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7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近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内容

(一)继续教育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教育观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一般的研究者认为,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应着重做到:着眼深层建构,以课程“理解”促进观念更新,用通识统领具体操作,坚持面向实践,确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专业发展,分析教师专业需求的多样性,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渐进性;强调参与互动,拓宽教师自主合作的空间,鼓励教师审视并提升自己的经验,组织教师介入和参与培训的过程;依托基层学校,学校是教师发展的立足之地,学校是教师研修的最佳场所,也是教师培训的有力支撑。

(二)继续教育的内容

继续教育的对象一般已经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对他们实施教育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学科教育的能力,这种教育的对象、任务和目的决定了它的教育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先进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不少地区结合本地的社会发展需要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制订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在规划中对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安排,一方面选择反映国际国内最新的科技进展、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选择能切实增进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内容,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知识传授型,现在研究发现有多种更为有效的新模式,包括:教师研修模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互动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实践反思模式、观察借鉴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等等。这些不断涌现的新的培训模式,有利于教师从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向提高能力、重视求知过程、求知方法与实践反思转变。

(四)继续教育的教育手段

继续教育是一种新的制度,是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继续教育的教育手段也应体现时代特点。从成人教育特点和终身教育的前提出发,积极探索、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立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应该说,构建“虚拟学校”、“空中教室”、“荧屏课程”是教师继续教育手段的行之有效的选择。

(五)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

开展继续教育,必须有一支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较高,适应性较强的师资队伍。不少培训单位采取了两种通行的做法:一是提高校内教师素质,主要采取建立到中小学实践和调研制度、选派教师到高校进修,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等措施。二是坚持宽结构、高层次、优选优聘兼职教师。由于多方参与组合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可以充实培训资源,改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做到优势互补,确保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

以上所列内容为两年多来我国学者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重点。除此而外还有其它内容,比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教育体系的构建等。

二、近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不足

(一)关于教师创造性素质的研究较少或较薄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学生的创新的启迪者和开发者就是教师,若在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忽略对其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就不能确保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全面落实。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牢牢把握教师创造素质的培养这一主题,侧重培养教师从整体观念出发,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践和组织指导实践的能力、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能力。

(,二)关于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很少

教书、育人、使用教育技术和科学研究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素质。其中科研的难度最大,也最重要,因为只有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彻底解决他们自我更新知识和提高教育技能的问题。所以,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内,在具有较强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教授们的指导下,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师德的研究欠缺

当前中小学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多,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假大空”,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缺乏科学性,内容陈旧藐视主动性,缺乏先进性。所以,当务之急是紧密结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法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生观及价值观、模范的人格影响,去提高教师正确的道德认识、增强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锻炼教师坚强的道德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关于培训者角色定位研究不足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培训者的作用和角色应该说是在变化的,因此,作为培训者必须不断审视自我,重新准确定位自己扮演的角色。我认为,在继续教育中,培训者除了担任学习参与者、成长促进者、问题诊断者、教育研究者和共同发展者之外,最重要的应当是超前发展者,即应具有深邃洞察力和深远前瞻力。

(五)在继续教育研究过程中很少能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教师继续教育

在《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所以,必须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以职业需要与自身需要相结合、延续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继续教育,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促进教师的继续教育。

(六)关于教师继续教育评估的研究很少

继续教育虽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重视,但如何把这一工作推向前进,并看到其实效,我们认为,对继续教育进行研究,摸索出科学且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评估指标,是保证继续教育顺利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七)关于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应对外来挑战的研究尚不多见

加入WTO,就已经意味着教育与经济一样放到一个竞争、开放、参与、共享概念统率下的国际大潮中去谋求生存和发展。因此,继续教育必须要在全球视野下改革和完善,原先不理想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师水准等都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去面对这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教育研究者以及整个教育界的冷静思考。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较早的英、美、日、法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的系统化、立法化、多样化、终身化及社会化进展态势,立足我国的具体情况,剖析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趋势,正在形成以下几大特点:

(一)高要求、高标准

中小学教师“应急培训”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拓宽知识、提高素质的培训任务更为艰巨。未来世纪是一个各方面不断整合发展的社会,不仅要求人与人、集体与集体、单位与单位,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复合型的要求。在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得以蓬勃发展。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仅靠过去那种习得单一的、较为陈旧的知识,显然难以担当重任,教书匠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各国都力图在教师的基本素质上走在别国的前面。同时,在竞争和发展中,表现出世纪之交国际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条共同走向——专业化、高水准、复合型。因而继续教育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经验性的、粗浅的水平上。

(二)更注重继续教育本身的实效性研究

研究者有一种倾向,越来越多地关注我国现有的中小学继续教育中所出现的不尽人意之处,力图寻求走出困境、求得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对忽视理论的研究,对继续教育培训经费紧张的研究、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吸引力小的研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工程”、“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关系的研究,等等。

(三)更多地注重“重效率,求实用”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研究

教师继续教育走上了高科技的通道,由单向传递式的电化教育转向师生互动式的电脑教学、网络培训已成为国际性趋势。这种以学员为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每个教师可以在自己想要学习的时间及时获得大量的实用知识,并且随时可以与“培训人员”交流、探讨。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员需要为本,成为各国教师继续教育共同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犬背景下,一些过于注重形式、讲究“架势”的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已被摈弃。相反,有些已被束之高阁但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模式、方法,如校本培训、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老带新”等教师继续教育方法逐渐在世界各国“走俏”。

(四)研究者越来越信奉“一体化、终身化、社会化”的指导思想。 英、美、德、法等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三段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即先由综合性大学完成专业知识的教育;然后,学生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学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再由大学、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等共同承担教师任职后的继续教育,使教师永远成为学生人格、学业发展的引路人、指导者。这种三段式的一体化教师培养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而且,在这三个阶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上。我们是否可以作出这样一种推测,未来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这样一种三段一体式:第一阶段,完成基础知识和技术学习;第二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习得的知识与技能的实践验证,适应教学工作;第三阶段,教师不断学习,以保证自己不断发展,使自己在基本素质根深蒂固的基础上木断发新枝、长新芽、开新花、结新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工程,仅靠政府、教育机构显然不能适应其发展需要,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重视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才能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这种继续教育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继续教育设施社会化。国家除了各大院校和教育培训中心外,还很重视通过公共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社会教育设施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这些公共教育设施理应成为人们进行专业学习、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②继续教育途径社会化。国家除了通过正规的学校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外,还应广泛发动广播电视部门、夜大、各社会团体等,通过各种途径,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及时、便利、自由、快捷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和机会。③继续教育信息服务社会化。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为意欲参加培训的教师们提供综合、详细的信息咨询服务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国家要不断通过教育部门及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出版各种提供继续教育信息的书籍、手册,要不断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关如何参加学习活动、怎样利用各种教育机构和设施的信息咨询。

(五)加强对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有机地与本土化研究相结合

近来,打开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报刊杂志,我们感觉到介绍引进国外的继续教育资料、文献越来越多,而且许多属于前沿性的,很具有研究价值。固然,国外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但不可盲目地生搬硬套,毕竟我们的政体和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环境与国外不一样。在此研究过程中,应立足于本土,积极推广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成功做法,加强各地、各培训点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时,将本土化研究与国外研究有机结合,真正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既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又能经得起WT0对我们的挑战。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芬兰;教师教育;启示

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教育

(一)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即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由此可以对“教师教育”进行两种解读:一是“对教师进行教育”,二是“关于教师的教育”。前者主要是指教师的职后培训或教师继续教育,后者包括教师的职后培训和职前培养。教师教育相对于师范教育,更大程度在于提高教师职业精神,为祖国培养出敬业专业的教师。

(二)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学生数量大,相应的教师数量也大。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定了一些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推动了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并初见成效,例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了普遍提高;教师教育结构、资源配置都得到了优化;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教师教育机构缺乏自主权和适应性。由于我国政府职能部门直接管理教师教育机构,而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进行管理,缺乏自主权和适应性。并且,这些机构对政府部门也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依赖关系。

2.经费投入不足,办学资金紧张。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66亿元,比上年增长7.57%。其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占比分别为7.21%、45.29%、15.84%、26.01%、5.65% 。虽然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均远远低于高中生均经费支出水平。而且这种差距,在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中特别突出。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整体水平较低,相应地,用于教师教育的经费也就不足。

3.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分离。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师职前培养在师范院校进行,职后培训在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二者自有体系。有专家指出:“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严重分离是我国目前教师教育培养质量和效益的制度障碍所在。”并且教师职后教育的水平偏低,致使职后培训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使得教师专业化进程缓慢。

4.教育实践流于形式,新教师的实习和老教师的培训有名无实。教师教育离不开教育实践。我国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时间短,通常为一两个月;锻炼的机会远远不够,再加上指导老师责任感不强,导致教育实践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理想。在我国新教师入职后有一年的实习期,但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而言,而并非为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而对于资历较老的教师而言,对于教师培训学习,思想上不够重视,流于表象,缺乏终身学习的思想态度和实际行动。

二、芬兰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

芬兰是北欧的一个小国,但却有享誉世界的基础教育。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評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自2000年起,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测试(PISA)”中,连续四次在阅读、数学及科学素养方面的表现位居世界前列。芬兰教育,号称全球第一,堪称征服世界的“奇迹教育”。芬兰的基础教育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得益于培养出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的教师源于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下文将对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进行分析,并希望为我国教育改革以及培养优秀人民教师提供合理的借鉴。

(一)教师职业门槛高,对教师要求高。

在芬兰,要成为一名老师,就算是幼儿教师,也要求是硕士学历。学生高中毕业申请读取师范学校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成绩优秀、层层面试、创新思维、具有教育热忱,逐层选拔最后才能“挤进”师范类院校的大门。而师范院校的录取率也是相当低,仅有10%。据统计,2014年于韦斯屈莱大学的师范本科教育专业接收到了2387份申请,最终只有86人被录取。足以见得对教师要求之高。

(二)学校和教师拥有高度的教育教学自主权。

在芬兰,教师和学校有很大的教育自主权。教委会和教育部制定和公布核心课程纲要,规划全国教育大纲,但并未细节化和规范化。教委和教育部不行使行政领导的权力,也不实施学校评鉴制度,对学校是绝对信任,尽管是最小的学校,也拥有绝对行政自主权。其他方面由各校自治,如教师招聘、细节管理类似于班级大小、课程内容、学生课表、一年中的上课时间都由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决定教材选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且师生不参与评比。

(三)教师贯彻并切实落实终身学习。

芬兰教师具有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基础教育的教师培训时间每学年至少工作时间之外的三个工作日,具调查,其中41%的教师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所有的培训学习免费,但是也有70%的教师愿意自己支付培训费用额外学习。教师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化的“三维度”和“四方面”,三维度即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和伦理道德;四方面即归纳、演绎、推理和教学法。学习的评估以实地考察、书面计划的分析、培训机构的自我评价报告或其他背景材料为主。

三、芬兰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启示

(一)理论指导的启示

芬兰的教师教育是成功的,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职业的荣誉感和尊严感。中国也处在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强化教师教育,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芬兰教师教育的方法,强化每一位教育者的意识,无论是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政策制定人员,实施政策的工作人员,还是教师,都需要把好每一关,从教师职前培养到入职选拔,再到入职过程中对教师的管理以及职后的培训学习,真正落实为教育服务,搞好教育,使老师真正成为教育者。芬兰的教师教育告诫我们,我国需要将教师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深化人们对教师教育的理解。

(二)实践建设的启示

1.进一步变革教师教育的管理模式

芬兰教师和学校有高度的自主权,我们不能照搬照抄,但是,从中可以借鉴,政府应对学校进行间接管理,更好地当好管理者、质量评价者和监督者,做好以下工作: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监管教师教育活动、保障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宏观调控和指导。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政府转变了职能,机构的自主权才会更大,从而更好地遵循市场规律,做到优胜劣汰。

2.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

芬兰的基础教育享誉世界。当然,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经费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我国的确加大了基础教育的投入,但与高等教育相比,占比仍然相对较低。因此应当再适当增加投入,打好基础教育的基础关,从而为高等教育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职前职后教育的统一

芬兰基础教育教师备受重视和青睐,这得益于教师的专业化和高水平。要使基础教育出成效,要培养优秀的学生,这就必须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也必须相应地调整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包括: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重视教师的校本发展等。必须协调统一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与教师进修的关系。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积极性,加大经费投入。

4.重视教育实践和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芬兰教师门槛高,职前职后培训体系完善。教育实践是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一步。然而,在我国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现象,教育实习流于形式。要培养出优秀的高质量的教师,我们务必重视教育实践,制定其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如:为新教师提供为期一年的系统的入职培训;在中小学实行“师徒制”,以中小学为实习基地开展学习活动。对于老教师的培训学习,也须有考核和量化的指标,并且在考核量化的过程中,须进行公平监督,必要时可与绩效挂钩,奖惩分明有度。

参考文献:

[1]陈之华.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珍藏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45-61.

[2]刘英.芬兰教育强国强民[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154-166.

[3]李忠东.芬兰:最好的教育模式[J].世界教育信息,2008,(2):40.

[4]武学超.“奇迹教育”发展有策略[J].上海教育,2008,(4):36.

[5]季广花.最优秀最自由最幸福的芬兰教师[J].学子:教材教法研究,2012,(1):56-57.

[6]赵士果. 培养研究型教师——芬兰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33-38.

作者簡介:张丽(1984—),女,四川通江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策略

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语文是一种极其关键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即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其中,人文性指的是站在感性层面上,对人的理解、接受、尊重、关怀等;而当站在理性层面上时,人文性则是对人加之的追寻以及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忧患。当今时代,我们在积极倡导人文教育。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性教育的内涵

现如今,尽管人文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对于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人们还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存在着“机械人文性”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在《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当中,狼不会因学生同情小羊,从而改变它吃羊的本质。所以,在人性化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因而,课堂的氛围更加协和,但同时学生也失去了很多,这远不止是失去对理性的思考,还失去了对人文内涵的理解。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育

1. 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人文精神

任何一个作者在写作时,都倾注了丰富的感情,所以,每篇文章都充分体现着作者的人文性特点。而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课文中潜藏的人文性进行领悟,这样才会感染每个学生。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而具有独特的个性,各有各的生活感受以及情感体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由学生差异性方面真正关系学生,才能给他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性的环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而课堂的内容并不是为自己所涉及,而是学生所设计的。不过,在设计阶段,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占据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充当着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4. 鼓励学生主动求知

语文教学的中心思想是利用最佳的思维方法以及结合语文资料,培养学生的文学素養。这是由于尽管传授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能和网络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相互比较。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试着去变换教师的角色,使其将传统的只是灌输者转变成语文素养的培养者。

5. 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自我关怀,集中表现在对人尊严、价值等的一种追求和关心,以及对人类所遗留的各种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并且,还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真正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为开放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实践当中充满着人文性的素材。

总体来说,在今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语言文字与人文学情感熏陶之间的管理处理好,按照新课标理念去执行,彰显人文思想,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侠斋. 现代小学人文教育[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 马平霞.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初探[J]. 甘肃教育,2018(4).

[3] 陈进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南北桥,2017(6).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4.122

摘 要:农村小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师资、观念等各方面的桎梏。英语教学从属于语言类教学,易于受到农村客观教学大环境的影响。该文以多年乡村英语教学实践经验为依据,在分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语言知识技能 情趣教育 课程开发

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交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越演越烈,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重要性也在进一步地凸显,掌握好英语,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技能积累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影响。从2002年起,我国农村小学自三年级全面普及英语教学,但受制于教学基础等问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仍是步履蹒跚,如何在农村现有客观条件下尽快培养出符合国家和当地经济建设要求的人才,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已成为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学英语,存在着很多着问题,学生无基础、教学课时少、资源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各种设备条件有限、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单一……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整体英语水平较差。针对这一问题,一线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英语属于文科,具有浓郁的工具性和强烈的人文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因此,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兴趣在先,注重方法引导。采取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双向培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调整和选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科学施教。教师应不断探索、反思与提升,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面貌和实际运用水平。

2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方法

2.1 培养语言知识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语言知识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其中,单词的记忆和运用可谓重中之重。单词掌握不好,就像断线的珠子。“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单词的积累,何谈句、段、篇的整体把握?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教孩子们记忆单词,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单词加减法、替换法、找规律观察法、象形法、联想法、组块记忆复合词、拓展法、词型转化法、遣词造句法、口诀法等,以口诀法为例,在教学序数词时,可以教学生顺口溜:“一、二、三特殊记;四以上加th;八减t九去e;f来把ve替;ty须变tie;若是碰到几十几,改变个位就可以。”快速记忆了单词,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言技能通常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相互联系、互为表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农村地区英语教育的一大短板,为了在现有基础条件下最大程度克服这一缺陷,就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要求。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语言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上课时尽量使用英语,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指导学生课前、课上、课后听磁带、看英语动画片等。注意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提倡学生用英语打招呼,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如: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toilet/teacher′s office……同时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时间,不刻意纠正语病语法,不轻易打断学生的话,以免抹杀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中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试一试,大胆发言,及时肯定与表扬,给学生搭梯子,“跳一跳,够得着”。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要求,每天早自习给学生留出10分钟晨读的时间,对培养语感和英语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常常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或者是关键词、句式等提示,让学生有所参照,先模仿替换,再修正补充,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经实践,孩子们几乎都能写出满意的小作文而且语病少。每学完一个话题的内容后,布置一个相关的小文题,例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介绍文具、校园、四季、家乡,日记等等,逐步做到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觉得有话可说。

2.2 重视情趣教育,提升学习兴趣

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所蕴含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应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趣的活动。因此,面对初次接触英语学习的小学生而言,情趣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通过积极诱导的情趣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比赛性游戏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在上课时经常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有利于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例如:一分钟记忆比赛,规定时间让学生记忆单词;开学半学期,组织学生开展“百词竞赛”活动,考查英汉互译、填空、选择;设计擂台赛、抢答题等。除开展课本中新提供的游戏外,还可改编相似内容的游戏,不断反复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立足课本知识,培养实战能力,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材实践相统一,创设新奇情景。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充满了趣味性。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把课本内容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 模的情景中去。例如教学Where is…? Is she/he…?Yes,she/he is. No,she/he isn’t.这个句式时,可以创设了猜一猜的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猜一猜班主任老师可能在哪。在宽松愉快的听、说、看、 演环境中,不但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该课的内容,不但传授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能力的提高,如图形shapes一课,操练完句型巩固阶段,让孩子们画一画、数一数、找规律添画等方式练习,再如利用 TPR全身动作反应法教学,孩子活泼好动,运用肢体语言“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官,在轻松愉悦中习得新知、巩固新知、寓教于乐。

2.3 灵活运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牛津教材上海版3~4年级,课时分配不当。对话教学安排在了单词学习之前,颇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学习起来十分吃力。于是笔者将其调整过来,先学单词,整体感知,再学会话。孩子们不再手忙脚乱、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再如26个字母的学习,先学字母表,整体感知后再逐一学习字母和单词,效果更好,字母间的顺序掌握得更牢。

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合理将英语学科与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拓展学用渠道。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考虑了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让所有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必须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当地实际相结合,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只要农村小学教师积极进取,勇于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教学良方,就一定能够培养其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应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生英语能力,纵使任重道远,也应不懈余力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 李建设.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8.

[2] 林小妮.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剖析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9(11):39-40.

[3] 吕吉尔.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8):47-49.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教师教育是培养造就优秀教师的重要保障。我国教师教育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为教育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已从规模数量发展为主要特征进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提高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正在逐步提高,据统计,1999-2006年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4所,师专由110所减少到48所,中师由815所减少到199所。师范本、专科毕业生与中师生之比由1999年的31:69变为2006年的71:29;教师教育体系走向开放,214所非师范类综合性高校参与教师教育,开始形成师范院校与综合性高校共同培养教师的新格局;师范院校学术水平和办学实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诸如3+1、2+2、3.5+0.5、4+2等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新的成果;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正在走向一体化。师范院校积极承担教师培训任务,700多所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着手”改革与建设,形成上挂高师院校,下联中小学校的多功能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对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仍然相对滞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势在必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教师教育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为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和院校教师教育边缘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淡化和弱化教师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加强还是取消教师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当前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把认识统一到温家宝总理2007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来。温家宝总理高屋建瓴地指出:“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我们需要继续强化教师教育的政府责任,进一步在事业规划、经费投入、基础建设、生源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优先考虑教师教育,保障教师教育健康发展。

二、落实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国务院决定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得人心,制度设计和组织落实到位,实施工作开局良好,首次招生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一是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向中西部倾斜得到落实。中西部20省生源占到90.8%。二是生源数量充足,考生报考踊跃。重点线上免费师范生报考人数均达到计划数的数倍以上。三是生源质量总体好于往年,中西部更为明显。六所部属师大免费师范生在各地的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约30分。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约41.7分。四是生源结构得到改善。农村户口生源占60.2%,男生比例占38.7%。生源结构的积极变化,有利于师范毕业生回生源省中小学任教。

如何把优秀学生培养成优秀教师,如何发挥部属师大在培养优秀教师方面的示范作用,六所部属师大责任重大。部属师大要围绕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制定好免费师范生培养教育方案,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最好的教育资源来培养教育师范生。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设教师教育创新与教学平台,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把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新一代优秀教师,为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三、制定教师教育院校体系总体规划,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意味着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教师,也就决定了不是什么机构都能培养教师。据统计,2006年我国师范类本科毕业生24万人,专科23.4万人,中专19.5万人(其中中等师范学校5.7万人),非师范类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约30万人。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年中小学教师供给量约97万人。在2006年新补充到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中,录用毕业生数量为29.8万人。从教师资源储备数量来看是充足的,但还存在结构、层次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看,教师教育将从规模数量发展进入质量效益提高的新阶段。为此需要积极推进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国家应重点支持若干所师范大学的建设,各省重点建设好一至两所师范大学,采取措施激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师专逐步转向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构建起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积极参与,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要逐步提高教师教育办学层次,加快实现三级师范向两级最终向一级过渡,完全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本科后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新格局。

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实现学科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

学科和专业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依托,没有学科和专业支撑,人才培养就失去基础。教师工作不同于一般职业劳动,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又包括教育专业,是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成为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要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中学教师专业具有双学科性,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具有多学科性。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始终要围绕有利于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展学科专业发展空间,促进学科专业交叉,推进资源建设和共享,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中小学实习基地,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力度。

五、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教师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要求,探索建立与之相符的培养模式。中学教师试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更加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本科后教育;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探索大学文化基础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科培养模式。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适应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教师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教师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融合文本、光盘和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实用性强的教师专业教育精品课程教材资源库;将学科前沿知识和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全面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六、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

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师范生实习支教既是教师培养从过程中强化实践训练的重要措施,又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一举多得,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有利于帮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是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密切联系,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西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和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等在师范生实习支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更大范围推动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展开奠定了实践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精神,完善建立师范院校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建立健全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的指导教师;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同时各地政府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七、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促进教师教育发展

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法律制度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师范教育制度,随着高等教育招生、缴费、就业等制度改革被打破后,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我国有关教师教育的法律法规如《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立法背景在八十年代初,随着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方面,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显得非常紧迫。

建议修订《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条例》,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法规体系;健全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资格条件,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发挥教师资格制度在规范教师培养和激励教师培训方面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形成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和促进教师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培养处)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有一般教师必有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十分欣赏想于永正、魏书生、于漪那样的特级教师,多次听了他们的示范课,读了他们的文章,觉得他们的文化底蕴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巧纯熟,而且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爱心无私。由此逐渐体会到: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一手好字,满腹诗书;一笔好文,满腔真情;一颗童心,满面春风。而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的水平。

一、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而对文章进行高屋建瓴式的鸟瞰,从较高的立足点上对教材进行较深层次的释读,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的。然后我们才能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必要的、深入的解读与思考,从而生成对话,构建起学生的个性语言。如果教师本身只是个“书袋”,那就只能进行复述式阅读,不可能进行阐释式阅读。如果教师连“书袋”都不是,只怕还会造成对文本的误读。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于漪老师说,现在的语文教学确实“文”,语文教师也缺少“文”,这个“文”就是文化底蕴。我深刻的领悟到: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要给求学者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显示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读书,不写作,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加之教师队伍成分的逐渐改变,也在逐渐被人称为“没文化”族。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应扎扎实实地做到一个“真”:真读、真写、真提高。

二、语文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纯熟的教学技巧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还默守着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极低。教师教得疲倦,怨天尤人,学生学得枯燥,味同爵蜡。因此,在新的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语文教师应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不应只看眼前。其实,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都是我们学习的资料,关键在于愿不愿学,肯不肯学,善不善学的问题。

三、语文教师要做一个“真”人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不伪饰,不做作,不矫情,不欺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早已刮进了校园,有的教师以沾染许多市侩之气,弄虚作假,道貌岸然,却是愧对“灵魂”。自己的灵魂都没洗净,怎么去当“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语文教师的人品要正,师德要高。“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样才能底气十足。再有,语文教师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如课件制作、网上阅读、筛选信息等技能都很重要。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只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己的修养,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社会的赞扬,就会感受到自己从事教育的快乐。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好学生。譬如你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集体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你首先必须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革命者。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做的是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我国古代,对于启蒙老师的选择,十分重视。《大载记·保傅》中说,对于赤子,要“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

一个人民教师,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体体现在他对教师职业的态度上,要热爱教师职业,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是教师参加教学活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热爱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得到长辈和师长的爱,教师对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指导,能使学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熏陶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即读书,又育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沁阳市王召乡龙盘小学)

上一篇:投资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投资理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