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1

管理学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管理学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地域研究:外部认知与主体性强调

3、对《经济数学》课教学感想

4、大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差异化培养与模块化教学实践

5、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实录

6、马克思及其经济学前驱思想形成与影响因素考察

7、基于水资源的工业绿色偏向型技术进步测度与分析

8、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未来

9、适应经济学发展趋势的教学改革探讨

10、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11、提高能源效率会否减少能源消费

12、30天提高10分之政治

13、《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等137则

14、自适应学习:溯源、前景与误区

15、发展起来之后的城市文化矛盾

16、张维迎:反对者的价值

17、股票价值评估:Gordon增长模型还是ZZ增长模型

18、山东出版社等116种重点图书

19、建设服务型政府与转变发展方式

20、2019上海管理科学论坛:面向未来的管理分论坛纪要(上)

21、1979年第6期,总第6期-书讯

22、回眸与前瞻中西教育哲学教科书书写

23、2019上海管理科学论坛:面向未来的管理分论坛纪要(中)

24、芜杂经济学的贫困与困谷中的抉择

25、演化经济学发展动态分析

26、“一带一路”倡议:预期管理、风险规避及战略应对

27、高等教育改革的妥协性

28、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精要

29、“双十一”购物节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

30、生活事例、学术笑话与西方经济学教学

31、推进市场经济应以民法为主导

32、美国为什么高中不文理分科

33、思想传承知识结构与经济学研究的学术精神

3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土地所有制改革

35、《日本哲学与现代化》等134则

36、【邹恒甫】为什么要做中国的堂?吉诃德?

37、2015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

38、论科学决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39、“另辟新境”的社会改造:新村运动与民国早期读书人的乡村想象

40、从ROIC到巴-萨效应谈国民财富与产业投资

41、小农体系和中国长期经济发展

42、本刊理事单位最新书目

43、经济学领域:既开疆拓土又深耕细作

44、向中华文化传统深层回归

45、\"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

46、2010年考场作文素材分类积累

47、理解混合学习:珍惜古老的传统还是寻求更好的未来?

48、2013“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科学技术

49、浅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效果优化

管理学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基于编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

3、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教学改革探索

4、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的探索

5、基于虚拟仿真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6、用“工程思维”引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

7、多媒体环境下计算机组成原理优质课程的建设模式探讨

8、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9、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探讨与实践

10、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

11、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设计

12、少数民族大学生《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探析

13、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之我见

14、面向新工科建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

15、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溯源教学法探索

16、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7、“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18、农业院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使用思考

19、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设置探讨

20、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室及实现研究

2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22、“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研究

23、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两门课的衔接性

24、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环境设计及实现的探讨

25、数字校园平台下基于MOOCs方式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设置研究①

26、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的调查与研究

27、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8、新考纲下《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与探讨

29、《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30、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研究

3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2、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一流课程建设探究

33、“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34、“系统观”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探讨

35、浅议职业高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法初探

36、新考纲下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

37、“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材建设

38、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39、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方法改进

40、“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微探

41、面向工程认证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探索

42、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混合式教学实践

4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辅助软件的研究与设计

44、基于课程思政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探索

45、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探讨

46、《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47、开放教育“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策略初探

48、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仿真技术研究

49、《计算机组成原理》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

管理学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系统 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势在必行。对于高校来说,利用计算机支持高校高效率完成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高校管理制度要求、推动高校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计算机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这就决定了不同的高校需要不同的人事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是一个高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高校高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事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适用的人事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在下面我们将以开发一套高效人事管理系统为例,分析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实现原理。

一、人事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中非常重要在环节,需求分析在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在成功与否,经过对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在分析,总结出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管理。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主要是要完成对人事档案在查询、浏览、增加、删除和修改。本模块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个人信息、培训经历、奖惩经历、年度考核以及因公出境几大类在管理,本模块是此系统在核心部分。

2.机构管理。此模块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机构功能、机构负责人在设定。机构管理是人员管理在基础。

3.工资管理。此模块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课时工资、绩效补贴感情等几部分,实现了工资和综合账务的对接。

4.查询统计。此功能主要是实现特定的查询,如根据姓名、院系、性别、职称的查询,也可以实现相关的统计,如统计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的老师,本单位各职称的人员统计等。

(二)数据库及开发工具的选择

现在,市场上可以选购的应用开发产品很多,流行的也有数十种。在目前市场上这些众多的程序开发工具中,有些强调程序语言的弹性与执行效率;有些则偏重于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所带来的便利性与效率的得高,各有各的优点和特色,也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然而,语言的弹性和工具的便利性是密不可分的,只强调程序语言的弹性,却没有便利的工具作配合,会使一些即使非常简单的界面处理动作,也会严重地浪费程序设计师的宝贵时间;相反,如果只有便利的工具,却没有弹性的语言作支持,许多特殊化的处理动作必需要耗费数倍的工夫来处理,使得原来所标榜的效率提高的优点失去了作用。

本设计将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技术,结合企业人事管理知识,以Visual Basic6.0作为系统前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通过Visual Basic6.0中的Data控件使两者进行连接从而进行系统软件开发。

(三)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将大量的信息按一定的模式组织起来,提供维护、检索和查询的功能,本系统使用access作为程序后台数据库新建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4个数据表,分别记录了高校系统管理员信息、高校院系部门信息、高校教师职务信息、高校人事档案详细信息用户可以通过设计器创建本系统的几个表。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一)系统详细设计的概要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采用基于客户端/服务端(C/S)模式开发,服务端采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作数据处理和存储平台。

(二)系统界面设计

虽然说程序设计最核心的地方是程序的功能,但程序的界面设计是不可忽视的,它直接影响到程序的易用性。尤其在Windows时代,一个良好的应用界面会给你的程序锦上添花,甚至有画龙点睛之韵味。

此人事管理系统严格遵守用户界面设计规范.系统坚持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原则,界面直观、对用户透明,用户接触软件后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不需要多少培训就可以方便使用本应用系统。该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在界面设计中也保持了界面的一致性。一致性既包括使用标准的控件,也指使用相同的信息表现方法,如在字体、标签风格、颜色、术语、显示错误信息等方面确保一致。

对系统有了深刻分析之后,确定了此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界面主要由6部分组成:

1.用户登录界面

2.员工信息管理界面

3.部门信息管理界面

4.职务信息管理界面

5.管理员信息管理界面

6.高校领导信息管理界面,并严格根据界面设计原则,设计出了该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部界面

三、结束语

通过本系统可以保证人事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系统要达到的目标是用户分权限管理和使用,人员的多条件查询和模糊查询,并能对查询结果进行打印,必将大大提高高校的人事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杜彦炜,智育平,周占峰.基于VB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安工业大学机电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55-60.

[2]龚沛增.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4:150-189.

[3]郭琦.Visual Basic数据库开发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56-198.

(作者单位:1.青岛科技大学;2.青岛黄海学院)

管理学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伴随着中国初中教学核心理念的迅速发展趋势的上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变成许多教育者必须思索和处理的关键难题。数学课是初中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关键的构成部分,它对塑造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课观念和数学思想观念、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全新升级的教学核心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思考能力,这样才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获得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引言

数学是初中生学习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学好数学不但为别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数学时能够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及单独观察的能力,对未来生活与学习均极其重要。针对当今部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部分学校具备一些相近的难题,如何处理这种难题,怎样对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自主创新,则成为教育者应考虑的一个难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应改变教学观念,应用全新升级的教学方法,进行绚丽多彩的教学主题活动。但是当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因为长期被中国应试教育所影响,有一些教师没法接纳或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依然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进而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幾个方面。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中外教学改革的共同理想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的教学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和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下的教学效率运动,它规定教师要遵照教学主题活动的客观现实,以尽量少的时间、活力和物力资源投入,获得尽量多的教学实际效果,进而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价值追求。它于20世纪末被详细介绍到中国,从那时起在中国教育界人员积极主动号召教学改革创新,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程改革呼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的培养计划重视专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感情心态与价值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使教育信息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程开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变成新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关键步骤和努力方向。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改变当前“高耗”“低能”教学现状的需要

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有着学生学习思考难,教师教学难的状况。因为初中数学知识趋向抽象性,针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生教师花许多思绪备课将专业知识授课给学生时,学生却难以理解的状况,因此在这类教学现况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刻不容缓。

三、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识不强

新课程改革实行至今,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在提高教学的效率方面仍需努力。有一些教师未考虑如何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等层面,进而没法提高数学课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品质,仅仅依靠增加学生学数学的时间和课后练习题数,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令学生的压力较重,精力投入很大,但是没什么进展。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僵化

数学知识相对抽象,众多数学符号及其数据对初中生来讲十分乏味,而且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其逻辑性辩证能力还不够强,进而教师根据科学研究的教学方法,令数学课的界定、定义、公式计算、定律等层面都可以更加栩栩如生、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可以更为喜爱学习、善于思考。但是当今部分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忽视这一方面,偏重解读数学课基础知识,让学生不断练习这种不易了解、十分枯燥的基本原理与公式计算。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依然存有按照本身意向,为学生铺好路,而且替学生开展思考,有的教师为学生讲课时立即将答案告知学生,并非解读为什么这样思考,其基本原理和思路是什么,没有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没法健康、全方位地发展。

(三)学生学习动机模糊,兴趣较低

部分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学数学,或是觉得为了报考好的高中,仅仅跟随教师进行学习。学生缺乏应该有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在数学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回答难题,不积极主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只等教师给出结果,不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不会主动学习,教师或父母严格管理则严以律己,不然就无所作为。面对难题,则缺乏积极主动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

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创设恰当、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需从学生具体情况考虑,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教学课堂中,适当、真正、合理的难题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也有益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这当中能有一定的数感,把握必需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实际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可根据实践能力来实际操作、看动画片演试、做益智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结合实际日常生活等多种多样方法开展。教师用具体难题或制造悬念导进新课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开展为了研究而临时性的尝试研究活动,如在教学环节中,可引起学生提出质疑、猜测。比如运用进课室找座位的方式构建平面图直角坐标的数学课情景;根据猜数游戏、找日历史上数据的规律性等主题活动构建函数与方程的难题情景;从剪子裁开丝布的操作过程构建两平行线交叉所成角的难题情景;构建数学知识与具体运用的难题情景等。像这样构建偏向生活的、趣味性化的、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并含有激励和趣味性的适当的难题情景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习数学变成一种快乐,变成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能引起学生主体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感悟过程统一起来,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传统式的数学教学只重视数学知识结果的课堂教学,学生学得是一些现有的数学概念、公式计算、规律及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而教师对这种定义、公式计算、规律等的产生过程却极少进行充足展现。数学课程改革创新既要求重视专业知识结果的课堂教学,又要高度重视专业知识产生过程的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时要尽量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交给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探寻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独立探寻的过程中真正了解一个数学题目是如何明确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如何探寻和猜测到的及其是怎样运用的。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这一章时,教室能够从明确学生的座位具体难题考虑,引出有序数对,从而引出平面直角坐标,根据对平面坐标的研究,了解平面坐标的相关定义和建立平面坐标的途径,随后再运用平面坐标处理日常生活中明确所在位置的难题(如明确同学们家的位置),让学生历经由具体难题抽象性出数学题目,根据对数学题目的研究处理具体难题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基础才可以扎实,数学课素养才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塑造才可以真正贯彻落实在课堂上,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才可以获得具体提升。

(三)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的能力事实上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层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保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听”便是学生首先要学会听课,同时还要听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课后练习的体会,这就必须有“听”的专业技能。因而,教师要掌握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关键点的了解及听课的成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教授一些听课技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比如:在上课过程中如何维持专注力,集中精力,怎样与教师同步;怎么才能更好地领悟教师的课堂讲解;如何学好梳理关键点、知识点。碰到不明白的题目该怎么办,其他学生解答问题时,还要留意听,并积极开展探讨等。“说”便是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用自身的语言表达进行叙述,对初中数学的定义可以做出表述,与同学之间开展探讨,向教师提问题,促使自身的看法和明确提出的难题便于被他人了解。“读”便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个方面上讲,也是为将来“说”的专业技能夯实基础。学生根据阅读文章教材和课余材料,既丰富填充了知识层面,又培养了通过自学形成的习惯,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写”便是学生将学得的专业知识实际应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知识、推进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比如初中数学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了解它的证实方式,了解在其中考查的知识要点,但总不能够非常好地以“写”的方式将其证实全过程呈现。即便写了,各知识要点中间的逻辑顺序也比较乱,逻辑推理过程也不正确。这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不足,从某一侧面也展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必要性。“写”能力的高低,可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思维、数学原理和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并影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想”便是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随意想象”。比如:教师能够在说完“圆的相关特性”后,明确提出“车轱辘为何要制成环形的”,让学生充分运用随意想象,在想象中去体会、感受,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学过专业知识取得进一步的推进。因而,在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有益于产生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情景,并不断探索学生数学课能力的规律和途径,进而真正提升培养学生数学课能力的实效性。

(四)搭建双向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一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构建比较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中与学生合作、平等沟通。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特质,关注学生,不主观、不轻率、不包办,把笑容带进课堂教学,用信赖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提升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真诚。以公平的心态点拨、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励他们积极地思考、提问、选择,乃至行动,当学生的引导者,当他们深入探讨时,积极主动参加,少一些否认,多一些激励。例如在解读“运用圆来画五角星”时,学生除了接受教师的方式之外,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填补以下几点:五角星也有其他的画法、能够用纸折出一个五角星、一笔能够绘制一个五角星。这样就完成教学相长的目的,进而真正提升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五)关注個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课教育要推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础,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专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领悟能力层面和兴趣上存在差别,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认识到这种差别,因人施教。考虑学习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采用多途径和方式,达到他们的学习要求,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在新教材设计中,添加了许多如“思索”“探寻”“探讨”“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小环节,教师可依据具体情况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优、中、差各个等级的知识水准学生要有效搭配,能够采用“一帮一”“一帮多”,以优秀生的思维模式来启发学困生,以优秀生的学习激情来感染学困生。在让学生学会思考时,要尽可能多留一些时间,不可以让优秀生的回应打断学困生的思考。针对数学课考试成绩不错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挑选一些较灵活的难题让他们思考、研究,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提升数学课考试成绩。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当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困难的强大专用工具,使学生从很多复杂、反复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实际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当代信息科技为数学教学开辟了一个试验的服务平台,为学生“做”数学给予了必需的专用工具与方式,填补了传统式教学方法在直观感、层次感及动态感层面的不足。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之前全是用剪纸画、拼凑和衡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一个直观的体会。但因为操作过程会发生偏差,难以做到理想化的实际效果。如今运用“几何画板”随便画一个三角形,衡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随后拖拽三角形的端点随意更改三角形的样子和尺寸,不管三角形如何变,三个内角的和一直是180度。又如,在讲“勾股定理”时,运用多媒体系统辅助课堂教学,既直观形象,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教学活动中,只有令课堂有效性得到充足提高,才可以在较高水平上保证教学课堂品质水准,因而在教学课堂主题活动之中,教师务必要随时随地留意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在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学生及其日常生活开展,着眼于教材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基础,还必须令他们树立起比较恰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要根据将数学课和日常生活结合的方法,找寻高效率教学课堂的实际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大前.论“以学定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1):39-41.

[2]方尚侠.数学学科有效教学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77.

作者简介:

刘颖,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

管理学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汽车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原理的教学在现代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原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汽车自动变速器 课程教学 方法探究

汽车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原理的教学是汽车自动变速器课程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和重点,如果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掌握不好,对液压控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行星齿轮机构这三者之间的工作关系更是难以理解,因此对学习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将无从谈起,整个教学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原理的教学,对于教师汽车自动变速器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以汽车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原理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就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总结,希望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汽车自动变速器课程教学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的教学内容分析

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明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应达到的教学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一个新的内容。它的知识点有单排行星轮系的组成(图1)、单排行星轮系和行星轮系的简图、单排行星轮系的变速原理、辛普森式行星齿轮变速器变速原理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的教学重点是单排行星轮系的组成、单排行星轮系的变速原理。

图1 行星齿轮机构外形

1-齿圈轴 2-齿圈 3-行星架 4-行星轮

5-行星轮轴 6-太阳轮 7-太阳轮轴

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的知识特点

作为自动变速器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的知识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抽象性

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属于自由度为2的周转轮系。众所周知,自由度为2的机构的运动情况是不确定的,在研究学习过程中一直是一个难以理解、抽象性很强的知识难点。

2.理论性

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具有十分强的理论性。在推导速度传递特征、传动比、可适用的挡位时,都需要有很强的数学推导能力,这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说是最具理论性的部分。

3.实践性

行星齿轮机构是由一个一个的零件构成的,我们不可忽视这种实践性的特点。它在自动变速器上的使用也是由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切不可以只学理论,也不可以只学实践,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4.思维跨越性

行星齿轮机构相对于手动变速器采用的斜齿轮传动,他们的变速原理有很大的不同。斜齿轮传动的变速原理相对来说非常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推导,而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则不同,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在进行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的讲授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跨越性思维想办法克服由于斜齿轮传动学习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造成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探索

靠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完成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的教学任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今天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完全摆脱了单一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手段越来越结合学生和生产的实际。

1.采用实物课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实物课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把一个物体放在手上讲授,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它与实践教学相比,其不同点在于不需要过多的操作。在学生首次接触一个部件时,教师采用实物课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每一个零部件的名称、结构特点和相互间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等。实物教学对于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原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介绍行星齿轮的结构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采用实物试验

实物试验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在讲解单排行星轮系变速原理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单排行星轮系,然后进行以下三个实验:一是先让学生用手将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三个元件中的任何一个按住不动,然后让另外两个元件中的一个作为主动件,用手转动,另一个元件作为从动件,并观察传动情况,重点观察转向是相同还是相反,速度是增速还是减速。二是让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中的两个元件连在一起同步运动,观察另外一个如何运动。三是不制动也不连接在一起,让一个元件主动,另外两个元件从动,观察运动关系。教师让学生将情况记录下来,并进行思考:如何设计制动器对元件进行制动?如何设计离合器控制动力输入和输出?这几种情况能否在自动变速器上使用?可以用作什么挡位等等。

3.注重课堂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和分析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分析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一般做如下推导。

图2 单排行星轮系的变速原理

如图2所示,设太阳轮Z1=17齿,齿圈Z2=34齿,行星架齿数等于太阳轮齿数+齿圈齿数(这里的转化要向学生讲解清楚),行星架齿数Z3= Z1+Z2=51齿。

(1)太阳轮固定,齿圈为主动件(输入),行星架为从动件(输出),如图a)所示。此时,n1=0,根据试验课可得结论:转向相同,减速,可以用作前进低速挡,一般用作前进低二挡。

(2)齿圈固定,太阳轮为主动件(输入),行星架为从动件(输出),如图c)所示。此时,n2=0,根据试验课可得结论:转向相同,减速,可以用作前进低速挡,一般用作前进低一挡。

(3)太阳轮固定,行星架为主动件(输入),齿圈为从动件(输出),如图b)所示。此时,n1=0,根据试验课可得结论:转向相同,增速,可以作为前进超速挡。

(4)齿圈固定,行星架为主动件(输入),太阳轮为从动件(输出),如图d)所示。此时,n2=0,根据试验课可得结论:转向相同,增速,可以作为前进超速挡。

(5)行星架固定,太阳轮为主动件(输入),齿圈为从动件(输出),如图e)所示。此时,n3=0,根据试验可得结论:转向旋转方向相反,可以作为倒挡。

(6)行星架固定,齿圈为主动件(输入),太阳轮为从动件(输出),此种传动旋转方向相反且增速,在汽车上无法使用。

(7)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三个元件中的任何二个元件连为一体转动,则另一个元件的转速与前二者等速同向转动。即行星齿轮机构中所有元件(包含行星轮)之间均无相对运动,传动比i=1。这种传动方式用于变速器的直接挡传动。

(8)如果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三个元件没有任何约束,则各元件的运动是不确定的,此时为空挡。

以上8种情况,教师可以先分析其中几种,其余几种由学生自己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效果会更好。

4.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

四、行星齿轮变速原理教学过程

在对行星齿轮变速原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遵循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组织。如果教师不联系学生实际,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程序,将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行星齿轮变速原理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一是实物感性认识阶段。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认识实物,可以分小组,拆开自动变速器,认识简要结构。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仅仅是感性认识,不要求很细、很深入的讲解,学生只对自动变速器有一个整体认识,了解基本结构和装配关系。

二是行星轮系识别阶段。这一过程可以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将行星轮系在学生面前展示和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认识行星轮系的组成、名称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每位学生都清楚行星轮系的基本知识。

三是行星轮系实物与简图的转化绘制阶段。行星轮系实物与简图的绘制转化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将来使用资料、研究行星轮系变速原理、分析变速器的工作、维修变速器都具有重要作用。行星轮系实物与简图的转化如图3所示。

图3 行星轮系实物与简图的转化

1-太阳轮 2-齿圈 3-行星架 4-行星轮

在教学中,教师要讲清楚行星轮系零件的位置关系和简化原则,使学生能读懂并绘制简图。简图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制,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绘制。教师在绘制简图时,要求学生一起绘制。在学生掌握绘制简图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把相关学习内容的简图做一些介绍,以便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识图能力。

四是单排行星轮系的变速原理分析推导过程阶段(如前所述)。

五是辛普森式行星齿轮变速原理分析阶段。辛普森式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中的行星齿轮变速器一般是采用2~3排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其各挡传动比就是根据上述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传动的特点进行合理组合得到的。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笔者认为,如果过多地从理论推导上去讲授,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二是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取舍。首先要教会学生分析如图3所示的简图,然后会读辛普森式三速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工作规律表(表),重点要结合辛普森式三速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工作规律表(表),并将各元件与挡位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其次只要结合图3掌握各个挡位的动力传递原理就可以了。如表1,我们结合图3,让学生掌握各个挡位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的工作情况,并能够分析图3中各个挡位的动力传递路线。

表 辛普森式三速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工作规律

选挡杆 挡位 离合器 制动器 单向离合器

C1 C2 B2 B3 F1

D 1挡 ○ ○

2挡 ○ ○

3挡 ○ ○

R 倒挡 ○ ○

S L 或2 1 1挡 ○ ○

2挡 ○ ○

注:○——接合、制动或锁止。

六是知识的拓展阶段。行星轮系、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控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其他行星轮系变速及挡位的方法属于知识拓展内容。我们在处理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要多采用挂图、资料进行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资料、实物进行学习,尤其要学会自学,开阔视野。

七是实践动手能力训练阶段。在完成课堂理论课程教学后,教师安排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动变速器的拆装和分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并且要安排学习任务,要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主动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北京市市政管理学校)

上一篇:环境设计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康复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