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2024-07-15

生态学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快,工业化发展水平也在城市进化的推动下不断提高,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保障,然而单一的工业化发展使得城市环境受到中创,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反而对城市的发展构成威胁,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温室效应等情况愈加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不但造成城市建设设施的破损,经济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是最为直接的改善方法,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绿化建设;景观生态学;建设意义;应用原理;应用原则

景观生态学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更有原则性的关键,对园林建设中斑块-廊道-基底、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以及景观异变性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原理研究,结合经济与生态的一体化发展,做出相应的建设设计规划理念。并在景观生态学中还能够充分的意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要遵循生态安全性、生态整体性、生态可持续性、人为干扰性等原则,所以景观生态学将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园林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持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城市园林已经被定为城市进程中重要的建设内容,不仅要求园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张,同时还要求园林建设要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城市环境中,工业化的进程与发展使得城市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在经济效益方面为城市發展做出贡献,但是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工业化建设不断涌出严重的负面影响,空气污染程度提高、温室效应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而在城市园林建设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生活环境的净化效果,还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物質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人与自然共同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是实现园林建设更具有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生态性的重要理论知识参考依据,从景观生态学中可以掌握更多的设计技巧与设计理念,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情况进行不同类型的植物设计,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对植物的结构进行设计。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能够设计出更为合理的建筑方案,美化城市并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下面是对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1、斑块-廊道-基底原理应用

从科学角度来看,景观的结构单元可以分为3种:(1)斑块:其大小、形状及边缘效应等理论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广场的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2)廊道:可以将它认为是线性或带装的斑块,用于指导园林绿化设计中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地带的设计。(3)基底:它是决定景观性质的重要因素,对景观动态起指导因素。基底的组成使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系统丰富多样,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努力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促进生态园林城市的建成。

2、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原理应用

城市景观是由自然景观与人为干预综合形成,具有连接度低、连通性高的特点。景观结构的连接度在景观生态形成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功能连接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其连通性,还要提高其连接度,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

3、景观异质性原理应用

景观异质性,指景观中对特定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上的变异过程。园林景观的异质性正是由于人们对园林绿地的使用目的和方法的差异性产生,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关工作人员行为也会导致城市景观的异质性。

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景观生态学原则的应用

1、生态安全性原则

生态安全原则,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安全原则在城市园林基础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为生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曾有科学家借助此理论,建立模型,并构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探讨此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之后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生态整体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城市景观综合了自然景观和人为干预2方面因素,因此,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时,必须综合考虑景观的整体性。通过全面分析,采取有利于景观结构与自然特征、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统一,实现景观结构与功能的整体优化。目前,我国很多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中都应用了整体性原则,这样可以实现在保证城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景观整体性的同时,还要增强对景观整体性的保护意识,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景观的整体性。

3、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目前,我国正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也具有可持续性,并且是以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基础。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时,设计师在设计规划时,必须要保证该区域内生态系统、景观的可持续性。

4、人为干扰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由人来进行,因此,人的干扰在其规划建设中是普遍存在的。干扰对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等生物层次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干扰具有两面性,适当的干扰有利于增加景观的异质性,但干扰过度就会破坏景观结构,降低景观的异质性。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积极倡导人们爱护自然环境和花草树木。

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原理不断趋于成熟,并实现了与园林学科的有效结合,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综合考虑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重视人在城市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生态城市建设更为系统化。在今后的园林绿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这些原理更全面、合理地应用到生态城市园林建设中,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的审美,适当进行人为干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设生态城市。

结语: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景观生态学,将斑块-廊道-基底原理、景观连接度与景观连通性、景观差异性原理以及生态安全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应用其中,从而保证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得更好建成,为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陆志成.城市绿化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7).

[2] 吴杨哲,刘丽.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2(4).

[3] 赵思恩,徐振坤.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

生态学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生态理念下的服装设计是采用生态材料的简约风格或可二次利用的设计。在服装生态设计过程中要控制服装加工、包装过程中的污染、物耗与能耗。服装生态设计实施过程需要政府与企业合力克服诸多难题。

Ecologically-based fashion design is defined as employing the concise style of eco-friendly materials or reusable design. The garm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 pollutants engendered in during packaging, materia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have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Many problems have to be tackle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ly-based fashion design.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质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物质极度丰富使人们过着前所未有的富足生活。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摆在了面前。

1环境污染催化生态理念的产生

工业生产带来大量物品的消耗和排放,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和空气中过度的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构成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气温就明显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已经显示了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的深深忧虑及亟待联合治理的意愿。积极倡导绿色生态的时尚理念,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与自然的生活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服装工业应以生态学为依托,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绿色生态为价值标准,来规范人们的生产与实践行为。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H HAECKEL)首先提出生态学这个概念,他认为生态学是关于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科学,进一步可把全部生存条件考虑在内。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最初以动植物群落为主体,后逐渐转向人类本身。人类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成果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为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设计怎样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提供了途径和可能。

2生态理念下的服装设计

在生态理念的指引下,绿色生态文明引入了工业领域,在此为前提下,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必定为生态设计。

2.1服装生态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设计ED(Ecological Design),这种理念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在满足环境属性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和质量等。服装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与一般工业产品有很大不同,从而使得服装生态设计除了强调产品的环境属性外,还要求突出服用性能中的健康属性。具体来说,服装生态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无污染:从服装设计、面料选择、服装制作、包装运输到销售这些环节对产品及生产环境不产生污染。

(2)人体着装无损害:着装、洗涤、再着装的过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不良影响,其有害物质含量不能高于国家和国际规定的相关标准。

(3)废弃过程无污染:服装可以循环回收再利用,可做降解处理,废弃处理过程中不能释放有害物质,不对空气造成污染。

(4)能耗物耗无浪费:使用可再生的物质作为生产原料,降低资源消耗;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减少能源消耗。

2.2生态服装的评价标准

生态服装评价标准首先来自现行环境保护标准,产品行业标准及某些地方性的法规。这种标准是绝对性标准。例如国际通用的环境标志产品标准ISO 14024、国际认可的绿色纺织品Oeko – Tex® Standard 100标准以及我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制定的HJBZ 30 — 2000生态纺织品标准。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的发展和用户需求,以现有产品及相关技术确定参照产品,用新开发产品与参照产品的对比来评价产品的绿色程序,这种标准是相对性标准。随着国家和行业对生态服装要求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服装绿色性的评价标准也将越来越严格。

2.3服装生态设计的具体表现

2.3.1选用生态纺织材料

对材料的生态化选择是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求使用环保的、对人体无毒无害的材料。这就要求用于纺织纤维原材料的动植物在种植或饲养过程中,所用的肥料、饲料、生长剂、除草剂、消毒剂等对人类应是无毒无害的。使用在加工中不需要染色的天然彩色纤维,如彩色棉等;采用大豆、牛奶、玉米、竹子为原料的新型纤维,具有抗菌、负氧离子功能,是被称为“第二肌肤”的有机生态材料。还有一些生态材料如以虾、蟹的甲壳为原料制成的甲壳素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废弃的甲壳素纤维制品在土壤中能很快被分解。Tence1® 纤维的生产过程所采用的溶剂无毒,99% 以上可回收再利用,制成品在废弃后能自行降解。雅戈尔开发的汉麻纤维具有独特的抗菌性能,其种植过程不施化肥农药,生产过程无需化学后整理,节能减排,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诸如此类的生态纤维正在不断开发,这些有机环保材料做成的产品,还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对服用纤维的多样化要求,扩展了原材料的供给范围,并且能够做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服装。

对材料的生态化选择还体现在材料生产加工过程的无毒化、有机化。服装面料的工业化印染过程会产生大量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而且许多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在发达国家服装市场中这些有害物质的检测相当严格。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也逐步认识到,现在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环保水平和穿着安全的竞争,并且是更有决定性意义的竞争。

研究从大自然中获取天然染料、天然浆料和天然整理剂等以取代现用的化学品,或者采用少水和无水的染整新技术,既可以减少纺织服装业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获得有利于人类服用的优质服装材料。例如广东地区所特有的“香云纱”,是以野生植物薯莨为染料,经过多次反复浸染、曝晒、揉搓而成,无污染。又如面料的抗菌防臭和保湿整理可以使用蟹、虾外壳制成的整理剂。面料的舒适柔软整理可以用从蚕丝精练液中回收提取丝胶素进行,用淀粉酶加酵母退浆代替传统的酸、碱或氧化剂退浆等。这些有机物质的应用大大减低了环境的 污染。

2.3.2简约设计和二次设计

在生态理念的大背景下,应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和节约型的生活方式,简约设计成为了服装设计师努力的方向。服装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出现过一种回归自然、崇尚简约的设计理念。进入21世纪后,如何围绕服装的舒适、便利等实用性问题,适当考虑服装美化等装饰性效果,其主导理念不偏离维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是服装界始终面临的课题。简约主义设计从简约的前提出发,立场鲜明地反对过度消耗材料,倡导珍惜自然资源和能源,用最概括、最精炼、最准确的设计语言来追求服装的美感,运用简单化的材料、简洁化的结构及精致化的细节来体现现代人简单而高贵的生活理念。比如著名服装设计师乔治・阿玛尼的时装以简洁和优雅著称,他打破时装设计常规,开拓以简约为信条的新观念,他设计的服装没有过度的装饰,将服装的精神气质收敛在简约的廓形之下。

二次设计是指对旧服装的再次循环利用。旧衣的二次利用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限,无疑将大大减少物质产品的浪费。二次设计的一种形式是对服装局部的零配件的再利用,即设计有利于拆卸和分离的服装,使零配件可以在服装间互换和通用,比如提供不同色彩或材质的口袋、领子及局部结构的备用件,给消费者提供DIY的设计空间。另一种形式是对旧物料进行二次加工和创作设计,打造时尚、环保新设计的概念,如设计师马丁・马吉拉将圣诞树装饰件循环再做成大衣,把长袍解构并改造成短外套,还有的设计师将废旧的牛仔裤拼接成牛仔衣等。又如美国加州的奥克兰公司正致力于回收废弃纺织品,试图建立全国性的加工处理系统,用废弃的纺织品加工成童装、手套及服饰配件等。

2.3.3服装生产、包装等过程中的生态设计

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应全面控制生产环节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及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清洁生产和管理。选择服装设计方案、材料时,要考虑款式的简约性及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和无污染性,考虑服装加工工艺设计和设备的节能和降低污染性等,对成本进行控制,尽可能设计出总成本低的生态服装产品。

服装产品应采用生态包装。生态包装设计应选择易处理、可回收利用或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使其具有保护产品和易于分解回收的双重性质,如选用可降解的纸和可回收的维纶、丙维膜等材料来包装服装产品。还提倡对产品进行简单的非物质化的包装,省去大量的不必要的奢华装潢,采用壁薄量轻的材料,去掉塑料加纸盒的浪费空间的包装方法,做到极简包装。

总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既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又建立起生态文明,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服装生态设计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服装生态设计要求企业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角度出发,将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势必导致企业组织生产的成本大幅度增加,目前,市场主体大都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多数企业尚不具备生态经营意识,因此有些企业不愿意承受这种负担,也有一些企业存在资金困难问题。绿色生态材料种类有限,且大多不具备合成纤维牢度高、耐水洗、洗可穿性好、不掉色、易打理等优点,加上我国消费者对生态服装的概念比较淡薄,大范围推广有一定难度。

为推动我国服装生态设计的进程,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唤起全民的环境意识。通过立法,完善配套环保法律法规,健全各级环保机构,加强对环保的监控和执法力度,制订与国际接轨的各类环保标准,鼓励并奖励那些执行环保标准的企业,对于不合格排放和过度使用资源的企业,给与停产或资金处罚。而企业本身也要从产品的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成品工厂、安装、使用和产品用后处理的所有活动和过程都严格按 ISO 14000标准要求,做到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立足于生态文明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和生产环境。

4结语

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的保证,人类生存和活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使得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将获得持久的发展潜力。服装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服装产业的绿色环保不仅关系到环境清洁,更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因此,生态理念之于服装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服装的外观是审美的外化,而无毒无污染的衣料则是审美的内化,两者结合才是服装真善美的体现。服装生态设计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是走生态设计之路。积极研发和应用绿色生态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内和国际生态标准,将使企业发挥更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李超德. 中国加入“WTO”与服装业的绿色生态设计[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37 – 140.

[2] 吴春胜,何潇湘. 服装绿色设计的理念与策略[J]. 丝绸,2004 (5):8 – 10.

[3] 杨洁. 论服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0 – 63.

[4] 秦寄岗. 主导世界服装潮流的“绿色设计”[J]. 装饰,2002(4):64 – 65.

[5] 吴蓉,陆小彪. 服装的生态设计与审美[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1 – 144.

生态学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人与自然在制约中前进

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的演变一直是一个自然过程。在人类产生并从自然中相对独立出来以后,人类活动开始频繁干预自然,自然过程之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不但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自主的实体;既受制与自然,也在改造自然。在整个系统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一、自然对人的影响;自然及其演化的过程中,创造了人,也改造了人。二、人对自然的影响。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受制与自然,同时又对自然产生影响。尽管人对自然的影响是有限的,受地点和空间的制约,但是在局部范围内,人仍然可以通过自身的能量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强度和影响范围。人正是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征服自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人类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的同时,自然的空间却在一步步退缩。人类寻求自身的发展对自然的侵蚀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寻求其中的平衡是一个延续千年的课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人通过摸索找寻到了一条通过造园来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但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中国古代园林是以北方皇家园林,以及江南的私家园林为主。这些园林都是为象牙塔顶端的权贵人物设计的。其次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技艺都是造园工匠以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没用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这样的传承方法注定掌握这门技艺的工匠也是少数。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史局限的,它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普通大众是无法享用的。

现代园林设计与公共园林

中国公共园林出现的较晚,自清末才开始有几处所谓的公园,也仅限于租界地中,为外国人所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现代园林事业的建设发展很快,一改过去的私园性质以及像清末的上海外滩公园及广州中央公园等为统治者和富人阶层服务的那种“公共性质”的园林状况,使现代园林真正走上了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轨道。经过园林工作者50多年的努力工作,全国各地不仅恢复、整修了1949年前留下的近代公园和一些历史园林,而且还新建了大量的现代城镇园林绿地,如综合性公园、花园、动植物园、儿童公园、休憩林阴带等等,规模之广,形式之多,成效之大,是历代所不及的。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合肥、大连、西安等地,还建设了公园绿地网,使公园在城市的绿地系统布局中有了比较合理均匀的分布。

根据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进程,可大致分为5个阶段。

1949~1952年为修复改造阶段。其间,全国各地以恢复旧有公园和改园林形式应用于新園林创作中的探索。

1966~1976年为受挫阶段。由于十年内乱,全国各城市公园建设事业均遭破坏,新建工程趋于停滞。一些城市的主要公园被视为“封资修的大染缸”而被彻底砸烂,大量公园被非法侵占并中断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

1977~1984年为振兴发展阶段。经过十年动乱创伤后,全国各地公园建设重新起步,建设速度加快,质量不断提高,并开始探索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造园道路。

1985年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化,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城市公园建设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国许多大专院校都设置了园林类的专业。一些小城镇的园林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开始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城镇公园建设正向纵深发展。居住区绿化、交通绿化、小游园、园中园的建设得到重视,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园林作品,如北京的双秀园、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上海的大观园、南京的药物园、无锡的鹊园、洛阳的牡丹园、沈阳的芳秀园、广州的云台花园等。总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最快的阶段。

吸取大量国外的先进技术使我们的造园技艺更为精湛,先进的设计思想死我们的设计更为合理化。但是我国现代园林发展呈现扭曲发展的趋势,凸显出很多新问题。许多地方不切实际移山造湖,填湖造园,就为了满足设计师所谓的更好的景观效果,甚至是为了满足更为可笑的风水要求。目前社会上多地还刮起了一种”大树移植”的风气,从我国东南沿海逐步刮向内地,致使许多大树,甚至前年古树因为被移植而死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根据报道西部某城市因为当地领导的喜好大面积移栽银杏树致使原产地再没有超过10年树龄的银杏树。试问我们造园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其实中国的古人早就已经明白“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道理,园林设计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也就是说园林设计是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为何当今许多设计作品却是建立在破话生态坏境的基础上的呢?

生态设计与城市和谐发展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以往的文明可以籠统的分为三个文明,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目前的工业文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巨大的,严重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于是我们迫切寻找一种新的文明继续发展自身,这种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发展模式转变为生态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下城市发展的结果,是自然世界与人造世界融合的一种手段。简单的说他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坏的人类聚集区形式,自然、城市、人有机结合体,形成互惠共生的一个整体。生态城市的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城市,自然世界和人造自然的和谐三个部分)。

“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有这些,都表达了我们祖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朴素思想。从最终意义上讲,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生态设计的重点是城市,城市是人造的世界。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就是维持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城市即是园,园中亦包含城市。设计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所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从设计开始。合理的设计避免造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生态的破坏。而具体到每座城市自身的设计,应合理布置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充分保护好原有的江、河、湖、海和山、园、林、树,融城市的现代文明于自然环境之中。城区开发应重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均衡分布,相互衬托,天然一体。设计必须尊重人对自然的情感,充分利用好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界景观,忌讳大挖大填或以人工“美化”代替自然景色,以实现“人―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结束语

人类需要生存,社会需要进步,同样的大自然也需要生存发展。生态城市将是大势所趋,先进理念的园林设计为生态城市提供了依据和手段。掌握自然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公共设施的充分开发,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与发展,创造安全、舒适、和谐的充满活力的城市环境。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将会出现。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沈嵩乔(1988—),男,汉族,重庆市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生态学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园林铺装的功能性设计、人性化设计、生态性设计的分析,探讨园林铺装设计的表现要素,提出园林铺装设计存在的不足及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园林铺装;功能性设计;人性化设计;要素;建议

Landscape Design Analysis of pavement

Cai Li-ping

(Yu Linda Ming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Yulin Shanxi 719000)

【Key words】Garden pavement;Functional design;Humanized design;Elements;Suggestions

园林铺装包括园路、广场、活动场地、建筑地坪等,用各种地面材料铺砌而成。其不仅具有组织交通和引导游览的功能,还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活动场地,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铺装作为园林的一个要素,它的表现形式必然要受到总体设计的影响,需要与总体设计风格一致。本文通过对园林铺装的功能性设计、人性化设计、生态性设计的分析,探讨园林铺装设计的表现要素,提出园林铺装设计存在的不足及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

1. 园林铺装的功能性设计

功能性是园林景观设计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原则,设计时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往往是以满足功能性为主导,做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1 意境与主题的体现。

良好的景观铺装对空间往往能起到烘托、补充或诠释主题的增彩作用,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手法之一。此类铺装使用文字、图形、特殊符号等来传达空间主题,加深意境,在一些纪念性、知识性和导向性空间比较常见。

1.2 视线引导的体现。

园林铺装利用其视觉效果,引导游人的视线。在园林设计中,经常采用直线形的线条铺装引导游人前进;在需要游人驻足停留的场所,则采用无方向性或稳定性的铺装;当需要游人关注某一重要的景点之时,则采用聚向景点方向的走向的铺装。

1.3 空间分割的体现。

园林铺装通过材料或样式的变化形成空间界线,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不同效果,达到空间分隔及功能变化的效果。两个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或者使用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铺装样式实现空间分割。此外,通过铺装线条的变化,可以强化空间感,比如用平行于视平线的线条强调的深度,用垂直于视平线的线条强调铺装面宽度,合理利用这一功能可以在视觉上调整空间大小,起到使小空间变大,窄路变宽等效果。

2. 园林铺装的人性化设计

色彩、形状、创意及质感等为园林铺装的关键点,如何带动人的情绪、体现人性化也是园林铺装设计的主要目的。人们总在期待人性化舒适度不断提高,期待着充满个性、亲切而令人愉快的道路空间。那种由绿篱、街道树和人行道铺装等形成的道路空间有着令人不禁想上去走一走的的情趣,它不但丰富了我们所居住城市的表情,也立体地表现了生话、文化和历史。作为道路空间构成要素之基础的路面铺装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值得探讨。以人为本的人行道空间,是在结合考虑功能方面的体感性、弹性及对不同气候的适应性等特点的同时兼顾材料的质感、色彩等美感特性以及与环境协调等因素情况下营造出来的。为行人使用的道路和广场的铺装与汽车道路的铺装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仅仅以它的机能和耐用性来决定。因为它还包含了诸如安乐、平静、情趣等带动行人走路情绪的各种因素。

2.1 人性化的铺装形态。

园林铺装中的人性化可以表现在铺装形态赋予人的不同感受上。在平面的构成要素中有点、线(直线、折线、曲线)和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椭圆和不规则图形)之分。铺装若能给步行赋与节奏感那将是大受欢迎的。广场上的线形不但能给人以安定感,同一波形曲线的反复使用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指向作用,会给人安静而有条理的感觉,最单纯的节奏就是不断重复。折线显示动态美,沿着道路轴线弯曲线会让你感觉到一种缓慢的节奏,比如沿道路轴线等间隔重复出现的线、四边形及其他图案。在广场上横向或纵向反复出现相同形状的图案、花纹时也会产生节奏感和条理感。与轴线有45度俯角的方格和对称会带给你有条不紊、整齐、动态的感觉。

2.2 人性化的铺装尺度。

园林铺装的人性化设计上需考虑整体园林景观的意境和主题。在明确需要给游人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和美景的指导下,合理地布置不同质感的铺装材料的尺度搭配。例如小尺寸稠密铺装会给人机理细腻的质感。当然,在考虑尺度搭配的时候也要一并考虑不同的铺装材料本身常规性的尺度问题。园林铺装的人性化,就是要让游人用眼睛边走边看脚下的铺装,用心边走边感受脚下铺装内在的意境,园林的含韵尽在其中,达到人、景融合的效果。

2.3 园路的人性化设计。

园路的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的要求,虽然也利于人流疏导,但并不是以取得捷径为准则的。园路与景石、植物、湖岸、建筑相搭配,受环境气氛的感染,“出人意外、入人意中”。现代化的城市中,笔直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与林立的高楼大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产生紧张的压抑感,而看似随意的园林小道反而使人有贴近自然的感觉,让人们从烦燥、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因此,园路的设计宜充满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 园林铺装的生态性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型园林成为园林发展的方向,园林铺装的生态性问题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传统的铺装材料已经逐渐被多种多样与自然结合的现代材料所取代。例如木栈道、草绳钩边,以及其他木质铺装等,停车场的生态型植草砖铺装等等都渗透着铺装的生态性和与人的亲和性。采取生态型较好的铺装还能很好的调节地面温度,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

4. 园林铺装设计的表现要素

4.1 铺装的尺度。

铺装图案的不同尺度会产生不一样的空间效果。形体较大、较开展则会使空间产生一种宽敞的尺度感,而较小、紧缩的形状,则使空间具有压缩感和私密感。通过不同尺寸的图案以及合理采用与周围不同色彩、质感的材料,能影响空间的比例关系,可构造出与环境相协调的布局。通常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材料适宜大空间,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就形式意义而言,尺寸的大与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并非越大越好。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出较好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而成大的图案,也可以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

4.2 铺装的色彩。

铺装的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铺装的色彩在园林中是衬托景点的背景,所以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色彩过于鲜亮,可能喧宾夺主,甚至造成园林景观的杂乱无章。色彩的选择还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快,暗色调宁静。色彩的应用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铺装的色彩要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协调。园林艺术用视觉上的冷暖节奏变化以及轻重缓急节奏变化,打破色彩千篇一律的沉闷感,做到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例如在儿童游乐场,可使用色彩鲜艳的铺装,造成活泼、明快的气氛;在安静休息区域,可采用色彩柔和素淡的铺装,营造安宁、平静的气氛;在纪念场地等肃穆的场所,宜配合使用沉稳的色调,营造庄重的气氛。

4.3 铺装的图案。

园林铺装可以多种多样的纹样形式来衬托和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致。纹样起着装饰作用,不同的纹样给人们不一样的心理感受。采用砖铺设成为直线或者平行线的路面具有增强地面设计效果的作用,另外,一些规则的形式会产生静态感,暗示着一个静止空间的出现,如正方形、矩形铺装,三角形和其他一些不规则图案的组合则具有较强的动感。园林中比较常用的还有一种效仿自然的不规则铺装,如乱石纹、冰裂纹等,可以使人联想到乡间、荒野,给人以朴素自然的感觉。

4.4 铺装质感。

铺装质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材料的质地给人们传输各种感受。在进行铺装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大小。大空间要做的粗犷些,应该选用质地粗大、厚实,线条较为明显的材料,因为粗糙往往使人感到稳重、沉重、开朗;另外,在烈日下面,粗糙的铺装可以较好的吸收光线,不显得耀眼。小空间则应该采用较细小、圆滑、精细的材料,细致感给人轻巧、精致、柔和的感觉。因此,大面积的铺装宜选用粗质感的铺装材料,细微处、重点之处宜选用细质感的材料。在大都市里,公园是人们放松心情的理想园地,经过了一天的繁忙之后,人们开始向往自然朴实的生活。麻面石料和灰色仿花岗岩铺面的园林小径,追求的是一种粗犷、稳定的感觉,而卵石的小道则让人感到舒畅、亲切。不同的素材创造了不同的美的效应。不同质地的材料在同一景观中出现,必须注意其调和性,恰当地运用相似及对比原理,组成统一和谐的园林铺装景观。在一片茂盛的植物组团中,一条蜿蜒的灰色防花岗岩小道向前延伸,并在期间点缀黄色,周边配以八角金盘和蕨类植物,石的坚硬和花草的柔软形成对比。让人感到亲切而舒畅。

5. 园林铺装设计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5.1 尽管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因素,但是由于园林是一个动态的环境,人的活动或多或少会对它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难免会出现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的现象,有的管理与养护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景观效果尽如人意。园林铺装设计中较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1)铺装设计大多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

(2)材料的选择未充分考虑其耐久性,多处出现了木质材料腐蚀或发生虫蛀的现象。

(3)运用大理石、花岗岩的数量过多,给人感觉冰冷而生硬,显得很不自然。

(4)一些部位的铺装缺乏过渡,没有很好的衔接,施工细节处理不当,影响景观效果。

(5)硬质铺装过多,对周围地区的温度和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高温季节。

(6)设计图形尺度与人眼观察尺度不吻合,影响视觉形成从设计图上看十分合适而施工后却显鳖脚。

5.2 所以在铺装设计时要求设计者有一定施工实践经验基础,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方面要有前瞻性,展现了现代化城市的园林风格,在园林景观铺装设计方面表现手法丰富、大气、充分体现时代气息,使园林铺装设计功能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效果。

6. 结语

园林景观铺装的设计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园林景观铺装设计时,应注意遵循一些原则,既满足功能要求,又富于艺术性,还要体现生态性,同时更加人性化,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生态学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住宅区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住宅区是市民使用最多的室外活动空间,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对高质量居住环境的要求,做好住宅区绿化规划设计是关键,运用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设计及美学原理进行科学的设计,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突出地方特色,才能使城市住宅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住宅区普遍存在绿化面积小,植物种类单一,配置不合理,绿地景观效果差等现象。笔者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城市住宅区绿化规划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住宅区 园林 规划

一、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效益

1.经济效益。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

2.景观环境效益。由于地处住宅区内,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而成为那些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缓冲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和为。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3.生态效益。城市住宅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对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几年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不断涌现,“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4.社会效益。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既可以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以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住宅区园林景观不仅可以通过美好的环境吸引住户走出家门,为住户提供与自然界万物的交往空间,还可以就近为住户提供面积充足、设施齐备的软质和硬质活动场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洽的社区环境。

二、优秀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四大要素

1.以迂回的设计增强空间层次感。优质住宅小区的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是截然不同的。从密度方面讲,内地由于人口密集,社区发展并非相等于西方国家的规划密度标准,但仍然可以在多方面做到几乎相等的规划价值。这些规划价值包括清新的空气,没有罪案的街道,高素质的室外空间和环境,及居民对本身居住生活小区的认同感、自豪感。对此,社区规划设计应尽量采用次城区或郊区的规划手法,区内主干道采取迂回而不是打格子形式,为路面景观提供变化及惊喜。区内小路则以幽径为主,以减低汽车流量、噪音及保持空气清新。建筑设计方面,着重空间层次,令生活小区具备其特有个性,居民也因此对其生活小区具有特色而感到骄傲和认同。

2.采取封闭式保证居民的居住生活优越感。封闭式小区当然重要考虑的是安全因素。此外加以封闭的另一原因是为了尽量避免小区内提供的绿化及园林环境、休憩及居民会所等设施被外来居民占用或破坏。

3.注重不同社会阶层居民融合混居。在西方社会,利用土地规划法规去隔离不同社会阶层为常见的政策,故此西方规划法规连每个居住小区的住宅模式也作限定,主要目的还是将人口按社会财富阶层而做出分隔。但西方认为此种规划概念会为社会带来分化,造成不同阶层之怨恨或不和,甚至引致社会动荡不安。目前内地所见到的社区社群的规划,同小区内有各种户型住宅,最大的住宅单位面积可以是最小单位的10倍,这种形式发展与中国古乡镇发展形式相类似。居民阶层分布方面,有出入名贵汽车的富豪名士,也有依靠公用交通工具早出晚归的小康之家,这规划模式令不同阶层及财富家庭在生活中可交流认识,富家子弟也可与其他普通小孩同环境下长大,令社会纵有财富不均现象,也不致于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4.规划和设计模式注意承接传统文化。中国的建筑设计文化与艺术明显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历来之建筑物都是工整严肃,讲究对称、有条理,因此中国的建筑设计及规划布局,都有明文规则,有凡事可预见之安全感,但缺少未可预见之惊喜。中国的园林设计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概念源于道家思想。所以,中国园林为不工整的、不对称的、随意的,及完全不可预见的。

三、注意事项

1.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合理安排公共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居民生活基本所需而配建的,但若设置不当,将会给居民带来不便或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正常的居住与生活。现在的住宅小区临路的通常建成首层为商业用房的商住楼,本来商业网点对小区来说是需要的,但由于售出后大多数没有作统一要求,于是,本来是高雅的商住小区变成小贩成群的杂市区;小区设公厕是为了服务大众,但建成后没有做好管理,并且规划时将公厕刚好设在上风位,造成对住宅区的不良影响。公建的布置一般应与住宅独立开来,或在临小区入口处设一综合楼以解决管理及使用上的要求;或在小区观景绝佳之处设一小区会所以求配套设施与环境共存。

2.注意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不注重户外空间,特别是宅间庭院的完整性,是目前居住区规划中经常忽略的问题,如用自行车棚、变电室等小建筑塞满了宅间庭院,既影响住户,尤其是老人、儿童户外活动,又使空间面貌极不美观。因而,宜将车棚等小建筑结合住宅或公建安排,或利用地下室或组织在楼内或附帖于楼侧设置,以及力求管线地下埋设等,以保持户外适宜的活动空间及良好景观。从国内房地产界开发的趋势来看,空间环境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景观设计又是环境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无法做好统一的景观设计了——建筑吹箫,景观打锣,充其量叫做有设计的绿化而已。

参考文献:

[1]王立红.绿色住宅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7.

[2]吴人韦.城市绿地的分类[J].中国园林,1999,15(66):59-63.

[3]徐永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的生态学原则[J].广东园林,1997(4):8-11.

[4]欧静.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1(3):20-30.

[5]张吉祥.居住区绿地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2002:5-35.

[6]何平,彭重华.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1-15.

生态学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经济在不断的繁荣,我们的人文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却在不断地遭到破坏:雾霾越来越严重、生活用水的水质不断地下降、葱郁的森林也在不断地缩减,人们的水资源不断地短缺等等。与此同时,在环境不断的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为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这样的状况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情也日渐淡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提倡生态型室内设计,不仅可以节省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宜居的居住空间。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据数据报告显示我们为了满足自身的舒适需求浪费了很多的自然能源,例如:水泥对水体的污染、木材对树木的浪费,从而引发大气污染和光污染。这也是提醒我们作为设计师要在营造舒适的环境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自然和人们之间的联系。把生态室内理念引入到室内空间设计之中,对我们设计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生态型室内设计的研究,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同时保护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如何通过生态型室内设计的研究,做到环境资源有效的利用,降低污染程度等问题是我们未来在生态型室内空间应用中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态;环保;室内设计

一、生态理念室内设计分析

(一)生态理念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环境污染中,建筑占污染的比重较大,同时消耗的不可再生能源也较多。在当代全球变暖的日益加重使得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在当代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使得人们在室内设计上开始追求豪华、追求时尚和新颖。使得在设计上对塑料材料、不锈钢材料和玻璃、木材等材料的过分使用。以前是在大型的建筑设计中大量的使用,而现在在家居设计中也广泛使用。这使得一些不可再生能源被浪费,限制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出现了大量的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室内装饰在设计上的安全问题。在近几年也出现的“甲醛中毒”事件也在提醒人们要时刻的注重房屋装修设计的绿色生态至关重要。

最后,当前的生态型室内设计太过于单一缺少多样化。生态型室内设计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段,我们不能只着眼于潮流。在不断的更新发展的过程中被废弃的不可再循环利用的材料被丢弃,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一大污染源头。并且,在室内设计中过度的使用装饰材料,忽视了室内设计的设计思想和内涵。例如:在现代设计中过多的采用人工照明的方法,使人们缺少了与自然交流的机会。

生态型室内设计是现代主义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比于对建筑外部的组成室内的装饰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筑物的本身是以框架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室内的装饰可以营造出设计的个性。室内的装饰设计多用于建筑材料为根本,结合多样性的结构和方法,给人们舒适的生态居住环境和生活实用性,与自然资源相融合。充分展现了生态型室内空间的特点。

(二)生态理念室内设计的人文因素

宜居型的生态室内设计在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还要特别注意人文的文化特色,这也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在人文因素中既要满足功能的需要,也要符合当地的文化发展需要,当地的民族风俗等等。在不同的地域空间分布中,每个城市都有着不同的人文特色,而这些人文的文化特色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了当地人的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室内文化。例如;具有园林生态艺术和古典建筑风格为主要的北京香山饭店,在他的设计中突出了对中国民族建筑的特点。

(三)生态理念室内设计的美学因素

在当代社会,传统的室内设计对于居住的舒适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要了,在现在人们还需要在美观上和心理、精神上的一种满足。在现代的文化传播中生态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更加对自然的向往,对于自然的相互融合。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自然与人正在逐渐的融合,在当今社会设计师在设计理念中更加关注了人和自然交融贯通,然而,只需要现代技术和科技的支持和设计理念的不断提高配合完成。宜居型生态室内设计主要在采光上使得室内空间和室外的空间有机的结合,使得光线比较充足。并且在材料装饰上,多采用一些原生态的材质和一些绿色的植物和生态景观。让人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风光。宛如在置身于大自然中。

二、生态理念型室内设计的实现途径

(一)倡导正确的生活消费观念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当今社会人们较为推崇享受主义,在物质不断的丰富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想要物质上奢侈的享受。这种消费观念是应该被摒弃的。追求过度的消费会对自然资源和能源造成过度的浪费和破坏,增加了工业材料的使用,破环了生态的平衡。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正确的生态消费观念,在满足生活必要的需求后最小限度的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多利用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政府也应该出台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生态消费保障机制和治理过度消费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装修市场的专业管理机构

建立专业的市场管理机构,促使舒适型生态室内设计的稳定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监督,对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进行约束,舒适型生态室内设计需要对空气质量进行专门的检测,但是现在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使得消费市场混乱。并且现在设计公司较多,有很多没有资质的企业,这需要对无执照、无技术的公司进行查办。建立完善的监管和监督机制。

三、生态室内设计的技术措施

(一)节能设计

在生态室内设计中,合理的空间构造设计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生态室内的设计可以使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室内的舒适度提高,也能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自然能源,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節能灯来节省电的使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生态室内设计中,住宅的保暖和隔热为节能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好了这些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源。在生态室内设计中也要关注常规能源的使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可很多性能更好的材料,如果可以把新的材料和设计手段相结合,也可以节约资源。现在我们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因为它既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也不会对生态的环境造成破坏。

(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现如今,我国水资源短缺,缺水较为严重。因此,生态室内设计中水资源的节约是较为重要的,我们需要利用节水设备和对于水的循环利用来实现。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改变传统的用水理念。除此之外,我们在设计上还需要应用一些节水设备来实现,例如:使用节水的水龙头和卫浴等等。在家庭用水中可以提倡一水多用,并且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将饮用水和一些非饮用水进行区分使用,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水资源的节约不仅可以节省家庭的开销,还可以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结论

在做到舒适性生态室内空间设计,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对材料上的节约,还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设计师在考虑空间分布的同时也应该对建筑与自然通风、采光等融合进行考虑,保持可持续发展。

本文一解决生态室内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生态设计理念和原则入手,分析了生态设计理论体系。生态室内设计要与自然相协调,在设计中以节能电器和环保材料为重点,降低环境的污染和伤害。对于装修材料垃圾要进行统一的回收和合理的利用,实现环境的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胡服骑射历史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