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命题范文

2024-07-24

福建高考命题范文第1篇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根据唐诗写作文

根据一首现代唐诗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仰望星空,感到恐惧,如果失去动力就会飘浮在空中。”

福建高考命题范文第2篇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

2.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苟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

3.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A.内朝权力上升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C.决策权集中 D.行政效率提高 4.《唐书.百官志》云:“自开元以后,常以〔宰相〕领他职„„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 餳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其B的是

A. 兼职兼用,提升宰相特权 C.按需定权,加强君主专制.

B.架空相权,使之徒有虚名 D.侵夺相权,直至废除丞相

5.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 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 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B.抑制土地兼并 D.百姓赋税过重

6.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A. “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 “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C. “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已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 D.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7.右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 上部还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叹号两侧是“外侮日亟”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最下面才是“美丽牌”、 “有美皆备,无丽不埃”的广告语,并绘有三包“美丽牌"卷烟。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A. 日本侵略口益加剧中日民族矛盾 B. 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的坩强 C. 国共已就合作抗口达成共识 D. 中午民族已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8.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 是照珑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A. 进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9.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 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得多,它必将作为美 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人史册。“它”是指

A.经济互助委员会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10.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开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持久抗战准备

11.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条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A.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D.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C.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12.下图为某一时期人民军队进军形势图。判断该人民军队是

A.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 C.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

13.《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14. 一直坚持原创的歌手后弦歌中:“三百首偶尔路人念,谁把地上霜劝归我床前,寒窗苦读瘦了谁的脸,兰亭有摘落在你案前,一卷空白,心照的人不宣„„”,从中歌词中读出的相关信息是

①初唐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 ②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成为新的选官制度

③歌词中《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擅长草书和行书 ④行书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3年为中国的蛇年。公元前6世纪希腊伊索留下的《农夫和蛇》等故事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所蕴涵的道理既浅显,又发人深省,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

①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②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④德行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2012年12月8日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材料中莫言所说的马尔克斯

A.是20世纪60年代“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代表 B.主要代表作《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C.其作品文学形式是美洲传统文化与神话、传说的结合 D.文学创作属于坚持传统的文学流派

答案:

1.C 2.A 3.C 4.C 5.C 6.C 7.A 8.B 9.10.D

福建高考命题范文第3篇

..

一、2007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特点

综合重庆近两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和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以及部分省区的高考政治试题,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教材重点概念,紧扣教材核心知识,强调试题的基础性。

所谓教材重点概念和核心知识:一是考纲规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二是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如《经济常识》中的商品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宏观调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有关知识;《哲学常识》中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对立统一观点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原理;《政治常识》中我国的国家职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与其他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平与发展等内容,在各地高考试卷中都大量出现,而且这些知识本身就是教学中的重点。

2、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试题的时代性。

高考政治试题从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焦点问题常被用作命题的背景材料。今年的高考试卷结合时政,但是又不处处局限于时政。而结合时政命题的试题,则重视了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当前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政治高考命题所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试题涉及到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制度、信息安全、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等。

3、重点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试题的应用性。

用教材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也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如重庆2007年高考文综第

24、

25、26题,结合材料考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可能导致的结果、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和“社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概念的区别;第38题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等。全国文综I第38题考查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现实和历史事实来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p#分页标题#e#

4、结合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认识、评价和探究有关理论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强调试题的综合性。

首先,组合选择题增加,强调了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提高了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其次,加强了基础知识与情景材料的融合,注重了结合题目的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就一个话题,试题从各个方面设问,考查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甚至一个情境,却融政、史、地知识于一体。

二、2008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向

历年高考,政治学科试题的整体设计都鲜明地体现着《考试大纲》和各地《考试说明》的要求,依纲据本,保持着“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设计思想,对《考试大纲》所确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具有明确的导向。同时,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适合高校选拔优秀人才,高考试题总是力图保持教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据此,我们可以对2008年高考政治的命题趋向作出一些合理、科学的预测。

1、题型以及难度相对稳定。

试卷不会有“突然性的变化”,整体基本趋向稳定。试题也不会有太大的起伏,仍将遵循往年的命题原则,关注重点概念和主干知识。试题所引用材料将简明扼要,信息传达度高,文字量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量无用材料,尽可能保证学生阅读和答题的时间。

2、命题求新,但会符合考生的思维规律,顺应考生思维的畅通性,以保证考生思维的相对稳定,避免出现较大的思维跨度。

预计2008年高考试题仍将坚持能力立意,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将着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p#分页标题#e#

3、在命题设计上会呈现出背景材料形式的灵活多样性,注重对问题的探究性。

从近几年的命题趋势看,不少试卷已经在逐渐向新课程的命题立意靠拢,可以预测的是,试题仍将会提供生动活泼的文字素材、图表、漫画、数据等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试题会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总体趋势是2008年高考试题将依托热点设置问题,突出素材视角的多元性,追求命题的适度开放性,侧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问题的探究性。

4、恰当处理生活实际问题与教材知识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008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命制肯定会更加关注现实、贴近社会热点,遵循“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关注现实、稳中有新”的命题特点和主体设计思想。但始终会以教材为本,完全不是教材内容,或者说根本找不到教材知识影子的题目不会出现。

三、关于2008年高考政治学科的复习建议

1、作为教师必须准确把握高考的定位,从而确定整个复习的定位。

结合近几年高考及以上的分析,我们建议,教师在高考复习的定位上要有平常心态,要淡化高考,不要把高考复杂化。由于文综考试多年保持稳定,总体上与国家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一致,考试突出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近几年的试卷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就不能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自己扰乱自己的心态。当然,淡化并不是说就是不重视,而是要紧密结合高考的特点,在心态上放松自己。通常我们在复习时把过程复杂化了,做了许多无用功,不但学生、教师很辛苦,而且还会给基础知识的复习产生负面影响。

2、在复习中要大胆取舍,不要被时事和所谓的信息等所困。

在复习中不要去做面面俱到的努力,不要以为每个时事问题都很重要、每个信息都很关键、每套试卷都要做,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的注意力就会从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转移到应付时事、信息上,这只会舍本求末,越复习越糊涂。#p#分页标题#e#

3、打牢基础,注重知识整合,提高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测试突出能力目标,但也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铺垫。为适应“能力立意”的高考要求,所谓“牢固掌握知识”必须做到三点: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知识;关键点是使学生理清知识联系;落脚点是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必须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对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增强对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构建学科内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要培养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文综试题的题干运用一定时事材料编制,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关注时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如今年的十一五计划、《物权法》的实施、党的十七大等。

5、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题题型识别和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辅导。

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就尤为重要,在试题的评讲过程中,教师的侧重点应落在解题的基础思路和一般方法上。第一,教会学生正确审题(包括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设问所规定的知识范围、认识对象、任务指向等),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第二,提高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

三、提高学生将题肢与题干、设问与材料联系起来的综合能力。

6、适度训练,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

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防止在阅卷环节造成无谓的失分。答题规范的基本要求是:

一、分列要点,注重要点间的逻辑性;

二、思维全面,但语言要简练;

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准确应用政治术语;

五、理论与材料要有机统一。

7、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各个环节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注重对学生掌握知识和作业训练的监督。

福建高考命题范文第4篇

命题原则: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引领学生领悟、思考并汲取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的魄力,深化对祖国的情感,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发挥文学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关系,要有利不同风格学生的发挥。注意防止套作、速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工作目标:1.调整形式和内容,体现内容、形式向宽的方面拓展的改革尝试。增加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设置生活与语言情境,在生活中、接触中、实践中考查语文能力。2.提升命题精细化水平,调整试卷结构,提高试卷的区分能力。3.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写作能力。

调整重点:1.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方面进行拓展。①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②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③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3.设置差别赋分选项的选择题,不同选项差别赋分,提升区别度。4 .分层设问,以提升试卷的区分能力。

数学:

命题原则: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考查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强调通性通法。注重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应用数学概念、原理、方法、结合数据分析、数表观察、图像解析等内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规避只能靠技巧求解的竞赛类的试题。 工作目标:1.数学要考查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对数学基础的覆盖面要宽泛,不出偏题、怪题,不出现类似奥数类题目,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2.考查学生综合思想,和方法解决在相关学科、生活、生产中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作用、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3.考查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数学能力,试卷中保持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试题,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的能力。

调整重点:1.数学学科命题继续坚持与课程、教学互动的指导思想。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对身边客观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模式的思考。2.理科数学考查课程标准中规定理科学生必修的全部内容,为理科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满足未来公民的数学需求,提高未来公展所必备的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系列4,如平面几何和不等式个别内容是对必修内容的补充和必要的基础,对理科学生掌握必修内容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只限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并降低考查难度。3.文科数学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学生

未来人生规划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习惯的养成。文科数学试题要降低试题难度,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减少文理科试题姊妹题所占的分值。注重考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突出试题的应用性,引导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英语:

命题原则:体现高中英语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课标根本目标,适应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引导基础教育育人为本,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突出外语学习非功利化的导向,积极引导外语学习回归其应有的位置。

工作目标:1.高考英语命题与中考命题要整体设计,给社会以落实英语减负目标的明确信号和明确导向,实现考查重心逐渐回归课程目标规定的目标要求。2.注重学以致用,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调整重点:1.考查词汇由目前的3480减少400—500个,考试说明中的考查词汇上线为3080个。2.去掉开放作文,仍保持两篇作文,分值不变。第一篇为用英语做事情,考查方向为重实用、交际、基础;第二篇定位为用英语记事,考查形式和目标参照原来的写作题。

3.英语试卷在2013年难度基础上进一步降低。

文综:

命题原则:文科综合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贴近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入思考。以人类历史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题,培养学生鉴别批判能力、正确的意识形态和民族的自豪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形成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开放的世界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认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其成因、原理及规律,重视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以综合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面对现实,促进正确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工作目标:1.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程度,考查内容向更为广泛的社会发展和人类面临的环境和发展的等问题拓展。使学生养成面向世界的意识和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2.考查内容向义务阶段的学习积累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拓展。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养。

3.关注学生能力提知,考查内容发发现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使学生面向现代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4.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同时面向未来,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拓展。有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调整重点:基本保持2013年命题难度和区分度。着重在考查内容、试题材料加工方面落实上述的工作目标。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考查的力度。政治学科依据十八大精神更新部分考试内容。

理综:

命题原则:理综综合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实验探究实际接触实际事物和科学现象为基本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方法解决实际。从生活生产真实情境和实验观察、自然体验,考查学生联实实际、深化应用知识的能力。

工作目标:1.配合减负要求,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作为考查的重点。试题知识的覆盖范围要更加宽泛,同时避免对生辟知识的考查,以利于转变学生不良的复习模式,减轻学生因强化训练和题海战术带来的课业负担。2.紧密联系实际,注意命题素材和考查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生产实际的联系,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增强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各项学科能力,突出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4.创设学生易懂的情景,用学生易于理解和用学生熟悉的表述方式考查学生思维能力。5.关注高考全局,把握理科学科间的平衡,把握好理综卷与其它学科间的平衡,有利于理科学生选拔。

调整重点:坚持以往命方向,继续调整试卷结构,把握好理综卷与其它学科间的平衡,难度在2013年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作为考查的重点。试题知识的覆盖范围要更加宽泛,同时避免对生辟知识的考查。注意命题素材和考查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生产实际的联系。运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各项学科能力,突出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创设学生易懂的情景,用学生易于理解和用学生熟悉的表述方式考查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试卷的区分度。

专家热议

北京考试院副院长 臧铁军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和总的高考改革方向“均衡、减负、公平”。

明年高考是将来高考改革的是部分,实现高考改革的软着陆。

坚持能力立意,考查学生进入高考学习的潜能。有利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内容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核心能力的考查,强调试题知识的覆盖,有利于学生身生健康发展。

要考查学生十二年学习的积累,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强调学生熟悉的材料、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感受试题的平和、亲切,最大限度发挥北京学生的特长和优势,用高考的试卷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的平台。

试题照顾全体学生,试题熟悉,不太难,但也有很强思维深度。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让学生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北京基教研中心主任 贾美华

1.关注学生的心理准备和实践操作。教研部分和学校要制定出详尽的复习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让学生明确明年高考的变化,做好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2.关注教学与辅导调整的方向。突出学科本质,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关注学生学科能力,强调学科知识的生活化、情景化的融合。加强跨学科问题整合的研究。

3.关注模拟考试的功能,加强命题的科学性、正确引导学科教学。特别是调整的重点,做好新题题的试题研制。

北京教委委员 李奕

1.正确认确本次工作布置的背景和意义,深入学习研究。

2.高度重视2014年高考复习工作。关注和主导好2014年模拟考试。关注和主导好学生的复习和辅导工作,要深入基层,到学校指导改变学校的惯性做法。把握好分析会,主导好家长、学校相关工作,向家长解释清楚高考改革的背景、意义、方向,让家长放心。主导好报名环节辅导,关注平行志愿的填报的指导。

3.做好综合复习指导,要求会议信息的完整传递。今年高考改革是近几年改革的延伸,是未来改革的过渡,要确保安全和稳定。

北京市委常委 苟仲文

.要求各区县踏上改革的节奏,积极跟进。核心的节奏是“减负”,努力做到“教考一致”“课标与考试尽量一致”。

2.转变观念,转变考试的定位,服务学生,用公平的方式服务全体学生。变原来考试是淘汰学生的办法为展示学生的办法,让各层学生均有发挥。不能把学生当对手,应该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考查学生十二年学习的积累,不是考学生在高三复习备考的内容,也不是考学生在选修内容学习的多少。要加强命题的研究,要通过优质的试题让学生展示,尊重学生学习过程。阅卷过程要加大中小学教师参与阅卷的比例,增加阅卷过程的个性化和人文关怀,可以通过增加阅卷教师的数量,加强过程管理,对学生负责。各级部分要在服务学生上下功夫。

3.对高考的想法。

①高考考试的内容应该限于为一下阶段(高等教育)学习打好基础。不应该搞超前教育,防止学习内部下移。不能搞“抢跑现象”,不能拿大学的内容、选修内容来考查学生。要做好教学回归,回归课标、回归课堂、回归基础。

②高考考试为学生下一步工作、走向社会提供方法基础。要考知识、考方法、考认知。不考解题、死记硬背,降低通过机械训练和培训能顺利求解的试题。③英语学科。要进一步降低难度,高考控制在7级、中考控制在5级、小学毕业达2级,小学1-2年级不开英语。下一步加强英语教师的口语培训。高考的单词量要不断减少,总量要减少1000个。高考英

语要体现“说”的考查,可以在作文中结合情景的翻译来体现。英语的学习总体要增加“听、说”,学生要能对话,增强英语的实用性。英语难度还要下降,2013年高考英语平均分有大幅度提高,希望英语平均分再提高。

④语文学科。文言文、古诗词要重欣赏,不能注重应用和技法。要面向现代化,语文发展很快,要注重古文与现代文的结合。以往语文基础与阅读联系不紧密,现在要求语文基础知识要与阅读相结合,阅读不再是碎片化,可能以某篇文章为背景综合考查语文基础,如字、词、成语等。俗语和对联也可在小处考查一下,占1—2分,可以是学生熟悉的北京文化,也可是12学习中学习过的。作文拆成一大一小,增加应用文的写作,写作要能与日常生活结合。要通过加强语文学习增加民众的语文素养。

⑤数学学科。总体要求降低难度,严格区分文科、理科数学,考试内容严格按课标和考试说明规定,以必修为主,不要太宽泛,因为有些学校部分选修内容教学开展不了。文科数学要按文科学生以后发展对数学的需要来命题,加大文科特有的试题。数学、英语两科难度要下降,文科的尖子生应该语文和文综最好,两科作为配衬。理科生英语就是达标。

福建高考命题范文第5篇

如此之少的题量要想覆盖到很多的知识点是不可能的;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那什么是历史的思维能力呢?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时空观,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认识和评价能力,知识迁移和表达能力,它是形成历史意识的根本条件。从考试学的角度看,这些能力可以分为记忆(再认,再现)能力,阐释(理解、分析、比较、评价、论证、归纳、综合)能力、应用(含文字表述)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记忆是前提,阐释是关键,应用是目的。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务必要准。而阐释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方法。将阐释能力运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即为应用能力。在高考中,通常以解答题目的形式体现出来。

2、从命题的方式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命题,通常围绕教材的主干知识设计一些中心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设问,将这些中心问题考深、考透、考全,从而也就考察了考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历史试题知识覆盖面不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教材主干知识或中心问题的考查,在选择题中常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即一个大题干即为一个中心问题,在此之下设计3—4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问题,试卷中单科的全部选择题也就只能考查3—4个中心问题。例如,2004年春季高考历史学科12道选择题,围绕“国家统一”和“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而抗争”这一中心主题,考查考生比较鉴别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理解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综合能力。对历史中心问题的考查,在非选择题中则通过不同性质的材料或设问,回归于同一个问题。例如,2004年新课程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围绕着政治家格提秀斯的言论、国际联盟的盟约和联合国宪章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区别其异同,并最终落脚于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的看法。2005年全国文综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通过设置几组不同的有关“民族主义”的背景性材料,让学生分析“民族主义”在近代史上不同国家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并要求学生对“民族主义”的作用作出评价。高考这一命题特点对我们的启示是:与其对知识面面俱到,还不如深入透彻地把握学科中的某几个中心问题,然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从题目设计的方法看。题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表现在诸多方面。一是材料的新颖性,即题目中的材料不直接来自教科书;二是设问的多向性,即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并且往往是逐步深入;三是切题的灵活性,即切入题目的材料,不一定都是原始的文字材料,能够体现历史主题的地图、图表、文物、艺术品都可以作为题目的切入点,从而有利于考察考生的思维品质。四是非专业性,即题目内容不一定全是学科性质的,不需要很多的历史知识储备也可以回答,但需要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背景。例如2004年新课程卷的最后一道关于“煤炭资源”的材料解析题只归纳几种观点即可。但这个特点并不代表今后的命题方向。

在题目设计的方法上,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就是材料解析题,它大有取代问答题主宰全卷的趋势。所谓材料解析,实则是给考生提供一种新的背景性知识,让考生通过阅读、分析、进行联想、迁移、比较。或论从史出,或以史证论。它能考查历史学科的一切能力,也可以考查跨学科综合的能力。其特点是:(1)材料的来源广泛;(2)设问灵活;(3)试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如前述关于“民族主义”的材料题。材料解析题也可以衍生为选择题和材料问答题。

4、从体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看。试题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即通过以史为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例如2003年文综卷“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和我国人口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汉长城与明长城联系起来,再发散到大西北的开发以及民族关系问题上,并引伸出长城作为民族精神的新内涵”,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对话。2004年春季高考试题从珠江三角洲历史上清政府利用“十三行”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极力防范域外新事物的传入,防范民众视野的开拓,最终导致落后挨打,与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带来经济腾飞的变化作鲜明对比,透射出爱国主义的光辉,强烈地体现了历史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教育的功能。

5、从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看。首先是突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其次是注意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一般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如(1)政治和行政体制变革;(2)中国历史上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3)霸权主义;(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5)统一战线;(6)中国的近代化进程;(7)国际关系;(8)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开放;(9)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10)民族关系等内容。

福建高考命题范文第6篇

1.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

2.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3.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4.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

5.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

6.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

7.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

8.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9.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

10.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

11.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

12.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

13.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上一篇:发改委表扬信范文下一篇:分果果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