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16

家具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城市家具是人类城市发展的过程产物,其自身的发展与优化是在城市居民的个人需求和公共需求等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过程受不同因素的多重影响;此外,城市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对处于其中的城市家具设计发挥制约或推动作用。本文基于“城市-城市家具-人”三位一体的系统关系,分析了城市家具设计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家具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家具 规划 设计 公共设施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家具作為在公共空间内,“不具备结构性意义,但能对空间品质产生影响,与人的行为产生互动的空间元素”[1]。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包括公交停靠站、公共电话亭和公共垃圾桶等。一方面城市家具是城市外环境一部分,承担着塑造城市形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是城市微环境的组成部分,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城市家具设计无论是对个体的城市居民还是整体的人类社会都有深刻影响。

一、发展背景

虽然“Street Furniture”概念的提出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但是城市家具实物却伴生于人类城市的出现,并且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欧洲人曾在公共建筑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他们建设了包括帕提农神庙、伊瑞可提翁神庙以及阿波罗神庙等等在内恢弘的祭祀建筑。象征着民主开放精神的雕塑,用于宣扬思想的演讲台和具有宗教意义的祭坛等,这些城市家具为彼时“雄辩家”的社会活动和民主制度下公众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支撑,继而孕育出百家争鸣般的思想[2-3]。正是因为这些成就,后世文艺复兴思想家才将该时代视为民主自由的象征;而他们的评点又为这一时期的城市家具披上了鲜明的民族和政治外衣,成为这个时代文明的象征。

同时期的中国,则建立起了家天下的封建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这种皇权至上的思想,使得城市建筑更多的反映等级规制以及农耕文明的独立、封闭特征,这突出表现在传统中国城市功能分区上。中国的传统城市,尤其是宋朝以后的城市,多以四层城墙为界进行严格的划分。外城墙和内城之间的区域为居民区,在这片区域中,沿城市中轴线两侧设有东西市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而被视为皇家私产的宫墙内部空间,存在的任何设施在当时均不具有“公共”属性。不过,城市居民区的排水设施(如图1、2)和自然村落,依然有一些公共的设施:驴拉的石磨,插秧用的秧马和灌溉用的水龙等。相关设施对维护当时的公共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革命后,传统城市格局逐渐瓦解,新城市格局形成。同时受技术进步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比重增加。这个时期,城市具备了同一些现代城市的功能比如公共照明、公共交通以及公共卫生设施等。这些使得城市家具门类和数目都大大增加。20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设计兴起,简洁实用和功能主义成为西方城市空间设计的核心。

二战后,城市的重建和发展,使得城市家具设计不再单纯追求实用,而更注重人性化。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众市场形成,后现代主义流行性审美趣味逐渐取代古典审美和现代主义审美成为主流。受此影响,许多欧洲城市家具在保留历史文化特色基础上,表现出了人情化和趣味性的设计趋向。

二、现状分析

(一)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决定了城市家具的发展取向。从城市发展视角探讨城市家具设计能够让我们从系统的全局层面明确城市家具的发展方向。也只有如此,城市家具才可以在城市发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城市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基于当前的城市发展现状,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可表达为如下几个方面:

1.人口负担。城市人口持续增多,现有城市发展空间和资源都已经接近枯竭。逐渐增多的城市次级中心,使得城市的系统变得庞大而复杂,带来了很多城市问题。

2.需求差异化。受人口老龄化以及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等的影响,城市群体间差异继续增大,不同群体间的需求矛盾愈发难以采用常规办法来调和。

3.环境问题由点到面的深入。自20世纪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便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这涉及到环境污染以、能源消耗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4.经济增长疲软。随着制造业迁出主要城市和周期性的金融动荡,城市经济增长虽然放缓,增长前景并不乐观。

5.新技术冲击。新技术,尤其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同时也为传统的城市智能、城市安全以及城市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带来了多重挑战。

6.文化冲击。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表现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上;这些交流不仅促进了不同城市个体的文化发展,同时也让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层面的竞争愈演愈烈[4-5]。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家具自然表现出了相应的新特征,例如,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城市家具门类;用户需求的提高还对城市家具的节点位置和节点数量提出了新要求,等等。除了上述功能需求之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城市家具的需求还突出表现为了从简单实用功能向物质与非物质功能并重的跃升倾向。

三、城市家具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设计理论摆脱了刻板的现代主义影响,人性化和多样性等理念逐渐成为城市家具设计的主要指导原则。城市家具设计从单纯地追求实用,表现出了更加丰富的的人性化特征。在欧洲,原有传统的城市家具设计风格得以沿用;另一方面,受现代艺术思想影响,城市家具设计呈现出明显的当代艺术特征。部分城市甚至邀请当代艺术家进行城市家具设计,希望这些独具匠心城市家具可以使城市形象也更加多样。在美国,由于大多城市历史不长,其城市家具除了延续欧洲风格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现代艺术及设计思想了。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及设计崛起,其城市设计虽然受欧美相关设计理念影响颇深,但也明确表达了日本本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受岛国地狭的影响,日本城市家具设计尤其重视系统化、立体化的发展。

因为历史原因,近代中国城市家具发展并不健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稳定与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家具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不过,国内城市和西方城市在城市家具设计方面,仍然表现出了一定的差距[6]。

1.缺乏城市特色:以南京为例,南京历史底蕴厚重,但其城市家具设计还维持在对历史文化符号的机械式模仿。但由于南京特色的挖掘程度不过,导致南京城市家具的地域特征缺失,包括城市家具在内的城市景观等设计、文化特色不能有效地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内地范围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图3。

2.用材不合理:这个问题突出表现为对木材料的盲目崇拜。木制长椅,作为城市家具常青树,在各种公共场所都可以见到。但这类座椅由于常常被日晒雨淋而腐蚀严重,如果维护不及时,非常容易造成“有而无用”的尴尬情况发生,如图4、5。此外,并非所有城市地域都适合木材料的城市家具。强行使用木材料反而会造成了城市家具与城市本身风格的割裂,破坏城市的整体性。

3.用户体验差:设计缺乏全局性的系统思考,不能充分满足用者的综合使用体验。这里所说的用户体验,不仅包括用户的功能使用体验,同时也包括因为相关城市家具的投放所产生的用户文化体验以及心理体验:许多公园里都有石凳石桌,这些石凳石桌虽然看上去与公园里种的柳树相互呼应,很有感觉,但坐上去冰凉彻骨,很不舒服,再加上这些石凳石桌都是批量生产制作出的产品,并没有文化元素融合其中,使用者不能从这些城市家具中体验到符合城市特征的。

4.旅游城市缺乏本地特色:以南京为例,南京在历史名胜和旅游景点的设计上,视图营造出了一种“古色古香”的效果,但是每个景区都有的古代风情街实际上只临摹了广义上中国古代传统风格,却没有真正将城市的灵魂融入其中。秦淮上的石桥雕得有模有样,然而这样的桥在各地有广泛存在,在景区的路灯上做一些灯笼般的造型,似乎就是“古典”,然而灯笼造型的路灯并不代表南京的悠久历史。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使得整个城市过于廉价商业化,是当前中国历史名城面临的普遍问题。

四、发展趋势

综合前文所述,笔者认为当代的城市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首先是城市家具的智能化,意即,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城市家具进行智能管理,以实现城市家具能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智能化的城市家具作为智慧城市对城市居民产生意义的直接界面,不但可以借助智能化手段提高其用户的实用满意度,还可为其他智慧城市功能的发挥提供接入节点和展示界面。

图6中,这款街头城市家具一方面遮挡阳光,为人们提供座椅,另一方面可以为使用者提供高速的WIFI接入,并且还为游客和居民配置了一个包含城市服务信息和指南的大触摸LED屏。

其次是城市家具的生态化。城市家具设计的生态化虽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全球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以往独立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发展,当下城市家具的生态化趋势,更多的是整条生产、投放产业链上的绿色化。而这意味着城市家具需要新的角色定位,其不再是一个简单功能载体,而是一个参与者甚至倡导者。城市家具也可以通过设计师的介入,引导人们的行为乃至生活方式。并以此来激发城市家具在社区城市关系中的潜力,主动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构建更具有活力、更加开放的城市关系网。这也是城市家具的第三个发展趋势。

从生产上来说,得益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包括城市家具在内的所有产品的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变得越来越容易实现,城市家具的个性表达成本日趋降低。此外,材料科学的进步也为城市家具制造提供了更大的材料选择空间。

高新技术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普遍应用也是值得设计師持续关注。传统的城市家具往往只承担使用及装饰功能,而现代城市家具所承担的相关物质功能构成更加复杂,而此类功能的实现大多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如城市广场的流水字幕,三维投影等。

基于上述发展趋势,在相关的城市家具设计过程中,有如下几点值得设计师给予关注:

(一)从物质设计转向体验与服务设计。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或信息社会,设计的方式、手段、对象,都经历了由物到非物的过程,消费者(用户)从原有的追求占有产品到关注服务过程变化,要求设计师从历时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受众的真实需求并重新规划自身的设计行为。

(二)人性化设计的深化,设计伦理观的完善

当前,所谓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已经不再只简单关注于功能、形式、情感等目标用户群体当前的综合需求;城市家具设计的文化属性还要求设计师将解放与发展人类思维作为设计思考的另一着眼点。南京市某小区的一款“用脚按键的升降电梯”方便了提满东西腾不出双手的人,也是对那些没有双臂的残疾人的一种关爱,这是设计师对设计伦理的关注与对弱势人群、自然与社会环境等给予着重思考。

(三)评价标准的变化

在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功能与形式的优良与否已经不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这可以从可持续设计、模块化设计、通用设计、服务设计、体验设计、参与式设计等一系列新设计理念或原则的大量出现上看出一些端倪。

4.主动设计

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以及设计评价标准的迅速变化,要求设计师不但要主动关注产业前沿的发展,还应对相关变化进行主动式设计[7]。

(四)标准化设计

在江苏省召开的《中国城市家具标准化国际会议》中强调,江苏省城市家具建设,要做到相同功能城市家具使用标准化,同一区域城市家具统一风格,统一色系,从而确保城市家具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方便建设,方便维护,方便使用,从而确保城市家具在城市建设者管理下规范有序地进行,城市家具这一标准化建设文件的引领性和示范性也将逐步辐射全国,对全国城市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结语

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整体规划,我国的城市家具设计同样处于一个重要节点。21世纪的前20年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城市家具的初步普及期,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新技术以及新需求的出现,以及部分相对发达城市的引领,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城市家具也催生了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些变化都从不同侧面对当代城市家具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设计需求以及设计产业的持续、全局性关注,是每个当代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础专业素养[8-9]。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传统文化的公共

设施设计研究(201910298038H)。

参考文献

[1]蔡永洁,刘韩昕.空间中的秘密主角——欧洲城市家具的历史溯源[J].城市设计,2016(04):44-55.

[2]师晔兰,郁舒兰,萨兴联.产品设计中的“时间”思考[J].设计,2016(17):22-23.

[3]肖畅,郁舒兰.新媒体环境下家具资讯类信息传播现状的调查研究[J].家具,2017,38(03):13-16+49.

[4]倪旻卿,朱明洁.开放营造:为弹性城市而设计[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

[5]刘俊哲,王倩,刘彦.江苏地区旅游文创产品调查与消费者偏好因子分析[J].家具,2018,39(06):85-88:

[6]吕天娥.中国城市家具设计与应用现状分析[J].山西建筑,2010,36(29):26-27.

[7]马谨,娄永琪.新兴实践:设计的专业、价值与途径.新兴实践[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34-157.

[8]李若辉,关惠元.我国家具制造企业产品设计创新战略定位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6):184-188.

[9]林晓雯,詹涵涵,尤嘉伟,吴乐,林楚楚,刘俊哲.设计生活文化视域下南京传统手工业生存现状初探[J].戏剧之家,2018(24):229-230.

家具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所接触到的事物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儿童活动空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之一,不能单纯地看作一个普通的活动场所,是需要从安全性、趣味性、互动性等几方面进行考虑的综合性空间。其中安全性是所有涉及到儿童这一群体的相关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在儿童活动空间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在儿童活动空间设计中,家具结构是否合理稳定,造型是否科学安全、符合儿童的生理尺度,以及材料是否稳固、绿色环保无污染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

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这种特点可能会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危险,所以要从儿童的生理、心理角度出发,实行人性化的設计。在进行儿童活动空间家具设计时,首先要保证的是其结构的高度稳定性,确保儿童在爬上爬下、嬉戏玩耍等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安全问题;其次要避免结构上的防护功能缺失,比如要考虑滑梯的扶手高度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地防止小朋友们受到意外伤害。

儿童在活动中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玩耍上,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感知能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所以儿童家具应避免出现棱角分明、毛糙粗劣等情况,应尽可能地选择造型流畅圆润、触感细腻舒适的家具,防止对小朋友造成意外伤害。例如在家具的设计上采用弧形或圆形边角,并与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植物等形象相结合,这种设计在保证儿童活动安全的同时还带来了一定的趣味性。

除造型设计的安全性外,儿童活动空间家具材料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本身的坚固性、稳定性,应避免选择玻璃制品和其他易碎材料,尽可能使用稳固结实、不易崩塌的材料,防止儿童活动时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此外,还要考虑到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材料,采用无毒、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型材料。在家具表面涂饰的选择上,应减少色漆的使用,采用无毒或低毒环保的有机溶剂,如水性涂料等,或采用直接打蜡的方式。

与室外儿童活动空间相比,室内活动空间能够避免交通意外、不良天气等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但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时,必须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儿童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家具、设施是否安全合理,保证儿童在安全无忧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具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以文化会展中的可拆卸家具设计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会展家具的可拆卸性、设计准则、模块化设计及模块化建设和维护的系统化研究,阐述了采取拆卸设计对于会展家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集成度的现实意义和设计价值。

关键词:会展家具 可拆卸 设计 实践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当代中国文化会展中的可拆卸家具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1SJB760007]

一、会展中的可拆卸家具设计概述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展览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重组,会展已经从建筑和室内设计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和规模庞大的新兴行业。

随着会展的规模和频次逐渐提升,其中造成的铺张和浪费也愈加明显,比如一个不到一周的临时性展会,其投入却经常能达到实体展馆的投入程度。然而展会结束以后,很多展会搭建和会展家具却不能够回收再利用,给带来社会资源带来巨大的损失,城市环境也收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若可拆卸会展道具能够得以普遍引入会展业,展台展架中的许多零部件即使不能继续使用,其材料通过分类回收后,也可以继续使用,从会展家具的全生命周期可以看出,可拆卸是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实现会展家具从“襁褓”到“再生”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会展家具的可拆卸设计研究

(一)会展家具可拆卸性信息的系统设计

会展家具的可拆卸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设计的前期调研和构思阶段对设计进行整体评估,提前确定大量的相关的产品信息,比如功能信息,材料信息,工艺信息,零件信息,使用方法、维修信息,回收方式等,建立会展家具的信息模型。建立了产品的信息模型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模型对产品的拆卸和回收做出分析,确定各零件的拆卸和组合方式,计算出全过程的实际成本。

(二)会展家具的拆卸流程和生命周期分析

现有的会展家具的结构通常较为繁复,为了减少其复杂度,有利于将其拆解以利于大规模定制、生产及批量回收,可以将产品拆分成几个子部件,子部件通常可以被分为功能子部件(功能相似性的部件)、生产子部件(生产方式相同的部件)、几何子部件(装配关系相似的部件)、生命周期子部件(生命周期相似的部件)等。

可拆卸会展家具的生命周期设计是从概念生成阶段就考虑产品周期的各个方面,从提高产品综合性能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满足产品的绿色设计和和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出既满足大规模产业化需求,又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的可拆卸会展家具产品。下图为会展家具的拆卸流程和生命周期分析图。

三、可拆卸会展家具的设计准则

(一)会展家具模块化设计准则

模块化设计是在对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在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解和模块优化,通过模块的重构和再次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并满足市场需要的一种设计方法。图2所示为可拆卸会展家具的模块分解图。

可拆卸会展家具的模块化设计的一般准则如下:

1.模块的分层级准则:在会展家具设计中,可以将产品按功能进行重新拆分和模块分解。层次和级别越低,模块越简单,产品的通用化程度就越高。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模块分级是首先要进行和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2.模块的扩展性准则:模块在尽可能的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个体和个体之间又具有某种联接性和功能的可拓展性,在在模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模块的这种可扩展性,在同一件或一批产品中尽可能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模块,从而简化拆卸组装和产品回收利用的过程。

3.模块的维修性准则:根据产品的各方面特点、如组装方式、分解单元、材料消耗、更新可能性等来归纳模块内容。对于相同产品,模块应具有通用性,同时寿命等级应该相同或相似,这样会有利于会展家具的回收和再利用,从而降低维修和拆卸工作的难度和技术强度。

4.模块的重复利用准则:在模块设计时充分考虑模块的回收重用,尽量避免零件表面的二次加工,如油漆、涂层、电镀等。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给模块的修复留有余地以便于模块修复再利用,如留有加工余量;或者在模块设计时设计多余结构,如设计多余的装配孔,从而实现模块的直接重用。

5.模块的功能集成准则:在满足会展家具的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掉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合并后的零件结构要易于成型和制造,以免增加制造成本。

(二)紧固件、连接件设计准则

可拆卸零部件的结构和联接方式对会展家具的可拆卸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简单和易拆解的联接方式,并适当减少连接件的种类和数量,使操作会展家具的拆卸过程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1.紧固件数量最少化准则:在满足会展家具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紧固件使用的数量要尽可能精简,这样在拆卸过程能够减少重复操作,提高组装效率。

2.紧固件类型统一化准则:会展家具的连接件类型要尽可能精简,以减少拆卸工具的种类,简化拆卸工作。

3.装配过程简单化准则:拆卸的操作过程尽可能简单,尽量避免复杂的旋转运动,以直选运动为主并减少拆卸距离。

4.易于装配和拆卸准则:会展家具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如铆接、焊接、粘接等不宜拆卸的联接方式,使用易于拆卸的联接方式,比如搭扣联接、插销联接等结构方式。

四、会展家具设计的模块库研究

(一)可拆卸会展家具的模块分类

1.从作用上划分:功能模块、装饰模块

功能模块:会展家具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要素,也是会展家具的可拆卸性设计的开发人员确定产品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特殊功能等的主模块。装饰模块:在满足产品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会展家具进行装饰和艺术化处理,以满足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的主模块。

2.从级别上划分:零件级模块、部件级模块、单体模块

单体模块:构成会展家具的基本结构单元,即是特定产品,又能够以模块的形式存在。部件级模块:由产品的零部件级模块组合而成,是会展家具的部件单元。零件级模块:它是会展家具最低级别的模块,是最简单的模块单元。

3.从组成结构上划分:通用模块、专有模块、接口模块

通用模块:适用于多个不同会展家具产品的模块,是可拆卸会展家具开发的重点。专有模块:专门用于某种特殊产品或结构的模块,其在模块化设计中的使用数量要加以控制。接口模块:此种模块作为连接方式而存在,可以连接各种模块的标准化接口。

(二)会展家具模块库的建立和维护

1.模块库的建立

在前面对于可拆卸会展家具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已经分类好的模块进行设计和更新。其中包含两方面内容:(1)对会展家具的各模块进行分类,并编号,将现有模块进行功能设计、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等,然后把设计分类好的模块存入模块库。(2)根据会展业和参展企业的需求,及时结合新技术和工艺,改进现有模块,以保证会展家具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模块库的后期维护

已经建立好的模块库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根据不同市场和客户的特定要求,对原有模块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以保证模块库中的模块组成的产品符合会展市场的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和会展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和管理好可拆卸性会展家具的模块库,可以减少新设计的工作量,并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保证了产品开发的系统化和准确性,为会展企业赢得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雪莲.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与设计实务[D].南京林业大学,2007:24

[2] 陈志伟,徐鸿翔.面向拆卸设计的可拆卸性评价指标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3(07)

作者简介:

周 波,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展示设计、室内设计。

杨京玲,博士后,南京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展示设计。

家具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人才的区域化研究要求企业同学校合作,以企业的技术来支持学校办学,再以学校的便利条件为企业从业人员提供再教育的途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以校企合作的模式来促使学校调整培养的方向目标,更为企业提供研究型的学术支持。

家具的地域性表现

家具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喜好与生活习惯。而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的分工又在无意中促成了家具产业的集群。家具形式的区域化正是这两者作用的结果。

自古以来,中国家具产地就有三大流派之说,除了其审美造型的相异性外,在产地和分布区域上也有很大不同。以明清家具为例,当时的家具制作主要集中在以江苏省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一带。其中又以苏州、扬州和松江等地的家具最为经典,成为明式家具的典型表。广式家具以广州一带为主要产地,发展略晚,但发展迅速,特色鲜明。京式家具则是以清宫宫廷作坊如造办处、御用监在京制造的家具。

因此,要讨论家具专业,不能就一个抽象概念泛泛而谈,而应分析其对应的市场环境,从而得出该专业所要采取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以苏锡常为例,地处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对外交流频繁,同时,又沿袭传统吴文化。新旧文化的撞击之下,人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更追求个性化和独立性,这也就对该区域家具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地域和时代的要求。

家具专业的人才区域化培养的必然性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各类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高职高专教育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是为地方经济培养实用性人才。地方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固然离不开研究型的人才,可是为了保持优势更需要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就家具行业而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现有5个主要的家具产地,分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北、西部五大家具产业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产量最大、出口额最高的两个主要产业区,与环渤海、东北产业区一起形成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分布局面,4个产业区内家具出口生产企业和大型生产企业集中,是供应我国市场和家具出口的主要地区。因此,家具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应顺应个地区的市场要求,以苏锡常地区为例,更应依托本身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将高职高专的实用性培训和市场需求区域特点联系起来。

现阶段家具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校产学合作培养人才虽然普遍得到重视和加强,但时效性仍有待提高。高校与市场结合,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校企合作,很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往往都有自己的校企合作基地,然而问题依然存在。最突出的就是资金问题,现在的院校往往已经意识到了与市场接轨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中有意识的接轨产业需求。这在理论传授中固然能够实现,可是一旦论及实践操作就苦难重重。尤其是注重实用性培训的高职高专院校,与产业结合必然要求设备的同步更新。同企业不同的是,院校的设备往往不能及时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因此更新的实效也就存在了问题,仅仅依靠企业的赞助并不能一劳永逸。

二是高校寻求产学合作的意识越来越强,但缺少政策支持和引导。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就制定了一些列科技计划来规范学术转型,推动产学合作,其中包括《联系计划》、《法拉第计划》等。其关键做法便是项目的申请主体必须同时包含一个科研机构和企业。起源于德国职业培训模式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究其根本与“产学”殊途同归。然而,我国在促进技术转移、保障产学合作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三是高校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转换的比例还有待提高。

人才区域化培养的重点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现在家具从业人员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某家具企业的创业者,这类人掌握着当地大部分的家具产业资本,他们的决策和眼光往往也主导着某一地区家具产业的发展方向。第二类是家具的产业工人,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程度不高,技术要求也低。走在前方的企业领导者和主要从业者都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这样,企业的长远规划也会存在不足。同时,对员工的筛选和再教育培养也难以实现。

因此,对家具人才的培养也应分为两类。一是参与到对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提高的培养。这不单是对高校和研究机构提出要求,更是对企业领导者提出了自主要求。第二类是对主要从业人员的人才培养,其中又分为在校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对在校生而言,适应地方经济和企业生产要求的能力培养是学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重中之重。对于已经就业的从业人员的培养则在于其眼光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对于以苏锡常地区而言,明式家具的传统以及人民对传统家具样式的继承和发展,眼光和审美的提高就更为重要。

总结

培养一个合格的家具设计人才需要物质投入和人才辅助,过去的师徒制显然不再适合如今的机械化大生产。用机械加工,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是家具成为日用品的基本前提。在前期的开料、配料、打眼等工序上,用机器加工显然优于手工,因此,在人才培养的技能方面也应及时加以调整,导入机械化操作的培养。而苏锡常地区又存在着其特殊性,由于明式家具的流传,一些特殊隼卯结构以及雕花工艺在该地区依然有所需求,在现代高校人才培养制度下,尤其是师生数量比例失衡的现在便显得极难进行精益求精的教导。因此,对人才的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就日益重要。更应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以企业的技术来支持学校办学,再以学校的便利条件为企业从业人员提供再教育的途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以校企合作的模式来促使学校调整培养的方向目标,更为企业提供研究型的学术支持。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家具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融合、题目的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分组与考核方式、与机械创新大赛接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0 引言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以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等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机械设计的技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控制科学等与机械科学不断交叉融合,使传统的机械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械的概念和机械设计过程相对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工程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存在很多问题,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无法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工程设计人员。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与课程设计脱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比较正规而全面的设计,由于其涉及课程多,知识面广,且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以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后续,是在将机械设计课程完全授完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这样使得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产生了断续:另一方面,由于单纯针对授课,学生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程中很重要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从而使课程设计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必要的复习上。同时,由于课程的断续,在课程设计开始阶段,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题目从最开始进行重复式的机械设计基本计算,又花费了一般2~3天的时间。加上事先对设计题目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思考,学生自身又有一定的惰性,临时抱佛脚,缺乏系统思维,乱抄乱设计。这都使得设计过程时断时续,时间紧张,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社会工作,给学生和社会造成了很不必要的浪费与困扰。

1.2设计题目单一化

传统的课程设计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题目和给定数据多年不变,只需要按设计任务中给定的数据、方案及规定的设计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形成相互抄袭的后果“’。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缺乏新思维,师生同受其害。同时,传统课程设计题目与专业、毕业设计相关度不大,使得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无用武之地,缺乏学习兴趣,设计与专业课程学习不同步,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充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计算机绘图欠普及

传统机械课程设计,手工绘图贯穿始终,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加上空间想象力不足和缺乏工程设计经验,学生面对二维设计图纸难以想象出机器的整体结构,导致学生对设计缺乏全面认识,似懂非懂,极大地影响了设计的积极性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及Solid—work、Pro/Engineer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使机械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4协作与团队意识差,缺乏创新意识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一个题目,题目类似而参数不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缺乏沟通与交流,虽然能够巩固单个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现实生产中,任何一个机械设备不可能单靠一个人就设计完成,也不可能单靠某一个人的设计方法就能完善所需要的功能,必须集思广益、广泛讨论。因此,必须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使其逐步与社会接轨。

以往的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紧张,工作量大,老师往往忽略或不明显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从而局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单一的、互不协作的课程设计,时间紧张,思维狭窄而受限,就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即便是学生有好的想法,也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没有老师的认真点拨和严密的思考论证而流产。

创新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去推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设计训练,必须充分利用其契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5考核制度不完善

传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分二、三、四周三种模式,所布置设计任务根据时间不同稍有区别。在这几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设计,因此对自己最后辛苦所得的成绩也比较在意。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图面成绩50%(包含草图和抄正图成绩)、平时成绩30%和答辩成绩20%。但图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成绩,老师们各凭印象标准,自行决断,并不能像正式考试那样给出一个让学生一目了然、欣然接受的成绩,考核缺乏标准性和透明度。这既有可能造成学生成绩评定的不公,又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答辩成绩学生相对心里有数,但倘若老师们在答辩过程中所问问题难易有所偏颇,也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产生不好的影响。

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2.1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过程相融合

改变课程设计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机械设计课程开始阶段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使课程设计与教学相同步,把课程设计分部、分阶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步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带着设计任务听课,既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思索自己设计任务中的若干问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老师交流、沟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

在最近两年的机械设计课程中,将课程设计与教学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学

家具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家具造型设计;应用

《家具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将造型理论、设计方法、实践技能和专业经验等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能性。学生通过对《家具造型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家具造型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前期调研分析,明确家具市场的需求或客户诉求,能结合用户问题和客户需求开展家具系统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家具设计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期为后续家具相关课程打下基础。随着我国传统家具行业的转型升级,未来家具企业的发展更加看重创新。《家具造型设计》课程是以家具设计为主的一门课程,需要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企业输入更多家具设计人才。

1 项目教学概述

项目教学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根据企业项目流程开展课程教学的一种方式[1]。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根据项目流程来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根据计划设置相应的子项目,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由教师根据子项目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相关任务,并根据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学习课程中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老师理论讲解和学生子项目实践,最终把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完成企业实际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根据企业在实际项目过程中的解决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让学生真正体会具体实际工作的艰辛和兴趣,为未来学生就业提供实践经验,同时提升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具体项目问题的综合能力。

2《家具造型设计》课程的现状

家具造型设计方法是家具设计师必需具备的技能,是完成家具创新设计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接轨,通过企业实践项目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2]。《家具造型设计》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部分,但在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教学安排不合理

《家具造型设计》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目前课程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了课程的实践,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家具设计能力没有显著提升。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家具设计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学生在学习中只是单纯记住一些家具设计的概念和家具造型的基本理论,当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具体家具设计项目时,其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往往达不到企业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

2.2 教材较陈旧

《家具造型设计》选用的教材陈旧,大多相关教材重理论而轻实践,忽视了家具造型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不能適应该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且不利于实现该课程的目标。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载体,好的教材在教学中能起到稳定和保障教学秩序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培养高质量人才非常关键。

2.3 实验项目单一

《家具造型设计》课程在实验项目设置上还存在单一性,传统实验课教学主要强调与理论课教学的衔接性,通过具体完成某一单一性实验项目来进行具体展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能性,但同时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学习。比如,某一学生前期选定的实验项目为“儿童坐具造型设计”,那么该学生后期实验活动都将围绕“儿童坐具造型设计”这个选题进行,直至该课程结束,同时该学生在实验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都没有机会完成其他类别家具造型设计的训练活动。因此,由于课程实验项目的单一性,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扎实性和宽泛性。

2.4 教学方法传统

《家具造型设计》在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教学方式传统的问题。目前课程授课形式基本上是教师先进行理论专业知识授课,然后布置任务并作简要的要求和说明,学生听完教师讲课再根据任务进行实践,最终完成家具造型设计作业,这样授课会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整体较弱,培养的学生达不到家具企业的要求。

2.5 实践缺乏目的性

《家具造型设计》在教学方式流于表面形式,在教室内“闭门造车”式课堂实践,导致学生学习被动,也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3]。目前由于学生设计项目都是虚拟项目,学生没有进入家具企业进行实践考察,导致最终设计出来的家具产品不知是否符合家具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学生作品往往是东拼西凑,最终把作业当成一种形式,难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因此,由于《家具造型设计》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设计实践性的不足,教学流于表面形式,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阶段,与实际相脱离,学生毕业后很难进入专业角色,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所以亟需对《家具造型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适合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3 项目教学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目前,学生在进行具体家具造型设计时视野不够开阔,以往仅仅停留在网络的“图片”阶段。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中以地方产业为基础,充分发挥校企协同的优势,建设科研教学平台。

同时,应以多样化项目为载体,开展融合政府、地方产业、高校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争取利用实际家具造型设计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让封闭的课堂实践“活”起来,为提高教学效益开辟一条新道路[4-5]。

3.1 明确了培养目标

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的前提是明确办学的层次和定位,以及明确培养目标。而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规范布局,是《家具造型设计》课程改革的开端,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最终成效。紧紧围绕教育和社会需求,通过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中制定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和完善的课程教学结构,结合家具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家具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家具产品的工业化制造与个性化需求而设置,把传统的《家具造型设计》课程的“理论+ 实验”模块转变为“理论+ 实验+ 实际案例操作”的教学模块,侧重对理论知识的实践。通过对《家具造型设计》课程的具体案例进行设定和描述,引导学生对典型的特殊情境进行联想、讨论及归纳,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对子项目进行分析与思考,寻找适合解决方法,并最终完成子项目,缩短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并把“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将教学质量能力的提升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

3.2 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能

由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出众、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牵头组建家具设计工作室[6-8]。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教学中挑选出优秀的学生参与工作室中,并通过参与教师和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由企业相关设计人员、工程师及设计相关专业教师和相关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构成。通过对外开展家具设计服务和开展家具单一的项目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设计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完整参与项目立项、创意设计、结构设计、样机制作等整个流程,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就具有作为一个合格家具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如图1 所示。

项目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实际项目。项目来源为教师自身申请的家具设计相关科研项目,或与当地家具企业联系和从网络上得到各种家具设计项目课题,但这些家具设计项目均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9]。在家具设计项目实施上,通过结合企业实际家具设计项目流程,将实际家具设计项目分解为家具设计子项目,通过教师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家具项目相关知识,通过参与实际家具设计项目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家具设计的实践技能,如图2 所示。

4 项目教学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中,具体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学生从项目发布、调研、定位全程参与到子项目中,并根据项目要求完成家具方案的创新设计,参与及跟踪家具模型制作,并直到整个项目流程结束。通过开展完成项目的方式来强化实践教学,充分协调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在校企年度合作中使学生熟悉从产品立项、设计开发到生产上市的全过程。

在校企单一设计项目合作中提升学生的产品创新设计能力[10-12]。

4.1 合理设计项目教学模块

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的具体设计项目设置上,利用地区产业优势,选择产业集群中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校企年度合作,并选择规模适中的家具制造企业进行校企年度合作模式和单一设计项目制合作模式,通过与产品研发能力较强的家具企业保持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各个设计主题中,为企业开发设计相应的家具产品。同时通过参与政府扶持的政产学研设计竞赛等不同的方式来强化实践教学,以此作为传统设计实践教学实习环节的补充,通过一系列设计项目,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项目研究或者自身学习的需要,随时前往企业了解客户需求、产品内部結构、生产制造工艺等,与企业工程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产品设计的整个开发流程中,通过对真实项目的开展、讨论、设计,让学生主动把家具造型设计有关的理论应用在实践中,由此构建项目教学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中的设计实践模式。

4.2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家具造型设计课程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传统的课程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革,让新形式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适应家具行业发展的社会需求及市场需求。由于不同企业开发的家具产品和设计需求差异较大,不同企业之间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让教学紧密联系家具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不同企业调整实践教学模式。把实际课题导入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根据不同企业需求把市场潮流、创新方式、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等充分合理的融入家具设计中,让学生从理论和案例学习中找到设计的乐趣和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3 引入案例教学教学法传授学生理论知识

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项目教学中同步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典型的特殊情境进行联想、讨论与归纳,要求学生投入和参与到课程中,列出解决该案例的优缺点,然后进行解析和应用,以此来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差距。通过案例教学法传授家具造型设计相关的基本设计手法、原理,以及针对企业的需求,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实际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厘清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具体项目操作实施的能力,为后续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家具产品提供支撑。

4.4 为学生安排企业实地调研学习

在课程介绍完授课计划、课程安排后带领学生到家具卖场或家具合作企业进行一次比较直观的认识实习和调研,让学生了解市面上不同家具造型风格的区别,前往家具企业了解客户需求、产品内部结构、生产制造工艺等,同时通过与企业设计师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家具企业产品线和设计流程,家具产品开发的具体需求与设计要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具产品开发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家具造型有整体的认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的积极性,如图3 所示。

4.5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在课程考核上,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与改进。利用外在企业资源对学生家具设计作品进行考评,聘请企业人员和消费用户对学生家具设计项目进行点评和实践项目分享,使学生明确家具设计实践项目与市场需求的差距,以便继续改进完善家具设计项目,进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应该真正贴近企业项目的需求,缩短与企业的差距,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家具综合设计水平,也让学生更快和更早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设计工作环境,提升学生未来的应用性设计能力。

5 结语

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教学中,将家具设计实际项目导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实际项目进行分解为不同子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对子项目进行思考和寻找相应解决方法,结合案例教学解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及应用,最终缩短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此外,在与企业互动的实践活动中,邀请企业人员对学生家具设计项目进行点评和实际项目分享,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在家具项目设计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能把控整个家具设计项目的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岗位上能够与客户、消费者进行更好地沟通,从而设计出满意的家具产品。

上一篇:哲学意蕴论文范文下一篇:安装施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