖励的重要标准。从心理上来讲,初中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奖励不过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历史知识,并且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吸引学生持续性的学习和努力。

3建设基础校园文化, 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整个校园文化大环境的影响,要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 使整个学校中的学生都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敢于对教师质疑。为此,在大环境的建设当中,可尝试从以下几项工作来努力:第一,为历史教学提供必要的人物画像或者是雕像,尤其是充满历史争议的人物,更能引起学生的疑问,部分学生在自己无法理解的时候,就会主动与教师相互交流,实现历史学习水平的提升。第二,应定期开展一定的历史知识竞赛,尤其是在图书馆这样充满历史知识的地方, 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历史知识竞赛不应局限在书本上,应加强拓展性的竞赛项目,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好未知的知识。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日后应作为重点来看待。同时,对于提出新奇问题的学生,应予以充分的交流,不要总对学生冷言冷语,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4结语

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展开讨论,就目前的教学来看,多数教师都在积极的尝试,引导学生多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从而完成更丰硕的教学成果。初中历史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然没有作为特别重要的科目,但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注意,所以在该科目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大。今后,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比较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对于学生而言,总体的学习过程就好像将整本书背诵下来一样,当考试结束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不深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此,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解答学生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完成历史知识的教学工作,巩固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避免造成学习过程中的恶性循环。

上一篇: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探讨论文范文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