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023-09-17

德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抓德育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学雷锋、树新风、倡善行、献爱心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1.要求各班开展了一次“学雷锋、树新风、倡善行、献爱心”活动,以主题班会,主题队日形式,每个班上交了活动方案,有过程,有资料。

2.教师开展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大讨论,每位教师都上交了一份发言材料。

3.各班组织学习雷锋、赖宁、郭明义典型材料,并且各班以书法,绘画形式表达了学习的心得体会。我校的橱窗,各班的板报都以学习体会形式进行了改版。高年级各班举办了“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

二抓课堂促高效。进一步落实《涞水县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及评价标准,深入实施三个一工程,践行一个核心理念,提高一项基本能力,一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搞好教学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首先制定了活动方案,以“聚焦课堂活动,践行有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为活动主题,年轻教师都是在多媒体上课,一—五年级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参加,没有上课任务的教师听课两节以上。要求家长在听完课后填写听课评课表,留下宝贵意见,同时我校还邀请总校领导,兄弟学校同科教师来我校听课,给我们留下建议。形成全校上下关心、关注教学,支持、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

三抓教研重实效。一是规范校本课题管理,要求全体教师人人有课题,按时、认真填写好研究手册,各课题组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注重过程性研究;今年我校申请市级课题搞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要求3年级以上语文教师全部参加。二是重点研究与全面提高相结合,各课题研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德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掌握赏识所有学生的能力

赏识教学,顾名思义说的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赏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便是人才被埋没,得不到赏识的这个道理。身为教师,应该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不过于关注某一个人或某些人。而应该赏识所有学生。这样就要求老师有赏识所有学生的能力。首先要求老师要有赏识教育的理念,多元发展的意识。其次,做到了解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最后老师要有多方位全方面发展的思想,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天赋不被埋没,人才得到发展。

二、赏识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赏识教育中无意识的夸赞,一个老师的主要意义就是给自己的学生言传身教。在学生的思想上,认为在老师的认知里是这样,学生也会朝着老师的想法所改变。激烈的批评本是为学生好,但学生的不理解最后产生逆反心理,反而成绩越来越差。一个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作业会越做越好,学习也会越来越用功。第二,懂得多方面的欣赏学生。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短板。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中,赏识学生的其他能力,关注其他的潜力。第三,赏识教育可开发学生潜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需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并且挖掘潜力,教育工作者就是这双眼睛。

三、赏识教育学生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思想

传统意义下的教学理念,呆板固化。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老古板。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创新的教育理念,不得班门弄斧,可以与学生共同交流知识与学习的经验。赏识教育是新兴的教育理念,德育教师客观公正的看待每一个学生。看到学生之间的差距,但同样每个学生身上的潜力是无限的,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缩小差距,适时的赞美学生,夸奖学生,给学生带来自信。例:在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与学生交朋友,但在对立关系上还是师生,对学生言传身教。

(二)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内外潜质

教育学生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方面考虑学生。不可以只单单考虑学习方面。观察学生,对学生们的长处,短板,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赏识教学。比如说:面对胆小软弱的学生时,可以用亲切的口吻和学生对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面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做错事回答错误答案时,要提出批评,对学习差的学生给予思想教育,让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使一个人的内涵获得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不可以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学习中发现一个学生学习不好但是在班级里的呼声高,有较好的号召力。参加某项活动时,老师可以将活动安排都交给这个人,重点培养其组织。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教师面对的都是能力不同,性格迥异的学生,面对每一类的学生,赏识教育的方法不能如出一辙,一成不变,要充分发挥赏识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作用。例如,孔子与子路和冉有的故事。两人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应不应该立刻做”,两个人从老师孔子那里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答案。这说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于事情不同的看法,增加冉有当机立断的决心,有利于冉有性格的独立。子路性格鲁莽,做事争强好胜,考虑问题不全面,所以要多劝说听取意见。

(四)原则教学

教书育人,教和育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教学是教师的一项任务,而育人则是要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做一个标准。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赏识教育中,要客观准确的做出评价,不能夸大其实。一个人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地位面子。老师过于夸张的赏识赞美,可能会影响学生本人的内心情绪和自尊心,认为老师不是在夸奖他而且在贬低他。这就要求教育时,老师的语言要得当。同时,也可能会对身边的其他同学有影响,让他们感到老师做法的不正确,对老师的教学感到怀疑。原则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和课堂表现上有所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不能过后重提,这样显得刻意。所以,赏识教育要适时,合理,语言得体,不能夸张,要做到语言,行为方面的艺术性,做到有原则的赏识。

结束语:

赏识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表扬鼓励学生是赏识教育的特点。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是必不可少。德育课堂中应用赏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以后的德育教学中,还要进一步研究并且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摘要:19大报告中曾指出, 各级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在德育教学中利用赏识教育来促进学生品德修养。每个人有自己所擅长的能力, 关键在于其能力是否得到赏识和发掘。得到别人的赏识, 是一种能力上的认可,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从而更加赏识学生。教师要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赏识教育不只是用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 可以在德育课等多方面的考虑。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人才, 教师应综合考虑,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闪光点综合培养。

关键词:赏识教育,德育,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瑞雯.赏识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 2016.

[2] 翟羽.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5) :116-117.

德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显性德育;隐性德育

一、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有的学者认为:显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对象均是“暴露”的,其教育形式是正面的、直接的,常采用的方式为“灌输”教育,它希望在短期内马上起作用,以便使学生立即接受教育者观点的一种教育模式;而隐性教育则是指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不是直接显露的,是隐藏的,其教育形式是侧面的、间接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它追求长期的教育效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教育者观点的教育模式。[1]还有的学者认为:显性教育是道德教育主体组织实施的,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它并非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隐性道德教育相对于显性道德教育而言,是指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无形教育方式。[2] 本文的显性德育,指教育者采用正面的、直接的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道德教育的形式,而隐性德育是指教育者采用隐蔽的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道德教育或在无意识之中使教育对象接受了道德教育。这里面的教育者特指中学体育教师,教育对象指中学生。

二、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的德育。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体育活动多以班为单位,一般要求课前整队并向老师报告人数,练习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爱护场地器材等,这些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都蕴含着明确的道德教育因素。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对严格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对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进行严肃批评,可以树立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品德。

二是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的德育。体育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含有许多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从事不同运动项目的锻炼,能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培养,如可通过队列和体操队形,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及严肃整齐、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中长跑培养学生坚韧不拨、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跳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通过球类运动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等。

三是利用组织教法进行的德育。体育活动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来激励青少年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运动水平努力程度,激发他们锻炼身体的愿望以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如采用体育比赛、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学生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四是结合偶发事件进行的德育。室外体育课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如上课时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空中出现飞鸟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等。突发事件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外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中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态度鲜明而又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采取多表扬少批评,正面说服教育的方法,使教育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3]

三、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德育

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德育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以及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

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指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的布置、场地周围的环境等。场地、器材、雕像、标语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学生在文明礼貌的环境中往往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在肮脏杂乱的环境中就很难期望学生会养成文雅的言行。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不仅可以方便教学,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德,并促使其形成自觉锻炼的健身意识。若场地、器材的安排杂乱、不整洁、损坏严重,学生就会思想懈怠、纪律松懈。

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指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常规是否健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否民主、合理、公正等。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方式、课堂常规、课堂纪律、游戏和竞赛规则都集中体现着体育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方向。学生是道德的主体,课堂常规不够健全,没有学生充分参与讨论的一些游戏规则或在执行规则时没有体现民主、合理、公正,都将削弱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包括学校、班级的体育传统和体育锻炼风气、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的言行等。体育教学中的精神环境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实践活动发展而成的,集中体现了学校和班级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以及教师和学生所共持的目标追求、价值取向、道德情感和行为模式,反映在教学中的各个环境因素中及教师和学生身上,赋予体育教学以特有的个性魅力,从而使每位学生都深受影响。[4]

四、体育教学中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统一

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没有严格的区分,各有优缺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显性德育目标明确、具有权威性和效果显著等的优势,但是容易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引起学生的反感。隐性德育具有间接性、暗示性和渗透性,学生容易接受等的优点,但是却无法保证系统的道德教育的进行。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就像是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要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才能更好的达到德育的目的。

1.创设良好的体育育人环境,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良好的体育环境,可以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欲望。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运动场、描划得均匀笔直的跑道线、摆放得整齐有序的体育器材等,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不仅要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如体育馆),也要培养体育文化的软环境,还要提供必要的体育文化活动保障。学校应完善各项体育活动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各种场馆,配备各种器材,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扶持与建立各种俱乐部,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竞赛,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大力宣传体育精神,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氛围,发挥体育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养成一种锻炼习惯,并向终身体育过渡。[5]

2.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将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传授给学生。教师上课时要早到操场,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从外表给学生一种整齐感;课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夏季和冬季往往有学生怕热或怕冷,流露出烦躁畏难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勇于克服困难,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应再出现什么畏难怕苦的情绪,应以满腔的熟情投身到学习当中去。这样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无形中教育学生要认真上好每节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6]

3.结合体育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理论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通过介绍我国体育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通过“体育价值与功能”的讲授,能使学生了解体育所具有的活动性、技艺性、竞争性等特点;通过讲述优秀运动员的生动事迹,教育学生不畏艰辛,积极进取;通过观看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视频,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的解说,结合赛场上的相关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应顽强拼搏,不断地克服障碍,争取最后的胜利。

4.通过体育实践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体育实践课具有更多的德育机会,更容易感染学生和被学生所理解,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比如,通过田径项目的跑、跳、投的教学,学生能接受体力、意志和心理的巨大考验,向自身的生理极限挑战。通过这种体验,能培养学生的非凡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通过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项目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心理自制能力以及互相协作、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通过体操、健美、舞蹈等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内在的气质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7]

5.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加强道德教育。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使校园充满活力和生机。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包括学生的早操、课间操、学校集体组织的运动会、体育节,还包括周末或假期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等。长期坚持出早操,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体质、振奋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规定时间、地点的课间操,对出入场秩序和广播体操动作的明确要求以及班与班之间的对抗竞争,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耀感;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的体育活动,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可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同样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增强学生团结协作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将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时机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重视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身体练习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保证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和任务的完成,为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强,彭忠信.关于高校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5(5).

[2]郭雪花.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6.

[3]杨邵豫.体育教学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价值以及渗透途径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4]郭东明.论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德育课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

[5]张银江,王爱兰.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市场,2007,(1).

[6]刘相林.体育显性与德育隐性教育对网瘾的缓解与遏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11).

[7]由健.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渗透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

德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教后感

河南省 开封市 开封高中

王炎培

开班会之前,我联想到了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主人公的境遇越是不平凡,感情纠葛越是荡气回肠,故事越是曲折,那么作品就越好看。由此,我想这节班会课上的矛盾越是激烈,越是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思考再三,决定从大部分中学生都存在的一个问题——“青春期叛逆”入手,并最终定下了班会主题:叛逆—沟通—和谐。

可是一部影视剧的成功与否,除了需要热情、良好的愿望,更需要一个好的导演、一批好演员。在这次班会观摩课开播之前,我作为导演,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呢?——首先,学校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班会观摩课,有全校的分校班主任前去观摩,不用说我这个导演将要面临的是即将诞生的处女作;其次,我手下的演员,也就是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是全校最没有活动积极性、对班级事务最为淡漠的一个学生群体——分校平行班的学生;第三,任何一节班会不可能像影视剧一样,拍的不好可以重拍,而是只能有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不然就没有了现场的氛围。所以我对于这次班会观摩课的成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事先,我对全班的同学进行了长期的思想动员工作,给同学们讲这次班会对于本班的重要意义,并对班会的众多环节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设计、安排,多次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交换意见,最终向领导请示班会方案的可行性,因为有一部分家长到场,这就牵扯到社会影响的问题,可谓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毕竟所选主题是现代中学生非常敏感的话题,到场的人员又是本班的任课老师,部分家庭矛盾较为突出的学生家长,如果学生没有在我的掌控之中,出言不逊,对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肆意攻击,怎么办,又或者面对这么庞大的阵容,学生怯场不发表观点二冷场,怎么办?这也是我最担心的。

怀着矛盾的心情,终于迎来了班会观摩课的开始。按照当初的设计,部分同学在课堂上表演家庭里学生和家长闹矛盾的小品,由此拉开班会的帷幕,没有想到他们精心的排练和临场发挥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开了一个好头,一下子把现场的气氛搞活了。紧接着是学生、学生家长、任课老师,就连观摩的班主任都坐不住了,争相发言,个个发自肺腑,态度诚恳,达到了很好的民主交流的效果。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获得了与会师生的高度评价。

可就在这节班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班长站出来说:“这件事情,没有经过班主任的允许,但是我想同学们的心意一定要借今天这个机会表达出来,下面我代表全体同学向班主任赠送鲜花。全体同学起立,向班主任鞠躬!”班会之前,我就觉得班会上可能发生一些什么,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学生会送给我如此厚重的礼物。这是从教以来享受到的最高荣誉。我无话可说,只有以泪洗面。

班会以后,班上气象一新,没有人迟到了、旷课了,课堂上也都认真听讲,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每天我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同学们到校,同学们都面带微笑的说:“老师好!”当然我也热情的予以还礼:“同学们好!”整个教室呈现出一派和谐,师生亲如一家人。 班会是结束了,可这节班会却留给了我无尽的思考。

一、师生沟通是班级管理的最重要基础

说实在话,开班会之前,我对分校平行班的学生没有给予充分的信任,以至于我对这节课信心不足。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用心和他人沟通,对方会热情的打开自己的心灵窗户,你有情,我有意,人心换人心吗!

其实这些学生不缺钱,缺的是心灵的沟通,缺的是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只要你理解了他们,学习就是再苦再累,他们也会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无端的叛逆。

通过这节班会,我真正的体会到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它是班级一切事务最重要的的基础环节。

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沟通无限!

二、班级管理必须用先进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大声疾呼更新理念,那就是师生之间要民主、平等对话,可我们有一部分老师却拿着“师道尊严”这个传统文化准则,对学生横加批评指责,说什么现代的高中生目无尊长,见了老师也不问好,甚至还背后说老师的坏话。这难道只是学生没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吗?难到学生对你打招呼,就算是尊重吗?我们有没有反思一下我们浮躁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是真正替学生着想了,是不是真的值得学生尊重呢?我想,学生心中自有一杆称。

事实上,部分老师确实是在进行“家长式管理”,一味的要求学生必须怎样做,如果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是大逆不道。不过,我们祖先也留下了其他教育原则,比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亲其师而信其道等等,我们为社么不去遵循呢?

师道尊严不仅仅是说出来的,更是老师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换来的。

而我所主持的这节班会,恰恰体现出了民主、平等的育人原则。在场的学生家长、任课老师、学生还有观摩老师都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对和错,只有真和假。正如一位到会领导所说:“这节班会观摩课从设计到组织堪称完美,形式大胆、新颖,但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出它所折射出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民主、平等,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触及学生的灵魂,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是的,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必须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德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普遍关注。但选材庸俗、语言贫乏、结构僵化、主题肤浅等问题依旧困扰广大师生。本文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立足于教材写作体系,从激发阅读兴趣,学习作文技法,渗透德育情感,培养写作品质等方面寻求解决学生写作问题的一般对策,教会学生爱上作文抒写情怀。

关键词:写作问题;教材体系;习作;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语文学科则把“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但长期以来,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囿于生活环境、阅读视野和情感体验的限制,写作能力的提升举步维艰。严重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下作文往往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亲情——发烧患病送医院、下雨学校送衣物;师友——老师教诲得启示、同学矛盾巧化解;美德——考试作弊心矛盾、公交让座讲文明;结构——春夏秋冬各一段、虚设题记求创新;态度——自叙首尾讲故事、书写草率走过程。此类作文比比皆是,从选材立意、语言表达、谋篇布局诸方面令师生苦不堪言。特别是留守儿童缺少亲子交流,感情体察不够细腻,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如何有效解决中学生的写作问题,值得语文人重视和深思。

一、拓宽阅读视野,丰富写作语言。

相较于城市学生,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环境更亲近自然,课业负担相对较轻,因而表现出较好的写作潜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受农村文化市场贫乏的限制,学生课外阅读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兴趣快餐阅读,“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致使作文语言普遍贫乏。经常会出现让人眼亮的写作素材在学生笔下却难以写出应有的深度,甚为遗憾!基于以上表现,课余时间我曾尝试在学生中开展“青春读书课”,筛选指定书目,开辟专门时间,或利用晨读、班会、课前5分钟通过诵读经典片段、讲述名著故事、摘抄妙语佳句、展评读书笔记等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摘抄积累的习惯;同时,获得阅读的愉悦体验丰富作文语言。何乐而不为?

二、落实目标任务,规范写作训练。

纵观部编语文教材,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编排自成体系又紧密联系。见下表:

七——九年级写作安排表

教材单元一二三四五六

七上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抓住特点思路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

七下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八上怎样写消息学写小传景物描写语言连贯说明事物抓住特征表达得体

八下学习仿写说明顺序写读后感写演讲词学写游记学写故事

九上学写小诗观点清晰言之有据学习缩写论证合理学习改写

九下学习扩写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演出评议创意表达

单元主题紧扣课标精神,任务编排各有侧重。既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由浅入深体现写作训练的全过程。注重训练学生驾驭不同文体,提升写作能力。我们深知作文教学决胜考场功在平时,因而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我们有必要从宏观上构建并落实作文教学体系,以教材为纲增强习作布置的针对性和训练的有效性。

除单元写作外,教材“积累拓展”部分还设置有写作片段练习。比如《济南的冬天?写风景片段》《皇帝的新装?改编剧本》《白杨礼赞?以象征手法写片段》《出师表?千秋诸葛我评说》《我的叔叔于勒?想象续写》等。这些片段练习涉及仿写改写、作品评论、技法体验诸方面,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供了写作的契机,但在教学中常常被学生忽视,使得写作训练大打折扣。

三、追本溯源,向教材學写作。

(一)赏析技法,创设意境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着力笔墨写山水。水一般呈动态,作者就既不放过写其动态之美,又精心刻画静态之美。山峦主要呈静态,作者就别出心裁地描绘其动态,使人不觉耳目一新。“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这些立体的景物形象正是靠作者不断地变换视觉角度,体会细致深入才得到的。这正叫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听觉方面来写“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其中: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

教材中的写作范例比比皆是。通过片断分析可以发现,我们在写景时,既要写静态,又要写动态;既要从视觉,又要从听觉等感官着手来写,做到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必要时还要展开想象与联想,化静为动,化动为静,使之奇幻神秘、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产生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情感渗透,妙笔生花

《背影》历来属于传统篇目,朱自清以其质朴的文字讲述了父亲与我的送别的情形,讴歌“亲子之爱”这一传统美德;对于塑造孩子的品德修养、培养感恩情怀有着极好的作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一)佳句品读:勾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言片段。(二)我的经历:讲述你感受最深刻的父爱或者母爱故事。(三)走进父母:了解父母的生活经历、经济收入、健康状况等。(四)我的心声:我们如何回报父母。朴素的语言加之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送别情形,孩子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划出了文中“殷切叮嘱、攀爬铁道、读父亲的来信”等文字片段,并能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出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我的经历”环节中,孩子们能够克服以往的羞涩,敏感的捕捉在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微小细节。情感教育水到渠成,学生怎么能不愿动笔呢?

四、聚焦中考,培养良好写作品质

(一)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何况写作是实践性较强的语文门类,任何缺少实践检验的写作理论终究是“纸上谈兵”。写作实践离不开丰富的语文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于创设情境,通过专题辩论、主题征文、班级演讲等活动,落实写作任务,丰富课程内容。

《破晓》

一个特别的冬天/恐惧蔓延了整座城市/病毒占领了世界/这注定是与死神的赛跑/一群人踏上了荆棘的旅途

看不见黎明的黑夜/看不见硝烟的世界/我不知道/神明是否存在/

但我仍在祈祷/光明的到来

——九(3)钱若彤

抗疫期间学生以纯真的心灵,质朴的文字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这不正是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吗?这不正是核心素养的有力体现吗?

(二)修改升格,点亮主题。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终成佳句。由此可见修改之于文章的重要价值。

但学生往往苦恼于文章修改无从下笔,忍痛割爱恐改少了字数。殊不知“修改”即是修饰、删改,它不仅是删减还包括增补,是一个不断提纯、丰富、细膩、升华的过程。提倡并指导学生如何修改,是作文升格的当务之急!我提倡学生之间相互修改,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举既打破了写作思维定势的藩篱,又能相互学习,借鉴他人之长实现共同提高。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修改方法的渗透,从“言”和“意”两方面要求学生改对、改巧、改深、改新。写作品质逐步养成。

(三)规范书写,先声夺人。

学生卷面书写历来备受诟病,但却难以得到有效矫治,甚至会影响到“大文科”的整体得分,归根结底是书写能力滞后甚至退化。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心浮气躁,一味应付;另一方面缺少严格有素的书写训练。基于此,在习作训练中我积极尝试印制统一试卷,前设提纲后附自评,使学生时刻以考场作文自我要求,提醒学生写足字数,督促其务求规范、整洁,以唤醒作文自觉。

(四)聚焦中考,抒写情怀。

纵观近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始终贯穿立德树人这一主线,深入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兼顾学生语言驾驭能力,题型难易相对稳定,大致集中于美好情感、成长体验、高尚品德、读书之乐、文化传承等主题。

在作文教学中,除落实教材目标任务外,我还对学生进行中考真题训练,使其明确考场作文与日常习作的区别、联系,特别是写作要求和评价维度。在题目筛选上立足学情分层布置,通常采用“命题+半命题”两个不同类型的题目组合,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以便抒写真情,取得作文实效。

有人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体验是最鲜活的写作素材。”让我们调动生活体验,书写个性情怀。纵然作文之路任重道远,相信我们语文人一起共勉,定会播撒幸福种子,收获春天般的语文课堂!

德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肿瘤”章节的说课设计。方法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方面对“肿瘤”章节进行说课设计。结果通过“肿瘤”说课,提高了教研活动实效、备课质量及教师素质。结论通过说课,增强了知识结构合理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满足了高职高专院校着重培养实践型高素质医疗人才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高职高专;病理学;肿瘤;说课

医学高职高专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和广大基层培养技能型医疗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由于三年制教学的时限特点,在课程教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病理学作为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形态学科,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着学时少、内容多且复杂等情况。“肿瘤”章节是病理学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又能不断提高学生对肿瘤的认知,是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病理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阐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设计以及为什么的一种教学研究,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一定帮助[1]。笔者针对高职高专病理学的“肿瘤”章节进行说课设计,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1说教材

教学对象是医学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学》,第6版,主编为王斌、陈命家,本次教学内容位于第十章肿瘤的第一节至第四节,P114-124。

1.1教学内容“肿瘤”章节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学习肿瘤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病变。按照教学计划,“肿瘤”章节内容有2次课,这是第一次。在学习该内容之前,教材已安排《组织细胞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等三大基本病变知识。详细内容包括肿瘤的第一节肿瘤的概念、第二节肿瘤的特性(其中包括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异型性,代谢特点,生长和扩散,恶性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等五个内容)、第三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其中包括良恶性肿瘤的局部和全身影响)、第四节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1.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2.1知识目标掌握肿瘤的概念、异型性、生长和扩散、对机体的影响、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熟悉肿瘤的组织结构、恶性肿瘤的分级分期;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代谢特点。

1.2.2能力目标通过肿瘤的基本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在实验教学、临床教学及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向教师、病人及家属就肿瘤发病的基本规律进行解释,并能对某些肿瘤的形态、生长特性、扩散规律及病人预后等进行描述。

1.2.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引入了“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逐步培養学生的医疗公德和行为规范。并提出“假如我是一名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是否应该安乐死”等话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

1.3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肿瘤的概念、异型性、生长和扩散、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教学难点是肿瘤的异型性。

1.4学情分析由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且学时相对较少,在本次课不考虑进行肿瘤相关内容的深层次的讨论,仅先传授肿瘤基本知识。

2说教法

2.1教法的选用主要使用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综合应用。

2.1.1讲授法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目前理论课教学还是提倡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根据教学目标和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必须先对肿瘤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先有初步认识。

2.1.2多媒体演示法能减少板书耗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并将肿瘤相关的图片,包括肉眼观图片和镜下观图片,较好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对病变的理解更形象化,有利于抽象理论知识的强化。

2.1.3比较法难以区别的内容的对比学习。特别是“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本次课的重点,笔者从分化程度、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继发改变、复发、转移、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加以比较,并用顺口溜强化恶性肿瘤的特性是“分化不好生长快,转移侵袭加破坏”,使学生能更正确的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对学生日后在肿瘤病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有一定帮助。

2.1.4情境教学法针对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在课间和课后,在学生中进行情景话题讨论,如“假如自己是一名肿瘤患者,为了减轻病变对机体的影响,该如何进行自身护理”。使学生设身处地的学会关心和爱护病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医疗责任感和使命感。

2.2教具的选用主要包括将1-2例典型的肿瘤大体标本带至课堂,并将病理图片制成图文库在课堂上演示。

3说学法

3.1学法的选用四环节常规法:预习法、听课法、练习法、小结法

3.1.1预习法通过细读和自我“质疑”,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1.2听课法由于本次课是肿瘤基本理论课,还是主要以讲授式的课堂传授来完成,期间穿插师生交流。

3.1.3练习法讲授完一个重要知识点时,将试题库中该内容的练习题引入,例如在学习完“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后,会提问“下列哪一项不是良性肿瘤的一般特性”,选项为“A异型性小,B膨胀性生长,C生长速度缓慢,D手术容易完整切除,E会转移”,让学生集体作答。

3.1.4小结法督促学生:“三看”看课本、看笔记、看练习。“二列”列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间的相关性。提醒学生课后“三做”:做练习题、做精品课程网络内容观看、做授课内容整体温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3.2学法和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探索掌握知识的方法,笔者通过渗透指导、讲授指导、交流指导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人文修养、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学习指导。

3.3教学设计中有学法的内容在明确培养学生能力和习惯方面体现自主性和差异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也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在课堂上与学生有互动;尊重学生的学习想象力和课堂自由发挥力。

4说教学程序

4.1导入新课用时为3-5分钟,通过复习上一堂课的增生性炎症病变中的炎性假瘤,来导入肿瘤内容。炎性假瘤是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和真性肿瘤的外观形态很相似,好发于肺和眼眶,极易误诊为肿瘤。但要告诉学生,不能仅仅凭肉眼观就对肿物进行定性,因为病理学最主要是依靠显微镜和基因水平观察来对疾病进行诊断。在显微镜下观察,炎性假瘤主要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等慢性炎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为主,这些细胞的形态是正常的,没有真性肿瘤的形态幼稚、单克隆性异常增生的细胞。那这些“形态幼稚、单克隆性异常增生的细胞”组成的真性肿瘤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如何认识和区别这些病变。由此引入新课内容。

4.2講授新课用时为60-70分钟

4.2.1教法通过将肿瘤基本知识系统化规范化的讲解,让课堂运作起来,体现教师的主导。本次课主要使用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综合应用。

4.2.2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突出教学重点,明确分析教学难点。

4.2.3教具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规范多媒体课件的板书,使学生条理更清晰的掌握知识。

4.2.4学法既设疑又答疑,启发学生踊跃参与,进入角色充当主体。过程中设定2-3个问题让个别学生独立完成,并将重点内容针对性的让全体学生集体回答。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自学能力、达到初步认识肿瘤的目的。

4.2.5整体既正常发挥又采取应变补救措施,既正确地叙述和分析教材,又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4.3巩固训练用时3-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例题示范,以巩固和强化教学内容,并说明例题的出处、功能和目的及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反映等。例如,在完成“肿瘤异型性”的内容讲解后,提问“肿瘤的异型性能首先反映什么,选项:A肿瘤的性质,B肿瘤组织的起源,C肿瘤的生长速度,D肿瘤的复发情况,E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答案是E”

4.4课堂小结用时3-5分钟。立足反复强化来巩固新知识,新课内容结束后,再回顾课堂讲授知识;加强系统思路的联系性,使肿瘤各知识点之间纵横联系更紧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疾病的能力;课后预习“肿瘤的命名和分类”内容。这样教学,符合“感知—辨认—概括—定义—迁移应用”的概念学习模式。

实践证明,在“肿瘤”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应用以上说课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有利于教师在合作、交流、研究状态中,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升了教师备课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说课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说课,增强了知识结构合理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以满足高职高专院校着重培养实践型高素质医疗人才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宋艳荣,陈海翠,李春建.说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8):11-12.

上一篇:国家奖学金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