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教育手段,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为基本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整合的目的与意义、途径与方法等方面阐述笔者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课程,主要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是后续电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电子技术课程概念抽象、电路原理复杂、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科书、黑板及有限的实验来传递教学信息,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更具有可视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效结合,融入到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层面,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消除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网络不仅为电子技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优化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对于丰富的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应将其分类整理并加以保存,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例如,可以将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分为教案、题库、课件、教材分析、课程改革、竞赛辅导、生活中的电子技术等几类,并加以保存。其次,使用搜索引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大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例如,教师准备给学生做一次“集成电路”的专题讲座,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集成电路”,经搜索后可以得到许多文字、图片、图像或者视频资料,经整理加工后即可进行“集成电路”的讲座。第三,利用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协作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和播客、聊天室、BBS等形式进行交流,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剖析,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使用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可以革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模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特点,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信息社会教育的需要,是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电子技术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主要作用有:第一,能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文字、声音等能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维度的刺激,能把电子技术的许多现象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教学难点,电子技术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实验演示,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但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如在讲解结型场效应管这节课时,其教学难点就是“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往在讲到结型场效应管工作过程时,由于其内部结构抽象,学生感到困惑,现在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结型场效应管内工作过程,分析过程让学生容易接受,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三,采用多媒体课件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如载流子的形成,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演示载流子形成的过程,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就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载流子运动,了解载流子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仿真技术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为了验证某些电路的功能,通常的方法是,焊接一块试验板或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来进行测试,最后分析得出电路特性。这样做既耗时、费力,又浪费材料。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若演示结果有误,就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排查故障,教师常常为解决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困扰而大伤脑筋。此外,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不易控制各种参数,也不方便调换元器件。最后,还受仪器、仪表等硬件的制约,测量精度差。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仿真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上构建电路,可以非常直观地进行演示操作,既避免了复杂繁琐的理论计算,又可模拟演示实验,还可克服仪表读数的不精确,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精品课程网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新成果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精品课程网站应该设有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实验教学、网上教学及网上交流等模块。精品课程网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站上的资源,进行学习讨论、网络答疑、解题指导及在线测试等。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反思

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电子技术教师,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把自己对电子技术教学的思想、设计等呈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需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并且用多媒体技术替代了其他经典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全部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课堂上看似生动形象,但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却很少。其实,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比如,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一些重要的框架式的知识点,教师若能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它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记忆。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建构适应学生发展、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模拟不能完全代替实物演示或学生实验

电子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态度和精神。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是虚拟的,缺乏真实感和说服力,也缺乏实物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个演示实验,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当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灯泡发光,但当其两端加反向电压时,灯泡就不亮,这时就会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讨二极管的性能。尽管相关的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做得有声有色,我们也不该采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进步,教学模式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广阔的研究领域,而且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少杰.多媒体课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16):17.

[2]吴青萍.Multisim 2001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39-41.

[3]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二十一世纪作为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显然是不可忽略的,企业想要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竞争力。而在很多企业内虽然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投资,却完全得不到效果,从企业的内部因素来说,多是由于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不协调造成的,那么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下对技术创新具有哪些影响呢?

关键词:企业 技术管理 技术能力 协同 技术创新

知识经济的时代来临,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上更是要依靠于人才的储备,来完成技术的创新,因为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很多企业虽然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带来的效益,而且为了企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来促成技术创新,但总的来看有的企业并没有在技术创新上得到与资金、人力、物力投入相匹配的利润回报,总的来看,这是存在有多方面原因的,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但是我们今天从企业自身出发,从企业内部出发试图分析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在技术创新无法满足与企业投入相匹配的技术回报时,从企业内部出发,一般是由于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所导致的,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仅仅重视技术管理或者技术能力单方面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或者将两方面做区别的考虑,却不曾考虑到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下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因此造成的企业技术创新入不敷出的局面。

1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要素

1.1 企业技术管理要素

企业的技术管理,总的来说,就是企业对其技术创新中所有基本的各类资源的管理,其中包括对人员、设备、时间、材料以及资金等要素。具体来说在企业的技术管理中,分为技术的资源管理、技术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的组织管理这三部分,其中技术的资源管理中是对于企业技术资金、企业技术的设备、企业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技术信息的管理;而技术的质量管理是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制定的保证技术质量合格与否的方针、政策等,其中还包含有对技术标准化的管理、技术风险的管理以及技术的成果的管理;最后是技术的组织管理,企业在技术上的组织管理是依托于企业自身部门设置,明确各部门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保证组织内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创新对于组织的管理。

1.2 企业技术能力要素

企业技术能力是从企业中各角色的能力出发,来完成对企业技术的创新,主要构成包括,人员的能力、信息的能力、设备的能力以及组织的能力这四方面的要素共同构成,在人员的能力方面,分为科技人员与高级技工,人员数量、员工在年龄层次的构成以及员工在知识层次上的构成;信息的能力的衡量是依靠于信息网络的发达程度、技术相关档案的数量以及技术相关档案能否满足技术创新需求共同衡量的;设备的能力是包含有设备完好状态和国际前沿研究设备的数量来决定的;最后是企业技术能力中的组织的能力,它是通过技术研发的经费和技术储配的情况来共同决定的。

2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关系

2.1 企业技术管理对技术能力的作用

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企业的技术能力不能够直接的将技术转化为创新后的成果,这时就需要企业的技术管理来将企业技术进行催化,使之成为技术创新进而完成企业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长。简单来说,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在企业技术能力的作用之下进而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而技术能力是不能直截了当的转化成为技术创新后的成果,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要加强技术管理手段,技术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还可以有效的帮助技术创新的成功,将技术创新后的成果强有力的转化为企业经营的绩效,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2 企业技术能力对技术管理的作用

前文可知,企业的技术管理对于技术能力是催化促进的作用,所以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假若没有了技术能力,就不存在技术管理,所以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前提要求,只有一个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才需要技术管理来帮助企业的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为企业谋取绩效。本质上来讲,企业技术管理就是对企业技术能力的管理,通过对企业技术的挑选、吸收、运用和改进创新完成对技术能力的管理,所以说,在企业技术能力对技术管理的作用上,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条件,没有技术能力,就不存在技术管理,更不存在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绩效。

2.3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相互作用

在分析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之间分别对各自的关系的作用后,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获得更多的绩效,需要在自身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关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部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相互的耦合性的关系,而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要努力扩大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耦合程度,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绩效。而且在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耦合度上也存在有一个度,也就是两者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各自占有的比例要保持在一个科学的比例内,防止两者中任一部分突破比例发展也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3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在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下,对技术创新作用的体现具体上是通过企业技术管理要素同技术能力要素两者中的具体要素的协同共同构建下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日常企业项目和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如:

3.1 在深刻理解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企业建立在一定的技术能力前提上,需要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用以提升企业绩效,而技术能力的转化离不开技术管理的催化促进作用,所以企业要在深刻理解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建构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而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关键是拥有技术能力的人员,所以,人才依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在技术管理体系中加入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机制,保证企业持续的技术能力,也正是企业技术管理的立足之本。

3.2 对于企业整体上来说,技术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无非是源于市场竞争下对技术经济的变革,所以相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技术管理应该更多的表现在企业技术管理机制的革新上,包括对技术管理中技术的资源管理、技术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的组织管理这三方面的不断的创新,为企业中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提供更多的机会,才能够为更多的技术人才提供开明的、开放的技术创新机遇,保证个人能够实现自身需求的同时,完成对企业绩效的提升。

3.3 作为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是企业的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又是技术管理的前提,所以在三者中,保证企业完成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还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所以企业在建构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管理机制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管理是相匹配的,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注重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并且为人才提供适度的空间,保证创造性的思维得以实现。

4 总结

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依靠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而技术创新的成果又依赖于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协同作用,作为根本存在的技术能力还是依靠人才这一时代下的关键性要素,所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完成绩效的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关键还是人才的储备。

参考文献:

[1]张唤娣.基于NKC模型的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陈力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进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刘炜.基于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付敬.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吸收能力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丁学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1.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推广环节必不可少。农机推广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改进。本文对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基层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关系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四五”规划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基层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打造更专业的农业发展团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效、落实乡村振兴发展中资源节约与环境和谐发展等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基于此,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优化基层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成为我国高山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1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作用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构建专业数据库,社会农业的有效扩展,通过扩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能够有效地建立专业数据库,主要控制某一地区农业的使用和基本信息,使农业能够定期管理和维护,有助于提高农业设施扩大的有效性,促进农业信息发展。

2基层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现状

2.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基层农机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农机深入基层中,没有设定专门的管理单位。虽然部分地区设置了专门的基层农机管理机构,但是对于农机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甚至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再加上相关管理体系不完善,很多农机管理措施都停留在表面,基层农机存在很多管理隐患。农机技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不及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等原因,限制了基层农机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技术的有效推广。

2.2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水平有待提高

当下农业机械发展,主要应用对象以平原与浅丘地区为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但是却存在局限性,针对高山山地条件的农业机械研究较少。虽然目前市面上小型农机类型、品种较多,但是整体适用性不强,不能适应山地丘陵等作业条件较差的耕种区域。虽然平坝地区频繁使用农机设备,但是设备出现问题概率较高,不仅影响到农机的正常应用,而且还会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技术推广。整体来讲,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水平有待提高。

3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3.1构建农业物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时代即将来临,借助多种传感器设备,可以构建连接人们的庞大网络。农产品网络还在建设过程中利用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收集农业生产中照明、温度、湿度、肥胖等方面的数据,并根据科学分析,制作一系列信息图表,帮助管理农业生产,推进以信息工具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利用农产品信息技术网络可以大大提高农业产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农民的工作内容,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结构调整。

3.2科学灌溉施肥系统

防水是农业作物生长的最直接因素,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并允许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动化灌溉系统,与传感器、控制器和灌溉网络相结合,使人们能够快速简便地确定土壤含水量,并在达到一定阈值时由中央处理器自动灌溉。同时,信息检测系统检测土壤养分,补充了农业作物的需求,允许准确施肥。

3.3农机监控技术

農业管理是指农业利用的质量和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实时监测农业运作,远程管理和控制数据收集分析,确保农业安全高效地运作。与此同时,监控设备允许将监控画面转发给监控中心,及时控制农业设备的存储环境,避免损坏、火灾、盗窃等,并能够利用定位系统实时跟踪农机的准确位置,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最大限度地扩大与农机的合作。

4现代农机推广工作中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制定相关策略

4.1政府采取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方面的有效投入

对于现代农具的发展来说,农机的购买和使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确保农机的现代化和协调,提高农机使用的效果和质量,为农业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在农业机械的实际扩散方面,有关部门必须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首先了解到农业企业的采购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使政府能够采取相应的政策,调动财政和政治支持,有效地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然后在农业用地的扩散方面,使地方政府能够采取财政政策措施。

4.2增加农机的推广宣传工作,深化农民的互联网意识

农业机械的宣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鉴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悠久历史,以及大多数老年劳动力从事的工作缺乏思想和技能,地方农业部门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增加农业机械的传播和培训,提高对农业机械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从而提高农民的好奇心。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助于社会信息的多样化、快速和便利的传播,而扩大社会信息的范围对未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推广农业机械时,必须扩大相应的农业教育运动,建立新的农民教育制度,提高农民的互联网意识,并根据农民的经验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职业技能和社会服务,从而促进农民机械方面的正常人。

4.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农业技术的传播需要一定程度的规划,只有不断发展劳动和管理制度才能推进预定目标。主管当局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确保在农村一级具体开展工作,实现区域管理,提高农业安全使用,避免与侵权行为有关的严重安全问题。建立IT管理体系时,应着眼于农民,注重促进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能够更好地助推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缓解农民群众的劳作强度。

参考文献

[1]肖立.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7(15):80-81.

[2]阿米娜·阿布都如苏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意义及方法[J].南方农机,2018,47(03):37-38.

[3]杨洪荣.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39+142.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探析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内容,旨在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工技术与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 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一、前言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是非电类各专业本科生必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是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电工技术理论以及实验技能的关键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逐渐的被应用到众多领域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合理的讲述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配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以此强化学生对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掌握和理解。

二、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思想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的需求分析,目前,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来说,应该以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更多的电力知识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用技能;其二,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的内容分析,在制定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应该以网络教学的知识点为基本教学单元,明确教学知识点的联系,方便学生进行随意的选择和学习;其三,教学对象的分析,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先将各知识点根据不同的层次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构成知识点网络。然后再将所有的知识点网络添加到网络教学系统中,构成相应的学习单元,然后再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控制机构。绕知识点建立WEB互交界面、热键系列、导航结构、素材库等,通过这周给设计思路,能够实现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的共享性、开放性、互交性以及易维护性。

三、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内容

1.网络课件。网络课件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系统的自主学习型课件,其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动画演示、例题、案例等以知识单元的形式展现在该模块中。该网络系统中时,通过相应的教学目标,准确的了解该章教学的学习要求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再通过和课程教学相配套的应用超文本语言HTML制作相应的网页式课件,将课堂中讲授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加载到网络课件中,当学生进入到该网络系统中时,实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此外,通过交互动能,网络课件中还根据教学中的疑难点以及关键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解析,保证不同认知水平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网络课件中的内容。

2.网络辅导。网络辅导系统是针对学生复习课堂讲述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以及监测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该系统中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个方面,其中包含了20个学习单元,并且每一个单元中都包含了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例题练习、问题解析等内容,该辅助系统中涉及的内容全部都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学中多年的学习重点与教学难点,通过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与知识点,对相应的难点以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析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学习,进一步的強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3.课件点播。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系统中,在可能网络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摄制的教师江河的电子教案、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转化成同步的视频课件,然后将这些课件传输到网络中,学生们通过登录该网络系统,就能够点播相应的课件,这种供学生随时点播的网络课件,使学生如同在教室中聆听教师的教诲,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4.模拟实验。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模拟实验,是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软件,以一种模拟的空间来模拟现实中的实验环境,通过在网络环境中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能够紧紧的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并且在演示的过程中将试验的理论、概念、重点以及难点等都标注出来,方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实验教学的所有内容,这种模拟实验能够定量的分析电力以及系统的性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实验内容的理解。

5.在线检测。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中,还设置有在线自测题库,通过ASP技术管理相应的测试题库,该测试题库中包含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所有教学内容,测试题目的难度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测试题目,ASP技术能够根据学生选择的项目,实现对测试题目的快速组合,并且其还具有自动批阅以及分析问题的功能,当测试结束后,该系统能够自动的将试题的测试结果,其中包含测试的时间、试题的正确率、答题率以及测试的最终结果,然后将正确的答案以及答案的解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测试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而设计的,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进行电子技术与电工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所有教学内容都涵盖到该网络教学系统中,以此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香婷,刘涛,徐瑞东,张晓春.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0);62-64.

[2]张晓春.电工学综合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139-140.

[3]孙宏国,吕曙东,周云龙等.工电子实验技术教材的建设与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5);115-116.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分析成人教育教学对象以及电类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说明成人教育电类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了成人教育电类基础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其应用价值不仅适用于成人教育,对于本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平台课的信息化以及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MOOC;学习社区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对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做了如下定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一、电类基础课程信息化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信息化的背景

高校承担着成人教育的大部分培养任务,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2014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首先,加强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教学楼无线网络覆盖,完成二期210间云教室建设工作。其次,促进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深入研究MOOC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支持“985工程”高校开设开放在线课程,组织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网络共享。继续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继续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二)高校成人教育电类基础课程信息化的意义

成教的授课对象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学员间差异性很大,个人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没有集中的学习时间,只能利用分散的时间进行学习。但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自主权,如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甚至教师等。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希望根据自己的所需进行学习,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量。因此,在成人教育中,教学方式须灵活多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组织成人参加学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立于不败之地。

从课程的性质出发,高校成人教育电类基础课程包含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需针对不同专业要求,分层次进行授课安排,是全国高校几乎所有工科、理科类专业必学的基础课,面向的学生数量多、专业繁。该系列课程还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教学难度大。单靠学生自学难度很大,教师教学仍然是主要的学习形式,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调控作用,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其次,学时少、内容多、课堂信息量大、课程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使得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教学方式需趋于灵活化,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如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简单讲授和重点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最后,电路图多,随着学习的深入,电路越来越复杂。因此,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对电类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校成人教育学习平台。

二、成人教育电类基础课程信息化教育模式初探

(一)成教信息化教学内涵的深入理解

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直接执行者是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层,他们是成教信息化的直接驱动力。如果这个层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对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做深入的了解,固步自封,对信息技术不认可,甚至排斥,或是不熟悉,成教信息化的推进就会沦为空谈。把思想上的认识放在技术上的实现和教学实践之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对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群整合的系统研究还比较薄弱,虽然或多或少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但更多的是用“PPT+投影仪”来替代“黑板+粉笔”,授课方式只是更大规模地“满堂灌”,“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学内涵没有深入到教师的内心。因此,需要教师充分认识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教师的实践和研究,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信息化教学不是用信息技术取代教师的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熟练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丰富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群的教学管理方式、师生交流互动方式等方方面面,使传统教学和新信息技术互补互促的一项技能。

(二)先进成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成人教育学习多为非工作时间(节假日或晚上)集中面授,在忙碌了一天或一周后,学生精神较为疲惫,理论学习劲头不足,进而衍生出一系列学习的负面情绪,如兴趣低下等。如果将专业仿真软件带进理论课堂,“抛砖引玉”,通过一个简单的应用实例的设计、仿真演示,从而顺利地克服所有知识点前期学习的枯燥感,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同时,计划将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与课程的面对面教学互为补充。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的学习订制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反馈给教师群,教师群整合学生的意见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线下和线上教学设计内容。通过传统教学和这些新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结合,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充分利用电类专业仿真软件

在讲解数字电子技术的触发器时,可以先用仿真软件演示“四人抢答电路”,让学生初步认识触发器芯片74LS279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逐步介绍各个触发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再如,在讲计数器之前可以先通过简单的单路交通灯的仿真演示,让学生对计数器芯片在其中所起的灵活计数功能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可以用同一块芯片实现不同进制的计数?为什么既可以加计数,又可以减计数?是怎么实现的?芯片的各个引脚有什么功?然后再引入正题,开始计算器的讲解,若再辅以学生课后的仿真练习,在设计中体会无硬件约束地搭建、设计实际应用电路的乐趣,能高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快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MOOC教学思维模式

“MOOC”,慕课,也称“MOOCS”(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s),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虚拟公开课程。针对电类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受众专业广、学时少、技术更新快、知识量大等诸多特点,计划将MOOC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电类课程群的“微课”建设中,与课程的面对面教学互为补充。“微课”即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即把某一知识点的精华浓缩在十几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中,主要针对长时间学习精神难以集中、而短时间学习效果较好的大多数学习者。教师和学生无需坚守单一的教学路径。教师将专业知识进行分类,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通过常用的信息技术讲授基础的知识点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再将重点难点的细节等信息通过网络微课的方式发布在校园网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的学习订制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反馈给教师群,教师群整合学生的意见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线下和线上教学设计内容。

通过传统教学和“微课”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结合,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网友的反馈信息来看,这种形式的线上学习,弥补了面授的时间、空间限制,效果较好。

(三)全校电类基础课程网络学习社区

加拿大学者Lan Nguyen在华东师范大学作报告时提到的“通过网络连接起终身学习社区”的观点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改革很有借鉴意义。针对电类基础课程在理工类院校受众广泛的特点,构建基于网络的电类基础课程学习社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其他平台课的信息化及“学习社区”也具有借鉴意义。电类基础课程网络学习社区使得学习者可以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的学习模式得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校园内广泛架设Wi-Fi网络的前提下,应使Wi-Fi信号覆盖在校园内的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甚至食堂等。由于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在校园内的任何角落通过Wi-Fi网络进入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自由的选课学习和在线讨论,师生或学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此举将促进校园课程信息化的传播延伸,有利于高校课程,尤其是成人教育的网络化、智能化、科学化。

(四)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管理

MOOC及网络学习社区的先进理念的开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分类及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类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通过信息化技术和这类课程的整合进行教学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群对课程的各个教学内容的研究,针对其特点以及学生的线上线下意见反馈和统计,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如哪些内容适合课堂教师的面授,哪些内容适合利用学习社区和“微课”的形式进行传播),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加上电类基础课的专业复杂性,部分知识点的面授特性也就逐步体现出来。

通过网络学习社区平台的搭建,可利用其进行教学管理,统计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在线学习反馈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对“微课”的内容和线下课程的内容调整、更新,实现线上线下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对管理对象的线上学习评价和线下管理的双重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平台的共享特点,让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在线上展示所学,并可探索同伴互评系统、学生领袖、徽章和其他形式的评估等线上教学管理方式。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这种形式的教学更为灵活。另外,其实际应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成人教育,对于所有高校平台课以及职业技术院校、中学、小学信息化教育均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俊峰,王秀成.论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质量提升[J].(中国)EZ-g:育,2014,(3):15-17.

[2]张然.教育信息化打败“黑板+粉笔”成必然[EB/OL].慧聪教育装备网:http:∥info.edu.he360.com/2012/08/060855530515.shtml.2012-08-06.

[3]黄震.时评:慕课正引发一场学习和教育革命[EB/OL].新华网:2014-04-09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4/09/c_126369533.htm,.

[4]温建平,张国锋.信息化背景下对我国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研究,2012,(3):47-52.

(编辑/乔瑞雪)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1 石油钻井技术相关概述

近年来, 我国石油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石油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近十年, 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引入石油工程[1]。尤其是钻井技术的应用, 使我国的油气储备量大大增加, 对石油的开采也从以往的地面转向了海洋、深层等难度较大的区域, 有效提升了我国的油气产量。而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创新发展, 也成为了现阶段石油企业发展的关键。

2 主要石油钻井技术研究

2.1 石油工程技术水平钻井技术研究

水平钻井技术是一种定向钻井技术[2]。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需要利用井底动力工具、随钻测量仪器等, 钻井完成时的斜角应保持86°以上。这一技术的应用时间较早, 大庆油田在这一技术的研究应用中, 抓住了动态监控、上下方位调整, 钻具平稳、多开转盘等技术要点。其中, 上下调整是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对井斜角和铅垂位置进行调整, 动态监控是实现对已钻井段、钻具组合定向状态等进行分析, 以便进行科学调整的过程, 钻具平稳是要求钻具稳定性能较强, 这一要点主要受钻具选型和组合设计所影响, 而多开转盘则是通过减少摩擦力提升钻速, 以保证水平段开钻盘进尺度能够不小于总进尺的75%。

2.2 石油工程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研究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运用需要将导向工具和仪器相结合, 并实现了钻井技术与测井技术和油藏工程技术的协同使用。因其具备的电阻率地质参数等, 使这一技术在运用中, 能够给对地质构造进行准确判断, 并对储层特性进行明确, 有效实现了对钻头轨迹的控制, 使钻井工程的开采成功率提升, 成本降低。

2.3 石油工程技术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研究

这一技术是现阶段石油工程技术中的高精尖技术之一, 能够实现定位井和水平井技术的有效统一。现阶段, 这一技术的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难点, 我国大庆油田企业也加强了对这一技术的研究, 不但优化器配套技术和相关理论, 并将其应用于浅海区域油田, 以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

2.4 石油工程技术连续管与套管钻井技术研究

连续管与套管钻井技术主要应用于小眼井、侧钻以及老井加深等方面, 由于其所用设备和空间较小, 因此具有较大的优势, 能够在海上或是限制条件较多的地面的钻井工作中。这一技术在运用时, 需要在防喷器上设置环形橡胶, 以保证欠平衡压力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并起到保护油气层的作用, 钻井时通常不需要停泵, 钻井液会在这一技术的运用下始终处于循环状态, 有效避免井喷。

2.5 石油工程技术深层钻井提速技术研究

为提升钻井速度、加快石油勘探工作, 大庆油田企业对深层钻井提速技术进行了研究。深层勘探主要是对超过两千五百米深度的地质层进行勘探的工作, 这一工作多由深层气藏岩性的复杂, 导致工作很难进行, 硬度较大的岩石会造成钻头的严重磨损, 并影响钻井工作效率, 而地下的高温也会对钻井设备造成极大的伤害, 地下压力层和胶质性较差的破碎性地层会为工作人员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大庆油田公司对深层钻井提速技术进行了研究, 深入研究钻井设计、提速工具、配套技术等。钻井设计优化有利于深层钻井提速提效[3]。大庆油田公司综合考虑了井深、岩性、地层压力等方面的因素, 要求深层直井全部采用三开井身结构, 例如对古深3井进行优化, 使其表层套管下深为352m, 二开井段采用气体钻井技术, 套管下深为3180m, 三开井段采用气体技术与涡轮技术等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完钻井深4920m, 钻井时间与以往相比缩短了19.37d。同时, 根据不同井段选择了相应的高效钻头。

另外, 大庆油田公司对提速工具进行了研制。其中, 液动旋冲提速工具能够实现钻井液流体能量向机械能的转化, 减轻了钻头的磨损度, 有效提升了机械钻速。涡轮钻具则能够利用钻井液的冲击产生机械能, 推动钻头高速运转, 有效提升了对高硬、极硬地层的钻井速度。同时, 其在地层出水预测技术、气体钻井技术等方面也进行了完善。建立了不同渗透率、不同流动方式等条件下底层出水的判别公式, 有效提升了预测精度。完善后的气体钻井技术也在石油钻井中中得到了成功运用, 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25.70d。

3 结语

石油工程技术在石油勘探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其中的钻井工程技术的有效运用, 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大庆油田公司针对这一技术进行了积极研究, 并实现了深层钻井提速技术的有效研究运用, 对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满足人们需求, 石油工程技术也呈现出了不断发展的趋势。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技术中的重要部分, 为提升钻井速度, 提高钻井质量, 黑龙江大庆油田有限公司也加强了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本文就石油工程技术钻井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石油工程技术,钻井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春宇.浅谈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J].科技资讯, 2015, 5 (5) :69-70.

[2] 魏斌.关于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探讨[J].中国石油石化, 2015, 7 (14) :86-87.

上一篇:工业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西方社会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