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古代汉语教学现状与观念误区

建国以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经历了草创之艰辛与改革之新变,迄今方显星火燎原之势。而相较于传统文科,仍是年轻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增进异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成为沟通思想的桥梁,而现阶段其研究重点仍在语言本体与教法研究。近年来,文化教材的研发虽有进展,但就整体文化教学研究的深度与课程推广的力度而言,皆无法与语言教学研究相提并论。

在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专业教育中,古代汉语课程实际上起到专业分水岭的作用,学生对此课的兴趣浓度与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未来深造时专业方向的选择。而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对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文化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却常显不足。究其要因,主要有三:其一,课程无用论,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疏离,学习古代汉语缺乏实际意义。其二,畏难情绪,认为很多中国人都学不懂古代汉语,何况是外国人。其三,轻视国际学生的汉语接受能力,低估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求知欲,认为留学生只要能背诵两首诗词就算是学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了。

执此谬见从事教学,呆板、枯燥地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昏昏欲睡;不准确地讲解,导致学生理解知识似懂非懂,混沌迷茫;因教师知识储备的欠缺而造成语言要点、文化常识的漏讲,影响日后古代文学课程的授课进程;移植中文系传统试题模式,甚至初学文言就考课外古文语篇翻译……种种做法都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习自信心。由是观之,古代汉语素来成为国际学生考试“亮红灯”频率最高的课程,教师对此并非全然无责。

二、古代汉语课程设置深意解读

回顾国际学生的汉语学习历程,从学习拼音到听、说、读、写课程,都属于语言学习范畴。即便是中国历史、文化概况等课程,也都是以现代汉语写成的简介性内容。而古代汉语则不同,是国际学生与“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初次接触。因此,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古代汉语课程设置意义的基础上,以科学、实用的教法开展教学。

第一,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根源,教师应站在促进学生加强现代汉语理解力与汉语应用得体性的基础上,来完成古代汉语的教学,帮助国际学生提高欣赏汉语的品位与词汇应用的层次。授课之初,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文言在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以往三千余年的岁月里,文言雅语是士子的必修课,文言文一直居于书面语的垄断地位,作为首要文化载体的地位从未动摇。自20世纪筆起新文化运动开始普及白话文,文言之于现实生活的影响日渐衰退,但其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客观现实则无可取代。无论是应用时间的长度,还是精神内涵的深邃程度,白话文皆无法与文言文相比。文言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建立、文化性格的养成相伴相生。时至今日,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依然渗透于现代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只是人们在“习以为常”中忽略了对文言的认知,比如成语、典故的应用等等,不胜枚举。上述道理,是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建立正确学习观念的有效阐发。

第二,各高校选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与课时安排的进度均已力求适合国际学生的汉语接受程度,师生双方皆不必存在畏难情绪。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部古代汉语教材,一是徐宗才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是李禄兴先生主编的《今用古代汉语》,在篇章选择、课文注释、语法讲解、课后习题等环节虽体现出编者不同的教学理念,但都对国际学生的接受能力做过充分考量,教材编写的难度与深度已远远低于国内中文系使用的专业教材,汉语言本科二、三年级的国际学生可以接受。

第三,以古代汉语课程激发国际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持久兴趣。庞大的汉语学习群体水平呈现金字塔结构,即初、中阶学习者人数众多,高阶学习者相对较少。虽说无论汉语水平高低,学习中文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体现,但各领域在促进国际信息互通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强大助推作用的精英,往往是汉语高阶水平人士。尽可能多地激发初、中阶学习者潜能是教师职责所在。

相对于全部人生而言,国际学生驻华学习时间毕竟短暂。支撑他们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继续学习汉语、研究中华文化,浓厚的兴趣显然是保持学习动力与恒久毅力的最重要精神支柱。国家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设置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课程,用意深远。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应提高对此课的重视程度,以持久发展的眼光,善用此课来调动学生探求中华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我国文化推广事业的深度与广度都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师资优选与教法调适

纵观学科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虽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初创时期,教学规模相对较小,师资队伍却精英荟萃。吕叔湘、朱德熙、邢公畹、童庆炳等名家巨擘都是为事业奠基的功臣元勋。回顾前辈学者的治学共性,无不以精研国学为根本,兼善西学,既躬耕于教学一线,又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这对当代师资选拔与素质培养亦应有所启发。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若优选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史等相关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或可体现以下优势。

首先,入选教材的语料佳篇嬉笑怒骂无所不包,但文言不同于白话,即便是非骈体对仗的散文,亦或是措辞强硬、语气激昂的辩论文,皆自有其文言雅韵。而此份深蕴于字里行间的雅致,确需长期沉潜于典籍方能领悟。

古文本无标点,同一段文字,句读不同,或文意生变,或情韵有别。广为流传的“雨天留客”事典与对杜牧《清明》七绝诗的宋词版改写即为显例。前者“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是饱含期待的问句,若标点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则是生硬的拒绝了。后者将晚唐杜牧的七绝诗28字只字未改,标点停顿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变为宋词风格后,更添一份怅然蕴藉之思。

汉语音、形、义紧密结合,若声调变化,则意随音转,声调教学始终是国际学生语音操练的重点与难点。古代汉语中存在着通假字、古今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情况,都给国际学生识读、记忆文言带来困难。因此,专业教师的标准范读,不仅可以读准文言字音,更有助于学生体会“文言之韵”。

其次,需要申明,以现代汉语语法生搬硬套古代汉语语法讲解的做法绝不可取。文言语序、词法与现代汉语多有不同。若以现代汉语语法来讲解文言宾语前置句、使动与意动用法,莫说是国际学生,就是中国学生,也必定如坠云雾。专业教师在处理文言语法讲解时,相对富于经验。比如,词句释析更为清楚,补充例证更为得当,词法讲解更为灵活,尤其对古今异义词的源流辨析也更为准确。

最后,专业教师的知识积淀有助于应对学生提问,随机应变穿插文化扩展内容,促进课堂互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充满挑战,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理解并习惯接受学生的即兴提问。在非语言技能教学的文化课上,答疑与提升学生兴趣正向相关。如何巧妙答疑,恰当扩展文化知识,是教研过程中常需深思的课题。例如,在讲授《多多益善》课文时,学生提问:“这是韩信与皇帝的私人谈话,别人怎么知道的?”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学生刁难老师,按照国际学生的现代理解,若非秘密监听,君臣二人间的对话如何得以记录而流传千载?教师刚好可以“借题发挥”,向学生介绍“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史官制度以及“秉笔直书”的史官精神,是中国历史记载不曾中断的重要保障。若课时允许,良史董狐、太史伯兄弟、司马迁故事都令学生兴趣倍增,并对中华文化肃然起敬。

专业教师具有以上三方面学养优势,但要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文化类课程教学,还需用心研习学科特点,进行教法调适。谨举三例以资参考。其一,古代汉语授课尤需“出言谨慎”,用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汉语讲解,力求简明、易懂。其二,联系现实多做“古语今用”练习,强调实词的古今意义联系,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三,改变传统文言教学的严肃课风,秉持严谨而富有亲和力的教学态度,善借课文设计文化讨论环节,营造“有用处、有趣味、有深度”的课堂氛围。综上所述,专业教师将学识素养与汉语国际教育经验相结合,务求在短时期内形成适合国际学生的教风与教法,无疑将对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四、师资培训与素养提升之建议

直接吸纳古代汉语相关专业教师加盟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固然是师资建设之捷径,但文化素养的提升非朝夕可就,确需日久年深潜心“修行”,以下三点建议或可参考。

第一,重视传统经典文献的学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实的专业基础有赖于每天点滴的积累。研习经典,非止于增长知识,其要义更在于通晓事理,养德修身,“知书达理”正谓于此。透过先贤行藏与灼见,感受其超拔的人格魅力,体悟传统文化的深邃哲思。学生的问题也许很简单,但若想做出精彩的回答,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可堪回味的见解。

第二,研习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理论,并与每日教学实践相结合,于应用中思考与古代汉语教学的契合点与变通之处。以研究的心态从事教学,在课堂上以恰当、得体的方式传播正确的文化观念,是教师对文化传承尽职尽责的具体表现。

第三,培养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多媒体应用技术,还是教材、教法研发的最新动态,都要及时掌握并跟进学习。作为文化课教师,尤需牢固树立“文化存在于生活中”的理念,对新生事物或文化现象,应有探求之心,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清楚文化演进嬗变的来龙去脉。在与学生交流时,可更好地解释古今关联。

惟愿拙作能够引起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对文化类课程的更多关注,促进师资优选与素养提升。所论所言以资同行研判,亦期方家赐教。

参考文献:

[1]王金娥.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7).

[2]朱焱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7,(3).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3).

[4]黄爱华.谈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崔立斌.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6).

[6]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7]苟承益.谈对外汉语教师的综合修养[J].成都大学学报,1999,(3).

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先谈谈汉语国际教育

(一)中国文化

我的参考书目:陈荣杰《中国文化导论》,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论坛上有前辈推荐了陈荣杰的这本书。我按部就班的买来。这本书的好处在于,他的编排内容是按照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这样子编排的,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但是缺点在于讲解语言太诗情画意了,完全没法答题。所以,我在做这个笔记时,以陈荣杰的书的编排体例为框架,分为几大专题: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道教,佛教。每个专题再详细列入。

如儒家文化,包括儒家的定义,起源,代表人物,各代表人物的主张,儒家学派的主要内容,影响。这些小专题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可以把上面我所说的三本书一起结合起来看,补充的越详细越好,但是注意一定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要把每个专题总结的过程当做考场答题的过程,以考场答题思路来要求自己。这点对刚刚开始复习的你们可能有些难度,但是距14年考研时间还长,所以慢慢来,不着急。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思考,如总结完一个专题可以问问,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挖掘的,如孔孟思想有什么不同?孔子的礼乐仁义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体现的?道家老庄思想有什么不同?孔子学院主要学习孔子的什么等等,一定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中国文化主要是上面所说的诸子百家思想文化了,其他的名词解释什么的,就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自己挖掘可能考点做好笔记吧。论坛上有个什么历年对外汉语试题什么的,里面的题可以拿来看看。

还有小填空题,这个是真不好把握了,要看自己的平时积累了。如今年考了国学启蒙读物是什么,这个课本上是肯定找不到的,所以自己平时留意吧,看图书馆能不能借到有关中国文化小知识之类的书。但是我觉得天空题顶多20分,你不可能一个都不会啊,所以有些题目不会那就只好瞎猜咯。

(二)西方文化:

我的参考书目:解光云《西方文化概论》

之前有前辈在论坛上推荐徐新的那本书。那本书确实比解光云的书好懂得多,可以作为补充书目。不过,武大老师出题还是以这本书为主的。我还是列专题,包括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宗教,神话,教育这几大块,以名词解释或简答的方式来罗列知识点,做笔记,其他的像法律科技什么的我都没有看,实在是看不进去。

二、对外汉语教育

武大老师出题参考的是李泉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这本书差不多是本论文集,蛮乱的,但是一定要看,每年都有考到原题。但是前期还是可以先看看刘询的《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论坛上有筒子把这本书的笔记都上传了,大家可以下载过来看看,没必要自己再做笔记了。当然你若是很勤劳愿意做笔记的话那是极好的,但我感觉挺浪费时间的。把刘询书的内容都掌握后再来补充看李泉的书吧,李泉书上面有关教学法,教学理论,现代汉语教学手段等都值得一看。

不管是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还是对外汉语教学,建议每做完一个专题或一章笔记后要记得总结,做好的方式是列个树形图,罗列知识点,这样到后期复习时就拿几张纸回忆,效果非常好。(我的树形图都被我当废纸卖了,不然可以给大家看看,自我感觉特别好,嘿嘿)

再说说汉语基础

(一)现汉

武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语基础考得很简单,题目非常基础,而且因为我去年一战语言学,看的书比较多,除了黄廖本,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版本我基本上都看了。在此建议今年备战汉硕的筒子们,只看胡裕树版的现代汉语就好了,这是武大本科学生的参考书。胡本知识点很基础,所以一定好好好掌握。

(二)古汉

我把王力的文选每个字词意思都抄录下来,每天都争取过一章,基本上都掌握了。通论的话,感觉王力的通论写得特别乱,所以我看的是郭锡良的通论,当然,武大沈祥源版的通论看看也可。文选的话看王力一二册全部,三四册的汉书,后汉书,史记部分。总之,武大的汉语基础考得非常简单,所以大家好好把笔记做好,应该是没问题的。顺便说说英语和政治

三、英语

(一)阅读

我只使用了2002年~2012年的真题,把真题阅读的每一篇都一个词一个词的翻译,这样既能从中练习翻译,又弄清了真题文章。每一篇文章争取做到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句话不知道其意思,没有一个选项不知道出题思路。这样做完近三年真题,差不多就对考研真题阅读的出题方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出题思路无非就是那几项:观点态度,段落主旨,细节题,是非题,词汇题,句意理解题等等,错误选项也就是正反混淆啊,无中生有啊,答非所问那几个,很好把握的。模拟题最好不要做,档次和真题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要实在是放心不下就当练笔了,对错与否都不必太纠结。我当时因为一直在弄真题阅读,后来实在放心不下就做张剑的阅读多少篇,就做了一篇感觉和真题出题思路完全不一样,莫名其妙,而且错的特别多,所以就干脆不做了。

(二)翻译

上面说了,在做阅读的过程中练习翻译。推荐新东方唐静老师的《考研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唐静老师堪称是中国讲翻译讲得最好的老师,名不虚传!而且人超好啊!要是你在他博客或是微博上问问题,他绝对会回复你的!(反正每次都回复我了,大爱)这本书只看第四章真题讲解部分,只练习真题翻译。

(三)写作

别人都推荐新东方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这本书好像好评挺多的,但我没有买。我把真题写作分为几大专题:如青年面对社会(好像是03,04,07,08,12),两代关系(好像是05),环境类(好像是00,11),等等之类的,每个大专题都可以自己总结属于自己的模板,借鉴高分作文,完善自己的写作用词之类的,记住,是使用自己创造的模板,不是让你去背市面上所谓的模板!

(四)完型&新题型

这个,话说,完型我都是蒙的,因为我知道我做题太慢,根本没时间做完型,新题型的话,这个可以多做做模拟找感觉。

四、政治

政治好说啦!。冲刺阶段就是各种起航20题啊,田维彬深度分析十题啊,海天28题什么的,各种狂背吧!

推荐阅读: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武汉大学2013考研复试分数线 武汉大学(2004-2012年)各专业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以及录取比例

武汉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根据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国家[1]。本文主要对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发展进行历时性的梳理,并从语言政策的角度分析影响变化的因素。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语言政策 汉语推广

1.引言

语言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我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实力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对于提升“文化自信”具有不可言喻的作用[2]。甚至有学者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足,这个国家的语言就一定要走向世界,一个成为强者的国家,其语言必须是“强势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汉语对外传播的主要渠道,研究其语言政策的发展路径对于我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借助语言政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使用文献综述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语言政策做一个历时性综述。笔者认为,研究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可以清晰地认识过往政策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引起這些变化原因。

以往的关于汉语国际教育政策的历时性研究不多,大多研究集中在对于汉语推广政策研究与外国语言政策推广研究的对比上,用别国的语言推广政策对比汉语的推广政策,通过汲取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政策的有益之处,来提升汉语的推广实力。例如:

(樊荣,彭爽2009)通过新加坡本土的华文教育政策中的“文化融合”的角度,提出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是如何体现“文化融合”的,以及提出汉语国际教育在“文化融合”上的几点策略[3]。

(刘洪东,2014)通过对法国语言推广政策的研究,从语言政策制定的背景及语言推广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揭示法语推广的特点,以及对于汉语推广的启示[4]。

(马思梦,宋紫薇,张豫2016)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在语言推广政策方面的共同之处及差异,提倡学习借鉴日本的语言推广政策,有效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以便能使汉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5]。

诸如此类,介绍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政策的内容与特点,望借此来启发汉语推广政策的创新与发展。但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政策本体研究有所缺失,对其发展路径,演变过程没有详细的研究。

2.语言政策与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

2.1语言政策

关于语言政策的界定有很多,最基本的就是指对该国语言问题所持有的根本态度。曾担任国家语委的副主任陈章太先生认为,“语言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关于语言地位、语言作用、语言权利、语际关系、语言发展、语言文字使用与规范等的重要规定和措施,是政府对语言问题的态度的具体体现[6]。”Bugarski则认为语言政策是一个社会在语言交际领域中的所制定的政策,语言沟通的地位还有原则及决策反映了社区与语言沟通潜力之间的关系[7]。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语言政策的概念为:“语言政策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所抱有的态度从而制定的相关的法规、法律等。”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现状不尽相同,语言政策的定义也必将会受其影响。

2.2汉语国教育语言政策

2.2.1开创期: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教学机构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50年的清华大学的“东欧班”,“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开学,标志着中国第一所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成立[8]。1962年7月,国务院外事办,拟定了外国留学生和实习生工作的两个试行条例草案。1963年8月,高教部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留学生工作会议。《外国留学生工作试行条例(草案)》的制定和第一次全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召开,使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以及有关院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任务、方针、政策更加明确,开始步入有章可循的规范化轨道[9]。1965年1月,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在办学规模、模式,以及办学层次上都把对外汉语教学提到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1956年,成立了以外国驻华机构为服务对象的专门机构-外交人员服务处,使针对外国驻华使团人员的汉语教学成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2.2.2发展期: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多次召开各种会议指导各类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铺平了道路:(1)成立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专门负责和协调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2)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1984年开始研制“汉语水平考试”(HSK),1991年中国向海内外推广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该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3)建立了对外汉语学科。中国教育部把对外汉语教学提升为二级学科,即在汉语言文学项下设一个“国际汉语教学”二级学科。保证了对外汉语在理论研究上和教师供给上的科学发展[10]。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作了《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增强紧迫感,大力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主题报告。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任务与目标最明确的一次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会议,为新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是这项事业深入发展的全新的、强大的动力[11]。会后,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和实施五年工作计划的请示》,这为新世纪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保证了会议精神的全面落实。由国家语委参与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其中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这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

2.2.3深化期:(1)确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未来发展方向。200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同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改名为“国家汉语国际教育领导小组”,其下设的国家汉办将一系列政策统筹与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大目标下。制定《对外汉语教学事业2003年至2007年发展计划,及“汉语桥工程”》。(2)孔子学院的建立。中国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于2002年开始酝酿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2004年3月,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将中国设在海外的非营利性汉语推广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她指出: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12]。2004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举行协议签字仪式。这是第一所签订合作协议的孔子学院。2004年11月,韩国首尔孔子学院挂牌成立,它是全世界首家正式挂牌成立的孔子学院。2005年7月,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在北京召开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汉语国际传播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国家政策开始全面实施。(3)汉语国际教育成为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具2011年以来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提速的时期,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需进一步增强[13]。2012年,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具体要求,文化中心自此加速了建设步伐[14]。

3.用语言政策分析影响汉语国际教育政策的因素

Spolsky在语言政策一文中提出,影响语言政策的因素可以从社会语言状况、国家语言意识形态或语言信仰、语言权利几个方面来分析(Bernard Spolsky 2005)[15]。而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转变也可以由此为基础来分析,并且可以对未来的政策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

3.1社会语言状况。社会语言状况是最客观最基础影响语言政策的因素。语言政策的制定必须根植于社会最基本的语言状况,一个政策的制定必须首先考虑最现实的语言状况。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政策转变也受社会语言状况的改变而改变。首先,随着《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以及我国普通话政策的推广和普及,这就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制定了规范教学的依据。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英语作为普遍学校初级教育的第二语言,越来越多的教育人才和双语人才被发掘,这都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儲备提供了资源。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制定正是基于国内一系列语言政策的改变而变化。

而最基本影响社会语言状况的因素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在汉语国际教育起步阶段,正是因为政治上需要,才促成了这一学科的建立,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需要通过交换留学生来宣传新中国从而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新中国要谋求生存空间的同时还要缩短与世界的距离,而交换留学生很好的承担起了这个任务。这正是这个时期语言政策的最基本社会环境。而到了“发展期”,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不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国际地位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就直接影响了语言政策需要更大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而此时政治因素不在是决定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制定的唯一的基本因素,经济和文化的双重作用乃至全球化的进程都是影响政策制定的最基本因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攀升,政治基础的不断稳固,国际化的大国形象深入人心,汉语国际教育的语言政策会紧随国家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3.2国家语言意识和语言信仰。Spolsky就指出“语言是一种选择”(Bernard Spolsky),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意识形态,语言意识形态直接决定了对本国语言和使用该语言的信念。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制定其中重要的一点,我们并不是“文化输出”,也不是“文化渗透”。这就涉及到语言信仰,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信仰,进行汉语推广和建议孔子学院的国家大多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家意识形态与我国截然不同,所采用的国内语言政策也很不相同,采取分国别的汉语推广政策也是汉语国际教育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强调受众者对于汉语的态度,这包含了对汉语本身声誉和形象的评价,也包含了对于推广者的方式方法的评价,建立或改善汉语在受众者心中的形象,这就是一种对于汉语的“声誉规划”(Haarmann 1990)[16]。这样的政策多集中于民间,例如,江苏大学与奥地利合作的孔子学院,推出一种“汉语老爷车”的汉语推广方式,即在城中开通一条“汉语专线”,每个上车的市民可以学习几句的简单汉语,并在行程途中介绍中国的文化、经济、历史等方面内容。在下车时候颁发“掌握基础汉语使用”证书,市民凭此证书可到孔子学院免费试听不同种类的课程。这就使得汉语在基层得到很好的推广,这就有助于达到“汉语成为外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的目的。

3.3语言权利。语言作为公民或者说是人类共同的权利,在许多国家已经被写入宪法当中。还有少数国家特别设立了专项语言法。可以说我国语言法的成熟和完善,也为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奠定了基础,只有当母语为汉语的公民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权利得到保障,才有可能将汉语发展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我国关于语言权利的法案集中呈现于《宪法》:1,1954年《宪法》为标志的语言权利初步确立。2,1982《宪法》和2004《宪法修正案》为标志的语言权利的增强和全面保障期。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国家语言政策的一部分,已被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当中。其标志性的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是我国原政策和语言规划的重要依据,该法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成文法律。而此时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进入发展期,教授规范化的汉语是我们事业的一贯宗旨,而《语言文字法》的确立,让我们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当然,我国关于语言权利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例如:关于海外华侨语言权利的法律法规就很欠缺,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海外华人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何得到海外华人的帮助,使得本土教师迅速融入当地生活,这仅凭借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怀”是不够的,我们首先要保障他们使用汉语的权利,在交流时使用汉语不会被本土民众藐视,在使用汉语时有获得翻译的权利,当然这不仅仅涉及语言权利,也同样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但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海外华人的使用汉语的语言权利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后盾作为支持。

4.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政策的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学界大多关注语言本体的研究和语言自身的结构,而我们认为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语言,而应该兼顾言语,提倡把语言本体之外的社会因素联系起来来研究语言,研究语言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能是如何使用的。而在语言推广过程中,各个国家语言和各个国家的关系同样十分重要。想要处理好汉语和国家本土语言的关系,仅凭借语言学知识是不够的。汉语国家教育语言政策与我国的国家政策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的研究内容应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国家等多方面内容。我们认为在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中有几点问题需要解决:

4.1.1有关法律法规缺失,相关政策制定和更新不及时。现阶段我国明文规定的有关语言的法律,除宪法外。只有一部2000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学法》,其中关于关于汉语推广只有一点:“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先关法律的缺失不仅会影响政策制定的权威性,其约束性也会大大减弱。我国关于汉语海外推广的立法工作,设立汉语海外推广机构的门槛设定,监管福利优惠政策的制定、机制的监督,相关的法律是严重缺失的。且相关机构的规范化运行、人员活动的权限、汉语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等尚没有规范化的政策。同样,面对风雨突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和各个国家的关系也会产生微妙的改变,无论是政治上的关联,还是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些都会影响汉语在该国的“热度”,而相关语言政策没有及时跟进,就会导致在该国的语言推广的失败。

4.1.2国内的汉语教育收到“冷遇”,国民汉语能力下降。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语言政策和语言推广政策的重要基础。而在我国语言和教育政策过分强调外语教育,忽略的汉语母语教育。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外语(主要是英语)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外汉语的学习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中国汉语语言教育政策也很不具体,语文的教学方法也缺少突破和创新。这样的现状会直接导致优秀汉语教师资源的稀缺。这也会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书匠”的人才匮乏,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

4.1.3孔子学院“一枝独秀”,缺少多样性机构以及机构角色单一。在如今迅猛发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汉语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其更承担了传播中华文化的艰巨任务。而汉语推广实施的机构(孔子学院)却显得功能单一,使得汉语推广渠道少,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存的实施机构,如“孔子学院”,缺少模式的创新和范围的扩展,缺少相应的细化机构。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仍然不够完善。缺乏不同职能的组织机构协调分担各项工作,只是统筹发展,细化分工的语言推广系统缺失,使得汉语推广的效率低下,落实程度较低。

4.1.4缺少国别和不同地区研究。辩证唯物主义之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一个平面,应该多层次、全方位、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又要满足多方需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地开展。“在这个更高的境界里,我们不仅要有汉语的眼光,还要有印欧语的眼光,非洲土著语言的眼光,美洲印第安语的眼光”(沈家煊 2009)。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也需要不同的“眼光”。目前我国对于重点国家重点地区的汉语推广政策研究并不深刻。由于文化、政治、意识形态。民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国家和我国的历史渊源和国家关系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国家缺乏汉语历史和现实政策的考察,这对汉语国际的推广产生巨大阻碍。

4.2汉语对外传播政策构想与建议

4.2.1政府应对汉语对外传播高度重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周边国家的接触和往来的机会增多,语言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机会,这就要求汉语成为其中关键要素。国家的战略政策应该包含汉语推广。我国主张四个自信,其中做主要的就是“文化自信”、“走出去”战略,这都为汉语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契机。对外汉语的传播要成为我国强国战略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应该与国家外交政策紧密相连。我国也提出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提高汉语国际地位”的战略,为此我国需要全面调整汉语传播策略,学习其他国家对外语言传播模式。目前汉语的国际传播需要完善政策主要有:成立汉语国际传播的相关职能机构;确定汉语国际传播的总方针;汉语国家考试系统的完善等。

4.2.2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汉语教师水平。汉语推广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与之相反的却是汉语教师的稀缺。海外汉语学习者与汉语教师数量完全不成比例,从事汉语教学者的所学专业不同,导致汉语教学质量下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但据调查分析,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大都从事了与汉语国际教育不相关的职业,在培养模式上也过于单一,重视汉语基础,即语言本体的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训练缺失,注重理论的介绍和研究,但缺少学生走上课堂的机会,缺少课堂实践注定无法一毕业就能担任传播汉语的任务。因此改变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的培养机制势在必行,首先应改变学科设置,多利用学校本身的留学生资源作为训练的对象,在教授汉语基础、中国文化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其在汉语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我们需要的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汉语言功底,并且要有熟练地跨文化交际能力。各高校可以考虑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式经性改革,丰富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此外,应该借鉴别国关于外语教师的评价政策,不断修订《汉语国际教师标准》。

4.2.3面对有着不同语言意识形态的国家采用不同的语言传播形式。汉语推广要想取得成功,应该因地制宜,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传播政策,其中国家语言意识形态应该重点考虑。由于地缘特点和文化具有传承和一致性,亚洲地区的汉语传播明显要优于其他地区和国家,同时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也是促进汉语传播的重要因素。美国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同时美国华裔人数众多,使得汉语的传播工作在美国能够顺利进行。在一些欧洲国家,由于本国语言政策的保护意识以及国家语言意识形态迥异,使得汉语推广陷入困境。对于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要经行详细的调查,了解该国民对汉语和汉文化所持有的态度,研究和分析民众对汉语的需求程度和和对汉文化的包容程度,從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汉语推广政策。应该具有全球视野,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根据当地民俗做好汉语融合工作。目前,这方面的汉语政策研究和实施已经展开,但仍需要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索。

4.2.4最大限度的满足和保障海外华人使用汉语的权利语言权利,包括个人和群体两种语言权利,涉及公民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保护人民语言权利的目的是保障权利主体可以自由选择语言,立法可以起到保护语言权利的作用,而政府的发展举措,宣传、培训、教育教学、相关机构的设立都对语言权利的保障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境外同胞的母语掌握程度是影响一个国家语言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国家(例如俄罗斯)语言境外传播政策很大一部分作用是为了满足境外同胞对语言的需求,成为联系境外同胞和国家文化之间的纽带。在我国,海外华侨和华人承担起连接国内和国外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制定对外汉语传播政策和实施时要将海外同胞作为传播的重要对象,我国汉语传播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华侨华人的语言权利,致力维护境外同胞的利益,要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国家的语言文字信息应保持畅通,保障海外同胞通过汉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权利,帮助海外同胞方便的学习和使用汉语等等,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的语言需求,以全面促进汉语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Bernard Spolsky.语言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87

[2]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5:2

[3]程裕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Ranko Bugarski; Celia Hawkesworth. Language Planning in Yugoslavia[M]. Slavica Publishers, Inc, 1992: 15

[5]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和展望[J].载《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5期:3

[6]许嘉璐.继往开来,迎接汉语国际教育的新阶段[J].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8-19

[7]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第二期

[8]唐蕾.越南育才学校(南宁)汉语教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

[9]张治国.关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学科中四个术语的辨析[J].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4:25

[10]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334

[11]崔颖.俄罗斯对外语言传播政策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D].2016:2-3;22-24

注 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原网址: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 iness/htmlfiles/moe/s6811/201209/141518 .html

[2]任君,赵雪爱.外来语在汉语中的使用及对汉语的影响[M].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

[3]樊荣;彭爽.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融合问题”—以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为例[M].东北师大学报,2009

[4]刘洪东.当代法国语言政策推广及启示[M].东岳论丛,2014

[5]马思梦;宋紫薇;张豫.日本对外语言推广政策及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M].科教导刊,2016

[6]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5:2

[7]Ranko Bugarski; Celia Hawkesworth. Language Planning in Yugoslavia[M]. Slavica Publishers, Inc, 1992:15

[8]程裕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9]程裕祯.国际汉语教学动态研究[J].2006

[10]曾海云.中国的汉语推广政策[M].金田,2013:13-15

[11]杨秀华.深化时期的对外汉语教育政策与课程设置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2:6-15

[12]陈觉万;吴端阳,海外孔子學院发展历程、动因及特点评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15

[1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

[14]王祖嫘;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1-2014)[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0

[15]Spolsky. Language Policy (Key Topics in Sociolinguist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87

[16]赵守辉.语言规划研究新进展—以非主流语言教学为例[M].当代语言学,2008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教育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教育服务业不仅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愈加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的重视。我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近年来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为了尽快缩小这一差距,在教育并赶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水平,应明确我国国际教育服务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加快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服务贸易以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为主

目前从贸易形式来看,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主要以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为主,辅以迅速发展的跨境交付和自然人流动。来华留学人数与出国留学人数都呈增长趋势,2005年之前来华人数开始超过出国人数,这说明我国在这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我国国内教育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分不开的。到2010年至今,出国留学人数开始超过来华留学人数,这是其他国家开展一系列的宣传与鼓励措施如设置高额奖学金、简化留学程序等的结果。表明各国越来越重视出国留学在教育服务贸易中的作用。

(二)总体竞争力差

虽然自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就整体竞争力来说,我国与主要教育输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还未形成教育产业观,大部分还停留在政府管理的程度,依赖政府投资来建设,导致高等教机构灵活性差,无法很好的进行商业融资来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反映出在国际竞争中,我国教育的学科优势微弱,教育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

二、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教育事业缺乏强大的竞争实力

与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还不高。教育服务产品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目前全世界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教育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里,主要原因是这些大学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我国高等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虽几经改革,但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其结果,使我国高校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处于劣势地位。面对外国教育机构的优势,我们缺少与之抗衡的实力。

(二)教育经费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不能满足国民巨大的教育需求,也不能适应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首先,教育投资尤其是政府教育投资增长缓慢,跟不上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要求。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偏低。其次,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单一财政拨款的体制。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系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严重滞后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针对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政府也没有以直接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为出发点的政策和整体规划,现有的政策也主要是教育系统本身的行业规则。需要的还没有出台,已有的约束不到位。所有这些都成了我国高校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瓶颈,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立法相对滞后。

(四)教育机构缺少优质教育资源

我国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有以下4方面的表现:教育产品质量较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够优秀;教育机构资金实力薄弱;教育信息化水平低。我国在对教育服务贸易的思想认识、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教育服务贸易管理、相关市场发展程度、教育机构本身缺乏竞争实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很多地方和部门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三、我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战略对策

(一)提高我国教育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学校品牌是教育服务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经营能力、水平、状况的综合反映。教育消费者一般都是通过学校知名度来认识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服务的质量高低,因此教育服务市场竞争表现之一就是品牌竞争。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把品牌开发视同学校的生命,制定与实施各具特色的“品牌战略”,以树立学校品牌形象,并扩大品牌效应,促进品牌增值。

(二)加强对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

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吸引住大量的留学生,除了自身独特优势外,还在于这些国家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我国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大教育服务投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另一方面也要放宽相关留学政策及办学政策,完善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及管理制度,推动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支撑体系

首先,完善有关国外留学生的制度。目前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境外消费即留学生教育,应把吸引留学生作为我国促进教育服务贸易的重点,因此,完善留学生制度显的十分重要。该制度的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和投入,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难关.二是要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这主要体现在宽进严出的留学政策、健全系统的留学生学前辅导体系、来华留学生的勤工俭学政策以及各种社会保障体制,如人身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其次,应在海外建立教育宣传机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把我国教育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各大院校应当把扩大招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符合实际的招生计划,积极参加国内外留学说明会和国际教育展览.此外,还应当利用外国的中介机构和境外高校,扩大影响,增加国内外学校的合作与交流,使外国教育消费者对我国教育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

最后,建立相关的部门,促进我国在海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目前在国内的合作办学机构多达157个,而我国在海外的合作办学机构还较少,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应鼓励我国的教育机构“走出去”,去海外主动开拓教育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对这些教育机构提供海外教育信息服务以及贷款支持。

(四)发挥学科特长,拓展国际市场

毋庸置疑,中国在汉语言文化教育以及中医药教育方面,均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中占有很大优势。而且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应发挥我国在这些学科上的优势,鼓励支持孔子学院等教育机构的发展,从而拓宽国际市场,以保持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结论

随着教育服务的全球化发展,如何在国际教育服务领域抢占市场已成为各国所关心的重点。对我国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明白我国目前在国际教育服务领域的地位,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国际教育服务存在的不足提出政策性的建议,将有助于我国国际教育服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满生.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新趋向及对策思考[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38-43页.

[2]王明媚.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10期,170-171页.

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

3、试论在陕留学生方言及文化教学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汉硕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

5、论新经济常态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

6、基于移动终端的汉语学习应用程序类型研究

7、慕课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8、中美汉语教学教材评估初探

9、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市场就业竞争力探讨

10、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育问题研究

11、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初探

12、泰国中专学生选修学习汉语现状浅析

13、刍议新时期信息技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新思路

14、汉语修辞的对外教学探究

15、留学生“例如”“比如”的使用情况及偏误研究

16、从国外汉语教学现状看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

17、中国体育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融合构建

18、在汉语热中选择适合你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19、民族地区地方性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探索与构建研究

20、《词汇等级划分》与国别化汉语词汇教学关系研究

21、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的优化策略研究

22、篆刻艺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3、设立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之我见

24、文化自信视域下对外汉语人才培育探索

25、插花艺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6、中国的“农耕”与阿拉伯的“游牧”

27、在线“1对1”教学: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实习的理论探索

28、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9、新形势下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30、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

31、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32、汉语国际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33、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块运用”的思考

34、从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选拔谈国际汉语教师必备素质

35、以《中国文化常识》为例看对外文化类图书的编辑

36、戏耍五禽,活跃汉语国际教育文化课堂

37、汉语本科留学生原著导读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38、面向智能语言处理的汉语句法语义知识库构建

39、汉语国际教育应当顺应“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

40、海外孔子学院对汉语教师及志愿者的管理特征、影响及建议

41、探索建制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外向型国际化人才

42、对外汉语教学微课设计研究初探

43、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留本)专业语言学习阶段的可行性分析

44、第二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5、留学生课堂教师提问方式研究

46、《汉语资源及其管理与开发》评介

4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微格教学的实效性探索

48、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49、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

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文化活动及文化活动设计在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认识文化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按照文化活动设计的原则实施,同时对文化活动设计的需要注意事项加以重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活动的作用。

关键词: 汉语教学    文化活动    活动设计

一、引言

当前世界各地正在揭起一股汉语热,学习汉语的热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满足世界各地人们的汉语学习需求,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不仅成为各地汉语教学的中心和品牌,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基地。汉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框架已然形成。

近年来,国家汉办每年都要招收对外汉语教师,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宣传中国语言文化,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孔子学院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孔子学院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播中国文化,不仅学生能够提升汉语水平和积累文化知识,而且当地民众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认知和了解中国。这是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设计组织文化活动不仅是汉语志愿者面试中考察的内容之一,而且是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

二、文化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活动是基于文化的一种行为活动,本文研究的文化活动特指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活动,它是依附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展开的一系列的传播、教学活动,也是有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高珊珊(2015)认为:“文化活动是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文化教学的延伸与深化,外面广阔自由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文化大课堂。”教授汉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播中国文化,因为想要学好任何一种语言,都要对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语言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这一原则从来不会动摇。文化活动是语言教学最重要的一个辅助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活动的开展所发挥的作用不低于课堂教学。有些时候,文化活动在知识传播方面的作用甚至会超过课堂教学,因为文化活动所带来的轻松愉悦的气氛是传统课堂教学恰恰缺乏的。文化活动的内容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文化活动和语言教学可以相互促进。寓教于乐。

三、当前文化活动设计的不足之处

1.活动主题系统性不强。

部分组织者认为文化活动是为了配合教学,不能脱离教学,话题受到限制。这就导致所有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活动的设计完全是配合教材的教学,文化活动的主题是围绕教材的,势必存在活动主题零散、不成系统的问题。

2.活动规模受到限制。

课堂上的文化活动都是班上的学生,面向公众的文化活动常常由于宣传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参与人员多为学生、教师、朋友、同事,受众类型少,传播范围较小,尤其是像文化沙龙、体验交流形式的文化活动,当地的民众参与进来的人数有限,更难使各个阶层都得到中国文化的普及。

3.活动计划性不强。

组织者对文化活动的举办,前期没有进行或是深入的调查和走访,只是临时起意,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或是自己较了解的专长安排文化活动,未能充分考虑活动对象的兴趣点和开展活动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组织者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进行筹备,但真正的参与者不多,收效不好。

4.活动效果难以保证。

文化活动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按照预定程序完成、参加的人感到满意,是不是就达到了文化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一些文化活动的形式多为动手自做、观看视频、展览等,尽管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但由于缺乏深入了解,一些人不能深入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时间一长,效果难以保证。另外,缺乏文化活动的后续评估和总结,对学生和当地民众参与文化活动后的收获、提高和具体效果等都没有进行充分的考量和跟踪调查,活动后的评估总结环节,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和当地民众对文化的进一步认知,还可以为学生的语言创造锻炼和实践的机会,让整个活动效果得到增强。

5.传统文化元素涉及较多,现代文化元素涉及太少。

王玉英、李文秀(2018)考察了日本孔子学院文化活动情况发现,日本的孔子学院举行的文化活动一半以上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中国传统乐器、中国戏剧、太极拳、茶藝、剪纸、中国结等,对中国的现代文化仅涉及“一带一路”、杭州亚运会设计吉祥物、全球化与中国、中国经济等有限的几个方面,这样做势必会导致学习者和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产生刻板的印象,不利于建立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与时俱进的形象。

四、文化活动设计的原则

1.可实施性原则。

可实施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文化活动时要考虑到文化活动能否实施的可能性。不同的国家对一些公众性的文化活动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在举办文化活动前要确保实践、场地和活动内容可以获得许可。例如要对文化活动参与的人数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对文化活动举办的场地大小和容纳能力做到有余量,一个最多只能容纳五十个人的场地,一定不能用来开展可能会来六七十人的活动。

2.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文化活动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或当地人们的文化知识储备要有所启发或提升。在文化活动过程中,文化主题和语言交际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运用也提升汉语水平;当地民众在感受中国文化的同时受到汉语的熏陶,一举两得。例如,举办中国茶文化活动,在茶艺展示完成后,可以请学生亲身体验品茶、茶艺表演,也可以给学生普及有关中国茶的知识,介绍中国茶的品种、产地;还可以教授当地民众一些简单的词汇或句子,例如:“茶、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龙井、毛尖、铁观音、我喜欢喝茶”等。

3.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应该是文化活动设计时最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则。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样、生动有趣,能够吸引活动的参与者,使参与者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把相对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让当地民众对别人口中“最难学的语言”感兴趣。这一原则要求在实施文化活动前应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学生和当地民众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在设计文化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参加者的年龄、性别等,设计适合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4.形式多样性原则。

形式多样性原则指的是文化活动的举办应在基于活动目的的基础上尽量让活动形式丰富多元化。例如,针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进行设计,应包括节日的来历、节日风俗习惯、节日的起源典故、节日相关的诗词歌赋等内容,形式包括节日知识的展览、节日风俗习惯的动态视频播放、相关节目表演、节日相关食物的制作和品尝、节日相关纪念品的发放等,不同形式可以同时使用,受到不同年龄、不同汉语水平人们的喜欢和欢迎,了解并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五、文化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文化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灵活设计活动程序,不能过于复杂。文化活动因地制宜,指的是文化活动要结合具体国家而灵活变通。例如,欧美国家的孔子学院普遍表示,因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像包饺子这类涉及生鲜食材的活动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可变通为与有餐饮资质的机构合作,或采用绒布包饺子的游戏形式,重在体验过程。另外,对活动的人数尽量不要有硬性的限制或规定,因为有些孔子学院所在的地区人口本来就很少,如果再对人数有较高的要求,活动就很难举办或顺利进行。

第二,努力实现本土化,了解当地文化,将所设计的文化活动與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尊重所在国和当地的民族文化,把介绍中国的、本民族的文化和积极引进外国的、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是宣传中国文化最根本的途径。例如可以将中国的剪纸文化活动与当地的节日庆祝融合在一起,万圣节的时候可以剪或刻出“南瓜”,圣诞节可以剪或刻出“圣诞树”、“驯鹿”,相信这些剪纸比中国传统剪纸的双喜字、福字等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兴趣。避开敏感的文化主题,汉语学习者的背景不同,当今世界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难免存在矛盾和冲突,所以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要注意这一点,了解当地及学习者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

第三,让文化活动“走出去”,不仅局限于校园和学生。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参与人员以学生和教师为主,当地民众的参与度不高。文化传播不应局限于知识分子这一单一领域,应让更多的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改变对中国的看法。文化活动前,应先调查当地民众的喜好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筹划文化活动;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好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当代信息传播渠道的丰富性和快捷性,对文化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让更多的当地民众充分参与文化活动。

六、结语

语言是体验认知文化的第一块敲门砖。汉语教学必须具备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面向汉语教学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让当地民众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通过文化活动,从事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学者们可以更好地讲述好中国故事,让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持续并深入发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文化的认知与体验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理解,让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走得更长更远。

参考文献:

[1]郭强.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设计[J].文学教育(上),2016(9).

[2]李哈步,纪能文,肖忠民,马歇瑞,侯万春.如何通过文化活动促进汉语教学?——非洲孔子学院院长论点集萃[J].孔子学院,2010(6).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王海涛.浅谈外国留学生文化活动设计[J].现代妇女(下旬),2013(3).

[5]王学松.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刍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5).

[6]王玉英,李文秀.日本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发展策略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5).

[7]魏言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文化活动教学设计原则[J].青春岁月,2018(11).

上一篇:医学护理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幸福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