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描和工笔论文题目范文

2024-01-06

关于素描和工笔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试论建筑工程中安全施工管理及技术应用

3、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

4、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

5、浅析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

6、建设法规合同与监理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研究

7、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8、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9、我国绿色建筑科学发展亟待推动研究

10、建筑节能标准与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11、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探讨

12、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

1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

14、对水利工程快速施工影响因素的探讨

15、住宅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浅析

16、建筑智能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方法的研究

17、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18、建筑节能的思考与探索

19、探讨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20、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问题及其质量控制对策

21、对安全监督管理措施的探讨

22、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与策略探寻

23、浅论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

24、建筑基坑的安全监理之浅见

25、建筑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措施

26、关于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

27、贯彻执行建设法规确保施工监理实施的几点建议

28、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

29、关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30、浅谈建筑节能设计与节能施工

31、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几点思考

32、试析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33、面向产业需求的建筑节能工程人才培养探讨

34、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35、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

3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37、试论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法规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38、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39、论建筑法律法规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作用

40、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探究要点构架

41、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42、建设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4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方法思考

44、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监理的探讨

45、“十一五”:进一步加快我省建设事业发展

46、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7、浅析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和质量管理

48、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49、浅析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关于素描和工笔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论冰心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价值

3、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4、同声传译 读懂孩子的外星语言!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影响

6、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上的应用

7、专业课教学中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8、用爱培育“迟开的花朵”

9、棋弈活动:大班幼儿抗逆力培养载体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10、让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11、用心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2、基于以心换心视角开启初中复读生心灵之门的策略分析

13、用爱心育人,认真做好学生工作

14、领导与民警沟通的技巧

15、浅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6、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性评价

17、谈对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18、初中年级班主任要着力提高六种能力

19、铸就偶像:桑塔格传(节选)

20、初中英语快乐教学探析

21、浅论英语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2、如何面对爱“顶嘴”的孩子

23、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学习问答

24、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情感

25、爱心和童心共铸的事业

26、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影响

27、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28、浅谈家庭教育中爱的表达

29、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

30、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31、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幼儿的影响

32、班级管理中表扬的艺术

33、让幼儿在科学的保育中健康成长

34、实施愉快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5、以“爱满天下”理念构建高中班级管理的研究

36、校长表扬下属的三大“忌讳”、八项“注意”

37、英语教学中的赏识艺术

38、大爱精神与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39、凝聚每份爱 点燃颗颗心

40、2013年中国报告文学巡礼

41、如何做好灾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42、如何做好聋哑学生的教育

4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4、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45、如何当好新时代小学的班主任

46、多媒体语音室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课前活动的方法及对策

47、浅谈师爱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48、让批评像表扬一样“温暖”

49、新时期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关于素描和工笔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于素描和工笔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高校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工笔花鸟画进行简单介绍,对现阶段高校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提升高校工笔花鸟画的教学手段进行探究,旨在为行业内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建议。

關键词:高等院校;工笔花鸟教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工笔花鸟画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高校中国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现阶段高校中国画教学中,老师教授工笔花鸟画的教学方式被传统理念限制,专业课开展较多但学时较少,学生无法真正学会工笔花鸟画的专业知识及画法。所以,老师必须要创新工笔花鸟画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内心需求。

一、工笔花鸟画的教学理念及特点

(一)教学研究背景

在日本,工笔花鸟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画是以中国画为基础的,再加上国外画作色彩应用的特点和日本的风土民情,能够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画法。这也为我国高校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1]。

在我国,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授李魁正一直专研工笔花鸟画的教学探究。他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进行大胆的创新,灵活运用各种设计元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僵局。他所创造的新式教学方式,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绘画人才,并传承了原本走向衰亡的传统花鸟画,是我国绘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李魁正教授在教学上致力于改善学生的传统观念,降低固有线条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让学生对线条形状和国外画作进行研究和赏析,提倡学生解放思想,对工笔花鸟画进行大胆探究。

(二)教学理念

工笔花鸟画具有形神结合的特征,所以高校着重对这方面进行拓展讲解。“形”在工笔花鸟画中指的是绘画对象,实质上就是大自然中的美好景象,如飞鸟、花草等事物;“神”在工笔花鸟画中指的是绘画创造者思维上的一种境界,这种思想已经超脱了原本事物的情感,是一种内心真实所想和文化的表现。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工笔花鸟画的教学理念与形神兼备的绘画创作密不可分,这也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主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对传统画作的临摹、写生和创作,继而形成三位一体的、平衡的教学结果,为学生的艺术审美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绘画能力。在我国文化的传承中,工笔花鸟画占有重要的位置,再加上近年来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度不断上升,工笔花鸟画的传承发展比较可喜,高校的工笔花鸟画教学也在这种社会常态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

(三)教学特点

工笔花鸟画就是花鸟事物与中国画创作手法的有效结合,它更倾向于将花鸟事物的细腻美展现在画作中。在绘画的过程中,强调以真实的笔划和丰富的色彩将绘画的主体描绘出来,是我国传统画的主要代表。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从被描绘事物的实际出发,帮助其学习中国画的形式美感及表现手法,继而使学生将这些表现手法应用到生活中去,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二、现阶段高校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工笔花鸟画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针对性教学团队的缺失。由于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绘画种类丰富多彩,在设置教学科目时,往往重视多能力学习,但忽略学习精度。大部分高校绘画专业的老师都存在兼课的情况,再加上教学基础设施存在缺失,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国内外绘画基础教学衔接较差。我国和国外画作所追求的理念截然不同,学生不能够灵活转换于两者之间,加大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难度。三是课时量较少。通常高校开设工笔花鸟画教学课时在80课时左右,老师很难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十节课内绘制一幅完整的作品,教学深度不够,无法进行拓展性探究和学习。四是动手实践性较差。现阶段教学的方式通常都是演示局部教学法,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全面性,无法进行完整的认知。五是教学与学生思维偏离较大。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意识在不断变化,工笔花鸟画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情况不符,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因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改善高校工笔花鸟画教学策略的具体方式

(一)重新审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

前面提到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工具材料的结合学习,全面性较差。高校和老师应该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界定,将线条表现、传统文化表现、水彩表现等等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重视学生对新材料的使用能力。改良后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以整合内容、资源、教学模式为出发点而进行制定的,具体如下:一是线条描绘的重要性。传统工笔花鸟画在开展线条描绘的教学时,老师将教学的主要关注点放在勾勒线条的训练中,虽然要求十分严格,但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创作的具体意义。所以,老师需要优化教学方式,融合现代感极强的装饰画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画作中的线条描绘特点,将其传授给学生,重视组合教学和单一内容教学的有机结合。二是色彩的教学。淡色的色彩和重色的色彩虽然区别较明显,但表现手法和创作方式基本一致,基于此,老师可以将两种色彩归纳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中提升色彩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三是水彩与水粉的教学。这两种绘画方式与上述两种色彩的情况类似,但两者绘画种类不同。其共同点都是以纸为载体进行绘画创作,应用的原材料和工具大体相同,都需要将水加入进行调和,对视觉效果的追求较淡雅和厚重,重视意境和情感的双重表现。水彩和水粉创作方式的不同点表现在两者的自身优势上。将这两种创作方式融合在工笔花鸟画的教学中既能提升工笔花鸟画线条的表现能力,又能够强调情境和意境。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将其进行独立单元教学,再联合教学,丰富学生创作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手段。四是鼓励学生对新材料进行探究,并结合自身认知创新创作手段[3]。

(二)创新教学手段,重视教学评价

首先,老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将举例讲授更改为整体讲授,提升讲解的全面性。技法是创作的具体手段,高校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更多的技法,使其对美术创作特点了如指掌,锻炼学生的整体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够对学习的专业进行全面认知,提升其就业从事本专业的概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临摹作品各个部分的画法进行详细介绍,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作品《芙蓉锦鸡图》,在讲解时先要学生读画,然后详细讲解锦鸡的各个部位,要学生了解锦鸡的结构,再对衬托锦鸡的花和蝴蝶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临摹。整体过程可以在多个课时中完成教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能力。

其次,要优化教学方式,强调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地位。高校学生的心智比较成熟,他们对自身在乎的事物关注度较高,加上中国画需要一定的悟性和创造性,這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不利于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在开展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多媒体技术加入到其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教学有所改观,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老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对《碧桃图》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碧桃的动态视频,将碧桃从含苞欲放到盛开的整个变化生动展现出来,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维被动态的工笔花鸟画所吸引,与作者的思维产生了共鸣,老师再开展接下来的教学,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再次,重视教学评价。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其进行相互的讨论和评价,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对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思维角度,在相互评价中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在传统画作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对《果熟来禽图》进行教学时,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将学生每五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如这幅工笔花鸟画中小鸟的神态是什么样的,树叶的创作手法是什么等。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发表相应的建议,再听取其他同学的建议,弥补自身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对讨论的主题进行监督,防止一些不听话的同学利用课堂时间交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忙于给出正确答案,要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4]。

最后,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老师在进行工笔花鸟画教学后,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创造性绘画作业,作业能够体现出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学习的成果,因此,老师必须要对学生创造的画作进行真实的评判,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尽可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一些创意较强、特点较突出的工笔花鸟画作品,老师应该进行表扬并适当增加分数,提高高校学生对工笔花鸟画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老师布置了用工笔花鸟作画的方式对校园内的教学楼进行创作,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对教学楼的外观、蓝天、白云进行描绘,而有一些学生会将夜晚教学楼考研学生奋战的情景,还有一些学生会将四个季节中的教学楼描绘出来。当老师进行评判时,后两种学生的思维较开阔,能够通过老师的教学进行举一反三,将学生考研急迫的心情和学校与学生的风雨同行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领悟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真谛。老师可以给予这些学生分数上的一些关照,并针对这些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教学指导。对于常规发挥的学生老师可以在课堂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指导,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将现代表现手法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手法有效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常说教育和艺术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培养高质量人才就需要让其适应快节奏的发展及社会需求。因此,在高校工笔花鸟画的教学中,老师应该以传承文化为前提,继承和创新表现技法为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能够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晗婷.关于工笔花鸟临摹与创作的教学改革初探[J].美与时代(中),2017,(5):83-84.

[2]罗思思.中国大专高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147-148.

[3]苏云龙.高校工笔花鸟画临摹教学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8,(3):114-115.

[4]张玲丽.高师工笔花鸟画教学探微[J].艺术科技,2013,(2):226.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关于素描和工笔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现当代丰富多样的艺术创作, 带给我很多感悟, 在近几年的创作实践中, 从而使我有了更丰富的变化。

中国画被约定成俗地分为“写意画”与“工笔画”, 处于学院中的我, 主要还是以工笔人物作为创作取向, 但有时, 洒脱的情感表达不出来, 也会画一些小写意来抒发情感, 漫游于两者之间, 托物言志是秉承传统的相通之处, 表达的是心灵情感、个性品质与内在精神, 亦“工”亦“意”也一直是我向要寻找的。

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 时间不停的流逝, 随着学识的丰富与阅读量的增长, 对造型意义上的理解与感悟, 都有了不同的体会。这几年的创作实践中, 涉及众多绘画题材, 从传统人物画、民族风情画到现代女性人物画, 每一个题材的选择初期, 我总会沉浸一段时间, 然后是一段时间后, 对于原来的题材又有了新的感悟与向往, 这也许是脑海中飘过的一刹那想法, 虽然题材又回到了原点, 却又是一幅截然不同的作品。每个不同阶段的创作都是我的主观情感接二连三的爆发, 个人情感又随着我创作技法的提高, 更完善的表达出来。

二、工笔人物的创作与人物造型的感悟

处于学院的氛围中, 很多时间有模特儿写生的机会, 过程是很有趣儿的, 构图推敲的过程起起伏伏, 捉摸不定, 最终要将人物舒服的放在纸张中, 色彩则是随着主观情感漫游在画面当中。我的人体作品《幻》中, 粉紫色的色调代表着那个时刻拥有浑浊思绪的我, 沉浸在如梦如幻的情境中, 梳理不清又无法自拔;有时用这种强烈的高纯度、高明度的颜色处于作品之中, 回味时, 又是那样的含糊其辞, 所以整个画面就是模糊朦胧的, 就像当时的精神世界, 已经是梳理不清了。

另一幅作品《初静》中, 画面中的线条, 参考了徐华翎《香》中的用线, 线条的层层叠叠, 起起伏伏都通过虚实关系穿插在画面之中, 这种装饰性的线条, 能更加完善的塑造出人物造型的关系与层次。

但在创作《江南旧梦》时, 由于作品篇幅较大, 为了更好地承载“意”, 突破画面表现方法和手段, 于是借古代人物形象、古代道具和古代采茶过程, 来表现中国人物画的渊源, 困难便接二连三的蜂拥而至, 交错、借鉴、尝试, 推敲, 这也使《江南旧梦》的创作充满了不稳定因素。相比一开始的单一人物创作与四平八稳的构图, 这幅《江南旧梦》的画面更加复杂多变, 使我举棋不定, 不仅要创造有趣味、有美感的灵魂形象, 色彩还要渲染的更倾向于那种“古雅”。亦“工”亦“意”的涂抹、编织、描绘, 在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民族绘画的笔墨规范之间遨游, 尝试传达出古老中国在文明传统积淀下既华丽又沧桑的历史感。

当这次毕业创作重新碰撞“古雅”的创作时, 更确定了我对主体人物的意向造型的创作方法, 构图也更加丰富多彩, 色彩也更加具有层次感。更加得以深切关注、深入描写人物内在美感韵味。画面朦胧, 不再是单一的人物形象。纹样图案的丰富、颜色的保满生动, 陈设布局的和谐、大自然瞬息变化所给予的自我视觉感受, 以富有生机的灵魂、淡雅的着色而自然体现在这幅作品之中。人物造型透露着现代人的气质, 但又与现实保持着距离, 给人以高雅, 神秘又绚烂的感同身受。鲜艳褪去后又回归朦胧、单纯、柔美的色彩表现。随着时间和距离的阻隔, 最初的感动、震撼已渐渐淡去, 完善作品还未带给我真正的触动, 当初的单纯画面使人流连忘返, 创作的快乐与满足在于反腐推敲、失而复得、思考与实践的碰撞, 思想与技法的结合, 都在这次异常困难的体验之旅中找到了答案。过程总是依照着传统之上在小心翼翼的探索, 传统是创作的根基, 借鉴与吸收西方绘画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 丰富了自己的画面, 充斥着感官色彩, 这就是一种创造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的综合实验过程。

三、以色造型中对传统和现代的再认识

翻阅过往中国人物画的设色, 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古代的单一颜色天然材料直接的平涂, 到透明的植物性颜料、由纯色单用到水石调用、以及各种颜色的复合性使用, 平涂到晕染的用色技法, 都表现了人物画造型上的不同质感

在我的《初静》、《情境》、《情愫》、《江南旧梦》、《真水无香》等等作品中, 都描绘着当代女性最具灵性、富有情致、自然舒适、拥有韵味的瞬间。传统的东西似乎在画面当中减弱了, 反而增加了具有现代感的造型、色彩。语言表现的更加丰富多彩、处理画面与构图的运用更加自由。所有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观念和技法都与我寸步不离。但在我的意识中, 传统与现代孰轻孰重已不再是难以取舍的选择题, 这也许是件好事。我们置身于这当下的社会中, 时代给予我们新的创作理念、审美取向与艺术语言。我们不会再穿越到古代的创作氛围中去, 但仍要牢记, 传统是根, 新的观念、新的技法可用来丰富创作之路, 因此我们还仍需坚持“借古以开今”的创作理念。

当代实践者不必否定、告别自己的传统, 而是顺乎时势, 守望遮挡风雨的精神居所, 注定要依借着融合、交汇国际文化, 依借着运用多样化的材料和手法, 激发出“当随时代”的多元形式面貌, 与人生相磨砺, 相成全, 相照亮, 让悠远的精神意蕴凭精彩纷呈的艺术新创继续得以散发和弘扬。

摘要:根据作画时互不相类的创作者的气质、情绪与题材、造型、色彩和载体的汇合融贯, 自然而然就有了各种类型、各种形貌的美之生成。以无可替代的唯一形式承载了处于其时、处于其地的我对美的独特体验和有限凸显。

关键词:工笔人物,艺术语言,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4页.

[2] 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58.

关于素描和工笔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工笔人物画是工笔画中的一种。是相对于写意画而言。工笔画和写意画是中国画两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工笔画历史悠久最早从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了, 每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画家, 东晋顾恺之、唐代吴道子、张萱、周昉, 宋代崔白、赵佶、李迪。在宋代中国工笔画到达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古代的人物画多数为工笔的形式, 是指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具体的观察对象, 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旨在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 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的概括、提炼、加工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需求为前导来把握物象的最本真的特征和形态, 即意象 (意念——形而上的) 造型, 而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 包括白描、淡彩、重彩诸种形式。

二、影响工笔人物画装饰性的因素

1、构图方法 (平面性)

构图即画面的形式美, 构图受立意的统领, 要充分表达“意”就必须创造出“有意味的构图形式”。构图即经营位置, 合理的构图对作品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经过精心的构图, 才能将构思中的主题加以强调, 并且舍弃一些不合适的因素。达到画面的完整。创作绘画作品时, 触动人的视觉和心灵, 是画面中构图形式的主要目的。构图中要求做到统一中求变化, 变化中求统一, 虽然画面力求均衡稳定但是不等于平均对称, 同时构图还要讲究画面的生动性、灵活性。清方黛:《山静居画论》“作画起首布局, 却似博弈。随势生机, 随机应变。凡作画者, 多究心法笔, 而于章法位置, 往往忽之。”可见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位置。在人物画中更是如此, 物与物之间, 物与人之间, 物与景之间的位置关系都是画面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看构图方法, 众所周知, 传统的中国人物画的构图方法与西方的构图方法不一样, 西方多采用焦点透视, 而中国是以散点透视为主, 也就是说, 画中只有一个视点 (即人的视角) 和一个消失点, 这是符合人类观察自然界的实际状况的。而中国绘画并非如此, 它有许多个消失点, 画面中, 画家的视角是随意移动的, 因而产生了多个消失点, 这叫作焦点透视。这样, 画家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 从多个角度描绘客观景物, 画家和欣赏者就像坐在船上, 景物随着船的移动而移动。可以保持画面的平面性, 更好的体现画面的装饰美”, 中国绘画中散点透视的运用, 最著名的画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 是当时兴起的反映市井生活的作品,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杰出的艺术精品。其伟大之处在于它表现的场景最开阔, 画面内容最丰富, 描绘的人物最多。画家以散点透视的手法把绵延几十里的首都城内外的景象展现于五米多长的画幅里, 这在西方绘画中是无法实现的。该图涉及到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如商业经济、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文化娱乐等等。正是由于采用散点透视才使工笔人物画具有极强的平面性, 而正是平面性让装饰意味更加强烈。

其次我们来看历代人物画在构图上的变化。在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中, 各时期的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变化有其时代特征, 但也是这些变化着的构图体现出人物画的装饰美, 丰富了审美观和装饰效果。南唐谢赫提出的“经营位置”主张画面因素的安排和布局要通过思考和推敲。到唐代张彦远将经营位置看做是“画之总要”即整幅作品的总共钢。如《韩熙载夜宴图》画卷共分五段, 每段都是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 展现出整个夜宴的主要内容, 而主人公韩熙载在这五段中反复出现, 通过不同的活动场面, 使他的形象显得更加突出, 五段内容概括出来就是听琵琶演奏、观舞、宴会间的休息、听笛子和筚篥演奏、宴会结束。纵观整个画卷, 不难看到, 全画虽然分成五段, 但相互关联, 绝无生硬的感觉, 像这样运用几个故事片段, 采取近乎连环画的表现形式集中表现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或是表现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这种艺术手法在古代宗教壁画或手卷里是经常采用的, 但这种形式, 在较早的绘画中往往是采用比较生硬的简单间隔的办法, 缺乏整体的统一效果。而《夜宴图》在这方面显然处理的十分出色, 其原因在于画家有统一而完整的艺术构思, 所以全卷有起有伏, 虽然韩熙载的形象在每段中反复出现, 但人们并不感觉其重复, 这是《夜宴图》重要的装饰特色之一。

2、设色形式/方法 (工笔重彩)

在古代人物绘画中, 大多以白描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于是在墨色的基础上添加色彩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国画的色彩观基于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之说。中国人物画以“以形写神”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以笔墨线条作为基本的塑造手段辅以丰富多彩的颜色进行完善。“勾勒填色”、“随类赋彩”是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上色方法。“勾勒填色’即先用线条勾勒物象轮廓, 然后填色。纵观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史, 一直是工笔重彩的形式, 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经过隋唐、五代的一批又一批画家们的努力, 将这种工整式的绘画形式推向艺术表现的高峰, 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绘画格式。工笔重彩画即浓重色彩的画法, 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 画面以色为主, 设色浓重、艳丽、华贵, 给人以高雅富丽堂皇的感觉, 重彩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 即“三矾九染”。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在色彩方面体现出的装饰性着重体现在其准确的造型、平铺的颜色、细致的刻画和细腻的色彩体现其“工”的特点。如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在设色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画面中, 绚丽的色彩中, 间隔以大块的黑白, 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又如第四段演奏者的服装, 红绿色相互穿插, 有对比又有呼应, 色彩不多, 却又显得丰富而又统一。仔细观察, 还可以看到服装上织绣的花纹如毫发, 及其精工。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 使这一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 在唐代绘画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色彩的装饰效果可以迎合上层社会的欣赏趣味, 同时体现了画中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 并具有色彩渲染装饰浓重的装饰韵味, 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及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代表, 画中贵妇身披薄质轻纱, 内着团花长裙, 体态丰腴端正, 雍容华贵, 画家准确完美地表现出人物的造型、神态和动态;衣纹运笔圆浑, 服饰的描绘细致精到, 充分运用色彩描绘出服饰的质感和丰富绚丽的饰纹, 人物刻画精准细腻、生动传神, 敷色浓丽华贵。

3、线条韵律 (节奏)

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之一,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 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画是以线条构成为主要形式, 而西画是以团块结构为主要表现形式, 这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画提供了界定原则。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中国早期的人物画大多采用白描画法, 是最简洁的绘画表现方式, 也有人称之为线描, 早期的白描画其线描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 直到唐朝的吴道子将线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线条不再是首尾统一而是有抑扬有粗细轻重的变化能生动的用线条来表现人的脸部特征、衣物的褶皱和厚重感。一般以中锋用笔比较多。线条作为最原始最初的绘画表现方式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描绘的对象的结构、体形神态、动作表情只能依靠线的变化、抑扬顿挫来表现。把线条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由于中国画是以线条构成为主要形式,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积累了丰厚的线描功底, 因此, 在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就体现出古人高超精湛的艺术水准。自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以来, 至唐代和五代、两宋, 达到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高峰。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个典范。在作品中, 在用笔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隋唐时代工笔人物画发展到了前所未有鼎盛时期。因此也出现了众多颇有成就的画家如:吴道子、阎立本、展子虔、张萱等。从他们的作品来看, 其造型均匀秀丽、流畅飘逸, 不断变化着的线条表现出强烈的装饰韵味。元代永乐宫壁画更是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壁画。在壁画中, 人物的面貌和神情很少雷同, 或和颜悦色, 或安静淡泊, 或意兴奋发。全画以墨线为骨干, 色不压线。那回旋曲折, 驰骋飞扬的墨线, 表现出异常流畅而又庄严的气势。

到了近现代, 工笔人物画更加注重装饰性、写意性和画材的研究, 借鉴油画版画等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赋予工笔人物画以新的生命和更强的装饰性。

摘要:在工笔人物画中, 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使画面呈现出平面性是画面具有装饰性的重要原因, 其次, 以平铺的方式设以重彩加以细腻精致的刻画使得人物画的装饰性更加强烈。最后, 绘制人物画所运用的线条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线条是中国画的独特语言, 在人物画中线条表现出的疏密变化、粗细变化转化为画面的节奏感, 使得画面赋有韵律感。

关键词:人物画,装饰性,工笔,平面性,工笔重彩,线条

参考文献

[1] 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年版.

[2] 王闳建:《艺术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 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 陈师曾:《中国书画大师谈》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年版.

[5] 迟轲:《西方美术史话》,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版.

上一篇:动画专业硕士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离骚鉴赏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