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学方法范文

2023-09-22

数字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一、教学设计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交流汇报和课后运用知识的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课前我分小组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分别从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和车牌号码四个方面收集整理相关编码的资料。课堂汇报气氛活跃,学生学到了许多与编码有关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无限性。

二、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上网、咨询、调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编码的知识。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编码,例如:图书编码、商品编码、运动员号码牌、门牌号码、银联卡、积分卡等等。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学习,还了解到不同的编码表示的含义。例如,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就代表着四级含义: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表示邮区代号;第四位数表示市(县)的编码;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电话号码由长途字冠加长途区号加市话号码组成,例如,昆明的区号是0871,临沧市的区号0883.北京的010这些编码都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编码”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3、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课前,小组长带领几个同学把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整理。课中,小组代表汇报完后,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补充汇报。零零散散的知识在同学们的合作努力下变得条理清楚、概括完整。例如,第三小组汇报完车牌号码的组成是由汉字、字母和数字三部分组成后,马上就有同学起来补充汇报汉字代表各省的简称,还举例说明许多省的简称。接着又有同学补充不同颜色的车牌表示不同的含义。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深地体会数学知识既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砍掉了课前的社会调查和课后的拓展应用,一味地“纸上谈兵”,课堂必将显得苍白无力.

4、本节课注重理解与运用。在学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编码的知识之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归纳编码的好处以及编码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编学号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给全校学生编学号,学生得出了内容一致、形式多样的学号。让学生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协作中互补,感受到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使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来学习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涉及各个领域和诸多学科的知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我由衷地体会到自身知识的贫乏。所以,在布置学生调查实践的同时,自己也上网查找,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激励,共同学习。

数字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1、对遮挡的数字有好奇心,萌发在生活中探究数字作用的欲望。

2、能将数字正、反排序,并仔细观察发现数字画中的数字。

3、复习“0-9”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复习“0-9”数字,将其正、反排序,并发现数字画中的数字。 难点: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认识0-9的数字,初步了解排序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数字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数字宝宝捉迷藏

1、PPT出示10个格子,请幼儿数出有多少格子。

2、每个格子中躲着一个“0-9”中不同的数字,请幼儿根据未被遮挡的部分猜出每个不同颜色格子中的数字宝宝,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3、边猜边一起揭晓答案,最后找出哪个数字没出现,请幼儿说出来。

(二)数字宝宝排排队

1、请幼儿排列(提示两种方式“顺数”“倒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2、分享教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分两横排排列:①第一排0 1 2 3 4第二排5 6 7 8 9 ②第一排0 2 4 6 8第二排1 3 5 7 9 (2)顺时针 圆形 (3)三角形 (4)两竖列:左边从小到大,右边从大到小。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

1、教师提问:你经常在哪里看到我们这些数字宝宝呢?

2、教师展示PPT中有数字的不同物体。(钱、日历、温度计、电话、奶瓶)

3、一起讨论每种物品的数字的意义和作用。(或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1、幼儿逐一观察每个由数字宝宝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什么图形?有哪些数字组成?

2、最后挑战找出由“0-9”数字构成的魔术师的头像画(提示幼儿每个数字只用了一次,哪个数字没有用到?)

(五)活动延伸

教师总结活动并提出要求: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画,回家动手画一画。

数字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1.初步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通过调查、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初步了解身份证编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

3.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初步学会编码。 教学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编码。 教具准备:课件、教师身份证、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课前做游戏,单数男生起立,双数女生起立。

2、出示百度中搜出的关于张晓明的信息,让学生辨认。 (1)北京市人大代表张晓明。 (2)重庆歌手张晓明。 (3)呼市模范教师张晓明。 (4)新城区优秀共产党员张晓明。

3、出示两个身份证号来辨认:

150102196502060149

15010219860116013x

4、学生说理由。

5、齐读身份证号码,并板书。

6、你知道什么时候要出示身份证号码妈?

7、你知道它的含义妈?

8、同桌讨论说一说老师身份证号的含义。

9、学生说含义,老师板书:

前6位是行政区代码

7——14位是出生日期码

15——17位是顺序码

18位是校验码。校验码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得出的。

10、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单数为男性、双数为女性。

11、出示课题:数字编码

12、x是什么意思?

13、为什么不写10,要写x?

14、我的出生日期是1986.1.16

15、为什么要在1前面加0呢?不加行不行?

16、0起什么作用?

17、觉得身份证号太长,不好记,改为198601163行不行?

18、既然简单了不行,加复杂些,比如身高、体重、年龄、血型的数字行不行?

19、那要选择什么样的信息? 20、生活中还有那些编码?

21、帮老师来辨认一些身份证号:

150102196212102649

150102196109201156 150102193207074135

150102193512110147 150102199901243447

22、学生动手自己编一个号码。

秋实小区有25栋楼,每栋5个单元,12层,每层2户,张老师家住在22号楼3单元2层1号,请你来编一个号码。

23、选择学生中的一些:321

3021

223021

24、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25、选哪一个好?为什么?

26、对本节知识做总结。

教学反思:教学本节课之前,应让学生充分预习,并且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预习纲要,这样在上课时,学生能非常有序的进行学习。在课中应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身份证号说一说,这样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也会更全面。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一些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来回答,这样就能体现出生本课堂的时效性。

《数字编码》教学设计

数字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1、对遮挡的数字有好奇心,萌发在生活中探究数字作用的欲望。

2、能将数字正、反排序,并仔细观察发现数字画中的数字。

3、复习“0-9”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复习“0-9”数字,将其正、反排序,并发现数字画中的数字。 难点: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认识0-9的数字,初步了解排序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数字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数字宝宝捉迷藏

1、PPT出示10个格子,请幼儿数出有多少格子。

2、每个格子中躲着一个“0-9”中不同的数字,请幼儿根据未被遮挡的部分猜出每个不同颜色格子中的数字宝宝,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3、边猜边一起揭晓答案,最后找出哪个数字没出现,请幼儿说出来。

(二)数字宝宝排排队

1、请幼儿排列(提示两种方式“顺数”“倒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2、分享教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分两横排排列:①第一排0 1 2 3 4第二排5 6 7 8 9 ②第一排0 2 4 6 8第二排1 3 5 7 9 (2)顺时针 圆形 (3)三角形 (4)两竖列:左边从小到大,右边从大到小。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

1、教师提问:你经常在哪里看到我们这些数字宝宝呢?

2、教师展示PPT中有数字的不同物体。(钱、日历、温度计、电话、奶瓶)

3、一起讨论每种物品的数字的意义和作用。(或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1、幼儿逐一观察每个由数字宝宝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什么图形?有哪些数字组成?

2、最后挑战找出由“0-9”数字构成的魔术师的头像画(提示幼儿每个数字只用了一次,哪个数字没有用到?)

(五)活动延伸

教师总结活动并提出要求: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画,回家动手画一画。

数字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一、数字影像教学、互联网及其相互关系

数字影像,又称数字图像、数码图像或数位图像,是二维图像用有限数字数值像素的表示。通俗地讲,它是由模拟图像数字化得到的、以像素为基本元素的、可以用数字计算机或数字电路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数字影像课程是一门摄影课程,即是数字影像的摄影课程的简称。

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 φphos(光线)和 γραφι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使用专门设备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对外部世界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与传统的胶片照相机,通过定影,显影,放大等后期化学过程成像不同,数字影像摄影成像是光-电-数字信号转变与传输的结果,即通过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流,再将模拟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最后由专门的芯片进行处理和过滤后得到的信息还原为静态的图像,或动态的视频。

高职院校的数字影像课程是属实训课程,即课程主要形式不是讲授掌握由概念和原理编织起来的理论体系,而是某项职业技能的实际训练。脱胎于学徒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以实训课程为其基本特征,它是人类工匠技艺/技能传授传统的延续。

数字影像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及图片和影视后期处理基本技能,并在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进一步学习各项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学徒制是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技能传授。与蒸汽机引起的大工业组织一致,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则是一对多的标准化教育,要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统一。规定的上课时间和特定模拟实际生产场景的实训室、实训车间或校办工厂。但它仍推崇师生的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因此,实训中对巡回指导的老师有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的要求。

然而,摄影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合作的结果。摄影画面都是摄影者特定视角观察到客观世界的视觉图像的定格。它们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发现,而不能闭门创造出来。学生们按照各自不同审美,对艺术不同的理解,遵循着不同时间的光照,寻找不同的角度,去各自定格独特的视觉图像。课程无法在规定时间,集中于某一场所(课堂内)进行。实训过程中,教师无法即时、面对面指导,这显然有悖于职业教育实训课的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弥补,教师通常采用“事后”的课堂讲评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显然,“事后”的点评无法达到事中指导的效果。

同时,数字影像课程与一般传统职业教育课程不同,它的实训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一种艺术学习过程,因此,课程完成需要参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和准备大量的创作素材。

诞生于上世纪中期的互联网源于计算机连接,被界定为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各种不同的连接链路、种类繁多的服务器和数不尽的计算机、终端。

众多学者认为互联网是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互联网是人类通信技术的革命,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正在诞生。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难以预测,不可估量。社会各行业、各部门都已经明显感觉到革命实际已经发生,国内互联网+概念正迅速发酵,并已成为共同的发展规划。

数字影像教学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数字影像摄影和教学的设备——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用于摄影作品处理的)计算机、投影仪等等,都是互联网的终端。数码影像则是由数码相机(包括智能手机)、扫描仪、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等用数字来记录、存储、应用的影像文件。这些文件都是互联网上储存、传输的信息、数据。因此,尽管数字影像诞生在互联网之前,但它注定“天生”是互联网的一部分。

在数字影像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都已不同程度地利用互联网为教学平台,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工作。事实上离开互联网,数字影像教学根本无法展开。但这只是自发地,具有偶然性地,间断地,局部性利用互联网。由于不能够自觉地将教学植根于互联网技术,其结果必然是大量浪费本充分利用的资源,并且不仅无法推动教学发展,而且影响教学成果。

本文的任务就是在阐明高职数字影像教学与互联网的客观关系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教学实践作初步的梳理,探索其基本构成和运行方式,并进一步深入分析、探讨因互联网技术而引起的数字影像教学发展的深远意义。本研究有益当前的教学实践,同时,为进一步探讨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数字影像教学模式提供基础。

二、现有教学实践的解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影像教学活动处于初始、探索阶段,我们认为可以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网络通讯、(万维网)资料搜索、信息(云端)储存三个技术支撑点两个方面解析其总体的基本构造。

线上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线下教学则是指传统的课堂讲授。一般认为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由五个环节组成:教学组织、精讲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和实训总结。数字影像属艺术课程,因此,“学生操作”称为“学生创作”更为合理。教学组织应该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前期准备,通常指课堂教学的设备的调试,学生组织的安排,不属于正式教学活动。

数字影像课程的线下教学包括精讲示范和实训总结,线上教学则学生创作和巡回指导组成(学生创作——摄影并不在线上进行,但与在线巡回指导同步,因此我们将其归为线上教学部分)。

按实训课的一般规律,线下和线上,即课堂讲解/实训总结和课下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两类教学活动交替进行。数字影像实行项目引领式教学,即按照教学大纲,制定实训指南,一项一项技能、技术,包括摄影设备操作、图片构图、色彩、曝光等,视频的脚本、分镜、剪接、效果等等分解为项目。先在课堂上介绍某一技能的原理、方法和程序,然后教师指导实际操作,最后学生提交习作,形成一个回路(见下图),各个项目按内在逻辑顺序逐个完成,形成一个完整系列。

精讲示范:即精细讲解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方法要领,并辅以具体动作示范,包括高等艺术教育所应有的审美教育。数字影像课程精讲示范环节的任务是保证学生随后进行的创作中,顺利实践某项具体摄影操作。精讲示范的显形式包括三个方面:PPT形式的操作原理介绍;数字影像教学案例——包括照片或视频的展示;以及摄影摄像软件介绍及其操作演示,这三个方面的多媒体图像信息课后都将放到网上,供群里的学生可以随时、反复观看。

实训总结:对学生实际创作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阶段性总结,如照片摄影结束、视频摄像结束;一种是期末课程结束总结。一般借助多媒体设备,采用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讲评形式。通过实训总结环节,学生个人及小组将提交包括照片、视频等习作的实训报告,作为学习成绩的评判依据。

线上教学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这里所谓的线上教学并非通常理解的将课堂教学简单地搬到互联网上进行。它不同于传统的持续、集中的讲学,而是以分散的,间断性的,即时解答问题或延后解答问题的方式,对学生实训进行指导。简单讲,线上教学就是师生网上互动问答教学。

实践表明,数字影像课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类,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指导老师讲采用不同的应答方式,回答问题的时间也有不同,(见下表):

实训中问题类型和教师应答方式及应答时间安排

序号问题类型应答方式回答时间安排

1课堂讲授未马上完全理解,以致影响实训操作的问题。尽可能即时互动式回答。集中时间,一般安排在课堂讲授后的一个课时。

2实训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延时个别单向回答,或加互动回答有空余时间随时回答。确定时间,晚上某段时间。

3阶段性操作完成后,仍有疑问,或觉得创作仍有遗憾提问。集中归纳共性问题,延时,或加互动即时回答。确定时间,如两天一次,晚上某段时间。

4学生/小组没有提问,但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重点对象进行巡回询问。确定时间,轮流询问学生,小组实训的情况,及时指导

互联网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是广泛的,但支撑起了数字影像教学赖以发展的平台的主要是网络通讯、资料搜索、云端储存三项技术。

与传统通讯需要电讯商提供交换服务不同,互联网通讯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依据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TCP/IP,建立起来的网络通信。这是一种资源共享式的通信方式。而且通信的媒体,不仅包括语音、文字,而且包括图像和视频。在此基础上,QQ、微信、博客、line、lofter、instergram等社交软件和网站的开发和建立、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时代的人们随时处于一种准通讯状态。

所谓线上教学的师生互动问答的技术基础就是互联网网络通讯功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其移动终端(手机、电脑)与互联网相连,便加入了一个虚拟社区。教学实践中,通常由班长牵头建立一个班级的微信、QQ “聊天群”,从而形成了一个一门课程的交流虚拟空间。班内各个小组则再由组长建立小组范围的聊天虚拟社区。这些聊天群随即成为课程教学的超视距交流、沟通,且无时不在的课堂。课堂上精讲示范的内容,以及学生习作直接放在“群”上,师生或学生间问答可以文字形式,也可以及时通话,同时可以上传图片和视频。

数字影像教学以互联网为平台并不仅仅表现为利用互联通讯进行所谓的线上教学,资料搜索同样是互联网为教学提供支持的重要技术功能。

上世纪60年代Ted Nelson(美国)提出一种将自然语言文本和计算机交互式地转移或动态显示线性文本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并称之为超文本(hypertext)。

80年代末超文本技术被充分讨论后,被嫁接到了互联网上,遵循建立在TCP/IP基础上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确定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www环球网由此诞生。

数字影像课程本质上是一门操作课程,它讲解的是图像、视频的“生成”和“生产”。

因为仅用文字和语言无法直观、形象地说明摄影的技能与技巧,讲解的过程中,从摄影设备的发展史、结构、摄影原理、操作过程,到图像不同的构图、采光、,再到视频的分景、剪接、典型情节等等,几乎所有教学知识点都必需展示大量不同的图像和视频。

学生实训创作主要是模仿行为。精讲示范课上讲的理论、操作示范到实际操作仍有一个过程。虽然,有问题可以提问老师,包括课堂没有听明白的原理,但这仍然无法解决理解和实际操作行为的过渡。同时,摄影课程,学生实训独立操作,又有极大的自由度,不必完全遵循教师的要求,他们必然寻求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因此,可以说,课堂的教学只是为学生指明的路径和方向,真正亦步亦趋的行走,必须依靠互联网资料搜索的支持。特别是可参照、模仿的图片、视频资料搜索的支持。

作为互联网提供的基本服务之一,环球网拥有的知识和信息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其上能即时找到几乎所有你需要找到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同时它“在本质上是使个人和机构可以通过分享信息来进行通信的一个平台。”(蒂姆·伯纳斯-李)

云端储存同样是互联网为数字影像教学提供的重要的技术支撑。

由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新的概念——云储存,是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形成的一个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访问系统。通俗讲所谓云存储,就是将需要储存资源放到“云”(构建在高速分布式存储网络上的数据中心)上以便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透过任何可连网的装置连接即可方便获取的一种新兴方案。

数字影像教学,云端储存十分重要,事实上也是为师生广泛运用的。因为,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都会有大量需要储存的资料。

学生创作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资料,包括搜索下载到的参考资料,创作过程采集的素材、初步形成的习作、讨论的样稿、以及提交老师的作业,这些资料绝大部分大部分是图片和视频。教师备课过程中搜索下载到的资料,用于讲课,另一方面,学生交的作业,主要也是图片和视频。事实上教师和每个学生都需要设立一个资料库。因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大量资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不能一看而过,需要储存下来,反复利用,反复参考。

从终端自身的内存、移动硬盘(包括U硬盘)到网盘,储存空间不断扩大,但始终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直至传统的存储方式被云存储取代,才一劳永逸地突破数据储存的瓶颈。

三、教学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意义

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将影像教学置于互联网平台,为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开拓了空间。

首先、教学获得了以往难以想象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数字影像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各种摄影器材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和技巧;不同时代和不同门派的优秀摄影作品;后期处理软件及其学习教程。置身于互联网,使我们的数字影像教育,坐拥一个资源没有穷尽的资料库。互联网拥有的巨量信息为数字影像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

其次、突破实训指导的时空约束

摄影是一项追逐时空变化,创造性地记录世界多姿呈现的艺术,因此,必然是分散的、不定时的独立创作行为。然而,作为一门实训课,教师的巡回指导是基本的环节。如何解决学生分散创作实践与教师集中指导的矛盾。置于互联网平台,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地延伸,从理论上讲,无论学生在何处、何时进行创作实践,有问题都可以与老师沟通,获得指导意见。互联网即时互动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摄影教学的分散训练,集中指导的时空矛盾。

同时,互联网是一个真正的互动、对话平台。师生讨论不受时空局限,且超视距进行,有利于学生抛弃顾虑,敞开谈论自己的想法。

再次、对学生的柔性指导成为可能

在网络通讯条件下,通过微信、QQ等工具,无论是学生向老师提出请教,或是教师主动联系学生,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学生自身特定情况,包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行精确指导。这种沟通和互动指导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还可以保全学生的“面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按照学生的特点实行柔性化的指导,必然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教学相关数据迅速积累,为优化学生培养提供依据

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平台上数据的数量庞大,汇集迅速的,获取极其方便、价值低廉。这些巨量数据已成为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实践表明,以互联网为平台,数字影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与教师互动,会留下大量的信息痕迹:学生创作过程中的素材、创意、思路、未完成的作业初稿、视频片断、建议和意见、教师的点评和反馈、作业,以及师生各自推荐的案例、评论等等。通过分析这些大量的信息,指导教师不仅可以方便和清晰的掌握学生的现状,学生的特点,包括优势、不足和成长轨迹,同时可以预测学生各自的最优发展方向。在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精确指导的同时,因材施教,为学生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

就如不能将互联网简单地理解是电脑与计算机的连接一样,我们不能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影像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微信、QQ中文字、图片的传递,计算机上搜索资料。仅仅阐明其现实的积极推动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的出现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支撑这场“革命的底层力量,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涉及领导意识、组织文化和行为方式的思维革命。”①数字影像教学被置根于互联网平台,深刻的变革必然接踵而来,现有的模式、秩序、结构将受到冲击,这或许才是互联网对数字影像教学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必须对此有即时、深入的认识。

初步体会,就数字影像而言互联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重大冲击至少显现在三个方面:

1.教材:作为教学媒体的主要形式——教材——书是人类积累知识印刷形式信息,按照讲学逻辑,或作者阐述观点的逻辑排序编码组织而成的集合。知识的展示呈组织化、层次化和结构化。这样的媒体与能够承载的知识(信息)有限,同时这类知识的利用需要记忆、积累;

互联网的出现,它的终端成了承载教学信息的主要媒体,以电子信息代替了印刷信息,在网络中不断流动。这些信息——知识在互联网上的组织结构是平面化的。通过超链接,我们可以随时搜索到任何需要的信息。当人们需要了解某一知识,不用读完,甚至翻阅一本书,而直接用关键词就能找到非常详尽的有关信息。

尽管职业教育遵循“理论够用即可”的原则,但“书本”知识仍然是需要的。因为知识总是成体系的,教学信息总是某种结构组成,才便于人们获取和理解。数字影像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大量采用互联网资源作为教学资源,而并不需要传统的教材时,人们必然要问,我们还需不需要教材?我们还需不需要纸质的教材?另一方面,即使纸质教材仍有需要,它应该以什么形式存在,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电子教学信息又应如何有序地组织为新“教材”?

2.教学形式。集中“上课”是传统教学的基本形式,即学生必须在同一个空间——教室,同一个时间——课时(某日某节课)内进行。(时空)集中上课是为了提高效率,以一(教师)对多(学生)。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课堂集中(包括实训室、实训车间)教学,也是蒸汽机创造的工业组织形式贯穿现代工业社会的体现,前提是教学内容的标准化。

互联网的出现冲破了空间和时间的藩篱,理论上讲只要在“线上”师生可以再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直接对话,随时处于准“上课”状态。文章的第二部分已经介绍,数字影像课程的线上教学过程中,既没有教室,也没有上下课概念。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延伸,引起教学组织文化的深刻变化。教室、课时不再神圣不可改变。

数字影像课程仍需传统的上课形式,以完成精讲示范和实训总结的环节。但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应采用何种课程组织形式?现实中有这样的质疑——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怎么没有学生?学生分散、独立的进行实训,如何进行课时安排,如何制订培养——教学计划?

旧的秩序被突破,新的秩序需要建立。在互联网平台我们应该建立何种教学形式?

3.教学的方式:传统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单向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艺,这一方式的内在逻辑是,教师的知识远比学生渊博,而且接受老师的传授(听课)学生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这种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这和领导者,教学的方法、进程,都必须体现教师的意志。

互联网的出现动摇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信息开放和流动,它代表知识的开放和流动,与相对应的权力的开放和流动。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以用户为中心。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否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料主要取决于搜索者的搜索能力和语言能力。就教学而言,互联网同样是师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有其因年轻、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优势,完全可以获取远比教师传授丰富的知识,互联网的出现我们可以说获取知识至少可以不需如以前那么依赖听教师上课了。

数字影像教学植根于互联网平台,学生分散、独立的实训创作是教学的主体过程。即使是线下教学部分,原理讲解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学生习作的分析。教学能够成功——学生能学会、掌握摄影技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创作过程中大量利用了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实践先于理论,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影像教学方式?

教学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深远意义将在我们不懈的探索中逐渐显现。

(作者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注解:

①杜小勇 《数据治国”的三个关键理念——从互联网思维到未来治理图景》

数字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摘 要:数字电子技术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笔者根据自己体验,结合实际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思考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数字电路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学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与岗位对接的能力。目前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一个个任务为模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把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思考,自己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该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填鸭式教育,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个任务,将任务作为知识的敲门砖。以此可见任务设计的重要性,它是任务实施的关键,只有任务设计得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安排任务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设计要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切勿脱离教学目标,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教师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学生学情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地完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利用74LS161可预置数的四位二进制计数器构成N(N<16)进制计数器时,首先课前我通过一段微课让学生熟悉了74LS161的计数过程,以及让学生回顾其功能表,启发学生能否根据其功能表及计数过程用74LS161构成十进制计数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可以利用74LS161的异步清零功能和同步置数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反馈清零法和反馈置数法。

学生根据此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利用74LS161可预置数的四位二进制计数器构成N(N<16)进制计数器,通过课前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突破了本次任务的教学难点,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任务设计

设计任务时,考虑数字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数字电子技术中组合逻辑电路的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编码器、译码器等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抽象的推导过程会让学生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产生厌恶感。这时教师可以从制作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医院病房床头的报警器入手。通过该电路的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编码器和译码器的知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以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任务的学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生活,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想学要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次进行任务设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学习基础的不同等分层次进行任务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相同的任务,就会出现有的学生早早地完成,无所事事,甚至自以为是,对数字电子技术不以为然;而有的学生因为知识储备基础等问题很难完成任务,造成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畏惧感、厌恶感,这样不利用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的原则分层次进行任务设计,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四、任务评价要贯穿整个任务设计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任务的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任务的掌握情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任务的评价不能片面地只是教师给予评价,也不能只注重结果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注意任务评价的全面性。任务评价可从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几个方面入手,个人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小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结合教师评价,更全面形象地反映学生完成本任务的情况。在任务设计时,教师就应考虑让任务评价贯穿整个任务设计,提前做好任务评价表,涵盖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及时地根据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师评,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成果。学生也能从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发现学习的不足,扬长避短,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自评中获取学生的信息,以便调整教学策略,为教学服务,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结语

一位学者说过一句话: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你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在一碗美味的汤中,你享受美食的同时15克盐也全部吸收了。枯燥繁琐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犹如15克盐,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样一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犹如上面所提到的美味的汤一样,让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霞.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永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园地,2009(6).

[3]赵晓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24).

上一篇:结婚用的歌范文下一篇:金属幕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