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环境分析范文

2023-09-16

宏观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人口环境:

(1)人口年龄结构: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第六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

(2)人口城乡结构: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3)全国大学生人数:据预测,2009-2010,中国全国高考人数仍将近一千万。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意见稿)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4)全国白领人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白领人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调查显示:百分之七十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究其原因,是现代高强度的个人竞争以及在大中城市居住所要支付的成本高等原因所导致的压力太大。所以说,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庞大市场。

2、 政治法律环境

企业只有顺应国家的政治大环境,才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食品工业是与实现国家“三农”政策息息相关的产业,饮料行业被列为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其未来将更加辉煌灿烂。我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指出重点发展饮料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提高饮料生产总量,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挥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产品,适度发展瓶(罐)装饮用矿泉水,降低碳酸类饮料的比例,发展并规范功能性饮料的生产。

3、 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软饮料市场的发展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时至今日,已经成长为一个庞大、成熟的市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促使饮料消费需求始终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中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

近几年人们日益关注健康和环境,不喜欢糖和添加剂含量高的食品。人们更加关注科学饮食,如何通过使用食品打到养生调理、滋体美容等功效也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新兴饮食时尚。人们对饮料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喝饮料不再仅仅是为了解渴,而希望饮料能提供降火、美容、补充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健身等附加的一些保健功能。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碳酸饮料的主导地位已受到了挑战,瓶装饮用水、果汁和茶饮料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保健功能饮料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居民饮料消费习惯: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是选择在口渴时及运动后喝饮料,这也是解决人们最根本的生理需求。

4、 经济环境

在2009年中国经济数据中,GDP增速达到8.7%,全国GDP总量达到33.5万亿元。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5.5%。 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

温家宝总理在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将达到8%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5.5,比上季度提高7.8点,为2008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期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2.9,比上季度提高2.3点,为连续第四个季度走升. 各行业企业景气连续四个季度位于景气区间.一季度,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30.1,比上季度上升2.0点,39个工业大类企业景气指数继续位于景气区间。

同时,在健康饮品方面,统计表明,我国功能饮料的销售额2000年达到8.4亿元人民币,2005年攀升至30亿元人民币,2008年突破50亿元人民币。2008年中国饮料市场报告表明,保健饮料的市场份额已占到了中国饮料市场的22.2%,保健饮品已成为人们的主流饮品,人们对保健饮品的消费呈日益增长趋势。

5、 校园环境

人口统计:广东商学院三水校区约有12000多名学生,目标市场广东商学院三水校区男女比例为3:4,因此银鹭花生牛奶市场广阔。另外还有300人左右的教职工及保安人员等,他们是潜在的消费目标群。

价值观念:学生虽没有自身的收入来源,但是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投入从来都是不吝啬的。同时这两类人乐于追求时尚新潮的事物。新一代学生与以往的学生相比,他们在性格方面没有受到过多得压抑,经济方面又有强大的后盾,喜欢标新立异,容易接受新事物。

宏观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 工学任务三第一节便是汽车宏观营销环境。

汽车宏观营销环境是指那些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又不被企业营销职能所控制的全部因素,包括人口环境、自然和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政策与法律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因素及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结合各汽车公司或品牌进行汽车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因本校学生为中职中专学生,他们基础知识不是特别扎实,而且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心态十分被动,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或注意力不集中,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针对这些问题,在上课时会采用更多的案例来引起学生兴趣并帮助其理解,同时也会更多的对学生进行提问或教学,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从而达到本堂课教学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定义、因素及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宏观营销环境所包含的因素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训学习市场营销的兴趣,体验自己分析营销环境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含义及包括的内容。 教学难点:①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分析的具体方法。

②将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分析运用到各汽车公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PT、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1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

在中国汽车产销量增加的同时,我国的汽车使用环境变得越来越趋于国际化。2006年初,国家六部委联合发文取消了很多地区歧视小排量轿车使用的地方政策,同年4月又实施了新版汽车消费税率,鼓励购买和使用小排量轿车,以节约能源。除此之外,用户对汽车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而汽车市场的发展使汽车的营销环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又上资料可以看出,影响汽车销售和营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便是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

二、 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定义。

提问:同学们,在你们还没有看书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你们觉得影响汽车营销的因素都有些什么呢?

鼓励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内容,整理并总结,引出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定义。

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是指那些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又不被企业营销职能所控制的全部因素,包括人口环境、自然和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政策与法律环境。

让学生在书上找到相关内容标记上后,全班齐读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定义,加强学生对此的记忆及理解。

三、 人口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人口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家庭结构、人口年龄分布及地域分布等因素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将此段话标记并齐读后,带领学生根据相关资料理解人口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1、 年龄结构。

资料:46.7%的90后、57.6%的80后、50.2%的70后、42.6%的60后拥有或者计划拥有第一辆车。70、80后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较为高涨,80、90后结婚车已经快成了必备品。

以上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各个年龄结构的人对车的需求量以及需求方向不同,从而,我们也可以对某汽车品牌的消费者年龄结构做出分析。

提问:QQ、奔奔等一系列国产微型车的消费者年龄结构是哪个阶段?

— 2 — 总结学生答案并延伸:我们可以根据分析或调查掌握每种车的消费者年龄层,以此来对车的外表、性能等各方面进行营销。

2、 性别结构。

资料:德国57%女性有车。美国,女性消费占据汽车销量的51%,会影响80%以上的男性购车决定。男性偏好黑、银、灰,女性偏好红、蓝、紫等彩色。女性偏好手自一体或5速自动,男性偏好6速手动。

以上资料简单的说明了性别结构对汽车营销的影响。

提问:举例你熟悉的汽车品牌,分析它是针对男性市场还是女性市场或者两者皆有? 结合学生答案,将性别结构相关知识再深化。

3、 家庭结构

以家庭结构不同对汽车座椅要求不同,再对汽车车型要求不同等引导学生对家庭结构理解及记忆。

4、 社会结构

资料:书47页城镇人口增加。

提问:同学们,在中国,购买汽车的是城镇人多,还是农村人购车的多?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城镇人口的增加可以增加我们的汽车销售量,所以,社会结构的变化能够影响到我们的汽车营销。

四、 自然地理环境对企业营销的营销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该地的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有时这种影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1、 自然环境

现今社会的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就中国,去年开始,雾霾现象及其严重,同学们想想,自然环境的破坏对我们汽车营销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自然环境对企业营销的营销表现在两方面。

2、 地理环境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室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前必须考虑的地理环境因素。 例:同一个汽车公司,在重庆这种山地地区和成都这种平原地区,推行的车型是否一样呢?再思考,我国新疆地区的公路等级如何,一般的轿车和越野车哪种在新疆的销量会

— 3 — 更好?

根据以上两个问题答案,总结书上影响汽车使用的自然地理因素。 第二课时:

一、 经济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1、 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人均收入、各人可支配收入、各人可任意支配收入及家庭收入对汽车企业营销的营销。

例:根据近4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机动车可以普及。

2、 消费结构比例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公式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资料:中国家庭开支主要用于吃穿(恩格尔48.6%)。中国家庭消费愿望排序,住宅,子女教育,医疗保险,汽车。

提问:由上资料大家可以联想到,如果你以后做销售人员,你会如何分析顾客是否真的有实力购买汽车了?

总结学生答案:我们可以和顾客聊天,如果顾客的住房、孩子教育、医疗保险都已经满足,那他购买汽车的可能性便会大得多。

3、 经济运行速度

地区经济运行速度的高低决定着汽车的需求数量,也影响着全社会对运输工具的需求规模。

4、 地区金融手段

金融政策的变化对整个地区的销售市场会形成很大的影响。

提问:假如,四川现代开始大批量生产销售时,资阳会出台一些什么样的金融政策?对现代的营销有什么影响?

鼓励学生思考回答,并对答案进行总结,加强书本上知识的运用。

二、 科学技术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企业营销的科学技术环境是指由于技术因素而引起的生产力变化,从而对市场营销所带来的影响。

— 4 — 资料:20世纪60年代,汽车制造竞争阶段,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70年代是汽车性能竞争阶段,以降低汽车震动,减小噪音,和提高汽车使用寿命为目的。80年代是汽车造型竞争的阶段。90年代进入汽车仿真设计竞争阶段,以汽车快速更新作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

根据以上资料,引导学生对书上科学技术的相关重点内容进行学习理解。

三、 政治、法律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汽车产品的营销活动产生明显影响的政府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及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相关政策的总称,它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政府令,也包括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

资料: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这对汽车市场营销来说,是一个可以促进汽车市场营销的好消息。但是,在中国政策方面,由于空气污染严重,治理大气污染政策力度在加大,城市对汽车进行限行限购,这又会影响到汽车市场营销。而购置税的最低税价及时更新也是对汽车营销的不良营销。但是,我们可以讲我们的目光放在新能源汽车上,现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可以得到几千到几万不等的补贴,而这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又是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提问:由上诉资料,同学们在书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讨论我国还有那些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在影响着汽车市场?

总结学生答案,并引导更深入的理解书上内容。

四、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社会的名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社会结构等的总和。

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讨论,分别对以上设计到的因素举例说明其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总结学生答案,带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 小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汽车市场宏观营销环境分析的相关内容,大家在回忆一下我们这两节课的内容,你会发现,宏观环境其实就是企业没法控制的环境,而由此再倒推剧烈,你就能比较清晰的记得宏观环境的内容了。而在之后的学习中,大家一定要结合现实中的案列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让你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教学反思

— 5 — 本课的实用价值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企业的宏观环境。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科学性:本课并非全部讲授式教学,教授途中多次让学生思考问题及回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宏观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而女装、童装、睡衣等市场则相对发展还不成熟,强势领导品牌还很缺乏。

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困惑:

1、 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

有衣穿。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企业的销售翻了好几倍,帐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不处理吧,积压只会导致更加库存品的更加贬值甚至一文不值。进行低价抛售处理吧,一来那些过季的产品不见得有人要,二来低价抛出去对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又是个很大的打击,很容易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体系产生怀疑。另外,库存数与企业缺货数量又往往是成反比的,因为服装产品从采购面料到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旺季时候有足够的数量可供销售,往往不得不储备大量的货品,这就为库存埋下了隐患。而有些较保守的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往往限制货品的生产数量,但一旦该货品畅销起来,却又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缺货而错失销售良机。

2、 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

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 国内的服装企业一来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于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3、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非常贫乏。无论是从生产管理还是设计、营销、广告等。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根本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4、产业链的不健全。

谁都清楚,面料是服装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内

面料供应商较国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 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经销商队伍则整体经营水平不高。由于服装经营门槛低,很多有点资本的人都愿意选择服装来投资经营,服装经销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很多经销商还不具备品牌经营意识,根本不能和企业一同成长。 而我们最终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欠成熟,对服装的文化了解不深,很多消费者一味崇洋媚外,导致一些服装企业无法坚持自己的品牌风格,而只能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做一些媚俗的产品。

5、品牌含金量还不够。

服装品牌含金量普遍还不高,还无法与国际品牌正面竞争,很多企

业对品牌的理解有限,品牌意识还不强,太注重目前利益,对品牌缺乏长远的规划。市场上总是充斥着一些急功近利的品牌运作手法,比如泛滥成灾的打擦边球的假洋鬼子品牌,堂而皇之的占据着中高档商场的位置,倒是形成了中国特色服装产业的发展之路,虽然一系列问题在制约着中国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毕竟,这是一个很有前途和生命力的行业。

如果地方政府和企业能意识到这些并引起重视,困难并非不可克服的。

1、 政府、协会引导,形成产业群,创建地域品牌。

中国服装产业如今已经形成众多的地方产业群,这是一种很好的趋

势。比如宁波的男装、福建的休闲服、深圳的女装、南海的内衣、增城的牛仔等等。产业群的出现有利于通过地域整体的影响,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同时促进技术、人才、面料等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以实现共同发展。而且,形成地方产业群更有利于品牌联合起来集中优势向国外推广,比如温州服装行业协会就经常组织服装企业集体赴国外参展,扩大温州服装在国际上的影响。这就需要有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牵头作为纽带,来指导并带动各个地方产业群体的发展。

2、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这需要服装院校和企业通力合作,来培养服装行业真正需要的人

才。毕竟,人才才是最大的生产力。现在,一些实力企业已经开始向高等院校“订制”人才,要求高等院校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而企业则支付一定的培养费用。这也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给人才成长发挥的空间。

3、 向产业链的上游渗透。

面料在服装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最新潮的面料就相当于

拥有了潮流,服装企业应该加强与面料厂商的合作,甚至主动参与到面料的开发、设计中去,以占据竞争的主动权。

4、强化品牌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不被淘汰,做品牌永远是正确的选择。众多的服装企业应该尽快从家庭作坊式生产中解脱出来,重视品牌的建设,树立长远的品牌目标。

4、 让品牌走向国际。

有条件的企业,则应该把眼光放眼国际,学习国外的先进生产、设

计、管理经验,同时大胆走出去,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把外汇赚回来。中国服装有丰富的国际品牌加工经验,说明我们的生产工艺质量已经不具备问题,缺的只是战略,缺的只是眼光和实际操作能力。

商机无限,如何掘金? 整体说来,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准入门槛不高,经营风险亦不是很大,通常只要手上有一定资金就可以介入这个行业。巨大的市场衍生着无数商机,行业竞争虽然已经比较激烈,但还远没到白热化的程度。而且,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形成垄断的行业,所以,只要你想脱颖而出,就永远有机会。在进入这个行业以后,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发现商机呢?

1、细分市场,抓住自己的专长切入。 在服装行业,要追求产品线的大而全几乎是不可能的,服装产业是可以进行深度细化的产业。产品线可以分为男装、女装、童装、休闲服、内衣、职业装等等多个分支。而这些分支又可以进一步细化,抓住了任一细分市场都将是一片巨大的市场。比如男装内裤、睡衣等分支市场都远没有成熟,机会还很多。 福建的九牧王的成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自己的优势产品西裤打造出品牌,并将西裤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也被业内评为第一个裤子的“中国驰名商标”,如今的九牧王,已凭借强的品牌优势,向休闲服等领域蔓延。

2、提高附加值,做高档品牌。在中低档品牌领域,众多的品牌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和竞争力,但在高端领域,国产品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很多世界顶级品牌加工基地就在中国,但为什么我们就只能依靠帮别人加工挣点小钱,而人家却赚取着品牌背后高额的利润呢?一些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应该抓住机遇,逐步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做出中国人自己的阿玛尼,中国人自己的范思哲来。不求其多,但求其精。

宏观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一)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是法律、政府机构、影响或制约社会上各种组织与个人的压力集团的集合。下面主要讨论几种主要政治法律环境对BYD汽车营销的影响。

1、.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综观世界各国,调节企业营销活动的法令、法规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商业立法目的主要包括:

(1)保护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例如欧盟各国已在积极建立包括竞争行为、产品标准、产品责任和处理商业事务的新的法律框架。独联体及东欧各国已迅速通过了各项促进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法律。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已建立了一整套包括竞争、产品安全和责任、公平竞争和信用行为、正当包装和标签等等方面的法案,达数十项之多。

(2)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的侵害的法规。例如,挪威法律认为购物印花、竞赛、赠奖等是不适当或不公平的促销手段而禁止采用。泰国规定食品加工业主必须用全国性品牌销售低价品牌的食品,以保证低收入者能从市场上买到经济实惠的产品。印度规定食品公司在推出与市场上已有品牌类似的新品牌时,如推出另一种可乐饮料或大米品牌时,需要经过特别的批准。

(3)保护社会利益,以防不受限制的商业行为损害的法规。一些新立法及其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向企业收取其产品或其生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2、.政府执法机构力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特别是“入世”前后,为保证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中国政府已经建立、清理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同时,政府机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其结果必将使执法机构越来越健全完善,执法力度也将越来越严格。所有这些都是在中国进行营销的企业必须给予重视的重要政治法律环境趋势。

(二)经济环境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在分析2008年市场状况时表示,2008年整体经济环境和新政策不会影响自主品牌汽车包括比亚迪汽车的增长,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将有3款新车密集上市,2007年比亚迪用F3一个系列车型就拿到10万辆的市场业绩,

2008年20万辆的目标还是比较务实的;另一方面,从车型上来看,2008年比亚迪仍然主攻

2.4L排量以下市场,F3还是重点车型,F6也将占到10%以上的份额,这跟国家提倡消费者使用环保、节能车型是相一致的,这一细分市场还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了解,比亚迪汽车2008年20万辆的分解计划为:中级轿车F3系列计划目标15万辆,中高级轿车F6计划目标25000辆,微轿F1计划目标为20000辆,硬顶敞篷结构的轿跑车F8计划目标为5000辆。业内人士分析,F3实现15万辆的目标问题不大,家轿市场比亚迪F3已经走得非常稳健;F6要实现25000辆的目标,能否在年后市场旺季来临之前上市是关键,从终端预定的情况来看,F6的订单量还是大大超出了厂家预期。而对于F1,无论从车型竞争力还是从2008年市场环境上看,微型轿车市场极有可能迎来大翻身、大解放的一年。而对于中高级轿车F6的上市,比亚迪汽车目前还没有完全透露即将采取的策略,但树立产品性价比标杆肯定还是最为核心的策略。据记者在比亚迪经销商处了解,F6自动档2.4L排量的预定价格为12.58万,而且绝大多数经销商对这款“与克莱斯勒共线生产模具、与凯美瑞同一级别”的商务轿车信心十足。

BYD汽车能够迅速做到目前这样的规模,是因为顽强的吉利人找准了他们的市场新坐标:服务营销。对于国内汽车市场而言,打品牌战也好,打价格战也罢,产品有形部分的价值在消费品价值中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而无形产品价值及产品无形部分的价值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吉利人明智地选择了服务营销。说其明智,是因为就服务的质量、服务的价值、服务的手段、服务的体系而言,无论是汽车的百年老店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字辈,在服务这道坎面前,大家是平等的,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笨鸟先飞的启迪,龟兔赛跑的哲理,这些都可以在吉利汽车售后服务中找到注解。

(三)技术环境

比亚迪三大产业:IT、汽车以及新能源。

1、IT领域:

作为一站式手机零部件供货商,比亚迪生产各种优质的手机零部件。

作为业界领先的ODM供应商,比亚迪依托垂直整合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制造、测试、装配及售后等全方位服务。

公司IT产品及业务主要包括充电电池、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

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微电子产品、液晶显示屏模组、LED产品、光电子产品、柔性电路板、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不间断电源、直流电源、太阳能产品、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测试、手机组装业务、笔记本电脑测试、制造和组装业务等。公司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实力的提升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主要客户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

2、汽车领域:

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长沙五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

3、F3R、F

6、F0、G3等传统高品质燃油汽车,S8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双模电动汽车。

作为最具创新的新锐民族自主品牌,比亚迪汽车保持了连续5年超100%高增长!200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已超过44.8万台,同比增幅达162%!

3、新能源领域:

比亚迪 “三大绿色梦想”解决石油问题带来的全球环境污染和经济问题,中国科技创新造福人类、荣耀世界!

电动车

电动车在城市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8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在深圳上市,吹响了解决能源紧缺、二氧化碳减排和环境污染三大问题的号角。在比亚迪双模电动车的过渡下,纯电动车时代亦不再遥远。比亚迪以拔得头筹的先机,开创了中国力量领跑世界的壮举!

储能电站

比亚迪基于铁电池核心技术实现能源储存,形成对智能网的技术支持。依托先进的铁电池技术,比亚迪电池储能电站可以满足能源存储、削峰调谷的需求,通过均衡用电,解决智能网在建设中的储能难题,形成对智能网的技术支持,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功率波动进行平滑。同时,比亚迪储能电站相比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现有储能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和运行寿命优势,储能效率更是高达90%以上,远高于抽水蓄能的60—70%,经济效益突出,需求巨大,应用前景广阔。全球电力需求逐年增长,用电高峰和低谷的负荷差距越来越大,电池储能电站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将给电网储能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更新,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太阳能电站

采用独创的技术和工艺,大幅度降低了太阳能应用成本,让太阳能发电获得与煤电相当的成本,解决了一直严重制约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硅片生产供应问题,加速了太阳能发电普及过程,对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4、自主创新

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电子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和市场的研究等;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

(四)社会文化环境

1、 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使节能环保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2、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有机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在新的起点上形成新的发展机制。这既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又有利于解决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理顺重要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关系,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企业和全社会降低消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4、进一步增加节能环保投入,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5、加强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开发环保科技,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设备、环境服务等产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提高环保效率和水平,以增加投资、带动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而女装、童装、睡衣等市场则相对发展还不成熟,强势领导品牌还很缺乏。

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困惑:

1、 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

有衣穿。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企业的销售翻了好几倍,帐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不处理吧,积压只会导致更加库存品的更加贬值甚至一文不值。进行低价抛售处理吧,一来那些过季的产品不见得有人要,二来低价抛出去对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又是个很大的打击,很容易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体系产生怀疑。另外,库存数与企业缺货数量又往往是成反比的,因为服装产品从采购面料到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旺季时候有足够的数量可供销售,往往不得不储备大量的货品,这就为库存埋下了隐患。而有些较保守的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往往限制货品的生产数量,但一旦该货品畅销起来,却又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缺货而错失销售良机。

2、 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

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 国内的服装企业一来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于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3、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非常贫乏。无论是从生产管理还是设计、营销、广告等。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根本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4、产业链的不健全。

谁都清楚,面料是服装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内

面料供应商较国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 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经销商队伍则整体经营水平不高。由于服装经营门槛低,很多有点资本的人都愿意选择服装来投资经营,服装经销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很多经销商还不具备品牌经营意识,根本不能和企业一同成长。 而我们最终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欠成熟,对服装的文化了解不深,很多消费者一味崇洋媚外,导致一些服装企业无法坚持自己的品牌风格,而只能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做一些媚俗的产品。

5、品牌含金量还不够。

服装品牌含金量普遍还不高,还无法与国际品牌正面竞争,很多企

业对品牌的理解有限,品牌意识还不强,太注重目前利益,对品牌缺乏长远的规划。市场上总是充斥着一些急功近利的品牌运作手法,比如泛滥成灾的打擦边球的假洋鬼子品牌,堂而皇之的占据着中高档商场的位置,倒是形成了中国特色服装产业的发展之路,虽然一系列问题在制约着中国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毕竟,这是一个很有前途和生命力的行业。

如果地方政府和企业能意识到这些并引起重视,困难并非不可克服的。

1、 政府、协会引导,形成产业群,创建地域品牌。

中国服装产业如今已经形成众多的地方产业群,这是一种很好的趋

势。比如宁波的男装、福建的休闲服、深圳的女装、南海的内衣、增城的牛仔等等。产业群的出现有利于通过地域整体的影响,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同时促进技术、人才、面料等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以实现共同发展。而且,形成地方产业群更有利于品牌联合起来集中优势向国外推广,比如温州服装行业协会就经常组织服装企业集体赴国外参展,扩大温州服装在国际上的影响。这就需要有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牵头作为纽带,来指导并带动各个地方产业群体的发展。

2、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这需要服装院校和企业通力合作,来培养服装行业真正需要的人

才。毕竟,人才才是最大的生产力。现在,一些实力企业已经开始向高等院校“订制”人才,要求高等院校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而企业则支付一定的培养费用。这也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给人才成长发挥的空间。

3、 向产业链的上游渗透。

面料在服装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最新潮的面料就相当于

拥有了潮流,服装企业应该加强与面料厂商的合作,甚至主动参与到面料的开发、设计中去,以占据竞争的主动权。

4、强化品牌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不被淘汰,做品牌永远是正确的选择。众多的服装企业应该尽快从家庭作坊式生产中解脱出来,重视品牌的建设,树立长远的品牌目标。

4、 让品牌走向国际。

有条件的企业,则应该把眼光放眼国际,学习国外的先进生产、设

计、管理经验,同时大胆走出去,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把外汇赚回来。中国服装有丰富的国际品牌加工经验,说明我们的生产工艺质量已经不具备问题,缺的只是战略,缺的只是眼光和实际操作能力。

商机无限,如何掘金? 整体说来,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准入门槛不高,经营风险亦不是很大,通常只要手上有一定资金就可以介入这个行业。巨大的市场衍生着无数商机,行业竞争虽然已经比较激烈,但还远没到白热化的程度。而且,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形成垄断的行业,所以,只要你想脱颖而出,就永远有机会。在进入这个行业以后,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发现商机呢?

1、细分市场,抓住自己的专长切入。 在服装行业,要追求产品线的大而全几乎是不可能的,服装产业是可以进行深度细化的产业。产品线可以分为男装、女装、童装、休闲服、内衣、职业装等等多个分支。而这些分支又可以进一步细化,抓住了任一细分市场都将是一片巨大的市场。比如男装内裤、睡衣等分支市场都远没有成熟,机会还很多。 福建的九牧王的成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自己的优势产品西裤打造出品牌,并将西裤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也被业内评为第一个裤子的“中国驰名商标”,如今的九牧王,已凭借强的品牌优势,向休闲服等领域蔓延。

2、提高附加值,做高档品牌。在中低档品牌领域,众多的品牌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和竞争力,但在高端领域,国产品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很多世界顶级品牌加工基地就在中国,但为什么我们就只能依靠帮别人加工挣点小钱,而人家却赚取着品牌背后高额的利润呢?一些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应该抓住机遇,逐步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做出中国人自己的阿玛尼,中国人自己的范思哲来。不求其多,但求其精。

宏观环境分析范文第6篇

一、 人口环境

2007年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从低端市场的短兵相接,到高端市场的开启;从区域市场的打响,到各品牌新战略的发布,手机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呈几何级的速度发展,国内手机厂商出货量停滞。

2007年区域市场成为厂商竞争的焦点。各大品牌渠道下渗,向

三、四级乃至更低的区域市场延伸。相对于国外四大品牌激烈对抗,国内品牌的表现乏善可陈。此外,“黑手机”抢夺市场,使得国内品牌的生存空间更加狭窄。

二、 经济环境

近期,多家数据统计机构公布了2007年中国市场手机的销量,其中赛迪顾问公布的数据为1.51亿部,易观国际的数据为1.49亿部。对于中国手机市场表示出浓厚兴趣的,远非上述几家机构,包括中国台湾的数家机构也发布了相应统计数据,预估总量在1.4亿至1.5亿部左右。

2007年,2000元以下中低端手机占大半江山,但高端产品关注度上升明显。音乐与智能手机均价差距缩小至647元。未来中国手机消费市场,智能机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各大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三、 自然环境

2007年,整体品牌竞争格局保持稳定,诺基亚获得48.2%的关注比例,超过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与三星三个品牌的关注比例之和。国内品牌无力应对,关注份额日渐萎缩。新品牌进入市场,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尚不明显。

音乐手机初期在容量方面为用户所诟病,但是在2007年,2GB、4GB乃至更高容量的机型不断上市,给音乐手机市场注入活力,使其关注比例在2007年第四季度反弹,达到55.6%。智能手机2007年实现三级跳,关注比例上升10.3个百分点。200万像素拍照手机主导市场,占据46.9%的关注份额。

四、 技术环境

2007年,各大手机厂商采用不同策略推动市场发展,导致品牌竞争激烈。诺基亚推动娱乐市场战略并涉足互联网服务领域;索尼爱立信弥补智能手机软肋;三星放下架子攻低端;摩托罗拉发展受阻,其他国外品牌如LG、飞利浦等表现不佳。多普达锋芒毕露,其他国产品牌在生死线上挣扎。手机市场再现黑马,苹果高调入市,魅族、纽曼先后进入手机市场。

五、 政治环境

2007年,运营商单向收费为消费者带来惊喜。运行五年之后的手机核准制寿终正寝,这对于各大厂商来说有喜有忧。国内三大手机运营商之间的明争暗斗势必会推动中国手机消费市场的发展,但对于国内手机厂商而言,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有待于开发,国家和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

此外,截至2007年底3G牌照仍未发放。

六、 文化环境

上一篇:会计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会计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