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技术发展论文范文

2023-09-16

电源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水电联产可以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关键词:海水淡化;水电联产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0%。目前常用的局部地区缺水解决方案有远程调水、地下取水、建造水库等,但是长期使用造成了水资源枯竭、浪费土地、地面下沉和破坏生态等众多弊端,且均属于淡水存量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淡水危机,电力行业是一个高耗能行业,尤其是水资源,电厂用水量非常大。

海水淡化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其中蒸馏法和膜法已经成为主流技术。(1)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

1.海水淡化的原理及工艺

1.1 多级闪蒸

多级闪蒸(multl-stage flash,MSF)是蒸馏法海水淡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较大型的海水淡化装置多采用MSF技术。大港电厂二期工程引入了美国的MSF海水淡化装置,这是我国的第一套大型的海水淡化装置。(2)沿海地区电厂海水淡化的优选方案分析

MSF主要原理是:将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引入到一个压力低于海水所对应饱和蒸汽压的容器内,部分海水迅速汽化,冷凝后便可得到淡水;另一部分海水温度降低,流入另一个压力较低的闪燕室,又进行重复蒸发和降温的过程。将多个闪蒸室串联起来。室内压力会逐级降低,海水逐级降温,因而可连续产出淡化水。(3)海水淡化及其在电厂中的应用

多级闪蒸不需要高压蒸汽作为热源,特别适用于与热电厂相结合的大型淡化厂。若将建在海滨的核电站的发电,与这种海水淡化和海水的其他方面的利用结合起来,将是一种很经济的综合联产方案。(4)海水淡化和电厂水电热联产

1.2 低温多效蒸馏法

低温多效蒸馏(multi-effect distillation,MED)技术是指盐最高温度低于70℃的淡化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成熟的高效淡化技术。(2)沿海地区电厂海水淡化的优选方案分析

MED的主要原理是:将一系列的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器串联起来,蒸汽进入第一效蒸发器,与进料海水热交换后冷凝成淡化水;海水蒸发,蒸汽进入第二效蒸发器,并使几乎同量的海水以比第一效更低的温度蒸发,自身又被冷凝。这一过程一直重复到最后一效,连续产出淡水。(3)海水淡化及其在电厂中的应用。

位于河北黄骅的国华沧东发电厂使用的就是这种淡化技术。(5)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技术在电厂的应用

1.3 膜法淡化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反渗透商品化以来,在脱盐市场上应用反渗透便迅速增长。第一支复合膜于70年代中期开发成功,而第一个海水淡化系统则是在7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6)海水淡化在锅炉补给水和工艺用水系统中的应用随着反渗透膜材料的不断改进,海水反渗透SWRO(sea water reverse osmosis)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已成为蒸馏法海水淡化系统的主要竞争对手。

SWRO的主要原理是:进料海水经过预处理,然后经高压泵升压后进入膜脱盐设备,使海水通过反渗透膜。SWBO的主要能耗是电能。为提高系统的效率,增设了能量回收装置,可节能35%~60%。(7)

华能玉环电厂4XIOOOMW机组,采用的海水淡化系统是双膜法,即超滤+反渗透工艺,设计产水能力1440m3/h,合3500t/d。

2.水电联产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水电联产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电力联产、联供。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耗电力和蒸汽的成本。水电联产可以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国内外很多海水淡化厂都是和发电厂建在一起的,这是当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

在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海水淡化趋势势必为人们所重视。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必将出现一个飞速发展的局面。作为资源的最有效整合方式,水电联产,将走在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的最前线。

电源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立足农村供电特点和需求,研究解决农网智能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技术问题。以建设智能化农网为中心任务,密切结合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以实现农网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为农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逐步深化、注重实效等推进原则,加快其改造升级,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网配电;经济运行;分布式能源

1农村配电网智能化

智能电网技术用于农村配电网系统,实现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配电网能源消费的可控、能控,在主网故障前提下的自动恢复、需求调节等。由于与城市中心比较,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负荷集中度偏低、分散性更强,因此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采用智能电网技术时,可以利用它完善的数据基础,更加准确地获得和预测负荷的大小和地址、从而减轻系统基于不确定性的负荷。

1.1提高农村配电网经济运行

1)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多采用长距离、辐射式配电线路,因此电压降大,变电站运行电压偏低,导致线路末端电压不能满足用户的电能质量要求。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在线路末端安装电压传感器,并将电压信息传送给变电站,通过调节运行电压使变电站电压满足末端最低允许电压、线路终端保持适当的电压水平。这样既可以提高用户用电需求,又降低配电网的线路损耗,优化配电网电能质量。2)利用变电站、线路数据,付费电能表和传感器数据,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完善的运行信息,从而计算线路、变压器损耗和进行负荷平衡分析。3)针对农村地区分散的特点,通过智能计算通信网络可以获得需求控制和价格控制信号。在电源短缺进行需求控制时,可在农村配电网上安装新的需求控制/影响系统,采用更复杂的双向通信监控系统,实现负荷的可控和能控。4)随着“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执行,农村地区的基本用电需求发生了根本改变,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强。在终端用电设备方面,普及的节能照明设备和智能家用电器具有“非线性”的负荷特性,其功率因数低,并伴有谐波输出,导致闪烁和变压器超载现象日益增加,直接影响用户的电能质量。为此,可通过智能电网的传感器技术,加强谐波监控,降低电网中的谐波成分,来提高电网运行质量。

1.2分布式能源的影响

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确保配电系统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电源储存,协调波动性和间歇性。这对于偏远地区或孤立地区的发电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些地区的发电燃料运费比燃料自身的费用高。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相比大网输配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空间巨大,其中首选应该是离网型风力发电技术。

1)鉴于农村地区的用户分散性,应考虑适当的分布式电源。农村配电网络分布式电源包括:小型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微型家用风电机、沼气和生物质能发电以及传统的分布式电源。将来,个体的3 MW-5 MW风电机会连接到农村配电网系统。在农村配电网上选择性接入可靠性强的分布式电源,可以有效形成电压支撑和备用电力源,以降低高峰负荷、减少网络损耗;在与主配电网由于故障断开而孤立运行后向配电网运行设备提供恢复电源,有利于故障后主网的恢复,可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电能质量。2)考虑将来电动汽车充电桩或充电站的影响。由于这种能源的地点是变动的,很难预测其注入配电网系统的数量和时间,因此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挑战。

1.3无功优化和补偿技术

根据电网结构、负荷性质、运行参数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无功优化补偿配置,使得农网在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基础上,达到农村配电网指标最优,有效提高农村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1)中压网无功优化补偿。农网中中压馈线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分支多、节点多,将整个中压网作为整体进行无功优化很不现实,为此采用简化方式,对每条馈线进行无功优化计算和补偿,在此基础上以整个中压网为对象,计算其对高、低压网无功补偿的影响。在补偿方式上可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10kV线路上设置高压并联电容器,一种是在10/0.4kV配变低压母线上设置低压并联电容器,也可选择高压集中补偿和低压集中补偿混合方式,同样,对谐波较严重区域加装滤波装置。在运行阶段根据实际负荷状况,对已有的补偿设备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使设备发挥最大效率。2)低压网无功优化补偿。低压配电网及以下无功优化补偿以台区为单位,主要针对低压电网末端用户侧的电动机随机补偿,有电动机就地补偿、配电室集中补偿以及电动机就地补偿和配电室集中补偿几种模式。

1.4地理信息系统好停电管理系统

由于农村和边远地区负荷相对分散、地理条件复杂,因此在农村智能化进程中增加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记录用户的地理信息、用电综合信息,改善系统运作和提高运行效率,有利于农村配电网效率优化,合理分配电能,同时便于配网自动化故障寻址、故障范围分析等功能的实现。

停电管理系统是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功能,可以监控配电网运行状态。在供电中断后,通过只能计量装置表和其他传感器可获取停电地点和设备信息。MS系统可以准确的记录断电原因及地点,通过对MS系统上传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将更加准确记录断电前后的运行数据,有利于故障原因分析,以便制定更加有效的电网检修维护决策,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指标。

2经济可行性分析

考虑到长距离输配电线路成本高,而分布式发电成本低,线路损耗小,发电容量、输配电容量投资递延。因此在发电网不能覆盖的地区,利于可再生能源建立独立的小型发电系统,可满足当地用电需求。

我国目前没有强制的考虑智能化的农村电网规划标准。在农村配电网建设初期,智能电网的投资昂贵,可行度不大;但随着“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推广和实现,农村智能电网技术一次设备技术的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可分阶段、分地区逐步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进程。

3结束语

智能电网技术是电网企业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重要技术创新,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发展,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智能化监控技术的研究突破和工程应用,具备全景化预警控制,可视化多维监视,智能化故障处理,一体化运维支撑等特征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将成为今后农网改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农村配电网系统的工具和方法将发生变化。通过智能电网可改善终端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在故障情况下减少停电时间,加快网络恢复速度,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服务和更先进的技术,践行电网企业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董霞威.配电网自动化中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及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3,05.

[2]刘晨.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通信.2003,10.

电源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运用了各类电子产品,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功能也在不断地提升。本文将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分析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趋势

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也有了明显地进步,电子技术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游戏、电子光纤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是由于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从而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地解决,并掌握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才能使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立于不败之地。

1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有竞争,就必然要付出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荣誉。当今的社会形态和国际经济的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注定了其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数据交换,简称EDI。EDI是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一种无需人工介入的电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直接让计算机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这种新型高水平电子信息应用方式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在科技力量的推动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不断的面向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保障,所以,无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在未来社会,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都将给予最高的重视,国家的态度也是其发展的必然性。

2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2.1 技术人力严重缺乏

目前,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不可否认,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确不少,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从事的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单一型的人才,所从事的领域也仅仅只是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并不多见,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这些技术人才中,高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严重欠缺,同样制约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2.2 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发展环境资源的紧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几个方面。这些现象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力。

只有为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会使电子技术人才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水平。

2.3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很理想,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机构的不合理,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那么就要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根据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

3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虽然在国际上能够排在前几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必须要看清它的发展趋势,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逐步完善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

3.1 集成化及移动化

随着半导体向SoC(片上系统,即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一个完整系统)方向的发展及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有向着集成化和移动化发展的趋势。在所有关键技术中,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就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这种集成电路经过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个阶段。电子信息技术有很多都需要集成电路,从CPU到IC卡,无一不是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

移动化体现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便携化,特别是三网的融合带动了大量丰富的应用,也激发了多种功能的移动产品的快速发展,如超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智能手机、MP3、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等等。

3.2 多媒体化及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网络计算、移动计算、并行计算等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也标志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也会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神经元技术、模糊技术、混沌技术等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了重大突破。凭借视、听觉等感知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可望实用化。

3.3 屏显技术及平板化

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这两年,这个趋势尤为明显,各种超大屏幕或者全屏幕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大量出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精彩的体验,这也预示了我国电子信息显示技术存在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大屏幕电子产品和平板产品在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3.4 规模化及个性化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存在一定的规模性,换句话说,如果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具备这样特定的规模的话,会很难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又何谈与其他国家竞争呢?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中一些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产量上来说,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都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个性化消费逐渐引领了时代潮流,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里,电子信息技术会呈现出规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5 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正在逐步呈现出梯次化和全球化的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得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这样,电子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在未来的时间里就会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梯次化,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里,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将生产工作集中在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这样一些逐渐被淘汰的技术就会逐步流入其他电子信息技术相对来说水平较差的国家,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因此逐渐向梯次化的趋势发展。

四、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决定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这严峻的考验,也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其发展趋势,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而电子信息技术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3

[2]张成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2011,5

[3]张棣.从发达国家对未来高科技发展预测看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中心,1994,2

[4]赵鸿胜.浅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院,2001,6

[5]陈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报),2011,4

电源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本文对计算机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期望对相关人员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 数控技术 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一、前言

计算机数控技术(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集传统的机械制造、计算机、自动控制、电气传动、传感检测和信息处理等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数控技术是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普通机械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机械所代替,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其水平高低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今,数控技术作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集成制造和智能制造的主体技术,是当今各种先进制造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现代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微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目前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变革,向着开放化、软件化、网络化、智能化、多轴化等方向发展。

(一)数控系统向开放式体系结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控系统最大的发展趋势是开放化。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突出优点是数控设备制造商可以为他们的设计优化选配组件,方便地在数控系统中融入新技术,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创造性设计。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核心思想是模块化,模块化把复杂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分割成更小的可管理的单元,这些单元模块的接口以无二义性的方法被明确定义,以使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模块能够组合在一起来完成一个规定的任务,模块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开放的通讯接口来处理。基于这种体系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具有可移植性、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等优点。

(二)数控系统向软数控方向发展。

数控系统不但从封闭体系结构向开放体系结构发展,而且正在从硬数控向软数控方向发展的趋势。软数控不使用专门的硬件板或运动控制器,而是数控系统的所有运动控制功能完全通过PC的软件实现。用户可以在WINDOWS NT平台上,利用开放的CNC内核.开发所需的各种功能,构成各种类型的高性能数控系统。通过软件智能替代复杂的硬件,正在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21世纪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大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引入了自适应控制、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控制机理,不但具有自动编程、前馈控制、模糊控制、学习控制、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三维刀具补偿、运动参数动态补偿等功能,而且人机界面极为友好.并具有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使自诊断和故障监控功能更趋完善。

(四) 数控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数控系统的网络化,主要指数控系统与外部的其它控制系统或上位计算机进行网络连接和网络控制。数控系统一般首先面向生产现场和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然后再经由因特网通向企业外部,这就是所谓Internet/Intranet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最近业界又提出了网络化制造的概念。网络化制造,又称“e-制造”。是机械制造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国际先进机床制造商当今标准配置的供货方式。

(五)数控系统向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随着数控机床网络化应用的日趋广泛,数控系统的高可靠性已经成为数控系统制造商追求的目标。对于每天工作两班的无人工厂而言,如果要求在16小时内连续正常工作,无故障率在P(t)=99%以上,则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淤BF就必须大于3000小时。如果对整条生产线而言,可靠性要求更高。

三、数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数控机床技术更快的更新换代。国外许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利用PC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开放式体系结构可以大量采用通用微机的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实现声控自动编程、图形扫描自动编程等。

(一)国外研究现状简介。

目前,欧洲各国、美国、日本各国都在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加快机床高速化步伐。高速主轴单元(电主轴,转速15000~100000r/min)、高速且高加减速度的进给运动部件(快移速度60~120m/min,切削进给速度高达60m/min)、高性能数控和伺服系统以及数控工具系统都出现了新的突破,已经达到了新的技术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日益普遍运用,数控机床走向网络化、集成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方向,互联网进入制造工厂的车间只是时间的问题。在这些系统中,除了传统的RS232接口外,还备有以太网接口,为数控机床联网提供了基本条件。由于国外企业的发展水平,数控机床的网络接口功能被定义为用于远程监控、远程诊断。

(二)国内研究现状简介。

我国的数控技术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研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不同开发机构的数控系统有着各自的优点,但从数控系统的长远发展看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如相互之间兼容性。对体系结构的阐述都局限于具体的现实层面,没有提高到一种理论的抽象层面。同时各个系统虽然模块化了,但没有标准化、层次化,没有用到国际上新的技术,与国外相比在开发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结论

目前,我国经济型数控系统(低档数控系统)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改观,无论从产品的性能或者是可靠性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中、高档数控机床方面,与国外一些先进产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是由于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进程,其中一些著名机床公司致力于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引导着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近代数控机床产品在技术上处于跟踪阶段。

(作者: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机械数控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凯.PC数控原理、系统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2]廖效果,刘又午.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07.6.

电源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趋势

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也有了明显地进步,电子技术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游戏、电子光纤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是由于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从而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地解决,并掌握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才能使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立于不败之地。

1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有竞争,就必然要付出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荣誉。当今的社会形态和国际经济的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注定了其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数据交换,简称EDI。EDI是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一种无需人工介入的电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直接让计算机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这种新型高水平电子信息应用方式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在科技力量的推动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不断的面向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保障,所以,无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在未来社会,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都将给予最高的重视,国家的态度也是其发展的必然性。

2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2.1 技术人力严重缺乏

目前,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不可否认,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确不少,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从事的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单一型的人才,所从事的领域也仅仅只是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并不多见,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这些技术人才中,高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严重欠缺,同样制约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2.2 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发展环境资源的紧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几个方面。这些现象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力。

只有为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会使电子技术人才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水平。

2.3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很理想,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机构的不合理,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那么就要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根据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

3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虽然在国际上能够排在前几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必须要看清它的发展趋势,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逐步完善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

3.1 集成化及移动化

随着半导体向SoC(片上系统,即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一个完整系统)方向的发展及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有向着集成化和移动化发展的趋势。在所有关键技术中,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就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这种集成电路经过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个阶段。电子信息技术有很多都需要集成电路,从CPU到IC卡,无一不是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

移动化体现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便携化,特别是三网的融合带动了大量丰富的应用,也激发了多种功能的移动产品的快速发展,如超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智能手机、MP3、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等等。

3.2 多媒体化及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网络计算、移动计算、并行计算等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也标志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也会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神经元技术、模糊技术、混沌技术等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了重大突破。凭借视、听觉等感知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可望实用化。

3.3 屏显技术及平板化

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这两年,这个趋势尤为明显,各种超大屏幕或者全屏幕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大量出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精彩的体验,这也预示了我国电子信息显示技术存在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大屏幕电子产品和平板产品在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3.4 规模化及个性化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存在一定的规模性,换句话说,如果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具备这样特定的规模的话,会很难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又何谈与其他国家竞争呢?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中一些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产量上来说,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都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个性化消费逐渐引领了时代潮流,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里,电子信息技术会呈现出规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5 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正在逐步呈现出梯次化和全球化的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得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这样,电子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在未来的时间里就会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梯次化,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里,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将生产工作集中在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这样一些逐渐被淘汰的技术就会逐步流入其他电子信息技术相对来说水平较差的国家,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因此逐渐向梯次化的趋势发展。

四、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决定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这严峻的考验,也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其发展趋势,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而电子信息技术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3

[2]张成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2011,5

[3]张棣.从发达国家对未来高科技发展预测看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中心,1994,2

[4]赵鸿胜.浅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院,2001,6

[5]陈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报),2011,4

电源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发展;趋势

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以基因重组技术为核心,以广泛交叉融合为主要进步路径的生物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生物技术的发展,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资源衰竭、人类健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生物技术产业具有非常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其产业化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突出的带动效应。生物技术必然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技术创新和產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加强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力度,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际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对未来我国如何进一步完善生物技术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863计划”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关键领 域。虽然起步较晚,但研究、开发有一定的基础,有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5年中国 研制成功“乙型肝炎重组痘苗病毒疫苗”、“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菌”和“幼畜腹泻基因工程 K88抗原工程试验菌苗”三项重要成果,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研究与开发的先进水平。两系法水稻杂交优势利用是中国首创,克隆技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继日本、新西兰、美国之后掌握体细胞克隆牛关键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它表明中国动物克隆研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已初具规模。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起步于80 年代,1989年中国批准了第一个在中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alb,标志着中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实现了零的突破。

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技术还存在以下差距:首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较弱,尤其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落后;其次,在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生物技术 产业刚刚起步,一些新产品的投产和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进程尚不理想,较之发达国家要落后 5 ~ 15 年。

二、未来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主要趋势

在当今年代,生物技术专业热潮席卷全球,它的内在价值被广泛认知,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生物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经济实力。目前,生物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是个朝阳产业。世界各经济技术强国都在进行主导技术和主导产业的更替,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重点发展。在近几十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命科学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在基因工程、细胞等一系列探索成为我们学校发展的主要线索和主要方向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生物技术专业人员投入到科研项目当中。生物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每一个新的发现和技术革新,都将带动大规模的产业变革,因此,社会急需大量的优质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以持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同时,生物技术专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然而,目前生物技术专业高层次、综合型科研人才仍然稀少,许多科研成果距离生产实践还有很长的距离,这也就需要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总之,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因此,大学的生物专业人才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三、未来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建议

(一)市场导向。

虽然,生物技术专业前景极为广阔,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好处,然而,许多高校对生物专业的深入研究仍然不够透彻、明晰,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在生物技术课程设计中仍存在不足,许多课程和教材没有进行知识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课程的整体框架仍停留在20年以前的状态,创新性课程少,实用性课程也少。实验课程虽然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但留给学生独立运作的机会还很少,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想等。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生物技术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和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潮流,加快脚步跟上甚至超越前沿,才能获取主动,从而形成主动性市场导向而不是被动顺从。综上所述,大学高校中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质的飞跃,这也是高校生物学专业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向。

(二)就业方向。

随着生物技术的逐步普及,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生物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因此,这就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但是在就业方向上,大城市与小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地方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相比,有着巨大的区别,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来说,地区性差异造成的发展空间差异是必然的,这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如何留住人才,让人才不另从他职,是政府考虑的要点。

四、总结

生物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与信息科学等专业同样具有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特性。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国家与政府应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强化相关专业者自身的能力水平,以期适应日渐发展的国内、国外趋势,追赶上世界现今的潮流。同时,国家还应引导就业,促进就业,防止人才的流失和埋没,积水成渠,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鑫,陈万生,张汉明,张磊.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和前景[J].中草药,2015,46(16):2343-2354.

[2]张晔.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4.

[3]孟祥海,高山行,舒成利.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04):14-24.

[4]钱洁,房健民,陈志宏.生物技术专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1):207-210+224.

上一篇:安全工程导论论文范文下一篇:产学研合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