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会计处理论文范文

2024-03-16

新准则下会计处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本文浅议了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积极影响 难点策略

自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以来,已历时3年多时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实现了银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了银行转变经营观念,改善了管理水平,提高了风险意识。这一重大会计改革决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积极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而关于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其中:与银行最相关的、最有影响的有四项准则:分别是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23号-金融资产转移,24号-套期保值和37号-金融工具列报。另外,与银行相关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得税》、《职工薪筹》、《合并财务报表》等多项新准则都进行了修正。其对银行经营管理的突出影响和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改变了资产负债分类方式,有利于增强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方式,改为按管理意图和目的对金融资产、负债进行新的分类,并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将负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同时规定“资产与负债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1.2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有利于全面揭示市场风险。为在财务报表中能真实反映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收益与风险,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将待履约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化及时计入到损益中,并以公允价值列示为资产或负债,有效地揭示了银行承受的市场风险。

1.3改革了资产减值计提方法,有利于揭示资产真正价值。新会计准则规定,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其他金融资产均应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在计提减值准备的问题上按预计现金流折现法,能精确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相对于银行现行采用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五级分类”比例法,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从而更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

1.4采用了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的计量方法,有利于真实反映银行的财务状况。新会计准则使会计系统能够更全面反映业务的风险和盈亏。如将交易费用计入贷款的初始确认成本,使资产更能体现直接的相关成本;将包括交易费用在内的折溢价在持续期内按照实际利率进行摊销,使资产的期末价值更接近实际;按考虑时间价值后的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收入的确认更实在了。

1.5会计信息披露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新会计准则增加了财务报告报表种类,要求根据业务性质分部报告并需要披露分部信息。既要披露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信息,又要披露对金融工具采用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等信息。

1.6向银行提供公司类客户的企业价值信息,有利于调整优化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公司类客户应向银行提供企业价值信息。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面临的风险,有利于甄别和选择客户,扩大银行优质客户群体,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2.新会计准则给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带来的难点

2.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引起财务报表状况的大起大伏。实施新会计准则,给银行的损益确认的标准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最显著的是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变化直接计入损益。这种当期计入损益的方法与历史成本法相比,金融资产价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变化幅度以及变化方向都难以确定,而且变动频率导致财务状况以及赢利能力的频繁波动。

2.2公允价值的测算存在难度。一是相关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市场交易不够活跃,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直接按照市场价格的方式获取,对于那些没有活跃在公开市场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测算只能依赖于相关人员的判断或委托评估公司评估,而这种判断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留下了操纵当期利润的“一道关口”。二是由于获得公允价值信息需要涉及银行的信贷管理、金融市场、国际业务、个人金融、财务会计等多个部门,因此,很难测算出一个能够体现实际价值的“公允价值”。

2.3实际利率难以精确计算,并且实际利率的微小变动会对会计盈余产生很大的波动。在贷款、债券资产等业务核算中要频繁使用实际利率法。一是对于固定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的实际利率计算,即固定利息收入与金融资产以及相关手续费之和的比值,需要具体核算在每笔贷款中所支付的相关手续费,这是非常难以精确计量的。二是对于浮动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更加具有不可精确性,因为实际利率的计算要基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如何确保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难点。

3.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商业银行应采取的策略

为应对新会计准则对核算的影响,同时反映与客户端的债权,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

3.1应转变业务增长方式,通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新业务的方式提高赢利水平。新会计准则体系充分体现了注重业务发展质量和强化风险管理的导向,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市场敏感度,丰富风险管理手段。在业务经营上要做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速度与质量、规模与结构、风险与资本相协调,从根本上提高银行的业务发展质量、增收创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3.2要加强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配套工作,构建合理的公允价值计价模型系统。首先,要按照持有目的区分金融资产,对金融资产的价值按市场波动情况实行动态评估、管理和考核。其次,要按照新会计准则改造现有的财务会计系统,进一步完善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满足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要求。

3.3要提高资本充足率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资本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应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把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制度作为落实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内部管理工具,发挥风险定价战略引导作用,有效地约束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增长,将资源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上,从而基本保持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相协调,使资本充足率水平逐年提高,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步实现由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特别是银行管理层在作出经营决策形成资产、负债前就要确定承受风险的方式和后续管理的方法,不断提升赢利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法制司.2001企业会计准则及指南[S].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牡丹江分行)

新准则下会计处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2006年新会计准则之套期保值准则系新增内容,套期保值是从事套期保值业务企业会计核算的重难点,套期保值准则未就具体套期保值业务及其会计账务处理有详细的例解。本文结合新准则,简单介绍了套期保值有关的概念,根据套期保值的确认计量要求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并就现金流量套期业务提出账务处理见解。

关键词:套期保值;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套期账务处理

在新准则颁布以前,企业从事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是执行财政部于1997年10月发布的《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及2001年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原制度没有对套期保值、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套期分类进行系统的规定,也没有对套期会计方法及应用条件作出规定,只对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规定了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随着从事大宗商品贸易、加工的企业为规避商品价格风险而进入商品期货业务的越来越多和新准则的普及使用,相关企业财务必须直面套期业务会计核算,而套期保值会计是金融会计中最复杂的部分,是新准则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期货套保业务是我国新生事物,新准则未就相关业务作详细例解。本文主要针对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办法提一点浅薄见解,希望能给涉及相关期货业务的同行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 套期保值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即通过套做期货实现现货保值),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交易,是将期货市场当做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现在买进但准备以后售出的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的商品的价格进行“锁定”的交易活动。概言之,套期保值的本质在于“风险对冲”和“风险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保值准则),是针对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会计处理作出的规范。从会计角度看,套期保值是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企业运用商品期货套期时,其套期保值策略通常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同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为运用套期会计方法,套期保值按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净投资套期。

2 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

对于满足套期保值准则规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企业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套期保值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1)在套期开始时,企业对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正式指定,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等内容。套期必须与具体可辨认并被指定的风险有关,且最终影响企业的损益。

(2)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

(3)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4)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即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以及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5)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3 套期保值会计科目设置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期货交易是通过期货公司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买卖期货合约的业务,实行的是保证金制。为便于商品期货业务的核算,建议设立以下会计科目:

(1)“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该科目核算银期之间入金、出金以及手续费等业务。该科目期末余额反映期货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数。该科目可以将不同期货公司作为辅助核算。

(2)“套期工具-商品期货”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包括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的资产;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的负债。该科目可以将不同期货品种(如铜、锌等)作为辅助核算或增设三级科目核算。

(3)“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核算套期工具在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期末余额反映套期工具持有期间累计变动累。

(4)“被套期项目”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中被套期项目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的资产;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的负债。

(5)“衍生工具”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指定为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不在本科目核算,在“套期工具-商品期货”中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负债的公允价值。

(6)“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该科目核算商品期货交易中发生的手续费、衍生工具处置净收益(损失)、非套期保值部分处置净收益(损失)。

4 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

按新准则要求,企业应对所从事的套期保值业务先进行区分,再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1)对于公允价值套期,在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条件的情况下,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为非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

(2)对于现金流量套期,在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情况下,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该有效套期部分的金额,按照下列两项的绝对额中较低者确定:1)套期工具自套期开始的累计利得或损失;2)被套期项目自套期开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累计变动额。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即扣除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应当按照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处置境外经营时,原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项目反映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5 现金流量套期账务处理

对于公允价值套期的账务处理在套期保值教材都有举例,本文不再赘述,本文主要对现金流量套期账务处理提出个人见解。企业在商品期货市场开仓买入期货合约,同时预期于合约对应的月份在现货市场购入同样的品种、数量的现货,属于被套期项目为预期交易,应选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处理。账务处理如下:

(1)资金转入期货公司保证金账户时,根据银行划拨单,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XXX期货公司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企业开仓建立套期保值头寸或追加套期保值合约保证金时,根据结算单据列明的金额,借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XXX期货公司”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对套期保值头寸进行公允价值核算,按资产负债表日结算价与期初资产负债日结算价的差额,借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浮盈为正数,浮亏为负数。

(4)现货交易尚未完成,套期保值合约已经平仓的会计处理:套期保值合约平仓及结算盈亏时,若是盈利,则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贷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同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 科目。

(5)企业套期保值合约在交易或交割时发生的手续费,按结算单据列明的金额,借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

(6)企业套期保值合约在现货商品买入时平仓会计处理: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贷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将平仓时的盈亏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同时将套期保值合约实现的盈亏,同被套期保值业务发生的成本相配比,属于套期保值部分的盈亏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的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累计额冲减或增加现货成本,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盈利时金额为正数,亏损时金额为负数。属于非套期保值部分转入当期损益: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

(7)企业建仓时即认为是投机目的或建仓位大于未来月份的现货需要量时财务上不作为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直接列入“衍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核算:

1)企业取得衍生工具时,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衍生工具终止确认时,应当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平仓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贷记“衍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同时,将该期货产生的投资利得进行结转: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该合约以前已累计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借记“衍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本期平仓价与上一资产负债表日该衍生工具的差额),贷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现金流量套期买入套期保值会计核算提供个人的见解,卖出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多数教材均有举例,这里不在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3]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辅导教材 高级会计实务【ISBN】9787514108156.

作者简介:赵同庆,中国注册会计师。

新准则下会计处理论文范文第3篇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 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 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面临的各种经济事项逐渐呈现多元化、复杂化, 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表现有: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会计估计、对各经济事项的实质性判断, 或有事项的判断、公允价值的确定等。例如应如何选择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何确定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如何设置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率等。以上种种都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更为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内容。

二、新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

(一)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面对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企业面临的经济事项越发多样与复杂, 这也对新会计准则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为了更好地体现会计的核算职能, 新会计准则也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要求。由于经济业务类型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也无法在制定之初就预料到后续将会面临的所有经济事项, 因此, 会计制度必须和他所处的环境一起变化与发展。正因为会计准则中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经济活动, 因此, 企业会计人员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二)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也称为会计信息质量标准, 这些质量特征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提供会计信息时, 遵循这些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应具备并且贯穿于会计活动的全过程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面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判断。新会计准则不论是在会计理念、整体结构、具体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突破, 也使得会计自由裁量权加大。面对新准则的修订, 会计人员需要有正确的职业判断, 当然这也需要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底, 才能更好地运用与掌握新准则。

三、新准则下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一) 转变思想观念, 培育职业判断意识

由于会计准则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力, 才能在游刃有余地处理会计准则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业务之外, 还能依据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 结合实际情况相对合理地判断一些在准则中规定不明或暂时没有规定的盲区。在新形势的要求下, 所有会计人员都应转变观念, 改变旧习, 努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的需要。此外, 对于相关业务会计核算处理, 在准则修订中也只是进行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这就赋予了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拥有选择的空间, 这也进一步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公允判断的能力。

(二) 加强自身学习, 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拥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当代会计人员具备良好职业判断能力的合理保障, 拥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地反映出会计人员的学识高低、经验程度、能力大小和道德水平。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良好的职业判断与职业素养。这些综合能力都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总结经验, 时刻洞察企业经营中可能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 并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

(三) 提高专业培训, 建立会计培养机制

在实务中, 企业可以定期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方面的专门培训。例如邀请外部相关专家进行准则讲解、与案例分析, 提高本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同时, 可以在企业内部提供定期轮岗的机会, 在轮岗前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 有效地帮助会计人员全面掌握企业各项经济业务, 并且在各类业务中如何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 积累丰富经验, 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在实物中不断的积累以及与实际业务的接触, 才能日渐提高自己的专业判断水平。所谓“实践出真知”, 只有将基础理论知识在具体的的会计业务中不断的运用与磨合, 才能经过实践的考验。

(五) 引入监督机制, 创设良好氛围

为了更好地促使会计职业判断健康发展, 企业需要引入监督机制。例如实施会计人员委派制, 赋予其一定的独立性, 便与其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同时, 加强内外部监督, 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核检查, 确保会计人员正确进行职业判断, 公允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质。

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水平与其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高低密不可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将给会计人员提供实践机会, 进一步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这些必将对我国会计人员整体职业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与颁布, 不仅能加速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 还能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此同时, 也要求会计人员与时俱进, 更新自身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从而为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本文从会计职业判断入手, 分析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 并探讨在新形势下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计新准则,职业判断

参考文献

[1] 王春娜.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职业判断的探讨[J].企业研究, 2012 (10) .

新准则下会计处理论文范文第4篇

2011-2-28

社会保险会计分录:

1、企业负担部分,提取时:

借: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 (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劳动保险费 (销售部门)

生产成本——劳动保险费 (生产部门)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2、个人负担部分 ,发放工资时(按个人交纳比例,从中扣除)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障金(代扣职工应交纳的部分)

库存现金

3、交纳时

新准则下会计处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新准则在实施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小企业以及准则本身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措施。

关键词:小企业;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实施问题;方案措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诞生符合我国新形势下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逐步加快实现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鉴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大力倡导推动建议全球各国的经济体联合起来制定一致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相关准则制度规定来对国际经济进行相应的规范。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相关准则逐步靠近,趋于相同,借鉴国际上有利的相关准则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小企业发展的自身国情,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我国小企业又吸纳了过半的就业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所做的关于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调查问卷(表1)来看,现在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现状大多存在小企业自身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相匹配设施的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小企业会计工作无法满足小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求。

1.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从上表的比率来看,有过半数的人觉得内部相关体系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工作的一大现状。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企业内部缺少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较完善的会计部门监督管理检查机制,即使有些小企业设有相应的会计工作监管审核机制,但由于小企业一般管理者经营者都为同一个人即小企业的老板,老板一手专权导致那些会计工作监管审核人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小企业会计相关信息存在不实虚假现象

从数据中看出,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信息不实情况。我国小企业由于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许多的小企业没有完全遵循相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进行会计操作。一些小企业甚至出于本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在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上做手脚,违反了相关制度法规的约束,丧失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导致了小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虚假不实情况,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3.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相关技能素质不够高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现在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者技能素质还有待提高。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总体相关专业技能素质较低,对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理解较差。同时,由于小企业自身规模及能力的限制,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一般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纸质手写记录工作,使一些较先进的与计算机相关的会计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等无法在本企业内实现,这也阻碍了会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展。

4.相对应的外部监管不到位

就我国现在的国情而言,政府和社会的监督管理體系不健全也是一大问题。由于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体系不健全,而企业又大多都是逐利性质的,所以监管方面的漏洞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信息存在失真、弄虚作假等现象。而在此基础上,由于小企业的受关注程度远不如大中型企业,加之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操作又较为复杂,所以就放松了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进而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就更为普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总体上而言,《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准则》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小企业发展而进行的进一步简化。小企业不同于大中型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以及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方面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标准,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而言过于繁杂,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收缩来适应小企业会计工作的需求。

(1)两者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情况分析

首先,在会计科目方面有所减少。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简,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预提费用等许多的会计科目都进行了省略调整。这样更贴合小企业会计的实际操作,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财务报表要求的相关信息的罗列上以及公开显示方面也进一步进行了简化,这样能有效节省花在此事项上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更多地降低小企业会计工作的成本,有助于小企业更好地成长发展。

(2)两者之间存在的协调情况分析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的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采用两种准则中的任意一种,但不得在同一时间采用另一种。这一策略给予了小企业更多地选择空间,适合小企业多方向、多战略思维地发展,并且也适当地制止了一些小企业的投机取巧钻空子行为。另外,对于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虽然这一策略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趋同统一,但是对于小企业实际工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那些未列明相关事项的这一情况,小企业会计的工作者还需转而参照查证《企业会计准则》,这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与强度,有碍于小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的减少,进一步有碍于小企业健康成长发展。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首先,在会计计量方法上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计量方法方面主要以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为准,并且省去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这一个要求,与之前相比较,大大降低了小企业会计工作者在职业判断方面的要求,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强度,为小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次,在准则适用范围的界定上面有所改变。原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采用的是老的划型标准规定的小企业范围,那时还并没有区别小企业与微小企业的范围差异。而现今的小企业定位则比以前的更为精准。此外,在会计科目方面相较于之前的也做了一定的调整,有增有减,适应了新时期小企业会计的需要。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新准则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很大程度上与税法的相趋同。准则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并且去掉了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折旧方法和年限上、无形资产摊销、利得、费用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与税法的相趋同,减少了小企业会计工作在纳税时所额外需要进行的调整。这大大加强了准则与税法之间的趋同协调相统一,使原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大幅度减小,减少了小企业会计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我国国家相关税收的征收提供了便利,并且也有利于国家税务机关能更好地根据小企业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来采取实行更贴合小企业的优惠促进政策。

三、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小企业会计相关制度正处于新旧规则交替阶段,所以虽然《小企业会计准则》是顺应小企业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但由于旧制度的惯性延续影响还有小企业会计工作自身所携带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社会整体环境的约束限制,新准则的实施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表2是对于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由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新准则的实施还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与新准则相匹配的相关培训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在表2的统计中,这一问题所占的比重接近百分之八十五。历史上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颁布之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仅有27%的小企业表示知道该制度,而在这27%的小企业之中仅有21%表示曾有进一步通过相关的培训深入了解学习过该制度。与该制度相匹配的培训机制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原因之一。所以,新准则要想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首先被小企业所了解学习是必要的前提。因此,要想让小企业能深入理解贯彻并实施,相对应的培训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2.与新准则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这将会导致一些小企业钻了空子,一些不合规行为不能有效地得到制止。虽然在社会监督体系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也在此范围之内,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监督责任,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对大中型企业会计工作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小企业。所以,要想新准则能有效地开展实施,完善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点。

3.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说到政府的监督,就会和法律法规相联系。我国小企业由于数目众多分布广泛,与各级地方政府联系较为紧密。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因素的考虑,对于有些小企业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处罚的力度较轻,不愿涉及到刑事处罚方面,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一些较为轻简的处罚,这样就纵容了小企业的一些不法行为。因此,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也是新准则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4.新准则自身所携带的问题

新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准则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会给准则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阻碍。而在这方面,主要是新准则与税法的趋同程度所带来的问题。因为一部会计的相关准则制度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而税法的变动相对较为频繁。国家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通过变动税收的征收政策来达到调控经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这样一来,在新准则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税法的不定期调整而给新准则的实施带来原本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

四、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在这里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希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以后能真正有效地得到开展和实施。

1.政府应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1)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

要使小企业顺利实现从旧制度向新准则的过渡,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很重要。在这方面,我国的相关财务部门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各地方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的手段来进行传播,努力将新准则的好处以及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传达到给各个小企业主。其次,各地财务部门还应组织一定数量的关于新准则的培训课程,聘请资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要求各企业会计负责人到场接受培训课程。最后,各地财务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新准则实施的反馈机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排疑解难,更深入地增强培训效果。

(2)大力加强政府对于小企业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力度

在这一方面,敦促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执法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努力使地方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违反了相关规定的小企业不能随之听之任之,而是要依照相关规定严肃执行处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对于相关违法的小企业的纵容是只着眼于眼前的短视行为,缺乏长足的发展思考,长期下去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3)政府应尽快推动科学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地实施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否健全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与小企业相关的信用方面的信息无法共享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效性以及会计工作合规性等方面的规范,进而影响了新准则的有效实施。所以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加紧步伐,而政府应该发挥主要的推动主导建设作用。该体系一旦建成,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体系对小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与约束,从而促进新准则的有效实施。

2.社会有关机构以及公众应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着手,来实行相关制约,以保障新准则的实施。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上的有关机构入手(如会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会比较经常地接受小企业的委托來帮助其处理一些相关的财务会计情况,事务所可以借此机会来向小企业进行相关政策制度的讲解,帮助他们为其解答某些方面的困惑和疑虑,从而推动小企业关于新准则的采用实施。另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公众的监督约束考虑。因为社会上有关机构的监督毕竟是有限的,但社会公众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可以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在相关体制的约束偏重于大中型企业的时候,采用奖励机制等手段,通过社会公众来对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其经济行为,促使新准则的实施。

3.小企业应完善内部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有一部分小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由于抗风险能力弱而致倒闭是由于其内部的管理控制机制存在问题。所以如果从小企业的视角出发,那么完善其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审查控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对于小企业内部的会计岗位的工作,应该要有重点地进行监管。比如一些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监管,应收账款的监管,对于出纳、会计人员职责的分离分管监督等等。这能大大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小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能得到有效规范与实施,也能使新的准则更好更快地被企业所采用吸收,从而为企业带来便利。

4.新准则自身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还应进一步调整

对于新准则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的问题,还是应该更进一层地推敲推敲,怎么将使小企业会计工作减负与保持相关会计准则的本质原则巧妙有机地进行结合,使新准则能在保持其会计准则的本质基础上,更好地为小企业所服务。比如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这一点,结合大多数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其经常接触的应收账款此类的项目,是否有必要在新准则中予以增加,更贴合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如最低折旧年限此类的数据值,应该在原来的制度基础上,综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定,这样或许会更合理一些。

参考文献:

[1]代学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2,(5):102-103.

[2]姜洁.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J].财税论坛,2012,(1):151-152.

[3]李敏.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2,(3):31-34.

[4]陈柯任.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和差异[J].财会研究,2012,(10):35-39.

[5]熊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J].财会月刊,2012,(5):48-50.

[6]王旸.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2):23-24.

新准则下会计处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 能够降低成本核算的风险

在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的新规定,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核算的风险。与此同时,在新会计准则下,纳税流程也在不断调整和精简,而这,不仅可以缩短纳税周期,也可以帮助企业很好地规避税务风险。相比旧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其目标已经改变,即“企业应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多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帮助使用者更快更好地做出决策”,而不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需要中的旧会计准则中的旧会计目标。

2. 企业的税负压力减小

在新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有了新的定义。并且,在无形资产所包含的费用中,也被细化为两部分,其一为研究支出,其二为开发支出。这种费用细化的处理方式,对于企业日常费用的摊销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减少企业的税负压力。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已经大幅度调整。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个基本要素进行了新的定义。同时,吸收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使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得以实施,它更接近国际会计准则。

3. 增加了税务筹划的空间

新会计准则对旧的会计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借贷成本有新的规定。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资本化范围更广。而且,还明确指出了可被授予资本化的款项不仅仅只是专项借款,也可以是一般借款。在这一规定下,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更大,赋税压力也会变小。

(二)不利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中,企业的税务管理筹划不仅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很多全新的风险。比方说,新会计准则中增加了一些超前税务,但是目前所实施的税法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够统一。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管理筹划时,在税收任务、税收时间和税收规则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新会计准则下加强税收管理规划的措施

(一)加强税收管理提高企业税收管理意识的措施

在现代社会,企业若是想要更好地开展税务管理工作,那么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税务管理意识,并且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投入力度。而且,在实际情况中,还需要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促使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在每一个工作环节规避税务风险,进而在最大的程度上去实现税务管理的收益。

1. 重视成本效益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重视企业的成本分析工作并切实地完成,是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方面,主要包含着以下三点内容:其一,充分地完成成本效益分析工作,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成本能够控制在实际收益之下。其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来选择最好的税务管理方案,从而有效地减少税负压力,促使企业可以更好地达成战略目标。其三,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发动企业内部员工都能够参与到税务管理中来,使得员工都能够参与到方案在协商决策过程中,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2. 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

企业要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与税务机关保持联系,然后逐步获得税务机关的信任和认可。同时,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也可以主动咨询税务部门,及时了解新会计准则的相关信息,为税务管理的有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大内部的监管,并且不断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可以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二)加强税收筹划的措施

1. 增值税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增值税机构应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是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的。其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其一,合理地改变产品的储存方式或者是运输方式,其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其三是创新购货方式。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2. 企业所得税的合理规划

在所得税筹划方面,企业可以改变销售结算或存货计价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在合法的基础上来帮助企业降低税务风险,从而促使企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的税收管理和筹划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压力。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管理和筹划的新要求,认真研究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战略目标,把握其税收管理和筹划空间,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税收管理和税收筹划措施,以减轻企业在法定范围内的税收压力,提高利用率。这样企业资金到位,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近几年来,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税务方面的管理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而企业管理的重心, 也正在向税务管理筹划工作方面转移。在这种情况中, 企业只有具备契合的会计准则, 并且及时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 才能够得到好的发展。而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 也对企业的税务管理筹划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企业也开始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本文中, 就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税务,管理筹划

参考文献

[1] 侯建伟.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影响探讨[J].时代金融, 2018, (35) :211-212.

[2] 林伟雄.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中的应用探析[J].纳税, 2017, (24) :49.

上一篇:政府技术产业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中职教学基础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