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局范文

2024-07-09

劳动就业局范文第1篇

情况汇报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任务3000人,完成2100人,占任务70%;

2、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任务5000人,完成3000人,占任务60%;

3、创业意识培训任务210人,完成90人,占任务43%;创办改善企业培训任务210人,完成90人,占任务43%;

4、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00人,完成310人,占任务62%;

5、发布外出用工信息任务200条,完成120条,占任务60%;用工信息及时播发率100%;劳务输出动态信息每月报送一次,及时报送率100%;

6、全面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加大宣传力度,集中开展宣传、咨询活动5次。

二、“十件实事”完成情况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任务3000人,完成2100人,占任务70%;

2、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任务5000人,完成3000人,占任务60%;

三、其他工作情况

1、6月1日-4日,组织人力围绕卢氏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和本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人才、就业、社会保障、维权服务等方面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上报。

2、6月5日组织“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题调研”,发放并回收统计“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问卷”,组织撰写调研报告。

3、6月6日-9日,到市参加“创业暨创业项目成果展示会”,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带动效用。

4、组织材料答复“县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劳61号)提案。

四、七月份工作计划

1、计划完成创业培训90人;

2、着力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换证办证工作,计划旧证换发在7月底前完成50%;

3、继续做好目标任务分配的其它工作,确保任务与时间同步。

劳动就业局范文第2篇

(218人)

安保山 兖州煤机厂四车间工人 白希庆 济宁水泥制品厂车间副主任 卞延合 济宁供电局班长 蔡金周 曹方坤 曹继莲(女)曹鲁生 柴召启 常立峰 常庆河 陈凡贞 陈兰合 陈书胜 陈云才 程福科 程海亭 程洪才 程淑玲(女)崔玉贵 代国兰(女)戴士虎 单正良 丁学全 丁义禄 董福云(女)董永智 杜振才 段绪亭 范玉坤 高祥祯 高玉芹(女)济宁冷藏厂工人 汶上县无线电厂车间主任 济宁市拔丝厂车间班长 济宁开关厂电工班长

微山县欢城煤矿采煤二工区党支部书记 济宁车具厂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 济宁市制锨厂党支部委员 曲阜县酒厂支部委员、生计股长 兖州煤指三十二处团支部书记 济宁建筑工程公司第二工程队班长 济宁建筑工程公司予制厂革新小组组长 济宁化肥厂工人

济宁车具厂工模具车间副主任 泗水县化肥厂工人 金乡县邮电局话务员 金乡县运输公司汽车驾驶员 济宁火柴厂一车间工段长 汶上县革委电力工业局线路副班长 兖州煤矿设计研究院技术员 嘉祥县建筑公司施工队队长 兖州煤机厂科研办公室主任 济宁地区皮革塑料工业公司工人 济宁地区汽车运输公司修理厂铸工班班长 兖煤指一处机电科班长

兖州煤指三十二处跃进队党支部副书记、队长兖州煤炭建设指挥部二处工区主任 兖煤指七十处五工区一队队长 济宁市塑料二厂车间主任

巩升路 兖州矿务局南屯煤矿行政科食堂炊事班班长 关存明 鱼台县邮电局机务员 郭殿文 泗水县公社工业管理局副局长 郭家模 兖煤指三十七处三班排长 郭士莲(女) 微山县化肥厂机修车间电焊班班长 韩功友 金乡县菜园煤矿党委副书记 韩广富 侯养友 胡德福 胡广瑞 胡井顺 胡玉礼 黄昌华 冀运洪 甲可新 贾庆元 贾新生 江兴锋 蒋兆福 焦继彬 孔德才 孔凡栋 孔祥才 孔祥路 孔昭成 雷达荣 李 萍(女) 李 霞(女) 李爱宣(女) 李传少 李春媛(女) 李德用 李敦宝 李凤先 泗水县泉林铁厂职工

邹县煤矸石砖瓦厂成型车间副班长 金乡县水泥厂车间主任 邹县玻璃纤维厂车间副主任 微山县耐火材料厂生产办公室负责人 曲阜县供电局驾驶员 兖州煤炭建设指挥部班长 济宁地区汽车运输七队驾驶员 嘉祥孟姑集交通运输管理站管理员 邹县邮电局邮件接发员 山东嘉祥农具一厂团总支书记 鱼台县代庄煤矿保管员 济宁通用机械厂车间副主任 济宁钢厂车间副主任 济宁矿山机械厂铸工车间主任 山东邹县化肥厂油回收小组组长 曲阜县八宝山煤矿工区回采班班长 曲阜县无线电厂技术员

曲阜县五金厂党支部委员、车间主任 微山县箱板纸厂锅炉技术员 济宁毛纺织厂织布车间工人 曲阜县汽车修配厂修理工 兖州县邮电局话务员 兖煤指六处外线队班班长 鱼台县被服厂车间主任 山东微山县铁厂机电车间主任 兖煤指三十二处瓦工队队长 济宁地区汽运公司驾驶员 李福东 济宁市政工程队分队长 李光岱 汶上县修配厂技术员 李广安 金乡县木器厂支部委员 李广恩 泗水县陶瓷厂工人

李广富 济宁县化工设备厂工会副主任 李铭山 山东泉林针织厂车间副主任 李世联 李淑平(女)李宪和 李祥伍 李延清 李永安 李玉明 李振旺 林秀海 刘爱英(女)刘翠云(女)刘德文 刘读昌 刘广真 刘焕俊 刘金华 刘庆华 刘守勤 刘双全 刘玉香(女)刘贞云(女)刘祖贵 马国文 马培迎 马兴才 孟庆友 牛加兴 欧宪杰 鱼台县农机修造厂锻压车间主任 济宁模具厂团支部副书记、机工车间班长 邹县建筑工程公司第二施工队长 微山县农机厂生产组组长 兖州矿务局唐村煤矿班长 嘉祥农机修造厂车间党支部书记 曲阜建筑公司施工队副队长 济宁落陵煤矿班长

邹县制鞋皮革厂车间生产主任 嘉祥县电器厂支部委员、车间主任

兖州矿务局南屯煤矿三八女子掘进队党支部副书记金乡县印刷厂维修班长 曲阜水泥厂车间副主任 曲阜县农业机械厂车间主任 兖州县橡胶厂党支部委员、治保主任 兖州县自来水公司办公室主任 济宁针织厂机修车间电工班长 微山县运输公司夏镇运输队汽车驾驶员 嘉祥县供电局仲山供电站电工 济宁市麻纺织厂工人 嘉祥县面粉厂工人 兖煤指三十七处二工区瓦工 济宁地区邮电局机线员 鱼台县磷肥厂机车班副班长 济宁粮食加工厂支部委员 邹县矿石粉厂排长

济宁县公路站廿里铺养路工班班长 邹县供电局技术员

潘若乾 济宁县化肥厂机修车间工人 裴令才 曲阜县化肥厂党总支副书记 戚玉藻 兖州县焦化厂车间党支部书记 齐邦胜 曲阜房产管理所工人 齐士成 泗水县电力工业局驾驶员 乔英菊(女) 兖州矿务局出纳员 秦显林 邱传书 任鹤鸣 任恒顺 任立星 任跃绪 沙中启 石洪法 史纪章 宋国治 宋怀兰(女) 苏学宝 苏运联(女) 孙继玲(女) 孙明亮 孙启宝 孙荣博 孙思本 孙永成 孙玉科 邰计礼 谭生辉 谭延启 田奉泽 万秀文 王安仁 王长庚 王广兴 汶上县汽车站客运组长 兖煤指总仓库保管组保管员 兖州矿务局北宿煤矿掘进三区工人 邹县矿业管理站业务员 汶上县水泥厂班长

兖州矿务局南屯煤矿采煤五区党支部副书记金乡县化肥厂革委会副主任 鱼台县运输公司汽车驾驶员 济宁市运输一队机车排长 山东工农机床附件厂锅炉班班长 济宁市柴油机配件厂工人 济宁印染厂整装车间班长 济宁市袜厂车间主任 山东拖拉机厂安装车间工人 山东济宁发电厂电气车间班长 济宁地区公路段桥工队钢筋组组长 济宁板纸箱厂工人 兖州肉联厂汽车班驾驶员 济宁地区公路段机修厂革新组工人 济宁酿造厂果园苹果队队长 邹县房产管理所工人

邹县铁合金厂高炉车间值班工长、技术员 济宁第一机床厂机工车间副主任 兖州矿务局北宿煤矿采煤一区团支部书记 济宁化工实验厂革委会副主任 兖州煤指第一工程处队长 兖州县印刷厂业务员

济宁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汽车六队驾驶员

王洪宿 兖州矿务局南屯煤矿运搬工区工人 王建海 济宁县建材机械厂供销科副科长 王立杭 济宁地区邮电局机务员 王荣华(女) 兖州县被服厂组长

王树朋 济宁县建筑公司一队工地负责人 王树英(女) 邹县被服厂车间主任

王维刚 王新明 王兴民 王艳军(女) 王印杰 王永夫 王玉磊 王允保 魏建伟 魏绍亮 魏万昌 吴德兰(女) 吴兆贤 武心廷 相启峰 肖秀卿(女) 邢克力 邢昭芹(女) 徐传仁 徐庆锦 徐学强 许守立 薛传栋 薛怀月 杨福田 杨光平(女) 杨好友 杨乐程 兖州矿务局唐村煤矿采煤一区副排长 青岛纺织器材厂济宁分厂工人

济宁市第二运输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汶上县邮电局话务班话务员

汶上县次邱农机具修造厂厂党支部副书记 鱼台化肥厂锅炉班班长 鱼台县供电局生产组副组长 嘉祥县邮电局黄垓支局局长 嘉祥县化肥厂车间副主任 济宁县轻工设备厂工人 济宁化肥厂工人 汶上县造纸厂党支部书记 兖州县运输公司机车二队驾驶员 汶上县农机修造厂车间支部书记 济宁县农机修造厂机加工车间副主任 曲阜县邮电局营封组组长 兖煤指水泥厂球磨车间班长 兖州磷肥厂球磨车间三八作业班班长 济宁市制革厂革委会委员、一车间主任 济宁造纸厂车工班班长 济宁地区金属公司物价员 济宁酒厂工会副主任 济宁县建筑材料厂车间主任 济宁县水泥厂生产科负责人 济宁航运局政治指导员 微山县电器厂维修组组长 泗水县公路管理站李坡工班班长 汶上县农机修造厂财务组组长

杨庆远 微山县邮电局南阳支局投递员 杨瑞玲(女) 济宁市三化工厂活性车间主任 杨向海 鱼台县轻工机电厂车间主任 杨振铎 鲁南自行车厂金加工车间主任 姚守义 济宁机器厂工人 姚万法 微山压缩机厂工人

尹秀兰(女) 于宝银 于荣兴 于雪春 于永全 余长友 袁立春 曾宪绪 张本玉 张孛勤 张传宝 张殿清 张广德 张广群 张广元 张桂才 张怀祥 张家丰 张晋贵 张科加 张立顺 张庆美(女) 张生湘(女) 张士福 张世民 张锡金 张现芝 张秀喜(女) 济宁纺织配件厂专件车间锭杆学习组长 济宁电化厂动力车间班长 兖煤指七十处701队班长 山东省金乡县糖厂党总支副书记 济宁地区建材公司计划员 山东省二零一处工人 微山县水泥厂车间主任

兖州矿务局唐村煤矿采煤二区副区长 济宁汽运公司兖州汽车二队驾驶员 兖州汽车配件营业处验收员 兖煤指地质队指导员 金乡县面粉厂五金保管员 兖州面粉加工厂工人 山东济宁发电厂燃料车间班长 山东工具厂热处理车间甲班班长 山东省地质二队三分队副队长 济宁建筑工程公司加工厂电工班长

煤炭工业部兖州煤矿设计研究院矿井一队工程师兖州煤矿机械厂工人 嘉祥县糖酒厂班长 邹县汽车三队驾驶员 济宁棉纺织厂细纱车间工人

济宁新华制药厂一车间发酵大组副组长 济宁市动力配件厂车间主任 泗水县陶瓷厂党支部书记 济宁市二五金厂铸工车间主任 泗水县农机修造厂车间主任 泗水县被服一厂工人

张雪珍(女) 济宁硅元件厂二车间主任 张雨振 兖州煤炭建设指挥部工长 张昭杰 济宁供电局班长 章其武 兖煤指二处排长 赵怀美 兖州县第一建筑公司工人 赵景武 邹县造纸厂车间主任 赵堂年 赵衍胜 赵增义 郑 宁 郑锡忠 周庆春 周振武 朱本斌 朱秀荣(女) 宗永信 左三元 兖州铸造厂技术员

兖州化肥厂机电车间党支部副书记 济宁地区皮革塑料工业公司兖州仓库工人鱼台县邮电局投递员

济宁地区农业机械研究所技术员 兖州矿务局南屯煤矿重点三队班长 兖州矿务局唐村煤矿溜子工区区长 微山县供电局汽车司机 济宁齿轮厂工人

劳动就业局范文第3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以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的通知”活动为契机,成立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和农民

工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县辖1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00个行政村居,65万人口,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共有农业人口17.5万户,农业人口53.2万人,其中:具有劳动能力35.3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4%。农村劳动力实际就业人数为34.72万人,就业率为98.3%,平均每个家庭有1.98个从业人员。

1、性别结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5.32万人,其中女性16.25万人。

2、年龄结构。按劳动力年龄看,16-25岁占27%,26-40岁占38%,41-50岁占22%,51-60岁占1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占65%,41岁以上劳动力占35%。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11.3万人,占32%;初中文化程度18万人,占51%;高中学历5.7万人,占16%;大专以上学历0.35万人,占1%。

4、产业和行业分布及从业状况。从事农林牧渔业14.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从事商贸物流运输业1.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从事农产品加工业2.55万人,占农村劳动总力数的7.2%;从事文化旅游服务业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从事建筑市政行业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7%;从事制造加工业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6%;其他行业及未就业565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

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耕地对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过剩情况严重,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据调查统计截至目前为16.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15%。。

1、性别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为16.65万人,其中女性7.42万人。

2、年龄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按年龄看,16-25岁占25%,26-40岁占36%,41-50岁占30%,51-60岁占9%。农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占62%,41岁以上富余劳动力占38%。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3.5万人,占21%;初中文化程度8.7万人,占53%;高中学历4.2万人,占25%;大专以上学历0.17万人,占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和培训状况。

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以本地为主,就近就地实现就业23.16万人,占就业劳动力人数的66%。农民以季节性务工为主,多为兼业,平时在工厂做工,或从事非农自营,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属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亦工亦农型劳动力。绝大多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加工业、餐饮服务业、商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中,我县始终坚

持政府组织与社会中介机构转移并重、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的原则。调研发现,千方百计组织农民工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促使农民增收,已成为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随着我县社会保障平台的健全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程度和服务机制的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向县外输出转移就业的方式上更加合理有序。据统计,农村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依靠亲戚熟人介绍或自发转移的占转移总数的29.95%,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输出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70.05%。

***县长期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了人才、劳动力、毕业生就业三大市场的贯通,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指导思想多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

动”、“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月”等大型活动,同时每月10日、25日定期组织召开招聘会,活动场次多,声势大,影响广,效果好。特别是在“春风行动”中,相继举办了近10余场次专为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招聘活动,共有11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8600个,约有1万余人参加招聘活动,8000余名人员达成了就业意向。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在结合县内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意向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村劳动力中已参加过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的人员有13217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7.2%,占劳动力总数的3.7%;有各类培训意愿的人员264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4%,培训意愿主要集中在汽车驾驶、电工、电焊工、计算机、挖掘机、装载机驾驶等工种。

近年来,***县农村职业教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成人教育体系,为促进新农村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依托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在10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教学点,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到教学点授课,送教下乡,通过半脱产及农闲时集中学习、农忙时减少学习时间等灵活多样教学组织形式,深入村庄田间地头、种植场、养殖场,指导学员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民继续教育网络。目前共送教下乡500余次,培训学员3200多人,培育发展养殖、种植等专业户200多家。 在构建培训体系,建设培训基地的过程中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县内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

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农民工收入分配状况。

农民工群体的工作时间偏长。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为9.6小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八小时以内,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人达到36.4%,有43.8%的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到10个小时,25%的人工作时间是10到12个小时,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的占7.8%,工作时间达到14个小时以上的占3.6%。

据调查问卷统计,有43.6%的农民工愿意加班,原因分别是“挣更多的钱”、“可以工作得更好”以及“把工作当乐趣”。68.9%的农村劳动力在过去三年中获得休假和休息的时间没有改变,加班情况非常普遍,有近半数的农民工不了解带

薪年假,超出法定劳动天数和时间的现象比较突出,个别企业依然存在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我县农民工的平均年收入根据行业的不同分别为:商贸物流运输业平均年收入28736元;建筑市政行业平均年收入27960元;制造加工业平均年收入18300元;文化旅游服务业平均年收入16100元;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年收入9700元。工资构成多为基本底薪和计件工资组成。同岗位与城镇职工收入比在忽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待遇的情况下基本相同。91.6%的企业加班加点工资发放及时,无拖欠克扣现象。根据我县实际调查统计,县内外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1—6月份比去年同期降低14.5%。

3、农民工劳动管理状况。 农村劳动力普遍学历、技能偏低,多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装卸、产品加工、保安、服务员、保姆、园林绿化等

工种。

职业安全卫生事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农民工最基本的劳动权利,也是他们就业后最担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相继发布和实施多项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安全标准等,对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些地方这些规定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在对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上,84.7%的企业能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得合法权益,在消除性别歧视和同工同酬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农民工用工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60%以上与用人单位不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有关,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巩固和维护劳动关系是已成为当务之急。据调查,目前我县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1.3%,平均劳动合同期限为1.5年,劳动合同试用期限平均为2—4个月,在

合同试用期内80.6%的用工单位能严格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用工。农民工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为每年150—180起左右,占争议总数的54.8%,引发的主要原因多为企业随意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同酬、不同权;企业变相提高劳动等额,超时工作不付加班费;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权益难以落实等。随着我国目前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力度,95%以上的农民工劳动争议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社会保障状况。 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村劳动力全面享受五项基本社会保障的权益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农民工流动性大、季节性强,多数企业不愿给农民工投保。二是由于城乡两种保险制度难于对接,导致农民工不愿参保。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没有自愿参保的意识。养老、失业、工伤参保率分别为61%、57.8%和73%,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参加医疗

和生育保险。

5、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状况。

部分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对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中间转学、中途回家等情况频发,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不同等,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接受教育中存在一定困难。

相当一部分城市还没有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免疫、特定传染病免费治疗纳入到本区域事业发展规划中,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专项经费,经费投入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医院和正规诊所一般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在一些农民工聚居的城乡结合部,正规卫生机构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同时,正规医疗机构和医院的高额医疗费用,也使农民工难以承受。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经验做法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转移就业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和推行措施。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强化相关部门和实施单位的责任。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转移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实处。

2、制定法规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几年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政策,进一步取消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门槛高、工资低、受歧视等不公平待遇。在农民工就业准入上,取消了职业工种限制、总量限制、季节限制、性别限制等。

在劳动合同、福利待遇、权益保障、医疗养老就业保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劳动保障权、同工同酬权等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市场服务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为更好的落实相关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创造良好舆论导向。

3、集中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突出问题,严格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抓好现行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二是建立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有效机制,确保用人单位必须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除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外,还应加大处罚力度。三是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有效遏制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社

会保障部门和企业要依法确保受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农民工能够得到医治和赔偿。四是积极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五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让农民工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4、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第一、努力开拓就业渠道。按照“开发省内、巩固烟台、开拓上海、发展省外”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加强与县外的务工地的市场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巩固老的用工基地,发展新的用工单位。

第二、围绕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建立了以就业促培训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形式,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让农民参加培训后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第三、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要面向农村、贴近农民。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的建设,将农村就业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农村,逐步形成了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为龙头,乡镇保障平台为纽带,村联络员为基础的农村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第

四、实施就业援助工程。确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劳务输出为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点。帮助贫困地区最需要援助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免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引导他们实现非农产业就业。

二、新生代农民工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指1978年及以后出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期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要求都远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为其主要的生活目标,但制度壁垒与文化差异使融入过程异常艰辛。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县农民工中16岁~33岁的占到了54%,有19.07万人,其中女性大约8.7万人,他们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受城市文化影响较大,但他们成长于乡村社会,这就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双重边缘化。 在加工制造业、安保和物流运输业等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在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业、纺织制衣业、食品加工业等企业里,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第

二、三产业的生力军、主力军,而且他们的愿望与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发展蓝图相适应,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他们填补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失的职业岗位,完成和实现了社会职能。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维权和社会融入基本情况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71.3%表示超过8小时,其中近三成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

此外,工资增长缓慢,拖欠工资、无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不规范、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依然严重,有28.7%与本地职工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没有获得同等报酬;有55.1%没有社会保障等职工福利,分别有18.6%和34.1%认为用人单位没有给予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职工同等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较之老一代农民工均有所提高,但是与市民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加上城市用工制度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使他们很难跻身于职业声望较高的位置,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从事较低层的工作,月收入水平多居于1800~2500元之间。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在居住状况方面和传统农民工相比较有了一些改善。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甚至人生态度等,也与传统农民工有很大的区别,促使他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更大的需求。但在二元社会体制尚未打

破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也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他们仍然不会被城市彻底接纳。他们的居住地仍然在城市的角落,主要分布在郊区或者城中村,居住条件和城市居民有着天壤之别。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比传统农民工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传统农民工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如何制定可行的政策,帮助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带动就业,给予更多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机会,通过深化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下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措施和建议 第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增强企业为农民工参保的强制力,提高参保率。以《社会保险法》的施行为契机,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等配套政策,使转移接续手续更加便捷和便利。加强政府监管,对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参保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增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感。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充分认识短期利益与中长期保障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工参保的自觉性。 第

二、 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议在继续强化经济政策对就业拉动作用的基础上,确立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完善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快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促进企业用工需求与培训内容有效衔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农民工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

业化技能对自身竞争力提升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习的能力。 第

三、进一步营造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建议大力褒扬新生代农民工在创造财富、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群众生活中所作出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广泛宣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追求,引导全社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艰辛,努力消除内心歧视、社会偏见和心理隔阂,真正把全社会所倡导的人文关怀转化为关心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行动。 var para_count=1

劳动就业局范文第4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以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的通知”活动为契机,成立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和农民

工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县辖1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00个行政村居,65万人口,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共有农业人口17.5万户,农业人口53.2万人,其中:具有劳动能力35.3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4%。农村劳动力实际就业人数为34.72万人,就业率为98.3%,平均每个家庭有1.98个从业人员。

1、性别结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5.32万人,其中女性16.25万人。

2、年龄结构。按劳动力年龄看,16-25岁占27%,26-40岁占38%,41-50岁占22%,51-60岁占1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占65%,41岁以上劳动力占35%。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11.3万人,占32%;初中文化程度18万人,占51%;高中学历5.7万人,占16%;大专以上学历0.35万人,占1%。

4、产业和行业分布及从业状况。从事农林牧渔业14.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从事商贸物流运输业1.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从事农产品加工业2.55万人,占农村劳动总力数的7.2%;从事文化旅游服务业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从事建筑市政行业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7%;从事制造加工业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6%;其他行业及未就业565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

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耕地对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过剩情况严重,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据调查统计截至目前为16.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15%。。

1、性别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为16.65万人,其中女性7.42万人。

2、年龄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按年龄看,16-25岁占25%,26-40岁占36%,41-50岁占30%,51-60岁占9%。农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占62%,41岁以上富余劳动力占38%。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3.5万人,占21%;初中文化程度8.7万人,占53%;高中学历4.2万人,占25%;大专以上学历0.17万人,占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和培训状况。

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以本地为主,就近就地实现就业23.16万人,占就业劳动力人数的66%。农民以季节性务工为主,多为兼业,平时在工厂做工,或从事非农自营,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属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亦工亦农型劳动力。绝大多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加工业、餐饮服务业、商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中,我县始终坚

持政府组织与社会中介机构转移并重、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的原则。调研发现,千方百计组织农民工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促使农民增收,已成为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随着我县社会保障平台的健全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程度和服务机制的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向县外输出转移就业的方式上更加合理有序。据统计,农村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依靠亲戚熟人介绍或自发转移的占转移总数的29.95%,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输出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70.05%。

***县长期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了人才、劳动力、毕业生就业三大市场的贯通,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指导思想多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

动”、“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月”等大型活动,同时每月10日、25日定期组织召开招聘会,活动场次多,声势大,影响广,效果好。特别是在“春风行动”中,相继举办了近10余场次专为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招聘活动,共有11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8600个,约有1万余人参加招聘活动,8000余名人员达成了就业意向。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在结合县内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意向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村劳动力中已参加过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的人员有13217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7.2%,占劳动力总数的3.7%;有各类培训意愿的人员264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4%,培训意愿主要集中在汽车驾驶、电工、电焊工、计算机、挖掘机、装载机驾驶等工种。

近年来,***县农村职业教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成人教育体系,为促进新农村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依托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在10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教学点,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到教学点授课,送教下乡,通过半脱产及农闲时集中学习、农忙时减少学习时间等灵活多样教学组织形式,深入村庄田间地头、种植场、养殖场,指导学员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民继续教育网络。目前共送教下乡500余次,培训学员3200多人,培育发展养殖、种植等专业户200多家。 在构建培训体系,建设培训基地的过程中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县内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

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农民工收入分配状况。

农民工群体的工作时间偏长。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为9.6小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八小时以内,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人达到36.4%,有43.8%的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到10个小时,25%的人工作时间是10到12个小时,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的占7.8%,工作时间达到14个小时以上的占3.6%。

据调查问卷统计,有43.6%的农民工愿意加班,原因分别是“挣更多的钱”、“可以工作得更好”以及“把工作当乐趣”。68.9%的农村劳动力在过去三年中获得休假和休息的时间没有改变,加班情况非常普遍,有近半数的农民工不了解带

薪年假,超出法定劳动天数和时间的现象比较突出,个别企业依然存在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我县农民工的平均年收入根据行业的不同分别为:商贸物流运输业平均年收入28736元;建筑市政行业平均年收入27960元;制造加工业平均年收入18300元;文化旅游服务业平均年收入16100元;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年收入9700元。工资构成多为基本底薪和计件工资组成。同岗位与城镇职工收入比在忽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待遇的情况下基本相同。91.6%的企业加班加点工资发放及时,无拖欠克扣现象。根据我县实际调查统计,县内外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1—6月份比去年同期降低14.5%。

3、农民工劳动管理状况。 农村劳动力普遍学历、技能偏低,多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装卸、产品加工、保安、服务员、保姆、园林绿化等

工种。

职业安全卫生事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农民工最基本的劳动权利,也是他们就业后最担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相继发布和实施多项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安全标准等,对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些地方这些规定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在对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上,84.7%的企业能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得合法权益,在消除性别歧视和同工同酬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农民工用工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60%以上与用人单位不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有关,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巩固和维护劳动关系是已成为当务之急。据调查,目前我县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1.3%,平均劳动合同期限为1.5年,劳动合同试用期限平均为2—4个月,在

合同试用期内80.6%的用工单位能严格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用工。农民工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为每年150—180起左右,占争议总数的54.8%,引发的主要原因多为企业随意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同酬、不同权;企业变相提高劳动等额,超时工作不付加班费;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权益难以落实等。随着我国目前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力度,95%以上的农民工劳动争议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社会保障状况。 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村劳动力全面享受五项基本社会保障的权益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农民工流动性大、季节性强,多数企业不愿给农民工投保。二是由于城乡两种保险制度难于对接,导致农民工不愿参保。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没有自愿参保的意识。养老、失业、工伤参保率分别为61%、57.8%和73%,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参加医疗

和生育保险。

5、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状况。

部分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对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中间转学、中途回家等情况频发,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不同等,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接受教育中存在一定困难。

相当一部分城市还没有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免疫、特定传染病免费治疗纳入到本区域事业发展规划中,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专项经费,经费投入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医院和正规诊所一般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在一些农民工聚居的城乡结合部,正规卫生机构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同时,正规医疗机构和医院的高额医疗费用,也使农民工难以承受。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经验做法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转移就业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和推行措施。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强化相关部门和实施单位的责任。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转移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实处。

2、制定法规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几年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政策,进一步取消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门槛高、工资低、受歧视等不公平待遇。在农民工就业准入上,取消了职业工种限制、总量限制、季节限制、性别限制等。

在劳动合同、福利待遇、权益保障、医疗养老就业保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劳动保障权、同工同酬权等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市场服务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为更好的落实相关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创造良好舆论导向。

3、集中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突出问题,严格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抓好现行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二是建立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有效机制,确保用人单位必须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除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外,还应加大处罚力度。三是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有效遏制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社

会保障部门和企业要依法确保受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农民工能够得到医治和赔偿。四是积极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五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让农民工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4、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第一、努力开拓就业渠道。按照“开发省内、巩固烟台、开拓上海、发展省外”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加强与县外的务工地的市场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巩固老的用工基地,发展新的用工单位。

第二、围绕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建立了以就业促培训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形式,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让农民参加培训后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第三、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要面向农村、贴近农民。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的建设,将农村就业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农村,逐步形成了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为龙头,乡镇保障平台为纽带,村联络员为基础的农村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第

四、实施就业援助工程。确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劳务输出为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点。帮助贫困地区最需要援助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免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引导他们实现非农产业就业。

二、新生代农民工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指1978年及以后出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期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要求都远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为其主要的生活目标,但制度壁垒与文化差异使融入过程异常艰辛。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县农民工中16岁~33岁的占到了54%,有19.07万人,其中女性大约8.7万人,他们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受城市文化影响较大,但他们成长于乡村社会,这就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双重边缘化。 在加工制造业、安保和物流运输业等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在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业、纺织制衣业、食品加工业等企业里,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第

二、三产业的生力军、主力军,而且他们的愿望与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发展蓝图相适应,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他们填补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失的职业岗位,完成和实现了社会职能。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维权和社会融入基本情况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71.3%表示超过8小时,其中近三成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

此外,工资增长缓慢,拖欠工资、无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不规范、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依然严重,有28.7%与本地职工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没有获得同等报酬;有55.1%没有社会保障等职工福利,分别有18.6%和34.1%认为用人单位没有给予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职工同等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较之老一代农民工均有所提高,但是与市民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加上城市用工制度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使他们很难跻身于职业声望较高的位置,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从事较低层的工作,月收入水平多居于1800~2500元之间。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在居住状况方面和传统农民工相比较有了一些改善。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甚至人生态度等,也与传统农民工有很大的区别,促使他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更大的需求。但在二元社会体制尚未打

破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也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他们仍然不会被城市彻底接纳。他们的居住地仍然在城市的角落,主要分布在郊区或者城中村,居住条件和城市居民有着天壤之别。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比传统农民工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传统农民工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如何制定可行的政策,帮助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带动就业,给予更多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机会,通过深化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下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措施和建议 第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增强企业为农民工参保的强制力,提高参保率。以《社会保险法》的施行为契机,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等配套政策,使转移接续手续更加便捷和便利。加强政府监管,对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参保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增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感。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充分认识短期利益与中长期保障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工参保的自觉性。 第

二、 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议在继续强化经济政策对就业拉动作用的基础上,确立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完善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快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促进企业用工需求与培训内容有效衔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农民工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

业化技能对自身竞争力提升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习的能力。 第

三、进一步营造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建议大力褒扬新生代农民工在创造财富、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群众生活中所作出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广泛宣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追求,引导全社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艰辛,努力消除内心歧视、社会偏见和心理隔阂,真正把全社会所倡导的人文关怀转化为关心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行动。 var para_count=1

劳动就业局范文第5篇

大学的每一年对我而言都有不同的重要意义。

第一年是多姿多彩的。在学院任宣传部干事、学生性的公益社团新视野中任采编部干事期间,丰富的班级活动、各种社团活动让我尽情地满足兴趣、挥洒汗水。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方向。

第二年我选择留任于学生性公益社团新视野,担任采编部部长一职。在职期间,主持户外采风、实地走访等活动,和社会上公益性团体如乐助会、麦田计划等展开交流与合作。关注学校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深入了解饭堂女工、校园保安等群体的工作状况,对一些值得大学生反思的问题和举动予以关注并以定期的图文展览形式与校内的同学共同探讨,主持社团年刊的采编工作。这是在责任中学会理解、包容、勇于承担的一年。一路走过来快乐与困难同在,身心俱疲,蓦然回首却有无限风光。这是自我成长最快、收获颇多的一年。

第三年回归安静但也始终保持着高速运转。学校性的科研立项活动开始,大二时申请参加《南风窗》调研中国活动由于准备仓促未竟,这一年我们团队继续通力合作,成功的拿下了学校的科研课题《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我正式从各种纷繁的社团事务中抽离,专注到学业中来。在教室、自习课室、图书馆、阅览室中度过了安定的富足的大三时光。阅读范围不囿于文学,经济、管理、金融、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均有涉猎。就像一个不解渴的孩子,不断寻找着清泉,孜孜不倦。

命运在第四年将出现转折。这是酝酿与等待启航的一年。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努力储备,都为了今年的美丽绽放做准备。

行进号又再吹响了号角。责任传承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上。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前方热血沸腾。我将欣然前往。

就业登记表自我鉴定

五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年来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发挥特长、挖掘潜力,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对于快要毕业的我们,实习工作总能让自己得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提高,这段时间也是最宝贵的,实习期间我能快速的适应,我庆幸也感谢有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能够在毕业前很好的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同时也让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

五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回首过去,从入学时的懵懂少年,到如今踌躇满志的青年。为了更好地启程我以后的拼搏道路,特对自己的五年大学生活做了一个个鉴定。

在思想上,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劳动就业局范文第6篇

2012年6月2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上海参加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居民85%的死亡原因是因为慢性病引起的,一系列的新形势使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指出,我国正面临着疾病谱的重要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但是突发、新生的传染性疾病同样还是对社会构成重大威胁,并容易造成社会的恐慌,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进一步凸显。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对卫生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要以比较低的价格、效益更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2012年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统筹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要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

【标准表述】

[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现在仍然存在医防脱节的情况,一方面,部分临床医师公共卫生预防知识不足,重治疗轻预防。另一方面,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也不关注临床的进展,只会防,不懂治。再加上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交流不够,阻碍了公共卫生公平性、可及性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成效。

[挑战]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局限于卫生行业本身,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公共卫生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和PM2.5等各方面都有关,一个对环境、对水、对污染物不了解的人不可能成为公共卫生的专家,需要拥有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知识;公共卫生伦理还牵涉到国家公信力的问题。

在甲流、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的防治中,我们的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应对慢病的人才相对不足,呼唤着更多大师的出现。

[措施]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第一要加快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政策,积累改革经验。

第二,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行业、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上一篇:科学快与慢范文下一篇:看法条随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