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亲子教育范文

2024-02-02

试论亲子教育范文第1篇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急于培养孩子成才,因而揠苗助长。尤其是有的农村家长对幼儿成长规律认识不足,对早期教育的科学性知之甚少,对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缺乏认同感。认为孩子上幼儿园的目的就是看书识字、做作业。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识字多,就觉得幼儿园办得质量高;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光做游戏、不背诗词、不做作业,就以为幼儿园办得不好,抱怨老师不务正业。这种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给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幼儿园要办下去,就不得不考虑家长的这种心理需求。特别是私立幼儿园,假如不与家长的要求接轨,就没人送幼儿入园,只能面临倒闭。因此迫于生源问题,私立也好,公办也好只好被动迎合市场需求,违心地以读、写、算为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被迫向小学化方向靠拢。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幼儿教育只重视识字、算术的能力,而忽视了智力的开发和兴趣的培养,抑制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错过了塑造健全人格、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需要家长及全社会形成共识,也需要积极的倡导和成功的示范。首先,作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一份子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安排教学,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科学制定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指导,完善督导和评估监测制度。加强幼儿教师培训,认真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幼儿家长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和知识观,明确幼教目标定位,了解儿童成长发育规律,深刻理解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科学道理。特别要尊重幼儿的成长特点,不要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避免揠苗助长,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

试论亲子教育范文第2篇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与环境

早在1974年, 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长landa提出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即生物、环境、卫生服务和行为生活方式。这一观点虽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当时并没有把影响人们行为生活方式选择的环境因素 (社会和自然环境) 作为决定性因素。进入20世纪80年代, 人们注意到了行为生活方式并非孤立现象, 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制约和推动。以后多次召开的健康促进国际会议一再阐释健康与环境的关系。进入21世纪, 一系列国际健康促进会议更聚焦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健康状况, 尤其关注于生存环境恶劣的脆弱人群。

总之, 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历程, 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健康与环境紧密相连,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涵盖了生态学因素, 体现了生态大众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健康促进成为包括环境健康教育在内的新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3]。

2 环境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投入及对环境的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 目前我国仍面临着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大众对健康意识和价值观亟待提高的严峻挑战。环境健康教育不但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可行的, 环境健康教育亟待切实加强。环境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是由两种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所决定的。什么是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和目标呢?

健康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主要是促进人们掌握健康的知识、转变健康的态度、树立健康的信念和采纳健康的行为方式四个层面, 并把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 尤其是行为危险因素, 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作为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 环境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在发展目标和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应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 加强环境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培养, 善于利用和整合社会和学校资源。只有两种教育相辅相成,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达到环境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确保人类及其社会的健康生存和发展。

3 环境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环境教育是针对人类生存危机提出来的。环境的热点问题往往就是健康的热点问题环境健康教育应该是具体的、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的。环境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教育环境保护作为国策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 而将其作为法律规定下来也已有20多年。我国宪法已将环境保护与治理确定为基本国策, 成为每个组织和公民必需遵守的生活和工作的行为准则。广泛开展这一基本国策与法律法规教育, 有利于提高组织和公众的环境法治意识和社会卫生道德观念, 有助于推进社会环境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 环境健康意识教育环境健康意识指个人和群体对环境健康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健康的概念;环境健康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态势;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对环境健康应承担的责任等, 促使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 自觉地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第三, 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绿色文化教育绿色文明即生态文明, 是21世纪全新的环境与健康的思想与理念, 其主要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 内涵是生活方式领域中的环境健康教育。绿色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绿色象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文明的生活品质。当前, 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食品、绿色居室等已在全球风行, 尤其是绿色消费已席卷全球, 成为人们消费的准则和指南, 是一种消费的时尚,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渗透于人们的衣食住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方面面, 成为人们须臾不可忘记的行为。

第四, 不同环境场所的健康教育根据W H O西太区健康促进三维框架及广泛的实践经验, 提出健康促进最佳选择是以场所为基础开展。社区、公共场所、医院、职业场所、家庭以及学校均存在各种与健康相关的特殊的环境问题。如农村社区的改水改厕, 职业场所的职业卫生, 公共场所的吸烟、医院的污水污物处理、家庭中妇女的生殖健康等。由于不同场所各俱特殊的环境特点和健康需求, 因而需要从场所的特征出发考虑环境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4 环境健康教育的策略

健康教育方法丰富多样, 无论是传播、教育、干预等方法都适用于环境教康教育。环境健康教育既可以课堂教学, 也可以渗透于其它学科, 更应辅以实践性活动。因为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 可以说是一种延伸的课堂。

在我国, 环境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必须注重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通过制定支持健康环境形成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将健康环境建立的意识贯穿于政府工作的不同领域, 如立法、政策制定、环境保护、文教卫生和医疗服务等领域。其次, 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 形成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环境健康教育的社会氛围, 将健康环境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通过环境健康教育, 使关注环境与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使保护环境增进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为广大民众所广泛接受。通过环境健康教育, 使消除不利健康的环境因素、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关大民众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 才能够将建立有利于健康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也才能够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康素质。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加强环境健康教育进行探究, 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与环境的基础上, 对于环境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述, 提出了环境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策略, 对于今后我国环境健康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环境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必要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林晓茅.健康教育的新课题:环境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 2000, 16 (2) .

[2] 刘雪荣, 夏丛旺.新时期我国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4, 20 (2) .

试论亲子教育范文第3篇

1 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是一种创造价值的理念和追求责任的精神, 创业的本质在于创造性地整合资源, 把握机会和快速行动, 也就是所谓的机会型创业。创业的基本素质包括深厚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优秀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各种能力素质。因此, 教育规律表明,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它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创业教育绝非是一种可以短期速成的教育, 希望创业教育在短期内培养出大批企业家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美国百森商学院蒂蒙斯教授曾这样评价美国出现的功利主义的创业教育倾向:用“拔苗助长”的方式造就所谓的创业者, 无法满足以创立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创业革命”的需要[2]。所以, 成功的创业教育是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 在机会来临或时机成熟时能够把握机会, 进行创业。

2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创业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一, 是就业无门才不得已去创业, 就业好的高校不必开展创业教育。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 对创业过程、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认识不清, 没有摆正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社会位置, 甚至盲目跟风, 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同时, 许多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不支持, 甚至持否定态度, 使大学生因为缺乏家庭的支持而放弃创业。这些因素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导致创业教育的发展受阻。

(2) 高校创业教学有名无实。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许多高校没有把创业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大纲, 也没有开设诸如创业学、创业管理、创业理论与实务等这样的创业课程。即使少数学校开设此类课程, 也是把其当作就业课程, 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和技巧的培养, 通过集中的短期培训就能使学生很快实现创业。教学模式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 仅以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行同一种模式的培养。所以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几乎千篇一律, 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

(3) 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系统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石。然而, 目前还没有建立起高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应优化的机制和环境。首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求稳怕风险的观念根深蒂固, 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和价值取向, 还没有形成支持、鼓励创业的氛围;其次, 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细致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再次, 学校内部缺乏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和评价体系, 缺乏创业教育的机构、师资、制度等必要条件。这些创业外部环境的缺失对大学生创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很难培养出具有协作、创新和进取精神的创业人才。

3 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1) 转变创业教育的思想导向。创业教育不是就业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创业也不等于就业, 它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精神, 是一种在不考虑资源约束情况下把握机会创造价值的认识, 是一种做人的态度,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3]。因此, 创业教育不但要教育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思维, 人格能力等, 还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首先, 将创业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创业的启发。使学生树立起为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创业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并转化为创业的原动力;其次, 培养学生开创性的个性品质, 这甚至比技术知识还重要。再次, 培养创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2) 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我国高校应该把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大纲, 把创业教学融入学校教学和科研当中, 并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课程一般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具有系统性、简约性及逻辑结构严谨的特点, 在课程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高校创业教育要落到实处, 必须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创业意识, 构建创业所必须的知识结构,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活动课程重视直接经验, 主张“做中学”, 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往组织能力, 培养他们的合作与创新精神, 增强社会适应性。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的必备素质。因此, 将创业学科课程与创业活动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能够促进创业目标的实现。

(3) 营造以高校为主的良好的创业环境。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因此, 高校、政府、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 是高校全面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前提。首先, 高校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要优化创业教学队伍。校园文化环境如学术氛围、校园精神、学校传统等对激发创业动机, 激励创业精神等非常重要。优化创业教学队伍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高校师资与社会师资两条师资渠道的整合。其次, 政府要借鉴国外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经验, 逐步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机制。如加强创业教育战略规划, 在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等方面为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支持等。再次, 社会应更多关注创业群体, 逐步形成全社会崇尚创业, 支持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应在各地设立专门性的创业发展服务机构, 帮助创业主体创造和识别创业时机, 获得创业融资, 了解创业组织结构设立和内部管理方面的知识, 逐步建立起遍布全国各地的一站式创业发展服务网络。这些措施将增强大学生创业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扩大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果, 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摘要: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 而非急功近利的就业教育。我国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需要从转变创业教育的思想导向、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着手, 改进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全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 1998 (12) :1~8.

[2] 严毛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3) .

试论亲子教育范文第4篇

一、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提高艺术表现力

声乐艺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在声乐表演中, 不仅仅是简单的将歌词与音符组合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表现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提高艺术渲染力。在声乐教育中, 加强对学生的非技巧因素的培养与训练, 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变现力, 进而提升声乐作品的表演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运用自身丰富的情绪, 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 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感情之旋, 使之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再运用自身的演唱技巧, 有感情的展现整首曲目的音乐美、艺术美。比如, 在学习《白发亲娘》这首曲目的时候, 教师首先要向同学们介绍这首歌曲的来源, 白发亲娘是一首具有北方民歌特色的歌曲, 表现的是歌唱者对于母亲的感恩之情。[1]整首歌只有五声音阶与十一度的音域。像是歌曲中的“回去吧, 我的娘”、“娘啊, 娘啊, 白发亲娘”等句子, 更需要一种说唱的演奏技巧。从演唱技巧的角度上来说, 整首歌是很容易控制的。但是, 如果要将歌曲表现得具有艺术性, 展现出歌曲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教师善于启发学生, 来丰富自身的情感, 掌握歌曲中对娘情的感恩与爱, 唱出对娘亲的眷恋。同时, 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会能力, 还要掌握其中的节奏与音高, 对于歌曲中节奏的急促、流畅, 音高的激昂与低沉之处, 都需要能够与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与其感情变化相互结合起来, 从而来更深入、更丰富的展现整首歌曲。

二、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 提高对作品文化内涵的分析能力

在学生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阶段学习的重点都不同,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非技巧因素的训练, 就需要根据每个阶段的学习特征, 寻找适合的曲目, 重视引导学生, 能够深入的挖掘出声乐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能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 进而更加深情的演奏出整首曲目, 提高艺术表现力。对于初期接触声乐的学生来说, 就需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与发声方式。[2]在这个时期, 教师在声乐曲目的选择上, 难度选择应该比较简单, 美声歌曲可以选择《我亲爱的》、《多么幸福能赞美你》、《虽然你冷酷无情》等类型的曲目, 民族乐曲则可以选择《红水河有三十三道弯》、《我的祖国妈妈》、《高高太子山》等类型的曲目, 流行歌曲的演唱则可以选择《祝你平安》、《但愿人长久》、《中国人》等, 训练学生基础的声乐技巧, 并在作品演唱过程中, 引导学生的情感抒发, 从而发挥出非技巧因素的作用。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 学生的声乐基础较为扎实, 就需要重视对学生歌曲分析能力以及处理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音乐作品表现力度。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选择声乐作品, 就要强调具有情感处理以及技巧处理的曲目, 美声歌曲可以选择《春天来到了人间》、《我亲爱的爸爸》等, 而在民族曲目选择上则由《九里里山屹塔十里里沟》、《海风阵阵愁煞人》等, 流行歌曲中《一路上有你》、《心中的故事》等曲目都非常适合。注重对学生非技巧性因素的训练, 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品表达能力。[3]

三、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育是一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结合了艺术性与技术性一体的教学活动。在声乐课堂上, 要提高教学的效率, 就需要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 来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4]重视学生非技巧性因素的培养,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讲究语言艺术, 能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把传统教学中命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平等交流式, 提高语言的感情色彩, 进而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认真的帮同学分析歌词中展现出来的内涵与情感, 通过创设有关的情境, 来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的表现作品中的音乐情感, 进而来提高非技巧因素的应用, 不断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看出, 声乐学习与音乐学科中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师生之间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与精力, 需要大量的时间, 不仅是要学习歌唱的技巧, 还需要学习非技巧因素。而学习的最终是要使学生具备熟练的歌唱技巧, 能够灵活运用歌唱技巧, 并能将其运用到非技巧的艺术中去, 来提升声乐作品的表现力。所以, 在声乐教学课堂上, 教师需要重视非技巧因素的培养, 并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感受能力, 进而来提高声乐的艺术水平。

摘要:声乐是表演者在舞台上通过展示个人的嗓音、演唱的技巧以及自身技艺的一种艺术。声乐艺术表演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自身的条件, 其中, 演唱者的声音是基础因素, 对歌曲作品的再创造力是关键因素。开展声乐教育, 就是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不断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的感受, 提高表达能力。在声乐教学中, 就需要重视非技巧因素的作用, 培养学生饱满的情绪,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表演的艺术水平。本文从声乐教育中的非技巧因素角度切入, 分析非技巧性因素具有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声乐教育,非技巧性因素,训练,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瑞雪.声乐教育中非技巧因素的作用研究[J].黄河之声, 2016 (5) :34-34.

[2] 陈利.浅谈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的“非技巧”性因素——以歌曲《龙船调》为例[J].职业, 2015 (9) :165-165.

[3] 罗剑.浅论声乐教学中非技术因素的把握和运用[J].北方音乐, 2015 (4) :79-79.

试论亲子教育范文第5篇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跨学科教育慢慢地迈出了高校的大门, 向中学延伸触角。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怎样在中学实践跨学科教育呢?

一、跨学科教育要以解决问题, 研究课题为出发点

跨学科教育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全新教育方式, 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程形式, 开发一些微型课程, 而微型课程也就是以独立的课题研究为最佳。它的一般模式可以为:展示一个问题, 要求师生共同解决。从可行性来看, 网络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比教师逊色, 完全能够在一定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研究, 解决问题。从教育的效果来看, 跨学科课程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由学生展示, 并且能不断更新。而学生在研究、展示过程中所得到的情感体验是传统课程无法给予的, 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融会贯通,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跨学科教育要以跨教研组备课与广泛的社会资源为依靠

跨学科教育由于涉及多学科教学和问题设定的特点, 对师生的素质、能力要求较传统教学高很多。尤其教师应该从课堂的领导者向组织者、学习者转变。学校应该在确立了课题的基础上, 组织教研组以课题为单位进行备课, 也就是跨学科备课。跨学科备课的最大优势在于集中各学科教师的智慧, 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 更广的信息渠道, 更强的社会活动力。所以“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 不是科学, 不是文学, 不是历史, 不是地理, 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当然, 跨学科教育旨在培养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性人才, 跨学科教育就不该将学生囚禁于象牙塔中。学校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同时, 更要借助社会的力量。比如, 学生周边厂矿、社区、商场等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研究课题、数据及实践场地。还可利用周边特色企业, 如宗申摩托厂、长安铃木等工厂进行参观学习, 数据调研, 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关系, 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跨学科教育必定能在学校及社会大力支持下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跨学科教育要以走班教学为基本形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跨学科教育既然已打破学科间的壁垒, 那么它的组织形式也应打破固有班级为单位的传统模式。跨学科教育应该以具体课题为单位, 面向全校召集研究人员,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一个课题参与, 成立学习小组。一个学习小组应该由至少三名教师 (涉及不同学科教师) 及多名学生 (以研究课题大小确定人员) 组成, 学习地点应该是灵活, 可以是课堂、会议室、操场、图书馆, 甚至是社区、工厂。

跨学科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授课形式, 除了开发新的课程体系, 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综合的方法促进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信息交流。这些方法包括定期的会议、报告、评议, 甚至每周的QQ群组谈论, 把自己的学习探究成果及时与老师、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更能及时修改不足, 修正研究方向。学校还可提供用于研究成果展示区域, 让学习小组接受不同课题老师和同学的询问和建议。

四、跨学科教育要以校本教材的研发为抓手

跨学科教育是以解决自然、社会现实问题为导向的教育, 横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 如环境污染治理、城市规划、养老问题等。因此, 跨学科教育不可能使用现有的传统教材教学, 跨学科教育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教材。跨学科教育只能利用广阔的信息渠道, 针对开发的微型课程, 搜集资料, 形成文字报告。并且根据学习小组成员素质, 学校所在区域, 研究课题深度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案。而学校大可利用这些研究机会, 选择优秀文案编写校本教材, 为以后的跨学科教育搭建更高的平台, 丰富了综合性学科的资料, 也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肯定。

五、跨学科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落脚点

经过种种努力尝试, 跨学科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批判不但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而是指用一学科对另一学科进行评价的方法和过程。学生不仅应该勤奋地学习, 还应该在课程结束时, 在更广阔的知识体系与认识下, 审视自身的学习态度, 不迷信教材, 不全信专家、老师, 而是以自身的情感体验怀疑和质问一切未知, 并且努力求得真相。雅斯贝尔斯认为:“科学的最大特性就是怀疑和质问一切的精神, 对事物进行谨慎而有保留的判断, 并对这一判断的界限和适用范围进行检验。”

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势必会成为未来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 跨学科教育已经在各高校运行。我希望通过我的一些浅见引出更多同行的真知灼见, 让中学、小学开始出现跨学科教育, 为未来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跨学科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与重要性, 大胆的提出了在中学以研究课题的提出为立足点, 以跨教研组备课为依靠, 以走班教学为平台, 以校本教材的研发为抓手, 以批判性思维的提高为落脚点的跨学科综合教学的实践构想。将高校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的先进理念及方式试着引用到中学教育中来, 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综合育人,实践构想

参考文献

[1] 李余生, 殷辉安: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5年第4期.[1]李余生, 殷辉安: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5年第4期.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第33页.[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第33页.

试论亲子教育范文第6篇

(1) 传统道德意识教育。在当前大学生精神生活日益多元化、道德水平整体下滑、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 加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教育, 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诚信自律、敢于担当、积极向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教育意义。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自律诚信、富有责任感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尊廉崇洁”的思想意识。

(2)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金钱和物质对人生的意义, 认识获得金钱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只有真正认清金钱的本质和树立“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的思想,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形成坚定的廉洁思想。

(3) 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是一定国度的公民关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总称。“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是党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个问题。公民意识就是关于公民内涵、特征和价值的反思, 它主要包括国家观念、私权意识、主人意识和公共理念等内容。公民意识教育有助于使大学生认清公民与国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培养大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和平等意识, 从而引导他们逐渐从内心形成对腐败的抵御。

(4) 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其核心是涵养和弘扬人文精神, 其关键在于它能够提供多少可以转化为学生心灵的东西。人文精神的养成需要广博文化知识的滋养、高雅文化气氛的陶冶、优秀文化传统的熏染和深刻人生实践的体验。人文精神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对自我和人生的反思, 能促进其提高精神境界, 完善自我, 融入社会, 能促进其公平正义廉洁思想的形成。

(5) 公平公正意识教育。社会向前发展需要高度自由和竞争的环境, 高度自由和竞争的环境需要公平公正的社会前提。现代大学生民主公平意识强, 很多学生会不自觉地将关注的焦点投在奖助学金评定、各类评优评奖、研究生保送推荐、选拔学生干部、入党等敏感事项中。高校管理教育者要致力于营造体现自由公平的小环境, 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法定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和校规校纪所体现的公平正义,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民主、平等的待遇, 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尊重, 每一位学生都能身心健康的成长。把这种公平民主的行为和意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会熏陶出大学生公正廉洁的健康心态。

(6) 诚信意识教育。廉洁教育的深层基础在于诚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石, 没有诚信, 教育将失去灵魂和方位。对于学生中存在的诸如考试作弊、恶意欠费和透支信用卡、逃避还贷责任、毕业推荐弄虚作假等不诚信现象, 学校应当认真探寻原因, 通过各种自主性实践活动开展诚信教育, 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培养诚信的优良品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最终实现道德个性化与社会化、诚信与廉洁的和谐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 要特别注意高校自身的诚信问题、教师的学术道德和师德师风建设, 防止高校腐败案件和学术剽窃现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负面影响。

(7) 自觉纪律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所谓自觉纪律教育, 是指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和集体纪律的意义, 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品质的教育。自觉纪律是建立在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的, 不能仅靠组织和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 而要依靠人们自觉遵守纪律的内在信念和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自觉纪律教育包涵法规制度学习教育、自觉遵守纪律意识教育、主动检举揭发和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的教育、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辩证关系教育等。自觉纪律教育的结果, 是人在执行纪律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自觉性, 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主动克服困难, 主动地去完成任务。通过自觉纪律教育, 使大学生主动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统一意志, 成为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社会人。

(8) 法制观念教育。法制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学校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 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氛围。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 并在不同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任务和重点。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特性, 发挥各有关专业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逐步培养大学生的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 这是预防他们步入社会以后违法乱纪、贪污腐化和形成特权思想的重要保障。

(9) 廉政文化教育。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 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 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 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廉政文化作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对社会行为的评判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在学校广泛宣传廉政文化, 传播廉政知识, 弘扬廉政精神, 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廉政文化教育主要包括反腐倡廉理论、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反腐倡廉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思想、国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经验借鉴等内容。加强廉政文化教育,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夯实廉政文化基础, 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社会腐败现象, 培养廉洁意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0)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教育。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教育, 就是要结合历史及现实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 使大学生认识到腐败现象时一种历史和社会现象, 产生腐败的原因, 既有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也有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原因, 也有自身建设存在问题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大学生了解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的明显成效和我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决心, 了解反腐败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把握反腐败斗争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增强对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信心, 增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使命感, 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好思想基础。

摘要: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涉及面广, 内涵极其丰富。本文从道德意识范畴、法规纪律范畴、廉政建设范畴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从十个侧面作了阐述分析, 以期能对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上一篇:水泥生产现场范文下一篇:什么路走不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