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播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电视传播价值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有学者将电视购物和电视直销做出一个研究,认为“传统的电视直销”和“现代的电视购物”之间的差别是从“个人、民营”到“媒体自营或电视购物企业合资”的进步;也有百姓唏嘘,电视直销也好,家庭购物也罢,以电视媒体为传播介质的媒体购物模式,都遵循一个基本的逻辑:先有媒体,后有购物。这根本就是20年前的“拉关系”和现在“公关”一词的区别。

没有多少观众注意电视购物和电视直销的区别,他们都用一个词概括:广告。

“只要998元,天哪!这么便宜,绝对不能错过。”打开电视,换一圈频道,总会在多家地方卫视听见电视购物主持人声嘶力竭“高八度”的叫卖声,尤其在十一点半,或者下午二点及午夜十二点等垃圾时段,电视购物广告至少盘踞着七八家地方卫视的屏幕。

世纪末的神话

二十世纪元年,英国人康斯坦丁-帕斯基在为国际电联会议起草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电视(television)”一词, 1925年,拜尔德在英国首次成功装配世界第一台电视机,当时人们也没有料到她会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也没有人会料到,它会在世纪末的中国大陆,创造一个营销的神话。

欧洲人似乎有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天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源于“让商人的劝诱直接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设想,欧洲代表着经济发展前沿的新型零售商提出了通过电视实现“无店铺式购物”的方式,并付诸实现。

与此同时,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由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

198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家电视台,在当地开播一档专门播出电视直销的全新节目,并取名“家庭电视购物网”。3年后,这套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播出,人们知道了一个全新名词:电视购物。198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诞生了另一家电视购物公司,名为“克维思”。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电视购物公司超过30家,成为这一新型营销方式的领头羊。强大的利益驱动使电视购物迅速风靡全球。不过到了90年代初,大多地方性电视购物公司都销声匿迹了,家庭购物电视网和QVD成为美国仅有的两家全国性电视购物公司。

此消彼涨,在另外半球的中国,老百姓还拘泥于传统的消费方式时,1992年,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珠江电视台率先推出电视购物节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成为国内电视购物领域的初次尝试。

1995年,北京电视台BTV电视购物节目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电视购物公司,形成国内电视购物的模式之一:由电视台自己组织货源,或生产商品,自己拍摄节目,在自己的频道播出,由自己的公司销售。

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电视购物广告有着独特的宣传手段:首先,长时间反复播放,强化记忆;其次,主持人时刻处于亢奋状态,用煽动性的语言,进行游说;再次,明星、专家、演员现身说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无论采用何种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说服消费者快速掏钱。

多种宣传手段狂轰乱炸之下,效果如何?

北京电视台创下日销售电脑千台,月销售上千万元的业绩,不到两年营业额就达到了2亿元。强大的利益驱动使电视购物在中国迅速普及。1996年,“百思得”“帝威斯”等品牌机构相继问世。其中,仅“帝威斯”当时每天在各地电视台的总播出时间就超过100小时。

上海帝威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创办的帝威斯电视直销公司开创的“帝威斯电视直销”模式,有别于北京电视台的电视直销模式,它由专业电视直销公司为主体,公司组织货源并制作成电视节目,再花钱租用电视台的频道和时间进行播出。该公司业务上接受美国专业电视直销公司的管理和指导,以经营进口商品为主。1997年该公司销售额为2.6亿元,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全国电视直销业的龙头老大。当时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帝威斯公司靠一只“菲格帕丝”柔珠胸罩就能养活自己。老百姓由陌生到熟悉,从拒绝到认可,慢慢开始购买它所推荐的拖把、洋娃娃、多功能健身器等等,这也让该公司淘到了第一桶金!与此同时,一匹匹黑马如“百思得”、“BTV”、“立即购”等相继问世。

到了1998年,中国电视购物达到颠峰状态,一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上千家电视台自办电视购物节目,规模巨大,数字惊人,众多公司淘足了第一桶金。

营销经济领域,电视购物的神话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爆发。

神话的破灭

世纪之交无疑是一道坎,电视购物没能顺利地跨过去。

1999年,电视购物在国内遭受重创,直接导火线是“OK镜致人失明”事件曝光。

“OK镜”,又称“角膜塑形镜”,使用时将其直接嵌入眼眶。在广告的狂轰乱炸之下,当时全国每年约有2万余人购买“OK镜”,其中大多数为学生。结果惨剧发生:据资料显示,16%~69%的“OK镜”配戴者有角膜损伤,14%~51%的配戴者看东西重影,1.58%的配戴者镜片污染沉淀。长期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电视购物集体面临信誉危机。

许多同样诞生于二十世纪的国内电视购物公司,也没能跨越。

2000年底,国内从1000多家电视购物公司锐减到300家左右,行业收入大幅缩水,北京BTV电视购物由最高时的年收入2.5亿元下滑到数千万元,昨日辉煌俨然已成浮光掠影。据统计,从1997年到2000年,中国电视购物产业的销售额从200亿元骤然跌落到40亿元。从兴起到没落,速度太快,疯狂的游戏要结束了吗?

游戏并未结束,在彷徨中,专业化电视直销机构出现,形成电视购物的另一营销模式:电视直销机构从电视台购买广告时间,选择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在这些时段投放直销广告,通过后台的电话中心接收订单,委托第三方的物流公司进行送递。其中,典型代表有橡果国际、七星购物、安必信等。

但是此时的电视购物陷入了诚信危机,表现在产品功能恶意夸大,电视购物广告严重违规、售后服务欠缺等现象比比皆是。

沉寂了几年后,随着专业化直销机构的出现,行业开始转型,电视直销机构采取向电视台承包广告时段自主经营的做法,自我包装产品,再委托第三方的物流公司配送,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度减少,行业开始欣欣向荣。然而,产业的升级有如“新瓶装旧酒”,原本被斥为诟病的“虚假夸大宣传”、“产品质量低劣”、“价格奇高”等似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势。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网上各大论坛,用户对电视购物业骂声一片。

神话破灭的电视购物开始寻求转型。

死而复生的奇迹

虽然电视购物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超速发展”、1999年和2000年的“信誉危机”,但市场拥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事实却不容忽视。

2003年,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电视购物公司巨头来华寻觅商机。当年2月18日,韩国现代集团与广州电视台合资5000万元组建的“现代家庭购物频道”率先在广东落地,后改名鸿亚家庭购物。翌年又“布局”覆盖广州、深圳、东莞和珠海等地开播电视购物节目,并成立了“现代铜锣湾家庭购物”。在深圳电视台的6个频道,每天以5.5小时的节目长度正式播出。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它几乎标志着中国电视购物的重新复活乃至崛起。

此前的2000年,何成宏成为橡果国际副总裁,把信息化融进橡果的业务,采取电视直销与地面分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的新模式,支持创新,走出了自己一独特的营销之路。电视购物的第一个关键点,在于选准产品。在此理念支持下,橡果国际选择了“氧立得”,这是一款用于制造氧气的医疗器具,在橡果国际接手之前,10年间市场销售情况一直不好。在橡果国际的旗下,“氧立得”脱胎换骨,2003年销售额高达9000万元。

本土的电视购物行业也再次破冰而出。

利好消息接踵而来。

2003年8月28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韩国CJ家庭购物株式会社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签订了合资合同,双方共同投资1.6亿人民币,成立了上海东方希杰商务有限公司,进军家庭购物产业。

2003年12月28日,美国第二大居家购物公司HSN联合国外金融巨头投资成立的上海合家购物有限公司,与吉林电视台联手推出的数字电视频道一吉祥电视购物频道开播。

2004年4月1日,“东方CJ家庭购物”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正式开播,每天播出5小时,首次亮相就来了个“开门红”,开播当天1小时销售93台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当天销售额112万元人民币。东方CJ购物第一年实现销售业绩1,56亿元人民币,第二年5.17亿元,从2006年11月起,东方CJ开始把扩张的触角伸向江浙地区,在杭州、嘉兴、苏州(昆山)、无锡四个城市开通物流配送服务。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2004年11月28日,由安徽电视台开办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电视“家家购物”频道正式开播,总部设在北京,频道的采编、播出、传送、服务都在北京,全部工作由频道独家承办。家家购物频道是全国“数字电视联合体”发起成员单位,联合体成员包括北京、安徽、山东、浙江、辽宁、黑龙江等电视台,“全国数字电视联合体”的20余个电视频道采用“打包”方式,统一在全国传送、覆盖、落地,各成员之间相互提供本地的落地服务,频道开播即传输到全国16个省市区。

在获得软银赛富的风险投资后,橡果国际于2007年5月3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海外上市的电视直销公司。也是在2007年,国内电视购物产业的销售额恢复到了100亿元,但是和巅峰时期的200亿元相比,差距明显。

神话的“转身”

借着外资进入和大型电视购物集团的发展,电视购物在中国再次风生水起,但腐烂的信誉和监管的缺失,只能让“神话”再次沦落为“鬼话”。

各种问题很快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对于国内的电视购物,业内有一个比喻叫做“胎位不正”。

即便是已经上市的橡果国际,同样经受着诸多消费者的投诉,由于电视直销广告存在虚假,产品功效被过分夸大,橡果国际同样频频受到官司纠缠,走得并不坦然。电视购物行业由于缺乏行业协会来监管,针对电视购物的专门立法也滞后,在欧美国家几乎不存的电视直销的暴利和虚假广告宣传等问题在中国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电视购物已经进入了夸大宣传的怪圈,忽悠一把是一把,背后,很多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此外,电视购物承诺的3天不满意退款,7天换货,全国联保货到付款等如同一纸空文,产品出了问题,厂家却人去楼空,加上电视台推卸责任,消费者只能叫苦连连。一时间,“曝光”“投诉”等声讨此起彼伏。

2006年7月19日,工商总局和广电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对电视购物节目内容进行整顿,宣布自8月1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

新政策的出台无疑给电视购物业带来一次不小的洗牌。之后,2008年11月11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众多诚信企业签署了《中国媒体购物行业诚信公约——北京宣言》,承诺将“无理由退换货”“先行赔付”。

重新崛起的中国电视购物依旧面对着曾经死亡的原罪:诚信。

2008年,占据电视直销半壁江山的橡果国际和七星购物也先后陷入泥潭,举步维艰。其中,橡果国际股价曾一度从最高的33美元跌至2.46美元,跌破了其投资商软银赛富进驻时的5美元价位,与2007年盈利达到创纪录的1860万美元的纪录相比,橡果国际如同坐了一回“过山车”。无独有偶,香港上市的七星购物股价更是一度跌到0.1港元,成为绝对的垃圾股。

就在两家电视购物巨头败走麦城之时,湖南的“快乐购”突破传统电视购物体制,依托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和湖南卫视迅速崛起。仅用两年时间,就达到日最高销售1024万元,创造了大陆电视购物日销售的最高纪录;一档节目2小时销售220万元,长沙销量最好的百货卖场一天也只卖了80万元,业内甚至出现“快乐购现象”一词。与此同时,央视的中视购物、上海的东方CJ、重庆GS购物和江苏的好易购等新型电视家庭百货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快乐购”酝酿体制突破的同时,传统电视直销企业也在泥潭中寻求出路,开始转型。橡果国际首先将目光转到地面分销渠道,不断加大线下分销的投入,相应减少电视直销的投入。不仅如此,橡果国际还在网络平台上引进了更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及化妆品等高利润产品,以期提高盈利。与此同时,七星购物也考虑转型,直接瞄准网络视频购物,寄希望于打造一个集电视购物、网购和邮购为一体的“空中卖场”。

大浪淘沙,电视购物登陆中国的近20年,演绎着一个个营销的神话,同时也编织着一次次见利忘义的鬼话,神话与鬼话的纠结,都离不开利益使然;神话与鬼话的轮回,也让中国的电视购物跌宕起伏,揪人心肺。

电视传播价值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电视英语节目对于英语语言和西方文普及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电视英语节目在西方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我国电视英语节目的类型出发,对电视英语节目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跨文化视角下我国电视英语节目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电视节目;英语文化

【作者简介】王樱烨(2000-),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视英语节目是我国民众了解国外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很多电视台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加强了对电视英语节目的开发,越来越多的英语类节目开始出现在民众视野中,如英语新闻、英语访谈节目、英语比赛等。英语节目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电视媒体要让英语节目发挥良好的传播效果,则要让受众能够从认知上接受各种英语节目,其次电视内容要符合观众的情感认知。在实践过程中,电视制片人要加强英语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应用,在节目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观众能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更好的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才能提高电视英语节目的收视率。当前我国电视英语节目越来越多,节目质量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本文将在跨文化视角下对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的发展进行研究。
一、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类型

伴随着中外交流的频繁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电视英语节目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常见的电视英语节目主要是英语新闻、英语访谈节目和英语演讲比赛等。电视英语新闻主要包含时事新闻娱乐新闻、社会新闻等,英语新闻因为内容的时效性,电视观众可以通过新闻报道获得最新信息,因此有很大的受众面。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国内电影英语节目内容涉及到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和娱乐等到各方面,英语新闻报道都要基于事实情况,采用精简语言进行准确信息传递。常见的电视英语节目内容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表达类文本,是带有比较强烈个人色彩的文本类型;第二类是信息类文本,是对各种客观事实进行描绘的文本,语言比较客观真实;第三类是召唤类文本,主要是为了让受众能够按照作者的意图产生某种行为的文本。当前国内英语访谈类电视节目比较火热,节目氛围整体轻松愉快,语言表达方式多样,适合英语学习者收看,因此英语访谈类节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
二、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的发展现状

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对国内英语学习爱好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视英语节目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分析总结英语节目的现状,有助于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的改革调整。

1.广泛的海外效应。中央电视台是我国电视媒体中英语节目数量最多的,这与电视台本身的地位、视角、资源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央电视台的英语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立足于国际视角,致力于向西方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新形象。就目前国内英语节目发展的现状来看,中央电视台的英语节目策划都相当成功,可以实现对国际新闻的实时转播和现场报道,可以帮助观众了解西方世界的现实情况。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已经在全球1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时转播,也增强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了中西的互动,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媒体平台。

2.网络对电视英语节目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很多电视台开始加强对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制作网络电视英语节目,不再通过卫星平台转播。网络电视英语节目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监管力度相对宽松,观众通过网络电话收听和观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观众提供了很大的选择权利,因此网络电视英语节目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电视英语节目制作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制作流程,播放时间有规定的限制,因此在受众群体上开始受到很大的限制。

3.电视英语节目质量层次不齐。卫星电视英语节目有专业的采编团队,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新闻理论素质,因此英语节目内容对于文化差异的把握十分到位,可以准确处理文化差异下的语言表达和情景设置,对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网络英语节目制作团队相对水准不够,因此节目质量内容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仍然存在提升改进的空间,尽管对于英语学习者可以提供学习素材,但专业的英语知识内容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跨文化视角下国内英语电视节目发展途径

英语节目是英语爱好者进行英语学习的重要渠道和了解西方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英语节目也是想西方世界进行中国宣传的重要窗口,对于塑造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跨文化视角下,国内电视英语节目要积极创新,打造英语节目品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1.树立跨文化新闻传播理念。当前我国的英语节目在国际传播上海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在进行对外传播理念还不够新,与西方国家的传播理念存在一定差距。全球化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最明显,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文化交流逐渐增多、教育也逐渐实现全球化发展。在电视英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要加强跨文化传播意识的培养,营造公正平等的英语新闻输出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从而预防文化差异对观众理解产生误导。为了解决电视英语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应该融入到跨文化传播环境中对电视行业工作人员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使他们可以对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進行变革。在信息时代下,民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了心得拓展,在选择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因此传统的文化采编理念节目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对我国的传媒行业整体发展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电视英语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树立现代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传播理念,更好地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

2.打造国际性英语节目品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外交流的频繁,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英语节目是国内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因此打造国内的国际性英语节目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和国外往来频繁,但是电视节目的国外传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大的原因还是文化差异因素。文化差异直接导致国内英语节目品牌在西方世界形象受损,媒体传播形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造成西方世界对国内英语节目的信息传播可信度产生一定的疑虑,对我国英语节目的国际品牌战略纵深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基于国内电视英语节目的国际发展现状,电视媒体制作人开始对自身节目制作进行分析,进行创新改革扩大节目的国际影响力。首先,在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电视媒体应该要慎重地决定,避免急功近利的处理方式,另外电视英语媒体也应该要对自己进行准确地定位,树立一种权威意识,改变传统盲目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对受众的心理和情感进行考虑,从而能够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争取到更多海外的观众,扩大我国英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3.提高电视英语节目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媒体从业人员是电视英语节目的重要力量支撑,对英语节目的制作内容、电视节目质量和电视英语节目的影响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电视节目制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新闻采编综合业务素质进行培养。电视英语节目从业人员要对各种法律知识、国家的政策方针等进行了解,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及人文精神。電视英语节目从业人员要对各种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体育新闻需要从业人员对体育专业术语、体育名词等有熟悉的掌握,从而才能对电视英语新闻中的各种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发现新闻报道的全新视角,提高电视英语新闻的质量。另外,新闻人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符合岗位需求,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

4.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先进传播媒体的应用使新闻的传播效率更快,虽然会对电视媒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为了积极应对以网络为主的各种新媒体带来的冲击,电视英语节目管理者要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研究,加强新媒体技术在电视英语节目中的应用,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电视媒体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立自媒体网络电视英语节目平台,利用新平台对相关英语内容进行推送,弥补传统电视媒体在传播效果和传播速度上的不足。
四、结语

电视英语节目是英语学习和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知识传播和国家国际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立足新媒体发展环境,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者要在跨文化传播思维指导下,对英语节目制作精益求精,打造电视英语节目国际品牌,扩大国内电视节目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参考文献:

[1]何其亮.对外传播背景下地方台电视英语节目的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6):133-134.

[2]彭明昭.试论入世后我国英语媒体所面临的形势和对外传播战略的重要性[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60-63.

[3]杨海妮.跨文化语境下电视英语节目的发展——以CCTV-NEWS为例[J].新闻战线,2015(04):68-69.

[4]陈雪,周若潇.电视英语节目的传播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闻战线,2017(08):101-102.

[5]白茹雪.我国英语电视节目在媒介视角下的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电视,2013(10):42-43.

电视传播价值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新媒体时代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全力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 改革用人机制,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人才队伍;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平台;提升制作能力,打造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需要的内容;优化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传播反应力、效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新媒体 广播电视 主流媒体 传播力 互联网思维 媒体融合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进一步普及和大众化,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冲击效应进一步凸显。比如近年来,电视的开机率、收视率、到达率不断下降,广告经营增长疲软乏力,甚至呈现下降趋势。据中国广告协会等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第一次由增长转为下降,破天荒“下降了0.5%”①。相反,“2014年我国网络广告收入却增长到1500亿元,第一次超过了电视广告”。②在新媒体的持续冲击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对舆论的引导力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以至社会上出现了“主流媒体边缘化”“非主流媒体主流化”的声音和担忧。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是党的宣传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沟通社会、凝聚人心、引导舆论,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重任。在当前新媒体已经强势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还将进一步扩大和加剧的背景下,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确保其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媒体传播力的内涵及决定因素

“传播力”这个概念的提出和广泛使用,缘自本世纪初媒体竞争的加剧。2006年,《传媒》杂志在第8期曾推出“传播力专题探讨”及“2006年中国百家最具传播力创新传媒评选”活动,其编者按中就曾指出:“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传播力’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由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崛起,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媒体的生存、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其竞争力,于是,作为媒体竞争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的“传播力”被人们提了出来,被媒体频繁提及。

(一)传播力的定义

较早给媒体的传播力做了明确界定的是刘建明教授,他说: “传播能力简称传播力,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信息的覆盖范围及影响效果”;媒介的传播力是“指媒介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包括“传播内容的权威性、人才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手段等和资本积累”,“影响效果是媒介传播力的主要表征,技术手段是传播力的决定性因素。”③此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媒体的传播力给出了界定。有的认为,传播力实质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有的认为,媒体传播力是媒体到达受众并产生效果的能力;有的认为,媒体影响受众思想的能力才是传播力的真正体现等等。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媒体的传播力是指媒体的传播能力。虽然媒体千差万别,但媒体的传播力大致包括媒体的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节目、作品制作能力),信息发布能力(节目播出能力、作品发行能力),信息(节目、作品)覆盖能力,信息(节目、作品)到达能力,信息(节目、作品)影响能力等方面。其中媒体的信息(节目、作品)影响能力,主要指媒体传播的信息、播出的节目、发行的作品等能被受众所接受的程度,并对受众进而对社会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力度等。人们通常说的传播效果就是媒体的信息(节目、作品)影响能力的集中表现。媒体的信息(节目、作品)影响能力是媒体的传播力最重要、最直接、最显性也是最终的体现和表征。

(二)媒体传播力的决定因素

决定媒体传播力的因素有很多,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

主要包括媒体的资金、设备、技术、平台、渠道条件等方面。媒体资金充裕,就能够招纳优秀人才,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采集信息,制作或购买好的节目和作品,以及更新设备,提高传播技术等;设备完备、技术先进,不但能提高媒体信息采集、加工的数量、质量,节目或作品制作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能提高信息、节目播出的数量、质量,提高信息或节目的覆盖面、到达率等;传播平台、传播渠道完善、发达、先进,能直接提升媒体信息(节目、作品)的覆盖面、到达率等。因而资金、设备、技术、平台、渠道条件等是决定媒体传播力硬件方面的主要因素。

2.软件方面

主要包括媒体的内容、人才、机制、管理、公信力等方面。媒体传播的是内容,媒体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媒体内容的影响力;没有内容,媒体的影响力无从谈起;内容的数量、质量直接决定着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内容是媒体传播力的决定性因素。媒体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是生产力,媒体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影响媒体传播力的关键因素。信息采集机制、节目(作品)生产机制、信息发布机制、人才进出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媒体运作机制关系到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信息采集能力、新闻报道能力、节目制作播出能力关系到媒体能否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员工的创造性,也是影响媒体传播力的因素之一。管理出效益,好的管理能事半功倍,差的管理则事倍功半,管理水平决定媒体运作的效率,决定媒体运营的效益,也是影响媒体的传播力的重要因素。公信力,就是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可信度、权威性、美誉度、认可度等,它影响受众对媒体的接近和选择,影响受众对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所播出的节目、所发行的作品的接受度和忠诚度,最终影响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因此也是决定媒体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传播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④在2014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⑤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作为党的宣传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承担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团结鼓劲的重任,在新媒体时代,必须不断提升传播力,以确保其继续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和对外传播主力军的作用。

(一)提升传播力是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生存发展的需要

受众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媒体竞争是零和博弈。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其传播的便捷性、内容的丰富性等先天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必然导致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受众的流失,从而对其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据2014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报告,尽管媒介种类及形式日益丰富,但媒介接触种类却呈现下降趋势,媒介接触从分散走向聚合,日接触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中的4种及以上媒体的市民比例从2011年开始下滑。2014年日接触4种以上媒体的市民比例从2011年的40%下滑到34%。特别是80、90后年轻一代日接触4种及以上媒体比例从2010年就开始下降,2010年为44%,至2014年时减少到34%。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不断蚕食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在100个城市居民中,每天有将近一半的人会活动在在线社交网站或软件上。相应地,电视在城市居民总体中的日到达率从2009年的91%下降到2014年的78.8%,2014年较2013年下降了3.4%;电视的独占受众从2013年的73.3%减少至2014年的35.5%,降幅达52%。而且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40 岁以上的观众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40岁以下的年轻人收看电视的时间正在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成为远离电视的“上网一族”“手机一族”,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网络视频的到达率从2012年18.7%上升到2014年的53.8%。受众的大量流失必然带来广告投入的流失,2007~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⑥2014年我国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更是由增长转为下降,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就是明证。而这种负增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但危及电视媒体的发展,甚至将危及电视媒体的生存。因此,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提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信息采集能力、节目制作能力、节目播出能力、节目覆盖能力、节目到达能力、节目影响能力等,留住现有的听众观众,吸引年轻的听众观众回流,不但事关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发展问题,甚至关系到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生死存亡问题。美国网习公司 CEO 哈斯廷斯(Redd Hastings)曾预言,传统广播电视将在16年后绝迹,“时间点就在 2030 年”。⑦如果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不提升传播力,哈斯廷斯的预言就不是危言耸听。

(二)提升传播力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需要

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是党的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是舆论宣传的主力军,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政策,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引导舆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任。但当前,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⑧,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听众观众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网络上去获取信息,而当前互联网上信息纷繁芜杂、良莠不齐,一些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暴力信息、反动信息、政治渗透信息、邪教信息、色情信息等充斥其中,甚至大行其道,误导舆论,扭曲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让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提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信息采集能力、节目制作能力、节目播出能力、节目覆盖能力、节目到达能力、节目影响能力等,生产出更多优秀的节目,吸引更多的听众观众,是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作为宣传思想部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需要,是壮大党的思想舆论阵地的需要,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需要。

(三)提升传播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广播电视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样式,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是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平台,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提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信息采集能力、节目制作能力、节目播出能力、节目覆盖能力、节目到达能力、节目影响能力等,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四)提升传播力是加强对外宣传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⑨在当前全球化进一步加快加深的时代,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国际信息传播竞争空前激烈,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是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推介和宣传我国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我国向外界发声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提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信息采集能力、节目制作能力、节目播出能力、节目覆盖能力、节目到达能力、节目影响能力等,是加强我国对外宣传,塑造和树立我们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总之,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作为党的宣传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既是广播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加强对外宣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三、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传播力的对策

在新媒体时代,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需要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入手。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全力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

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我国网民有近六亿人手机网民有四亿六千多万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三亿多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他强调:“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⑩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而受众是媒体传播力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受众,媒体的传播力就无从谈起,所以广播电视主流媒体要提高传播力只有主动向广大受众靠拢,主动去接近受众、服务受众、满足受众。在当前就是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全力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渠道平台优势,将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内容传播给广大受众,实现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公信力优势与新媒体传播便捷优势、受众规模快速增长优势的有效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二)改革用人机制,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人才队伍

推进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必须构建一支具有新媒体意识和思维,掌握新媒体知识,具有运用电视和新媒体手段进行采、写、摄、录、编、传输等综合工作能力,以及能对广播电视业务和新媒体业务进行管理,能从事广播电视经营和新媒体经营方面的人才队伍。而当前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崛起时间短,新媒体人才培养尚在起步阶段,人才缺口大;另一方面,新媒体人才争夺非常激烈。特别是一些新媒体作为民营企业以灵活的用人机制、优厚的报酬等方面的优势从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挖人才、抢人才,广播电视主流媒体面临着新媒体人才非常缺乏却又不断流失的窘境。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流媒体要提高传播力,必须改革用人机制,培养新媒体人才,留住新媒体人才,并不断吸引新媒体人才,以构建一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人才队伍。

(三)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平台

在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以技术为支撑”;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新媒体是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技术也是决定媒体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必须积极筹措资金,包括自筹、向政府申请支持等,以各种方式向社会、企业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行传播技术的研发、引进、升级等,尽快建设起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平台,以提升传播力。

(四)提升制作能力,打造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需要的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仍然不过时,媒体的传播力仍然最终取决于其内容。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仍然需要靠优质的内容。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强调:“要适应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加强内容建设,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内容是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提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信息采集能力、节目制作能力,同时要认真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特点和偏好,打造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需要的内容,更好地吸引受众,服务受众,满足受众,留住受众。

(五)优化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传播反应力、效力和影响力

管理决定效益。有了好的人才队伍、技术平台、内容资源,但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同样难以产生好的效益,难以将媒体的人才、技术、内容优势转化为好的传播力。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更丰富,传播速度更快,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广播电视主流媒体要根据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特别是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受众的信息接受特点,优化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新媒体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技术、渠道、平台优势,全面提升传播反应力、传播效力和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实力和传播力。

注释

①晋雅芬 《2014年传统媒体广告冰火两重天》,《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年2月12日。

② 丁栋 《2014年中国网络广告收入1500亿元 首超电视广告》,http://it.gmw.cn/2015-05/11/content_15624199.htm,2015年5月11日 09:48。

③刘建明 《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④⑧⑩倪光辉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⑤《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http://www.gov.cn 2014年8月18日17:47。

⑥ 沈颖 《2014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报告》,http://www.cssn.cn/xwcbx/xwcbx_cbx/201507/t20150707_2068056_9.shtml,2015年7月3日13:59。

⑦《Netflix CEO哈斯廷斯: 传统广播电视16年后消亡》,http://www.wokeji.com/kbjh/zxbd_10031/201412/t20141203_883548.shtml,2014年12月03日00:51。

⑨《习近平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增强做中国人骨气底气》,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2-31/5685623.shtml,2013年12月31日21:29。

《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48321.shtml,2015年4月9日23:25。

【本文系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新媒介环境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信息传播研究”(YB2014093)、昆明理工大学廉政文化传播学科方向团队建设项目(KKB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勇系昆明理工大学南亚东南亚新闻传播研究院院长、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冠男、戴爱红系昆明理工大学南亚东南亚新闻传播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编辑:吕晓虹)

电视传播价值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目标是能有效影响和左右所在国的受众以及国际主流舆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最终服务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一个老话题,但在新环境下又是个新话题。为此,笔者在第三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的分论坛上邀请了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对外传播媒体的12位领导和专家,①专门讨论了这一话题,并形成了本文主要内容。

一、总体评估和问题分析

在政府主导的对外传播大格局下,我国各大对外传播媒体在尝试不同形态的对外传播活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面临不少挑战:中国在海外的整体存在感还不够强、影响力不够大,还不太符合其大国身份。

1、对外传播观念问题:对外传播媒体首先是媒体,要用国外受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对外传播,传达中国声音,就要改变片面强调“以我为主”的观念,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提升媒体公信力。但是我国对外传播的整体思维模式还未完全从效果角度来讨论对外传播战略,所采用的手法往往不符合国际受众的特点。我们总是把自己单向认为国际受众应该知道的内容当成他们真正要了解的信息,而不是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更为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还不肯面对这一现实,经常会叫一些响亮的口号,但实际行动却较少。应该说观念改变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本土化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2、对外传播资源整合:在维持中央对外传播媒体为主导的格局同时,需要整合地方对外传播媒体和民营外宣媒体以及其他公司性资源,形成多元化和优势互补的外宣格局。这方面也是说说容易,做到很难:鉴于媒体资源都隶属于各大国有媒体,而且目前媒体资源整合基本通过市场行为来实现,因此谁来整合、如何整合、何时开始整合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答案,也没有形成可执行的方案和可操作性。但事实上,各大对外传播媒体都希望尽快讨论这些实际话题,并能有效落实。

3、对外传播媒体运作模式:目前仍以政府拨款为主导模式,我国对外传播战略较少从经济角度谈管理体制和效果问题。但过去30年的实践表明:如果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没有能力和实力实现经济效益,那么我们所期望的社会效果也很难实现。这里既有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也有媒体运作模式问题。

4、海外媒体人才培养和管理问题:30年前,我国专门创办国际新闻专业,培养对外传播人才,那时主要考虑要派对外传播人才驻外,但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运行所在国的本土化人才培养和有效管理急需加强,尤其对一些中央媒体单位而言,这方面问题已非常突出。对外传播媒体本土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目前基本还是中央媒体自行解决,直接与国际性媒体竞争,较少有外来资源合作或国内高校的国际新闻学院通过招收所在国外国留学生的方式来解决所在国本土媒体人才培养问题。

5、政策制度对接:上述四大问题如何能在政策层面对接并解决政策瓶颈问题。如以美国的民营蓝海媒体集团为例,它们坚持市场化运作,但却难以融入国内的对外传播体系,以及难以解决国内的采访权问题、国有文化基金进入民营对外传播媒体等问题。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对外传播战略的制订看上去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十分完美。殊不知,对外信息传播过程永远是一个在不完美、不利的过程中求得完美和有利的过程。我们如果要用四平八稳的完美原则来开展对外传播,有时可能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幻境,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都会很差。这大概是我们要反思的主要问题。

二、几点思考

在提升软实力已成为共识的大格局下,制订一个稳健的对外传播媒体本土化战略,才能有效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讲好中国故事。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光靠一个国家职能部门“拍脑袋”来解决,这方面过去的失败个案已出现过。笔者认为需要从对外传播媒体本土化战略的制订路径、整体定位、媒体具体经营思路和步骤、跨文化语境下的对外传播媒体需改进环节以及总体效果评估等方面来思考。

1、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本土化战略的制订路径

战略制订是顶层设计,而在顶层设计之前,需要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而不是每个中央媒体各自为阵),组织中央和地方媒体单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一个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我国各类对外传播媒体(包括国有和民营的)进行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其媒体运作、人才管理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情况,并形成报告,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相关论证会或讨论会,形成对外传播媒体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和工作机制,每年集中讨论1-2个务实话题,加强各外宣单位之间的联系以及与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智力贡献,凝聚对对外传播媒体本土化现状的共识。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再从机制化角度制订顶层战略。这方面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希望能形成一个长效机制,继续这样的讨论会并在会后确定一些可操作的后续活动。

2、对外传播媒体本土化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对外传播媒体的媒体属性,在今后我国社会的整体定位和功能以及在国际上的定位和作用,说到底是要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建立国际公信力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对外传播的创新观念和思路;其次,在保持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外传播格局的前提下,逐步过渡到以“国营和民营并重”的双轨制,并突出以市场化为主的国际化理念,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对外传播稳健长效机制和制度安排;最后,在内容方面要思考如何让外国人理解一个多元化的中国,在资源整合方面,如何整合海内外的媒体资源,如何确立对外传播的效果评估体系以及如何有效解决对外传播媒体走出去过程的文化融合(价值观)和运作兼容等问题(管理制度)。

三、对策建议

1、创建一个能整合国家资源和民间资源的对外传播运作平台,以设立文化基金的方式来代替目前单纯的拨款方式,至少可以探索一个“两条腿”走路模式,既发挥国家为主的主渠道,又发挥地方和民间资源的多元化功能。

2、建立一个对外传播媒体的论坛或讨论会(也可以考虑融合到目前每两年举办的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但最好能每年举办一次,以高校这样的学术机构为主导,突出目前中央和地方媒体以及民营媒体的案例研究,议题要有理论探讨,但更要突出媒体运作和管理的实践性话题(评估目前政府的投入产出比、政府补贴和广告收入等),不仅邀请民营机构参加,也可邀请国外对外传播的代表参加,形成一个不同单位的合作交流平台,分享交流经验,不断形成共识。

3、在上海这样的文化中心,建立类似上海自贸区的对外传播媒体实验区,允许更多民营机构进入对外传播媒体行列,并以市场化为导向,运作对外传播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国有新媒体服务公司为平台,探索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四位一体的融合媒体海外发展战略,用上市公司平台来探索对外传播渠道:让技术走出去,运营驻下来,聘用当地有经验的人来帮助运营,用合资合作方式开展深入和交叉的合作。这方面,新媒体会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也突出中国文化的认同度。

4、与国内高校合作,利用外国留学生培养渠道,建立海外媒体管理人才培养新型模式:通过新闻传播高校院系自愿申报(而非指定的方式),形成新型的对外传播媒体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践教学平台,依托目前国家留基委的留学生项目,吸引不同语种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毕业后吸纳这些外国留学生到我国驻所在国的对外传播媒体分支机构工作;当然,也可以邀请所在国媒体人士来华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交流,再利用市场化的机制实现对外传播人才重新分配的目的。

5、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必须注重自身形象设计,才能有效提高公信力和可信度,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尽管有时国际受众会质疑政府创办的媒体的可信度,因为政府媒体是政府喉舌,但只要我们有效调整对外传播策略,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自身形象是可以改观的。这点可以从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对外传播战略中得到一些启示。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公信力,还应邀请国内独立机构开展定期的对外传播效果评测并发布报告,让国际受众进一步了解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

「注释」

①他们是:管晓红(SMG百视通公司副总裁)、顾宜凡(蓝海传媒集团董事长)、呼宝民(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李宾(央视英语频道副总监)、李德顺(第一财经海外部副主任)、雷锋学(广东电视台海外中心国际频道副主任)、王刚毅(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立俊(上海ICS副总监)、夏吉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杨国强(新华社CNC台长)、严(上海日报新媒体市场总监)、张崇防(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电视传播价值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提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是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主阵地之一。自成立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断尝试,不仅以音像出版物的形式创作了一批面向海外发行的多语种主题出版物,还为我国重要主题图书提供翻译服务,并为各类主题出版物在全球的宣传推广提供传播平台,在助力主题出版“走出去”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采用为主题图书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将优质音视频主题节目翻译制作成音像出版物、在本土传播平台推广和宣传主题出版物的相关内容等方式,在推动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工作中展现出其独特优势,但未来仍面临多方面压力与挑战,仍需进一步充分挖掘潜力,从而更好地助力提升主题出版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主题出版 “走出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重镇和国家级广播电视台,是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主阵地之一。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总台寄予了“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厚望。②目前,总台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球的多语种本土化传播平台集群,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拓展国际传播渠道、优化海外资源配置等方式增强自身对外发声能力和投送能力,不断提升各项业务的国际影响力,助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近年来,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总台充分发挥宣传报道主力军、压舱石的重要作用,采用电视剧、文化节目、纪录片、政论片、专题片等多种艺术形式精心打造了一批致力于主题宣传的精品力作。例如,总台原创自制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大决战》《金色索玛花》,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为了和平》《人民的小康》《同心战“疫”》,大型政论片《摆脱贫困》,系列专题片《遍地英雄下夕烟——致敬脱贫攻坚的人们》和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等都是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的优秀作品。

基于这些优质的主题宣传内容素材,总台发挥语言优势并依托本土化的全媒体传播平台矩阵,不仅以音像出版物的形式创作了一批面向海外发行的多语种主题出版物,还为我国重要主题图书提供翻译服务,并为各类主题出版物在全球的宣传推广提供传播平台,在助力主题出版“走出去”方面深入探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助力主题出版“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总台采用多种形式,推动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工作不断蓬勃发展。具体来看,主要形式包括三个方面:为主题图书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将优质音视频主题节目翻译制作成音像出版物、在本土传播平台推广和宣传主题出版物的相关内容。

(一)为相关主题图书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

翻译人员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在主题出版“走出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台拥有丰富的多语种人才队伍,通过发挥44种语言对外传播的平台优势,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重要文件等主题内容的对外传播上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及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等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总台的一些多语种人才参与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多语种翻译工作,如总台欧拉中心的有关人员参与了该书土耳其语版的翻译工作。同时,总台还创新推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文有声版。

此外,总台还致力于做好党的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例如,2017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越南期间,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便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翻译成越南语,向越南媒体、官员、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发放,帮助他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总台还以最快时效将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新年贺词翻译成43种语言向全球推送。

(二)将音视频主题节目编译制作成音像出版物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主题出版“走出去”一般是指主题图书的出版、编译及其海外发行,各界探讨也多将创新推動主题出版“走出去”的使命担当与出版社联系在一起。但应该看到,总台依托其打造的紧扣时代主题的电视节目,一直以来都以音像出版物这一载体形式,在推进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总台将其创作的抗美援朝主题纪录片《英雄儿女》《为了和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英雄儿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文艺晚会》编译制作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多个语言版本的音像出版物,并在全球范围推广发行。又如,总台出品重点剧目《最美逆行者》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韩国、印尼、柬埔寨、老挝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播出,登上了当地热搜榜。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在国内播出后,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总台又将其制作成系列音像出版物,通过44种语言面向海外发行。

此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总台也推出了多部主题音像制品,并译制成多语言版本向全球发行。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总台集中打造的《绝笔》《山河岁月》《中流击水》等精品力作,也将面向海外推出多语种音像出版物。这些在重大时间节点或围绕重大事件创作的主题音像出版物,是总台创新国际传播表达方式、用心用情用功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具体表现。

(三)在本土传播平台推广和宣传主题出版物的相关内容

本土化传播平台是提升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传播效果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总台依托多语种本土化传播平台集群,在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做好时政报道和相关主题节目编译推送的同时,还积极利用其本土传播平台,助力我国主题出版物在海外的推广与宣传。

例如,对我国纪实文学作品《梁家河》一书内容的海外推广,总台希伯来语等语言中心对相关章节进行了编译,并逐篇在本土化平台上进行传播。虽然不是对整本图书进行的编译推广,但对相关内容以分篇报道的形式加以传播,也能起到宣传推广我国主题出版物的效果。

对于总台正在播放的主题类电视节目,如大型政论片《摆脱贫困》,在译制成系列音像出版物之前,总台语言部门还以44种语言融媒体编译播发《摆脱贫困》相关报道,通过脸书、优兔、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向全球媒体用户持续推送并广泛传播,相关素材被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电视台(频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转引转发。③

此外,近年来我国各类出版社也加大了推动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力度,通过设立海外编辑部、版权输出等方式展示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对于这些由出版社打造的、面向海外发行的主题图书外文版,总台也会以新闻报道、广告宣发等多种形式,在本土化传播平台上对其进行宣传推广,以增强我国主题图书在对象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最终促进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提升。

二、助力主题出版“走出去”的独特优势

主题出版“走出去”对出版物的内容素材、外语翻译和传播推广等均有非常高的要求。相对于出版社而言,总台作为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重镇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传媒集团之一,主题出版素材更加权威丰富,多语种人才集聚、语言本土化能力强,音视频创作团队强大、音像出版物制作专业,还具备覆盖全球的多语种本土化传播平台矩阵,在推动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具有较多独特优势。

(一)内容优势:主题素材权威与丰富

内容是主题出版的核心要素。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总台始终把内容建设作为核心环节,依托我国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打造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同时,总台储备了大量权威且有重要历史与时代价值的珍贵内容素材。

具体来看,总台在主题出版内容方面具备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总台是国家级主流广电媒体和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重镇,对正确政治方向的把握和高质量节目内容的坚守是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其对内容的严格审查与把关,能够确保其打造的作品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其二,总台由原中央电视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2018年合并组建而成。这三家国家级广播电视台均成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过去几十年中积累了有关党和国家发展历程的珍贵影像资料,其音像资料馆珍藏了大量用于主题宣传的经典影像,通过先进的修复技术可以重现当年历史,这是一般音像出版社无法做到的。

其三,总台策划制作的电视节目大都具备创新性和原创性,将其翻译制作成音像出版物面向全球发行,一般不会涉及复杂的版权问题,这是总台以音像出版物的形式推动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重要的版权优势。

(二)语言优势:语言多样化与本土化

翻译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环节,地道的本土化翻译可以帮助主题出版物更好地被对象国民众接受与认可。基于此,只有具备对象国生活经验或与对象国民众广泛接触的外语文字工作者才能翻译出更加地道、简洁、得体、易懂的内容。总台使用44种语言全天候向世界传播,是全球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传播机构,具备语言多样化的特性,能为我国主题出版走向更多国家提供专业的多语种翻译服务,让中国声音传遍世界更多角落。

除此之外,总台各语言部门的传播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向对象国民众进行不间断传播,在语言表述的地道性上具备了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绝大多数小语种传播工作者均具备在对象国驻外工作或学习生活的经历,深谙我国与对象国在语言文字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能够合理、巧妙地调整翻译策略,准确传达传播内容承载的文化含义,以对方看得懂和听得懂的逻辑方式翻译,有效做到主题出版物内容的高质量跨文化传播。尤其是在主题音像出版物“走出去”方面,总台的小语种传播工作者不仅自身具备外语发音纯正的特征,而且还有大量外籍记者资源,使其编译创作的主题音像出版物更容易打动对象国民众。

(三)载体优势:音像出版物制作专业

主题出版物包含纸质图书出版物和音像出版物两种载体形式,已有学界和业界的相关探讨大多集中于主题图书“走出去”的表现形式,却忽视了主题音像制品在傳递中国声音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且,推进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工程项目基本以主要业务是图书出版的出版社为主体,专业的音像出版社则较少关切主题出版“走出去”问题,在涉及将相关图书内容转化为音像制品推向海外发行的事宜时,出版社往往会寻求与广播电视台或传媒文化公司合作。与之不同的是,总台在推进主题音像出版物“走出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载体优势,其本身就是以广播电视节目制播为主要业务,在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立体地阐释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此外,在先进信息传播生产技术的设备更新与应用,以及音像编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总台均处于国家主流广播电视媒体的前列,这为确保音像出版物制作精良与专业提供了技术保障。与内容权威性、翻译地道性和发音纯正性等优势相结合,使总台在利用音像出版物助力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上具备了更大优势。

(四)平台优势:全媒体平台覆盖全球

主题出版物的内容选题和翻译制作等基础性工作完成之后,最终能否真正走进对象国,并在对象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还需借助多种传播平台在当地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唯有在对象国民众习惯使用的传播平台上,通过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使主题出版“走出去”产生实效。

自2018年合并组建以来,总台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站点,打造了面向全球的本土化全媒体传播矩阵,在海外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不断拓展友华朋友圈,精准传播能力大幅提升。因此,在主题出版“走出去”的传播覆盖范围及能力上,总台具备一般出版单位和媒体无法匹敌的平台优势。

首先,总台已经形成了涵盖新媒体、电视和广播等业务形态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传播范围覆盖全球,这使其具备了通过多种传播方式推广相关出版物的能力,尤其是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如此发达的今天,总台各语言中心均具备在对象国民众偏好使用的本土化网络与社交平台进行传播的良好能力。

其次,总台还打造了一批在对象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们对相关的主题出版物所开展的“以文化人”和“好感传播”,将在潜移默化中助力我国主题出版在对象国影响力的提升。

再次,总台在国际传播合作中积累了大量国际人脉以及广泛的朋友圈,通过借嘴说话和借筒传声的方式,也将大幅提升我国主题出版在当地的認可度和接受度。

三、助力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挑战及应对

虽然总台在推动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来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出版毕竟不是总台的主要业务,要在主题出版“走出去”这一领域精耕细作,亟须深入了解工作形势及要求,并做好相应安排与部署。

(一)时效性极强,需要精心谋划部署

主题出版是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等主题进行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④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需要在重要时间节点到来之前就做好充分谋划部署,否则将错失主题出版的意义。

对于旨在“走出去”的主题出版物,尤其是主题音像出版物来说,不仅要结合相关节目在国内播出后的实际传播效果,定酌其是否具备编译和海外推广发行的必要性,更要在节目策划前缜密研判、统筹部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些主题重大且时效性强的节目顺利“走出去”。

不仅如此,国内外受众的文化、喜好以及观看习惯的不同,决定了不能仅仅根据国内受众反响情况,直接把国内反响较好的节目搬到海外。对此,总台相关机构正在努力协调各方,包括做好相关项目申报,积极拓展影视节目翻译制作新路径,强化其在主题宣传项目策划、申报等方面的系统规划性和主动性,力争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总台重大战略,精心做好“走出去”的主题节目的遴选、多语种翻译、全媒体制作和海外推广发行等一系列工作的前期安排部署,顺利完成重点主题音像出版物的多语种翻译制作和海外推广任务。

(二)工作量较大,需要投入较多精力

主题出版“走出去”不仅涉及的翻译内容体量较大,而且对翻译工作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对于主题音像出版物而言,其翻译风格与纸质主题图书的翻译风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转换话语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翻译文本通过口语录播时的通俗性、流畅性和地道性。

总台作为重要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制作和播出机构,其主要业务是利用融媒体手段推进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无论是为重要主题图书提供翻译服务还是主题音像出版物的翻译与口播录制,均是在员工已经趋于饱和的日常工作任务基础上增加的工作任务。这对员工同时处理多项业务提出了挑战。

其实不仅是出版任务,融媒体传播方式的日益多样性、多元化,也对如何提高员工关于新工作样态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一要改进激励、绩效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二要加强融媒体业务培训,提升员工融媒体传播能力和工作效率;三要统筹谋划,提前做好工作安排,如通过临时组建专班、项目组等方式,在工作部署上科学合理,既充分发挥员工在各项具体工作上的长处,又不给员工施加过多压力,使其能够在做好常规性业务工作的基础上,为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三)生产链较长,需要跨部门通力配合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一项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工程,在翻译之外还涉及版权、推广等多方面的工作。对于主题音像出版物而言,还要统筹考虑翻译文本的口播配音工作以及音效与影像的配合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多个部门强化沟通加强配合。这对于不是专门从事出版行业的总台而言,复杂性显得尤为突出。

总台机构庞大、人员数量众多,在传统的行政层级制架构下,其新闻中心、文艺中心等大型节目中心与地区语言节目中心的横向交流非常有限,对于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而言,在沟通方面所需的人力与时间成本较大。因此,若想进一步做好精品节目的编译制作及国际传播工作,并持续为助力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发挥作用,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既包括立项审批、节目通稿审定、翻译、配音、录制等一系列环节,还涉及出版、与海外媒体合作推广,生产链条较长。

做好主题出版“走出去”工作,一方面可以尝试在传统部门结构基础上,引入无边界组织和团队型组织结构等,打破部门界限并强化部门配合,通过组织扁平化管理减少指挥链,提高语言部门与台内相关部门的沟通效率,为推动主题出版“走出去”工作顺利开展搭建相应的合作团队;另一方面可以委托总台下属公司进行制作,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曾创新推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文有声版、《典故里的新思想》等多语种对外传播产品,通过服务外包形式完成其中的部分工作,也不失为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一种策略。

(四)专业性较高,需要加强人才储备

虽然主题出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其并非总台的主要业务,但就总台在主题内容素材和44种语言对外传播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及其在海外的影响力而言,总台已经对推动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进行了重要尝试。

未来,总台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要结合前述提及的时效性强与工作量大等问题考虑,需要从全局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的长期规划,包括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预测,解决当前结构性不匹配问题。

目前,总台在人才储备上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应通过态势分析法(SWOT)考察内部优势劣势、外部发展机遇及威胁:总台内部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包括拥有一支身经百战的新闻铁军和多语种采编人才队伍,但与外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互联网公司相比,“90后”人才培养数量较少,许多部门反映人手有限,尤其是30岁以下年轻人才不足,互联网原生代人才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在选题策划时影响对“Z世代”受众偏好的了解与判断,所以需要通过校园招聘补充新生力量,或者加强各部门间岗位的横向流动来补充年轻人员力量;还需要社会招聘引进懂新媒体技术、策划经营的人才,等等。暂且不论在语言和版权等方面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主题出版,面对融媒体时代的新发展机遇,总台要乘势而上,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优势,多措并举,真正提升其在助力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国际影响力。(作者供图)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驱动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CXW011)、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雪丽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媒体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博士;戴地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事局统计师

「注释」

①《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新网,https://www.chinanews. com/gn/2021/06-03/9491450.shtml,2021年6月3日。

②《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央电视台建台暨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26/c_1123485137.htm,2018年9月26日。

③《〈摆脱贫困〉海外持续热播 网友赞脱贫人民笑容最美》,央广网, 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93275206512573896&wfr=spider&for=pc,2021年3月5日。

④余声:《做好主题出版,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中国编辑》2012年第5期,第5-8页。

责编:荆江

电视传播价值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新闻媒体中得到普及和迅速发展。它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巨大的开放性,不仅影响着新闻编辑的工作模式,也给媒体资料室的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重大变化。因此,广大新闻工作者需要认识到,网络舆情的作用不可低估,网络舆情监控还存在一些问题,新闻价值传播的表现力需要不断加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要怎样发挥出新闻价值传播[1],以及控制舆论,净化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新闻价值;传播;舆论控制

新闻传播价值是一个历史、民族的范畴,其主要发现来自社会文化环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同,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也不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新闻价值观。新闻社会价值观受受众和传播者的文化特征的影响。为了使新闻传播真正造福于社会,有必要实施合理的传播控制[2]。

一、掌握新闻价值传播的重要性及舆论控制

(一)新闻价值传播意义

新闻是最新信息的传播,新闻是真实情况的反映,新闻也是传播意义的内容。长期以来,新闻通过各种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以客观真实的态度传达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纸质媒体日益衰落。新的传播载体以新的姿态颠覆了新闻传播模式,也给受众带来了新的新闻体验。从内容的丰富多样,到精彩直观的呈现,再到传播路径的拓宽和延续,新媒体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彻底变革。然而,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新闻的本质都不会改变。追求真理,突出客观性也是一种永恒的追求。

(二)新闻价值概念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概念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质量理论家认为,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其质量就是新闻价值;标准理论家认为,新闻价值是一种新的选择和衡量标准,是新闻工作者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标准;功能主义者认为,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受到大众的重视,即新闻价值。

(三)舆论控制

全在媒体时代,网络平台日益成为收集舆论、引爆舆论的重要渠道。舆论往往会聚集强大的力量,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或推动公共问题的解决。因此,需要重视舆论控制。舆论控制是指政府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体,运用强制手段控制全國人民的意识形态。人民的意见必须绝对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控制人民的思想,达成意识形态共识,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舆论控制的目的性较强,宣传的主观灌输意愿过强。它往往忽视传播规律,试图突出其宣传内容,而不考虑宣传对象的感受,不符合传播所要求的双向、互动、共享的精神实质。

二、在网络环境下新闻价值传播存在的影响

(一)互联网使整理大量信息更容易

在当代新闻传播中,为了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模式。通过大数据模型,我们可以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海量信息所反映的社会需求及相关现象,充分开展有价值的工作。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使新闻传播过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二)能够提升热门新闻的关注度

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充分反映当代生活与新闻传播影响的关系,通过数据了解受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对消费者关注的新闻进行筛选活动,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内容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突出新闻传播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大数据的使用,相关部门选择的新闻会有更高的关注度,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从而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

(三)提高新闻传播形式

在数据新闻中,大数据扮演着重要的基础角色。在进行信息收集时,它可以反映数据所代表的联系和意义。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化作用,使信息传播过程更加规范,使数据新闻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占据主流地位,实现新闻传播产业的创新。通过海量信息,挖掘新的规律和趋势,进一步凸显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三、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舆论控制措施

(一)提高网络环境把关人意识

从相关理论来看,网络信息接受者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但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选择和自由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网络信息处于过度失控状态,也很容易影响受众。因此,网络把关人在信息选择和舆论引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把关人在提供和引导相关信息的同时,还应发挥相关规范和监督作用,设置相关话题或话题,让更多终端和个人积极参与公共话语空间,使用民主热情的网络互动,注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确保事实背景材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构建网络理论,打造自主道德

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使得传统道德的异化越来越突出。然而,网络传播行为的主体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个体。网络传播行为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因此,对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公民,需加强相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对网络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有效防止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作为网民,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道德要求和道德义务,进一步增强主体践行网络道德行为的意识[3],加强主体的情感体验活动,加快独立网络道德建设。

(三)制定网络立法

政府的建立离不开执法的范围。作为一种媒介,互联网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它的所有信息资源都可以突破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这不仅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管理职能。公民的个人行为需要法律的规范,包括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也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在开展网络情感舆论控制活动的过程中,网络立法是有力的保障措施之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新闻的特殊性的总和。质量越丰富,价值越高。任何新闻都是为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服务的。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新闻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重要性。只有符合公众需求和利益的事实信息才能具有新闻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宁. 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价值传播与舆论控制[J]. 电视指南, 2018, No.155(13):270-270.

[2]李萍. 浅析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价值传播与舆论控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 8(20):1.

上一篇:高校科研管理创新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会计教育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