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申报书范文

2023-09-22

科研申报书范文第1篇

本报记者 李文霞

文县城关中学是县城一所独立初级中学,创建于1984年。近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创新谋求发展,以质量赢得信誉,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理念,全方位地打造育人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文县城关中学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县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县平安校园”、“市科技创新大赛先进学校”、县级“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自2004年—2010年,城关中学在历年中考成绩评比中各项指标皆名列全县第一,校长责任书考核均获独立初中组第一,并获得奖牌。目前,文县城关中学已形成“体制改革已推行,教研教改出成果,队伍建设正规化,教学质量稳步升”的办学特色。坚持科研兴校 向管理要质量

一、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促进全面发展。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有计划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了学习和践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法规及上级重要文件,坚持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在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位党员,一面旗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带好头,当好排头兵。

二、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亲临教学一线。文县城关中学特别重视领导班子建设,重视班子成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学校办学条件差、场地小、学生多、教师少、设备简陋。为了克服困难,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从领导班子抓起,要求每一位成员,必须是教学的一把好手,从校长到中层干部,都必须亲临教学一线,研究教育教学,率先垂范,成为榜样,成为真正的领导核心。

三、坚持科研兴校,争当教育教学研究的排头兵。自2004年以来,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师学术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34篇,学术论文获奖(省级10人次,市级21人次),辅导学生获奖(国家级5人次,省级15人次,市级32人次),名列全县初级中学之首。

四、培养一支作风硬、素质高、专业强的教师队伍。学校把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与竞争激励机制相结合,不断提高用于对教育教学的奖励基金比例,让能者上庸者下,逐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校爱岗敬业的行为蔚然成风。学校还逐年加大投入,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途径的学习与培训,如报告讲座、参观、研讨、进修、自学、结对子、评比、竞赛等,学理论,学法规,学知识,学方法,学技术,从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法制意识,更新业务知识,改进手段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培养了一支作风硬、素质高、专业强的教师队伍。

加强制度建设 丰富校园文化

一、加强制度建设。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文县城关中学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制定各部门岗位职责及相应考核条例,实施目标管理,形成“全程管理,分权赋职”的管理机制,发挥“高效管理,优质服务”的管理功能,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诸如《城关中学教职工考核奖惩细则》、《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课堂教学评估细则》、《党员学习考核制度》、《教职工学习考核制度》、《教师政治学习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师表工程”实施意见》、《精神文明实施规划》等。经过不断建立健全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德育常规、教学常规,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评价机制,奖罚分明,使学校的工作既有章可循,又有教师个性发展的空间,张弛有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了进一步净化教书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学校立足实际,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充分挖掘传统美德,开展了以《弟子规》为主的学习、背诵、演讲、讨论、实践活动,以“感恩”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了“一月一事”系列主题活动,立足校园实际,结合校园文化走向,把握时代脉搏,适时恰当确立活动主题,确保学校与时俱进,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弘扬正气,传承文明。通过张贴名人名言字画,美化校园环境,开展手抄报比赛,宣传好人好事等方式构建校园文化长廊,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办了校报———《晨光》,以校报为阵地,介绍最新教育教学思想,及时报道校园大事,宣传校园先进个人、集体事迹,展示教师最新教研成果和教学业绩,抒发师生人生理想,形成了文县城关中学师生独特的精神内涵,成为学校前进的精神动力。

提升整体水平 促进全面发展

自2004年—2010年,文县城关中学在历年的中考成绩评比中各项指标皆名列全县第一,校长责任书验收均获独立初中组第一,并连续六年获得奖牌。

一、坚持“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的教学思想。文县城关中学集中力量,立足实际,认真研究,扎实开展了校本教研工作,编写了校本教材—《文县城关中学感恩教育读本》;申报并获批了省级教研课题“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已完成课题,正等待省上评审鉴定。学校以教研课题为龙头,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研水平,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迈上了科学化的快车道。

二、积极推行新课改。学校全面推广、深入实践“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新课改理念,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的现状,充分发挥了两个“主导”作用,教学效果显著。

三、教师注重行动研究。学校鼓励教师进一步强化七种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公仆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谐意识、奉献意识。积极引导、提倡、鼓励教师注重行动研究,并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心得体会、教育随笔等,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理论修养,更新观念,优化教育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自2004年至今,学校教师学术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34篇,学术论文获奖省级10人次,市级21人次。教研结硕果,质量创第一。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通过创建书画展览室,成立兴趣活动小组,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近几年来,文县城关中学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书信大赛、以及各科知识竞赛中已有200人获奖,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方案和教学大纲。“5·12”大地震后,在场地受限,教学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学校克服了重重困难,仍然开齐上足课程课时,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注重常规管理,养成教育,以常规为本,落实取胜。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方节约经费 改善办学条件

科研申报书范文第2篇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索型项目申报表

申报单位(盖章):时间:2012年3月15日

科研申报书范文第3篇

二、项目申报书必须经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并由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实地考察并出具《申报项目实地考察意见书》后联合上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和财政部综合司。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和财政部综合司不直接受理省(区、市)所辖地、市政府的申请报告,任何个人意见和口头申请均不作依据。

三、项目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所在地政府应无偿提供土地,也可以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臵的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须独立设臵,独立建设。

2.占地面积应在6万-10万平方米之间,可以同时容纳至少1000人进行活动。

3.申报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须经地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立项。

4.项目申报所在地政府编办应对建成后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单位性质、人员编制予以明确,财政部门应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运转、维护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四、以下几类项目不予扶持:

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将取消项目资格,项目资金收回并纳入下一的资金分配中。

1.项目资金拨付到位一年后未开工的; 2.项目建设周期超过两年的;

3.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与其他场所违规合建的; 4.改变项目建设规模、设计方案及用途的。

五、申报书的组成: 1.项目申报概览; 2.项目计划书; 3.附件

① XX市人民政府关于无偿划拨XX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用地的批复;(如系教育部门自有的教育用地,土地使用者须提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使用权人为示范性实践基地的证明)

② 国土部门核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复印件); ③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关于新建XX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立项批复;

④ 建设部门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⑤ 建设部门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⑥ XX市财政局关于XX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投资和运行经费承诺的函;

⑦ XX市编办关于向XX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提供人员编制的函

六、项目申报单位必须认真填写项目申报书。个别内容因特殊原因不能填写者,必须另附材料说明原因,不得擅自改动表格内容。申报书是申报材料中的核心文件,要严肃认真填写,每个项目都要经过可行性论证后才可填写申报书。当地政府的征地费用不得计入总投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投入部分,基建投资按2400万元计算,设备投资按600万元计算。实际投资超过3000万元部分,要明确资金来源。

七、项目计划书包括: 1. 项目可行性论证;

2. 项目所在地经济、地理、教育等方面情况的简要介绍;

3. 项目投资概算;

4. 项目组织实施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名单); 5. 项目功能设计(附项目平面规划图); 6. 项目施工进度;

7. 项目所在地区的位臵简图; 8.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八、项目功能设计要具有合理性、综合性、可行性,功能设计尽量考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与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设计中不能有与青少年教育活动无关的建设内容,严格禁止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成宾馆、娱乐场所、商店、商品房、办公楼等。

九、设备资金应根据项目功能设计要求参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设备配备指导目录》科学配备。

十、项目建设要注重安全,建筑质量符合抗震设防标准。各种室内活动场所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学生集中活动的特点,杜绝活动场所只建一门一梯的现象,楼梯和阳台要设栏杆等,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十一、项目资金来源必须为政府资金或捐赠,不得采取商业赞助或使用有偿性的资金。项目建成以后,要坚持公益性原则,人员编制、运行经费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不能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定为自收自支单位。

十二、政府同意无偿划拨活动场所使用土地的专用批文,要说明项目用地的具体位臵和面积,用地面积要保证室内综合实践区、室外劳动实践区、综合训练区、生活区等功能区的用地面积,且批复土地面积不得小于项目实际需要的用地面积。

十三、政府土地专用批文、立项文件、资金证明文件等必须是由相关部门行政负责人签发、有文号的文件正式件,复印件无效。国有土地使用证必须规范完整。 十

四、申报材料各组成部分之间涉及相同内容的地方必须一致,不能前后矛盾。

十五、项目申报材料须简明扼要,详尽的资金预算表、建筑设计图纸等文件不必上报。

十六、项目申报书包括纸质申报书和电子版申报书各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一份寄财政部综合司),纸质申报书一律采用A4纸张,按申报概览、项目计划书、土地批复文件、土地使用证(复印件)、立项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资金证明文件、政府关于场所建成以后运行经费和人员配臵的说明文件的顺序进行整理,与《申报项目实地考察意见书》一并用透明夹固定后报出。电子版申报书须将纸质申报书扫描成图片格式,汇总后存于U盘,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和财政部综合司。

科研申报书范文第4篇

2018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

一、新型显示

(1)大尺寸超高清液晶面板研发

8K超高清显示瓶颈技术开发,包括研究高开口率面板设计技术、高透过率液晶及其它材料应用技术、铜配线工艺技术,以及GOA技术等在大尺寸面板上的应用,开发出65英寸以上8K超高清液晶面板,提升透过率、均匀性、色彩还原度等产品关键性能,确保工艺良品率的提升。

(2)高性能显示背光源研发

研发75英寸以上级超大尺寸、超薄液晶电视背光源。研究开发达到毫米级区域HDR动态控制技术的miniLED背光系统,实现超薄、超高亮度、且阵列化的背光,并产业化。

(3)新型3D显示研发

改进真3D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基于裸眼3D视频源处理技术,开发低成本、高信赖的大面积3D全息图的自动化制作与播放终端设备。围绕高性能头戴式显示需要,研发超薄高衍射效率全息波导、超轻薄光学透镜中继和系列化智能头戴显示器产品。

(4)平板显示核心配套材料及装备研发 开发以柔性、超薄、多功能电子玻璃为代表的平板显示核心材料,支持In Cell Touch面板电磁屏蔽用高阻抗膜技术、触控模组一体化、打印OLED器件、打印量子点显示技术、打印薄膜封装等关键工艺技术及设备研发。支持准分子激光退火、高端OLED镀膜、无掩膜激光微纳米三维加工等设备自主研发。

业务咨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处)

二、专用集成电路

(1)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研发

突破高性能芯片制造工艺的核心技术,研发自主产权的晶圆加工工艺,研制晶圆生产、检测和芯片封装测试关键设备。

(2)高性能新型显示专用芯片研发

推动新型显示芯片的自主创新,开发4K/8K超高清显示主控及驱动芯片、面向VR/AR应用的3D图像处理及驱动芯片、高清视频传输芯片、车载显示芯片、视频采集及合成芯片、视觉成像处理芯片等显示专用芯片,实现产业化,形成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3)高性能存储及工业控制专用芯片研发

开展高性能存储及控制芯片、DSP芯片、新能源汽车专用芯片、流量检测芯片、热量检测芯片等高性能专用芯片的设计和研发,实现自主化和产业化。

(4)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研发 支持适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通用智能芯片设计、研发,开展智能家电控制芯片、智能语音应用芯片、生物特征识别芯片、运动监测芯片、健康监测芯片、类脑芯片、图像认知芯片、视频检索认知芯片和智能制造急需的专用集成控制芯片等新型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

(5)高精度卫星导航专用芯片研发

支持面向大众化应用市场的高精度卫星导航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发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同时支持WAAS/QZSS/EGNOS/MSAS/GAGAN等增强信号,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业务咨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处)

三、量子及新一代通信技术 (1)5G技术产品研发与制造

开发面向商用的5G通信移动终端主控芯片及多场景终端设备,研制5G基站高频器件/部件以及5G高频测试仪器仪表等。面向毫米波5G备选频段,研发毫米波5G通信信号源和分析仪,研发毫米波5G基站器件/部件,进行毫米波5G产品产业化开发。面向5G网络与业务的需求,开展5G网络切片、5G无线网络虚拟化、5G网络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2)5G新产品与典型行业深度融合

开展5G技术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在能源与公共事业、制造业、公共安全、医疗保健、汽车、交通、媒体与娱乐业、环境监测、金融服务业、农业等行业开展5G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

(3)量子通信关键设备研制及应用示范。研制集成化、低成本的关键量子通信设备。制定量子密码等量子通信领域的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围绕“京沪干线”建设和党政机关、金融、电力等领域对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开展量子通信基础软件与应用终端的研制,开展量子安全通讯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实现规模化应用。

(4)北斗导航应用示范

开展集成北斗RNSS/RDSS、GIS、遥感、无线通信、互联网、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提供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与应用;加快北斗导航系统在移动终端、地理测绘、灾害监测、无人平台自主导航和多样化位置服务等民用领域的示范应用。

业务咨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处)

四、人工智能+(智能语音) (1)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

开展智能服务机器人本体设计、路径规划、自主移动、场景与目标识别、灵巧作业、远程监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其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研究服务机器人自主学习、推理、规划等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研发面向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公共安全、生产安全、教育娱乐等领域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

(2)智能家居服务研发

开展智能家居服务中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搜索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涵盖智能家电控制、智能娱乐、低功耗广域互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和全屋智能系统等;研发具有联网联控、智能程控、在线服务功能的家电产品。

(3)智慧物流服务研发

开展智慧物流服务中的网络优化、智能标签自动识别、信息表征和交换、供应链全程质量跟踪和检测、智能交通服务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新一代移动通信、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自动导引车辆、不停车收费系统等单元化技术,推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冷链系统建设。

业务咨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处)

五、数字经济关键技术

(1)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

研发网络安全测试评估系统,包括网络安全度量及攻击仿真、网络安全自动化测试、安全效用评估指标体系等。研发云端攻击防护与本地攻击防护一体化综合系统。开展可信计算、透明加密、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移动安全等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及产品。

(2)主动防护工控系统与设备研发 研发工业级防火墙,网闸等逻辑隔离安全防护设备与产品,研发工业级控制设备,SCADA软件、通信设备等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与产品等。研发面向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检测技术及产品。研发大数据环境下的快速响应、智能恢复的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保障产品。

(3)大数据隐私安全防护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 研发大数据隐私安全防护关键技术与系统,促进大数据应用的健康发展。包括大数据差分隐私技术、面向大数据共享的加密技术、大数据数字水印技术与跟踪溯源技术、面向大数据共享和价值分享的区块链技术、大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大数据审计和备份技术等。研发虚拟化安全防护设备。

(4)网络协同制造研发

开展自动化装备的远程状态监控、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优化制造工艺参数,提高对个性化需求特征的深度学习效率,构建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提升制造装备和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开展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设备自感知与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实现产品质量的实时控制。围绕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推动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优化升级,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化管理。

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关系网络,实现产品需求分析、设计、制造、销售、物流及回收利用等环节的设备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智能生产控制的信息转换和集成,构建研发设计、制造生产、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运行管理服务的企业网络协同制造模型,实现企业智能化网络协同制造,开创新型生产制造服务模式。

业务咨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处)

六、先进制造

(1)高档数控机床与新型制造装备研发

开展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成型加工、激光制造以及智能成套等关键基础和新型制造装备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开展高档数控装备现代数字化设计、先进制造、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动态性能优化、综合误差辨识与补偿、故障智能诊断和状态实时监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研发智能感知、多轴联动、复合功能、网络化智能控制、多功能高性能数控系统,研发总线控制、高速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及伺服电机、电主轴、直线电机与力矩电机等智能关键部件。

(2)智能机械研发

开展具有高效、智能、安全、节能及人机友好等特点的新型智能机械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研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节能环保、智能控制、安全可靠和系统控制、综合测试和先进工艺等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智能机械和智能信息产品核心零部件水平,开发配备智能检测、决策和控制系统。

(3)智能成套装备研发 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研发与应用。面向高性能模具、传感器系统、总线控制系统、先进交通轨道装备与关键零部件等,开展共性技术研究,构建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工艺设备配套供给体系。集成工业机器人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业务咨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处)

七、航空装备

(1)航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

开展高性能民用飞机、直升机、旋翼机、飞艇等航空整机装备的研发制造。开展重油活塞发动机、涡喷发动机和公务机用涡扇发动机等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开展混合动力、纯电动、太阳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飞机的研发制造。开展中大型直升机先进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的研发制造。开展通用航空器相关设计规范、典型工艺、关键生产设备、试验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开展航空复合材料大型结构件罐外成型关键技术研发。

(2)航空器系统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发

开展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和制冷环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开展高可靠性、大容量显示以及OLED的显示组件,机载显示组件的研发与应用。开展航空传感器监测精度和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及新型航空器用智能传感器研发。 (3)无人机及多用途特种飞机的系统集成与应用 开展支持智能避障、自动巡航、面向复杂军事环境的自主飞行、人脸识别、群体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新一代通信及定位导航技术在无人机数据传输、链路控制、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开展遥测型多用途飞机、监控型特种飞机、传感器飞机等多用途特种飞机的系统集成与应用关键技术研发。

业务咨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处)

八、新能源汽车 (1)整车开发

研发高性能纯电动汽车(轿车、客车、专用车等)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统提升整车能耗、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等综合性能,实现整车批量化生产。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小规模产业化。

(2)关键部件研制与核心技术研发

研发高安全高比能动力电池、先进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和高效高安全的热管理系统,技术产品实现批量化应用;构建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等性能评价与测试系统,技术产品实现批量化应用;研发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与回收处理技术,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研发高效、高安全、高功率密度、轻量化、集成化的电驱动系统产品,技术产品实现批量应用。突破快速充放电系统的控制和安全技术,研发高性能单向和双向充放电设备,实现批量应用;开发无线充电关键技术,技术产品实现示范推广应用。研发电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智能控制技术,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

业务咨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处)

九、高性能材料

(1)高性能金属材料研发

高性能铜基导线材料。特种电缆、电机及轨道交通等行业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绞合导线、超长超细镀膜高强高导铜合金丝、特种扁平电磁线、轨道交通用高强高导高耐磨铜合金接触线与承力索等高性能铜基线材研发。

高性能铜基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行业的超薄高精度电子铜带/铜箔、新型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印制电路板、覆铜板及特种铜基合金支架、高速信息交换用铜基材料、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用铜合金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研发。

高性能铁基材料。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装备、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等行业的新型高强韧、强耐蚀、高耐磨铁基材料研发。

高性能铝基材料。面向汽车、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产业轻量化需求,开展高精度铝板(带)、新型铝基复合材料、高强韧/高比强铝合金、高导热铝合金材料研发。

(2)非金属高性能材料研发

高性能硅基材料。超薄高强高透光伏玻璃、高性能构件玻璃、特种光伏玻璃、高世代电子玻璃基板、超薄电子玻璃盖板等高性能光伏玻璃和光电显示材料研发。硅基真空绝热材料、低辐射镀膜玻璃、智能玻璃、电子级玻璃纤维等高性能建筑节能材料研发。航空航天、光伏、新型显示等领域需求的电子级大尺寸多晶硅片、低铁特种石英、高纯超细硅粉等材料研发。

高性能化工材料。面向化工、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建材等产业需求,开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功能薄膜材料、高性能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可降解材料、生物基光固化树脂和高性能聚苯硫醚、聚酰胺结构材料、高温隔热防火材料等高性能树脂与复合材料研发。面向电力电缆、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需求,开展环保阻燃型热塑性弹性体、特种橡胶制品等高性能合成橡胶材料研发。面向化工、环保等产业需求,开展环境友好型高性能催化剂和绿色润滑新材料、高值杂环化学品、石墨烯材料、绿色高性能橡塑助剂、绿色功能性涂料等精细化学品以及大宗可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面向煤化工产业精深化发展和高值化转型的需求,开展煤制烯烃、乙二醇、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加氢、混合芳烃加氢、仿生催化氧化制环己酮等煤化工新材料研发。

(3)高性能新能源材料。面向消费电子类锂电池和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需求,开展高电压钴酸锂、高性能三元正极材料,钛酸锂与硅碳负极材料,安全型电解质和高性能复合隔膜材料研发。 开展半导体材料、纳米催化剂、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研发。 业务咨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处)

十、生物医药

(1)创新药物研发。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耐药性结核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创新、重大就地产业化前景和市场效应的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细胞治疗产品)。鼓励开展具有优势、特色的固定剂量复方以及新型给药技术和新制剂研发。

(2)仿制药物研发。依据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要求,开展临床急需或短缺、专利到期或即将到期的仿制药物的研发。鼓励研发儿童专用制剂。进行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技术研究,提高药品质量和标准。开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出口潜力大及有利于提升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关键医药原料、中间体和新型药用辅料的研发。

(3)中药材品质提升。围绕安徽道地、特色、大宗中药材,开展全链条种植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和质量追溯研究,打造道地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并面向适生地区示范推广。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炮制、提取、仓储、运输等关键技术和商品规格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开展中药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可用于医药、生物材料等的原料或再生资源性产品。

(4)中药新品种和新剂型研发。围绕新安名医名方、名老中医验方和经典名方,研发中药新品种和新剂型;对确有疗效的中药传统制剂和中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围绕安徽道地与特色中药材大品种,开发功能因子明确、功效确切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

业务咨询:周昊0551-62648501(社发处) 十

一、环境监测与治理

(1)大气环境监测装备与治理技术。研发网格化区域大气污染物监测仪器设备和时空立体大气污染物(含有毒有害气体)遥感监测及应急设备;开发高精度污染源排放烟气(SO

2、NOx、NH

3、颗粒物、重金属、O3等)在线监测仪器装备,以及超低减排技术方案;研发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和成套净化装备;研究发动机(包含汽车、船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排放颗粒物与氮氧化物协同净化等关键技术。

(2)水环境监测装备与治理技术。针对我省主要江河湖库以及塌陷区等重点水域水质安全和水质生态状况,开发影响水质、生态安全的有机有毒污染物、水体细菌微生物、水体重金属等快速在线监测仪器设备,以及相应的治理技术。

(3)土壤环境与危废监测装备与治理技术。研发土壤养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快速现场监测技术设备,以及相关治理技术;研发场地污染实时响应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研发危废快速鉴别监测技术设备,以及危废的处理、处置技术;研发面向区域特征需求,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发有关土壤环境监测传感器。

业务咨询:周昊0551-62648501(社发处) 十

二、高端医疗器械与智慧医疗

(1)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开展新型快速断层成像与图像引导系统、医疗智能微创服务系统、智能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治疗肿瘤的精准医疗设备和专用系统、新型高端智能移动医疗装备研制,并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促进高端诊疗装备整体发展。

(2)生命科学仪器及体外诊断技术的研发。重点开发新型分子诊断系统、医用多模态流式细胞仪、新型医用质谱仪、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设备,以及创新型配套体外诊断试剂研发。

(3)新型医用光学设备研发。重点开展新型慢病早期检测设备、肿瘤检测系统、新型激光手术设备以及其他创新型医用光学诊疗设备的研发。

(4)系统康复设备和高值医用耗材研发。围绕综合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设备,重点开展健康感知、康复机器人应用研究,推进高端康复设备研制。重点开发植入性材料、介入性材料等高值医用耗材的开发应用。

(5)智慧医疗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研发适用于诊疗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过程的智能化产品及应用,开展协同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创新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应用。开展智慧医院标准研究,建立智慧医院协同服务管理规范标准。

业务咨询:周昊0551-62648501(社发处) 十

三、生物种业

(1)粮食和农林经济作物。开展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优质抗逆高产品种选育,新品种优质丰产增效栽培技术示范;开展茶、油茶、蔬菜、果树、西甜瓜、花卉等特色农林经济作物品种选育,品种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

(2)畜禽水产品。开展优质畜禽品种选育、高效繁殖、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水产品品种选育,高效、生态、标准化健康养殖利用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业务咨询:韩立生0551-62678319(农村处) 十

四、农产品精深加工

(1)粮油、畜禽及水产品精深加工。开展粮油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高品质畜禽、水产品精深加工及产业化开发;乳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产业化。

(2)农林特色产品及果蔬精深加工。开展制茶新技术、茶食品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林特产品保鲜与精深加工系列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生产;果蔬、果汁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食用菌等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系列产品开发。 (3)功能食品开发。开展特殊膳食、特殊医学用途、特殊环境人群等功能食品开发与产业化。

(4)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储运过程中品质和安全控制、评价等技术及标准研究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产品及其制品的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标准研究与应用。

业务咨询:韩立生0551-62678319(农村处) 十

五、智能农业

(1)农业传感器与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开展农业环境要素、本体信息、病虫草害等感知的农业传感器或智能检测装置的研发与应用;主要精确播种、采摘、施肥施药、整地除草等农用机器人或无人机的研制与应用。

(2)农业大数据获取、开发与应用。研发农业信息智能获取系统与装置,开展遥感、气象、资源、环境、病虫草害等大数据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产业链可追溯与智能预测服务系统研究与应用创新示范;农村“互联网+”及农产品电子商务智能信息处理、生产经营预警与优化决策研究与应用创新示范。

(3)智慧村镇关键技术研发。开展特色类型智慧村镇、智慧社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集成示范;基于信息技术的不同类型农村社区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生态处里、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业务咨询:韩立生0551-62678319(农村处) 十

六、现代农机装备

(1)秸秆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设备研发。开展秸秆田间处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等机械设备研发与产业化;农林生物质绿色转化与利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开发;农林废弃物或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设备研发。

(2)大田作业设备研发。开展适应于复杂农田环境的变量施肥、施药智能机械研发;新型作物植保装备研发,田间复式多功能作业设备研发;油菜、花生、大豆与薯类等种收环节机械化设备研发。

(3)设施农业设备研发。开展适用于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健康养殖精细生产等高效环保型设施装备研发。

(4)农产品采摘分选加工和检测设备研发。开展主要和特色农产品的采摘、干燥、清选、分选、包装等机械设备研发;农产品质量、品质的检测设备研发。

(5)农机动力设备。开展高效环保农、林、水动力机械研发;新能源拖拉机装备研发。

业务咨询:韩立生0551-62678319(农村处) 十

七、农业生态环保

(1)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利用秸秆或畜禽废弃物微生物转化替代化肥的产品研发,或新型功能性作物专用配方有机肥料研发;秸秆及农林废弃物高效发酵菌种、生物除臭剂等产品研发;开展粪污处理联合技术攻关,开展区域性推广模式示范;农林生物质绿色转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

(2)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开展农药品种之间的具有相互增效作用新组合、绿色环保新剂型、新功能助剂的农药新产品研究及产业化;开展化肥损失阻控等新产品研究及产业化;肥料化学养分绿色替代技术研究与集成;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农药减量使用和减施增效技术应用与示范。

(3)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集成示范;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化肥、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监测、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农作物和微生物对重金属、化学农药污染的阻控、吸收、消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土壤调理剂、重金属钝化剂、无害化生物降解等高效产品研发与应用。

(4)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开展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定向培育等质量提升技术及模式研究与应用,研发基于秸秆还田协同的地力提升与作物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

科研申报书范文第5篇

摘要: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单位的基本运行费,还是科研项目费都存在这样的窘境。在目前科研院所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打破现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是推进单位稳中求进的关键。文章以S研究所为例,分析了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困境,探讨了提高财力保障的措施。以期找到适合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促进科研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益科研院所;财力保障;开源节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分配机制等,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江苏省委、省政府2018年8月也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科技改革30条”) ,为公益性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机遇。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公益性科研院所应通过对财力保障自我“体检”,抓住改革契机,有的放矢,破解单位财力保障不足的困境,最大化利用政策红利,让这些创新“粮草”、科研“礼包”,转换成科技发展的累累硕果。

一、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及资金来源

我国正在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但对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定位基本不变。201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其中,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公益性科研院所承担基础和应用性科研等基本公益服务,其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或上级拨款,一部分来源于单位经营所得,主要由单位基本运行费和科研纵向项目经费、横向项目经费构成。

近年,科研院所项目来源趋于多元化,承担着公益性调查任务、基础科学研究、竞争性科研项目研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以S研究所为例,S所是一家从事海洋、渔业研究的科研机构,具有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其所在省份,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这两年强调“放管服”:改革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方式,优化了预算编制科目;扩大了预算调剂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拓宽了项目直接费用列支范围;改进了项目资金拨付和留用处理方式;放宽了管理横向委托项目经费自主权;强化了成果转化激励等。这些政策旨在下决心、动真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科研资金使用“松绑”。

二、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面临的困境

公益科研院所所面临的财力保障困境,主要来自于基本运行经费不足以及科研经费得不到充足保障两个方面。收支平衡压力很大,或者是“紧平衡”。

(一)基本运行费缺口大

1. 基本运行财政保障率低

公益性科研院所只依靠財政供给这一单一来源,无法保证单位正常运转,这是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以S所为例,财政对基本运行的人员经费保障力度,不足资金需求总量的10%;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单位的单项核定项目总经费仅几万元,还在每年持续压减中。

2. 基本运行费使用效率低

因制度约束不到位、强化单位资金规范管理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基本运行费的使用效率。如科研院所仍保留的公车(业务用车),运行中存在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制度的有效约束远不如机关单位,用车申请流于形式,未严格规范管理,导致公务用车运行费的浪费。

(二)科研业务经费保障难

1. 科研项目申报积极性不高

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大锅饭”心态依然存在,项目申报和工资待遇不相关,且个别有资历的老科研人员自感“荣誉”已满,而年轻同志受限于职称、资历等因素,申报项目难,导致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项目经费则不足。

2.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不充分

首先,项目申报存在个别目的不纯,为职称评审、奖项申报等荣誉,即使得到立项,因对项目本身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使用中过于随意、偏离预算,缺少规划、行成浪费,易造成科研成果无产出、资金使用不充分等。

其次,项目结余经费未充分利用。根据新政策要求,科研项目结束后,结余资金可留于课题组,或由单位统一管理用于科研直接支出。目前这部分经费与日俱增,但大多科研单位,未对其加以重视,存在闲置浪费现象。

3.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受限

首先,项目资金使用中,因种种特殊情况,还不能完全按“放管服”政策细化执行,如S研究所承担的一些公益性任务,项目不允许编制间接费用,扩大间接费用的比例更无从谈起。且“三公”经费使用也仍按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统计上报,受零增长约束,使科研的出国研学等受限,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科研资金使用还难在“钱要用时没有,钱有了来不及花”的尴尬。当年申报的项目,要求自立项则开始实施,支出必然也随之发生,但财政经费下拨要经层层审批、公示等环节,项目从申报到资金下达时限较长,尤其是实行了资金国库支付后,要求专款专用,项目使用中收支一一对应。当项目实施按下了“启动键”,却遭遇了资金难到位的“没钱花”,相对应的是年底当项目资金下达时,往往却错过了项目实施的“黄金期”,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要求将当年的经费使用到位,各科研单位自然又遭遇了“钱花不完”的苦衷。这种人为造成的资金使用“难”,与研究的客观连续性或季节性相悖。

(三)收入增长乏力

1. 盘活现有存量力度不够

盘活存量也是增加财力保障的途径之一,但存在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现象。如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未充分利用出租等手段来为单位争取收益;科研仪器仍存在共享难,也未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给单位带来资金收入;项目结余资金未得到充分使用等。

2. 纵向收入保障停滞不前

纵向收入新的增长点开拓不够。主要是受科研体制、分配机制约束以及单位自身对创新奖励不够细化等因素影响,传统科研优势发挥不足,科研单位在机遇面前,缺乏挖掘、创新精神,新的增长点仍待开拓。

3. 横向收入增长缓慢

科研人员大多忙于日常科研工作,对形成的科研成果缺少归纳总结,导致对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产业技术成果凝练较慢、较少,进而造成科研成果得不到充分转化和推广,难以及时为单位带来收益。另一原因是,部分公益性科研院所,知识分子还处于自筑的 “围墙”内,对社会需求缺少了解,其研究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点”相脱节,对接、融入开放市场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发展理念、形式不够,未实现产研充分融合。

三、提高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对策

针对目前科研院所出现的财力保障困境,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提出提高财力保障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开源,不断提高资金来源总量

1. 最大化争取财政保障,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首先,利用体制改革和新政出台契机,吃透政策、多方努力,最大化争取基本支出的财政拨款,提高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降低自有资金“养兵”压力,筑牢“有钱养兵”的基础。

其次,最大限度争取财政项目拨款,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平台运行经费、实验室改造类修购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的财政稳定支持,既能提升单位软、硬件实力,又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 完善机制,积极寻找新的资金增长点

一是通过增加横向服务,为单位争取创收。以S 研究所为例,如可以通过成立鱼虾病检测门诊部,让实验室检测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增加单位横向收益;也可以利用沿海渔业资源补偿契机,增加鱼苗培育量,参与海洋增殖放流项目投标,为单位增加創收等。

二是通过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的形式,争取项目经费。联合申报既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也增加了项目的推广性。因为一方面由于企业共同参与,增加了资金的配套投入;另一方面,这些成果或产出,由于前期由企业共同参与,得到了同步验证和认可,容易使市场产生信赖,增强了投资者的收益信心,为推广打下市场基础。

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可以考虑通过打破传统的部门分组,组建临时课题组,再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绩效鼓励机制,同时完善间接费用绩效奖励和成果转化绩效考核机制等,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使科研人员通过“各显神通”来提高自身收入水平的同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四是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反馈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争取承担的公益性科研任务,能结合公益院所的财政保障率,适当考虑调动科研单位积极性等因素,安排公益性项目的间接费用等,让经费在增长的同时,更具自主性,更有利于科研事业发展。

3. 服务基层,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活动的本质是为了转化应用,因此要重视成果和转化的关系,形成围绕转化搞科研、利用转化促科研的良好局面,最大化地实现成果转化收益。以S研究所为例,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承担编制资源保护及补偿方案、渔具网具鉴定技术等政府购买服务等,既满足基层需求、帮助排忧解难,又通过成果转化,带来收入,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4.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用好结余资金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对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同样重要。为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将现有优势存量固定资产开发转化,如资产出租、仪器共享等。充分利用好项目结余经费,既可以给予青年科技人员“第一桶金”,让他们放心起步,又可满足单位发展新领域、进行初步探索的需要,摆脱各种考核指标限制,大大降低了前沿探索压力。

(二)节流,努力提质增效

1. 做好资金的统筹调控,优化支出结构

从资源配置入手,做好资金的统筹协调。如何科学配置有限的财力资源,建立符合单位发展要求的经费管理体系,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在现有资金来源结构基础上,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从保平稳出发,处理好基本运行收支和单位总收支的关系;二是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三是从资金统筹的角度,处理好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关系,在项目养单位和单位养项目间寻找平衡点。

2. 切实加强监管,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加强资金监管,该花的花,能省的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通过风险点排查,制定完善的内控体系,加强各项支出的量化绩效考核,避免资源使用效率低和不必要的浪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金使用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单位经济运行可持续。

3. 通过联合培养学生,加强与高校合作

通过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能提高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研究生在学习中,可以承担课题的基础工作,助推了科研工作也节约了聘请临时劳务人员的开支;另外,科研单位因为规模和综合实力的限制,仪器设备不管从先进程度,还是数量上,都远不如高等院校,通过和高校的合作交流,能弥补科研院所因财力不足无法购置满足需要设备的不足。

四、结语

作为公益科研创新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公益性科研院所,其财力保障面临的问题,虽普遍存在,但通过我们开源和节流相结合、盘活内部资源和最大化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努力,这一现状势必会从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其财力一旦得到提升,也将推动科研创新工作更上新台阶,为政府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万年青.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9(21):54-55.

[2]袁敏,夏凯丽.科技经费改革下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9-21.

[3]刘蓉蓉,张江丽,石明桢,熊明民.农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01):16-1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科研申报书范文第6篇

(全市共36家单位)

肥东县

1、肥东县马岗实验小学

2、肥东县撮镇中学

3、肥东县店埠镇镇南社区

4、肥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肥东县无籽西瓜协会

6、肥东县丰宝食用菌协会

肥西县

1、肥西县聚星乡大葱技术协会

2、肥西县上派镇三岗村民委员会

3、肥西县实验小学

4、合肥田野食用菌协会(肥西县)

5、合肥喜洋洋生态农庄(肥西县)

长丰县

1、长丰县立华养鸡技术协会

2、长丰县裴户村养猪技术协会

3、长丰县三十头乡果树技术协会

瑶海区

1、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凤阳路社居委

2、瑶海区大通路街道华业社居委

3、瑶海区红光街道钢南社居委

4、瑶海区磨店乡政府

5、瑶海区蚌埠路第五小学

庐阳区

1、庐阳区杏林街道办事处

2、庐阳区亳州路街道亳州城社居委

3、庐阳区安庆路街道办事处

4、庐阳区三牌楼街道办事处

5、庐阳区大杨镇政府

6、合肥市杏林小学(庐阳区)

7、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庐阳区)

8、合肥市地震监测中心(庐阳区)

9、合肥市沃土农业科技示范园(庐阳区) 蜀山区

1、蜀山区琥珀山庄街道办事处

2、蜀山区南岗镇瓦屋村民委员会

3、蜀山区南七街道洪岗社居委

4、蜀山区井岗镇十八岗村民委员会

5、合肥市香樟雅苑小学(蜀山区) 包河区

1、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兰亭社居委

2、包河区望湖街道王大郢社居委

上一篇:国税局党建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