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计划与教案范文

2024-07-12

复习计划与教案范文第1篇

§1:函数与方程

教学分析:课本选取探究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其对应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作为本节的入口。其意图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密切联系,学会结合函数图像性质判断方程根的个数,学会用多种方法求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

2、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在今后学习中利用这一规律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重点难点:根据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函数零点的概念。 复习引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进行第四章函数应用的学习,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函数与方程。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并会对它们进行求解。现在来看几个方程:①ax+b=0(a0) 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能很容易求出方程的解是x=-.②ax2+bx+c=0(a0) 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对一ab元二次方程求解时我们会先用判别式△=b2-4ac来判断方程是否有实解。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当方程有实数根时,我们可以通过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x=

bb4ac2a2。③x5+4x3+3x2+2x+1=0

- 1函数的零点。

说明:①零点是所在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②零点是一个实数,并不是一个点。 ③函数的零点就是相应方程的根。

④函数零点的个数与相应方程的根的个数相等。

学习过零点概念及以上4点说明,我们已经学会判断零点:要求函数的零点就要看函数图像与x轴是否有交点,也即相应方程是否有实根。因此得到判断零点的方法。

2. 判断零点的方法:方程f(x)=0有实根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可得出:方程f(x)=0的实根与函数y=f(x)的零点是一一对应的。

那如果所给的函数的图像不易画出,又不能求出其对应方程的根时,我们怎样判断函数有没有零点呢?

观察例1中第一个方程的对应图像:f(x) = x2-2x-3 从图像上看,我们知道函数f(x) = x2-2x-3有两个零点:-1,3.而能找到区间[-2,0]使零点-1在[-2,0]内,区间[2,4]使零点3在[2,4]内。且有f(-2)=5>0,f(0)=-3<0, f(-2)×f(0)<0; f(2)=-3<0, f(4)=5>0, f(2)×f(4)<0.可以发现f(-2)×f(0)<0,函数f(x) = x2-2x-3在区间(-2,0)内有零点-1是方程x2-2x-3=0的一个根;同样地,f(2)×f(4)<0,函数f(x) = x2-2x-3在区间(2,4)内有零点3是方程x2-2x-3=0的另一个根。因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3.零点存在性定理: 若函数y=f(x)在闭区间[a,b]的图像是连续曲

- 35,一个小于2。

分析:转化判断函数f(x) =(x-2)(x-5)-1在区间(-∞,2)和(5, +∞) 内各有一个零点。

解:考虑函数f(x) =(x-2)(x-5)-1,有f(2) =(2-2)(2-5)-1=-1<0,f(5) =(5-2)(5-5)-1=-1<0,又因为f(x)的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2)内存在一点a,使f(a)>0;在(5, +∞)内存在一点b,使f(b)>0,所以抛物线与横轴在(a,2)内有一个交点,在(5, b)内也有一个交点,而该交点即是方程的解。所以方程(x-2)(x-5)=1有两个相异的实数解,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四、 零点存在性定理说:“若f(a)×f(b)<0,则在区间(a,b)内,函数y=f(x)至少有一个零点,即相应的方程f(x)=0在区间(a,b)内至少有一个实数解”,它只指出了方程f(x)=0实数解的存在,并不能判断具体有多少个实数解。那改为f(a)×f(b)>0时,

问题:如果函数y=f(x) 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f(a)×f(b)>0,那么函数y=f(x) 在区间(a,b)内是否有零点?可能有几个零点?

复习计划与教案范文第2篇

俞垛学校解如芹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复习目标:

基础知识: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7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阅读:

1、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不少于400字。

6、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三、复习措施:

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新内容,即依据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

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四、复习方法:

分类性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教师引导、归纳以练习为主,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五、复习进度

12.27——12.28 第一单元

12.29——12.30 第二单元

12.31——1.2第三单元

1.3——1.4第四单元

1.7——1.8第五单元

1.9——1.10第六单元

1.11——1.14第七单元

复习计划与教案范文第3篇

课题: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授课人:罗华光(邻水职中) 教学目标:

1.理解直线的点向式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2.会运用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和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教学难点:直线的点向式方程的推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第七章我们学习了向量共线(或平行)的概念,如图9-1.线(或平行)的直线,

是一定点,是过点

与共为上的任一点,由向量共线(或平行)可知,一定存在一个实数,使= ,

二、问题情境

已知直线过一个一点且和一个非零向量共线(或平行),这条直线是否唯一确定?.(学生动手验证)今天我们来推导已知直线过一个点且和一个非零向量共线(或平行)的直线的方程(教师将导入语叙述到这时板书课题)

三、建构数学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

)(图9-1),我们来求过点

,并且与非零向量共线(或平行)的直线的方程.其中叫做直线的方向向量.

设 (,=)是一动点,点,∈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与共线(或平行),即

(1)

将(1)换用坐标表示,得 (-

消去参数,得 (-

)-

,(

--

)=(,), 即 (2)

)=0

(3)

在方程(2)中,如果≠0,(

≠0可得到 ,

),方向向量为=(

(4) ,

)的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方程(3)和(4)都叫做通过特别地, 当=0(此时≠0,否则为零向量)时,则由(3)式得到方程=(

它表示通过

当=0(此时

),且平行于轴的直线(图9–2(1)).

=

, ≠0,)则由(3)式得到方程(

它表示通过),且平行轴的直线(图9–2(2)).

有了直线的点向式方程,只要知道直线上一点的坐标和一个方向向量,就可以直接根据直线的点向式方程求出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四、数学应用

例1.分别说出下列直线经过的一个点M0和它的一个方向向量v的坐标:

(1)x21y1

3(2)

x2y10

解:(1)点M0(2,1),

方向向量v(-1,3)

(2)点M0(0,-1), 方向向量v(-2,0)

例2.直线l经过点M0(-1,2),一个方向向量为v(1,-3),写出l的点向式方程

解:直线l的点向式方程是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教学,大家应该:

1.知道除一个点和一个非零向量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2.掌握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1)记住并理解方程中各字母的含义;

(2)注意平行于轴和平行于轴的直线方程;

(3)会用它求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x11y23.

六、课外作业

P51

复习计划与教案范文第4篇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能够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理解研究曲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掌握平抛运动规律,能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教学建议:本章学习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研究了两种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其实,该章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具体运用。在教学中要通过本节课再次梳理,让学生掌握本章的概念和规律,加深对速度、加速度及其关系的理解,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提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曲线运动

主题1:小船渡河

问题:如图甲所示,一条河岸平行的河流,宽度为L,各处水流速度均为v水,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船,现要坐船渡过这条河流。

(1)若要以最短时间过河,应该怎样调整船头方向? (2)若以最短时间过河,渡河的时间是多少?渡河过程船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3)若以最小位移过河,应该怎样调整船头行驶方向?请用图示来表示。 解答:(1) 如图乙所示,船头应垂直于河岸。 (2)渡河最短时间为t=,渡河过程船发生的位移s=v合t=t=。 (3)欲求小船渡河的最小位移,需分v水v船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v水v船,则v水和v船的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指向河岸,小船不能垂直过河。船的实际航线为船的实际速度(合速度v合)方向,则v合、v水和v船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根据矢量合成法则可知,以v水的末端为圆心、v船大小为半径画圆,由v水的始端指向圆上各点表示的矢量就是合速度v合,如图丁所示。

知识链接:小船渡河问题要点有①渡河时间只取决于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②渡河位移只取决于船的实际速度(合速度)方向。

主题2:圆锥摆模型

问题:圆锥摆的结构特点为在一根质量和伸长可以不计的细线上,系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设摆球的质量为m,摆线长为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摆球的线速度为v,角速度为ω,周期为T,频率为f。

(1)摆球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各为多少? (2)摆线的拉力多大? (3)摆球运动的周期是多少? 解答:(1)摆球的向心力为F合=ma=mgtan α=m=mω2Lsin α=m()2Lsin α=m(2πf)2Lsin α 向心加速度为a=gtan α==ω2Lsin α=()2Lsin α=(2πf)2Lsin α。 (2)摆线的拉力

有两种基本思路:当α已知时,F=;当α未知时,F==mω2L=m()2L=m(2πf)2L。 (3)摆球的周期

设悬点到圆周运动圆心的距离为h,根据向心力公式有T=2π=2π。 知识链接:圆锥摆的周期公式T=2π,圆锥摆的周期T仅与摆球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到悬点的距离h以及当地重力加速度g有关,与摆球质量、绳长L、摆角α无关。拓展

一、绳子末端速度的分解

1.如图甲所示,用船A拖着车B前进,若船匀速前进,速度为vA,当OA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时,则: (1)车B运动的速度vB多大? (2)车B是否做匀速运动? 问1:以小船为研究对象,小船的运动为合运动,其运动方向朝什么方向? 答1:水平向右。

问2:小船的实际运动产生哪两种作用效果? 答2:一是使绳子运动,沿OA方向伸长;二是以O点为圆心的转动。 问3:车B的速度与绳子运动的速度是否相等? 答3:相等。

【解析】船的前进速度vA产生了绳子的下拉速度v1(沿绳的方向)和绳子以滑轮为轴的转动速度v2两个分速度,车前进的速度vB取决于由于船前进而使OB绳变短的速度。

(1)把vA分解为一个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v1和一个垂直于绳的分速度v2,如图乙所示,所以车前进的速度vB应等于vA的分速度v1,即vB=v1=vAcos θ。

(2)当船匀速向前运动时,θ角逐渐减小,车速vB将逐渐增大,因此,车B不做匀速运动。 【答案】(1)vAcos θ (2)不做匀速运动

【点评】物体间通过绳连接而使运动互相关联的运动被称为牵连运动,这类问题的特征是在绳的方向上各点的速度大小相等,解题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确定合速度,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就是合速度。 第二步:确定合运动的两个实际效果。一是沿绳方向的伸长或收缩运动,改变速度的大小;二是垂直于绳方向的旋转运动,改变速度的方向。

第三步: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画好运动矢量图。

拓展

二、抛物线方程的应用

2.如图甲所示,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离网3 m的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

(1)若击球点在3 m线的正上方高度为2.5 m处,问击球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够使得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 (2)若击球点在3 m线的正上方的高度小于某个值,无论水平击球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越界,试求这一高度。

问1:以抛出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时间t为参数,平抛运动的位移方程是怎样的? 答1:x=v0t,y=gt2。

问2:如果消去时间t,得到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答2:如果消去时间t,得到抛物线方程y=x2。

【解析】(1)以抛出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乙所示

当击球速度较大时,可以保证球不会触网,但可能出界,设刚好压界时击球速度是v1,则抛物线方程为y=x2

边界点P在这条抛物线上,由题意可知,P点的坐标为P(12,2.5),代入方程即可解得v1=12 m/s 当击球速度较小时,可以保证球不会出界,但可能触网 设刚好触网时击球速度是v2,则抛物线方程为y=x2

网的最高点Q在这条抛物线上,由题意可知,Q点的坐标为 Q (3,0.5),代入方程解得v2=3 m/s 因此,击球速度3 m/s

这就是说,网的最高点Q,以及边界点P同在一条抛物线上, P、Q两点坐标为P(12,h),Q(3,h-2) 将P、Q两点坐标代入可得h=×122 , h-2=×32,二式相除,消去v0,解得h=2.13 m 因此,当击球高度小于2.13 m时,球不是触网就是越界。 【答案】(1)3 m/s

拓展

三、对类平抛运动问题的分析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为b,宽为a,倾角为θ,一物块沿斜面左上方顶点P水平射入,而从右下方顶点Q离开斜面,求入射初速度。

问1:小球在斜面上受几个力的作用? 答1: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 问2:小球所受的合力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答2:合力为F=m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问3:小球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具有怎样的关系? 答3:垂直。 问4:能否将小球的运动看作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沿斜面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答4:能。

【解析】物块在垂直于斜面方向没有运动,物块沿斜面方向上的曲线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沿斜面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在沿斜面方向上:mgsin θ=ma1,得a1=gsin θ 水平方向上的位移:x=a=v0t 沿斜面向下的位移:y=b=a1t2 由上式解得:v0=a。 【答案】a

【点评】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恒定且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类平抛运动。 类平抛运动也是命题热点,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与平抛运动一样,只是加速度a不同而已。在解决类平抛运动问题时,方法完全等同于平抛运动的解法,也是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①需满足的条件为受恒力作用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②确定两个分运动的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分别列式求解。

拓展

四、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

4.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以不同的速度进入管内,a通过最高点A时,对管壁上部的压力为3mg,b通过最高点A时,对管壁下部的压力为0.75mg。求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

问1:小球a、b离开A点后做什么运动? 答1:平抛运动。

问2:小球a、b离开A点后的运动时间是否相等? 答2:相等。

问3:a球离开A点前在A点受到的合力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b球呢? 答3:a球离开A点前在A点受到的合力大小是F合A=mg+3mg=4mg,方向竖直向下。B球受到的合力F合B=mg-0.75mg=0.25mg,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两个小球在最高点时,受重力和管壁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作为向心力,离开轨道后两球均做平抛运动,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之差。

对a球:mg+3mg=m,解得:va= 对b球:mg-0.75mg=m解得:vb=

a、b两球离开A后做平抛运动,落地点间距设为Δx,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Δx=(va-vb)t 2R=gt2 解得:Δx=3R。 【答案】3R

【点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这类题的特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最高点的速率最小,最低点的速率最大。在最低点向心力肯定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弹力必然向上;在最高点,向心力向下,重力也向

下,但弹力的方向就不能确定了。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最高点或最低点时物体的受力情况,由哪些力来提供向心力,再对此瞬时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有时还要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很多时候在最高点往往还会出现临界条件,如弹力刚好为零,要注意充分挖掘这些隐含的或临界的条件。

拓展

五、对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的分析

5.如图所示,用细绳一端系着的质量M=0.6 kg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转盘上,细绳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小孔O吊着质量为m=0.3 kg的小球B,A的重心到O点的距离为0.2 m。若A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2 N,为使小球B保持静止,求转盘绕中心O旋转的角速度ω的取值范围。(g取10 m/s2) 问1:若B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A处于怎样的状态? 答1:A相对转盘静止。

问2:若角速度取最大值,A有离心趋势,此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沿什么方向? 答2:指向圆心。

问3:若角速度取最小值,A有向心运动趋势,此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沿什么方向? 答3:背离圆心。 【解析】要使B静止,A必须相对于转盘静止,即A具有与转盘相同的角速度。A需要的向心力由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角速度取最大值时,A有离心趋势,静摩擦力指向圆心O;角速度取最小值时,A有向心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背离圆心O。

对于B:FT=mg

对于A:FT+Ff=Mr或FT-Ff=Mr 代入数据解得ω1=6.5 rad/s,ω2=2.9 rad/s 所以2.9 rad/s≤ω≤6.5 rad/s。 【答案】2.9 rad/s≤ω≤6.5 rad/s 【点评】对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方法不只是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存在,其他许多问题中也有临界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求解一般都是先假设某量达到最大、最小的临界情况,然后分析该状态下物体的受力特点,再结合圆周运动的知识,列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

曲线

运动

复习计划与教案范文第5篇

复习目标:

1. 巩固近反义词的训练。 2. 掌握词语解释的方法。

3. 积累特殊形式的四字词语,学会给词语分类。 4. 指导答题方法。 复习要点:

1. 要求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2. 引导积累不同形式的词语 3. 重在复习学习方法指导 复习过程:

一、 导入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积累了不少美词佳句,今天丁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词语大盘点,整理复习词语知识,请看大屏幕。

二、 近反义词复习

1. 请同学们自读大屏幕上的词语,注意读音。如有不会的可以查字典或请教其他同学。 2. 指名读词,集体认读

3. 请同学们给这些词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同桌合作完成。 4. 一人一词交流汇报。

5. 小结: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十分精彩,没有答出的同学也不要灰心,还有下个练习可以展示自己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快速填写下列词语反义词,加油啊! 6. 学生汇报交流

三、 复习词语解释

1. 本学期,我们不仅积累了许多两个字的词语,同时我们还积累了许多四字词语。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试将空缺的词语补充完整。拿出笔在练习卷上写写。 2. 开火车交流 3. 齐读四字词语

4. 学习词语不仅要会读会写,还要学会理解和运用。请同学们回忆回忆理解词语有哪些好方法?

5. 学生汇报(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造句理解、查字典理解)

6.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解释红色词语,并说说你的方法。 7. 汇报交流

8. 小结:同学们好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学习中去,看来进步不小,现在丁老师给大家出一道难题考考大家。

9. 丁老师念题,同学们说答案,将根据大家的回答正确度以及回答声音来决定是否闯关。

四、 复习词语分类

1. 我们学习积累了许多词语,它们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带我们走近白雪皑皑的雪地;欣赏波光粼粼的湖水,感受春天的鸟语花香。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词语的百宝箱,将我们收集的词语宝石分门别类,整理整理。

2. 从形式上分,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呢? 3. 学生齐答。

4. 丁老师将大家回答的类型整理到大屏幕上,请看,每种形式都给出了一个例子,你还能再举几个吗?试试看 5. 将你写的词语与大家一起分享。

6. 词语不仅可以按形式分类,还可以按内容分类,请同学们自读大屏幕上的词语,并想想这类题该怎么做? 7. 学生讨论交流。

8. 逐次归类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 词语小游戏

1. 紧张的过关复习让同学们收获了许多学习方法。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考考大家的综合能力。 2. 出示游戏题,学生试着做做看。 3. 汇报交流。

六、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三大知识点:近反义词,词语解释,词语分类和综合练习,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作业中加以巩固。

七、 作业设计:完成练习卷。 板书设计:

词语大盘点

一、近反义词:

二、词语解释:

三、词语分类

词 语 大 盘 点

——复习课教案

复习计划与教案范文第6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2、积累词汇,准确翻译.

3、熟悉内容,感悟情感.4、了解写法,体会妙处.

一、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文言文的复习课,有些同学认为上复习课就是把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再重新讲一遍,当然有那么其中一点意思,但更重要的复习课的重点大家要明确,就是要大家做到像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也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能够有新的体会,至于什么体会?无非就是体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及对知识点更深层次的领悟)。

二、学习质疑,方法积累。

翻开文言文大多同学说,“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语言差别,但早已经跟大家透露过读文言文大家应该注重两点是什么?第一是勤背诵。但并不是一味地什么都背,背什么?背知识点!并且围绕考点。第二是重理解。题目千变万化,但离不了主题,离不了中心。只要读懂了,理解了,怎么出题都不怕。 今天的复习课,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解决所出的题目,那么我们就应该围绕考点来进行复习。那么怎么围绕?万变不离课本,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助于我们成绩的提高。读文言文的重点以及注意事项,我给大家总结出来了:(大家可以记录一下)

板书:

1、文学常识要记牢(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

例如:苏轼(北宋)而不是南宋。五柳先生是 (东晋陶渊明)而不是柳宗元

细柳营的作者:司马迁(西汉)错记为司马光(北宋)意见与王安石不合的。

2、字形、字音要注意(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háng 上为衣,下为裳”,裳是裙子。

3、准确默写不粗心(背诵篇目)(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经常六选四诗句默写常犯这毛病。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实词翻译要准确(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 例:例如《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中善者

adi—V 奸邪的事情

5、句子翻译要明确(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错误:我诚实知道没有徐公美。应该更正为:我的确知道不如徐公美。4和5点又有联系。只要掌握好了4而第5点也就没那么容易犯了。

6、作者感情要体会(文章思想,作者感情、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讲的所谓的理解了。

以上介绍了复习文言文应该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但文言文的复习也讲求一个系统性,经常有同学在早上读书时目标不明确,今天读七年级的《三峡》明天读九年级的《出师表》。而且早读时间有限,今天读“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明天一翻开书还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无目的性。应该讲求一轮又一轮的系统性复习。注重积累。

三、课文复习。

今天翻开七年级上册的《三峡》我们简单来复习这一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

《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这是一篇描述三峡风景的文言文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应该注意字,音。

2、一起来回忆一下实词和字的特殊用法:

自:从

曦月:阳光,月亮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良:实在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注意实词翻译同时还应该注意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先总写后分写还是先分写后总写?) 总写了什么?又分写了哪些?

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分写三峡四季的景色,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4、文中有一些重点句子需要大家翻译的: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呀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每当春冬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样子。

5、 前面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是按照总分的写法,分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那么四季景色着重于哪些景物的描写? (水和山)

6、哪些句子是写了三峡的水?

写夏水的句子:并且写出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让我们总结一下,三峡的水是什么样的? 非常的秀美 哪些句子是写了三峡的山?

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高峻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三峡的山给予我们一个怎么样的感受?

非常的壮丽

9、本文是按照四季景色来写的,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而不按照春夏秋冬来写,是因为根据水的盛到枯的变化过程。 作者在最后一段抓住猿声哀转的特点,以及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从而反衬三峡从而渲染了三峡秋景的凄凉气氛。

10、本文中作者的感情也是一个考点,那么作者是纯粹为了景美而写景吗?

绝对不是。其实作者在描绘三峡奇景的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赞美三峡盛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伤感之情。

四、 下面我们来做一些对比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实在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3)水皆缥碧.. 青白色

(4)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

2、填空理解:《三峡》原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3、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实则分别体会作者的感情

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B )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五、小结:

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上一篇:防汛防溺水预案范文下一篇:奉献青春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