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室管理制度范文

2024-07-01

教科研室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语文;国定教科书;白话文教科书;国家意识

【作者单位】周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苏新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教科书,又称“教材”“课本”,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核心材料。现代教科书指根据现代学制建立的、分学科分年级编写的成套的教科书。近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是现代教科书改革的先行者,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参考与经验来源。有学者认为,要让语文教育走向理性、科学的道路,首先就要弄清“家底”,而百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就是“家底” [1]。民国语文教材在我国现代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虽有突出成就,但是当时的教材“不可避免会带上语言文字不规范、不稳定甚至老旧的说法”,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与社会的发展[2]。因此,要科学而理性地整理与研究近代语文教科书。

一、教科书文本与资源欠缺集中有效的整合

教科书的收藏价值较低,在百年风雨历史进程中散失较为严重。目前,国内收藏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最丰富的三大馆藏机构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有教科书专藏书库,收藏有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约12000册,20世纪40年代的革命根据地课本700余册,新中国成立初期教科书约19万册[3] ;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的前身为上海中华书局图书馆,收藏有清末民国教科书5300余种,北师大图书馆藏有2600余种。

搜寻和收藏教科书只是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资料的开端,最难的还是对藏品进行整理、鉴别和编目。目前,对近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收录较全的有三套检索工具书:《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小学教材》《师范学校及中小学教科书书目(清末至1949年)》和《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这些工具书为我们查阅和了解近代教科书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中,《总目》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收录教科书数量最多的馆藏联合目录。为方便检索与查阅,国内的几家主要教材藏书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语文教材数据库。目前,建成的较大规模的有人教社的“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图像库”,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近代中小学教育资源数据库收录书目”以及浙江大学联合国内外共16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和建设的“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基于各单位的藏书以及检索工具书而建成,以图像等形式为读者提供较为直观的教科书材料。其中,“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图像库”共收录教材53000余册,清末民国时期的教材7600余册。

二、教科书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学与定性研究

近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研究主要有专著和学术期刊论文两种类型。研究专著一是研究教育教材史论著作,如李伯棠《小学语文教材简史》(1985),王建军《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1996),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1997)等;二是研究课文汇编及教材评介,如闫苹等主编的《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2009)、《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评介》(2011)等;三是研究教材研究专著,如苏新春、李娜编写的《民国时期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2017)等。总体而言,近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大型专门研究较少,语文教科书的发展演变状况欠缺清晰的、完整的梳理。

从知网收录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2005年以前(含2005年)的教材研究多为教育史研究,如刘正伟《1901—1949年语文教科书发展研究(上)(下)》(1997),郑国民《二、三十年代我国初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变革》(1999年)等。2005年以后,相关文献逐步呈现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特点,其中又以编辑出版学、教育学角度的研究为主,论文数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从研究视域来看,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代表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教材最受关注,其次是清末民初的语文教材,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教材的研究成果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相关文献多为单学科研究,以传统的定性描述研究为主且二手资料的研究居多。从研究群体来看,高校学科教学论的研究群体发挥较大作用,如以石鸥等为代表的语文学科教学专业研究团体,以苏新春为代表的教育教材研究团队等。经统计,2010年后,近代教科书成为高校研究关注的热点,超过四分之一的研究成果是硕博士论文。

三、近代“国定教科书”与白话教科书的研究价值

1.“国定制”与“审定制”并存背景下的语文教科书

“国定制”与“审定制”是近代教科书管理的两种主要方式。近代正式出版的“国定教科书”主要集中于清末与国民政府两个时期。1905年,清政府设立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学部,其下辖的编译图书局开始编写统一教材。1906年,《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1册出版,其后几册至1909年全部颁行。1910年,《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颁行。1932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编译馆,主持编订“国定教科书”,至1942年完成并由正中书局出版。1943年,为改变教科书供应混乱的局面,国民政府教育部联合正中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七家出版机构成立“七联处”,转交“国定教科书”的发行权。七联处发行的教材有《初级中学国文甲编》(1943)、《高級小学国语课本》(1943)等。然而,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定教科书”忽视儿童认知心理,违背民意所向,最终以失败告终。

2.白话文教科书在逐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中不断成熟

语体问题是语文教材建设的根本问题,它是传统旧读本与现代新课本的重大区别的标志之一[4]。五四运动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后,语体文开始兴起,优秀的白话文作品不断涌现,推动了白话文教材建设的发展进程。

(1)萌芽阶段(1897—1911年)

在白话文运动的推动下,采用语体文编纂的教科书在清末开始萌芽。《蒙学课本》(1897)、《字义教科书》(1898)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口语、白话的表述形式。彪蒙书室是最早致力于编辑出版白话文教科书的出版机构,其历年出版的各种小学教科书不少于75种[5]。早在书室成立之前,彪蒙学校就编订了《拼句法》和《白话解字》。彪蒙书室成立后,出版了“实在易”系列教科书及“速成”“速通”系列图书,均为白话文教科书。彪蒙书室在白话文教科书编辑上做了多项有益探索,在当时广为流传,其出版的早期教科书得到官方认可,成为清末盛极一时的通行教材。

(2)酝酿阶段(1912—1919年)

民國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要求教科书编写“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废止读经讲经科,改设国文科。为顺应时代需求,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分别推出《新制中华国文教科书》(1912)和《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1912)。这些教科书批判传统封建思想,强调“自由、平等、博爱”,并注重从儿童的认知和兴趣出发。但这些教科书依旧采用文言语体。由于对当时通用教材不满,吴研因、沈百英等在江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俞子夷在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尝试使用自编教科书开展白话文教学,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书坊教科书也出现了少量的白文语体混编的教科书,如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中华教科书》在每册后各附四课白话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体国语教科书》是第一套按照学制编写的白话教科书。

(3)正式确立和初步发展阶段(1920—1927年)

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训令全国国民学校先将一、  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初等小学“国文科”改为“国语科”。1920年4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规定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而采用语体文教科书。1921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分别推出采用新方法、新标点、采纳新材料的新法教科书和新教育教科书。1922年新学制改革后,小学全部采用白话文教科书,如《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23)、《初级国语读本》(中华书局,1923)等。此后,白话语体正式进入教科书,白话文教科书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这一时期的教科书仍存在大量的文言文或文白相混的现象。以《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23)为例,六册课文总数260篇,白话文95篇,占整本课文总数的36.5%,文言文165篇,占整本课文总数的63.5%[6]。从数量上看,文言文所占比重较高。

(4)巩固与成熟阶段(1928—1949年)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自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语。1929年,北洋教育部编订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标准,不仅明确小学要全部教授白话语,还确定了初中国文教科书的文白选文比例,并规定语体文与文言文并选,各学年分量的比例递次为七与三,六与四,五与五[7]。此时,白话文已经深入各领域,文学创作、社会交流、学校教育均使用白话文。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白话语教科书,如《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精练隽永,内容阐释了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是白话文教科书的经典代表。

近代的“国定教科书”是对现代统编语文教材的初步探索,白话文教科书的正式确立是教育从近代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启示

1.加快形成完整的教科书数据库

图书目录为我们了解整个近代教科书的编写情况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为我们追踪教科书的藏书状况提供了有效路径,但图书目录无法提供教科书的具体文本信息,而图书资源数据库以信息化技术,能够为我们检索、查阅原始文本提供有效途径。目前,图书馆零散的馆藏资源和市场流通的翻印本已经不能满足全面、整体的教科书研究需要,建立全面完整的教科书资源数据库成为今后研究的必备条件。但目前的教科书资源数据库建设还无法与上图书目录的收录数量相匹配,各馆藏机构与民间资源未能进行整合,专业教科书数据库建设还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参与。

2.加强与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编纂的联系

目前,对现代语文教科书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教育、教材史论著作等文献资料,单学科的定性研究较多,研究脱离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未能紧跟时代需求,尤其是欠缺与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教学与编写工作的有效联系。2017年,部编本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教材一经推行便广受关注,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古诗文选篇及比例等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课程与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亟需更多的专业研究。

3.重视教材语言的量化研究

语文学科是知识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语言文字既是传播内容又是传播手段。作为知识体系与文化精神的承载体,语言本身的形式、结构和内容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语言研究教材能提供大量客观、科学的语料数据来解决语言教学问题,为教育体制、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8]。近代语文教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材的基础,研究近代语文教材的语言能够为推进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以及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4.提升教材的国家意识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学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体现的国家意志应当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法制教育六个方面[9]。教科书是民族文化和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新时代的教科书应全面体现国家意志,深刻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温儒敏. 语文教材编写也要守正创新——《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序[J]. 语文建设,2012(17):77+79.

[2]苏新春,李娜. 民国时期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

[3]唐燕明. 略谈百年中小学教科书的收藏与清点[N]. 中华读书报,2012-07-18.

[4]顾黄初,陈菊先. 20世纪推进我国现代语文教材建设的两大动力[J]. 全球教育展望,2007(7):55-59.

[5]石鸥. 百年中国教科书忆[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6]李杏保.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7]李杏保.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8]苏新春,杜晶晶,关俊红,等. 教材语言的性质、特点及研究意义[J]. 语言文字应用,2007(4):86-91.

[9]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EB/OL]. (2020-08-11)[2020-01-20] . http://www. 360doc. com/content/20/0811/23/71118986_929740112. shtml.

教科研室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 音乐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 音乐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涵,在要求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材不断更新,执教人员也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总结自己以住的经验和不足,以至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一、思想方面

我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向其他老教师学习,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方面

服从学校的安排担任小学部

三、

四、五年级以及中学部七年级的音乐课程,在课外认真组织和指导学校举办的音乐活动,在课前,我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课后,积极参加科组活动,与科组同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讨论学习,取长补短,研究教学方法,积极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方法。然后根据要求,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科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好课的前提

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三、个人学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 音乐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 音乐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涵,在要求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材不断更新,执教人员也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总结自己以住的经验和不足,以至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一、思想方面

我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向其他老教师学习,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

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方面

服从学校的安排担任小学部

三、

四、五年级以及中学部七年级的音乐课程,在课外认真组织和指导学校举办的音乐活动,在课前,我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课后,积极参加科组活动,与科组同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讨论学习,取长补短,研究教学方法,积极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方法。然后根据要求,写好教案。初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科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三、个人学习

工作之余,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在假期我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

四、努力方向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平时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唱结合,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是对本人思想工作的一点点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数学教

学年终工作总结 | 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教科研室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摘要: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单位的基本运行费,还是科研项目费都存在这样的窘境。在目前科研院所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打破现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是推进单位稳中求进的关键。文章以S研究所为例,分析了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困境,探讨了提高财力保障的措施。以期找到适合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促进科研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益科研院所;财力保障;开源节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分配机制等,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江苏省委、省政府2018年8月也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科技改革30条”) ,为公益性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机遇。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公益性科研院所应通过对财力保障自我“体检”,抓住改革契机,有的放矢,破解单位财力保障不足的困境,最大化利用政策红利,让这些创新“粮草”、科研“礼包”,转换成科技发展的累累硕果。

一、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及资金来源

我国正在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但对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定位基本不变。201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其中,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公益性科研院所承担基础和应用性科研等基本公益服务,其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或上级拨款,一部分来源于单位经营所得,主要由单位基本运行费和科研纵向项目经费、横向项目经费构成。

近年,科研院所项目来源趋于多元化,承担着公益性调查任务、基础科学研究、竞争性科研项目研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以S研究所为例,S所是一家从事海洋、渔业研究的科研机构,具有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其所在省份,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这两年强调“放管服”:改革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方式,优化了预算编制科目;扩大了预算调剂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拓宽了项目直接费用列支范围;改进了项目资金拨付和留用处理方式;放宽了管理横向委托项目经费自主权;强化了成果转化激励等。这些政策旨在下决心、动真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科研资金使用“松绑”。

二、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面临的困境

公益科研院所所面临的财力保障困境,主要来自于基本运行经费不足以及科研经费得不到充足保障两个方面。收支平衡压力很大,或者是“紧平衡”。

(一)基本运行费缺口大

1. 基本运行财政保障率低

公益性科研院所只依靠財政供给这一单一来源,无法保证单位正常运转,这是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以S所为例,财政对基本运行的人员经费保障力度,不足资金需求总量的10%;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单位的单项核定项目总经费仅几万元,还在每年持续压减中。

2. 基本运行费使用效率低

因制度约束不到位、强化单位资金规范管理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基本运行费的使用效率。如科研院所仍保留的公车(业务用车),运行中存在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制度的有效约束远不如机关单位,用车申请流于形式,未严格规范管理,导致公务用车运行费的浪费。

(二)科研业务经费保障难

1. 科研项目申报积极性不高

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大锅饭”心态依然存在,项目申报和工资待遇不相关,且个别有资历的老科研人员自感“荣誉”已满,而年轻同志受限于职称、资历等因素,申报项目难,导致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项目经费则不足。

2.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不充分

首先,项目申报存在个别目的不纯,为职称评审、奖项申报等荣誉,即使得到立项,因对项目本身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使用中过于随意、偏离预算,缺少规划、行成浪费,易造成科研成果无产出、资金使用不充分等。

其次,项目结余经费未充分利用。根据新政策要求,科研项目结束后,结余资金可留于课题组,或由单位统一管理用于科研直接支出。目前这部分经费与日俱增,但大多科研单位,未对其加以重视,存在闲置浪费现象。

3.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受限

首先,项目资金使用中,因种种特殊情况,还不能完全按“放管服”政策细化执行,如S研究所承担的一些公益性任务,项目不允许编制间接费用,扩大间接费用的比例更无从谈起。且“三公”经费使用也仍按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统计上报,受零增长约束,使科研的出国研学等受限,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科研资金使用还难在“钱要用时没有,钱有了来不及花”的尴尬。当年申报的项目,要求自立项则开始实施,支出必然也随之发生,但财政经费下拨要经层层审批、公示等环节,项目从申报到资金下达时限较长,尤其是实行了资金国库支付后,要求专款专用,项目使用中收支一一对应。当项目实施按下了“启动键”,却遭遇了资金难到位的“没钱花”,相对应的是年底当项目资金下达时,往往却错过了项目实施的“黄金期”,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要求将当年的经费使用到位,各科研单位自然又遭遇了“钱花不完”的苦衷。这种人为造成的资金使用“难”,与研究的客观连续性或季节性相悖。

(三)收入增长乏力

1. 盘活现有存量力度不够

盘活存量也是增加财力保障的途径之一,但存在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现象。如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未充分利用出租等手段来为单位争取收益;科研仪器仍存在共享难,也未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给单位带来资金收入;项目结余资金未得到充分使用等。

2. 纵向收入保障停滞不前

纵向收入新的增长点开拓不够。主要是受科研体制、分配机制约束以及单位自身对创新奖励不够细化等因素影响,传统科研优势发挥不足,科研单位在机遇面前,缺乏挖掘、创新精神,新的增长点仍待开拓。

3. 横向收入增长缓慢

科研人员大多忙于日常科研工作,对形成的科研成果缺少归纳总结,导致对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产业技术成果凝练较慢、较少,进而造成科研成果得不到充分转化和推广,难以及时为单位带来收益。另一原因是,部分公益性科研院所,知识分子还处于自筑的 “围墙”内,对社会需求缺少了解,其研究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点”相脱节,对接、融入开放市场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发展理念、形式不够,未实现产研充分融合。

三、提高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对策

针对目前科研院所出现的财力保障困境,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提出提高财力保障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开源,不断提高资金来源总量

1. 最大化争取财政保障,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首先,利用体制改革和新政出台契机,吃透政策、多方努力,最大化争取基本支出的财政拨款,提高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降低自有资金“养兵”压力,筑牢“有钱养兵”的基础。

其次,最大限度争取财政项目拨款,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平台运行经费、实验室改造类修购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的财政稳定支持,既能提升单位软、硬件实力,又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 完善机制,积极寻找新的资金增长点

一是通过增加横向服务,为单位争取创收。以S 研究所为例,如可以通过成立鱼虾病检测门诊部,让实验室检测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增加单位横向收益;也可以利用沿海渔业资源补偿契机,增加鱼苗培育量,参与海洋增殖放流项目投标,为单位增加創收等。

二是通过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的形式,争取项目经费。联合申报既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也增加了项目的推广性。因为一方面由于企业共同参与,增加了资金的配套投入;另一方面,这些成果或产出,由于前期由企业共同参与,得到了同步验证和认可,容易使市场产生信赖,增强了投资者的收益信心,为推广打下市场基础。

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可以考虑通过打破传统的部门分组,组建临时课题组,再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绩效鼓励机制,同时完善间接费用绩效奖励和成果转化绩效考核机制等,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使科研人员通过“各显神通”来提高自身收入水平的同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四是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反馈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争取承担的公益性科研任务,能结合公益院所的财政保障率,适当考虑调动科研单位积极性等因素,安排公益性项目的间接费用等,让经费在增长的同时,更具自主性,更有利于科研事业发展。

3. 服务基层,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活动的本质是为了转化应用,因此要重视成果和转化的关系,形成围绕转化搞科研、利用转化促科研的良好局面,最大化地实现成果转化收益。以S研究所为例,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承担编制资源保护及补偿方案、渔具网具鉴定技术等政府购买服务等,既满足基层需求、帮助排忧解难,又通过成果转化,带来收入,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4.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用好结余资金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对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同样重要。为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将现有优势存量固定资产开发转化,如资产出租、仪器共享等。充分利用好项目结余经费,既可以给予青年科技人员“第一桶金”,让他们放心起步,又可满足单位发展新领域、进行初步探索的需要,摆脱各种考核指标限制,大大降低了前沿探索压力。

(二)节流,努力提质增效

1. 做好资金的统筹调控,优化支出结构

从资源配置入手,做好资金的统筹协调。如何科学配置有限的财力资源,建立符合单位发展要求的经费管理体系,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在现有资金来源结构基础上,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从保平稳出发,处理好基本运行收支和单位总收支的关系;二是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三是从资金统筹的角度,处理好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关系,在项目养单位和单位养项目间寻找平衡点。

2. 切实加强监管,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加强资金监管,该花的花,能省的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通过风险点排查,制定完善的内控体系,加强各项支出的量化绩效考核,避免资源使用效率低和不必要的浪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金使用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单位经济运行可持续。

3. 通过联合培养学生,加强与高校合作

通过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能提高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研究生在学习中,可以承担课题的基础工作,助推了科研工作也节约了聘请临时劳务人员的开支;另外,科研单位因为规模和综合实力的限制,仪器设备不管从先进程度,还是数量上,都远不如高等院校,通过和高校的合作交流,能弥补科研院所因财力不足无法购置满足需要设备的不足。

四、结语

作为公益科研创新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公益性科研院所,其财力保障面临的问题,虽普遍存在,但通过我们开源和节流相结合、盘活内部资源和最大化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努力,这一现状势必会从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其财力一旦得到提升,也将推动科研创新工作更上新台阶,为政府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万年青.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9(21):54-55.

[2]袁敏,夏凯丽.科技经费改革下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9-21.

[3]刘蓉蓉,张江丽,石明桢,熊明民.农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01):16-1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教科研室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 要】 科研课题管理、核算是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创建将众多课题分类管理、多层面核算,使所需数据快速高效生成,以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通过主辅系统结合的科研课题财务管理的新平台。笔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这一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科研课题;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系统

一、引言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科研课题的管理、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院财务工作量的40%,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纵向课题,各课题不仅实行分类与单独双重核算,而且要进行长期跟踪与管理。不论是纵向课题、横向课题还是其他课题,每个课题涉及八个成本项,其中纵向课题还有二十七个费用明细项。在日常核算中,各课题负责人要知道每个课题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每年年底95%的课题要进行结算,30%的课题有水电费、管理费等分摊,最后将各课题结转成本,收入与支出相抵,结余为下年收入,重新开始新一年的核算。如此庞大的数据运作,不仅要求数据正确,而且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将影响后续工作,特别是年底决算工作的正常运行。

要解决上述问题,只靠现成的商业软件-“用友ERP-U8”系统(以下简称用友系统)只能完成一半的工作,而且数据分散在不同的表中,给数据的分析、查询、利用造成一定的困难,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各课题的全部情况。为此,需要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满足我院科研课题财务管理需求的管理系统,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满足我院科研管理发展的需求。

二、科研课题核算、管理的基本流程

研究院的科研课题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其他课题三类。每一类按课题分别在不同的收入与支出科目核算,收入类总账科目为:拨入科研费、预收账款、其他业务收入;支出类总账科目为:科研成本、技术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每个课题的收入按科目、部门核算(三栏式账簿),支出按科目、部门、项目核算(多栏式账簿)。

由上面会计核算可知,要想得知某一课题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在用友系统下,财会人员要查询收入科目、支出科目及相应的辅助核算,至少要操作五步,才能得知该课题的基本情况。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如果需查询纵向课题的二十七个费用明细项需到管理会计的项目管理中才可查询,而且每年的数据在当年的账套中,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用友系统在科研课题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实时查询各课题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及其他相关情况,必须将涉及科研课题核算的科目、辅助核算项目、代码通过接口系统导出到“科研课题管理系统”,通过重新计算、分类汇总、多重关联等功能,实现科研课题的集中核算与管理。

三、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一)从各系统接口导出、导入的数据正确可靠

系统基础数据来自用友系统,收入科目是按部门核算的,支出科目是按项目、部门核算的,两者唯一的共同点是收入科目与支出项目中的课题号相同。由于用友系统对会计数据的采集、编辑、加工都是通过编码进行的,只要编码不同就可视为不同的科目、不同的项目,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同一课题号重复出现的情况。为此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

(二)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系统的数据通过导出、导入、建立关联、进行分析计算等过程,最后导入凭证库,每个细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若有一步出错,可能导致整个过程失败,出现数据错误,需要重新开始。这就要求系统设计尽可能稳定可靠,保证多次的数据导入、导出不发生错误。

(三)操作简单、减少人工干预

在用友系统众多复杂核算的基础上利用基础数据构建满足我院要求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这就要求操作简单、方便、直观,避免操作人员对数据的修改,减少人工干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多向交流功能

财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交流模式,系统的报表数据应能够生成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分别生成SQL、VFP、ACCESS、EXCEL等数据格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五)系统的可扩充性良好

系统的设计应层次分明,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以适应业务迅速发展、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要求。

四、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构建

作为研究院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核算系统,实行主辅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和构架,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的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科研课题管理信息的需求,全面反映科研课题的收入、支出基本情况。系统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一)数据导出

从用友系统将数据导出为所需的格式文件,有三个收入科目、三个支出科目、三个项目目录,由于各科目的设置格式、核算方式不同,分别导出到不同的表中。数据导出流程图见图3。各种报表格式见表1、表2、表3(以横向课题为例)。

(二)数据导入

将各个表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格式导入该系统。

首次数据导入:由于从用友系统中导出的数据,各字段长度过于长且复杂,数值型字段长度20位,小数位数5位,字符型字段都比需要的长度要长,有的字段是不需要的。因此要将数据通过接口系统转换为已制定好的标准格式,减少数据冗余度。

二次数据导入:将各部门填制的结算表,输入或自动导入各对应字段,与前面数据表合并,产生新的数据表。

(三)统计计算

分科目、项目、部门按课题号进行关联计算,统计出每个课题的收入、支出、结余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正确性,克服用友系统中课题号重复不提示,部门不对应不提示等弊端,分别采用计数法、正负数相抵法、以收入部门为主与支出部门相比较法,及时提示会计人员查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四)输出报表

随时可按部门、科目性质输出各课题收支余情况表,并转换为EXCEL表格形式,提供给各部门。报表的发布形式有:打印纸质、E-mail、导出至载体见表4。

(五)按比例计算

年底除正常运算外,按一定比例再计算出各课题成本、留存、结余等,数据全部正确后,按部门、科目性质生成各标准数据模板,以备生成凭证需用。

(六)导入凭证

导入成本:将生成的标准数据模板,通过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由数据接口系统分科目、项目、部门等导入数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见表5。

结转成本:各课题成本全部进入用友总账系统后,系统登账生成全年数据,将数据导出为标准模板格式,通过接口软件冲销成本、抵销收入、自动得出结余,生成所有科目的记账凭证数据见表6。

(七)输出凭证

全部数据导入完毕,凭证已自动生成。进入用友系统,按凭证号输出各个凭证。

(八)历史数据

将各课题收入、支出科目的所有发生数据及各课题二十七个专属要素按部门、科目性质等规律追加到历史数据库,形成历史数据。

(九)数据综合利用

对历史数据、当年数据通过整合,实现对数据不同方式的利用,满足各个时期、各种用户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五、应用效果

(一)数据清晰、直观,所见即所得

凭证数据经过组合、分解、再组合等过程将数据融合在一张表格中,随时查询、输出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特别是年终结算所需大量数据按部门、课题名称、课题编号、管理费等多项数据排列,满足各种用户对信息的不同需求。集核算、管理、凭证生成多种功能于一体,各系统间的数据传递实现无缝连接。

(二)年底结算,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应用本系统使科研课题年底结算、成本结转、制作凭证,由8~10天缩短为2~3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007年三大类课题共计779个课题,每个课题有8个成本项,结算后有数据5 530个,结转成本数据2 230个,冲减收入数据779个,再加上辅助数据,总共数据9 500多个。在年底结算、决算,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若一笔一笔录入数据,其工作量是非常之大的(每笔凭证都要输入部门、项目辅助核算)。

(三)主辅系统结合,搭建科研课题管理平台

用友系统搭建了一个科目、项目、多功能辅助核算齐全的核算、管理平台,其基础数据丰富、多样,科目编码多级设置,是一个多层面的核算体系,但是只靠商业软件提供的核算,即使再精细也很难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只有靠主辅核算互补、编码内外结合,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该系统的建立为科研课题管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科研课题管理由分散型到集中型、粗放型到精细型,全面覆盖各个课题。

(四)动态设置,系统操作灵活方便

通过配置参数、修改公式,即可计算出各课题对应的成本项及其他各项数据。数据达到最大限度共享,做到一次输入多次应用,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为各部门及时提供每个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加强资金核算工作。

六、结语

本系统以基础数据为起点,经过数据的多次应用、组合等流程,得到必需的数据,可以随时获取大量动态信息,满足了科研课题管理的需求,解决和弥补了用友系统在科研课题核算、管理方面的诸多不足。它集管理、结算、凭证生成于一体,将众多课题的收入、成本直接写入用友系统凭证表及其他相关表中,极大地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每一个课题的相关数据不受年度限制及时、准确地转存到“历史数据库”,便于数据的查询、分析、利用。本系统的开发和成功应用对提高科研课题的管理水平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把科研课题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薇.我国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浅析[J].会计之友,2007,(6):60.

[2] 侯志军.浅析银行中间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200-201.

[3] 胡义芳,欧阳腊梅.我院财务状况分析及领导查询系统的开发与链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财务软件开发成果论文集,1997.39-55.

教科研室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变我们的方方面面, 而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发展。为了给科研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最为关键的在于确立现代科研管理思路因为思路的转变关乎科研管理改革的全局。只有建立了正确的科研管理思路才能提升科研能力, 而管理思路的来源就是创新, 它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 而且还能够为科研院所增强活力, 提高竞争力和科研水平, 最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起一种全民创新的氛围, 提高我国的整体创新水平, 最终提高综合国力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创新是前进发展的动力, 在科研管理总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当前科研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意识的淡薄

因为大多数科研院所属于国家科研单位或国有企业, 承担的项目多数来自国家计划, 自身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使得科研院所在科研工作上更偏重上项目、报成果, 很少关心科研成果是否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尽管我国已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但科研人员的思想依然陈旧, 长时间以来的科研成就依然存在, 极大的限制了创新思维的扩展。不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 结果只能是科研能力停滞或者进展缓慢。

2.2 创新人才的失衡

作为科研管理的领导, 很多都是在本专业具有很高成就的人, 他们个人的科研工作能力可能很强, 但是在管理创新方面的能力却不容乐观。由于他们对创新管理方面动的不多, 其结果可能是既没有提高一个团体的科研能力, 本身的研究工作也不会有很大突破。所以在管理上人才存在着不平衡, 限制了科研能力进展。

2.3 投入多, 风险大

要想进行科研管理创新, 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资金的虫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大量的资金, 则难以进行科研管理创新。另一方面, 科研创新涉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 是一个缓慢的周期过程, 科研管理相对复杂, 科研管理能力不够科学和完善。投入多、风险大两大创新特点使许多科研院所“望而却步”。

3 提高科研管理创新能力的建议

3.1 创新内部环境

这里的内部环境主要指一个科研单位的内部组织文化。现在组织文化已被广泛认可, 良好的组织文化是促进创新实现的环境之一。组织文化概念包括组织的理念、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组织执行力。组织的文化是不是崇尚技术, 也是考察一个组织是不是适合于技术创新的一个标准。尽管组织文化是一种意识, 一种精神, 但是如果能制定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 并最大限度的深入员工和科研工作者心中, 让每个人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那么科研的创新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3.2 各类人才是管理创新的主体

(1) 人才的组建结构合理化。在一个科研单位中, 人尽其才才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关键。人才的知识结构合理化是指在在一个科研创新团队中, 构成的人员知识与技能应相互补充。一般来说, 创新团队至少应具备以下人才:创导人才, 新的、前瞻性的思想的提出者, 引领创新活动走向的人;组织人才, 即协调管理创新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协作, 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学识的人;经济人才, 经济思维活跃, 对市场的走向有一定的洞察力, 熟悉创新项目的市场前景, 创新的成本和社会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可以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建议;技术人才, 把创新思维附诸实践的人, 这类人的技术能力较高。

(2) 人才的激励。科研人才是高素质人才, 择业的选择性大, 人才的流动也就更加频繁, 这对科学研究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应改变以往的用人态度, 将人才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不仅要实现才人的价值, 更要激励人、培养人, 实行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除了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外, 更应该制定科研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科研能力。激励要公平, 力度要合理, 要使员工看到努力的希望。

3.3 创新动力

创新的动力有很多, 本文只对其中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资金和技术积累。 (1) 资金。创新的动力有很多方面。资金可以说是较直接的动力, 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 在整个科研过程中, 几乎每个环节都要注入资金。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谈。充足的资金不仅使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转化经费有了保障, 还可以改善科研人员的待遇等。总之, 资金在科研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 管理中注重技术的积累。技术能力越强, 研发的周期就会越短, 这将极大的增加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里主要谈两个方面:一方面, 对技术的管理, 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积累才有可能实现技术创新, 才能为科研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在实际科学研究中, 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在已有的技术积累里寻找创新机会。

3.4 降低创新风险

创新管理过程中, 要实施一系列降低风险的保障措施, 以保证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把创新风险降低到最低, 提高创新管理的实效。

(1) 信息化管理。在科学研究之前, 首先应该大量的搜集相关的资料, 有针对的性寻找自己科研相关的资料, 做好专利文献检索和分析论证工作, 全面收集整理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国内外各种资料, 获得数据, 为技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获得的信息量越多越丰富, 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就会越低, 所以风险的不确定性与所获得的信息量是有一定关系的, 信息量越少, 不确定性可能会越大, 因此搞好创新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我们必须大量的搜集信息, 并进行归类整理, 理清思路。

(2) 全过程持续管理。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很多, 创新过程相对其他研发过程也复杂得多, 因此有效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目的是为了保证及时发现风险, 进行风险的动态识别、监控, 并采取有效措施, 规避风险, 使风险降至最低。这种管理在创新过程中应持续进行直至一个创新工作的结束。

摘要:科研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强大的根本, 是一个科研院所占有竞争力的源泉。它对一个科研院所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个科研单位要想保持竞争力和提升水平,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下大力气抓好科研管理工作, 向管理要效益, 达到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目的。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科研管理创新的一些基本思路。

关键词:科研管理,创新,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院所的制约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 2005.

[2] 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教科研室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非盈利组织 科学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美国 北京市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是美国非盈利组织中比较典型的科研机构,主要职责是推动美国癌症研究计划的执行。以NCI为例研究分析美国非盈利组织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JAST)是北京市属的多学科、综合性、跨行业的大型科技研发机构,主要职责是: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BJAST是北京市一级预算单位,科研经费除通过申请各级各类竞争性项目获得之外,涉及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的科研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以BJAST为例,研究分析北京科学事业单位年度预算中的科研经费部分的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美国非盈利组织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1.1 预算流程

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是美国非盈利组织科研经费预算的宏观统筹协调机构。美国财政年度是从每年10月1日—次年9月30日,每一财政年度预算编制通常提前18个月开始。2016财年预算方案编制阶段启动时间为2014年4月,结束于2014年秋末,阶段性成果是向联邦政府提交预算方案。NCI2016财年预算的编制过程,大致包括方案编制、陈述修订和预算审批三个阶段,见图1。

在方案编制阶段,NCI领导层将首先会同其主管单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其他实验室人员开会讨论并确定预算方向;然后在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由NCI科学计划与评估办公室、预算与财务办公室等起草方案。在草案出台后,扩大范围征求意见,是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下一财年的经费需求,形成专业预算方案(Professional Judgment Budget)。预算方案首先参照2015年预算经费,结合物价指数、考虑通胀估算,得到基础经费额度;然后列出希望增加投入的款项与金额。陈述修订阶段从2014年10月—2015年2月初。在该阶段,NCI预算委员会向国立卫生研究院等部门阐述其发展目标、研究成果和未来方向等,重点强调其未来研发政策。同时NCI还将遵循联邦政府的最新预算指导方针对预算方案进行修订。每个联邦机构都会提交一个国会建议报告(Congressional Justification),该报告详细阐述机构使命,并提供了2014年(已执行)、2015年(正执行)和2016年(预算)经费数据和相关分析。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联邦预算方案。美国国会收到预算方案后便进入了预算审批阶段。在2015年的2月—4月间,两院拨款委员会相关子委员会听取NCI预算依据陈述和外部专家对NCI预算方案的意见后会对预算方案进行修订并提出预算决议案,该决议案经国会批准和总统签署后正式形成。

1.2 经费构成

美国科技管理部门或美国研究机构在获得联邦政府预算经费后,通常采取项目的形式对经费再次进行拨付。为了保证科研经费的正确、合理和有效使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来实现统一管理。由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发布、与非盈利组织相关的通告共4个,分别为Circular A-21、Circular A-110、Circular A-122和Circular A-133。高校、非盈利组织(不含高校)、政府机构和商业组织4类机构可以获得资助,但它们在获取联邦资助时适用不同的管理通告或成本准则通告,见图2。

高校在接受联邦科研经费资助时,遵循Circular A-21中的相关规定预算成本和核销开支;高校之外的非盈利组织则将依据Circular A-122列支成本。同时,两者都必须遵照Circular A-110和Circular A-133中的条款组织实施项目并接受相关审计。NCI依据Circular A-122列支成本,遵照Circular A-110和Circular A-133组织实施项目并接受相关审计。其预算成本包括直接成本(Direct costs)和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s)两部分。

直接成本是可明确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对象、或能以较高的准确度直接分配到具体项目/活动上的费用,直接成本的特征是可追溯,大致包括:工资薪金与福利费、材料消耗费、设备购置费(含大型专用设施使用费)、差旅费和转包合同等。

间接成本是由诸多项目共享、没有明确的归属但在日常运转和项目执行中必不可少的费用,如建筑物与设备的折旧/使用费、设施运行与维护费和一般管理费用等。直接成本一般根据实际需要列支,间接成本则以直接成本为基础,由间接成本比例确定。间接成本比例(Indirect cost rate),是美国联邦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之一,指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修正总额的比重,由研究机构与联邦部门于上一财年前协商确定,并长年有效。若项目的直接成本实际需求进行列支总额为14 7250美元,设备费为60 000美元,则直接成本修正总额为87 250美元,假设该机构经协商后确认的间接成本比例为50%,则可计算出间接成本金额为87250的50%,即43 625美元,所以该项目的预算成本为147 250+43 625=190 875美元。

1.3 支出科目

NCI遵照的Circular A-122共对52个费用款项的涵盖范围、是否允许支出、适用情形等进行了详细的、原则性的说明。该通告强调,无论这些款项属于直接成本还是间接成本都必须遵照执行;对于未列出的款项,参考相似款项或关联款项来判断其是否允许支出。不允许列支的费用,共15项,包括含酒精的饮料费、坏账、应急费、与犯罪/民事诉讼/索赔/专利侵权等相关的抗诉与起诉开支、与捐赠相关的费用、娱乐费、罚款、筹资与投资管理、私人使用的物品或服务、住宿和个人生活费、与闲置设备/闲置产出能力相关的费用、游说费用、其他资助协议或合同的损失、组织费用和销售与营销支出。

2 北京市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2.1 预算流程

BJAST院条件处和院科研开发处是科研项目预算的统筹协调机构。北京市的财政年度是自然年度,即每年1月1日—12月31日。BJAST的项目预算编制在市财政预算编制的基础上提前进行,一般提前12月。2016年项目预算方案编制阶段启动时间为2015年2月,将结束于2016年2月,大致流程包括预算项目策划与申报文本编制、申报文本完善、项目审核与预算评审,以及预算审议批复四个阶段,见图3。

在申报文本编制阶段,BJAST下属各单位进行项目策划,提出立项需求、编制项目申报文本和经费预算,单位学术委员会从各单位规划、年度重点工作、建设需求等角度论证所有涉及科研项目,下属单位领导班子讨论确定单位立项意向提出项目立项需求和经费需求。在上报之前,进行同行评议,由业内专家对项目时间、预算、团队、目标和风险控制进行可行性论证。

在申报文本完善阶段(即申报文本上报后、预算评审之前),院各相关部门组织申报单位对通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进行申报文本修改与完善。所有申报项目及预算经院长办公会审查通过后录入市财政项目库。

项目审核与预算评审阶段,通过申报文本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预算评审。预算评审由市财政局委托第三方评审机构组织进行,对入库项目经费合理性进行评议审定。该阶段评审或再次引入同行评议或委托专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BJAST在预算批复前会上报预算申请报告,该报告会阐述当年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与下一年项目立项依据及经费需求。市财政局将参考经费评审结果,上报市人大审议。人大会对项目立项情况与经费计划使用方向进行质询,通过审议的项目由市财政局批复。

2.2 经费构成

与教育事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各科学事业单位一样,BJAST项目预算执行遵照《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同时执行政府采购管理、会议费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结余资金管理、国库管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等系列管理办法。涉及科研的项目与其他科学事业单位相同,参照市科委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直接补助经费的支出范围一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费用是指指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不超过15%,经费自理事业单位、企业不超过20%;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对于BJAST,由于项目预算是部门年度预算的组成,间接经费暂时不允许列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竞争性科研项目则可以列支,因此BJAST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结构只有直接费用部分。

2.3 支出科目

科学事业单位参照执行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档案/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咨询费和其他费用。间接经费主要包括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为项目(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以及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BJAST的科研项目目前不能列支间接费用,支出科目仅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档案/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咨询费和其他费用12项。

3 两种预算管理的对比分析

3.1 相似之处

3.1.1 编制周期相似

以NCI为代表的美国非盈利组织预算编制提前18个月进行,以BJAST为代表的北京市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提前12个月进行。提前一年到一年半时间,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以编制合理、科学的项目预算,为预算财年的经费执行做足了准备。

3.1.2 经费结构相似

以NCI为代表的美国非盈利组织科研项目预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BJAST为代表的北京市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预算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计算对象是一定的产品,成果转移转化后成本可以结转,有利于成果定价,有利于节约。而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因此成本概念、成本意识有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更有利于后补助、股权投资、风险补偿金、基金、贷款贴息等项目资助形式的推行。

3.1.3 管理流程相似

以NCI为代表的美国非盈利组织科研项目预算在获批前要进行酝酿、编制、修订、报告和审批等流程。且管理流程规范,对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工作事项和阶段性成果等都有着统一的要求。以BJAST为代表的北京市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预算在获批前也要进行相似的流程。流程控制保证了预算编制的节奏和质量,有利于科研机构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每年的预算编制过程等同于一场关于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及其经费投入的大讨论,不仅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目的明确的预算方案,也有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实施、监督和评价。

3.2 不同之外

3.2.1 预算方法不同

以NCI为代表的美国非盈利组织科研项目预算是“增量”测算法,考虑了通胀估算,在已完成、正执行及未来需求的基础上编制而出。

以BJAST为代表的北京市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预算是“零基”测算法,没有考虑通胀估算,并未在往年度预算经费使用基础上进行系数修正,预算经费都是根据实际需求测算而出。这就为刚性预算的执行埋下隐患。由于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一般相差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物价水平和产品生产等都会发生变化,预算编制未留出弹性空间,执行预算必然导致出现一些无预算支出、无法支出或结余经费等现象。

3.2.2 管理制度不同

以NCI为代表的美国非盈利组织科研项目预算的管理在“资助前”有管理条文,“资助中”有准则约束,“资助后”有审计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了项目成本准则。科研机构遵照管理通告和成本管理准则即可,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资助过程公开透明,有效地降低了经费资助中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如,为保证科研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每一非盈利机构都需要与科研管理部门确定间接成本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不仅为间接成本预算提供了依据,也规定了间接经费的核销内容。另外预算编制参与讨论的利益方较多,不仅包括机构部门本身及其上级管理部门,还涉及国会拨款委员会、学术共同体等诸多群体

而以BJAST为代表的北京市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则不同。“资助前”的间接费用不能列支,没有考虑科研机构人员、体量的变化,所需一些间接费用机械的以在编人员数量、设备台件来测算相关费用并列入基本费用中;个别费用由于科学事业单位费用总额控制,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列支,只能在额度范围内调整。“资助中”执行刚性预算,灵活度较差,特别是预算批复后由于物价、成本生产等因素导致变更较多,影响审计结果。“资助后”项目审计由第三方来完成,同时市财政局对项目和部门有一套严格复杂的绩效考评流程。另外预算编制参与讨论的利益方相对NCI较少,主要是申报单位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参与评、议、审的同行和第三方较多。较之NCI,BJAST编制预算团队的力量薄弱很多。

3.2.3 支出科目明细程度不同

以NCI为代表的美国非盈利组织的科研项目支出科目较为明确、精细,Circular A-122、Circular A-21分别规定了52和54个款项,对可列支和不可列支的费用款项及其适用条件有着清晰的界定和说明,几乎穷尽了日常常见的支出内容,对不可预知的费用则提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及参考依据。尽管繁琐,但对保障经费管理工作的实施与高效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BJAST为代表的北京市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预算科目按当前财政要求,为实现并进行功能支出与经济支出双重统计,科目的功能支出分类与会计记账用的经济支出分类科目不完全对应。如: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中的劳务费,实际支出时会计记账记入经济支出分类科目中的劳务费里,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中的咨询费,如果是个人咨询费记入经济支出分类科目中的劳务费,如果是企业咨询费则记入经济支出分类科目中的委托业务费;更如软件购买费用,与设备配套软件列支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设备费,专业软件列支档案/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但在经济分类科目中都记入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并进行资产管理。

4 结语

正值科技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对单位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比美国非盈利组织与北京市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

4.1 依法构建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体系的做法值得借鉴

Circular A-21、Circular A-110、Circular A-122和Circular A-133等都是美国非盈利组织进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必须遵从的法律和标准,规定明细到可列支的科目,做到了科研预算编制有法可依,经费管理有法可依。这种依法来构建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的做法是北京市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值得借鉴的。

4.2 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分析及绩效考评制度中应体现出科学事业单位的特征。预算管理要符合科研发展规律,可借鉴投资理念和成本核算理念对科研项目进行引导和绩效考评。要能够容忍失败,在成果应用为终极目标的基础上允许自由探索。

4.3 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体系需进行合理设计

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科研活动过程和科研规律合理、清晰界定支出范围、内容和科目,实现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标准的相对统一。要能够尝试多种资助方式,以结果为导向的情况下放宽科研经费使用权限,允许经费科目合理调整。探索科研的全面项目制资助和管理,即打破基本经费+项目经费的预算结构,将人员运行成本列入项目进行管理,实现科研成本的合理测算和真实归集。

4.4 探索更多预算评、审、议的形式和方式,其目标由“卡”和“砍”向“导”和“助”转变

学术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或第三方机构等与预算需求单位的目标要趋于一致,实现预算需要单位预算执行年度科研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祁玉峡.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J].河南科技,2011(9):36-37.

[2] 戴国庆.美国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6(1):17-22.

[3] 赵俊杰.美国联邦政府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概况[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1(6):22-25.

[4] 湛毅青,刘爱东,程楠,等.中美高校政府科研经费成本控制机制比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3):539-545.

[5]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Circulars: Educational and Non-Profit Institutions Documents [EB/OL].https://www.whitehouse.gov/omb/organization.

上一篇:厚黑学读后感讲解范文下一篇:行政执法岗位责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