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1

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身体健康作为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质逐渐下降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生接受体育课程的最后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制约着学生未来能否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因此,本文力究目前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策略,以期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发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笔者查阅了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量图书资料,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关的期刊、论文,全面了解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这些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1.2.2、访谈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师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1.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对比,为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1.2.4、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论文需要的信息,设计关于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抽取部分学生发放问卷。

2、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2.1、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条件和基础,教学目标的模糊势必会造成预定教学效果的偏差。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教学目标不应该只限于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应该放在如何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和意识,达到生理、心理、技能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发展。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同样造成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武汉工商学院开设的体育课程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和武术等项目,以学生自己选修为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每个项目都有人数限制,一部分学生被迫调到其他体育项目,相应地限制了这一部分学生上课的兴趣。经过调查得知,武汉工商学院只有大一和大二学生才有体育课,每周一节,由此可见,体育课程设置的不仅年限短,而且课时少,不能有力促进学生大学四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不利于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2.2、教学模式落后,评价方式单一

国家实行新课改以来,许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泛泛之谈,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剖析,导致教学模式维持没变,依旧以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缺少许多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和讨论,难免造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丧失,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学生体育技能达标情况考核为主,只注重学生最后考试结果,忽视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情感、努力程度、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评定。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育课程选修之前,部分学生从小受过一定程度上的体育兴趣培训或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致使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掌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参差不齐,虽然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努力,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这部分有基础的学生相比,依旧还有一定差距,如果采用传统的技能达标考核标准进行考试,很容易磨灭这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3、学生积极性不够,教师专业度不高

中学阶段,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没有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进入高校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学生自由度的提高,电子产品进入了学生生活,手机和游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使得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势必会减轻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部分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欠缺,不能将自身专业知识很好用到体育教学中,例如有些教师从小运动员出身,在体育教学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往往以较高标准要求学生,没有理清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学校没有开设游泳、体操、体育舞蹈等诸多项目,学校有不少这类项目的教师,他们不得不进行跨项目教学,这种跨项目教学不但影响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2.4、体育设施短缺,体育文化活动不足

场馆设施是保障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具备充足的场馆、完善的器材,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实现。武汉工商学院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体育选修课中,存在许多学生共用一片场地情况,造成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大打折扣。同时,足球、篮球、网球等体育课程在室外进行,难免遭受下雨等恶劣天气影响,严重影响课程目标设计和进行。体育文化是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驱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活动是宣传体育知识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来看,武汉工商学院每年在体育文化宣传和体育活动举办上少之又少,加上各种体育社团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应有的支持,不能发挥其真实的作用,也相应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置课程

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学工作的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当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身体是工作或学习的条件和基础,高校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发展的重任,因此,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学生现阶段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工作、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课程设置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课程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满足学生在课程上的第一选择。同时,应当增加体育课程的年限和每周体育课程的次数,合理分配体育理论课程和体育实践课程的比重,有助于学生深刻地了解体育理论知识和系统地掌握运动技能,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程度,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3.2、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体育课程要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逐渐由控制者向引导者过渡,引领学生由灌输式向合作式和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迈进。比如:教学前,教师可以挑选有运动经验的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老师再对此进行评价,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不但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易犯错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沿用考核评价体系,考试虽然是展示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但也存在许多偏颇。评价时,应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仅注意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因认真的学习态度取得的技能、心理、思想品质等多方面的进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3.3、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师专业度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表现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追求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体育运动竞技性和娱乐性的结合,引入新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败。目前,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学校领导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派遣年轻教师进行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聘请高水平的教师进行任教,调整好师资结构,院校领导加强对教师上课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教师做好自评和反馈工作,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4、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体育文化活动宣传

体育场地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体育设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武汉工商学院目前场地设施较为短缺,学校领导应该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增加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同时延长体育场馆的免费开放时间,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对场馆进行维修,确保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

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观念的另一种方式是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和体育文化活动的宣传,拉动学校及周边商家对体育活动的支持和赞助,利用校园广播、学报、宣传栏等媒介对武汉工商学院近期体育活动举办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开展体育文化知识讲座和举办体育知识技能大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体育有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最后,学校领导要对学生体育社团进行大力支持,不仅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更能锻炼学生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1):94-99.

[2]曹冲,刘德军.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02):157-160.

[3]孙成林,杨甲睿.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5):88-96.

[4]韩冰.终身体育视域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讨[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

[5]刘星.泰山医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6]陈龙.对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7]王国亮.翻转课堂引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基于已经完成的从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项目,从设计原则、设计思想、脚本撰写、结构设计、导航设计、界面设计以及反馈设计等方面探讨设计和开发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时的基本考虑,希冀为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带来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改革;网络教育;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开始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基于此,我们设计和开发了高校体育教育网络课程,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希冀给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一些启示与思考。

1 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

1.1 设计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

1.1.1 应重视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网络课程不应是书本内容、传统课程的搬家,或者仅仅是传统课程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而应成为能够体现网络多媒体技术优势的网络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按照网络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消化和筛选。

1.1.2 交互性要强 注意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使网络课程所表现出来的教材既生动,又有很强的交互性,从而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环境。

1.1.3 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 采用同步教学或分布式异步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1.1.4 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要丰富 在网络课程学习时,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这样,教学资源库便成为学生直接的和主要的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资源库一定要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1.5 方便使用 网络课程不应该含有复杂的操作技巧,使得学生上网后就能够方便地进入任何内容。这就要求网络课程的人机界面设计要高度的人性化。

1.2 设计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基本原则

1.2.1 以方便学生学习为根本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设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便于学生学习。因此,设计网络课程时,必须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文化层次较高的优势,充分分析学生的各种需求,一切以最大程度地方便学生的学习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1.2.2 突出体育运动的特点 体育运动的特点在于它的运动性和实践性。运动性指的是无论是那类项目的教学活动,都牵涉到身体运动。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网络课程不同于别的课程,要通过身体的运动使学生学习运动,学会运动。实践性指的是学生仅仅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学习内容,尚需要通过亲身的运动实践去学习,去体会,不断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展示手段必须要多样化,既要有相关知识的介绍,又要通过动作录象、动画和动作分析和解析加深学生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同时要求教师通过相应的交互手段加强对学生运动实践环节的指导。

2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2.1 分析与选题 从下述三个方面论证网络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以确定网络课程的选题和定位问题。

2.1.1 社会的需求 网络教学是最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而体育教学网络课程在国内甚少。有必要对此进行尝试。

2.1.2 学生的需求 随着大学生课程数量的不断增多,各门课程的课时数不断压缩。因此,在更为有限的学时中要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必须在课堂教学之外,辅助以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同时,大学教育不仅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发体育教学网络课程正是顺应这个潮流。不仅可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更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场所。

2.1.3 可行性 我们申请到广东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高校公共体育多媒体教学开发与应用》和暨南大学科研课题《暨南大学体育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我们以此课题作为基础,加之学校具有比较先进的网络教育设备,学科具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并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这些都为建设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强力保证。

2.2 脚本的撰写

2.2.1 文字脚本的撰写 文字的撰写在内容上不仅要考虑教学知识点,还要将教师的讲解过程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尤其要注明技术动作要点、难点、易反错误与纠正方法,另外还要在引入图形图片、动画及视频的文字处及超文本连接处作出标记供后期的制作者使用。实际撰写时,要求撰写的教师以教学大纲作为基础,并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和学习特点。

2.2.2 制作脚本的撰写 通过制作脚本,才能将各知识主题的超媒体结构中的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策略、情境变为现实的网络学习环境,变为现实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和多媒体应用程序,集成于Web应用程序之中。同时在这阶段,开发出各种公用的认知工具和教学管理工具。

2.3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

2.3.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工作,它包括功能设计和知识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方便。知识结构设计应以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体系并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思维。

2.3.2 知识结构设计 主要内容以三级结构形式反映。主页面是一级结构(一级页面),列有总目录,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等一系列的运动项目。从一级页面的总目录点击各项目,进入二级结构,即各单项页面。单项页面列有本项目的细分章节内容,由此点击进入三级结构,该页面是主要学习内容细分的页面,点击进入具体学习内容。每级页面都设有转入其它页面的导航键,以便于学生学习其它技术动作及知识点的查询。

2.3.3 功能结构设计 功能设计的总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鉴于体育课程学习的运动性特征,我们在主要教学内容均以视频教学为主,拍摄健将级专业人员的技术动作,配合声音解释,尤其注意结合慢动作解析,配音来讲解该技术动作方法、要点、难点、易反错误与纠正方法、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篮球、排球等技战术教学时,运用FLash等工具,并辅之配音解释,显示具体战术的动态变化。

2.4 导航设计 导航设计是网络课程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导航可方便学习者进入学习,减少其他信息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简单明了的导航表现为信息服务分类的明晰、导航策略的简单易学,整个站点的页面保持统一的导航策略,会使学习者迅速进入到学习中去,减少信息迷航的可能。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导航方式如线索导航、浏览导航并辅之以声音导

航的方式,这些导航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是否方便学生学习而定。网络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探索者,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易发生迷航,因而,设计导航尤为重要。常用的导航方式有:演示导航、检索导航、浏览导航、线索导航、书签导航、菜单导航等。

本网络程中主要通过导航条、导航图、图文链接等方式实现导航。在每个页面,都有前进和后退的标识图标并始终保持一致。而且,在任意页面,均有随时进入主页的图标和直接进入其他项目的图标(各项目图标以该项目的代表性标志表明,如篮球项目用篮球),便于点击后直接进入该项目。

2.5 界面设计 界面是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的窗口,包括显示界面和操作界面。在设计时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面,交互性强可控性强。本网络课程在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图标作功能菜单按钮,其始终位于屏幕的上部,方便学习者随时进入任一功能模块;2)选择章节内容进入后,采用简明直观的按钮作为节内容选择,其始终位于学习内容的左边,方便学习者随时进入任一节学习。3)相关内容采用新开窗口的形式呈现,两窗口可任意切换,并可调整大小。

2.6 反馈设计 运动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学习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要通过实际的运动实践去理解和体会。所以,即或通过网络学习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建立基本概念后,学习者还需要通过在运动场地上进行具体实践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不断遇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体育网络课程时,注意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尤其重要。学习者在理论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要能够通过反馈渠道及时反馈给有关的专业教师(或同学)。因此,我们在主页和每个项目的次级页面均设置了交互平台,给出学习者请教的对象(负责的教师)的联络方式,通过BBS等进行交互。

3 总结与展望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和终生体育体系,建立全民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组织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对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希冀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投身到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网络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网络课程必将迎来它的高速发展时代。

投稿日期:2005-11-16

基金项目: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全国高校论文报告会获一等奖。

作者简介:万文君(1973-),女,土家族,湖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表格、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简要介绍了我国高校非营利体育组织, 包括群众体育组织、 协会体育组织、 高水平运动队组织和体育场馆及培训机构组织。为了实现学校是国家优秀运动员培养和普及群众体育运动的重要基地的目的, 学校各体育组织要转变职能, 科学管理, 明确分工, 相互配合, 系统训练。通过打造品牌赛事提高赛事水平, 增进校际间、 校友间、 学校和社会间交流,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支持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非营利; 体育组织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影响力量, 是在20世纪八、 九十年代发展和成熟起来的。近年来, 非营利组织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日益增多, 影响越来越大。[1]2但与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相比, 作为高校的体育非营利组织在获取和运用资源、 协调关系、 发挥作用等方面都显得缺乏科学管理, 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校改革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高校非营利体育组织是高校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由于受体制等影响, 导致效率低下, 因此, 必须加强高校非营利体育组织的改革, 建立高效服务学生的非营利体育组织, 实现高校是培养优秀运动员高级阶段和普及群众体育基地的目标。

一、 非营利体育组织概念及构成

(一)非营利体育组织概念

非营利体育组织是以满足人们的体育活动需要为目的, 以自愿为原则而组合的社会群体。非营利性、 非政府性、 志愿性是其应然属性。根据其表述在组织宗旨中的主观意愿并体现于客观实践活动中的受惠者范围, 可分为公益性、 互益性两类。[2]6所谓公益性体育组织, 是指该组织的存在不以满足特定的组织成员的体育活动需要为宗旨, 而是以不特定的社会成员的体育活动需要的满足为目标, 具有服务于他人的即利他的价值取向。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所谓互益性群众体育组织, 是指该组织的存在以满足特定的组织成员的体育活动需要为宗旨, 他表现出服务于自己的价值倾向。如各类单项体育协会和项目爱好者体育协会。结合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刚要》, 总结出我国非营利群众体育组织分类

根据文献资料, 我国目前对高校非营利体育组织研究仅仅对“体育社团”即学生体育协会组织进行了研究, 对群众体育组织和高水平运动队组织并没有深入分析, 究其原因, 群众体育组织和高水平运动队组织属于高校体育学院或体育部公共体育系和竞技体育系直接主管, 一致认为是行政部门主管。但根据上述两种组织的功能, 群众性体育组织是一种公益性的组织, 非营利性、 非政府性、 志愿性是其应然属性, 它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全校全体学生和教师。目前, 绝大多数学校群众体育赛事由分管群众体育的副院长或副主任主管, 具体事情由体育学院或部的老师担任, 组织人才比较缺乏, 几乎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志愿者更少, 组织规模不大。学校群众体育组织举办的赛事是全校性的, 因此赛事的举办要邀请学校其它学院行政领导和协会的协助, 赛事不仅仅是体育部的事情, 是全校大家的事情, 各尽其才, 使赛事既隆重又丰富多彩。资金缺乏是阻碍群众体育赛事数量和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体育部本身的资金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群众体育组织吸纳部分爱好体育的领导、 教师和在社会成功的校友, 通过他们的社会资源筹集资金, 群众体育组织才能保持活力。高校要明确各体育组织(见图2)分工, 建立高效服务师生的非营利体育组织, 为学校体育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组织差异及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组织管理

(一)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性质和管理区别(见表1)

表1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性质和管理区别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管理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处于起步阶段,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由学校体育学院(体育部)主管副院长(副主任)领导, 运动队在大学期间参加四年一届的省大学生运动会和每年一届的省及全国大学生联赛, 主要目标是在这两种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队的经费主要来自学校行政拨款, 资金紧缺和来源渠道的单一、 运动队伍过多及人数庞大、 生源质量不高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水平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若要真正实现相关项目的高水平, 在组织管理、 竞赛组织工作、 品牌赛事三个方面要不断发展及创新。

要改变现行的组织管理模式, 运动队的健康运行要有竞赛组织、 运动队的训练、 竞赛和运动队的后勤服务为保障。目前我国高校篮球、 足球竞赛组织模式是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 企业赞助, 由在校没参加过全国甲级、 乙级联赛的学生运动员参赛, 采用基层预赛、 分区赛、 八强赛的联赛制度。[3]21-22通过调查发现, 基层预赛由省教育厅主办、 企业赞助, 采用集中比赛形式, 通过一周左右时间决出名次, 这种比赛形式对提高运动员水平效果不是很明显, 应该采用全国甲级、 乙级联赛的双循环比赛赛制, 让运动员通过更多的比赛不断提高竞赛水平。参赛队伍少, 运动队水平差异大是基层队伍的现状, 改变这种现状的主要途径就是特长生招生政策的开放性和公平性, 让真正有资格的学生运动员分布在不同高校。

成立高效的高水平运动队非营利组织, 明确分工, 科学管理。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由体育学院(体育部)主管领导负责, 部分运动队教练员兼职, 比赛前期和比赛时借调学院部分行政人员和教师协助工作, 这种管理难免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为了获得足够的重视, 邀请学校校长兼任高水平体育组织秘书长, 成立高校高水平体育组织机构(见图3), 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有利资源, 组织的宗旨就是为学校和国家体育发展服务。

科学管理, 以竞赛为核心, 以科学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为手段, 为运动员达到高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要改变现行的运行机制, 高水平运动队组织的主管领导目标就是在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以便获得学校行政更多的资金支持, 组织的短视和保守使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一直处于困境中。针对现状, 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非营利组织是现实而紧迫的,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非营利组织要走出去, 以地理位置、 学校性质和不同项目成立相关“大学体育联盟”, 制定与国家教育部体卫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一致的规章制度。如美国中西部的7所大学校长在芝加哥集会, 讨论校际体育运动的管理及规则而成立的“大湖区十强联盟”是美国I级内部大学体育联盟之一, 由美国中部、 中西部11所全美著名的大学组成。“大湖区十强联盟”每年一度的橄榄球比赛, 观众人数达5-10万人左右。[4]19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是由国家篮球协会主办,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向社会、 面向高校的大学生专项运动联赛, 在1996年由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与杭州恒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其建赛宗旨; 在社会化、 产业化的运作模式下实现“发展高校篮球、 培养篮球人才”的目标。

以赛事为核心, 打造品牌效应。通过广告、 门票等的收入保证各队伍比赛、 训练的正常运转, 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三、 群众体育组织和学生协会体育组织管理

群众体育是高校体育的基础, 是全校师生健康的重要保障, 是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直接来源。高校群众体育是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直接领导下, 由体育学院(体育部)组织管理全校性群体体育活动, 由校学生会体育部组织管理各学院和协会体育活动

(一)高校群众体育组织和协会体育组织现状

高校群众体育组织构成人员主要包括体育学院(体育部)教学副院长、 群体系主任和部分教师构成。组织的主要活动是校运会、 各单项锦标赛。校学生体育部及协会组织成员来自学生。组织的主要体育活动是各学院运动会、 学校间、 学院、 年级间、 班级间各单项比赛。

图4 高校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管理结构

高校群众体育组织及协会体育组织对学校群众体育的开展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由于我国高校体育受国家体制和传统的影响, 很难实现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体育培养模式。究其原因, 高校群众体育组织和体育协会组织在管理和协调方面不尽完善。首先, 群众体育组织和学生协会体育组织各自为阵, 各项活动的开展只是为了例行公事, 没能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其次, 经费不足是困扰两大组织发展的障碍。群众体育组织经费的来源主要是学校行政拨款和少额企业的赞助, 协会体育组织经费来源主要是会员缴纳的会费。最后, 协会训练缺乏专人指导, 训练不系统及方法手段的不先进, 导致学生比赛水平低下。

(二)高校群众体育组织和协会体育组织发展对策

群众体育组织和协会体育组织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 明确分工, 全心全意为学校教职工及协会会员服务。尤其对资金的来源和支出要公开。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

协会体育组织是群众体育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群众体育组织举办的活动的主角是协会的成员, 群众体育组织举办比赛规模和比赛的水平与协会体育组织的参赛积极性和水平高低息息相关。因此, 群众体育组织与学生体育协会间要相互配合、 支持, 群众体育协会在资金、 场地、 训练方面给予学生体育协会支持和帮助。

群众体育组织和协会体育组织负责组织和参加校内外各项群众体育赛事(见图5), 以赛事为核心, 通过赛事的参加和举办提高水平并增进交流。要把校、 院运动会办成学校体育盛会, 为体育爱好者提供展示体育才能的舞台。通过调查发现, 当前高校群众体育组织和协会体育组织没有充分利用学校体育人力资源, 协会的训练自发组织, 训练方法手段比较单一, 基本没有专项的身体素质训练。因此, 要充分利用学校专项体育特长生和专业体育教师资源, 使训练正规化、 科学化。

图5 群众、 协会体育组织功能

建立完善的训练、 竞赛制度, 通过比赛增进校际间、 校友间交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充分利用校友和项目相关单位、 企业资源。打造品牌赛事, 吸引相关人员关注、 参与、 支持该项目的发展。目前广州各高校校友杯足球赛的举办就是比较成功的典范, 球队球员来自毕业于母校后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 资金由成功校友赞助, 采用周末时间集中比赛的赛制形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与广州汽车集团定期体育比赛交流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成功事例, 通过比赛不仅提高水平, 而且企业提供学生就业机会并给予体育组织一定的资金和实物支持。

四、 高校体育场馆及培训机构组织

(一)高校体育场馆管理

高校体育场馆利用分为四部分, 首先保证体育课教学。其次是校运动队训练。再次是学生教职工活动。最后是场馆出租。其中场馆出租费用一部分用于场馆维修, 另一部分要用于学校体育的发展上, 既要给予群众体育组织、 高水平运动队组织和协会体育组织。

(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国家利用彩票公益金创建的非营利体育组织, 在全国各城市和社区分布布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主要功能就是普及和提高青少年相关体育项目的水平。首先是普及, 要吸收以高校为中心周围中小学、 社区喜爱体育的青少年来体育俱乐部参加培训。其次是提高, 有了人数和训练时间的保证, 就要对参加训练的队员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队员要集中给予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 使培养的运动员能进入省市相关运动项目运动队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高校非营利体育组织处于发展的初期, 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比较粗略, 在制度建设中还很不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 没有建立长远发展规划, 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很难实现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要求。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非营利组织是现实而紧迫的, 组织的宗旨是为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和国家体育发展服务;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非营利组织要走出去, 以地理位置、 学校性质和不同项目成立相关“大学体育联盟”, 制定与国家教育部体卫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一致的规章制度; 群众体育组织与学生体育协会组织间要相互配合、 支持, 群众体育协会在资金、 场地、 训练方面给予学生体育协会支持和帮助。体育场馆组织提供其它三个组织场馆的保障和资金的支持。培训机构组织为高校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颖. 孙炳耀中国民间组织发展概况[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2.

[2] 邓国胜. 民间组织评估体系[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 王蕾. CUBA运动队管理研究[D]. 郑州: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2007: 21-22.

[4] 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的研究[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 2003.

A Study of the Structures and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Sport in Universities

HOU Mengru, XIAO q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Guangdong, China)

keywords: university; nonprofit; sport structure, composing, develop 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 邓泽辉)

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公共课的目的作用出发,了解高校公共课的现状,指出高校公共课的重要性,为以后开展高校公共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体育课 运动项目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素质、运动技能、终身体育习惯、社会意识等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等新新体育观念的影响下,专家学者们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提出了大量有建设性的建议,这就促使我国的公共体育课从单纯的培养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质逐步转向培养健康科学的体育健身习惯、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的方向发展。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现阶段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阶段,正在逐步走出老式的公共体育课套路,向更加人性、合理、充分结合实际的方向发展。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讲述对公共体育课的理解。

一、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的目的和作用

当今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的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时、掌握技能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习专业的运动技能、培养团结协助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体育的适应性。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用运动技能。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

(一)课程体系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体育专家学者经过大量的改革、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学生课程选择上,一般均以“三自主选择”为原则,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这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中的重要一步。学生根据自身身心素质选择正确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体育习惯。

(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学生公共体育课的考核评价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要环节,是对公共体育课效果最直接的检验方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严格的规定,现在对学生公共体育课的考核评价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生运动技能的考核,应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多个领域综合考核评定。例如,对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的考核,可由体育教师通过对学生体育课堂中的表现,直接给予评定。

(三)场馆设施等教学条件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载体。在各地高校中,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高校的场馆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高校场馆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国内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陈旧简陋的现象普遍。

由于国家教育资金有限,高校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可能完全由国家来承担,高校体育场馆通过对外开放,自筹部分经费而出现场馆被占用也是无奈之举。大部分高校面对这一现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租用场馆,价格的层次化、学生日常上课免费开放等政策,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有限的场馆资源,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从学生需求角度分析

学生作为公共体育课的主体,是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好坏的最直接因素。但国内近几次的学生体质测试中发现,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身心状况的不良趋势越来越严重,这与学生在学校、家庭中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体育锻炼、养尊处优有很大的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着手,加强学生的体育思想意识建设,可由学校体育教学部与校团委、校学生会牵头,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在学生公共体育课选课环节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身身心素质状况做出客观清醒的认知,找出适合自身身体条件的体育运动项目,再结合“自主选课原则”,选择体育课,不能盲目地为了选课而选课。学生在公共体育课堂中,应摆正心态,把公共体育课作为整个大学课程的一部分,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最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部在努力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应根据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偏好、考核评定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使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展始终朝着解决学生需求、给予学生应有的体育教育方向发展。

四、从教师角度分析

作为高校体育课的授课人员,各体育教师应对自身职责、价值观、运动技能、职业意志等有明确清醒的认识,时刻加强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上好一堂专业技能课,而应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为准则,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运动技能的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的体育思想品德建设,促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自我锻炼的思想。例如,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给予足够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本人的自身条件,合理选择体育课程等。

五、小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自身的发展,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部应在明确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目的和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时刻根据学生的需求,对高校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体育场馆资源体系做出调整,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健康科学地开展。在体育技能逐渐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的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要性将逐渐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 都菊英.“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第22卷第5期):454-455.

[2] 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体育部.

[3] 杨帅.对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4] 张正雷.山东省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5] 王智斌.关于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公共羽毛球课为例[J].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教研部.

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探究式教学模式内涵和特点

探究式教学指教师通过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氛围,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是一种在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教学,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特点表现在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实践性。

2 实施探究式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2.1 探究学习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学生是探究式学习的主体, 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 自主进行体育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探究活动的各个阶段都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2) 能独立进行思考。 (3) 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2.2 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具备素质

(1) 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为保证体育课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体育教师必须在对探究式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 明确自身的职责。主要体现在: (1) 尊重并鼓励学生: (2)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3) 创设问题情景: (4) 采取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1]。

(2) 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一位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 还必须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及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为此, 体育教师应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 掌握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2]。

2.3 学校应营造探究式体育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高校应为探究式体育教学实施提供基本条件, 如电教、图书、实验、网络、经费、人员等, 并向体育教师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等。同时, 教学管理人员也应理解探究式体育教学, 为探究式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培植自由、开放、宽容、友好的服务软环境。

3 探究式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实施程序

3.1 创设情境, 提出探究问题

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课题选题, 即探究的问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施效果。好的选题会激发学生们探索体育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对今后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 适得其反。因此, 教学中, 教师在对学生实际知识、技能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要善于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发问,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如, 在篮球投篮教学中,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低手打板上篮与高手打板投篮相比, 哪个速度更快?为什么?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来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问、思索, 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3.2 搜集资料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术、技能水平、认知水平等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 并制定出适宜教学目标, 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强烈探究热情、求知欲望, 从而使学生自主的运用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报纸、问卷等方法搜集资料, 获取相应信息。学生在对获取的相应信息整理归纳、分析过程中, 巩固已学知识, 掌握了相应原理, 了解边缘学科知识。学生对授课知识的掌握效果远比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好的多。另外,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 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应与学生经常沟通, 随时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 及时提供符合探究性学习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3.3 引出假设或各种可能解决的方案、途径, 引导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中, 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现有知识和经验积极思维和讨论, 自我提出假设, 或在教师引导下提出假设猜想, 设计出检验或推理方案。学生们围绕探究问题或独立、或协作、或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探索, 最终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进而得出肯定假设或否定假设的结论, 或提出各种可能解决的方案或途径。

4 结语

在实验探究、验证、论证假设猜想过程中,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实验观察等过程, 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并用体育专业术语、图表等系统、简明、概念化形式加以归纳总结。这有利于学生整合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学习保持和迁移: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整体性、概括性和结构性水平的提高[3]。最后, 体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前面实践体验、探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展开相互交流和补充, 整合和归纳总结, 使学生对自己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正确与否有进一步的认识, 从而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结论, 并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验证和交流, 从而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全面提高。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地深化, 广大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对传统的“讲解—练习”的授课模式弊端进行反思, 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学习。这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终身体育意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体育,素质教育,探究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振明, 陈晓鸣.探究学习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4 (6) :110~112.

[2] 单小东.论体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会科学版) , 2005, 27 (3) :151~152.

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1 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 通过长期观察和调研, 发现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

大学生在公共体育课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高, 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甚至出现应付心理。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然占主体地位, 注重内容的讲授, 忽视了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依旧是传统的体育项目, 没有创新;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仍以讲解示范为主;强调的是教学结果,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多等等。

1.2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运用变化规则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1.2.1 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运用变化规则法, 可以把传统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改变原规则转化成一种新颖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也提高了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1.2.2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接受传统的教学内容之后, 突然把原有的项目规则进行变化, 学生会有很强的新鲜感, 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1.2.3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 课后从事该项目锻炼的时间就会慢慢增多, 锻炼的习惯慢慢形成, 也就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

2 变化规则的分类

2.1 基本规则的变化

所谓基本规则, 就是运动项目的持续时间、场地器材、参与人数等等一些项目的基本要求。通过这些基本规则的改变, 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调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运动强度。例如:当前推广的三人制篮球、气排球等项目。三人制篮球主要是通过变化参与人数、场地, 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气排球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变化参与人数、场地、器材。气排球是在原有室内排球的基础上, 缩小场地, 选择质量较轻、体积较大的软质排球, 把原有的六人制改为五人制, 学习的难度减小, 更适合当前的学生学习需要。

2.2 特定规则的变化

特定规则是每个体育项目开展本身所制定的一些特殊规定。在一些技术动作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项目中, 可以合理的改变其特定规则而不改变运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 不但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而且可以增强趣味性。

2.3 两种及两种以上项目的融合

选择一种运动项目, 而采用另一种或者几种项目的规则来进行教学, 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化规则教学法

如何运用变化规则教学法是研究的关键。通过研究分析, 总结以下三点:

(1) 变化规则运用要科学合理。在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其本身特点, 在规则的设定方面都是有它科学性。在运用变化规则法时, 应根据对原有的规则作出适当的调整, 而不是对原有规则的改变。如果盲目进行, 而不是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 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 而且还会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 变化规则运用应具有趣味性、娱乐性。针对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技术动作辅复杂、技术要求过高的现实情况, 在运用变化规则教学时, 应认真研究项目本身特点, 在不改变项目本身特点的基础上, 降低要求, 尽量把运动项目向娱乐性、趣味性方面改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达到锻炼效果。

(3) 变化规则运用要切合实际。运用变化规则是针对常规的体育项目进行变化。所以我们在运用时, 根据学校教学开设的课程, 选择学生熟悉的运动项目, 切不可选取不常接触或者没有开始的运动项目, 避免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困惑而影响锻炼效果, 而导致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我们采用变化规则教学法来解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临着一些困难。作为一种不太常用的教学方法, 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效果如何, 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断的改进和摸索方能知晓。

摘要:本文从变化规则法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意义、运用、类型方面进行研究, 希望能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变化规则法,公共体育,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村文化建设思考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钱大昕的实事求是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