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特色课程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4、“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5、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6、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若干问题思考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新时代高职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研究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10、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从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内涵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

14、坚持改革开放,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逻辑

16、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必由之路: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五位一体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众认同的社会机制探究

18、论20世纪50年代后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试论马克思全球化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2、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绩不容抹杀

23、在深刻把握世界大势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重超越性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新挑战

2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

28、不断增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大要素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启示

30、三个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度思考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开创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33、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

34、增强三个自信 保持政治定力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5、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源探究

36、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大道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逻辑

39、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40、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哲理分析

4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43、透视苏共亡党内因,再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

45、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遵循

46、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7、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8、论“共享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系

49、现实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特色课程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宋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3、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4、论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人性色彩

5、清初广陵词坛及其艳词唱和考论

6、况周颐词学的雅俗之辨

7、李清照词“风”意象美学探析

8、《词论》思想及其在易安词中的体现

9、宋代节序词意境特征探析

10、20世纪贺铸词在研究领域所受冷落及其原因

11、论苏轼、李清照词中的“陌生化”

12、晚清及民国词学家的南北宋之论

13、考场作文是怎么运思出来的?

14、清代贵阳词人陈钟祥《哀丝豪竹词》探析

15、本色的沿承与深化:孝宗时期的艳情词

16、浅析李清照前期爱情词的艺术特色

17、从秦观词用典看李清照“秦观词少故实”论

18、浅析中国诗词中颜色词的英译

19、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的词学成就

20、试从《人间词话》探讨李煜词之文学史意义

21、从“独立”视角谈词与音乐的关系

22、耆卿原在雅俗间:浅谈柳永的俗词创作

23、中国古典词学中的情景论

24、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25、以高中教材选文为例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6、据文体定目标,品词句悟情怀

27、从题序看宋人的词体观

28、涓涓细流汇成“大江东去”

29、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30、魏夫人词作中的思妇形象与闺阁意象

31、试论李清照词的意境及艺术特色

32、李清照词的词类活用研究

33、东坡词“新天下耳目”在何处?

34、宋南渡时期的词学思想

35、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36、李清照与朱淑真词中愁情意象对比

37、凤林书院体与“稼轩词风”辨析

38、李清照词中“冷”的内涵探析

39、易安词中的三重审美距离

40、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41、李清照词“柔”与“刚”的艺术特色

42、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43、试论李清照《词论》之艺术成因

44、浅析创作环境对女性词的影响

45、婀娜清刚相济美——论徽宗、高宗年间词坛之演变

46、试评“三李”词中情感的“三步曲”

47、新世纪以来词学研究的进展与瞻望

48、浅谈李清照诗中的“愁”字情结

49、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特色课程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 福州格致中学依托课题研究,将传统优势项目——“体、艺、科、英”提升为特色课程,实现乒乓球运动、英语口语、学生社团活动“三个100%普及”。学校将教改试点工作的开展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堂与活动相融、规范与特色对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六个化”,构建有格致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实现传统优势与特色育人相契合,以课程特色支撑特色学校创建。

关键词 课程建设;特色学校;格致特色;多样化;普及化;校本化

特色学校的形成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积淀和发展。一所特色学校的创建必须以课程为基础与保障,以课程展示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以课程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教育,以课程带动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以课程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因此,课程特色是学校特色的最重要元素,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何构建富有特色的优质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思考与探索的热点 课题。

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初,我校就制定“全面育人、面向全体;教有特色、学有所长”的办学目标,以开发特色课程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分析聚焦学校已有的传统优势,加以传承与发展,建设一系列由学校自主开发、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课程,从而实现传统优势与特色育人相契合。为全面贯彻 《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发挥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办学特色”的目标,我校积极参与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开展“构建有格致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的研究,寻求学校课程建设特色的突破,以课程特色支撑特色学校创建,彰显百年格致的教育 品质。

一、将传统优势项目提升为特色课程

自2006年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学校即同步开始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途经,制定了《校本课程纲要总揽》,提出学校课程开发的三条途径:优势项目的转化、科技创新作品的提升、地方教育资源的利用。并依托对省级立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和国家级重点课题《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探讨》子课题——《学校课程建设特色的研究》的研究,以学校四大传统项目“体育、艺术、科技、英语”为突破口,开设了近100门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学校传统特色的校本课程。一是将学校四大传统优势项目——“体、艺、科、英”提升为特色课程,系统总结传统优势项目,编印了校本课程试行教材《乒乓球基础理论与技术》《管弦乐器知识和乐队训练》《天文观测基础》和《英语报刊阅读》;二是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切入点,开设了《创新思维与研究方法》、学科竞赛等发展性课程,编印了校本课程试行教材《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高中物理奥赛培训》等;三是借助地域环境资源,开设了《于山文化》《福州方言集萃》《福州民俗史》等课程;同时还编印了校本课程系列丛书《生活·社会·科学》(两册),共汇编了53门校本课程纲要,初步实现了从“特色项目”向“特色课程”的提升。

二、构建有格致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201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明确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我校科学定位今后改革与发展的任务,提出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特色先行,创建传承格致办学传统的特色学校目标,制定走“传统项目——课程特色——特色学校”这一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申报并获准参加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将教改试点工作的开展与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堂与活动相融、规范与特色对接”,确保开齐、开足、开好省颁课程计划规定的(必修、选修Ⅰ)课程,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六个化”,即“ 校本课程精品化、特色化,选修Ⅰ(B)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特色课程多元化、普及化”,构建有格致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1.校本课程精品化、特色化。一是将自主开发的一系列能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为精品课程。学校要求将四大传统项目——“体、艺、科、英”以及前期较好的校本课程作为精品课程每学期开设,构建了“基础性——地方性——常识性——发展性”的校本课程结构体系。其中基础性课程有《<论语>赏读》《<孟子>赏析》《英语报刊阅读》《英语口语》《英语电影配音》《数学思想史》等;地方性课程有《福州地方特色文化》《福州方言拾萃》《于山文化》《格致校史》《鳌峰书院》等;常识性课程有《花卉栽培与鉴赏》《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化学》《中学生健康与饮食》《阳光心理》等;发展性课程有《乒乓球技能》《天文观测》《艺术设计》《合唱指挥与训练》《创新思维与研究方法》等。二是继续开发特色课程,鼓励各教研组或教师个人积极开发新的校本课程。并将此项内容列为“先进教研组”的评选项目和教师个人绩效考核的加分项目。在学校的鼓励下,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发新的校本课程,以历史教研组为例,近几年开发的校本课程有《格致校史》《鳌峰书院》《福州民俗史》《闽都瑰宝》《福州地方特色文化》《福州历史名人评说》《闽台关系简史》等,其中《格致校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有格致特色的校本课程。

2.选修Ⅰ(B)课程校本化、生本化。根据校情和生情的实际,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省颁选修Ⅰ(B)课程。每个学科均从省颁选修Ⅰ(B)课程中选取1至2个模块或若干个专题进行校本化、生本化整合,供学生选修,采取选课制、走班制管理。学校开设的省颁选修Ⅰ(B)课程形成“应用类——拓展类——活动类”的课程结构,目前所开设的13门选修Ⅰ(B)课程中,应用类有化学科《实验化学》、生物科《生物技术实践》、语文科《文章的写作与修改》、数学科《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等;拓展类有历史科《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地理科《旅游地理》、政治科《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数学科《数学史选讲》;活动类有美术科《工艺》、技术科《简易机器人制作》《电子控制技术》和《建筑及其设计》。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更加自主开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收集,课堂交流讨论、实验设计探究等,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的 能力。

3.特色课程多元化、普及化。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学科类,也可是活动类;可以是选修课,也可是必修课。特色课程的普及化指学校通过校本必修(如乒乓球运动、英语口语、学生社团活动)课程,要求每位格致学生均应掌握校本必修的三项基本技能,具备格致学生应有的特殊素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乒乓球运动、英语口语、学生社团活动“三个100%普及”。

(1)乒乓球运动项目:高一年级安排36学时《乒乓球运动》校本必修课程,以熟悉球性、握拍方法、推挡、正手攻球、发球、接发球及基本的乒乓球竞赛规则为主要学习内容,保证全体学生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高二年级开设《乒乓球运动》选修课程,此外还针对乒乓球特长生开设专训提高课程。每年学校开展乒乓球擂台赛,组织校乒乓球队参加省市级各类比赛和出访交流活动,发挥我校作为“福建省乒乓球传统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2)英语口语项目:英语口语教学采用“必修课渗透、选修课拓展,大型活动展示”的思路。各年级英语集备组每周统一课堂口语训练主题,坚持每节课10分钟的Free Talk,话题可与所学模块内容同步,也可让学生用英语讲身边的所见所闻,形式有演讲、新闻播报、小品表演等等,将口语渗透到每节必修课中;同时还开设英语校本课程如:《初级英语口语》《高级英语口语》《流利英语口语》《英语电影配音》《跟老外说英语》等;此外,学校采取选派英语教师外出培训、开设校园“英语角”和聘请外教等措施,支持英语口语普及化教学。每年校科艺节英语组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歌曲大家唱”“模拟联合国的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表演”等活动,锻炼、展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3)社团活动项目:高一年级每周安排两课时的社团活动时间,实现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社团活动的形式也扩展至兴趣爱好型、专业技能型、志愿服务型等多个类型。目前全校共有18个学生社团,如格致天文社、音乐社、“禅武”跆拳道社、“setfree”街舞社、动漫社、“墨趣”书画社、于山文社、格致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等。各社团通过展示表演、海报宣传、编辑团刊等途径扩大影响力,增强高一新生对社团的了解,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校团委组织各社团利用校运动会、校科艺节、部分社团成果展、校际社团交流、社团巡礼等平台开展了精彩的社团展示,丰富了格致学生的校园生活,实现社团活动常态化和普及化。

三、以课程特色彰显格致的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的特征是能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我校以“构建有格致特色的多样化可选择课程体系的研究”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到全面动员、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及时总结、广泛宣传,尤其重视成果的展示和经验的总结。

2012年3月21日,我校在全省18所承担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任务学校中,首次主动承担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普教室和市教育局主办的省教改试点项目阶段成果的观摩暨专题研讨交流会,主题为“构建有格致特色的多样化可选择课程体系的研究”。在本次阶段成果观摩活动中,我校全面展示了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展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的阶段成果,共推出10节校本课程精品化、特色化、多元化、普及化研究课,14节省颁选修Ⅰ(B)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研究课和15个学生社团主题展示活动,开设了题为《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改变,是对教育信仰的坚守》的格致论坛。此次活动对全省学校教改试点项目工作的推进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和《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动态》均报道了这项活动。

学校课程建设和改革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并接受课堂实践的检验。“课程多元化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始终是改革的主题,学校在每学年两次的市级教学公开周均结合并突出这一主题,展示省教改试点项目的成果。学校还及时征集能体现省颁选修Ⅰ(B)课程校本化、生本化和校本课程多元化、普及化研究成果(论文、《课程纲要》、课例、教学反思等),汇编成《构建有格致特色多样化可选择课程体系——校本教研丛书3》,作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开展的成果加以巩固并扩大宣传。

学校的教改工作得到省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2013年9月,我校被列为福州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试点学校,同时被遴选为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备选学校。学校制定了改革的新一轮目标:继续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构建格致特色课程链——“乡土文化课程链、学科素养课程链、科技创新课程链、社会人文课程链”;从办学条件、队伍建设、管理水平和办学绩效几个方面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创新育人模式和评价方式,营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培育高素质的格致学子,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彰显百年格致的教育品质,实现优质学校向特色学校的跨越。

(责任编辑:林文瑞)

特色课程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引子

素有“云石之乡”美誉的云城区,是云浮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2013年1月始,该区启动了一场其教育史上最具规模、最有规划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持续推进,这次课改已经深刻改变了云城区教育教学面貌。

一切,还得从一则故事说起:

“有人发现已经裂开了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破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是适得其反。

这和我们课堂上的‘包办’有点类似。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无需动脑,只要记忆、练习就能获得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实际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能力与智慧。造成的结果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跑得快却跑不远’。

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习是学生的事,就像我们不能代替自己的小孩消化吸收营养一样,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内化知识!”

以上,是云城区教育局分管教学工作的副局长陈延明在一次报告中的陈词。

为了实现“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这一目标,云城区课改的决策者们,选择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意味着对传统授课模式的巨大改变与突破。在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条件下,云城区如何实现课堂内涵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部分 联盟式课改的支点

支点一:成立联盟

云城区,以初中薄弱学校为切入口,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2013年1月,在云城区教育局局长祝石坤的大力推动下,由该区教育局教研室牵头,选择位于城乡结合部、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外来工子女近半的云浮市二中、云浮市三中、高峰中学和河口中学四所中学组成“3+1”课改联盟。“3+1”课改联盟学习和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广文中学、重庆綦江区课改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四校的实际(师情、生情、校情),在充分研究和吸收重庆綦江“四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及基本程序基础上,明确了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构建了符合联盟实际的整体课改框架:“二抓手三坚持四原则五环节”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云城区“3+1”课改联盟学校在课改方案的指引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合作共研、共享成果,掀起教学改革的高潮,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新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联盟学校扎实有效地推进课改,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区初中阶段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此外,该区云浮中学根据本校实际, 参考“3+1”课改联盟的做法, 由区教育局教研室统一组织,同步开展课改工作。云浮市田家炳中学在香港田家炳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 主动开展 “合作学习法” 的研究。从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的三年时间里,由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聘请香港合作学习协会和肇庆市田家炳中学的专家教师,就如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法”提供理论和技术帮扶。

2013年10月,由云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统一组织,成立“乡镇中学联盟”。 联盟在教研室指导下, 参考“3+1”课改联盟的做法,与“3+1”课改联盟学校结对成“手拉手” 学校,共同开展课改实践。

支点二:设计方案

云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曾文溢主任向记者介绍了该区“二抓手三坚持四原则五环节”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两个抓手”:编制《学习方案》,建立评价机制。同时,学校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自愿为主、适当调整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

“三个坚持”:放开对话,不放效率;放开课堂,不放质量;放开体验,不放示范。

“四个原则”:课堂安全原则、自学成才原则、教学组织原则、以学定教原则。四个原则是课改的核心指导思想,也是布鲁姆学习理论的本地化,是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綦江模式”长期探索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人人都能学好的教育教学理念。

“五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交流合作——点拨指导——当堂训练。

在此方案中,学习方案的编制、学习小组建设、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评价方式是重点。

关于学习方案的编制,其方法与要求是:学习方案不是传统的教案,它集教案、学案、预习和练习于一体,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共同文本。为了突出“自主学习”这一理念,在学习方案编写中遵循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创新性等教学原则,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来设置;基本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巩固训练、拓展应用等几个模块。学案导学,关注学情,提示学法,打通自主互助的通道,使学生明确该学什么、怎么去学、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发挥学习方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作用。编写好学习方案之后,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利用团队力量来斟酌学习方案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学习方案在 “教与学”的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发挥它的巨大潜能,并为教学服务。

关于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其中,“课前预习”包括预习引导、明确目标,自主预习、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包括表演类、角色扮演类、分角色朗读类展示及试题解答类、探究结果类展示等;“交流合作”中的小组合作探究按“独立思考——代表发言(轮流进行)——其余组员质疑、补充、修正——统一意见、形成共识”程序进行,等等。

关于学习小组组建,该区借鉴重庆市綦江区隆盛中学的小组围坐形式,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便于管理,对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其中1、2号为组长、副组长,履行小老师的职责,负责落实一对二帮扶。1号帮3、6号,2号帮4、5号。大学习小组内又分两个子小组。这样将管理和学习任务分解,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在转变评价方式方面,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绩不再凸显,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团队整体优秀了,个人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团队的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通过开展“最佳组长”“最佳组员”“优秀学习小组”等评选,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支点三:稳步推进

云城区“3+1”课改联盟不搞形式,创造性地借鉴先进的、成熟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走由模仿到创新之路,一切以“合适”为主。基于“二抓手三坚持四原则五环节”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云城区各学校从多个方面稳步高效地推进课改。

第一方面,各中学以七、八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作试点,通过以点带面、同步推进的方式试行课改。

第二方面,配置课改所需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进课室,课改教师配手提电脑,学习小组配小黑板等。

第三方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规定:课堂教学改革允许因学科、因人而异,但不允许不改;允许因学科、课型而异,彰显各自的个性特色,但应有一个基本框架,即以“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为主要内容。各学科要根据其学科特点,研究出各类课型的模式课,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文化。

支点四:多方保障

课改阵地是课堂,但任何改革均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顺利推进课改,云城区在各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与保障。

组织与制度保障:

1.区教育局成立由局长和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指导、组织全区的课改工作。各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业务副校长和教导处主任专门负责,协调、指导全校的课改工作,以校级课改示范课为载体,抓好整个学校的大教研活动。

2.抓好集体备课。课改学科每周保证半天集体备课,课改领导小组加强检查,纳入“教师期末考核”。主备课教师提前一周备好初案,集体备课时提交备课组成员,人手一册;围绕初案展开讨论、研究、修改、完善、定稿。

3.制订《课堂教学评价表》,侧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评价。

4.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学校予以表彰和奖励。

教师系统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各部门举办的有关课改的各类培训。以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观看、阅读、学习课改的有关理论,召开有关课改的校本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有: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方案”的编写等。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座谈等。

该区通过反复比较,结合实地考察,最终选择重庆市綦江区隆盛中学为区“3+1”课改联盟的课改学习基地。先后派出四批共103名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到该校跟岗学习。并分三次邀请了重庆綦江区教委副主任王毅、綦江区隆盛中学孙海林校长和魏小刚、廖联芳、徐兰三位老师到云城区讲学、上示范课、听课、座谈等,使该区的课改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少走了很多弯路。

为推动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突破课改实践的瓶颈,2015年8月和9月,云城区又送了两批骨干教师赴北师大进行培训及到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跟岗学习一周。

同课异构,送课下乡:

为加强联盟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课改协调发展,探讨和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联盟学校的教学质量,云城区每学期组织两次联盟同课异构活动,并向全区开放。“同课异构” 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师教研水平。

为发挥区直属学校和课改示范校的引领、示范作用,逐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区教育局教研室在全区中学组织开展“手拉手、一起走”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优势互补。

第二部分 联盟式课改的图景与活力

联盟式课改,给云城区课改实验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课改联盟学校在教学科研、教学质量提升、德育模式创新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而课改联盟学校的教师们身处课改一线,对课改自然有着真切的认识与深刻的感受。

云城区高峰中学将有趣的魔术操作融入数学课,把复杂的数学概念化成简单有趣的魔术游戏展示出来,学生被数学魔术的神秘感引发兴趣之后,主动去发现、去讨论、去运算,进一步培养出高层次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该校九(1)班有部分学生原来讨厌上数学课,自从副校长谢明华在他们班展示过一节魔术课后,他们爱上了数学课,集体签名写信给级长,要求九年级也要搞课改,上研讨课。高峰中学先后承办了云城区课改现场会以及国家级深度走进新课程数学现场研讨会,学生们的文明礼仪、课堂表现给外地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外地教师的高度好评。

高峰中学戴聪容老师向记者介绍了她的课改历程:

课改就像一种兴奋剂,在整个学校掀起了从未有过的活力风暴。平时那些闲得只能趴台的小青年,主动向课改骨干教师请教编写学案;恐惧电脑的老教师虚心向年轻老师请教制作课件;原来的旁观者、质疑者主动申请要加盟课改试验科目组。逐渐地课改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学以致用,不断尝试。在尝试中遇到瓶颈问题,我们就同伴互助,师傅带领徒弟化解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边摸索边完善,互相借鉴,互相帮扶。教师们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并在最大范围内推广和内化经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的课改工作稳步前行,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上学期我校成功举办了云城区课改现场会,吸引了周边学校200多人观摩。2014年学期区教研室抽考,我校课改科目三标均排区前三名。2015年7月,期末课改实验科目抽考,我校七、八年级的语数三标均名列全区前八名。学校荣获云城区首批课改优秀学校称号。2015年12月,我校还成功承办了全国课改协会“聚焦课堂——教师深度走进新课程”数学研讨现场分会。课改期间,最突出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孩子们在课堂里敢于发言,勤于思考,自主学习;在生活中乐于助人,自信乐观,自尊自爱。他们不单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世,综合素养大大提高。学生们这些出色的表现,更加点燃了我们教师探索的激情;对未知的好奇和期待,激发了我们探索的执着;高强度的培训研讨,激发了我们进步的潜力。因为课改,因为执着,因为坚持,因为自我教育,自己专业知识快速进步、同事们教研能力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大有起色,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空前提高。实践多了,反思多了,自然而然地将平时的反思和经验写成论文。我有两篇论文被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杂志《中学生英语》刊登,另有两篇论文获云浮市中小学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我的《培养提问意识,打造四段六步高效课堂》一文在云城区课改联盟读书交流会上宣读,《课改实践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发表在区课改通讯上。在课改路上,我从被动应付到自主探索,真正体会到课改的其乐无穷;从一个新课堂操作的初级模仿者到理性课程创生者,途中虽历经艰辛,却又收获了快乐幸福。成就感、荣誉感激励我在这条路上攻坚克难,越走越顺、越走越远,根本无法停下来。我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赏,先后被评为2015年南粤优秀教师和云城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兼职培训师。

云浮市三中重点聚焦课堂教学环节,开展教学大比武、赛课、磨课活动,把课改教师作为课改的“精英”去打磨、锤炼。对进步慢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对课堂最美展示者给予激励。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全校上下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课改氛围。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提高,特别是中下层学生进步明显。《云浮日报》还专题报道了市三中课改经验。

市三中赵博萍老师对记者说:2014年春,重庆市綦江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毅来我区进行培训,讲授《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我积极参加培训,对课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坚定了课改的信心。随后,重庆市綦江区的廖联芳、魏小刚、徐兰三位老师来到我们学校,进行为期两天互动引领式培训,既有观摩课指导,又有互动交流。魏小刚老师讲述的《构建新型“教”与“学”关系 打造高效互动课堂》,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完不等于学完,学完不等于学会;廖联芳老师所讲的《小组建设与评价》,更是从理论到实践对我们进行指导,我和我的同事豁然开朗,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当激情的火焰再次被燃烧起来时,我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校的课改指导老师,并被我区聘为中学课改工作指导与研究中心成员。我深入课堂指导课改工作,发现有的教师对分组不够重视,只是改变桌椅的摆放形式,让几个学生围起来坐就完成了分组,对学习小组不培训、不建设。这样简单的分组,学生合作学习就会随意无序,这反而是有害的。于是我积极指导教师建设合作学习团队,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让团队成员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另一方面,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技能进行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校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交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多数学生学会了展示、交流,好一点的学生学会了互相质疑、纠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校课改初见成效。当然,我们还开展联片教研,与一些兄弟学校进行手拉手。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带领数学科组老师给思劳中学、南盛中学上课改展示课,分享实验成果。我就如何进行课改教学以及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得到老师们的好评。

由于得到学校领导和区教育局的重视,我会常常被派出去培训学习。记得2014年秋,我被派到山东潍坊广文中学跟岗学习一周。出发前,我正为找代课老师发愁,学生们主动提出数学课由他们轮流上。平时,我也有让学生主持上习题课、复习课,但没有上过新授课。我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我匆匆布置他们要上的内容就出发了。在学习期间,同事把我班学生上课的图片发给我,让我放心学习。学生们自信的课堂让同事们赞赏不已,我也与学生QQ聊天,分享他们的上课心得。我深刻体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云浮市二中在德育管理上进行创新性改革。该校改单调低效的“说教式”“一言堂式”“权威式”德育管理为潜移默化的“体验式”“领悟式”“自省式”的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市二中让德育管理为课改保驾护航,让德育管理为课改插上腾飞的翅膀,课改也让德育管理灵性高效,二者相得益彰。

市二中彭剑萍老师对记者说:为了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老师参加的课改领导小组。我校曾鉴清校长十分重视课改实验工作,亲自主持召开课改动员大会。他经常与教导处一起部署课改实验工作,制定课改实施方案,还深入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以他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老师进行悉心指导,帮助解决问题。我校还多次将教师派往重庆綦江隆盛中学学习课改经验,回来后在全校组织学习分享。刚开始去学习时条件很艰苦,但我们都坚持下来。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涌现出一批课改优秀老师,像陈燕容、廖伦等就是典型。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我们采取了多次学、反复学、全校学、组内学、个人学的多种方式,让大家对课标理解透彻、掌握到位。每次区进修学校的教材培训,一定派任课老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积极走出去,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工作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转变了老师的教育观念。他们对课改的看法也在悄然转变,由当初的不以为然、事不关已到逼着改革、做样子应付检查,再到今天的积极参与、自觉反思,这就是进步。

以前,我校的教研活动大多流于形式,无多大实效。课改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导处不急于求成,而是步步为营,从基本工作做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校每一学期都会组织课改班级上全校性的示范课。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观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形成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课改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重视双基的同时,老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课改实验老师不仅在各级教研活动中推出了优质示范课,还在我们区开展的大型活动中获奖。上学期彭剑萍、罗燕梅两位老师各代表学校上了一节区的英语示范课,受到区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廖伦老师在区的大比武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以前我校的老师怕动笔、不敢写,而今,在教导处的组织带领下,他们也勇于写出自己的教学体会,参加论文评选。课改改变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让我们老师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云浮中学的政治语文两科进行教材整合,开启主题教学和选点教学。该校副校长陈冰清向记者介绍道:主题教学即从知识点、话题、人物、作者、体裁等主题进行大胆整合,从课内和课外突破一个知识或能力点。选点教学即选取课内或课外篇章,教师根据自身特长或学生需要,选取最有教学价值的某个点开展教学。基于主题教学和选点教学开设政治教材整合课例、社会案例深度剖析课例、活动辩论课例等。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政治学习兴趣和素养。

此外,河口中学实施引桥课程,重点攻克音标难题。在初一第一个星期,通过游戏、唱歌、绕口令等形式让学生集中学会拼读音标,扫除后阶段英语学习路上的疑难障碍。

云硫小学在“大量识字,快乐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辐射阅读学习法”等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批注阅读方法和培养读后交流能力,结合图书室藏书进行课外读物漂流阅读。课内与课外阅读双管齐下,扩大学生阅读面。

思劳镇中心小学的午托和住宿生管理工作由学生自我管理。午饭时由学生干部指挥同学们有序排队分饭分菜和监管饭堂的纪律;在午睡和晚睡时,学生干部在生活老师的指导下督促同学们按时就寝,秩序井然。

第三部分 联盟式课改的策动

联盟式课改,像一股激流在云城教育的版图上冲刷出新的气象,给广大师生带来希望与幸福,给学校带来新文化气息。这场课改运动的成功得益于其背后策动者的深思熟虑和长远谋划。云城区课改运动的主要策动者、云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延明,就课改历程解答了记者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云城区启动课改的动因是什么?

陈延明:地处云浮市中心经济辐射地段的云城区,中高考成绩历年在云浮市排名偏后,这种教育质量与云城区是云浮市第一个省级教育强区的身份很不合。其中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校教学质量尤其令人担忧。这些学校生源绝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弟,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不良,学生的知识基础很薄弱,求知欲不强,家庭教育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同时,教师的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这导致我们这些学校的课堂现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课外作业也不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有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013年1月,由云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牵头,将云浮市第二中学、云浮市第三中学、高峰中学、河口中学组建成“3+1”课改联盟,先行课改,生源质量较好的云浮中学同步实施课改。由点带面,拉开了云城区初中课改工作的序幕。

问题二:云城区课改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陈延明: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了课改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区教育局组织各校分管教学领导进行分层培训和研讨,并通过专题培训更新教师观念,指导年轻教师熟练掌握新课堂模式,在实验学校进行小组建设、集体备课、制定学习方案等探索。在这一阶段,我们达成了基本目标:①在充分研究、分析、消化重庆綦江“四段六步”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云城区实际的“二抓手三坚持四原则五环节”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②选好课改年级,从七年级推进实施。③选准课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步推进。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8月)。经过初期的积累和沉淀,教师们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随时发现课改存在的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发挥集体智慧,保障课改工作深度推进。各科形成了师生互动、学生敢于质疑、评价多元、教学方式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我区课改工作如火如荼,达成了课改探索阶段预期效果。

第三阶段:评估、总结、形成特色阶段(2015年9月至今)。区教育局教研室出版课改资料《云城区课改通讯》,开发课改网络平台,营造浓厚课改气氛。同时,为攻克导学案编写的难题,在全区组织优秀学案设计评比。还将优秀学案分享在公共资源平台,作为样本、范例,供教师学习借鉴。区定期召开阶段性总结大会,组织课改教师谈成效、谈收获、谈困惑、谈质疑,坚持反思,追求实效。我局千方百计开设课改绿色通道,持续推动课改工作,力创本地区特色。

问题三:云城区课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延明: 一是精彩了学生。首先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自主学习,学生探究合作,积极展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课改后90%以上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80%以上的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其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了学生大胆、自信、有责任心、懂得感恩等素养,发展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85%以上的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二是成就了教师。教育局搭建如读书交流、学案设计比赛、同课异构、教学大比武、送课下乡、现场讲座等多种平台,激励教师们做课改舞台最美的天使。同时磨砺出一批爱读书、讲得了理论、上得了课、写得下论文的课改精英。区教育局分别在“云浮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和“云浮市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现场会”上做专题汇报,向全市介绍云城区课改经验,引起极大反响。目前,来我区中小学参观交流的市内外学校已达几十所。

三是发展了学校。课改精髓就是营造反思和创新文化,发挥群体智慧,构建学习型校园和研究型团队,不断推进课改工作。这就要求校长以及中层管理者改变工作作风,创新管理制度,有效推动课改,这些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区各课改学校秉着求真务实、踏实肯干、勇于担当、低调高效的工作作风,说干就干,课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同时,区教育局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扩大教师们的视野。一方面接待外市外省同行到我区学校观摩;另一方面组织区内学校互相走动,推广、分享课改理念与课改经验。学校与学校间手拉手接对子,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极大地影响辐射带动了后加入学校。所有这些既有利宣传了优秀学校,又扩大了学校知名度,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课改先锋学校的引领和帮扶,后加入学校的强势进步;区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的分享,使得云城区的课改工作正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本文图片由云浮市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特色课程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主要从开放式建筑设计课程体系的建立、开放式创造能力培养模式、开放式学生自我培养及管理机制、开放式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和开放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研究。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希望在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基础上不断缩小与名牌大学的教育差距,并使建筑学专业教育逐步与职业化教育接轨。与国内有关学校建立经常的联系,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以及注册建筑师进行学术交流、教学研究和专题考察,对其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对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师资培训、学生管理、新兴学科的课程内容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强调实践环节、重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建筑学学科是工程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需提高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学生需加强工程意识。强调实践环节教学就是要加强工程意识,重在研究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参加实际工程的设计,指导学生了解工程高驻地过程的特点,协调工程实践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建立产、学、研联合体。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注册建筑师制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创造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培养有创造性的建筑师是建筑学专业办学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创造力的培养模式一是在建筑设计课中强化创造思维的训练,通过教材内容与建筑设计课的有机结合,加强创造思维训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二是全方位开展创造性教学,首先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变单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积极实践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其次是抓住关键教学环节进行创造性培养,如本科的高班建筑设计,要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创造学的各种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从立意、构思、表现等多方面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三是建构新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把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一项重要的指标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中。

注重建筑模型制作及计算机建模训练研究此项教改研究注重在建筑设计课中利用模型帮助进行设计构思和成果表达。在设计课构思阶段都要求学生进行工作模型俗称“草模”模型制作,包括基地模型、功能分析模型、体量模型,利用模型去思考建筑空间的设计。

特色课程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的儒雅、淳静气质,而且可以储蓄孩子丰富的语言知识。语言具有一种储蓄的功能,从小接受的知识,一点一滴积累在脑海里,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运用时,便可以任意支取、对答如流。

国学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在孩子一生中记忆力最好、心性最纯的幼年时期,教他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培养读诵古诗文的能力、兴趣和习惯,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奠定一生良好的文化修养。通过经典国学教育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六、美术教育特色,造化孩子艺术的殿堂

在多年的研究探索中,我园总结已有的幼儿美术教育特色,创建主题背景下幼儿创意美术园本课程。相对于传统美术教育模式,主题背景下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的模式,更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育对象的主体化,教育途径开放化,教育资源社区化。最为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们,在愉悦的创意美术游戏活动中,挖掘了孩子们的艺术天分,激发了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提升了孩子们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使之体验自由表达表现和创造的快乐,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美术活动除了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一旦形成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为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活动使得儿童脑、眼、手并用。因而它能促进身体的成长发育,可以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特别是能使儿童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提高。

七、体育教学

在贯彻《纲要》的热潮中,我园又积极探索,将特色进一步延伸,从体育活动为切入口,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由我园聘任的专业男教师授课,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抗病能力。

篮球——我园开办的篮球班,由专业教练任教,儿童篮球运动是为增强儿童体质、开发智力、培养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和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增强信心的活动。透过体能锻炼,学习篮球基本动作,进而培养团队合作及守法敬业的观念。

八、声乐表演

上一篇:专科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肝恶性肿瘤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