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4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逐步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质量不仅仅是唯一的关注点,企业社会责任也对企业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相比于中国而言,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这一点在我国外贸经济中尤为凸显,且对我国外贸经济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我国外贸经济的结构现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我国外贸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外贸结构;影响

一、引言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根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一,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进口国。然而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也遇到了种种不可避免的问题。发达国家为了防止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商品对本国经济的冲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设定社会责任标准就是其一。社会责任标准的宗旨是鼓励采购者选用有道德企业的产品,进而推动全社会劳动者工作条件的改善。这个有道德的企业需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保护资源和环境以及关注公共事业等。

作为世界上的最大出口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实施将会对我国的外贸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伴随着该标准的实施,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将会产生较大的变动。首先形象不佳、信誉不好的企业,必将遭到淘汰。其次粗放型、环境污染型企业将面临着改造和升级。最后外贸经济将会主要由高新技术、环境友好、形象良好的企业构成。

二、企业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顾名思义,是企业担负的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企业首要任务是获取利润,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承担企业股东的法律责任,此外还要担负起对员工、社会以及消费者的责任。在对外贸易经济中,企业社会责任更加受到关注。产品质量优势已不是企业制胜的唯一因素,企业形象、企业劳工人权这些“软实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立足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国某一世界500强企业就曾因为诚信问题,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西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发展的较早。早在18世纪后期,西方就出现了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萌芽。人们从最初关注产品的质量,逐渐扩展到关注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保障、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等。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良好的企业形象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和机遇,而企业形象建立的基础是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保证劳动者的人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关注慈善、教育等公共事业。

2.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看,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内责任——保证员工人权和福利,另一部分是对外责任——保证消费者的权利、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保护环境、关注慈善事业、回馈社会等。

(1)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和员工是不可分离的两部分。员工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保证员工的正常生活。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通过雇佣来实现,在雇佣关系中,企业要对员工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还有负责起一定的道德责任。经济责任是指按照合同发给员工工资以及满足合同上的其它内容,道德责任是指尊重员工的自尊,保证员工的休息权,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等。

(2)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消费者是企业产品的直接购买者,企业利润的来源。根据经济规律,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越多,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在这个经济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和企业产生联系的媒介是产品。产品的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次充好,在销售过程中坑蒙骗人,这将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实实在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这将会为企业树立诚信的形象。

(3)企业对环境、公益事业的责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某一企业因为在汶川地震中捐款,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销售额得到了广大的提升。由此可见,企业对环境、公益事业的贡献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关乎企业的生存。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无污染、不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对公益事业的责任主要是向受灾地区捐物捐款、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以及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3.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颁布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由社会责任国际公布的一部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尽管该标准并没有法律效益,但是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进行了该标准的认证。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1)禁止童工、强迫性劳动,保障工会的自由和谈判的权利;(2)规定了劳动者的工时和工资;(3)对生产过程的健康和安全提出了基本的要求等。该标准的颁布将会对我国外贸经济的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有利的方面,也包括不利的方面。从正面来看,有利用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软实力;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革,提高企业效率。从反面来看,该标准的颁布,提高了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增加了国际企业的成本负担以及制约了我国对外经济的扩大。

三、我国外贸经济结构的现状

1.加工贸易为主,对外资金依赖度较高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进料加工是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进料加工是指企业自行采购原材料,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成品或半成品的加工。这种加工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也能促进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以降低生产成本。尽管有些企业的加工水平较高,然后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种进料加工方式,虽然为我国外贸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必须认识到,这种对外依赖度高的企业,容易受到贸易摩擦和国家关系的影响,一旦外资撤资就会对企业产生致命的打击。

2.出口以服装、半成品和零部件等为主,缺少核心技术

在我国出口的商品中,以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类产品的优势是价格低廉,因而在国外有着较大的市场,尽管这类产品的出口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另一方面看,这也体现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低级化。除了服装产业之外,出口商品中的半成品和零部件的销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一现象说明了我国半成品技术的高超,然而这些产品的利润远远没有成品的利润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打造自身的品牌,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

3.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

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的对象主要是以美国、日本以及欧盟为主的发达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品额高达60%,这些数据有力的说明了我国外贸经济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贸易很容易受到出口国的影响。一旦我国的商品与出口国的产生摩擦,那么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摩擦不可避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必要抓住机遇,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四、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外贸结构的影响

1.淘汰资源消耗型企业,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颁布,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监管也在不断的完善,如果企业达不到相关的标准,企业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根据SA8000标准,企业将会承担起对环境的责任,而资源消耗型企业必然达不到该标准,这样的企业就难以得到采购者的青睐,企业的出口和销售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企业必然会遭到淘汰。短时间来看,会对我国的出口势头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增长速度将会放缓。然而从长远来看,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淘汰,会促进我国对外企业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有利于将落后的污染型企业转变为环保型企业,促进我国对外企业绿色、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发展来看,最初的模式就是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消耗本国的资源,以环境为代价吸引外资。这种模式尽管在最初吸引外资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这样的发展并不是长久的,这样的企业必然会走到尽头。该标准的颁布,加速了这种资源消耗型企业的衰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

2.低水平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冲击,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

低水平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没有核心技术,只是进行一定水平的加工型企业。在我国,外来投资在国内建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产品生产,然后在将产品卖到国外,获取巨大的利润,这种对外贸易方式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社会责任标准中涉及到了劳动者的工资及工时的执行标准,据统计,这将给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大约30%的负担。这样,某些国外资本就会撤资,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会受到冲击。

相反,与低水平的初级产品加工企业不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并将成为中国的外贸结构中的主要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少,这样,在社会责任标准颁布的情况下,可以基本不受影响,生产成本也不会有较大的提高。这样的企业将会逐渐增大在对外贸易企业中所占的比例。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电子计算机产业以及精密机床等产业。这些产业以复杂和尖端的科学技术为支撑,是无污染、绿色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实现对外贸易强国的道路之一,有助于改善和提升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保证我国工业的健康发展,增强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3.打破现有出口地域结构,开辟国际新市场

从出口区域的角度来说,我国目前的出口对象主要以欧美和日本为主。而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容易受到两国关系影响,且我国和出口国之间的经济摩擦和竞争也会影响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打破现有的对外贸易出口结构,缓解经济竞争和国家关系对外贸经济带来的影响。此外,开拓国际新市场,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实现由依赖外资向投资方的转变,降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风险。

在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支持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过经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提供销售和技术服务,有利于较少商品的生产成本、劳动成本以及运输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除了发达国家市场外,企业也应该探索发展中国家市场,减缓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

五、结语

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颁布尽管对中国的外贸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这种冲击有利有弊。从长远来看,能够促进我国外贸经济结构的调整,保证外贸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产品的升级,同时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在现阶段,符合标准的企业应尽快申请该标准的认证,避免由于缺少认证而带来的麻烦。同时政府和协会应该加快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建设,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胡高福.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03):58-61.

[2]王冉冉.外贸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互动关系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9-22.

[3]陶丽萍.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12):118-121.

[4]魏磊,蔡春林.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与路径[J].经贸论坛,2011(02):13-20.

[5]张连华.浅谈企业社会责任问题[J].科技创业,2011(02):81-84.

[6]陈海波,魏啸.外贸结构升级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9(09):14-23.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上海自贸区“印刷对外加工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3月11日下午,“印刷对外加工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揭牌仪式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举行。该平台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下,由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开发的,目的就是要以印刷对外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利用行政审批方面的改革创新以及配套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该平台开通后,将为进口出版物采用先订单、后印刷、一本起印的新型商业模式提供便利,有望解决国内图书的库存以及中国图书走出去等难题。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政策建议

引言

贸易引力模型最初出现在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所作的研究中。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贸易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最为稳定持久的经济关系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国际贸易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丰富发展着引力模型。

1.国内研究概况。谷克鉴(2001)基于引力模型研究了影响贸易量的因素,通过对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认为在构造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时应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型推动变量。盛斌、廖明中(2004)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贸易流量的决定,分析得出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总量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史朝兴、顾海英(2005)则把对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进展分为调整解释变量和解释边际效应两个阶段,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郝景芳(2012)在数据、自变量、计量统计方法的选择上做出进一步拓展,力求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完整度,为引力模型在中国对外贸易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国外研究概况。Egger (2000)主要讨论了在面板数据中分析固定效果模型和随机效果模型两者的优劣,较之基于截面数据的计量模型研究有很多优点。Evans (2003)认为,很多因素可引起边境效应,如关税、管制、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两国产品的替代等。Silva和Tenreyro(2006)注意到大量的引力方程采用对数线性化的方法,这种方法会产生一定误差。在前者基础上,Henderson和Millimet(2008)进一步探讨了线性计量模型的有效性,实证结果更加支持对数化后的线性形式估计方法。

一、模型建立

本文研究了近十年中应用引力模型研究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新进展,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并联同中国对外贸易实际情况建立了以下模型:

lnXij=lnC+α1lnYiYj+α2lnDij+α3ASEAN+α4APEC+α5WTO+ε

其中,Xij是i国对j国的出口额,Yi与Yj分别表示i国与j国的GDP,Dij是i国与j国的距离,常用两国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表示。结合中国自身情况,目前参与的关贸协定最为主要的即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以上三个虚拟变量皆为衡量自由贸易区对贸易的改善作用。α1、α2、α3、α4、α5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

二、中国的对外贸易研究

1.数据选取。本文模型的样本选取的是2012年中国和30个最大贸易伙伴的截面数据。这30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各地,并且它们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占到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5%左右。中国和这30个贸易伙伴2012年的双边贸易额(进出口总额)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和各个贸易伙伴的2012年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www.worldbank.org.cn)。中国和各贸易伙伴的空间距离指中国的首都北京和各贸易伙伴(不包括地区)的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①该数据来自网站www.indo.com中的“距离计算器”(Distance Caculator)。APEC、ASEAN、WTO是虚拟变量,当贸易伙伴属于该关贸协定组织成员时赋值为1,否则为0。

2.实证分析。利用对数化后的引力模型公式及SPSS软件,采用OLS回归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lnXij=5.5422+0.645lnYiYj-0.423lnDij-0.390ASEAN+0.391APEC+0.139WTO

(2.84) (6.556) (-4.058) (-3.404) (3.634) (1.440)

另,R2=0.803,F=19.560,Sig=0.000。

从以上模型拟合的结果来看,决定中国2012年外贸状况的重要因素确实是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GDP总量)、空间距离和贸易制度等,而且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决定了中国外贸规模的基本情况。

结论与建议

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在国际贸易上,中国是数量大国却是结构弱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上。要想推进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以出口创汇为导向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在充分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推动加工贸易升级。

2.实现贸易平衡发展。多年以来,在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引导下,人们过多地关注了出口而冷落了进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被忽视了。由于中国对美国等国存在大额贸易顺差,在实际贸易中就产生了许多摩擦和纠纷。我们必须实施进出口平衡贸易战略,重视进口、实现贸易平衡,从而推动贸易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努力规避贸易壁垒。从模型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国对一些贸易伙伴的出口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贸易伙伴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阻碍着自由贸易的发展。可以考虑和这些国家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通過区域合作来消除壁垒,扩大出口,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4.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宗旨是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它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中国在今后要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强同贸易伙伴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

[2] 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

[3] 史朝兴,顾海英.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财贸研究,2005,(3).

[4] 赵立萍.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研究[J].经济论坛,2012,(11).

[5] 郝景芳,马弘.引力模型的新进展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2).

[责任编辑 王晓燕]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经济制裁不仅针对一个国家,而是对多个国家乃至于对国际社会实施的有目标的政策,在国际组织交往时常常会受到资源、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尤其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体系呈现国家化,经济制裁由于战争原因被国际制止,但是国际经济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了。国际法对经济制裁方面没有明确的约束,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强国经常利用经济制裁的方式干涉别国发展。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利用经济制裁,这违反了国际法发展的基本要求。分析国际法中对经济制裁方面约束不明确的原因,并分别对国际和美国的经济制裁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制裁;国际法;法律分析

引言

国家要获得一定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等行为受到其他国的制约,这一行为就叫作经济制裁。与战争相比,经济制裁采取的手段比较少,不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但是需要国家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目前,经济制裁已经成为了大国制约本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西亚战争中,发达国家对叙利亚和伊朗发起了多轮的经济制裁,这种制裁十分罕见并且涉及的经济面十分广,这不符合国际经济法的要求,并且在世贸组织中还会让我国的经济局势更加混乱。

一、国际法中对于经济制裁方面的约束不明确

1.经济制裁中没有规范禁止的内容。在国际法中并没有将经济制约列入到禁止的内容中,这就为大国对他国实行经济制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连联合国的宪法中就规定了国家出现了经济争端时不能采用FORCE。而这个单词的解释意义比较多,不仅包含了禁止武力竞争,还要禁止强制的经基竞争,但这些都被拒绝了,这就意味着这条法律在联合国宪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被列入到禁止范围中去,只是要求各国不能使用物力手段而非经济制裁手段。特别是在联合国立法的后期禁止经济强制手段被大国反对,委员会最终未能将其列入到联合国宪法的条例中去。

2.世贸组织没有制定经济制裁的合法规定。在国际世贸组织的规则中没有明确的要求经济制裁是否合理。由于世贸组织的主体关系和对象是特殊的,这就决定了其规则只适用于主权国家中。特别是在规范制衡的情况下,世贸组织可能会与国家主权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在这个条款中,世贸组织需要保护转全国的人权、国家安全、资源清洁等权利,并且还要允许成员国进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其安全条款为了维护世贸组织成员的安全,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履行义务,一些主权国家可以使用经济制裁。在世贸组织的条文中规定时间模糊并明确的,缺乏对规则内容的界定和保护。

3.安理会决议模糊对经济制裁形成纵容。在外交过程中安理会的决议大多是模糊不清的,不仅仅是语言在法律的界定、履行职责、追求义务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机制,这就意味着欧美国会曲解安理会的意见,将自身的利益提升到最大化。在《联合国宪章》中规定不能侵犯他国的主权,不能使用物力,但是如果国家内部的事务破坏了世界安全安理会有权利采取一些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采取经济制裁的措施就是合理的,这也是安理会纵容的结果。伊拉克未经过允许在禁飞区违反国际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被采取经济制裁,这也是安理会决议的结果。不论是乌克兰危机还是叙利亚战争,大国采取的经济制裁有安理会纵容的因素。

二、分析国际经济制裁的合法性

1.联合安理会的制裁。为了保障国际的和平与安全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武力措施甚至是经济制裁,这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义务,可以利用经济制裁,而非利用物力措施对国家施加压力。一旦某个国家成为了联合安理会的目标在未来可能会受到安理会的联合经济制裁,并且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制裁手段。联合国成立的经济制裁委员会会对某个国家实行制裁,安理会的决议也会受到国际的普遍认可。目前这种合法的经济制裁包括贸易、金融、交通的制裁,在安理会制裁的过程中不能进行人道主义的援助。

2.经济制裁具有报复性。作为受害国在收到经济制裁之后可能会展开保护性的制裁。由于受害国会受到非武力的制裁。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的一定土地,乌克兰对其进行了经济制裁,这种行为是合法合理的。由于在20世纪的初期根据国际联盟一些法律条款看,禁止了进行武力报复,于是就出现了经济制裁的报复情况。美国在国际法中采用的对抗欧式中十分普遍地采用了对抗的策略,并且在这个策略中国际委员会对国家草案进行了重新措辞,保证成员国在受到威胁时可以采用经济制裁的报复措施这是合法的。

3.外交方面的经济制裁。经济制裁时制裁国的不法行为没有特殊的法律进行制约,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阵营中,许多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经济制裁,美国对古巴的经濟制裁等等都存在了一定的违法行为。在叙利亚战争期间,它是欧盟国中卫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了维护其安全,欧盟对其实行经济制裁是希望叙利亚成为一个自有民族的欧洲国家,利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叙利亚进行经济制裁。这次的经济制裁时间之长,涉及之广是无法估量的。在这些经济制约中有干涉他国内政、违背他国政权的意义,因此这次违背经济制裁本意的叙利亚战争是不合理的,其制裁的效果也不明显。

三、美国对外贸易采取的经济制裁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在二战结束后其运用经济制裁十分常见。它限制了制裁国家之间相互的交往,并且会利用法律对行为者的经济活动进行制裁,这会引发一些常见的经济冲突。在目前发达国家中十分常见,而美国的经济制裁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的经济制裁发展十分坎坷,从对国内的管辖到对国外管辖不断地转变。尤其是从司法来看,从20世纪前期看,侵占他国领土的行为可以受到经济制裁。在二战之后全球化发展越发激烈,传统的经济制裁不能制约他国的发展,美国想要保住经济大国的地位就需要约束本国的发展,与外国合作,配合美国进行经济制裁,其措施包含出口、再出口、海外银行美国分行的现金资产、金融交易等在美国禁止融资,以及会遭到罚款等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自冷战之后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国际上的经济制裁也在增加。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格局向两极化发展,局势越发紧张,尤其是叙利亚的危机、发达国家对朝鲜的经济制裁等,这些都对国际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美国也对我国发起了多次的经济制裁,对我国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国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对经济制裁进行立法,防止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制裁干涉他国内政,还要根据国际世贸组织的规则有一些立法,对世贸法中出现的安全条例单独列出,并且制定一些解决经济制裁的条例,可以灵活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触发一些贸易保护的措施,保证国际经济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丹.国际经济制裁对信用证业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6.

[2]  Mahmoud Jameel Jdeed(颉迪).国际经济制裁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  雍春华.国际经济制裁引发的航运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作为中国边疆大省的新疆,地处于中亚腹地,自古以来便是沟通中西亚与欧洲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内外伊斯兰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因其天然的地缘优势,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本文以新疆为例,对改革开放30年来(1978—2007)产品出口的规模,产品结构变迁,以及出口国家的变动进行梳理分析。从出口的角度分析了民族文化对产品市场的影响以及对相关产业的促进,希望可以找到改革开放后新疆出口大致脉路,并对民族特色产品贸易与文化互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方向。

关键词:出口;民族特色产品 ;文化; 消费偏好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消费偏好的定义以及文化因素对偏好的影响

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于所购买或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喜好,又称“消费者嗜好”。它是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优劣性所产生的主观的感觉或评价。偏好受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

2、商品的文化意识性

指蕴含在商品中的文化背景,消费者在消费这一类商品时会感受到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并产生一定的效用。

商品尤其是文化商品是具有意识性,这是因为商品在生产设计宣传上不可避免得会打上创作者的主观印记,创作者的价值观,意志,感受等都将通过符号化与形式化形成具体的产品,以此向社会表述。大众对这些商品进行消费时,必然会被作者的观念和倾向所影响。或者赞同或者反对,并以此形成对消费者正的效用或负的效用。

3、附加值

由于产品创造并满足了客户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使企业获得的超额回报。也即消费者为得到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价钱与企业为产品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值就是附加值,差值越大,企业获得的附加值越高。产品附加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等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和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的商品附加值。高附加值产品,是指”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品。其技术含量、文化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市场升值幅度大,获利高。

二、新疆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商品的变迁

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出口商品结构变迁描述

通过数据显示,我们很容易根据新疆出口额的增长率将新疆出口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八十年代新疆出口额以每年34.7%的速度高增长。1992年到1997年出口额增长比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每年增长9.36%。再到新千年出口额以几乎每年35%-40%的速度飞速增长。数据只是表象,仅仅告诉我们新疆在不同时期出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出口额,出口商品名称,出口国家三个层次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出口变迁,并试图找到其背后起作用的真实原因。

2、出口商品结构变迁

出口商品表描述了新疆出口的变迁。从八十年代主要以低附加价值的几乎没有加工的农产品,工业原料。到九十年代出口经过初级加工的农产品工业品以及一些科技含量和出口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再到现如今出口极具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商品。这是本文对新疆出口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之一。这些商品从更深一层的角度说明了新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改革历程。也对近三十年新疆出口额变化率给出了一个解释。

新疆出口贸易的两个转折点

一、1990年的出口倒退是新疆出口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之后,出口商品明显发生了改变。农业原材料出口出现大幅度收缩,初级工业品,具有较高文化意识性的日用百货,家具以及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电子商品成为了出口商品的新支柱。

二、2000年后的出口商品走上了以劳动密集型和商品文化意识性较强的道路。这成为新疆出口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出口策略很明显的做出了强化商品文化意识性的选择。在对这一时期的相关政策阅读中,笔者发现1998年出台的一项关于大力发展新疆民族产品的政策对出口商品政策转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该政策的主要内容为: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继续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九五期间,民族贸易,民族用品生产主要享受三方面优惠。一,优惠利率。二,税收减免。三,设立专项投资。通过表格,2000年后,出口额成倍增长,而其主要出口商品,正是各种民族生产生活文化用品。新疆的民族文化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普遍的欢迎。

3、出口国家的构成变迁

关于出口阶段划分的第二个依据在于新疆主要出口国家的变动。当今国际贸易更多依赖海运,而新疆恰恰是一个离海最远的城市。这就注定了新疆出口的成本会更高一些。结合新疆出口的低附加值商品。使得新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弱竞争力。但新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边境贸易优势。从表格我们注意到,新疆同巴基斯坦一直有贸易往来。可巴基斯坦在80年代始终没有成为新疆产品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同时,新疆在80年代同中亚五国积极开展贸易联系,但这五国不仅没有借地理优势成为新疆产品的最大进口国,甚至只占了新疆出口额的很少一部分。相反,倒是欧洲国家,美国,日本之类的国家成为了新疆主要出口国。直到1990年以后新疆对边境国家的出口才崭露头角,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新疆边境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在1997年以前一直在34%到41%之间徘徊。联系上文,我们注意到尽管新疆在八十年代出口额增长比率颇高,但其实际出口额没有多高。相对来说,尽管九十年代出口额增长缓慢。但其实际出口额已渐成规模。而边境贸易在2000年后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2002年以后,新疆边境出口贸易额占到新疆出口总贸易额的70%—76%。新疆主要出口国家名单则证实了边境出口扩张这一点。我们由此可以推断,新疆在出口上是具有地缘优势的。

三、文化与出口的互动

我们注意到新疆在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事件新疆1988年打开中东市场该市场却没有得到发展和1990年的出口额倒退与新疆文化在这一时期因自我封闭而停滞不前极其吻合。文化是社会意识的表现,一个社会意识表现为保守,固步自封,那么与之相应的对外交流政策也会随之表现为保守的形态。前文提到新疆在改革开放后十来年均采用一种出口政策,缺乏进取精神,最终导致了1990年的出口负增长。新疆在改革开放初期便与四十个国家及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到1990年与新疆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仅为四十二个。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文化保守思想的影响。

民族文化的影响不仅在国际上产生诸多影响,对新疆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也表现出自身的影响力。1998年新疆文化活动的主题之一是讨论民俗文化与当代社会。这一年也是制定和颁布《新民族贸易政策》的一年。我们在对出口国家与文化交流国家进行对照同时发现,进入新千年后,文化与出口结合的更紧密了,积极扩大自身影响力。新疆的每一次国际商品展销会都能看到民族文化的身影。

1、文化与出口的互补

新疆的优势是什么?自然是其雄厚的民族文化以及以其文化为依托的民族商品。这类商品的基本特点是尽管产品附加值不高,但都具有高产品文化意识性。了解自身优势,发展扩大这一优势,并最终获取收益。这便是新疆出口要做的。新疆在新千年出口方面充分认识并发展了这一自身优势。2000年后的新疆出口近乎爆炸式的增长便得益于此。民族用品的出口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出口。消费者消费这种商品的过程也是在解读新疆民族文化的过程。让消费者更加了解新疆文化,从而进一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2、文化影响消费偏好的天然优势

新疆对中亚五国的出口来说,中亚五国国家主体民族在新疆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民族。并且民族文化也是同根同源,如哈萨克斯坦与新疆的哈萨克族。就此而言新疆对中亚出口有着天然的优势v。新疆民族众多,各个民族文化交流广泛。这些产品在出口后,被中亚消费者消费,并引起这些消费者感情上的共鸣,让消费者得到更大的效用。同时,消费本身也是具有习惯性的,当他们对新疆的商品产生信任后。在同等条件下,中亚地区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从新疆到来的商品。

3、商品的文化意识性

从商品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根据商品的需求理论,精神效用较强的产品其需求曲线与普通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他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而供给曲线是向左下方倾斜的。也就是说精神商品的销售量会随价格的升高而升高。这主要是因为需求曲线还代表了另外一个含义,产品的边际效用曲线。普通商品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而精神产品,其边际效用是递增的。具有强商品意识性的商品通常会表现出精神商品的这一特性。很难估算出拥有商品意识性的商品会为消费者带来多少额外效用,同样,也很难估算出能够抵消多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带来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于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因为其文化偏好的相同,或者相似,即对同种商品的消费会得到大致相同的效用,边际效用曲线无疑会变得的平缓。对于在与消费商品文化正好相反的文化背景下生活的消费者,其边际效用曲线就会骤然下降,乃至直接出现负效用。基于上诉原因,笔者认为,出口商品的商品文化意识性会在流通领域创造商品附加值。

商品的意识性改变需求曲线的弹性后使得商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大大加强了,当然,这指的是商品出售给同一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商品意识性带来的最少为零的正效用。需求曲线更富有弹性让商品价格只要有微小的变动销售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们从上文表格中可以看到,新疆从改革开放以后便开始同中亚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几乎所有产品都有出口,包括产业附加值高的电子产品,可都没有形成规模。一度甚至在中亚市场比不上远在大洋彼岸美国加拿大。但自从1998年国家再次强调并支持民族商品的发展,民族商品迅速繁荣并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以后,中亚地区几乎一夜之间便成为了新疆出口的重要地区。出口额更是以令人震惊的增长速度增长。可以说,民族文化为我们打开了新疆产品在中亚的大门。

四、结束语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多元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并为此发展了多门学科。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产业中已经认识并利用文化的优势为自身谋取更大的利益了。作为民族众多的新疆,在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时代新经济的今天,我们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从而为新疆的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

注释:

①保罗•萨米尔森,微观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

②企业市场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经济学词典[M]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新疆年鉴

⑤中哈经济贸易合作前景与思路对策(中)国研网2006,10.27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米尔森,微观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

[2]企业市场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经济学词典[M]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新疆年鉴1985-2007

[5]The nature of equilibrium in markets with adverse selection[M]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1 Spring Wilson.c.1980

[6] 中哈经济贸易合作前景与思路对策(中)国研网2006,10.27

[7]Hicks.JR.1956. A Revision of Demand Theory [M]Oxford Clarendon Press

(作者通讯地址: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830046)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同样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必须加快改革,推动对外贸易的整体转型升级,从而更好地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常态”,助力我国国民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新常态;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路径

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近两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的对外贸易事实上已经进入“新常态”,同时从国际贸易背景来看,对外贸易中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为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这种“新常态”,就必须紧紧围绕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这一条主线,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不断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积极健康发展。

1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特点

新常态意味着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出现对外贸易增速放缓、对外贸易经贸关系更趋复杂、贸易对象结构变化、传统贸易优势逐步减弱等发展态势,我国对外贸易事实上已经迈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对外贸易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特点:

1.1对外贸易增速降速趋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速在全球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从改革开放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在2000年到200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外商投资、国际转移业务等外生力量的推动下长期保持着接近25%的年均增长率,这也是这一时期我国外贸顺差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经济长期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调整期,全球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国际产业转移速度放缓,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速也开始走向趋稳,尤其是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同比降7%,对外贸易的新常态特征已经十分明显。

1.2出口商品的结构持续优化

尽管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速放缓,但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中也更加注重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的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全年出口机电产品8.15万亿,实现增长1.2%,约占出口总值的57.7%,同时,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而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高技术产品则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支撑点,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1.3中西部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长期以来,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和发达地区,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集群度低等原因则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力较小,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速已经连续五年超过东部地区10个百分点,在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中的影響力逐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格局得到了初步优化。

1.4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成为我国的重要对外贸易伙伴

发达经济体一直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日本、欧盟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伙伴,进入新常态后,我国一方面稳固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也积极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开展更为密切的贸易往来,尤其是与我国周边国家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2015年,欧盟、美国和东盟成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与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同样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伙伴多元化取得了积极进展。

2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的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对外贸易发展的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得相当严峻,这给我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从国际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后金融时代的调整期内,世界经济增长较为低迷,尤其是过去5、6年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仅为3.2%左右,世界贸易年均增长从金融危机前的14.7%大幅下降到这两年的3%左右,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仍存在,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趋缓,可能会直接给我国的进口贸易的增长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

2.2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主体发展来看,进入新常态后我国企业的要素的低成本的优势将会继续减弱,同时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可能继续加大,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盈利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包括日元、卢布、欧元等全球非美元货币普遍贬值,而人民币则基本保持稳定甚至小幅升值,客观上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大。

2.3对外贸易摩擦增多

随着全球对外贸易形势的持续低迷,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对外贸易经贸关系更为复杂,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和升温,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所涉及的商品也逐步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进行延伸,仅2015年上半年我国就遭遇贸易摩擦达37起,涉及金额达35亿美元,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更趋复杂化,成为新常态下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4外贸发展的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传统要素的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土地、劳动力、资源生产要素的成本持续上升,低成本制造的优势持续减弱,尤其是作为我国对外贸易中传统的优势要素——劳动力的优势正在快速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此同时,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给我国的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的后续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环境承载力可能已经达到上限,这些都是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

3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谓问题不少,但前景广阔,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从各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推进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实现转型升级,实现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3.1稳定政策,转变思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面对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诸多挑战,要想切实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就必须首先转变发展思路,摆正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发展思路,制定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积极认清我国对外贸易的内外部环境形勢,认清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有利条件如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较强的互补性等优势条件,综合利用财税、金融、行政等各方面的工具优化对外贸易环境,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长足发展。

3.2密切以各种经济组织为抓手,营造法制化、国际化的对外贸易国际环境

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发展总体放缓,各国的对外贸易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也是目前对外贸易中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增多的客观原因,因此在全球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当下,各国还应积极加强相互合作,树立“对外贸易共同体意识”,“分则两败、合则两利”,主动以WTO等国际乃至区域经济组织等为依托,深入加强贸易交流和合作,努力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法制化的国际贸易新环境,积极主动地应对贸易摩擦并妥善解决,强化国际间的贸易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对外贸易的便利化;从国内环境来看,各国政府也应积极加快贸易事中事后监管力度,积极规范和清理进出口各环节中的收费,为打造法制化、国际化的对外贸易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3.3加强贸易与产品的结合,加大创新力度

我国对外贸易中长期存在着产品自主创新差、技术含量较低的现象,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长期偏低,而新常态的一大特征在于增长动力由传统的要素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面对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新挑战、新形势,我国应持续加快实现从传统的以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等多因素相结合进行转变,另一方面,着力推动外贸企业从以竞争优势为主向着相关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优势进行转变,加快利用财税、金融等途径促进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全方位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要注重培养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从而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整体转型发展,整体推动和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动力从要素推动向创新驱动进行转变,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良性发展。

3.4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

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是进入新常态后我国政府立足于当下及长远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作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之一,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就是要加大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力度,有效平衡我国对外贸易基本结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加有效供给和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求,今后为适应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应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例如加快鼓励核心技术、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稳定国内发展需要的相应能源的进口,合理增加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诸如水产品等一般性消费品的进口等,积极发挥进口对于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5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金融财政的支持作用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买对进入新常态后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以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应积极针对对外贸易调整相关政策,强化对对外贸易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注意对外贸易中的特殊群体,对于那些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有着较强的竞争力、效益较好但又暂时存在着困难的企业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同时利用金融政策重点支持拥有高技术、高科技含量如成套设备、机电的企业参与对外贸易,有步骤地加大对境外投资并购、对外承包工程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国际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倒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步伐,支持企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出去”,加快形成以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为中心的外贸竞争优势,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发展。

3.6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贸区战略实施

新常态下的对外贸易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同时下好“区域”和“国际”这两盘棋,着力统筹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两个大局,通过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境外经贸区合作建设等,为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努力形成以周边以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国际的新的贸易格局,推动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总之,面对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政府、企业乃至行业组织都应采取积极措施,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统筹使用财税、金融、政策等工具,加快培育我国对外贸易新的竞争优势,有效推动和实现我国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春凌,徐丽.我国对外贸易新常态的表现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 经济纵横,2015,08:86-90.

[2]杨焕荣.“一带一路”新格局指引下我国对外贸易转型探讨[J]. 商业经济研究,2015,31:33-35.

[3]周睿.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变革趋势的探析[J]. 中国商论,2016,24:4-6.

[4]李萌.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 新经济,2016,23:36.

[5]代玉簪,王春艳.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思路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S1:438-440.

[6]谌莹,张捷.论我国外贸新常态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5,04:15-19.

[7]李逸浩,申海成.新常态下的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新格局[J].中国物价,2015,08:20-22+37.

作者简介:

姓名:李湘滇,1974.9 ,女 ,汉 ,湖南省益阳市,学历: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职称: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单位地址: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上一篇:会计实务公允价值论文范文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