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范文

2024-05-04

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加大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物流战略应用等,逐步成为其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此趋向为背景,尝试分析国内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管理趋向及绿色物流发展要求下的管理优化手段。

关键词:绿色物流 现代物流 管理

自工业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后,过度的资源利用使资源稀缺与环境大面积污染成为当前各行业均需要面对的问题。以物流行业为例,从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趋势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来看,基于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要求,现代物流需要在逐步净化发展环境的同时,谋求如何保障让物流资源最大化应用的方式。即,在探索物流高效运作的过程中,保障物流管理与物流作业全程不影响环境的自然生态化发展,且可借助环境保护技术与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转型达到节约资源的目标。按照此种要求,绿色物流及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 绿色发展要求下企业物流的运作趋向

绿色物流以整体物流的绿色化发展作为实践应用趋向,在运作的过程中按照物流管理过程和作业环节两大重点部分的绿色化需求为前提,逐步实现物流管理全过程和物流作业全过程的绿色化。其中,物流作业的绿色化要求流通加工、仓储、运输、废弃物物流、包装等环节均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进行优化和调整。物流管理方面则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改进物流体系,提升供应链效率,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有效管理供应链、物流活动、信息搜集及资源集约等各项工作,以便实现节约资源和绿化环境的目标。事实上,发展绿色物流不仅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的基本需要,同样也是企业优化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降低成本的必要举措。目前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依托先进科技水平和社会观念来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已经具有普遍性。发达国家在绿色物流体系构建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深入探索,可作为我国现代物流管理和发展借鉴的对象,如将推進环保和有效利用物流放在首位,重视商品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的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循环化等。

2 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必然性

首先,基于政府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也因为人口基数大,大量存在资源浪费等情况,发展到目前为止部分资源已经难以再生或称为稀缺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按照绿色物流发展的要求来推进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作为当前我国应对资源浪费、推进物流现代化发展、维护环境的重要应对方式。尽管我国研究和引入绿色物流概念的时间较晚,但是我国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投入的精力、资金,提供的机遇及优惠政策等,可作为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客观条件。近些年在我国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环保意识和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且将绿色成产视为企业竞争、管理优化的重要切入点,为国内绿色物流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榜样力量。如海尔集团成立的环境管理系统等。其次,基于企业转型及国际化发展需求。

受到历史影响,运输公司尽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然其业务形式仍集中在传统运输服务方面,企业盈利模式仍依靠人力、资金、政策保护等,企业发展空间有限。在行业监督日渐严格及企业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仍维持原有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国情,因此,“互联网+”“企业+”等发展要求逐渐出现,围绕某供应链,尝试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优势,以实现互惠双赢的集成发展发展模式也逐渐被应用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然而,无论选择何种物流发展模式,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绿色物流发展的各项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包含物流企业在内的国内各企业,为谋求可持续发展,就更需要把控市场发展要求,主动上位配合转型,承担更多物流服务与管理职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方案。以中石油运输公司为例,在总部的大力支持下,运输公司旨完成竞争能力转型及生存能力提升的要求就需要整合企业内外,甚至所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优势,利用自身所在市场的地位及现有的良好合作关系网,应对转型期间的各类风险。这不仅仅是中石油直属大型物流企业的当前发展路径,同样也是我国企业转型期间的基本思路。

此外,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目标促动下,很多企业拟完成国际化转型和海外投资目标,就必然要跟随国际新理念、新要求、新模式的发展步伐,与国际化接轨。而绿色物流正是得到各国推崇的物流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由此,在国家引导和企业转型需求的双向促动下,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势在必行。

3 我国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建议

3.1 明确发展定位,选择最优运作模式

运输公司在发展绿色物流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必须明确自身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及市场定位,思考如何拓展国内物流市场或巩固自身竞争优势和在市场中的地位。以中石油运输公司为例,作为国内最大油气的运输保障和提供者,运输公司不仅需要考虑如何应对中石油内部上千亿元额度的物流市场动态发展要求,还需要考虑作为中石油全生产链中不可或缺一环,如何面对中石油内部市场之外的国内外市场要求。由此,以服务全国为己任,只能作为阶段性物流服务定位,为选择最优运作模式,建议其按照自身职能定位和实力定位,选择行业创新模式,并使之成为自身发展绿色物流的目标与路径。即,按照供应链所有环节的绿色和集成优化要求,整合众多第三方物流,阶段性梳理服务客户类别及需求,重视多个行业的客户开发及物流服务供应工作。此种操作模式更符合绿色物流的动态化、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2 强化校企合作,健全绿色供应链

校企联合协作在国内已经有颇多的案例可被借鉴,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与优势目前也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下,建议我国物流企业依托高校科研技术及人才优势,结合自身需求,量身定做绿色物流发展方案。企业的实践尝试及信息反馈可成为高校研究的实施数据,反哺高校理论研究。当然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高校为合作企业所定向培养的专业性物流技术人才,利于企业解决物流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绿色物流各个环节的高效、环保运作,需要以现代物流中心及信息技术等作为辅助。因此我国企业在绿色物流模式选择和应用之前,必然需要构建现代物流中心,并针对现有物流体系统一调配、指导、收集和整合应用信息等,以确保可规划出最为便捷的运输路线及方式。按照此项要求,我国物流企业可在引入新技术的同时,强化供应链、现有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统一化、信息化运用。以中石油运输公司为例,现阶段中石油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已经在努力探索管理升级模式和发展转型模式,建立了企业独有的业务管理配套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六化六统一”管理规范,以及自主研发的、可接入交通运输部监控网络的企业GPS监控平台。作为行业排头兵,在绿色供应链构建的要求下,其完全可充分发挥自身现有的信息技术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的优势,在强大技术支撑的辅助下,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及绿色要求,整体调配各环节的运作模式,保障其密切配合,彻底突破技术壁垒。在充分考虑战略应用与环境的关联性后,中石油还可以尝试重组或改造企业原有流程,构建企业管理及业务新模式,降低因环保不达标带来的供应链延误、中断风险,以健全和完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

3.3 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构建绿色物流绩效评估体系

为保障强大的物流服务能力,我国物流企业就需要构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如何评价和选择承运商,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如何进行日常管理等。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并建立学习型组织,利于客观评估现有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目前已有的战略合作关系。因此,可尝试从强化市场调研能力,拓展现有视野角度入手,全面掌控与自身绿色物流发展相关的各类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库,实时更新,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应用力度,以保障最大化应用现有资源,辅助各环节绿色优化等。在发展绿色物流的过程中,我国物流企业还需要构建绿色物流绩效评估体系,以保障自身发展绿色物流成果的有效性。以中石油为例,在绿色物流绩效评估中,可将包含石油供货率、工作效率、企业利润率在内的营运能力,包含资源损耗率和利用率在内的资源利用,包含绿色环境投资和污染物处理水平在内的环境保护视为绩效评估对象,并借此改进工作模式,制定完整污染应急方案和治理方案,提升绿色物流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晓.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分析[J].中国商论, 2015(22).

[2] 孙惠.基于商务智能的现代物流管理与应用初探[J].中国市场, 2018(5).

[3] 郭智勇.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工作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5).

[4] 刘军,赵永平,杨超鹏.论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J].管理工程师,2014,19(5).

[5] 吴燕.浅谈现代物流管理对交通运输的影响[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3).

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对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现阶段,在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目前我国在进行居住区设计时比较看重绿色的建筑设计理念。在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中逐步的显现出了对建筑工程绿色建筑设计管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篇首先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其次探讨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的渗透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居住建筑;渗透路径

引言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建筑设计中,人们不再拘泥于居住需求,也对建筑美观性、安全性、节能性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在资源损耗日益强烈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节能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研究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相关要点可以提高建筑设计内容节能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设计内容的生态效益。

1绿色建筑的定义

所谓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时,使建筑物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所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建造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合理借助生态环境当中相应的自然资源,以实现自然环境的平衡性为目标。此种建筑满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因此,也叫作生态建筑。通过建造绿色建筑,可以节约更多的资源,减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既定的环境保护目标,有利于为人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居住环境。

2绿色建筑理念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的渗透路径

2.1对于可再生自然能源进行利用

从十九世纪开始,当工业革命到来以后,使得人们科技水平得到大幅度的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更多人开始依赖于化石能源,所以这就会使得社会面对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于再生自然能源进行高度的关注,包括地热能、风能、太阳能。在利用这三种能源时,能够有效地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我国太阳能是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通常被利用在建筑的降温、采暖、干燥等多个方面,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和热能,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将太阳辐射,转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用电,因此我国开始建立大量的太阳能电站。与传统的太阳能发电对比后,笔者发现,电力发电在我国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近几年来,我国逐渐成为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大国,并且风力发电设施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偏远的地区,由此解决边疆地区所出现的用电问题。风能、太阳能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需要对于其他能源发展进行高度的关注,比如地热能,地球内部当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来看,各个国家开始对于地热能的应用进行高度的关注。与风能和太阳能对比后,地热能在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来看,地热能在利用过程中,面对的最大作业问题就是管道腐朽和水质处理情况。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全面的解决,那么就能保证地热利用存在更加广阔前景。

2.2环境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性工作。为达到这一设计目标,应适当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建筑的总体规划,开展社区或者花园的绿化设计。在整个的设计工作进行中,专业设计人员应选取对应的绿色植物,并保障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绿色植物能够与整体的建筑结构高效结合起来,保持良好的融合性与协调性。植物的科学配置,不仅可以使绿化设计的目标得以实现,更能够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保持不同绿化设计要素之间的高速协调与配合。

2.3注重綠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对排污系统的科学运用

在现实生活当中,经常会受到污水、空气污染等影响,因此,基于改善广大民众的生活环境、净化空气与水质的目的,进行建筑工程绿色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大对相关排污系统的运用力度,以便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具体进行工程项目设计工作时,有关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参考污水排放方面的不良情况,合理运用有关除污操作系统,能够对已经聚集在一处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以便规避聚集污水造成周边水质污染的现象,有效改善广大民众的生活环境。因而,进行房屋工程项目绿色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紧密结合相关除污方面的因素,借助合理的应对处理措施,能够减少带给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让相关资源得到科学的利用。注重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对排污系统的科学运用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2.4居住建筑的采光、遮阳设计

住宅建筑物对照明和遮光有很高的要求。在冬天必须确保室内有足够的阳光,在夏天将直射阳光引起的热量降至最低。因此,在设计中要从整体布局上考虑住宅建筑布局与各栋建筑之间的相对关系,在建筑群的日照、采光和遮阳方面做好研究,确定方案并计算是否满足采光和遮光的要求。平面设计应着重于阳台的形式,如开放式阳台、半封闭式阳台、封闭式阳台等;形体的凹凸,避免突出部分遮挡其他房间的光线;窗户的形式,例如窗户与地板的比例、玻璃透光率、窗台高度、平开窗和角窗等。

2.5居住区周围绿化养护管理时注意的地方

任何事情想要更好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们的专业知识。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绿色的建筑,更离不开绿化工程。只有工作人员拥有专业的科学的绿化基础养护知识,这个居住区的发展才会有保障。所以,在进行绿化养护的工作中,人们必须先了解周围居住区的实际环境问题,对这个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查,充分分析这个环境所带来的问题。这样以来,工作者可以更方便的去管理这个环境。对自然环境的考虑,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工作者首先要努力学习专业的生态绿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再者,对于居住区周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这个环境下适合哪种植物的生存就种植哪种植物,可以给这个城市的环境带来更大的改善。所以,工作者进行选取植物时,就必须结合实际的环境问题去选取植物,只有这样二者才能不违背生态平衡,这样以来,社会发展的也更加和谐。再者就是,工作者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必须要有独特的绿化见解,其实就是要拥有专业的素养,去开发自己的大脑,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对居住区周围绿化的充分理解以及独特的设计风格,给人们展示一个全新的视野,从而为绿色环保的居住区锦上添花。

2.6推行配套鼓励政策

绿色施工材料造价成本较高,难以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首选材料。为促进绿色建筑设计活动的有序进行,国家需要增大资金投入,建立配套的鼓励政策,适当弥补建筑方在新材料支出方面的成本支出,使建筑设计活动得以有序进行。例如,国家可以在公共设施上增大绿色建筑材料成本支出,为参建单位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使得建筑企业可以更积极参与相类似工程的建设活动,为全面建筑升级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

结语

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中绿色设计与施工目标的实现,设计人员必须要从绿色节能设计目标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调整和优化工作,全面提升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水平,发挥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贵.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4):119-120.

[2]郑雅兰.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1(3):106-107.

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为生活服务的,需要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层面需要,以此彰显环境艺术设计作用。而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满足人们对环境设计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彰显环境艺术设计价值。对此,围绕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实现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绿色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生活物资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层面需求越来越高,这对环境艺术设计模式形成一定的挑战。针对当前社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问题,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实现绿色环境艺术设计模式,提升设计者环境保护意识,使设计者合理的选材,增强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实现绿色设计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一、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理

(1)能源节约原理。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遵从能源节约原理,以此为基础,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根据作品设计模式,尽可能地缩减材料、能源的运用量,避免在实践中出现耗材的现象,实现能源节约的同时,达到良好的艺术鉴赏。

(2)自然性原理。环境艺术设计中,涉及的工业化形式及程序繁多,而这些工艺化的运用,能够加强物质的损耗,影响到自然与环境的共发展模式。因此,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遵从自然性原理,不僅重视设计,更要重视环保性设计。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以绿植等为装饰设计模式,保持自然设计特点,彰显自然与环境共发展模式,促进生态平衡。

(3)实用性原理。环境艺术设计的受众面是大众,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导向,凸显作品设计的实用性,使环境艺术设计能够运用到实处,以此彰显环境艺术设计价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根据绿色设计理念,重视作品设计的实用性,关注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实践运用,赋予设计作品实用性,以此使作品的运用满足人们生活发展需要。

(4)人性化原理。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遵从人性化原则,迎合受众面需要,赋予作品生命力,使作品能够带给人们快乐与幸福。环境艺术设计虽然从实质上是一静态物体,但通过设计者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导向,通过对作品的精雕细琢,赋予作品情感,能够实现作品设计的坚固、愉悦、实用效度,为人们生活增添色彩,彰显环境艺术设计价值,进而实现人的精神回归自然的设计模式。

二、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提倡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们通常关注的点为设计模式对身体的影响。而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良好地解决此问题,实现环境艺术良好设计模式及环保,使设计的作品对人身体影响作用缩减,达到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模式,以此满足人们对作品的运用。例如,针对人们居住环境设计,大都因重视工业化实践模式,使室内甲醛严重超标,甲醛对人身体具有一定的危害,影响到居住者身体健康。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倡导绿色设计理念,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导向,减少工业化实践模式,缩减由于设计对居住的危害性。在绿色设计理念倡导中,加强宣传力度,提升设计者思想认知,增强人们思想认知,使人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重视绿色设计理念,并且要求设计者以此设计理念为导向,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化。其次,学习相关绿色设计理念知识,认知到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中运用的重要性,避免过度运用工业化实践模式。这就需要社会层面发挥引领,以社区为导向,加强绿色设计理念的弘扬,以此提升人们思想认知。

(2)强调绿色设计理念地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实现绿色设计模式,设计者的思想观念的尤为重要的。设计者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人物,其思想理念能够决定其作品设计模式。因此,加强设计者思想教育,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设计者观念中,转变设计者设计模式与理念。首先,设计者应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对环境艺术设计深入知晓与理解,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工业化实践的危害性,知晓绿色设计理念运用的重要性,将绿色设计理念渗透到自身环境艺术设计中,实现节约性作品设计模式。其次,为了增强设计者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有效性,促进设计者设计方法的创新,立足于地方环境特点,实现环境艺术的创新设计模式,打造现代化设计模式。与此同时,融入先进的设计技术,改变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法,重视绿植与环境、材料的合理性搭配,增添设计色彩。总之,身为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自身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此为契机,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生成,进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3)重视绿色材料的选取。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重视材料的选取是关键。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主张、提倡运用环保性的材料,虽然价格贵一些,但其对身体无伤害,实现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无论是设计者,还是受益者都应该认知到运用绿色材料的价值,在设计过程中减少资源损坏,实现资源的合理性运用,以此达到绿色设计模式。与此同时,针对材料资源重视其重复性运用,避免浪费材料,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设计的方方面面,以此打造良好的设计作品,实现生态平衡发展。此外,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室内摆放形式,以合理性的摆放,较少占地空间面积。

三、结语

研究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必要,既是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需要,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实需要。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重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基础,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方法、形式的转变,实现绿色环境设计模式,提升环境艺术设计质量,进而彰显绿色环境设计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子迪.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研究[J].现代园艺,2020(02):143-144.

[2]王春阳,刘宇骁,贾维,唐婉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01):66.

[3]周心懿.绿色设计理念下现代环境艺术发展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6):90-92.

[4]沈小娜.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绿色理念及实现[J].居舍,2019(36):99.

作者简介: 姜懿桐(1992—),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绿色室内设计。

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范文第4篇

今天的讲座是由刘加平院士讲演的,主要阐述了建筑能耗的构成及节约潜力,解释了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能耗的形成机理和节约途径,分析了城镇建筑与农村建筑节能设计的差异,以及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研究绿色建筑进行节能减耗的原理。

建筑能耗包括建筑物的建造能耗、运行能耗以及拆除能耗已是业内常识。建造能耗包括建材产品的生产能耗、建筑材料与部件的运输能耗、建筑施工能耗等,建材产品的节能,一是要研发低能耗的建材产品,二是提高常用建材产品的生产效率。拆除能耗包括拆除过程以及垃圾处理能耗等,加强再生利用,可以降低能耗。建筑运行能耗通常包括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电器设备、炊事及生活热水能耗等。不同类型的建筑,所在不同的地域气候,各部分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可节约的比例也各不相同。建筑节能主要就是节约采暖、空调与通风能耗,主要是从设计、建造适应地域气候的“低能耗建筑”, 研发、设计高效的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系统,研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技术及设计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范文第5篇

(一) 早期微博实名制管理不力

针对微博的实名制问题, 其实在官方早有政策出台。北京市2011年12月推出《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中提出“后台实名, 前台自愿”。这项政策虽然实施针对性强, 但是由于微博受众过多, 微博实名制仍旧没有落实到位。今年7月微博上“12岁女孩被两教师强奸”虚假新闻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利用民众的同情心和关注度被迅速转发, 不明真相的网民们还对两位教师人身攻击。导致受害者电话、住址、被“人肉”出来, 直到官方证实其虚假性时, 谣言才有了将息。事情结束后微博官方并没有对这些谣言的传播者进行管理和惩罚, 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也并没有人道歉, 谣言并没有得到有效惩治。

(二) 新政策出台推进微博谣言管理

17年8月2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第五条表示, 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出台《规定》旨在深入贯彻《网络安全法》精神, 提高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促进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政府的这项政策实际上正是对网络舆论的管理, 使人们接触的信息更具有正能量, 减少谣言的制造。目前微博老用户须将微博账号绑定手机号, 新用户也必须通过手机号注册才能使用, 否则不能进行点赞、评论、转帖等。

二、为什么进行微博实名制管理

尽管很多人认为微博匿名性是对民意表达的一种保障, 微博娱乐性质使实名制推行没有必要, 但笔者认为微博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利大于弊, 对于网络谣言的约束和规范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心理压力。

(一) 营造纯净的网络环境

伴随着网络用户的低龄化, 青少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网络环境的优劣会对这些青少年们造成性格及基础认知的影响。微博的实名制管理有助于约束用户的网络言语和行为, 减少敏感词汇的滥用, 同时也会打击“微博水军”的造谣和扭曲价值观。其次, 微博实名制使得网络暴力、肆意诽谤大量减少, 当微博实名制以后, 法律条件上的监控使网民更好的约束自己, 网络环境得到改善, 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

(二) 减少网络谣言的产生

微博谣言的产生是“公民新闻”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能报道新闻”的时代, 网络传播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公民可以随意在自媒体上以个人名义发布新闻, 由于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 无法对新闻的真实监督管理落实到位, 只有当造谣影响过大时采取事后追惩制, 这是网络传播自身具有的弊端性。首先, 微博实名制有效遏制了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微博用户进行实名制管理后, 用户自身会对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思考删减, 剔除不合适的言论, 同时对未经证实的敏感信息进行慎重转发。这在用户的网络传播中呈现出一个“自净化”的状态。

(三) 责任落实, 方便用户管理

再次, 微博实名制推行后, 微博谣言就能很快追根溯源找到造谣者, 造谣者需要负责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谣言传播过程中造成巨大影响的推波助澜者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微博客户端就可以减少对微博用户的管理, 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可以投入到微博产品自身的性能和品质上, 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微博新兴媒体的发展, 更好地服务网民。

三、如何进行实名制管理

(一) 微博官方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

作为微博网络环境的操控者, 微博官方有责任对微博环境管理。首先, 微博官方应当加大对微博实名制管理的力度, 要求微博的每位用户都进行实名制检查, 从根源上断绝网络谣言的产生。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幸福度, 同时也能净化网络。

其次微博应当加大对谣言者的管理, 根据已经注册的实名制信息, 当谣言用户再次注册微博新账号时采取禁号、黑名单的方式, 让谣言用户无法继续再污染微博环境。第三, 微博客户端应当增加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 以便于遇到微博谣言用户制造谣言时, 及时地将不法分子收归于案, 提升政府执法部门的效率。

(二) 用户“自净化”

微博用户作为微博这项媒体的主要参与人员, 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面对不实新闻时进行信息的自我筛选, 面对敏感词汇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减少盲从和随波逐流, 必要时及时对造谣者举报, “让谣言止于智者, 堵住悠悠众口”。不随便轻信每一条未经官方证实的“大新闻”。同时要加紧对自身的约束, 努力营造纯净的网络环境, 杜绝脏话、假话, 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成长的绿茵。

(三) 政府加强网络强制性管理

作为网络监督重中之重的“杠杆”, 政府应当积极推进网络法制建设。针对我国现有互联网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方面, 制定新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实名制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实行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同时要完善制度, 政府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积极制定有奖举报政策, 以人民利益为先。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 成为开启新时代媒介大门的“钥匙”, 新闻的生产制作方式和传播机制正在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网络传播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微博由于用户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而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 但由于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传播, 微博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完善微博用户信息, 推行微博实名制才能更好的对网络用户进行监督。

关键词:微博,实名制,融媒体

参考文献

[1] 赵作为.浅析微博实名制的影响[J].中国报业, 2012 (22) :32-33.

[2] 陈红梅.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D].复旦大学, 2005.

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范文第6篇

在建筑工程物资采购过程中,选择绿色、环保、节能产品,对于进场的建筑工程物资,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器具、设备等进行有害物含量检测,符合标准的物资方可在工程中使用。在施工中,采用科学环保的施工方法、工艺进行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害环境的因素发生,从开始至终充分考虑环保及人文要求,从源头实现绿色、节能的效果。

2、推行临设“绿色设计”

本工程设在施工现场外的生活区,场内办公区的建筑物如宿舍、食堂、厕所、设施服务、办公室、仓库、警卫室等,采用可易于拆卸、能再生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产品性能的活动房屋;选用环保的水冲式厕所、采用太阳能技术,解决生活热水问题。

在生活区的建设规模上,进行科学计划、安排,根据施工高峰与低潮的变化,合理设计生活区容纳人员的数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作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尽可能减少生活区的规模,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推行厂区绿化设计

上一篇:煤化工工业废水论文范文下一篇:服装情感化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