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范文

2023-09-22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范文第1篇

4.3 涵管

1、所有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分缝宽度均为20mm;缝间设止水铜片,止水铜片内部用沥青麻丝填充,分缝材料为20mm厚沥青杉板,与土相接部位外包土工布。

2、平涵标准管长为9m,最后一节管长如与施工图设计不符,可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平涵按1:1.5边坡进行开挖,开挖高度每5m设一道1m宽开挖平台;管基开挖要求挖到老土或基岩上,坡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基底整平夯实,地基承载力不小于300kPa,地基超挖部分采用砂砾石或混凝土回填至基底标高,分层夯实,分层厚度300mm,压实度不小于96%;如遇软土层和淤泥时必须对基础另行处理。当涵管基础坐落在土基与岩基的分界面处时,应在此处增设伸缩缝。

4、平涵出口段5m长管身须外包反滤层,反滤层从内到外为150mm厚中粗砂层(粒径d=0.25~2.0mm,相对密度≥0.7)、150mm厚砾石层(粒径d=2.0~20.0mm,相对密度≥0.7),外部再包裹土工布一层。

5、回填粘土设计指标:涵管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6%。涵管开挖断面管顶2.0m以下及涵管周围采用粘土人工夯实,渗透系数不大于1×10-5cm/s,超过涵管顶2.0m时,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分层碾压, 分层厚度300mm,其中建筑物基础下采用含砾粘土夯实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6%。

6、混凝土浇筑时,应振捣密实,并要求使用振捣器捣固;每个位臵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显著下沉,不出气泡,并开始泛浆为准。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脱模的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蜂窝麻面,及时修整、抚光。抚光工艺标准:糙率≤0.014。为及时检查工程质量,要求每50m3混凝土取样一组(3个)。

4.4 施工导流

1、涵管原址挖除重建时,应做好施工围堰,并在涵管开挖断面边上开挖一0.3×0.3m(宽×高)导流沟,必要时应增设抽水泵排水,新涵管建成后具备过流条件后,利用新涵管导流。

2、围堰顶高程不低于死水位(或导流建筑物进口底高程)以上1.5~2.0m,当遇较大施工洪水时,视情况加高围堰,同时围堰应碾压密实,具有一定的防渗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正常施工。

4.5 安全施工

1、建立安全责任制,落实责任人;设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施工工程的安全,统筹工程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并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使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坚持“三不放过”、“工前交底和工后讲评”的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3、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配戴安全帽、防护手套,在钻机三角架上配有安全帽、应急帽。

4、其它事宜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施工。

5 水土保持

1、在主体工程设计中,考虑了混凝土预制块和草皮护坡等水土保持措施,这些防护设施不但满足工程本身的要求,而且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对保障工程安全运行、防止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

6 环境保护

1、采用中和沉淀法处理碱性废水。设计长方形沉淀池用于预制混凝土养护用水废水处理,就近布臵在混凝土预制场的一侧。沉淀池规格(长×宽×深)3m×1.5m×1.6m,废水停留时间为不少

于30s。

2、混凝土拌和系统设袋式收尘器,定期检测收尘器除尘效果,收尘效率降低时应及时清理;在水泥装卸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细骨料堆设简易棚,骨料堆积边坡角度不宜过大,给细骨料堆适当加湿,防止细骨料被风吹散。

3、施工区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乡村生活区参照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评价。

7 施工图设计变更情况 8 其他

1、本说明中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规程和相关施工图要求执行。

2、因上游水下地形测绘成果精度较低,相关设计应待水库放空后视实际地形相应调整。

3、各建筑物地基开挖后应组织参建单位进行验槽,并作好地质素描。如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图纸不一致时,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到场,根据有关变更通知进行调整。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范文第2篇

本工程工期为350个日历天,整个工程要历经雨季、夏季及台风季节,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特编制以下季节性施工方案。

一、雨季施工方案

温州地区雨水较多。根据本公司经验,应着重做好以下事项:

1、管理措施

(1)雨期施工前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雨期施工生产计划,根据雨期施工项目编制雨期施工措施,编制施工措施时,要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不宜在雨期施工的分项工程提前或拖后安排。对必须在雨期施工的工程制定有效的措施。所需材料要在雨期施工前准备好。

(2)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制定防汛计划和紧急预防措施,其应包括现场和周边业主小区及电视台。

(3)夜间设专职的值班人员,保证昼夜有人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同时要设置天气预报员,负责收听和发布天气情况。

(4)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包括临时设施、临电、机械设备防雨、防护等各项工作,检查施工现场及生产生活基地的排水设施,疏通各种排水渠道,清理雨水排水口,保证雨天排水通畅,尽量做到雨停水干,尤其要防止地面水排入地下室。

(5)在雨期到来前,加强检查高耸塔吊和高脚手架防雷装置,质量检察部门要对避雷装置作一次全面检查,确保防雷安全。

(6)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做到晴天抓紧室外工作,雨天安排室内工作,尽量缩小雨天室外作业时间和工作面。

(7)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雨。水泥应放在室内按“先收先发”“后收后发”的原则,避免久存受潮而影响水泥的活性。木地板等易受潮变形半成品应在室内堆放,其它材料也应注意防雨及材料四周排水。

(8)备足排水需用的水泵及有关器材,准备适量的塑料布,油毡等防雨材料。 (9)现场道发生渍水现象,为防地表水进入基坑,将在临近道路做挡水墙。

2、分部(分项)措施 (1)混凝土施工

a、砼施工应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大雨和暴雨天不得浇筑砼,新浇砼应覆盖,以防雨水冲刷。防水砼严禁雨天施工。

b、雨期施工,在浇筑板、墙砼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坍落度。

c、浇筑板、墙、柱砼时,可适当减少坍落度。梁板同时浇筑时应沿次梁方向浇筑,此时如遇雨停止施工,可将施工缝留在次梁和板上,从而保证主梁的整体性。

(2)钢筋工程

a、现场钢筋堆放应垫高,以防钢筋泡水锈蚀。有条件的应将钢筋堆放在钢筋骨架上。 b、雨后钢筋视情况进行除锈处理,不得把锈蚀严重的钢筋用于结构上。 c、下雨天避免钢筋焊接的施工,以免影响施工质量。 (3)模板工程

a、雨天使用的木模板拆下后应放平,以免变形。木模板拆下后及时清理,刷脱模剂,大雨过后应重新刷一遍。

b、模板拼装后尽快浇筑砼,防止模板遇雨变形。若模板拼装后不能及时浇筑砼,又被雨水淋过,则浇筑砼前应重新检查、加固模板和支撑。 c、大块模板落地时,地面应坚实,并支撑牢固。 (4)脚手架工程

a、雨期前对所有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脚手架立杆底座必须牢固,并加扫地杆,外用脚手架要与墙体拉接牢固。

b、外架基础应随时观察,如有下陷或变形,应立即处理。 (5)屋面工程

a、保温层的铺设必须避开雨天,并及时做好找平层和防水层,以免保温层含水过多,影响保温隔热效果。如做防水前遇雨,应将保温层或找平层覆盖。雨后继续施工时,必须对保温层进行取样测含水率,含水率低于9%方可施工。

b、新做的防水层遇有天气有雨时,应用塑料薄膜盖牢,不得使新做的防水层遭到冲刷。

(6)安装工程

a、设备预留孔洞做好防雨措施。如施工现场地下部分设备已安装完毕,要采取措施防止设备受潮、被水浸泡。

b、现场中外露的管道或设备,应用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盖好。

c、直埋电缆敷设完后,应立即铺砂,盖砖及回填夯实,防止下雨时,雨水流入沟槽内。

d、室外电缆中间头、终端头制作应选择晴朗的天气,油浸纸绝缘电缆制作前须摇测电缆绝缘及校验潮气,如发现电缆有潮气浸入时,应逐段切除,直至没有潮气为止。

e、敷设于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应作密封处理。

二、夏季施工方案

1、准备工作

(1)要动员职工,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充分发挥现有降温设备的效能,添置必要的设施,并及时做好检查维修工作。

(2)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入暑前,抓紧做好高温、高空作业工人体检,对不适合高温、高空作业的适当调换工作。

2、技术措施

(1)钢筋混凝土工程

为了防止夏季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受高温干热影响,而产生裂缝等现象,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a、认真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浇捣前必须使木模吸足水分,遇到面积较大时,要用草包加以覆盖,并浇水保持混凝土湿润,一般养护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七昼夜;掺加缓凝型外加剂及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十四昼夜。梁柱框架结构,应尽可能采取带模浇水养护,免受曝晒。

b、根据气温情况及混凝土的浇捣部位,正确选择混凝土的坍落度,必要时掺外加剂,以保持或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大流动性、粘聚性,使其泌水性小。

c、浇捣大面积混凝土,应尽量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必要时采用人工降温等措施,亦可掺用缓凝型减水剂,使水泥水化热速度减慢,以降底和延缓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

d、厚度较薄的楼面或屋面,应安排在夜间施工,使混凝土的水分不致蒸发过快而形成收缩裂缝。

(2)砌体工程

a、高温季节砌砖,要特别强调砖块的浇水,除利用清晨或夜间提前将集中堆放的砖块充分浇水湿透外,还应在临砌之前适当地浇水,使砖块保持湿润,防止砂浆失水过快影响砂浆强度和粘结力。 b、砌筑砂浆的稠度要适当增大,使砂浆有较大的流动性,灰缝容易饱满,亦可要砂浆中掺入塑化剂,以提高砂浆的保水性与和易性。

c、砂浆应随拌随用,对关键部位砌体。要进行必要的遮盖、养护。 (3)抹灰工程

a、抹灰前应在砌体表面洒水湿润,防止砂浆脱水造成开裂、起壳、脱落,抹灰后要加强养护工作。

b、外墙面的抹灰,应避免在强烈日光直射下操作。

c、砂浆级配要准确,应根据工作量,有计划地随配随用,为提高砂浆保水性,可按规定要求掺入外加剂。

三、农忙季节及抗台风方案

1、农忙时季: 在每年的秋收冬种时节,部分农村职工和民工将返回乡村播种庄稼。项目部将采取有效的经济手段和其他鼓励措施,动员农村职工在农忙季节坚守岗位,确保工程正常进展。

2、人员及组织机构的准备

(1)工地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抗台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抗台工作。 (2)应急小组成员在出现台风时,要迅速出击,实施抢险工作。 (3)设置天气预报员,负责收听和发布天气情况。

3、物资准备

(1)项目技术部制定防台物资需用计划报经项目经理审批。 (2)材料员负责防台抢险物资的采购

(3)仓库管理员负责防台物资的保管,如足量的防风用钢丝绳等,并负责日常检查,确保性能良好。

(4)安全员定期组织对物资情况进行检验,确保险情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投入使用。并负责对临时设施、脚手架、材料、机械设备等各方面的防台措施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4、预防措施

(1)公司工程管理处及项目部定期对配电房、输电线路、配电柜(箱)、开关箱、机械设备、脚手架、材料堆置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2)公司工程管理处及项目部定期对工地围墙、房屋坚固性进行检查,发现危墙、危房,立即整修。

5、应急预案

(1)接到预报时,各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对重要部位进行防护。办公室门窗要关好,施工现场临时悬挂的设备、堆放的材料要采取加固措施,大型施工机具、井架等要用钢丝绳封牢或采取其它加固措施。

(2)台风出现时,一切生产工作立即停止。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范文第3篇

[ 来源:文博家园 | 时间:2005-12-16 20:21:01 ]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根据乌鞘岭隧道有关设计和施工问题,提出了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意见,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乌鞘岭隧道是我国正在施工的最长的铁路隧道,本人参加该隧道的部分设计与施工工作,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探讨提高之目的。

1、 工程概况

乌鞘岭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0m,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别为68.84m及127.2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线间距40m,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3m,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右线隧道先期开通。隧道辅助坑道共计15座,其中斜井13座,竖井1座,横洞1座。 乌鞘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隧道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伏地褶皱带和走廊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隧道预计最大涌水量为9621.81m3/d,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情况。

乌鞘岭共8个施工单位参与施工,分别为中铁

一、

二、

五、隧道局和中铁十

二、十

六、十

七、十八局,各单位对该隧道的施工相当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说,该隧道的施工现状可以反映中国现在钻爆法施工的真实情况。

2、 设计概况

中铁第一勘测设计院对隧道的设计采用了动态设计的办法,根据最新的设计文件即修改预设计文件(2003年6月),可以认为: 修改预设计文件是在对乌鞘岭隧道区域作了大量的地勘前期工作,结合兰武线工期要求作出的,正洞的地质情况判断较明确,部分辅助导坑设计,因时间关系缺少前期地勘工作,有待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来补充。隧道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洞身不同的地质情况和特殊施工环境,设计了各型衬砌结构类型供施工选用,针对性较强。结构安全度根据有关单位的意见,相对一般结构设计留有较多的余地。 根据设计和施工现状,以下分别从正洞、辅助导坑、隧道通风、隧道消防救灾及运营安全、环境保护、施工组织和加快进度、确保安全质量的施工工程措施和施工方法等方面提出看法,详见下文。 2.1 正洞

2.1.1 隧道断面内轮廓在新建时速160km的条件下,根据部建设司建技函【2002】6号和《时速160公里新建铁路线桥隧设计暂行规定》内容(以下暂称“暂规”),采用流线型机车,现隧道的净横断面面积为34.7 m2>34 m2(未包括设置救援通道需增加的净空面积),可满足旅客乘车舒适度标准和洞内空气阻力增量不超过明线空气阻力30%的要求;如设置救援通道,则隧道内轮廓应增大。但考虑Ⅰ、Ⅱ线隧道可互为救援通道,为节省投资,暂不设救援通道是合适的。对于内轮廓,我个人意见应一次到位,设计按时速200km/h和开行双层集装箱条件下的隧道限界,正洞工程量不会超过20%,这样可以避免今后高速铁路发展之后的该隧道的滞后性,结合以上两点可以认为该隧道的内轮廓应扩大。

2.1.2 修改预设计文件中,隧道下部外轮廓采用圆顺连接,根据多种地质及地下水情况,修改预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带仰拱结构衬砌断面,施工中选用非常方便。但各级围岩衬砌断面仰拱均采用同一个曲率欠妥,故建议: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度的情况下,对Ⅱ、Ⅲ级围岩仰拱可采用减小曲率的优化设计,减少断面的开挖和隧底填充,隧道Ⅱ、Ⅲ级围岩段全长约9100m,估计可减少开挖约8000m3,减少隧道圬工6000m3,也能提高施工进度,如果侧沟、电缆槽尺寸可以调整,轨下断面还可进一步优化。

2.1.3 第三系泥岩是中等膨胀岩,除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外,衬砌结构宜采用有针对性的型式和设计参数,衬砌内净空宜预留适当富余量,必要时根据量测结果,采取钢纤维钢筋砼结构补强措施,衬砌后防排水体系也需作相应调整。

2.1.4 F

4、F

5、F

6、F7断层及其它地下水丰富地段,地下水宜采取以堵为主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各段衬砌结构需根据地下水的静水头高度设计抵抗不同水头高度的抗水压衬砌,并可适当调整衬砌轮廓,抗水压衬砌的长度宜根据地下水下降曲线确定。F7断层为活动断裂带,建议研究采用拼装式衬砌的可能性,以便提高衬砌适应变形的能力,也有利于衬砌结构减少破坏的机率和快速修复,对于穿越F7断层的措施,为抢工期而采取小断面迂回导坑是合适的,但超前支护可用迈式管棚法代替或结合钢花管注浆法,减省工期,而迂回导坑的长度可根据开挖情况而确定。

2.1.5 三叠系含煤地层,除施工中加强通风,加强监测,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揭煤设计和施工外,同时应按照《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根据瓦斯地段等级,采取相应的防瓦斯工程措施。如需进行全封闭工程处理,则应对引排水系统和瓦斯引排系统进行特殊设计,防水层改为全封闭的瓦斯隔离层。

2.1.6 由于隧道通过段受地质构造作用,曾发生多次区域性断裂,并派生一系列次级小断层,软质岩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开挖后洞壁可能出现较大变形。建议开挖时预留足够的变形量,喷锚支护预留湿喷钢纤维砼补强措施,根据围岩量测情况,必要时增设可缩性钢架或增设长锚杆。隧道通过硬质岩地段在节理不发育的完整基岩内开挖洞室,在高地应力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岩爆现象,设计时宜增加安全防护工程措施。

2.1.7 隧道施工至可能发生突然涌水、涌泥的地段,采取帷幕注浆措施,应采用全断面注浆,止浆盘也按全断面设置,不宜分台阶设置。管棚超前支护地段,大管棚外插角建议采用1~3°,以减少因掉块引起的超挖,终压5MPa也应在施工中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为争取工期,Ⅴ级围岩断层破碎影响带段,超前支护可采用国内较先进施工较快捷的φ51自钻式锚杆代替φ80钢管管棚预支护。

2.1.8 隧道超前预加固方案中注浆锚杆或管棚注浆,可以根据地质情况注双液浆,也可注纯水泥浆以减少成本。若钻孔成孔条件好,不出现坍孔,则帷幕注浆孔可只设孔口管,不设15m的长钢管,以提高浆液渗入围岩的渗入量。

2.1.9 隧道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较强,Ⅱ、Ⅲ级围岩无岩爆地段建议取消钢筋网和拱部系统锚杆,根据需要设置局部锚杆。建议动态设计以优化设计参数为重点,Ⅱ级围岩无须设仰拱。

2.1.10隧道洞身防排水体系设计已很充分,为确保隧道不渗、不漏、不裂,建议设计细化,强调洞身与横通道及附属工程接口处的防水施工措施,强调EVA卷材焊接工艺。设计中EVA复合防水板厚1cm,对于特长隧道建议厚度宜加厚至1.5mm(公路隧道一般在1.2mm),幅宽宜适当加宽以减少接缝。

2.1.11 Ⅴ级围岩加强段初期支护中格栅或型钢间距0.6~0.7m一榀,喷砼设计厚度不能覆盖钢架,使后续防水层施工困难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建议喷砼厚度采用25cm,二次衬砌模筑砼厚度可适当减薄。 2.2 辅助导坑

2.1.1 乌鞘岭隧道辅助导坑位置的选择考虑了隧道地形、地质情况,考虑施工工期的要求,考虑通风、排水、防汛及弃碴等多种因素,但部分斜井洞口边仰坡开挖高度较高,不利于洞口稳定,同时也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比较突出的有

3、

6、

8、

10、12号斜井,洞口处于碎石土或覆土之中,边仰坡高达20多米,1:0.75的坡率有待研究。其中

3、5号斜井为兼作运营通风洞,洞口结构同样需考虑满足防震、防冻和国防要求,衬砌结构应加强,以保证服务期间的可靠度。 2.2.2 根据现场情况,许多辅助导坑的现有断面尺寸难以满足大型运输车辆长距离施工的需要,建议适当加大断面尺寸,同时对衬砌、支护适当加强,以满足快速施工的需要。长斜井的快速施工要求错车道适当加密,如日本东北新干线八甲田隧道(26.455km)折纸工区斜井长1330m,约100m长就有一个扩大断面,可以供参考比较。 2.2.3 洞内施工期间的水仓开挖时宜增设锚喷支护。另外,

7、

8、9号斜井位于富水区,临时支护喷砼中可添加微纤维,封闭毛洞壁、增加抗渗性,改善施工作业环境,加快进度。

2.2.4 大台竖井井深515m,考虑施工安全因素,其施工支护必须加强,Ⅴ级围岩段喷射砼厚度宜覆盖钢架厚度,井底马头门、井底车场与平导连接处不仅应力集中,且受力复杂,需有衬砌支护加强措施。

2.2.5 斜井的施工安全问题:

本隧道几个控制工期的施工工区均是采用长斜井施工方案,如3#、5#、6#、7#、8#、9#、10#。施工中如下几个方面需予以充分的重视:①可能涌水、涌泥;②瓦斯溢出;③施工排水;④施工通风;⑤运输能力。对于可能产生涌水、涌泥的地段,可以采用超前探测、超前预注浆堵水措施,尽量用“以堵为主”的治水方案;对有可能发生瓦斯溢出的地段,施工时应加强监测,加强通风;在地质超前探测已确认有煤层瓦斯地段,该工区按瓦斯隧道的相关规定处理;2000m以上的长斜井,在我国铁路建设中是极少见的,无轨运输重车长距离上坡所产生的废烟、废气对坑道的污染会相当严重,施工通风应能满足规范允许的坑道施工环境要求。同时要有足够的备用设备和零配件,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用电也至关重要,在斜井口需配置保证不停电的备用电源和足够的功率;为加快施工进度,斜井进入正洞后,可能承担多个工作面的运输任务,无轨运输的单车道斜井断面,其运输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斜井断面可以适当加大。

2.6.6 关于两隧之间横通道间距的设置问题

考虑到永临结合,根据消防救援的功能进行设置是较合理的。鉴于目前国内对于较长铁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设计没有规范所遵循,左、右线间的联络通道之间的间距设计为420m,因此当事故发生时,要通过联络通道进入另一座隧道进行避难,司乘人员最多要走210m,如果以0.5m/s的速度行走,则需7min才能进入联络通道,根据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的火灾试验结论:火灾时,一般在起火后2~10min内温度即达到最高,且烟雾在20~30s内即充满整个隧道断面,能见度降到1m左右。也就是说车辆和人员也必须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逃生和避难。据此420m设一道横通道的距离偏大,建议结合试验成果和借鉴国外经验优化设计。

2.2.7 各级围岩地段,横通道衬砌断面形式均设计成直边墙、圆拱形整体式模筑衬砌,Ⅳ、Ⅴ级围岩衬砌建议改为曲墙式衬砌为宜,横通道与正洞连接处斜交跨度较大(最大769cm),交叉区结构受力复杂,Ⅳ、Ⅴ级围岩衬砌结构宜适当加强。Ⅴ级围岩施工时宜增设超前支护,以策安全。

2.2.8 关于避车洞间距的设置问题

根据“暂规”7.0.3要求,规定人所承受的列车风速值为14m/s,超过这个范围将造成人身伤害。本线最高时速为160km,隧道内最大平均风速为13.8m/s,人员侍避区最大风速为28.5m/s,从“暂规”简化计,本隧未考虑设置人员待避区。故人员待避问题将用设置避人洞解决。修改预设计避车洞间距为140m,难以保证安全避车,建议减小避车洞间距。避车洞内设置扶手,进洞检修人员配置听觉保护设备,进入避车洞避车时配戴以减少噪音对人员危害。

2.2.9 圆形衬砌段设置的避车台,在人员待避区最大风速28.5m/s的环境下的使用功能有待研究。 2.3 通风 2.3.1 施工通风

2.3.1.1 施工通风按施工进程分阶段实施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2.3.1.2 施工中应根据隧道施工进度安排施工通风,各工区的划分、承担的施工长度、工作面布置等不同,通风方式、风机大小、布置也不同。

2.3.1.3 从设计图中可见,8号斜井将出现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的状况,这对施工通风组织不利。通过合理安排,做到最多两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是可能的,若这样可简化施工通风组织。 2.3.1.4 修改预设计对施工通风的阶段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可操作性较差。建议以平导的贯通或施工月份为标准,明确划分通风阶段,作出相应阶段的施工通风设计。

2.3.1.5 施工通风的中间、最终阶段,风流复杂多变,且分属不同的施工单位,巷道式通风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建议仍按压入式或混合式通风设计,各工区单独组织实施,既简单又可行。

2.3.1.6

5、

6、

7、

8、9号斜井为无轨运输出碴,修改预设计将风机置于井内向工作面压风,如该斜井不担负正洞或平导的出碴,这样布置是合理的。但

5、

6、7号斜井距正洞口的距离分别超过6Km和8Km,如不通过该斜井而均从正洞或平导出碴,增加的运距分别将超过4Km和5Km;不通过

8、9号斜井而均从正洞或平导出碴,增加的运距分别将超过6Km和4Km,这样布置显然欠合理。如果由附近的4号斜井(有轨运输)、大台左线竖井出碴,又存在出碴能力不足、无轨运输与有轨运输的倒运问题。这样势必仍需利用各斜井出碴与进料,将风机置于井内向工作面压风的布置就欠妥。因为这样压入的是已被出碴车辆排放的废气污染了的空气,而非新风,且斜井内的风门对炮烟排出、出碴速度的影响亦较大。如右线正洞断面按每循环进尺3m计,需出碴220.41m3,耗时约200分钟。在该时间段内斜井内的空气将被出碴车辆排放的废气污染,烟雾浓度达到0.012m-1,不能作为新鲜空气压入洞内使用。尽管4号斜井、大台左线竖井设置了排风机,但其排风能力有限。故建议将风机置于斜井外压风为宜。

2.3.1.7 修改预设计采用三通向两个工作面供风,其风量的分配控制是比较困难的。按修改预设计斜井断面尺寸,其一单车道已不能满足出碴的需要;其二出碴车占了约2/3的断面,减少了过风量,阻滞了空气的交换进程,使污浊空气排出洞外的时间大为延长;其三该断面拱部只能布置一根1.3m风管,对两个及以上的工作面只能采用三通供风,增加了通风控制的难度,并难达到设计的通风效果。故建议扩大斜井断面,采用双机双管通风。这样不仅风量、风压好控制,增强了工作面通风效果,而且由于斜井断面的扩大增大了斜井的过风面积,有利于较快的排出斜井内的污浊空气(出碴柴油重车),还大大的提高了出碴能力并加快了施工进度。

2.3.1.8 风机的选型应考虑高海拔地区大气压力降低的影响。如施工进入含煤地层,经检测有瓦斯溢出,风机应选用防爆型。 2.3.2 运营通风

修改预设计未作设计,应结合消防救灾方案统一解决。

2.4 消防救灾及运营安全 2.4.1 隧道的结构防火和救援

修改预设计文件的预留问题中建议对本隧道的运营防火救灾方案尽快研究确定,对于隧道的火灾,国内外有很多惨痛的教训,湘桂线朝阳坝隧道发生的火灾,损失就达504万元,93年西延线兰家川隧道货运列车火灾,破坏隧道结构280m;美国2001年7月18日霍华德市发生的列车火灾,经济损失达几亿美元,还有英法海峡隧道火灾造成巨大损失等许许多多例子说明乌鞘岭特长隧道防火救灾的重要性。另外,根据《铁路工程防火规范》TB10063-99,对混凝土结构物应作防火设计,结构耐火时间4.5小时。建议参照公路隧道对混凝土结构防火措施或工民建对钢结构的防火措施,吸收科研单位对乌鞘岭隧道作专题研究。

乌鞘岭隧道的火灾救援,总原则应该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长大隧道的防灾救援坚持预防、报警、监控、救援和灭火的基本思路,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监控有效,措施有力,疏散有序,助救和自救相结合,早期发现,及时灭火,移动式和固定式灭火相结合。铁路隧道具有火灾燃烧猛烈、温度高、爆炸频繁,烟气毒性大、复燃性大,火灾扑灭难度大,损伤严重等特点。建议乌鞘岭隧道防火设计主要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 结构有足够的耐火时间,在此时间内能把乘客疏散出隧道,避免隧道结构破坏坍塌,从而造成重大事故。

⑵ 隧道穿越断层带,如果需要须对围岩作加固处理。 ⑶ 横通道设甲级防火门,耐火时间为120min。

⑷ 隧道拱顶喷涂防火涂料,同公路隧道一样,进行结构防火。 ⑸ 隧道运营通风方式拟按纵向式和斜井或竖井分段纵向通风方式作多方案比选,隧道通风计算可根据在空气压缩理论上的CFD(Compvtational Fluid Dynamics)进行计算。 ⑹ 制定防灾的原则是“时间”原则。

⑺ 洞内设灭火设备,水喷淋系统,洞外设灭火设施(包括专用轨道)和移动式灭火列车。

⑻ 洞内结合施工组织和逃生救援时间确定横通道间距。 2.4.2 活动断层结构安全监测

隧道穿越活动断层段时,开挖后建议施作多点位移计,预埋压力盒和水压测量计,应变片等元器件,组织人员进行结构安全监测。 2.4.3 瓦斯监测

隧道建成后,进行瓦斯检测,如有瓦斯逸出,运营期间建立瓦斯监测、报警和运营通风系统,以满足瓦斯浓度小于0.3%的运营安全标准。 2.5 环境保护

隧道洞身辅助坑道共有15座,加之隧道进出口、各洞口施工便道的引入和弃碴场的堆弃以及废水的排放,会对隧道范围的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2.5.1 表土流失,由于坑道口的开挖和施工便道的开挖形成表土流失,开挖形成了较多的临空面。自然保护区内原本比较松散的表层土,极易产生坍滑,并一级一级的逐步牵引,造成植被破坏,从而使环境受到影响,建议对以上情况出现的边坡进行必要的加固防护,以减小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破坏。

2.5.2 施工中产生废气、废水是必然的,施工中各工区领导应引起足够重视,对废水应妥善处理,采用过滤、沉淀、稀释等手段,满足国家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汇入自然沟槽内。建议增设洞口水净化设施。

2.5.3 区内生活污染,关键是增强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采取集中堆放、集中处理。注意工区内的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5.4 洞身斜井的弃碴场应统一设计,避免发生类似8号斜井弃碴场容量不够等问题。隧道出口出碴有部分在龙沟河阶地,对该处水系宜作环保设计,另设计中碴顶考虑了设水沟排水的工程措施,但因弃碴随时间发生沉降引起水沟断裂,水沟起不到引流地表水的作用。建议弃碴场底清除表土后埋设透水管引流,弃碴场外缘适当位置设截水沟排截地表水。 2.6 施工组织

2.6.1 乌鞘岭隧道修改预设计施工工期左线隧道39.2个月,右线隧道30个月,参考其它山区铁路(内昆、渝怀、水柏)长隧道的实际施工进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该工期是可以实现的。

2.6.2 隧道中部

7、

8、9号斜井所承担的区段是控制工期的重点。施工中揭示的地质情况同修改预设计图有差异,个别斜井进度滞后,同时长斜井的施工通风和运能不足等,将成为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 2.6.3 为确保工期,防止因塌方或地质变化较大以及遇到不可预见的诸多因素影响工期,施工单位各自增加了施工工作面,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粗放式的建设管理是可行的。 2.7 其它

2.7.1 乌鞘岭隧道作为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其消防救灾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建议对此作专题研究。

2.7.2 施工安全需予以充分重视,对长斜井和竖井,为确保安全,结合本隧的特点建议进行施工防灾技术的课题研究。

7、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范文第4篇

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由专业开挖技术队伍施工,为了使在土方开挖期间保质、保量,加快施工进度,土方开挖期间与桩基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加强测量和协调力量,加强观测,使基坑在开挖期间稳定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由于桩基施工使土方进程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由我公司派专职测量人员配合土方单位,做好标高、轴线的控制和桩头保护,做好详细技术交底,尤其在土方与垫层施工的阶段。机械挖土采用分层开挖。

基底留200厚土方由人工清理。严禁机械扰动基底土方。

三、土方开挖的保护措施

1、严格分层开挖。先期开挖的土方做好应力释放措施,确保土壁稳定。

2、人工清理余土时,应用水准仪进行跟踪抄平,测量基面土的标高,剩余的土方清理完毕并及时报设计、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用C15混凝土浇筑垫层,防止基坑长期泡水,降低地基承载力。

四、基坑降排水措施

1、沿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明沟加集水井,使大气降雨后的地面流水不流进基坑。同时在大雨期间,加强基坑内的明排水工作。

2、本工程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好,地面的滞水可采用土方局部开挖集水坑,沉淀后抽取外排。

3、在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如发现地下水丰富,采用管井降水,降低整个施工场地的地下水位,管井按间距20米布置,用水泵将水抽至沿基坑周边设置的排水明沟内排出,直至回填土施工完毕前,确保地下水位降低到垫层以下500mm。

南京友安浦欣家园项目部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范文第5篇

一、基坑(槽)、边坡土方施工防坍塌整治方案

1、基坑(槽)、边坡土方施工,特别是采取支护技术措施的基坑、边坡土方施工和深基坑土方施工,必须认真编制施工方案,必要时,需经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无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案未经审批不得开工。施工方案中,必须认真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而盲目施工。

2、基坑、土方工程开挖前,必须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通讯等)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绘制有关图表,并对管线位置做好警示标记,以防施工时损坏地下管线而发生意外事故。施工时,如发现有地下管线影响施工,不得擅自移动和切断地下管线,应通知有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

3、在深基槽开挖时,如邻近有平行于基槽的大口径上、下水管道时,应首先了解原有管道的材质、管径埋设年代以及位置、标高是否有渗漏迹象,对基槽开挖的影响程度,分析可能出现的险情。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同采取保护措施(如对原有管道的保护,基槽分段开挖,设置基槽支撑等),防止因管道渗漏和管道附近土层变化而造成管道和土方大面积坍塌事故。

4、放坡开挖的基坑,其放坡系数应按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土质情况和放坡系数进行放坡,如无设计要求时,应按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放坡,不得任意因施工进度,减少土方开挖量而削减放坡系数。

5、基坑上部地面上必须设置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和地表水渗入基坑边坡而引起塌方,排水沟的积水可引入城市下水道排水或设置集水坑及时排水,基坑内的积水也要及时排除,以防基坑积水引起的边坡滑坡坍塌。

6、基坑边上不应堆土或其它重物,以防边坡受压而坍塌。

7、在基坑(特别临近建筑物和深基坑)开挖的整个过程中(从开挖至回填土结束),应经常检查观测基坑周围支撑系统,土层、临近管线及建筑物的情况和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取应紧急措施,排除险情,确保施工安全,检查、观测应派有专人负责,并应规范要求,认真做好检查观测记录。

8、在沟槽开挖采取临时支撑施工时,支撑的拆除应与土方回填顺序依次进行,以防止在回填土方时,因大面积拆除支撑而引起土方倒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和损坏埋设的管线。

9、开挖的基坑周围应设置围护设施,夜间设置警示灯,以防坠落事故发生。

10、深基坑施工时,应设置施工人员上下便道,禁止攀爬坑边上下,以防发生坠落事故。

11、大型基坑土方施工时,土方开挖,土方场内、外运输等,应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二、钢管支架系统模板工程防坍塌事故整治方案

1、钢管为支架塔设的模板支撑系统,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

11、J84-2011)和其它有关技术规范,安全规范进行施工。

2、档板支架和模板的施工方案,必须进行设计计算,施工方案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特别是高支撑(搭设高度8M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集中荷载20KN/㎡及以上)和重载支撑架模板支撑系统,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应报请有关部门进行专家评审和审批。严禁无施工方案而擅自搭设,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造成模板支撑系统的坍塌事故。

3、模板支撑系统的立杆基础处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是确保模板支撑系统稳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回填土上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必须将回填土分层夯实,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立杆下设置垫木(块)或统长槽钢,避免由于地面不均匀沉降造成支撑系统变形失稳,甚至坍塌。

4、支撑系统立杆下的垫木(块),应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设置,严禁用砖块或其它废旧腐烂木块支垫。

5、支撑系统搭设时,其立杆、扫地杆、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斜撑、支架临边支撑的问题、位置、搭接、扣件紧固及加强措施等,必须按施工方案和规范搭设和设置,严禁擅自变更施工方案,若须变更时,必须编制变更方案,并按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后方可施工。

6、模板支架搭设和模板施工时,要经常进行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整改,减少损失。模板支架和模板搭设施工完成后,须经质量、安全、监理等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并办理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模板面上严禁重物冲击和集中堆放,以免造成支架和模板变形。在钢筋绑扎和浇筑砼时,必须派专人值班看管模板及支架系统,并在支架系统上安装照明设备(低压照明电),以便进行巡视检查。

8、在浇筑砼时,如发现支撑系统和模板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组织有关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加固捡修,在支架系统捡修加固过程中,严禁边浇筑砼,边检查,边捡修加固,必须停止浇筑砼。

9、支架系统及模板拆除。砼强度必须达到规范的要求,严禁早拆。拆除工作必须按拆除方案顺序进行,并将拆除下来的构件模板运至指定地点堆放,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严防支架和模板拆除时发生坍塌事故。

10、支撑系统及模板的搭设、拆除,应认真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

三、“临边、洞口”防护专项整治方案

一、楼梯口防护

1、楼梯在分层施工时,必须设置临时拦杆。

2、楼梯段的防护拦杆高度不小于1.2m,设三道水平杆,顶层楼梯口应随施工安装栏杆或临时护栏,高度不小于1.2m。

3、夜间施工时,楼梯间应有照明设施。

4、楼梯护栏在安装栏杆时拆除,拆除后应立即安装拦杆。

二、预留洞口,坑井防护

1、边长或直径在20-50cm的洞口,可用固定盖板防护

2、边长60-150cm的洞口,用盖板固定防护时,应在盖板下增设楞木或钢管。

3、150cm以上的洞口,洞口下张设安全网,四周应设护拦,护栏高度不小于1.2m,设三道水平杆。

4、坑井防护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的电梯井坑、设备基坑、深基坑、窖井、人工挖孔桩桩孔的防护。应采用盖板和护栏防护。夜间应设警示灯,大型基坑、挖桩施工时(人工挖孔桩施工间歇时,桩孔必须用盖板防护),应派专人值班。

三、信道口防护

1、人行信道口都必须设防护棚,其宽度应超过信道的宽度。设置两层防护层,除道口外其余部分应设防护栏杆,防护棚顶应设防护栏,并张设安全网。

2、井架、龙门架信道口,除设置安全防护门外,也必须搭设防护棚,设置两层防护层。防护顶棚上设置防护栏,并张设安全网。

3、卷扬机棚、砂浆机棚、砼搅拌机棚,除设置有防雨蓬的操作室外,还必须设置防护棚,设置两层防护层,不允许以防雨棚替代防护棚。

4、临近建筑物的工作场所(如钢筋棚、木工棚、水泥库、工具房等),切应设置双层防护棚。

四、临边防护

1、临边防护主要是指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防护。

2、临边防护的措施主要是设置防护栏杆,护栏设高1.2m以上,设三道水平杆(层顶护栏1.2m 以上)。

3、临边悬挑结构等高空作业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在下方设置安全护网,距离墙面不得大于15cm,外口挑出结构2.6m以上,外高内低,支撑间距不得大于3m,成45 度角张设牢固。

4、脚手架及安全网的设置,必须超施工层1.5m。

四、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防坍塌专项整治方案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塔设和拆除,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

11、J84-2011)和其它有关技术规范和安全规范进行施工。

2、高度在24m 以内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可参考《规范》中第6 节构造要求编制施工方案,高层建筑的挑脚手架,悬挑脚手架等特殊形式的钢管脚手架,必须进行设计计算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必须按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必要时报请有关部门进行专家会审和审批,未经编制施工方案和履行审批手续,不得进行施工。

3、立杆基础的处理,是搭设钢管脚手架的重要环节,但地基处理往往达不到要求,因为搭设脚手架靠近建筑物,建筑物周围回填土较深,回填质量往往达不到脚手架承载力的要求。因此在回填土时,应按规范要求分层夯实,避免因地基下沉而造成脚手架不均匀沉降而变形,甚至坍塌。

4、立杆下的底座、垫木(块)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严禁用砖块、砖墩作底座或垫块,小高层建筑的落地式脚手架,其基础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用统长槽钢支垫立杆。脚手架外围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5、钢管脚手架必须按规范设置纵、横扫地杆,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

6、脚手架的连墙件必须按规范设置,并必须采用刚性连结。连墙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包括停止使用时期)严禁拆除。如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部份连墙件时,必须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并征得工地有关负责人同意后方可拆除。

7、目前,工地使用的脚手板大多为竹脚手板,在铺设竹脚手板时,必须满铺,并用铁丝扎牢,腐烂的竹脚手板严禁使用。

8、脚手架的外侧必须张设密眼安全网,其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脚手架上的施工层必须设置1.2m 高的防护栏杆和档脚板,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必须进行封闭,钢管脚手架上严禁悬挂重物和输送砼、砂浆的管道。

9、长期停止使用(15 天以上)的脚手架或遇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大雪天气后,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并扫除积雪,未经检查的脚手架不得继续使用。

10、当前,市内已禁止使用毛竹脚手架,各项目经理部必须认真执行。近郊地区或因特殊原因仍需使用毛竹脚手架的,必须编制方案和说明情况上报安监站,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五、塔吊安拆防倒塌事故专项治整治方案

一、把好塔吊质量关

1、购置塔吊时,应认真审阅考察生产厂家的资质证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全面了解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符合工程使用要求的产品,方可订购。

2、产品进场时,认真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如产品标识是否一致,防止混有假冒产品。

3、产品进场,必须认真检查验收,对产品的标识、规格、数量、质量对照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逐行进行检查验收,软、硬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签证。

二、塔吊的安装和拆卸

1、塔吊的基础施工,塔吊的安装、拆卸,必须认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无施工方案或未经审批者,严禁施工。

2、塔吊基础施工,必须按厂家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说明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并认真做好各工序的检查验收签证工作。

3、塔吊的安装、拆卸必须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按产品说明书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三、塔吊安装验收

1、塔吊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构件和零部件,都必须认真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构件的安装,避免发生返工事件。

2、塔吊安装的验收资料必须齐全,安装完成后报请有关部门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严禁使用。

3、验收合格的塔吊,应挂上技术性能牌、合格验收牌、上岗人员牌。

四、塔吊作业

1、塔吊的操作人员,塔吊指挥、塔吊司机、弱电维检、机械检修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2、塔吊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3、塔吊运行作业时发现异常和故障,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方可继续作业,严禁带病运行。

五、预防措施

1、对于塔吊的限位装置,保险装置等,必须经常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使用功能,严禁私自变幅和超重起吊。

2、遇有大风雷雨天气,雷电天气,应停止作业。

3、遇有恶劣天气预报时,应对塔吊安全进行检查,采取防范措施,并对附近的脚手架,电缆保护脚手架、广告牌等可能影响塔吊安全的构架,也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倒塌影响塔吊安全。

六、施 工 安 全 用 电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应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者应制定安全用电和防火措施。

2、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享同一供电系统时电器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3、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 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专用保护零线(PE 黄/绿双色线)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PE线严禁使用其它电线代替、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容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PE线除在总配电箱处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PE线中端、末端重复接地,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4、线路布置可敷设不小5cm厚细沙,然后再进行硬敷设措施。采用架空线路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不得穿越脚手架或金属结构上。架空线路最大弧垂距地面高度:施工现场为4米、机动车道为6米,架空线路与脚手架之间最小间距:1KV时为4米、1-10KV时为6米、10Э35KV时为8米。

5、施工现场用电必须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一机一闸”的要求,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处,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处,分配电箱与开关箱距离不超过30米,开关箱与用电达备距离不超过3米。每台设备必须设专用开关箱,严禁使用一个开关箱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设备(含插座)。

6、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箱底中心距地面高度1.4-1.6米,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箱底中心距地面高度0.8-1.6米,电器安装应固定的绝缘板上,绝缘板再固定在箱体内。配电箱、开关箱的箱体尺寸应与箱内电器的数量和尺寸相适应。

7、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要求》,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秒。总配电箱或分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秒。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开关箱中防溅型产品,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秒。

8、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若属于I、II级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与PE线相连,接点不少于两个,若属于III级手持电动工具时可不做PE 线相连。

9、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器设备所连接的PE 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电器设备的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可共享同一接地体,担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范文第6篇

忻州至阜平高速公路忻州至长城岭段是山西省通往东部京津塘环渤海经济区的关键通道,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人字骨架、九横九环”总体规划中的第三横,是交通部确定的典型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实现加快中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干线公路网,促进山西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促进忻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的旅游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中第5合同段地处五台县沟南乡,起点桩号为K54+000,终点桩号为K60+000,有断链一处,断链桩号为K59+010.118=K59+000,线路增长10.118米,路线长度6010.118m。按照全部控制出入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 主要工程数量为:挖方17.0万方(其中普通土14.8万方,硬土2.2万方),填方34.8万方;古峪沟高架桥1座,共3345米,分离立交桥1座,长82米;涵洞4道,共185.1米和通道4道,共148.77米。

二、气象

本路段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和内蒙古内陆干燥气候影响,区内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雨多于春雨,春温高于秋温。年平均降雨量535.6mm,量大降水量约757.7mm,最小约239.2mm。历年平均气温7.0℃,极端最高气温37.4℃,极端最低气温-32℃,平均无霜期157天,最大冻土深度165cm。

三、冬季施工计划

我标段桥梁工程跨越山间凹地和多个山坡前缘地带,地面高差较大,不便于钻机等机械设备的布置,桥墩较高,技术难度较大,施工要求高。工程工期要求严格,且跨两个冬季,有效工期短,进度压力巨大。为保证总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单位计划于今年冬季进行临建设施及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四、冬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为确保工程项目冬季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为保证冬季施工工程质量,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要求,在冬期施工期间主要以防冻、防滑、防火、防坍塌及防混凝土冻害等工作为重点,从以下方面作好安全技术措施: 1.冬季施工应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防寒保暖工作

冬施前要对水、电路进行防冻检查和处理,水管要提前包上防冻材料,保障施工生活用水畅通,安排专职电工对所有的电路进行检查,杜绝线路老化裂皮等安全隐患。本工程在冬季施工期间,尽可能地不安排夜间施工作业,气温达到-5℃时,项目控制夜间施工作业的时间。我项目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带、使用。”为本项目部的全体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对劳动保护用品的佩带和使用进行监督和指导。另外项目部尽可能的为现场上早、夜班的职工,提供防寒保暖大衣和防寒帽,安排专人负责早上和晚上开水、热水供应,提供项目职工漱洗和饮水之用。食堂也应按时为职工供应卫生、可口的热饭、热菜。确保上夜班的职工有热饭吃,保证职工身体健康。 2.冬季霜冻、雨雪日和大风天气必须做好防滑措施

各操作平台必须有可靠的防滑措施。各操作平台上用草包铺垫,防止施工人员因霜冻、雨雪大风因素滑跌而坠落。要求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在冬季施工期间穿防滑鞋,遇有大雪天必须安排人员将现场施工道路、操作平台板等地的积雪及时清扫干净,生活区内也应及时安排人员及时清扫干净,把冬季滑跌摔伤事故控制在“零”指标内。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滑安全警示标识,充分考虑一切不安全因素,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冬季施工期间防止火灾事故

项目所在地气候特别寒冷,需采用安全可靠的取暖方式,配置一定数量的取暖器具,施工现场不允许用明火取暖,杜绝用碘钨灯、电炉、和100W的大灯泡取暖,按有关消防规定配置足量的消防器材,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曼延。冬季施工用电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项目坚持每半月进行一次施工用电、消防方面的专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对违章人员按项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现场值班电工应每日检查施工用电的状况,对已经老化的电源线,松动的接头及时更换,尤其要加强雨雪天的巡视检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现场用电设备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极保护,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电工房、食堂等地应配置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防止电起火。加强对氧气、乙炔、油漆、汽油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应远离职工宿舍。 4.控制取暖方式

为防止用煤炉取暖时,煤气中毒,我项目全部采用电暖气取暖。使职工安全健康地过冬。 5.防止坍塌事故 冬季施工期间,施工现场还应防止土方坍塌事故及其他由于风雪荷载造成的模板、架体坍塌事故的发生。风、雨、雪天项目派专人观察土方开裂情况。随时掌握土方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撤离基坑人员,并采取支护措施,有效防止土方坍塌事故的发生。处于工程中的模板、钢筋、架板、脚手架、平台上的雪荷载必须派人员及时清扫,避免因超载而坍塌。

6、防止混凝土冻害

在混凝土搅拌机组四周用棚布搭设封闭的暖棚保温,防止混凝土搅拌机组内出现积雪、冰块等杂物,同时可防止寒流来袭时,棚内温度骤降使混凝土的热量散失过快,把混凝土工程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降到最低。如仍不能满足有关混凝土出机温度的要求,则对水及骨料进行加热处理。现场制作加热水箱,采用无烟煤加热,为加大水的受热面积及把热损失降至最低,热源设在水箱中心位置。骨料加热(在对水加热后仍不满足要求时采用)主要针对含水量较大的砂,现场加工加热平台(地炕)一个,同样采用无烟煤加热,为使砂子受热均匀,保证砂子内无冰块等冻块出现,热源设在平台底部。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满足要求。 冬期砼搅拌应制定合理的投料顺序,•使砼获得良好的和易性和使拌合物湿度均匀,有利于强度发展。其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粉状外加剂,干拌均匀再投入加热的水,等搅拌一定时间后,水温降至40℃左右时投入水泥,拌合均匀。注意搅拌时要绝对避免水泥遇到过热出现假凝现象。砼的搅拌时间应比常温延长50%并符合有关规定。砼搅制好后,应及时运到浇灌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砼热量散失、表层冻结、砼离析、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在运输距离长,倒运次数多的情况下,•加强运输工具的保温覆盖。保证砼入模温度10℃左右,最少不低于5℃。

水源循环散热的露天设备(如机动车),要加防冻液或停机放水,有专人负责。

五、冬季施工过程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和安全措施

1、挖孔过程中,由于工具、器具、石块、泥砂、吊桶等物品从地面或在孔内升降过程中掉落,造成孔底作业人员受到物体打击。 安全技术措施:

① 地面砌筑砖护壁或最上一圈混凝土护壁高出地面200~ 250 mm ,阻挡地面的石块、泥砂、工器具等物品掉落桩孔内,同时防止地面积水流人桩孔。 ② 孔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带。

③ 桩孔周围lm 内不得堆放杂物,不得有行人通过,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④ 现场保持整洁,挖出后的泥砂、石块及时清理。 ⑤ 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 时,应在孔底以上3m 左右处的护壁凸缘上设置半圆形的钢筋和密目安全网做成的安全防护网。防护网随着挖孔深度的增加适当向下设置,在吊桶上下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防护网下面,停止挖土,以免坠物伤人。

⑥ 在灌注桩身混凝土时,相邻10m 范围内的挖孔作业应停止,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2、挖孔作业过程中,地面作业人员不慎落人孔中,孔内作业人员在上下孔过程中失稳坠落孔底,造成人身伤害。 安全技术措施:

①在桩孔旁作业的地面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②严禁酒后操作。

③暂不施工中的桩孔和已浇灌完混凝土的桩口,应安装活动井盖和高0.8m 以上的围栏围蔽。

④桩孔内必须放置软爬梯,随桩孔深度的增加放长至工作面,防止施工人员上下时坠落。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和脚踏井壁边缘上下。 ⑤夜间施工时要有足够的照明。

3、当桩孔到达10m 以上时,桩孔内空气不流通、含氧量不足或混有有毒有害气体,孔内作业人员感到胸闷,甚至窒息。 安全技术措施:

① 当桩孔到一定深度时,空气不流通,每天开工前必须检查有无有毒有害气体,对孔内气体进行抽样检查,或者每天开工前在鸟笼内放置小鸟,吊放到桩孔底,放置时间不得少于10 min ,经检查小鸟生态正常,方可下井作业,若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

② 孔深超过10m 时,地面应配备向孔内送风装置,风量不应小于25L / s ,孔底采用风镐凿岩或风锤打眼时,应加大送风量。

③ 平时作业应密切注意桩孔内空气状况,发现有异味或作业人员不适,应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并向孔内通风换气。

④ 严禁酒后操作,不准在孔内吸烟和使用明火操作。

4、由于施工用电不规范,电气设备漏电等引起触电事故。 安全技术措施:

①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线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专门管理。

② 现场内的线路架空2.0m 以上敷设,严禁随地拖线、导线浸水或被土石掩埋。孔内电缆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

③ 电气设备严格接地、接零、使用漏电保护器。各桩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孔或一闸多用,坚持采用“三相五线制’,和多级漏电保护。严格执行《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的规定。

④ 井内照明采用安全矿灯或36V 以下的带罩防水安全行灯。

凡在孔内抽水之后,必须先将抽水的专用电源切断,作业人员方可下孔作业。

5、在挖孔过程中出现雨雪天气,由水淹、浸泡造成护壁外侧出现部分空壁,造成土体坍塌,护壁下滑。 安全技术措施:

① 施工现场必须做好“三通一平”,根据现场情况,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桩孔内抽出的积水,经沉淀后排人下水道。如条件允许,先做好地面混凝土垫层。及时清扫孔口积雪,防止雪荷载使孔壁变形坍塌。

② 第一节混凝土护壁要高出地面200 一250 mm ,防止地面积水及冰雪融化水流人孔内。 ③ 施工过程中,凡孔内抽水完后,作业人员密切注意孔内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孔内作业,撤离孔内作业人员,采取措施。

④ 当出现空壁和护壁开裂下滑时,为确保安全,用细石子回填桩孔至出现空壁和开裂下滑现象的最上部,人工凿除该部位已有护壁,再用C10 混凝土塞填护壁后的空腹部分,然后重新开挖桩孔,随挖随凿除已开裂混凝土护壁后重新浇注。

六、挖孔桩爆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爆破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坚守岗位,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起爆器和炸药库要派专人看管,24h不离人,钥匙不得随意交给他人。

(2)爆破时要设立警戒,在大门口和通道派人把守,警戒范围:无掩体的情况下为25m,有掩体的情况下为15m,警戒范围内的人员都必须全部撤走,用哨子声作为警戒信号。规定第一信号为警戒号,用几声间隔较短的单哨音在起爆前10min发出;第二信号为戒备信号,同时也为充电信号,用两声间隔较长的哨音在起爆前3min发出,听到该信号后,警戒人员都必须将本岗位的警戒任务准备完毕,无关人员全部撤出警戒区;第三信号为起爆信号,用三声长哨音作为起爆信号,该信号发出后,爆破员合闸起爆;第四信号为解除警戒信号,用一声长哨音,在起爆后2~3min后发出。

(3)在同一串联网路上,必须使用同厂、同批、同牌号的电雷管,各雷管(脚线长度为Zm)之间的电阻差值不得大于:

l)康铜桥丝:铁脚线0.3Ω、铜脚线0.25Ω; 2)铂铬桥丝:铁脚线0.8Ω,铜脚线0.3Ω。

(4)检测电雷管和电起爆网路的电阻时,必须使用爆破电桥或专用爆破仪表,其输出的电流值不得大于30mA。雷管和网路用专用测试仪检测,严禁使用其他仪器测试雷管或网路,网路导通后方可进行覆盖。检测电雷管电阻值时,必须由负责技术的专人在专用药库加工房处进行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5)电爆网路中每个电雷管的准爆电流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l)康铜桥丝电雷管:交流电不小于3A,直流电不小于2A; 2)铂铬桥丝电雷管,交流电不小于2.5A,直流电不小于1.5A。

(6)采用起爆器起爆时,电爆网路的连接方法和总电阻值,应符合起爆说明书的要求,起爆器应经试验后方可使用。炮孔打完后,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装药。

(8)刚打完的炮孔,要用特制的木条塞紧,防止泥砂流人炮孔内。严禁在残眼上打孔,发现残眼或哑炮时要及时上报处理。发现哑炮一定要用高压风进行吹孔,将炸药和雷管吹出。 (9)井下有人钻孔作业时,井口应有人看守。井下作业要穿戴好安全鞋帽和安全带,不准穿拖鞋下井。装药时小合轻捣,雷管脚线要悬挂起来。

(10)所有炮孔装药完毕后,都必须用泥砂填塞满,防止冲炮。井口用铁皮和砂泥袋覆盖。 (11)电爆网路应采用绝缘导线,其绝缘性能、线芯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应进行电阻和绝缘检验。导线连接时,应将线芯表面擦净并连接牢固,防止错接、漏接和接触地面,不得采用水或大地作为电爆网路的回路。当爆破区即将进人安装起爆药包(体)时,所有电气装置和动力照明线路等要完全断电。

(12)装药时要断开一切电源,停止抽水,在装药过程中不得测试电雷管及进行导通作业。装药时,爆区内严禁烟火。

(13)当爆破区内已装人起爆药包后遇到有雷电时,应将已连接好的各主支线端头解开,并分别绝缘,在爆破区的所有作业人员应停止工作,迅速撤离危险区。

(14)起爆前,要检测电爆网路的总电阻值,如总电阻值与计算相差在10%以上时,应在查明原因并消除故障后方可起爆。

(15)爆破警戒前,孔桩井下人员必须全部撤出。爆破警戒前一切人员撤出工地现场。

(16)起爆后,如发生拒爆,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将主线短路。如使用即发雷管时,应在短路后不少于5min,方可进人现场,如使用延期雷管时,应在短路后不少于15min方可进人现场。

(17)放炮后要待炮烟散出后方可下井作业。如发现有杂散电流、静电、感应电、高频电磁波等可能引起电雷管早爆的可能时,不采用电力起爆,另用其他非电方法进行起爆。

七、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落实冬期施工准备工作,向生产班组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备齐安全施工必须的机具材料和设施。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冬期施工特点对施工班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2、冬期施工期间,遇有迷雾、大雪、或六级以上大风严禁登高作业。

3、施工现场供电线路,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大雪天气应立即组织人员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正。

4、冬期使用的机械设备在入冬前应结合保养计划普遍进行一次换季保养,检查全部技术性能状态。

5、搅拌机等机械在停止运转后,必须将机械内物料倒完,用水冲洗干净,并将积水放尽,空气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储气罐内积水放尽。

6、氧气瓶应有防震胶圈,旋紧安全钢罩,冻结时应用热水加热,不准用火烤,乙炔气管用后需清除管内积水,胶管防止加水的装置遭冻结时,应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用火烤。

7、加强冬期安全检查,内容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安全生产设施装备。发现违章作业和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

8、冬期在雨雪天气后作业时,施工人员应穿防滑鞋,对爬梯及室外楼梯等应采取防滑、防护措施。

9、冬期安全检查:以防冻、防滑、防火、防煤气中毒为重点,冬季施工时应做好职工防寒保暖工作,按规定发放防寒服及防寒安全帽,采取安全可靠的取暖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10、根据冬期施工的季节特点、作业环境和气温等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确保安全生产。

11、冬季施工前加强对消防器具的全面检查,应对消防设施作好保温防冻措施;并对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加强用火管理,及时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对现场施工道路要及时清除积水、霜雪并采取防滑措施。

12、施工现场在入冬前建立测温组织,每日对大气温度、混凝土温度、砂浆温度进行观测。项目技术人负责本工程的测温工作,并派专人测温。专职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测试数据真实可靠。

13、测温时间和所测温度值详细记录,整理归档。每天、每施工段停止测温后,由技术员审阅测温记录签字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查。技术员定期将测温记录归入档案,以备存查。

上一篇:技师培训总结范文下一篇:销售人员的月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