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技术范文

2023-09-20

硬件技术范文第1篇

1. 2. 3. 4. A. 法律调整范围 B. 立法目的

C. 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D. 国家维护网络安全的主要任务

答案

B 解析

2 单选题 (3.0分) “导出安全需求”是安全信息系统购买流程中()的具体内容。

1. 2. 3. 4. A. 需求分析 B. 市场招标 C. 评标 D. 系统实施

答案

A 解析

3 单选题 (3.0分) 《网络安全法》第五章中规定,下列职责中,责任主体为网络运营者的是()。

1. 2. 3. 4. A. 统筹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报,统一发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

B. 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按照规定报送预警信息 C. 制定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D. 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要求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答案

D 解析 -3.0分

4 单选题 (3.0分) 在泽莱尼的著作中,与人工智能1.0相对应的是()。

1. 2. 3. 4. A. 数字 B. 数据 C. 知识 D. 才智

答案

C 解析

-3.0分

5 单选题 (3.0分) 信息安全管理中最需要管理的内容是()。

1. 2. 3. 4. A. 目标 B. 规则 C. 组织 D. 人员

答案

A 解析

-3.0分

6 单选题 (3.0分) ()的攻击原理是伪造受害主机源地址发送连接请求,使受害主机形成自身连接,消耗连接数。

1. 2. 3. 4. A. Ping of death B. LAND C. UDP Flood D. Teardrop 答案

B 解析

-3.0分

7 单选题 (3.0分) 蠕虫病毒属于信息安全事件中的()。

1. 2. 3. 4. A. 网络攻击事件 B. 有害程序事件 C. 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D. 设备设施故障

答案

B 解析

-3.0分

8 单选题 (3.0分) 2017年3月1日,中国外交部和国家网信办发布了()。

1. 2. 3. 4. A. 《网络安全法》

B.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C.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D.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

答案

D 解析

9 单选题 (3.0分) 网络日志的种类较多,留存期限不少于()。

1. 2. 3. A. 一个月 B. 三个月 C. 六个月 4. D. 一年

答案

C 解析

-3.0分

10 单选题 (3.0分) 管理制度、程序、策略文件属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化文件中的()。

1. 2. 3. 4. A. 一级文件 B. 二级文件 C. 三级文件 D. 四级文件

答案

B 解析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4.0分,共40.0分 -4.0分

11 多选题 (4.0分) 拒绝服务攻击的防范措施包括()。

1. 2. 3. 4. A. 安全加固 B. 资源控制 C. 安全设备

D. 运营商、公安部门、专家团队等

答案

A,B,C,D 解析

12 多选题 (4.0分) 信息安全保障包括()。

1. A. 技术保障 2. 3. 4. B. 管理保障 C. 人员培训保障 D. 法律法规保障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3 多选题 (4.0分) 在我国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属于专门立法的是()。

1. 2. 3. 4. A. 《网络安全法》

B. 《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 C. 《保守国家秘密法》

D.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答案

A,B,D 解析

-4.0分

14 多选题 (4.0分) 网络运营者包括()。

1. 2. 3. 4. A. 网络所有者 B. 网络管理者 C. 网络使用者 D. 网络服务提供者

答案

A,B,D 解析

15 多选题 (4.0分) 信息安全保障的安全措施包括()。 1. 2. 3. 4. A. 防火墙 B. 防病毒 C. 漏洞扫描 D. 入侵检测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6 多选题 (4.0分) 实施信息安全管理,需要有一种与组织文化保持一致的()信息安全的途径。

1. 2. 3. 4. A. 实施 B. 维护 C. 监督 D. 改进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7 多选题 (4.0分) 《网络安全法》的突出亮点在于()。

1. 2. 3. 4. A. 明确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

B. 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 C. 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 D. 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8 多选题 (4.0分) 安全设置对抗DNS欺骗的措施包括()。

1. 2. 3. 4. A. 关闭DNS服务递归功能 B. 限制域名服务器作出响应的地址 C. 限制发出请求的地址

D. 限制域名服务器作出响应的递归请求地址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9 多选题 (4.0分) 《网络安全法》的特点包括()。

1. 2. 3. 4. A. 特殊性 B. 全面性 C. 针对性 D. 协调性

答案

B,C,D 解析

20 多选题 (4.0分) PDCA循环的内容包括()。

1. 2. 3. 4. A. 计划 B. 实施 C. 检查 D. 行动 答案

A,B,C,D 解析

3)判断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21 判断题 (3.0分) 密码字典是密码破解的关键。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3.0分

22 判断题 (3.0分) 日均访问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党政机关网站、企事业单位网站、新闻网站才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3 判断题 (3.0分) 信息展示要坚持最小化原则,不必要的信息不要发布。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4 判断题 (3.0分) 《网络安全法》没有确立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相关规则。

1. A. 对 2. B. 错

答案

B 解析

25 判断题 (3.0分)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过程包括准备、确认、遏制、根除、恢复、跟踪。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6 判断题 (3.0分) 安全信息系统获取的基本原则包括符合国家、地区及行业的法律法规,符合组织的安全策略与业务目标。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7 判断题 (3.0分) 我国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实行的是等保四级制度。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8 判断题 (3.0分)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

1. A. 对 2. B. 错

答案

A 解析

29 判断题 (3.0分) 总书记担任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场以来,我国信息化形势越来越好,国家对于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视。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30 判断题 (3.0分) 《网络安全法》只能在我国境内适用。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1)单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1 单选题 (3.0分) 内生动力又称为(),是指在有机体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以达到满足需求的的内部力量。

1. 2. 3. 4. A. 内驱力 B. 驱动力 C. 外驱力 D. 推动力

答案

A 解析

2 单选题 (3.0分) 德鲁克认为激励员工“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而非满意度”。

1. 2. 3. 4. A. 责任感 B. 成就感 C. 认同感 D. 以上都是

答案

A 解析

3 单选题 (3.0分) 团队精神能够使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不包括()。

1. 2. 3. 4. A. 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 B. 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 C. 每个人都是主角

D. 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私利 答案

C 解析

4 单选题 (3.0分)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对其起影响的因素不外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

1. 2. 3. 4. A. 自身因素 B. 主观因素 C. 内在因素 D. 心理因素

答案

A 解析

5 单选题 (3.0分) 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所担负的(),都是和他对国家,社会应履行的义务相一致的。

1. 2. 3. 4. A. 工作 B. 职责 C. 任务 D. 责任

答案

B 解析

6 单选题 (3.0分) 当今世界,()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1. 2. 3. 4. A. 社会资源 B. 文化资源 C. 人才资源 D. 技术资源 答案

C 解析

7 单选题 (3.0分) ()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1. 2. 3. 4. A. 需求动机 B. 行为动机 C. 成就动机 D. 创新动机

答案

C 解析

8 单选题 (3.0分) ()是企业组织理念文化的核心。

1. 2. 3. 4. A. 组织章程 B. 组织纪律 C. 价值观 D. 核心观

答案

C 解析

9 单选题 (3.0分) 尊重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重视其的(),让专业技术人员感觉组织是把他当回事的,他就愿意扛起一份责任,有责任感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会尽全力把事做好的。

1. 2. 3. 4. A. 理想 B. 需求 C. 存在价值 D. 社会地位 答案

C 解析

10 单选题 (3.0分) 哈佛心理学博士泰勒·本·沙哈尔提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一定要考虑三个关键问题。其中不包括()。

1. 2. 3. 4. A. 意义 B. 快乐 C. 优势 D. 薪酬

答案

D 解析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4.0分,共40.0分

11 多选题 (4.0分) 以用为本的核心是满足发展的需要。包括()。所以说,人才的使用过程就是力求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过程。

1. 2. 3. 4. A. 经济发展的需要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D. 职业发展的需要

答案

A,B,C 解析

12 多选题 (4.0分) 美国波斯顿大学的教授弗兰克·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把职业与人的匹配分为()。

1. 2. A. 性格匹配 B. 人格匹配 3. 4. C. 条件匹配 D. 特质匹配

答案

C,D 解析

13 多选题 (4.0分) 职业生涯规划是专业技术人员谋求自我发展的个人设计,但组织可以通过()等辅助性措施从外部加以指导。

1. 2. 3. 4. A. 领导设计 B. 组织安排 C. 企业文化 D. 制度体系

答案

C,D 解析

14 多选题 (4.0分) 为了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就需要健全()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与此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

1. 2. 3. 4. A. 专业化 B. 信息化 C. 产业化 D. 国际化

答案

A,B,C,D 解析

15 多选题 (4.0分) 权益是指某种社会主体在一定时期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依法所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1. 2. 3. 4. A. 权益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B. 权益以法律明确规定的重要根据

C. 权益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权益主体的某种物质和精神利益的需要 D. 权益授予权益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

答案

A,B,C,D 解析

16 多选题 (4.0分) 敬业是专业技术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应有的认同、热爱和尊敬的基本态度和职业道德意识。主要表现为()。

1. 2. 3. 4. A. 职业责任心 B. 职业荣誉感 C. 职业尊严感 D. 职业道德水平

答案

A,B,C 解析

17 多选题 (4.0分) “责任”一词在生活、工作中都随时被我们挂在嘴边,屡见不鲜。新华词典中关于对“责任”的解释:份内应做而未做或者未做好应当为此承担的过失。责任分为三种()。

1. 2. 3. 4. A. 家庭责任 B. 企业责任 C. 社会责任 D. 职业责任

答案

A,B,C 解析 18 多选题 (4.0分)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新机制。

1. 2. 3. 4. A. 优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B. 改革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C. 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D. 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答案

A,B,C,D 解析

19 多选题 (4.0分) 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坚持人才效能最大化与人才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统一,突破体制性障碍,创新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机制。就要建立()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1. 2. 3. 4. A. 政府宏观调控 B. 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C. 中介组织提供服务 D. 各类人才自主择业

答案

A,B,C,D 解析

20 多选题 (4.0分) “当代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集聚人才体制就是一个实现中国梦的人才体制。集聚人才就是()。

1. 2. 3. 4. A. 集聚强国之能量 B. 集聚实现共产主义之能量 C. 集聚民族复兴之能量 D. 集聚建成小康社会之能量 答案

A,C,D 解析

3)判断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21 判断题 (3.0分) 为鼓励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就要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让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形成政府主导的创业生态系统。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2 判断题 (3.0分) 内驱力不仅仅是生理需求产生的紧张状态,也是心理上的。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3 判断题 (3.0分) 可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不同的类别,为同一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职务等级、职能等级的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4 判断题 (3.0分) 社会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社会角色不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而是个人根据社会需要自定的。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5 判断题 (3.0分)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保健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3.0分

26 判断题 (3.0分) 需求是内驱力的基础,需求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需求一定会成为行为的动机,以驱使机体行动。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7 判断题 (3.0分) 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8 判断题 (3.0分) 职业道德观所决定的职业态度总是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受到评价的,在实践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升。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9 判断题 (3.0分) 创新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主体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过程,是形成和推动创新行为的内生动力,是产生创新行为的前提。创新主体的创新动机是单一的,这既与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有关,也与组织的文化背景、创新者的素质相关。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30 判断题 (3.0分)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并区别于其他组织。

1. 2. A. 对 B. 错

答案

硬件技术范文第2篇

摘要:介绍了患者腕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用于重症监护患者、手术患者、昏迷或意识不清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儿童患者、老年患者、外科患者身份信息识别。腕带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识别准确性和诊疗安全性,而且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患者腕带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条码腕带和无线射频腕带的普及应为腕带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腕带技术 身份识别 诊疗安全 差错事故 患者满意度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身份的确认对于各项护理工作准确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重症监护患者、手术患者、昏迷或意识不清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儿童患者、老年患者、外科患者。为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规避医疗风险,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均先后尝试使用患者腕带技术,腕带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核对方法比较,极大地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的识别,降低了医疗差错。笔者对腕带技术的发展及在国内医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使患者腕带技术的应用更加完善和成熟。

1 患者腕带技术的发展

腕带技术首先由美国PDC公司发明,随后在欧美发达国家成为医院患者标识和管理的行业标准。上世纪90年代,由朱晓东院士引入中国[1]。患者腕带技术最初应用于昏迷、手术、无自主能力、神志不清的重症患者及母婴、儿童、老年人、智障患者等,后来逐渐发展到应用于所有患者。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患者腕带上的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诊断等简单信息,腕带一端有多个小孔,另一端有一个不可逆的一次性可调式纽扣,一旦扣上纽扣后即无法拆卸;颜色以蓝色和红色为主;材质为无毒的医用PVC,一次性使用,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防水、防过敏、防乙醇擦拭褪色,书写方便清晰;规格:成人腕带长约25cm、带宽(填写患者信息处)约2.5cm,新生儿腕带长约16cm、带宽约1.8cm[2]。类型:根据信息录入途径分为直接书写型、标签粘附型和计算机打印型。患者入院时由接诊护士正确录入腕带信息,并经双人核对无误后,接诊护士根据患者手腕的粗细选择合适的小孔,将纽扣扣好后向患者交代使用腕带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出院时由护士用剪刀拆除并统一处理[3]。现在还出现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条码腕带及无线射频腕带,这两种腕带均属于信息技术腕带。根据现有文献报道,目前国内医院使用的腕带绝大多数都是直接书写型腕带,只有少数医院应用了条码腕带[4],无线射频腕带的应用暂未见报道。条码和无线射频识别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自动识别系统[5],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公共设施的完善,条码腕带和无线射频腕带将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成为医院内使用的主要识别系统。

2 患者腕带技术的临床应用

2.1 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特殊患者特指昏迷、无自主能力、神志不清的重症患者及母婴、儿童、老年、精神病患者。这些患者均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导致一般查对制度无法有效实行,因而应用腕带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戴碧兰[6]将腕带应用于昏迷患者,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诊疗活动时均核对腕带信息,收到良好效果,未发生差错。李春花[7]在神经内科内选择意识障碍、语言或听力障碍、肢体偏瘫、老年性痴呆和三无患者使用身份腕带亦取得良好效果。熊衍君等[8]探讨了腕带对儿科患儿身份识别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是腕带的使用可以提高护士对患儿识别的准确性,加强对患儿的安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儿科患儿年龄小,不能表达或者吐词不清,无法有效沟通,只能接受被动识别。使用传统的床头卡识别时,一旦患儿离开床位识别就容易出错。而使用腕带识别后,可以准确快速地识别患儿。患儿好活动,在离开病室活动时如遇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可根据腕带信息实施有针对性的抢救,为患儿提供安全保障。曹艳丽等[9]分析了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使用腕带后,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差错,发现腕带可提高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住院患者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老年患者具有高龄、入院次数多、住院时间长等特点,且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易出现身份识别困难。老年患者发生突发事件如猝死、晕厥时,医护人员根据腕带上的信息可立即为患者进行急救、心肌复苏等。在院外发生跌倒、走失时,周围人员可根据腕带信息将其安全送回病房。

2.2 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文丽等[10]对2010年10月以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使用腕带技术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保证,极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科室规范化。耳聋患者因听力下降出现倾听困难,咽喉疾病患者因疼痛或声音嘶哑而无法出声,老人或幼儿因食道或气道异物病情危急等,这些常见疾病往往会造成沟通困难,患者标识腕带的出现,可避免仅仅依靠口头称谓或以病床号进行病人识别的做法。刘胜男[11]对2008年以来9280名各科手术腕带佩戴患者进行分析指出,在多个病区单元的患者转换过程中,通过身份腕带能迅速准确地辨识患者及进行各项操作,无接错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

3 小结

经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医院使用患者腕带技术后,完善了患者安全保障系统,减少了医疗纠纷及护理差错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安全的满意度。因此,腕带的作用毋庸置疑。目前患者腕带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基于患者的安全考虑,医院管理者应积极推广条码腕带和无线射频腕带的应用,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庆印,赫晓莉,王树英,等.身份腕带在心血管外科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9):57-58

[2] 戴艳萍.患者标识腕带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62-63

[3] 程书华,李争艳.腕带在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及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57

[4] 李作君,迟凤玉,李焱,等.患者腕带标识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57-58

[5] 方华.自动识别系统——减少医疗差错的一项推荐措施[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8):71

[6] 戴碧兰.昏迷患者腕带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287-288

[7] 李春花.神经内科使用患者标识腕带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436

[8] 熊衍君,李红艳,许明芳,等.腕带对儿科患儿身份识别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414

[9] 曹艳丽,黄玉兰,薛仕珍.浅谈身份腕带在心血管内科的使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1,9(4):80

[10] 文丽,李晓兰,叶金泉.病人标识腕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10):217-219

[11] 刘胜男.身份腕带在临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6):729

硬件技术范文第3篇

不知不觉间,来到公司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在工作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感谢领导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勇气和信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心得

1、在工作实践中,今年我参与完成了6个工程,和同事的相处非常紧密和睦,在这个过程中我强化了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团队意识。在信任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思想统一,行动一致,这样的团队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工作中,很多工作是一起完成的,在这个工程中,大家互相提醒和补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作中沟通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信息处理的及时、有效和清晰。

2、工作的每一步都要精准细致,力求精细化,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在平时工作中才能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能够积极自信的行动起来是这两年我在心态方面最大的进步。

现在的我经常冷静的分析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问问自己付出了多少;时刻记得工作内容要精细化精确化,个人得失要模糊计算;遇到风险要及时规避,出了问题要勇于担当。

3、在工作中,经过实际的教训,深刻理解了时间的滞延是对公司很大的伤害,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前,一定要对工作流程很了解,在工作之前,多辛苦一下,减少因为自己对工作流程不能很好的表达的原因,而耽误工程的进展。

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技术上和业务上的知识,也强化了生产的质量、成本、进度意识;与身边同事的合作更加的默契,都是我的师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也非常庆幸在刚上路的时候能有他们在身边。我一定会和他们凝聚成一个优秀的团队,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工作教训

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离一个职业化的人才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和工作思维的不成熟,也是我以后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地方。仔细总结一下,自己在一年的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方面做得不够好:

1. 工作的条理性不够清晰,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在工作时间很仓促的情况下,事情多了,就一定要有详实而主次分明的计划,哪些需要立即完成,哪些可以缓缓加班完成,今年在计划上自己进步很大,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2. 工作不够精细化;

平时的工作距离精细化工作缺少一个随时反省随时更新修改的过程,虽然工作也经常回头看、做总结,但缺少规律性,比如功能修改等随时有更新的内容就可能导致其他的地方出现错误。以后个人工作中要专门留一个时间去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实现精细化。

3. 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现场经验;

今年的现场经验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整个工段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一些细节上还缺乏认知,具体的做法还缺乏了解,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力度。

4. 做事不够果断,拘泥细节,有拖沓现象;

拖沓现象是我很大的一个缺点,凡事总要拖到后面,如果工作更积极主动一些,更雷厉风行一些,会避免工作上的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其实有时候,不一定要把工作做到细才是最好的。解决主要问题,随时修正。事事做细往往会把自己拘泥于细枝末节中,学会不完美也是工作中的一个进步,也是对精细化工作的一个要求。

硬件技术范文第4篇

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大多包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和微机应用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样的设置在20世纪的80~90年代, 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那时要求使用计算机的人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其主要手段是靠“编程+接口技术”。但在21世纪的今天, 特别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种内容设置日益显出了如下弊端:

(1) 现在的计算机界面越来越友好, 应用程序越来越丰富, 功能越来越强大, 人们使用计算机再也不用了解计算机内部细节了。就像人们看电视不需要了解电视机原理及其结构一样。除了今后从事计算机设计或控制技术工作的学生之外, 占90%以上的学生不需要如此深入地掌握微机的内部原理与特性, 这些学生学习那些内容是一种浪费。

(2)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以及现有的绝大多数《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材内容偏深、偏细, 甚至有的教材内容陈旧而没有及时更新, 使得学生所学的内容往往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基于以上认识,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 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典型微机主机系统 (包含笔记本计算机) 、常用外设基本原理与使用技术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基础、认识设备、了解原理、知其特性、懂得标准、学会使用。”

1 教学改革的过程和特点

因教材而施教、因学生而施教、因目标而施教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2005年初以来, 我们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教育技术”等专业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逐步摸索教学规律, 探索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该“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与研究, 历时二年多, 逐步完成了从摸索、研究的初级阶段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在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进行了教学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普遍认为尽管仍有很多概念和原理是不太容易学好的, 但是经过改革后的这门课还是实实在在地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 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和做法, 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及框架, 内容新颖

首先是避免过深的技术细节, 将本专业学生将来不用或很少使用的内容清理出去 (如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 。其次是所选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计算机工业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 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技术的现状, 所选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计算机工业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 始终抓住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和国际标准两条主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重视标准、认识特性。特别讲明各种标准接口、总线的安全设计理念。

1.2 内容丰富、覆盖面宽

计算机系统具有种类繁多的外部设备, 而且对用户来说, 每一种设备都是可能用到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微机所包括的各主要部分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介绍。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 如各种存储器、显示器、打印机、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全貌。

1.3 要求的起点低

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仅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在内容讲述中注意到原理与技术、全面介绍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特别是避免涉及过多的技术细节。这一点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特别重要的。

1.4 体系结构清晰

课程改革后由原来按器件划分章节改为按构成微机的几大部件来划分章节,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的微机结构进行对照, 以便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的结构进行了解, 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1.5 精心设计实践环节、突出实用技术

在设备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技术,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备使用水平为最终目标。如各种外部设备的使用, 我们都准备了典型的设备供学生学习使用。此外, 针对计算机用户经学遇到的问题, 特别增加了系统设置和维护技术等知识。在教学形式上, 尽可能多的做示教和实验, 使学生有真正的实践机会, 提高动手能力。在保证设备安全, 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方面, 精心设计、周密管理, 使学生理解原理、认识结构、熟悉标准、学会使用。

2 效果评析

经过我们对教学内容、形式和过程的改革与精心设计, 达到了我们预想的效果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适应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这些非计算机专业 (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技术专业等) 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生, 对理工科知识既不感兴趣底子又薄。经过我们的教学改革, 淡化了深奥的道理, 行之以看得见摸得着设备, 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学习学得走、更实用。

2.2 适应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杂的电路、技术和设备原理, 使学生们觉得“云山雾海、虚无缥缈”, 学习和兴趣和热情受到了严重的挫伤。改革后的课堂和实验室,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自然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适应了学生的培养要求

如前所述,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不可能从事计算机专业设计等工作, 他们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为了拓展知识面, 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的改革正是顺应了这一客观要求。

3 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艰苦探索和不断实践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领导的支持、需要学生们的理解与配合。虽然我们的改革、实验与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要求, 但事物在发展, 社会在前进, 技术在进步,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 希望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 我们的改革会更好更快。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对“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普遍反映难学、难懂、难记, 甚至认为它是“天书”。我们从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材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的情况和特点出发, 研究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艾德才.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4 (1) .

[2] 冯博琴.硬件技术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6 (1) .

硬件技术范文第5篇

摘 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教育手段,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为基本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整合的目的与意义、途径与方法等方面阐述笔者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课程,主要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是后续电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电子技术课程概念抽象、电路原理复杂、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科书、黑板及有限的实验来传递教学信息,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更具有可视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效结合,融入到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层面,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消除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网络不仅为电子技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优化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对于丰富的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应将其分类整理并加以保存,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例如,可以将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分为教案、题库、课件、教材分析、课程改革、竞赛辅导、生活中的电子技术等几类,并加以保存。其次,使用搜索引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大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例如,教师准备给学生做一次“集成电路”的专题讲座,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集成电路”,经搜索后可以得到许多文字、图片、图像或者视频资料,经整理加工后即可进行“集成电路”的讲座。第三,利用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协作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和播客、聊天室、BBS等形式进行交流,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剖析,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使用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可以革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模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特点,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信息社会教育的需要,是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电子技术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主要作用有:第一,能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文字、声音等能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维度的刺激,能把电子技术的许多现象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教学难点,电子技术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实验演示,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但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如在讲解结型场效应管这节课时,其教学难点就是“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往在讲到结型场效应管工作过程时,由于其内部结构抽象,学生感到困惑,现在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结型场效应管内工作过程,分析过程让学生容易接受,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三,采用多媒体课件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如载流子的形成,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演示载流子形成的过程,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就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载流子运动,了解载流子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仿真技术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为了验证某些电路的功能,通常的方法是,焊接一块试验板或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来进行测试,最后分析得出电路特性。这样做既耗时、费力,又浪费材料。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若演示结果有误,就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排查故障,教师常常为解决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困扰而大伤脑筋。此外,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不易控制各种参数,也不方便调换元器件。最后,还受仪器、仪表等硬件的制约,测量精度差。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仿真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上构建电路,可以非常直观地进行演示操作,既避免了复杂繁琐的理论计算,又可模拟演示实验,还可克服仪表读数的不精确,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精品课程网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新成果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精品课程网站应该设有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实验教学、网上教学及网上交流等模块。精品课程网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站上的资源,进行学习讨论、网络答疑、解题指导及在线测试等。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反思

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电子技术教师,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把自己对电子技术教学的思想、设计等呈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需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并且用多媒体技术替代了其他经典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全部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课堂上看似生动形象,但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却很少。其实,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比如,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一些重要的框架式的知识点,教师若能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它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记忆。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建构适应学生发展、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模拟不能完全代替实物演示或学生实验

电子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态度和精神。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是虚拟的,缺乏真实感和说服力,也缺乏实物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个演示实验,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当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灯泡发光,但当其两端加反向电压时,灯泡就不亮,这时就会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讨二极管的性能。尽管相关的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做得有声有色,我们也不该采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进步,教学模式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广阔的研究领域,而且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少杰.多媒体课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16):17.

[2]吴青萍.Multisim 2001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39-41.

[3]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硬件技术范文第6篇

摘要:二十一世纪作为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显然是不可忽略的,企业想要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竞争力。而在很多企业内虽然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投资,却完全得不到效果,从企业的内部因素来说,多是由于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不协调造成的,那么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下对技术创新具有哪些影响呢?

关键词:企业 技术管理 技术能力 协同 技术创新

知识经济的时代来临,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上更是要依靠于人才的储备,来完成技术的创新,因为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很多企业虽然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带来的效益,而且为了企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来促成技术创新,但总的来看有的企业并没有在技术创新上得到与资金、人力、物力投入相匹配的利润回报,总的来看,这是存在有多方面原因的,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但是我们今天从企业自身出发,从企业内部出发试图分析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在技术创新无法满足与企业投入相匹配的技术回报时,从企业内部出发,一般是由于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所导致的,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仅仅重视技术管理或者技术能力单方面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或者将两方面做区别的考虑,却不曾考虑到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下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因此造成的企业技术创新入不敷出的局面。

1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要素

1.1 企业技术管理要素

企业的技术管理,总的来说,就是企业对其技术创新中所有基本的各类资源的管理,其中包括对人员、设备、时间、材料以及资金等要素。具体来说在企业的技术管理中,分为技术的资源管理、技术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的组织管理这三部分,其中技术的资源管理中是对于企业技术资金、企业技术的设备、企业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技术信息的管理;而技术的质量管理是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制定的保证技术质量合格与否的方针、政策等,其中还包含有对技术标准化的管理、技术风险的管理以及技术的成果的管理;最后是技术的组织管理,企业在技术上的组织管理是依托于企业自身部门设置,明确各部门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保证组织内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创新对于组织的管理。

1.2 企业技术能力要素

企业技术能力是从企业中各角色的能力出发,来完成对企业技术的创新,主要构成包括,人员的能力、信息的能力、设备的能力以及组织的能力这四方面的要素共同构成,在人员的能力方面,分为科技人员与高级技工,人员数量、员工在年龄层次的构成以及员工在知识层次上的构成;信息的能力的衡量是依靠于信息网络的发达程度、技术相关档案的数量以及技术相关档案能否满足技术创新需求共同衡量的;设备的能力是包含有设备完好状态和国际前沿研究设备的数量来决定的;最后是企业技术能力中的组织的能力,它是通过技术研发的经费和技术储配的情况来共同决定的。

2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关系

2.1 企业技术管理对技术能力的作用

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企业的技术能力不能够直接的将技术转化为创新后的成果,这时就需要企业的技术管理来将企业技术进行催化,使之成为技术创新进而完成企业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长。简单来说,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在企业技术能力的作用之下进而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而技术能力是不能直截了当的转化成为技术创新后的成果,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要加强技术管理手段,技术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还可以有效的帮助技术创新的成功,将技术创新后的成果强有力的转化为企业经营的绩效,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2 企业技术能力对技术管理的作用

前文可知,企业的技术管理对于技术能力是催化促进的作用,所以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假若没有了技术能力,就不存在技术管理,所以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前提要求,只有一个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才需要技术管理来帮助企业的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为企业谋取绩效。本质上来讲,企业技术管理就是对企业技术能力的管理,通过对企业技术的挑选、吸收、运用和改进创新完成对技术能力的管理,所以说,在企业技术能力对技术管理的作用上,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条件,没有技术能力,就不存在技术管理,更不存在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绩效。

2.3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相互作用

在分析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之间分别对各自的关系的作用后,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获得更多的绩效,需要在自身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关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部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相互的耦合性的关系,而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要努力扩大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耦合程度,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绩效。而且在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耦合度上也存在有一个度,也就是两者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各自占有的比例要保持在一个科学的比例内,防止两者中任一部分突破比例发展也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3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在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下,对技术创新作用的体现具体上是通过企业技术管理要素同技术能力要素两者中的具体要素的协同共同构建下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日常企业项目和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如:

3.1 在深刻理解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企业建立在一定的技术能力前提上,需要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用以提升企业绩效,而技术能力的转化离不开技术管理的催化促进作用,所以企业要在深刻理解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建构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而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关键是拥有技术能力的人员,所以,人才依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在技术管理体系中加入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机制,保证企业持续的技术能力,也正是企业技术管理的立足之本。

3.2 对于企业整体上来说,技术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无非是源于市场竞争下对技术经济的变革,所以相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技术管理应该更多的表现在企业技术管理机制的革新上,包括对技术管理中技术的资源管理、技术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的组织管理这三方面的不断的创新,为企业中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提供更多的机会,才能够为更多的技术人才提供开明的、开放的技术创新机遇,保证个人能够实现自身需求的同时,完成对企业绩效的提升。

3.3 作为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是企业的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又是技术管理的前提,所以在三者中,保证企业完成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还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所以企业在建构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管理机制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管理是相匹配的,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注重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并且为人才提供适度的空间,保证创造性的思维得以实现。

4 总结

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依靠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而技术创新的成果又依赖于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协同作用,作为根本存在的技术能力还是依靠人才这一时代下的关键性要素,所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完成绩效的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关键还是人才的储备。

参考文献:

[1]张唤娣.基于NKC模型的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陈力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进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刘炜.基于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付敬.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吸收能力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丁学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1.

上一篇:税务法律顾问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女孩的英语名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