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概况范文

2024-08-21

长春理工大学概况范文第1篇

(一) 选文“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取法乎中,始得其下”既是现代教育肯定的重要原则,也是汉语文教育传统中的成功经验。这一原则在语文课中主要体现在课文的文质兼美上。为此,本套教材特别强调精品意识,注重选文的经典性。

古代选篇,除课标中规定的推荐篇目外,又从《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左传》《史记》《汉书》及历代散文中选取了难度适当的名篇,共54课,比例占42.5%,作出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1.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确有文质兼美定评的,学生从中可以获得语文学习的更大收益。

2.课本上篇目的比例,并不是整个课程的比例,因为学生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是语体文,表达与探究部分也全都是现代的生活与语言。

3.文言文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增加教学难度。有些文言文并不要求讲深讲透,只要熟读成诵、粗通大意即可,较深层次的内容留待日后消化理解,这既符合语文学习“反刍”规律,也符合哲学观念中关于现代解释学的重要特征:理解永远不可能穷尽对象,也永远不可能还原对象。

现当代尤其是当代选篇,因为尚未经时间检验,我们一是坚持选名家名篇,除鲁迅作品外,还选了穆旦的《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萧红的《祖父》,阿城的《棋王》等,钱钟书的影响巨大,学生应该知道,但未选到他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文章,便选了黄永玉的《北向之痛》。二是在当代作品中的“取法乎上”更应该着眼于思想、写法、语言上的新意与创造,比如,为引导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有正确认识,我们选了《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比如袁隆平,作为当代科学家的佼佼者,为中国与世界作出的贡献卓绝,我们特地选了杨澜访谈录《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比如何立伟的《白色鸟》,是当代作家中充分反映汉语表现力的代表作,我们选入了课本;再比如,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新小说中许多中学生最喜欢立意新、写法有创意的《狼图腾》(姜戎),我们便节选了其中的《草原之狼》。

“取法乎上”的编写原则不仅体现在本民族文化传承上,也体现在多元文化沟通上。例如:外国选篇,除文学作品,还编选了反映人类进步思想的篇目,包括《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我的信念》(玛丽·居里)、《〈宽容〉序》(房龙)、《狂热》(埃德·里吉斯)、《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当科学家认识到罪恶》(卡尔·萨根)等。

(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语文教育在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套教材力图贯彻这一精神,落实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特别着力在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这一点上。

教材力图引导学生认识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如爱国主义,从屈原的《国殇》到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如民族气节,从《苏武牧羊》,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到谈歌的《绝品》等;如忧国忧民,从《古代神话六则》,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到鲁迅的《故乡》等。

1 教材力图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与深厚,如哲学方面的《<老子>二章》《逍遥游》《介子与庄子》等,美学方面的《关雎》《蒹葭》《胸中之竹》等,品德修养方面的《论语八则》《<孟子>二章》《谨言箴》等。

教材力图引导学生感受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华民族中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感染力。比如九年级上册编选了传统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同时在探究部分引领学生感受《京剧——梨园奇葩》;九年级上册课文编选了沈从文的《过节与观灯》,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部分安排了《端午节里祭屈原——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探究部分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此外还在探究部分引领学生感受《琴棋书画——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等,特别是为了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包容性,专门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

本套教材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课本选取了革命导师与领袖的文章,如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节选《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词二首》,朱德的《母亲的回忆》,邓小平的《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等,反映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课文有《清贫》《同志的信任》《梅岭三章》《七根火柴》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课文有《黄河颂》《采蒲台的苇》等。革命传统教育篇章计13课,占课文的10.3%。

(三)遵循汉语文教育规律

本套教材充分遵循汉语文教育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凸现汉语言文字特点。

汉语言文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心理习惯等内容,反映着汉民族思维的整体、辩证、具象特征。为此,本套教材力求凸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例如:在阅读部分针对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设置了相关题目,在拓展部分设置了“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体”、“书法:心灵的艺术”、“汉语的特点”等专题。

特别需要说明,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属对是针对汉语言文字特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方式。从现代语文教育的视角看,这种方式综合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章法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灵性有明显作用。为此,在表达部分的作文中设置了三个“属对”专题,在探究部分的拓展中,设计了“楹联常识”、“怎样写对联”等专题。

2.注重积累与感悟。

注重积累与感悟是汉语文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并在近年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得到了继承,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肯定。积累与感悟不仅与汉语文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而且与终身发展(包括创造力的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密切相关。为此本套教材把注重积累与感悟作为一个重要的编写原则。阅读部分每一课后面都分别设置了“积累”、“思考与讨论”两个板块。“积累”包括词语、文句、篇章、背景知识等方面的积累;“思考与讨论”则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力图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体现个性化阅读。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课《词三首》,“积累”的内容是:

一、背诵这三首词。

二、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因年代久远,乐曲散佚,只留下曲调名和文字(平仄)谱,后代文人便按谱填词。词牌就是词的曲调的名称。词牌不同,词的字数、句数、结构、平仄、用韵等也就不同。清代王奕清编的《词谱》,收有词牌826种,可见词牌的数量是很多的。

“思考与讨论”的题目为:

一、李煜《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句的表达方式,有人认为是心理描写,就是抒情,因为“剪”的与“理”的都“是离愁”,而且它是与下一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呼应的,是抒情句。有人认为是动作描写,因为“剪”与“理”都是动词,表达动作。“剪”的是什么呢?“理”的是什么呢?

三、辛弃疾《破阵子》前九句写军容抒雄心,塑造了一个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的伟大抱负;但末一句壮志难酬的感叹,使整首词由雄壮进入到悲壮。词人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四)倡导现代教育理念,构建开放、动态的课程系统 1.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丝”,因为“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念的‘思’”(见《唐宋词鉴赏辞典》)。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为什么?

二、据传,李清照曾将《醉花阴》一词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赵明诚。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阕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见,这三句词是最精彩之笔,那么,到底好在何处?请你和同学一起讨论,然后写一段赏析文字。。

本套教材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注意启迪学生的灵性和发展创造性。在多篇课文中“思考与讨论”中的题目都注意引导学生作多元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如七年级上册《不会叫的狗》[思考与讨论]题目为:

一、读了这则童话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给这则童话设计了三种结局,你认为哪种结局更好一些?

二、请你再为这则童话设计一个结局,并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本套教材注意强化学生的求异思维与批判意识。阅读部分中选了多篇这样的文章,如《读孟尝君传》、《题孔子像于芝佛院》、《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长城的价值》等。

本套教材在表达部分和探究部分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培养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例如:表达部分的作文专题“世上没有傻问题”、“发现他人”、“呼吁生态道德”、“学会生存”等;探究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做生活的主人——主持家务、干农活”、“保卫绿色和平——世界环境日活动”等。

2.开放、灵活的编排方式。

语文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学习内容是综合的,学习方式应以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为主。

本套教材阅读部分的编排上没有采用单元结构方式。教材编写组认为,无论是按作品体裁组元,还是按人文主题组元,都相对封闭,也限制了教学过程和对课文理解的向度,而且制约着教材选文,致使一些文质兼美的篇章无法选入特定的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由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教学材料。

为此,本套教材尝试较为开放、灵活的编排方式,以增强课程实施的选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元。

具体做法是:每册教材的大体排列顺序是先古后今,先中国后外国,先诗后文,古诗文按时间顺序排列。具体课文的排列顺序又灵活变化,

例如:七年级上册,有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如《<诗经>二首》《木兰诗》《唐诗六首》;有按人文主题排列的,如《孩童之道》《给我的孩子们》。课文的组合方式也各有不同,例如:七年级上册,有按人文主题组合的,如《我爱这土地》《乡愁》,有按文体分类组合的,如《书·记·铭·说》(《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陋室铭》《爱莲说》)。

3.开放、动态的课程设计。

本套教材在课程设计方面力求体现开放、动态的特点。注重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有机联系,全方位拓展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空间,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阅读部分注意贴近现实生活,强调课内外结合。要求教师每学期拿出4课时,随时选取报刊新近发表的时文

3 指导学生阅读,每学期由教师推荐或由学生自行选择两本新书浏览。

作文部分强调生活化,以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方式展开写作。作文专题分别涉及人生与社会、自然与环境、文学与艺术、科学技术四个领域,例如:“倾听我的心声”、“学会生存”,“感受大自然”、“呼吁生态道德”,“我读唐诗宋词”、“品味艺术”,“电脑和我们的生活”、“关于‘数字化’的想象”等。

综合实践活动以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为鲜明特色,例如:“‘围剿’错别字——汉字规范活动”、“南腔北调正方言——推广普通话活动”、“端午节里祭屈原——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建立时尚的标尺——流行文化现象调查”、“做鸟类的朋友——爱鸟周活动”等。

教材理念

本套教材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努力在教材编写中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1.教材编写,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新教材要促进儿童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促进儿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同时,新教材要促进教师的发展,使教材有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主动提升创造活力和专业素养。

2.教材编写,坚持教育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有机结合。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表现在两个层面:首先,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纳世界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现代观念,追求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精华的融合,并努力使儿童树立新的民族文化精神,新的价值观,新的思维方式;其次要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今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充分反应现代教育的基本趋势,吸收世界上一切有利于我们语文教材编写的经验。

3.教材编写,依据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遵循母语学习规律。从儿童的学习出发,编写一套适应儿童语文学习与表现的教材。教材要强化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态度,贴近儿童现实生活,重视儿童自身的经验和愿望,努力实现儿童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遵循母语学习规律:一是在全面培养儿童语文素养的前提下,重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基础。特别是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充分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幽默感和创造力以及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母语学习规律,还要充分发挥汉字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和功能,重视汉语文的诵读和整体感悟的经验,重视多读多写的经验。

4.教材编写,遵循综合性建构的原则。综合性建构:一是在语文教材编写中实现语文学习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统整;二是在语文学习领域内,实现识字与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统整;三是在教材中体现语文学习的多种途径、多种策略与多种方法的统整(如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多种智能参与);四是教材编写要实现整个小学各阶段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统整,科学地安排教材内容和学生语文发展的序列,使两者有效互动,螺旋式上升,整体推进。

5.教材编写,要贯彻新的教材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的开放。对编写开放性教材我们认为,其本质就是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开放的、能动的、高效的学习情境,为师、生、教材在互动中建构和拓展新的语文学习内容提供空间,为师生根据自己和地域、城乡的不同选择和调整教材中的安排提供可能。这套开放性教材,包括教科书、光盘、录音带等多种样式,并在教材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上,有利于引导儿童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初中教材理念

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借鉴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吸纳现代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继承汉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本套教材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体现汉语文教育独特规律,经典性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为明显特色。

在课程设计方面,构建开放、动态的课程系统,体现现代教育课程设计理念。

长春理工大学概况范文第2篇

大学生打工网是一家专注于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成立于2009年。现拥有学生会员3万余人,企业会员2000余家。公司秉承“心系学子,规划人生,铸造梦想,打造企业家航母”的企业宗旨,一贯坚持“全心全意服务客户”的经营理念,与多家高校合作,通过强有力的服务支持能力、灵活而个性的服务方案及丰富的服务实践经验,全力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校园人才需求。

为了更好的实现校企人才实效对接,我们联合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团市委青年人才服务处在全市各高校内设立“大学生公共就业信息栏”,并开发出校园终端APP。为应届毕业生或在校生提供最新、最可靠的全职、兼职、实习的招聘信息:打造招聘单位与求职学生的实效对接平台。

应广大会员要求,今年新增“大学生创业”板块。特邀有志于“大学生创业”项目企业参与。

二、“大学生创业”板块企业参与条件及资料:

1、国家工商局注册正规企业

2、在行业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

3、热衷于大学生创业事业

4、企业需提供:企业logo、展示图片、项目介绍、创业要求、联系方式。

长春理工大学概况范文第3篇

一、“三角桌球”篮球赛

金秋9月·一个收获的季节,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也迎来了10级新鲜的血液,这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旧时代交替的关键时刻,整合团结各个部门,让新血液能够快速的平稳的进行工作,成为了9月份工作的重点。篮球赛无疑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但是球员的饮水等资金问题,使球赛无法开展下去。就在这时,外联部宛如救世主般横空出世,它拍着强壮但不臃肿的胸膛说:“唐老师让我们来。”面对无比巨大的困难,这简单的一句话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出口?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捍卫着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团委学生会的尊严,面对困难,他们想到的不是退缩而是前所未有沉甸甸的责任。

面对沉重的责任,部长与副部没有慌乱,他们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工作。部长与三位副部均为篮球赛外联组的副组长,负责筹划活动的赞助事宜。部长与三位副部分工协作,将干事分成五个小组,分头跑赞助。烈日当头,秋风刺骨,外联部所有成员克服一切困难,走遍一个又一个商家,看遍了各色人等。尽管遭人白眼,受人辱骂但我们却被一个信念支撑着,走完了整个旅程。那就是军人铁一样的纪律,也是外联部一贯秉承的精神“坚决完成任务”。终于我们成功了,篮球赛圆满举行。

二、迎新晚会

篮球赛圆满落幕,迎新晚会是一这学期最大的一个活动,外联部作为整个晚会能正常运作的基础,为晚会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发扬了本部一贯秉承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部里经过深刻激励的讨论,终于提出了“一个晚会,三个赞助”的伟大构想,确定了外联部未来的发展发向、工作目标以及指导思想。部长张石作会议讲话说:“外联部是以唐老师为中心,彻底坚持贯彻”三个凡事“,即凡事尊重唐老师,凡事汇报唐老师,凡事无条件听从唐老师。”接着会议将如何更快更好的拉来赞助制定了详细计划。

外联部一大的召开不仅团结了部员加强了部长与部员的联系,更为外联部今后的发展起着深远的意义。我们经过一个月的奋斗,终于将所有晚会的外联事宜安排妥当。而且我们不仅仅很快很好的完成了本部门的本职工作,迎新前夕,帮忙布置会场,外联干事随叫随到;大赛之时,跟着部长、副部忙碌于后台,被分配的都是最有难度的工作,但外联干事任劳任怨;其他部门组织一些活动需要帮助,外联干事更是义不容辞——这就是外联部的肯干精神。

帮助组织部完成了所有后台工作如:搬道具、递麦、维持后台治安等~~。在我们的努力下晚会圆满落幕。

最后总结

长春理工大学概况范文第4篇

关于印发《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规范化要求》的通知

校属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建设,学校经研究制定了《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此通知。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四日

主题词:教育 教学 毕业设计 规范 通知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0年12月14日印发

长春理工大学概况范文第5篇

2007年4月17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讨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事宜。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予冯秀琴等2名同学理学博士学位,授予高欣等5名同学工学博士学位;授予吕佳苏等7名同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李宏坤等43名同学法学硕士学位,授予许岩等43名同学文学硕士学位,授予郎宏宇等124名同学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李俊烨等252名同学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李勇等16名同学管理学硕士学位;授予蒋彩云等78名同学工程硕士学位。

对以上决定有异议者,请在三个月内到学位办公室反映情况。

附:授予学位人员名单

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4月18日

授予学位人员名单

理学博士

光 学:

冯秀琴 孙秀平

工学博士

光学工程:

高欣 李莉 白宝兴 杨华民

物理电子学:

郝永琴

经济学硕士

产业经济学:

吕佳苏 高

赵应杰

裴环宇

李婷婷

赵丽红

法学硕士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李宏坤

李会龙

张大伟

宋文娟

田明鑫

邢丽云

原丽娜 陈姝宏 温 暖 王 超 高 晋 刘宇琦 李 红 赵北峰 韩 江 王恩明 赫 辉 朱宏亮 吕文芳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贺晓玲

赵擎昊 戎永青

张凯威

李岚冰

左雨佳

刘朗嵬

刘俊峰

李蔷薇

张大健 杨

李海黎

张志伟

逯登宇

张正瑞

文学硕士

汉语言文字学:

魏延茁 许 岩 凌 瑶 姜艳红 秦广明 刘晓薇 胡光美 李 霞 蔡鹏飞 许 明 李 然 路 明 乔 会 孟 杰 于 彬 马春娜 李晓霞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 博 郭鸣鹤 赵凌志 武欣莉 姚燕飞 张 卉 王 欣 邢智灵 王力思 刘丽新 王玮蕾 刘 阳 许卓艺 陈杰慧 梁 慧 李立颖 曹佳蕾 刘 霜 湛 霞 刘 坤 郑薇巍 刘建波 刘 岩 李 颖 赵 亮 孟 茜

理学硕士

理论物理:

郎宏宇

赵洪梅

马振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

韩 颖 房文汇 贾 敏 凝聚态物理:

李海军 吕楠楠 郑 涛 刘 波 秦 飞 张 丹 毛露路 仇开进 王鸣晓 马海新

光学:

王晓茜

许晓波

曾春红

李业秋

宦克为

朱德彬

齐方庆

肖崇溧

肖生春

敖国旭

迟殿鑫

吴单飞

金朝勇

龚庆明

白玉琢

王雪萍

郭明磊 陈 晨 门志伟 董 渊 刘丽莹 姜立国

无机化学:

荀恒杰 蔡林君 牛建娜 原粉林 张海燕 刘海臣 冯一飞 王轶敏 崔海华 于 淼 黄 磊 杜柏权 李景梅 张 勇 董丽丹 刘 葳 于 鹏 张盛源 于 芳 聂 芳 张挥球 孟令杰 王金凤 李中田 李淑梅 曲 震 宋艳红 林 海 陈 峰 薛汇丽 吴 迪 邵洪伟 张 晓 张伟娜 王巧梅 王世曼 王清爽 果洪宇

物理电子学:

黎新群 吴 洁 徐 莉 何素华 沈淑翠 李 梅 胡忠华 张 妍 郭 军 刘 海 宋时宇 朱立岩 于浈浈

汤秋菊

刘秀军

齐海成

刘长江

彭文彬

吕小平

徐亚男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潘红雅 张 杨 马 波 贾冬义 张 璐 桑宝晶 李占国 那 瑶 隋 毅 展 望 侯晓敏 王丹丹 孟繁博 刘

工学硕士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李俊烨

耿国强

吴道峰

于东林

吕红兵

邹春红

郭维城

曲广福

王洪臣

王文钧

李新宇

石广丰

徐世强

仇建鹏

机械电子工程:

刘丽萍

王宏志

郑万江

袁 帅

刘松青

于安才

李艳明

郑海涛

浩 刘海波 侯满宏 孙国栋

机械设计及理论:

王 丹 刘淑芳 谭丽辉 王 志 刘 红 苏政鹏 孙立华

光学工程:

崔 岩 侯晓秋 王 璐 齐文彬 谢 颖 沈晓月 田 凡 颜春香 吴常青 霍富荣 蔡珂珺 李景薇 边永昌 胡 源 潘 峰 孙晓明 武 珩 王 鹏 汉 语 王 响 赵德胜 陈兆力 蒋显东 刘立伟 陈剑峰 师晓科 史德民 阚 虎

精密仪器及机械:

马国金

刘振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钱友峰

秦莉娜

郑平易

薛小芳 谢兰英

李德辉

材料物理与化学:

余朝义 刘亚慧 宁纪奎 于昕禾 车红锐 曾 彬 季洪雷

材料学:

张 丽 李 晶 龚兵勇 杨萌蕾 范丽丹

材料加工工程:

李延君 尹国华 吕 凯

物理电子学:

张洪阳

张思维

周大成

时立平

许百丽

乔忠良

高纯斌

王兆欣

丛志茹

马建立

电路与系统: 倪菊艳

郑方印

杨宏伟

王珊珊

褚凌越

通信与信息系统:

孙继飞 张 浩 刘柏生 冯 雪 刘利华 冯 骋 赵 浩 薛海英 于 天 崔冬敏 唐吴科 刘松宇 高 嫱 康 甜 张凤晶 侯 志 王英志 王雪丽 董延丽 李卓林 李红丽 赵玉勇 沈凌云 高 敏 黄金华 张冬梅 管洪飞 高 源 赵 爽 刘 杨

信号与信息处理:

周 岩 顾 盼 耿晓飞 张 宇 武佳贺 王 宁 刘红喜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李欣颖

王晓宇

朱红梅

贺海文

邸书玉

孙晓宇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蒋任君

葛欣宏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韩贵东

张丽伟

初广丽

鹿钦鹤

刘明珠

李宗伟

郝秀清

陈丽娟 王

于海珠

刘佰祥

王崇阳 李宇宏

盖殿亮

王兴双

陈小超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大亮

赵新胜

周志成

岳丹波

原亚飞 孙永锐

刘市委

孙铁铮

张黎黎

刘先花

王伟娜 张永生

黄志琪

邵晓旭

瑾 黄勇新

李仲龙

陈明星

夏春艳

宁海涛

薄卫丽 薛春艳

李岩志

孙大鹏

应用化学:

杨晶晶

申克静

迟彩霞

丁慧敏

宋丽红 高正国

丛晓庆

郭迎春

张双虎

管理学硕士

企业管理:

霍丽娟

孙艳春

张亚斌

王冬屏

玲 王

王静坤

梅潇升

那丹丹

窦维宇

高永明

工程硕士

机械工程领域:

蒋彩云 崔 洁 张小文 常志让 罗晓彤 韩军营 魏 保 陈菊意 柳恩芬 刘晨雨 李东红 康 伍 王金光 周化圆 王凤义 张宪宝 江汉鹏 于春生 孙玉民 郭长江 郭 岩 李 汉 胡 波 翟文丽 李 忠

光学工程领域:

李 彬 张存武 张洪涛 李英超 陈 曦 景艳琴 刘春彬 张钟铁 材料工程领域:

王建伟

逯艳伟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赵海华 张志生 王广银 王荣忠 易 方 向勇奇 将永强 李书玉 刘火平 李满良 何建强 栾晓文 温旭东 向 前 王长江 任文莉 卢有博

计算机技术领域:

李蕴奇

吴长青

张文祥

王晶春

陈显刚

王辉元 刘宝庆

白雪峰

刘康林

胡雪丹

柴晓丽

李学军

安向明

屈旭亮

田秀梅

赵秋影

范静涛

崔为娜

张现松 石生瑞 刘相文 刘 萍 吴庆堂 刘菊花 邱锦和

张 斌 刘卫星 周志良 陈孝博 于

长春理工大学概况范文第6篇

关键词:“韩流”文化;文化嫁接;文化消费;意识形态

近期全智贤、金秀贤主演的韩国浪漫爱情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地区网络播放量超过了40亿,成为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数破400万的电视剧,被认为是“中国拥有社交媒体以来最被热议的韩剧”。“啤酒和炸鸡”成了人们口中的热门词汇,“千颂伊”同款服装热销,400岁高龄的外星生物“都教授”被热捧,韩剧再次征服中国观众。但它征服的不仅仅是市场与观众,“韩流”文化在吉林的强势姿态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它对大学生群体的深远影响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命题。

一、“韩流”的产生及文化内涵

“韩流”这一术语并非舶来品,它是中国媒体对于当下社会文化现象一次合理总结后的话语发明,被韩国等多国媒体认可并引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通用语。对于“韩流”的界定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指韩国的流行艺术(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明星、商品及生活方式等,以集中、量贩的方式进入某一国家或地区引起巨大影响,并形成一种嫁接文化潮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各国文化也纷纷涌入国内,一时出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众声喧哗的局面。日剧、韩剧、美剧等大众文化也相继占领了中国市场,这其中“韩流”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更是超越了同时在中国的所有境外文化,中国成为“韩流”文化的主要受众市场[1]。而在所有“韩流”文化形态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韩国电视剧,《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爱在哈佛》、《来自星星的你》等,它们不仅带动了韩国影视商品的出口,同时也拉动了韩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和旅游业发展。最终韩剧不再是单一的影视产品,而是成为在政府支持、推动下形成的完善的产业化机制和成功的产业化运作。可以说韩流正是借助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支撑而成为韩国的全民族意识,而其充分的市场化运作及在技术层面与世界全方位的接轨也有力地保障了它的巨大成功[2]。

“韩流”文化的传播必然要承载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很容易迎合当下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于是更多的青年人开始学习韩语,2007年我国就已经有70所高校开设韩语专业课程。近几年韩语课程更是日益火爆,在长春的韩国文化院韩国语班更是每期爆满。参与韩语学习的青年人大部分年龄是在20-30岁之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接触了韩国电视剧或流行音乐才想到要学韩语。目前韩国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已突破6万人,中国留学生以4.4746万人占其中的70%。这种全方位的文化影响使中国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穿着、言语乃至饮食等方面日益向韩国靠近。

二、“韩流”对长春市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流”正式袭卷长春,其中韩国著名女歌手李贞贤是把“韩流”引入长春的重要人物,对李贞贤的崇拜与模仿一时成风,“韩语热”就这样在长春兴起。

2003年《大长今》又将韩国的饮食文化、传统服饰正式引进中国,韩式烤肉、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长春市部分大学生受其影响甚至自己动起手来制作简单的韩国料理,开办韩国服饰代购店等。2005年《我叫金三顺》在长春市热播,主人公金三顺虽然平凡,但是凭着勇敢、坚强的个性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类韩剧所倡导的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长春市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追求。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中的“哈韩”一族越来越多。由他们独自或者合作创立的“韩国音乐流”、“韩星粉丝俱乐部”、“韩剧排行榜”这类流行网站层出不穷。

(一)“韩流”对长春市大学生行为的积极影响

韩国电视剧在主题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传统色彩与保守性,比如他们更多地喜欢涉猎尊老爱幼、父慈子爱、谦恭礼让、诚信交友、朴实节俭、含蓄隐忍、积极进取等传统美德与社会伦理,这在今天情感商业化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这种带有怀旧色彩的道德再现令当下大学生倍感亲切,令那些被日常学习、生活所累的大学生在韩剧演绎的“拟态生活空间”中寻找到一丝情感上的慰藉。

此外,韩剧追求一种真的庸常与无奈,追求人类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的“世俗之美”,这种“世俗之美”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易于被大学生所感触和理解。例如《蓝色生死恋》、《明朗少女成功记》和《冬日恋歌》等爱情题材剧中,频繁使用“白马王子和灰姑娘”这种世俗化的爱情叙事模式,满足了大学生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始的审美欲望。

2014年5月本研究小组制作了题为《韩剧是否改变了你的行为方式》的调查问卷,并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等长春市多个高校进行了调研。调查问卷中有“你会模仿韩剧主角的穿着打扮吗?”64%的长春市大学生选择了“偶尔尝试,但不会经常”这一选项,东北师范大学张姓同学表示很多韩剧中的服饰将时尚元素和传统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现代剧中新奇的服装还是宫廷剧里传统的服装,都能满足长春市大学生对时尚的追求。有一些同学在模仿韩剧主角穿着打扮之后,受到了关注,自信心显著提升,做起事来也事半功倍。

“韩流”在长春市的流行还强化了中韩两国大学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韩两国大学之间的围棋对抗赛、足球友谊赛等深受长春市大学生棋迷、球迷的喜爱。两国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交流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体育、环保等诸多领域,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二)“韩流”文化对长春市大学生行为方式的消极影响

“韩流”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带有明显的营利目的,因此其着力点往往是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例如韩剧演员在剧中的造型力求“酷炫”,这可能对长春市大学生审美观念产生不利影响。他们只是对韩国服饰、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韩国文化表象层次上的模仿,而精神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却被忽略。这种盲目的“哈韩”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参加韩国明星的演唱会、见面会而逃课甚至荒废学业。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长春市大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遗忘甚至抵制。

“韩流”中包含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糟粕。部分长春市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缺乏理性思考,往往不加以选择地吸收,对“韩流”全盘接纳,盲目韩化。同时,舆论的过度自由、缺乏引导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意识出现偏差。韩剧、电影、音乐,包括其中的饮食、服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以技术为手段、以文化商品生产方式创造出来的商业产品,因此它的本质特征是世俗性和功利性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长春市大学生消费观产生消极影响,会造成一些大学生消费跟着流行“跑”,为了面子而盲目消费,情节严重的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资料表明,长春市大学生日常花销的主要来源是父母,他们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却享受着金钱带来的满足感,什么流行就买什么,甚至媲美于白领阶层的消费水准。

韩国电视剧特别是都市偶像剧用高贵时尚遮蔽和掩盖了严酷的现实,营造了一个虚假的情境,这在长春市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时候,容易使得他们脱离现实,在虚构和想象中确立对地位和名望的追求。在长春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多的大学生把个人收入、社会地位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在毕业择业时,只注重工资高低,不考虑是否热爱这份职业,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威力,这种功利意识及其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利益驱动性,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物质的满足,追求世俗的幸福。于是我们看到大学生表现出理想主义的匮乏、理性价值淡化。

三、高校应对“韩流文化”泛滥的措施与策略

“韩流”文化的盛行无可避免地对国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如何应对“韩流文化”的来袭?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正确地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又该怎样肩负好培养青年的重要任务呢?

在今天,文化交融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对于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持有坚决抵制的心理,更不能抱有完全拥护的态度,对于“韩流文化”也应如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主旨和原则,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为国人所用的优秀文化。

首先,结合高校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周密计划地开展校内工作。针对“韩流”问题,高校要做出积极回应,将其作为高校学生培养重要课题进行认真、深入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引导大学生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有选择地将那些健康向上的、适宜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文化知识引入课堂,进而逐渐培养大学生选择精品文化的能力。青年大学生是受“韩流”文化影响最大、程度最深的一类群体,各高校要针对“韩流”文化吸纳相关专业教师和拥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建立讨论小组。对在校学生进行大规模调查,结合自身院校的学生特点系统分析“韩流”文化对在校学生的影响,自觉地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对“韩流文化”进行筛选的吸收和摒弃。这样便可以缩小研究范围,找准切入点,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

其次,在充分掌握本院校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各高校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以“韩流”文化作为主题的专项活动。一方面,通过活动的聚焦和引领,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专项活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们对当前“韩流热”问题的重视。同时,积极开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理性态度更能从根本上改变“韩流”的不良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对“韩流文化”形成正确认知。另一方面,在讨论组充分掌握在校学生的思想倾向,发挥教育部门的引领作用,各高校可以开展相关讲座、论坛,将“韩流文化”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部分加以介绍和推广,努力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领导的工作。

第三,高校信息资源丰富,拥有庞大规模的文化领头人。相关人士可利用其专业性和前瞻性优势对“韩流文化”这一现象进行科学地认识、辨别。将其正确的认识辐射到全社会,为更广阔的社会群体提供思想引领和借鉴,这样能够更高效地引领国人对“韩流文化”的正确认识,从而避免盲目性,更有效地借鉴“韩流文化”。

参考文献:

〔1〕彭琳.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渗透——论“韩流”现象对中国大众的影响[G].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4.46.

〔2〕王文静.“韩流”现象与中学传统文化教育[G].华中师范大学,2014.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上一篇:爆炸事故预防措施范文下一篇:班组月度总结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