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的力量范文

2024-07-18

相信自己的力量范文第1篇

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最佳的法宝或者说最好的力量,就是去进行奋斗,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坐在这儿也是来吸取这种力量。

我们每一个人出生都不一样,曾经年轻的时候,抱怨自己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曾经年轻的时候抱怨过自己的父母,什么也不能给我。混遍北大整整七年,没有一个女人爱上我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谈了好几次恋爱。有的同学已经娶上了美丽的女人,成立了美好的家庭。当我发现至少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时候,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肺结核。发现好像所有的生活黑暗和不如意都集中在你一个人身上,幸亏在这样的过程中间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身上唯一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我觉得只要努力,只要奋斗,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应该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应该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这种感觉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就是来自于我从小在农村的那种生活,来自于我自己高考的启示,因为对于我来说,农村孩子长大唯一可能的归宿就是在农村。

我十四岁初中毕业,紧接着命运就对我做出了宣判,当时中国有一个政策,叫做贫下中农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上高中,我姐上了高中,因此就轮不到我。所以其实我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地当过一回农民,在那个时候我就料定了自己这辈子大概只能在农村待着了。但是,老天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四人帮”粉碎以后,教育政策立刻就改变了。我们的初中老师想起了我,说俞敏洪是一直喜欢读书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他破例地重新放到高中里面来。我妈听说我这个事情以后就非常地兴奋,就找公社大队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去不断地说,说我儿子就是可以来的,所以我这辈子我最感激的就是我妈。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机会,这个不是我奋斗来的,是党和国家给我的。高中毕业的时候,其实整个班全是农民,因为我们就是农村中学,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信心说能考上大学,但是这个时候我碰上了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现在还在南京,已经八十岁了,他在我们复习高考的时候,高二的时候就对我们说了一句话,他说我知道你们在座的小子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你们以后一定都是农民,但是我依然要求你们每一个人都去考大学,因为当你们以后回到农村,在田头劳动的时候,当你拄着锄头仰望蓝天,叹息自己命运悲哀的时候,你会想起来,你曾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过一次。这句话,我到今天还能记得,大家想想这个印象多深,所以我就认定了自己一定要考大学,第二是我认定了一定要让这个老师失望一次。但这只是一次美好的愿望,我高考第一年出来以后,英语分数只考了33分,尽管当年这个录取的英语分数线也不高,最低大专录取分数线就是我们江苏有一个地区师范学院,只有40分,但是我只考了33分,差了7分,那么我就想,如果我再努力一年,我也许就超过40分了,也许我就进这个大专去了,所以我就边干农活边复习。当时农村连电灯都还没有,在煤油灯底下复习,我就是在高考复习的第二年眼睛近视了,所以第二年去高考的时候考出来,考了55分,我拿到这个分数就特别高兴,为什么呢,我想录取分数线是40分,我是55分,那么我无论如何能够进那个师范学院了。结果分数线下来以后,师范学院的分数线提到了60分,结果又差了5分。高考两次失败以后反而让我增加了信心,我就觉得我非要考第三年不可,所以我就跟我母亲说,第三年我无论如何不干农活,就是说一定要每天,所有的时间都交给我,但是我母亲就说我再给你一年时间,但是我们家确实很穷,所以第三年如果你再考不上的话,你就只能是老老实实回来当农民。所以我第三年就拼命了,每天早上六点起来,晚上十二点睡觉,到第三年参加高考的时候,成绩一出来我就发现我的成绩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所以后来就有幸跟撒贝宁这样的名人成了校友。其实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在我脑袋中连闪都没闪过,所以这个例子给同学们又一个启示。什么启示呢?人是要有梦想的,但是你梦想再大,你不去努力是不管用的,就像你爬山的时候,就算你不看那个山头,你只要知道自己在向上爬,只要你爬的路是对的,你到达山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回想我自己的生命,我觉得往往是我生活中带来的一些失败,最后促使我反弹起来,又够着了一个新的目标。

我后来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想要出国去读书,但是我联系几十个大学,十几个大学给我发录取通知书,没有一个大学给我发奖学金,都说你只能自己出钱了,而当时我在北大的工资,连奖金带基本工资加起来大概一个月二百块钱,换成美元,三十美元左右。美国的最低学费一个大学大概三万美金,还不算你的生活费,我算了一下,一百年不吃不喝都不够。所以我就想到了我应该要赚更多的钱,怎么赚更多的钱呢?人有了需求就会有想法,有了想法就会有创新。当时刚好中国的外语培训业已经开始轰轰烈烈地起来了,所以我就想我为什么不自己办一个培训班呢?所以就有了新东方。新东方完全不是我理想的产物,有人说俞老师你做新东方,是不是想到了你要为中国教育要做贡献,我想到的就是我要钱。但是今天的我,倒真的实实在在想要为中国的培训事业,和中国的教育做点事情了。为什么?因为你有了这样的实力,你有了这样力量,你有了这样的基础,那自然你就会做,所以我们不用去想太多.很多你没有想到的事情可能会做到,那么为什么会做到呢?就是因为你在不断地改变自己。我们永远不可能说我们站在这个舞台的中央,你就坐着,天上就掉下馅饼来,永远不可能!这个世界上有偶然的运气,有必然的运气,如果你把偶然的运气当做必然的运气,你的生命就会越来越差。但是一个人可以追求必然的运气,什么叫必然的运气,必然运气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地使自己达到了某一个状态,达到了某一个境界,用你这个状态,用你这个境界,用你这个身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二十五年前的我在北大拿一百多块钱的工资,这就是我的身价。十五年前的我在新东方我能挣的钱也就是勉强能够养活自己,但是今天的我已经算是中国的在美国比较好的上市公司的老总之一,这个东西是我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所以就不太容易被人剥夺,这个东西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所以我得到了心安理得。这个东西是我努力得来的,所以我更加相信努力的力量,为我自己的后半辈子,我还会去持续不断地继续努力,这就是一个正向的,积极心态的循环。比如说现在的小年轻,我常常觉得很痛苦,为什么呢?第一个,虚荣心特别地强,虚荣心强他关注的什么呢?他关注的不是自己生活的状态,他关注的是周边人跟自己的比较以后,我能不能胜过周边人。比如说中国人结婚以后,中国的女人比自己的丈夫,比的最多的就是你看你看,你的同学怎么怎么样了。你看你看,隔壁的老张怎么样了,完了以后你看你这个窝囊废,到现在还这个样子。她从来不去想这个丈夫本身的好处在什么地方,他的优缺点在什么地方,她是通过个人比较,而比较的标准又特别地庸俗,不是比较对方更有钱,就是比较对方地位更高了。隔壁老张都升了局长了,你这窝囊废,你跟他是同班同学,你现在还是个处长,你看你怎么活的,还不如我嫁给老张算了,好面子就变成了一个人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说真正的追求幸福的这个心态去变成自己奋斗的动力,所以现在比如说很多年轻人都是贷款,买房买车,完了变成了房奴和车奴,完了生活就被毁掉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背上了负担以后,你有了一份工作你就不敢扔了,(被)锁在一份工作上当然很好,表面上你很专注,但是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你失去了一切让自己的生命可以在其它方向腾飞的机会。我当初之所以敢从北大出来,当初我自信地从北大出来,很简单,我没房没车,北大给我安排的当时的宿舍就是十平米的宿舍,我想这十平米的宿舍不住也罢。所以出来,天地都在我身边,就这种感觉,所以你不怕丢。一个人要不怕丢,因为你怕丢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得到,你想谈恋爱你就可能失恋了。你想找工作你就可能会失业了。你要想高兴就可能会失落。你想创业你就可能会失败,所以失可能比你得还要更加地重要。

至于说我们的家庭背景,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学生来跟我讨论问题,有同学说俞老师你看,你看我的同学,他们拥有无数的社会资源,现在社会资源越来越集中,完了像我们这样穷人家来的孩子,我们已经争取不到这个机会,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不公平,我们这些人该怎么办?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过,即使你到美国,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公平,但是中国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中国从来没有社会,真正的社会阶层等级概念。你从一个最普通的老百姓,只要你愿意奋斗出来,你就会被人一视同仁。所以尽管我们会发现周围有资源的人会比你更早地拥有资源,但是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让他们先得到好了,你给自己一辈子,这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们也许活不到二百年,但是一百年总可以吧。所以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全班同学毕业典礼上,大家每个人都要上去表态,我上去说的我到今天还依依稀稀记得。我说同学们大家都很厉害,你们的学习成绩都那么好,但是请大家相信我不会放弃自己,你们做了五年的事情,我做十年,你们做十年的我做二十年,你们做二十年的我做四十年,实在不行,这辈子我要保持健康心态,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了八十岁以后,把你们一个一个送走了,我再走。

相信自己的力量范文第2篇

相信岁月的守望

——读《新教育》有感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小学

黄艳影

2015年1月28日我有幸听了朱永新教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新教育教师成长论”的讲座。其理论和实践让我感动并对教师职业有了一种充满力量的向往,让身处应试重压下疲于应付的教师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看到了真切的希望。我们要“在校园中遇到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帮助每个人成为自己”;我们要“对在学校的每一天充满期待”;我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这些观点使我产生共鸣,于是后来,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新教育》,其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深深地影响并打动着我,我想作为教师,我们要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体味教育真谛,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就拿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来讲,我们想大多数教师可能都是仅仅把它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看着这样的《评价手册》我不得不思考:我们对于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及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是成为优秀的张三,也不是成为卓越的李四,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于是,我努力让《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管理班级的一个良好载体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乐趣。学生在《评价手册》的填写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如图)。

我们的学生在校时间长,也就意味着学生接受统一管理的时间长。所以同一个班级中的三十几名学生面对的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那么在这么多的“相同”“一样”中,学生会麻木并渐渐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

作为班主任来讲,我要引导学生在那么多的“相同”“一样”中显现出自己的“独特”来。

例如学生手里的《评价手册》有一样的封面,一样的评价项目,在填写《评价手册》第一页“校训”“班训”这一栏时,我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填写上,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理解我们学校的校训,有些同学拿出词典查阅校训中出现的词汇;有些同学利用网络查阅具有我们校训中的品质的人物故事;有些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或同学对校训内涵进行讨论„„做了这些事情后,我再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打开《评价手册》填写校训,但是并不是填上那几个字就行了,还要设计美观并且要符合自己对校训的理解,也就是要有一些符合校训内涵的“点缀”和“装饰”。

同样,在填写班训时我也是这样要求的。我们的班训是“点点滴滴做起,时时处处争先”,有个学生把填写“班训”那一栏先画上一个钟面,然后在时针上写上“点点滴滴做起”,在分针上写上“时时处处争先”。我看了她的设计后十分赞赏,于是我在旁边用红笔批注上“我十分喜欢你这个设计!”她看到后在我的批注下面画了一个笑脸。我喜欢这样悄悄的小互动,虽不是轰轰烈烈,但同样温暖你我心灵。

综合素质评价其根本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一直在想:作为班主任,我要培养什么样学生?我觉得如果为了追求学业成绩而牺牲学生应该享受的轻松生活甚至视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而且这一做法也会导致师生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于是,我思考:该如何让学生更加自然地向着“温和”“理性”去发展? 最近几年在《评价手册》的填写上我越来越注重评价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在“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这一项的填写上,我要求学生要细致描述过程,并写出你满意在哪里?有什么感受?或者周围人给予你什么评价?我认为,我们填写的是《评价手册》,这一项显然属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当然要写自己的感受,以及周围人的评价。

开始有学生对此很不理解,马上有胆子大的同学抱怨:“自己只要填上,没空着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得跟周记似的,这不是给我们增加负担吗?”马上有应和的说:“是呀,我最满意的就是英语进步了,我就写‘英语进步了’,看,多简洁!”

我说:“大部分同学什么都没说,我想你们肯定在心里默默地赞成他们两个的说法。”很多同学都笑了,我接着说:“这样,我也不强迫,我想肯定也有给我点赞的,不过写得细致的同学,我肯定点评的细致,写得少,并且不能引发我思考的我肯定点评的少,当然,你要是语言精辟,言简意赅,我也争取点评得水平高些。你们写多少是自由的!”

于是,他们顿时显出了轻松的表情,但是他们都没有少写,而我也没有食言。

由此,我想到要想获得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有良好地师生关系,看来在班主任工作上,我们总要努力与学生站在同一战壕。做什么事都要让学生从情感上不抵触,这样才利于我们的班级管理。

我特别喜欢看学生的《评价手册》,透过他们填写的内容,我能深切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灵气来。

这是我班学生佳阳参加大兴区亲子共绘新航城(未来机场)活动时作品的缩小及简化版。另一张照片是他参加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大课堂——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活动后填写的《评价手册》上的内容,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他自行绘制的小图标突出了活动场所特点。

我觉得有灵气的孩子,一定是有见识、有想法,兴趣广泛的。当佳阳的英语成绩有些下降,他妈妈想给他报一个补习班。但是时间会和他的国际象棋课冲突,他妈妈劝说他放弃国际象棋班,把时间让给英语班。佳阳不同意,他妈妈只好求助与我,让我说服佳阳,让他上英语班。

于是,我找到佳阳,问了他想法。他说他对国际象棋十分有兴趣,想继续坚持下去„„于是,我回复他妈妈说:“我恐怕无法说服佳阳了,因为我也认为兴趣更重要。而且佳阳并不是英语十分差,只不过是没有拔尖而已。”

佳阳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他会凌晨两点钟观看星座,同时他也喜欢美术,并且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小升初时,由于他在美术及科技上的特长同时被面试学校录取。

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课程改革,不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堵上通向兴趣的路,把他强拉硬拽到学业成绩这条独木桥上呢?

我一直尽可能地把我和学生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想办法做得更有趣一些,并把这些喜悦和欢欣记录到《评价手册中》。我想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保存着自己六本小学期间记录的《评价手册》就是自己的一部小学回忆录了。

当他们回忆其小学生活时,能够觉得充满色彩和欢乐的。

于是,在学校开展的“争做有礼好少年”活动中,我班制定出符合我们班级评选的标准后,接着讨论出了具体方案:

1、利用班会组织评选;

2、把选出的同学召集在一起照了一张照片;

3、把照片放大到十寸,并用磁扣贴到黑板上,以起到激励的目的;

4、每周一评,最后统计看谁“上榜”次数多,最后照片就奖给谁。

同学们对于这个激励方式非常喜欢,而且“奖品”也很有纪念意义。

我一直费尽心思地鼓励学生多参与活动,同样也要求自己抓住每一次机会。因为,我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多一次与众不同的经历,自己就会或多或少在思想及个人能力上得到一些提高。这些经历都是值得记入《评价手册》的珍贵资料。

比如区里征集微队课,我看了通知上的要求后就结合六年级学生特点,选定了“祖国发展我成长——我是守法小公民”这一主题,从中选取了“模拟小法庭”这一环节。

首先,我让学生周末收看庭审类的电视栏目,并搜集一些跟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案件。然后,编写我们“模拟法庭”的脚本。最后,确定角色,并进行排练。

可以说在整个筹备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知道了一些法律知识,还对庭审环节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最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征集的活动中,学生还把“模拟法庭”这一环节编进了童谣。

题目就叫:说说我们的“小法庭”,具体内容如下: 模拟法庭力量真大, 班里同学都喜欢它。 “书记员”肃立讲规矩, “审判长”一槌开庭啦!

“公诉员”可是真神气, 陈述“案情”表达法律。 “原告”列举了一二三, “被告”道出四五六七。

“辩护”忙请“证人”出席, “证人”出庭速来解疑。 控辩双方讲尽道理,

“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

马上宣判休庭完毕, 水落石出都没争议, 承担责任后悔不及, 法治社会讲究法律。

受编童谣的启发,我还鼓励学生把班级中发生的值得称颂的人和事也编进童谣。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童谣:

小宇小迪闹分歧, 不争不吵讲道理; 小宇摆出一二三, 小迪道出三二一; 你表达来,我倾听, 慢条斯理不着急; 团结友善同进取, 共蹬进步新阶梯!

童谣中的小宇、小迪就是我们班的某宇和某迪,学生把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然后和平解决的事情写进了童谣。本来,开始他们谁也不服气要求利用班会开一次模拟法庭的,各自都找了辩护和证人,但是最后两人“握手言和”了。把这些童谣记录到《评价手册》中“我的收获”一栏,不仅有趣也有教育意义和时代特色。

相信自己的力量范文第3篇

你们发现没,四个组只有我一个组长上来讲,我往这一坐显得其他组长多么地谦虚,而我此时又显得多么尴尬!分组讨论的时候大家讨论谁上来讲,有人跟我客气了一下说:要不,组长,你上去,讲?他以为我会婉言谢绝甚至死命抗拒,没想到我竟愉快地接受了,唉呀妈呀可吓死我了,我生怕没人推举我呀。最后一个讲多少有点吃亏,刚才我看听别人讲的时候很多人在喝水,这个时候刚好到了该上厕所的时间,说明我正好卡在大家的尿点上!最重要的是咱们班都是中宣部的文化名家,跟你们这些理论水平超级高的人相比,我讲什么都是胡诌八扯,我决定今天真就胡诌八扯一次,我很好奇后果会怎样。

先讲一件糗事儿,有年年底我要去水立方听“逻辑思维”的跨年演讲,花了重金,一家三口每张票一千八百八!生怕丢了,提前一个月就把票放在家里餐桌上,好让我们每天都能看到,12月31日那天终于来了,全家吃完饭收拾利索要去听演讲喽,票找不到了,翻箱倒柜找无果,结果你猜怎么着,竟然被我家保姆给扔垃圾了,她在扔之前还感慨了一句:北京的电影票咋这么贵啊!咋整?我的手机上有花钱买票的订票号,还有座位号,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决定带着全家去试试,结果到了现场层层把关,人家认票不认人!有个词儿叫“存量绑架”说的就是我,我都花了这么多钱没听到演讲,那不亏大了?我又花了更多的钱,从会场外票贩子那里买了几张票,进门后我跟我闺女说:今天的演讲咱可花了不少钱,说啥也得至少记住一句话,让我们终生受益,否则记不住这钱就白花了。

别说,用心听和不用心听绝对不一样,我还真记住几句对我来说价值一万元以上的话,你们想听我花一万多学来的东西吗?我可以免费分享给大家!但今天我演讲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你们要答应给我加两分钟!好,既然大家强烈要求给我多加两分钟我就讲:说有天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坐出租车,跟司机闲聊的时候就打听,了解到司机师傅每天很辛苦,五六点钟就起床,十一二点才睡觉,每月赚七八千元。这罗振宇就说了,干脆我给你介绍个老板吧,你专门给他开车,不用那么辛苦,月薪一万元!出租车师傅的回答让罗振宇大感意外,他说:我不去!嘿,赚得多了,又不那么辛苦了,为啥不呢?司机师傅说“因为不自由了”!

此话让罗振宇感慨万千,中国的产业工人第一次把自由拿出来议价,以前富士康的工人只要给钱,整宿整宿不睡觉都干,自由竟然也可以拿出来议价!这句话给我很重要的人生启示,我现在工作繁忙,我从来没问过我自己:我的自由值多少钱?由于花了上万元来听课,这句话始终不敢忘,它始终在提醒我,我的人生不应该永远陷入车轮,要主动做减法,我也要属于我的自由。我觉着这句话对我来说,价值过万!这次来井冈山学习一周,这时间的代价可不小,绝对超过上万元,我因此不停地提醒我自己,至少要学一些能带走的,对我以后工作生活有帮助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来井冈山学习,跟其他地方学习不一样,让我瞪圆了眼睛竖起耳朵想好好学习,不仅仅因为时间成本很高不能浪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今年春节在美国的朋友家过的,见到一个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小伙子,见面问我第一句话就是“这空气好,不像你们中国雾霾那么大”。我习惯性地反驳:“俺们中国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雾霾,就算雾霾也有很多角度,雾霾作为代价换来的经济积累你怎不看?没这个积累我也来不了美国啊。雾霾正在得到治理而且很有成效,这是曾经很多有雾霾的国家都未曾做到的啊。咱们所在的美国加州几十年前的雾霾有多严重你知道吗?”

这个从初中开始来美国上学生活的小伙子,听了之后不说雾霾开始说大陆的体制,腐败专治、法制黑暗等等,嘿!我说“我去过中国最贫穷的村寨,也去过年收入数百亿的村;中国现在还有绿皮火车,也有世界一流的高铁;中国有没见过电脑的乡村孩子,也有世界第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有雾霾的地方,也有碧海蓝天、青山绿水,负氧离子能醉死你的地方;中国太大了,她有无数个侧面,你怎么能用一个侧面评价整个中国呢?”那天,我跟这个小伙子聊了半夜,我们相互都没有说服对方,这次来井冈山我要发狠学习理论,就是为了将来某天再见到这个小伙子,用我学来的知识好好跟那小子掰扯掰扯!

要想说服别人得先说服自己,通过这次井冈山学习我更爱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了,自己觉着理论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差不多可以说服他了,但此时我又不想说服他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再给我加两分钟,我就说!我觉着说服他一个人又能怎样呢?我在想着能不能把我的理解,影响一代人呢?我再讲个故事:说有个事业机关来了一个新领导,新官上任嘛,开始推行一套新思路,怎么推行呢?编一套词儿,要求单位里每个人都会背,领导随便路上拦一个人或者打电话给一个人就让背,背不出来就停职检查。这种可笑的事其实并不罕见,它展示了权利运行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做事和不做事之间,发明一个新的中间状态叫假装在做事。看着上上下下都挺忙,干的事也有具体成果,但是和目标也没啥关系,而且你还很难举证说他干得不对。但一个对上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的权利系统,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空转状态。来井冈山学习我就担心我是假装做事儿,跟以前相比貌似学习了很多曾经的历史故事,但对工作对生活有什么具体的帮助呢?如果我自己都没有具体的帮助,我回去给大伙传达的时候,也是讲一些典故、概念、精神、理念,能结合实际吗?如果不能,不就跟当年的王明一样,学了一堆共产国际的理论,跟实际结合不上嘛!能不能结合,这中间差个东西,就是跟广大干部群众实际需求的关联性,如果把这个关联性创造出来,就哦了。

什么叫关联性?我举个例子,我闺女喜欢文科,数理化总学不好,关键是根本上不愿意学,有一次带她去看电影《火星救援》给她启发很大,电影主人公独自一人在火星上,在很多物资很快消耗尽的情况下,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种土豆,没有水自己利用所学知识用氢气和氧气造水,最后利用量子通讯的知识跟地球上的人取得了联系,等等等等最终返回地球。这个电影对她影响不小,她跟我说其实里面很多知识她都学过,但很快就会忘记,就算在火星上也想不起来,因为学习的时候根本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不是为了去解决问题甚至救自己的命而去学,看完电影后,她有种冲动很想去把曾经学过的数理化生物啥的认认真真、彻彻底底复习一遍。物理学知识、植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全都是让你怎么活下来的有用的东西,你说她能不想学嘛。不错,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当一个人从骨子里喜欢知识,知道知识的美妙,学习就会变成一个很简单的事儿,这就叫关联性。跟他骨子里的某种需求有关系!

这次来井冈山学习,我差不多每天晚上给我闺女电话,讲我听到的那些故事和给我的启发。她跟我说这些好像初中的时候都学过,但是都忘记啦。我知道这很正常,因为那些学过的知识具体生活中好像没有用武之地。别说她,就是我如果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找不到直接对应的情境时间长了也会忘记。我们做新闻的讲求作品要“有趣、有用、有意义”!来井冈山学的党史,我发现是否有趣取决于老师本人的讲课水平,比如前两天咱们的陈胜华老师讲课,那一下午我发现所有人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在听讲,因为他讲的充满悬念、细节、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很过瘾,同样的东西换个老师讲效果就大相径庭。有用呢?个别的老师能讲出来,因为就像电影《火星救援》一样,他善于从实际工作生活中发现相似的场景,告诉我们一些可以参照借鉴的人生选择,有些老师就是就案例讲案例,缺少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个性化解读。有意义,这一点所有的老师都在反复讲,但是由于缺少有趣和有用,单纯的意义缺少工作生活需求的滋养,又变成了背诵和考试,结果就会像我闺女一样很容易遗忘。

怎么让我们的党史有趣呢?我有个想法,找我们公认的最会讲故事的人,帮我们重新整理故事,比如写《盗墓笔记》的南派三叔,这党史中浩如烟海的丰富细节,如果让他整理一定能变成一部悬念迭起、让人欲罢不能的畅销小说。有个公众号叫“混子曰”,他写了一篇推文,用现在容易被人接受的网络语言和有趣的插图,讲述解放军的历史,很多人看着好玩也顺道了解了解放军的历史。总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让我们的传授、传播方式生动鲜活,我们还可以有很多选择。

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党史更有用呢?需要找到历史故事和现实需求中间的一个关联点。通过这几天学习思索,我找到了一个至少我和我孩子都会需要的关联点,而且还不是一般的需要,是很需要。虽然这个点很重要,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不说也行,如果大家愿意给我增加两分钟,我立马就说。这个点就是人生智慧!党史里充满了人生智慧,在各种情境下正面的、反面的,那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乎人生选择的细节和案例,我就很喜欢了,我这几天天天讲给我孩子听都是经过我的视角,()看到的那些人生智慧,我闺女也得到了极大的启示,因为这是在现代史课堂上读不到的个性化解读。尤其是毛主席的人生智慧,你看看我们党很多被传承至今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等等等等,都源自毛主席的人生智慧,这些都是一个人立足天地间,被人尊重无往不利的道德操守。如果,你把党史中的每一步发展历程,从人生智慧的角度去解读典型人物的创造与选择,就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最有用的传播,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太需要了,我们的孩子要长大也太需要了。我们现在任何一种补习班差不多都有,但是好像没有做人资格的补习班,这就是市场!

给孩子讲党史讲党性,他可能能背下来,但是跟物理一样如果不告诉他能救命,他可能就忘,也融化不到血液里。我想出本书,书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我是谁?——假如历史重来,你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我打算按照党史的发展历程,从陈独秀、瞿秋白开始,给每个人、每件事儿的得失成败,从做人的智慧上做梳理总结。这本书有三个部分:①故事;②历史照片或小人书漫画;③弹幕。每个故事旁边除了插图,就是类似网络弹幕一般,不同的智者从道德智慧、得失成败、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层面给予解读。《笑林广记》中有个笑话,说有个聋子看人家放鞭炮,觉着很奇怪,哎,一个红红的纸卷怎么说裂就裂开了呢?你看,我们看待问题如果缺少了一个维度(他听不见),就不能正确理解这个事物,我们的孩子包括大人在内,最最缺乏的人生智慧就是维度!

什么叫维度,我来举例:党史中有一段故事叫错杀袁文采,如果我出书除了讲述原本的真实历史故事之外,旁边就有不同的智者来点评人生智慧了。智者一可能在弹幕上发表观点:袁文采其实是死在自己手上,如果在政治斗争中看不清大势,就发现不了危机,当时的大势是什么?如果他能敏锐地意识到就不会出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智者二说了:人必须要懂自律,要遵循环境,如果还保持土匪的习气,不知收敛比如……就会给自己埋下祸根;智者三说了:要想干大事儿必须懂包容,统一思想、统一利益、统一目标,共产党错杀袁文采,有些人个人可能是解气了,但结局是袁文采的人全变成国民党了,井冈山失手了,给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人无完人,但胸襟大,便可以看到更重要的东西,不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你看看同样一件事儿,如果我多找几个智慧的人,就能开启被我们忽略的不同视角的人生智慧,这就叫维度。

一个妇女给新四军送粮食被国民党抓获,严刑拷打不说出共产党的地点,把她丈夫拉来,就在她眼前杀害了丈夫,她不说!最后丧心病狂地把她两岁的孩子抱来,当着一个母亲的面活活摔死,还是不说!这是一种超越人性的信念的力量在支撑。我就问我女儿,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这说明共产党人心向背,让老百信笃定坚信只有共产党是真对她好,真的不是假的。什么叫以人民为中心?你真的对别人好,得道多助,你就一定能成功!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共产党高级将领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意见被否决后,逃离部队最后叛敌,成为国民党某部少将处长,最后克扣军饷贩毒被蒋介石枪决。什么叫审时度势?什么叫刚愎自用?什么叫忠贞不二?什么叫利欲熏天?人不行,换平台也白搭!一个故事中,会有多少可贵的人生智慧牙。接触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受过多少委屈?我会问女儿知道那种委屈的滋味吗?如果是你会怎样?你知道受不了委屈结果是什么?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何长工的故事,我会问我女儿,你如果要想影响王佐,出了给他家做长工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如果没有其他办法你肯做长工吗?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地质部党委书记的他,竟然把当年杀害自己三十余口亲人的仇人的孩子,安排在自己手下工作悉心加以培养,这是怎样的胸怀?

鸡蛋从外面打破叫食物,从里面打破叫生命!从人生智慧的角度解读我们的党史,这本书就会成为我们中国孩子的床头书,中国的《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就成了一代一代人的需要,因为它有用!有趣,有用,有意义,那么有意义呢?

古圣先贤是以德立身的。听说过孔门四科吧?我曾经在介绍如何教育孩子上经常讲,孔子门生必修的四门课程分别是:德行、政事、言语和文学,也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位。德,指的是孝悌人亲,行,指的是践行。同时,这个行也有一旦践行不可停止的意思;第二个叫政事,指的是工作和生活的方法,说白了就是弟子规;第三个叫言语,指的是接人待物的本领,说白了就是五伦关系;第四科叫文学,指的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放在最后一位。《论语·学而篇》说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说的是学习的次第问题。其中德行的范畴都落实好了,都做到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文了,也就是学知识了。听见了没,前三门没学明白,是不能学知识的。所以儒家的教育目的,就是让一个人终身保持人性,永不改变。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做人资格的教育,这是一个人一生能够趋吉避凶,幸福平安的根本。如今许多父母忽略了对孩子德商的培养。而德商就体现在这些细节是否建立的习惯当中!这本书其实是弥补了现在教育体系的不足,进行做人资格培训。我们现在演讲班、舞蹈班、钢琴班、画画班、轮滑班,你说吧?什么班没有,但好像就是缺了个做人班!我们要传承中华美德、家风家训,这才是第一位要做的事情啊。孩子需要、家长需要、老师需要、学校需要、教育系统需要,但要说意义,这还不是全部的意义。

这本《我是谁?——假如历史重来,你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是一本有关人生智慧的书,但它不光是人生智慧,其实,也是共产党的成功智慧、执政智慧,让每个孩子在学习做人过程中知道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这就是党史!看完了这本书,就知道党性的区别就是人性的区别!知道怎么做人做事了,也不会数典忘祖了。读完了这本书,只要你是个人,你就知道我们的党是通过怎样曲折的斗争经历,一点一点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读完了这本书,你就会跟小平同志有同样的感慨:假如没有毛泽东,中华民族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你就不会犯央视老毕那样的错误了;读完了这本书,你就会发自内心地懂得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本书立足人生智慧成为大众所需,但宣传党史的能力好过一百所大学,教育部门和政府都会推动,一代一代人买,那得几千万册啊,我想到这也跟毛主席八角楼的灯光一样,夜不能寐,我觉得我做了一件有益于苍生、有益于民族的大事儿。为此,能不能再给我加两分钟呢?咱们班有很多出版界的大咖,别背着我做这件事儿,一定找我。

前天分组讨论,天津社科院的史书记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徐院长:我们现在应该继续韬光养晦还是厉害了我的国呢?我想讲几个笑话:①医院走廊里一群人在等待尿检,每人手里端着尿样。 护士叫一个叫王尚举的患者,王尚举!排队的人集体把手里的尿样举起来。王尚举!大伙再举高了一点。那个王尚举意识到是在喊自己,大声喊了一句:到!所有人把尿样倒在自己头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听谁的很重要;②一老太太和一老头手拉着手的在冷风中漫步……看到那一幕,心中蓦然涌起莫名的温暖和感动,不由驻足观看,只见老头对老太深情的说:别冻坏了,回去吧?老太太答:没事儿!再多走会吧,回去了俺家老头就不让出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光看现象!③在进化论上有个话题:人为啥要直立行走?答案千奇百怪,有一个教授说,问题本身有问题,哪有单一原因?这是系统演进的结果。相当于问一个学生,你是咋考上大学的?他会告诉你一个答案,就算不撒谎说的恐怕也不是正确答案。他的成功是一个系统。科学虽然讲因果关系,但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理解世界恰恰是科学最大的敌人。

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那就是我们要对我们的党坚信不疑!那位看官可能说了,是对的吗你就相信?我想说:相信本身就构成了对错!夫妻之间没有谁对谁错,只有共同的对共同的错,俩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是错的也会变成对的。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相信与否与对错互为因果。站在中央的高度去做任何一个决定,都会有错综复杂的判断依据:政治的角度、经济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发展变化的角度、道德的角度、国际关系的角度、执行代价的角度……一定有一千个对的理由,九百个错的理由。你让那些觉着不对的人去做选择,他一定蒙圈,因为爱抱怨的人只会抱怨。但是做一件事儿全国人民都坚信不疑、人心向背,你说说,这事儿能错的了!这就是相信的力量。

刚才徐院长说中美关系很严峻,两败俱伤可能是最好的结果,听得我心里拔凉拔凉的。但我想说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杰拉尔德·西格尔1999年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中国重要吗》一文,直指中国是全球经济中的“小角色”,军事上的“二流国家”,政治影响“微不足道”。在改革开放40年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具体步骤上则有条不紊地推进连续的“五年规划”,对外陆续提出以“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国际公共产品,并能有效推动实施。中国的战略能力首先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让中国成功完成了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转换。此时此刻,我们的国不是最困难的时候,毛主席上井冈山的时候才多少人?多少枪?啊?那个时候国民党有多强大!我们照样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这就是相信的力量!反过来说,人心惶惶充满疑虑,才真的可怕。可怕至极!

你要了解了我们的党史,你要是去过梁家河,你就会懂得什么叫我们的党性,什么叫初心,相信是一种力量!孙子问爷爷:我心里住着两只狼,一只凶恶,一只仁慈。它们不停地战争。哪只狼会赢呢?爷爷回答:你喂养的那只。一切关系都在喂养中成长。很多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在期待和渴望中,努力拯救此时自己已经不在场的生活。觉着要是这样就好了,要是那样就好了,别那么多要是要是要是,此时此刻,你就可以有所作为,那就是相信!相信我们的党!党让干啥就干啥,啥事儿都顺了,就这么简单!

相信自己的力量范文第4篇

班级:13高护1314 姓名:王慧玲 学号:

相信奋斗的力量

又是一年寒假来临,作为大一的学生,这是我大学里第一个假期,远离了突击备考的压力,远离了纷杂的社团活动和工作,挥手暂别校园,又一次回到温馨的家园,自然有一丝喜悦,一丝兴奋。这个假期,自然好好地养精蓄税,好好地度过一个充实的新年。

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确认适合的职业,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的意义。也有些学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积攒一份私房钱。其中,留校勤工俭学、家教、零工等更侧重经济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的首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选择做义工、支教,既锻炼了能力,又奉献了爱心;更多学生则是倾向于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包括有偿和无偿),在中小学也有在实践基地或军训基地的活动。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最佳的法宝或者说最好的力量,就是去进行奋斗。

我们每一个人出生都不一样,俞敏洪曾经年轻的时候,抱怨自己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曾经年轻的时候抱怨过自己的父母,什么也不能给他。当他发现至少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时,自己却得了肺结核。他发现,所有生活黑暗和不如意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幸亏在这样的过程中间,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身上唯一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他觉得他觉得只要努力,只要奋斗,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应该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应该能够让曰己的生活笑得更好。俞敏洪的老师对他说过一句话:“我知道你们在座的小子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你们以后一定都是农民,但是,我依然要求你们每一个都去考大学,因为当你们以后回到农村,在田头劳动的时候,当你拄着锄头仰望蓝天,叹息自己命运悲哀的时候,你会想起来,你曾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过一次。人是要有梦想的,但是你梦想再大,你不去努力是不管用的,就像你爬山的时候,就臬你不看那个山头,你只要知道自己在向上爬,只要你爬的路是对的,你到达山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回想自己的生命,他觉得往往是他生活中带来一些失败,最后促使他反弹起来,又够着了一个新的目标。我们永远不可能说我们站在这个舞台的中央,你就坐着,天上就掉下馅饼来,永远不可能!这个世界上有偶然的运气,你的生命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地使自己达到了某一个状态,达到了某一个境界,用你这个状态,用你这个境界,用你这个身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东西。

其实人生奋斗没法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你跟自己比。就你跟自己比,你的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好,你的明天是不是比今天好,你的明年会不会比今年好,十年以后的你会不会比十年前站在这儿的今天的你要更好。只要你自己相信,奋斗能让你改变自己,你的生命一定会越来越灿烂。

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处世经验是多看多听少开口。这条经验不仅对年轻人有用,对任何一个指望混得好一点过得开心,一点的人都同样适用。假如你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得把自己的精气神全部融入其中,弄清各种人和事的现存状态与变化规律,久之,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变得跟局外人大不一样了,达到“神知神觉”的境界,这样你就有了一双慧眼,能随时发拨现有利于事业成长的机会。当然,一开始你很难看懂周围的人和事,也看不见有什么很好的机会。但是,没有关系,多看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意识,使大脑进入激活状态,这样感觉会敏锐得多,对机会的嗅觉一定远胜常人,迟早必成为人群中的领跑者。

老子世故的人说:“一天学一个乖”。当然是要向那些过来人学乖。一个人的经历有限,即使时刻留意,见识世有限。如果有一双谦逊的耳朵,愿意听听别的见解,那么,你就能将别人的见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本身不是金,只是一个炼金的过程,将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后,才谨慎发方,这样,他给人捧出来的总是金子,自然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极有价植的人,因而受到重视和信任。

等了好些天,终于等到做兼职了,我所做的也就无非是发传单。本以为发传单是件简单的事,不会太难也不会太辛苦的,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和下午四点都要签到,每天要发二百份传单。沉重的单子压着我的肩膀,被连续数十个行人拒绝接单,心里不尽产生伤痛的感觉,如果可以多么想把传单吃了,就不用发了,真不知那些人为什么那么冷漠,不就是接个单子吗,又不会有什么损失,不买也可以看下的啊。或许是我太苛求别人了吧,的确不接传单是 他们的权利,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不容易。让我们的工作顺利些。然 而这个社会谁就容易了?冷漠的人多的去了,没有多少人会主动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无偿支帮助他人,哪怕他们很有钱,生活得很好,也不可能去考虑那些生活在痛苦中人们的感受。当然我还没有那么惨,现在做兼职, 一个是为了赚点生活费。一个是希望在社会中得到磨练。使自己变得强大、尤其在心理承受方面。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不接单的恶性循环所造成的心理痛苦,我只能是休息一会儿再发,这样心情就会好些。

发传单当然是要选择在比较繁华的位置,因为那里的人流量大,发单效率快。且准客尸比较多。但就因为是在繁华地带,城管才会多,有城管自然工作就不会顺利了。以前一直听说城管的事,城管似乎是中国最大的黑社会。第一天发传单,没多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城管没收了传单,并对我破口大骂,不允许我在那里发。于是我就边走边发,正当我给一个客人耐心讲解的时候,他又冲过来把我手上的传单没收了,我愤然地看着他,他的眼神是那么的凶狠,嘴里还唠叨着一句句脏话,对我指指点点。我知道不能跟城管起冲突,只有愤愤地离开。于是我只能去公路旁边的偏僻处发单,他才没有跟上来。在此,我不想多谈城管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之问题,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学生,只有通过做点兼职才能赚点生活费,正因为如此,我成了城管管理的对象的弱势群体。这个经历的确让我明白了赚钱真的不容易,尤其在这样的中国社会里,我也想只呆在学校上网、学习,可是我不能。因为我须要自立自强,在这个年代又是特别必要的,不然当我步入社会的时候,我是特别不成熟的;是很难融入现实社会的。通过这一次社会实践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与我一起做事的9 0后的认真和努力,感受到他们不一般的能力和本事,不是像我以前误解的做事懒散贪图享乐。他们这么早就到社会上实践,靠自己的本事赚取生活费,真的是令人敬佩的。我们是一同在表春道路上为自己铺路的同行者,是朋友,都是为了梦想而宁愿忍受痛苦忍受劳累。正如白岩松所说,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在当今中国竞争如此激烈如此残酷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努力,没有奋斗,怎能生存,更不用说实现自己那美好的梦想。

如今还有十天的兼职,必定不会容易,但我会把握好每一天,争取做得更好,并且在这样的经历史中,我会变得更加强大,不会因为别人的冷漠而难过,不会因为劳累而叫苦,更不会因为人情的淡薄冷漠,社会世风日下而绝望。再苦我也能扛过去,因为我心上的希望之火不会熄灭! 通过这一次地社会实践给我自身地感触很深,对我以后地影响也会非常深刻,我一定会认真努力。突然,想起俞敏洪曾经说过地一一段话,他说:有两样东西在心中就能成功,一是理想;二一是良心。他说到良习,让我很佩服。很多入在理想却没良心;他们以现实为借口,使用极端功利的手段来达到目标。我想这种下的成功不是人生的成功,因为他们人生的境界实在太狭窄,同样我也不认为这种人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们都是以现实为借口的时候,也就宣称了放弃挑战和影响现实的勇气。但俞敏洪说到了良习,我相信俞敏洪所说的成功是人生的成功,而不是单纯事业的成功,面这也是我所追求的。寒假中的发传单鼓励了我的勇气,让我直面人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挑战,提前步入社会。瞄准自己的目标,持续不断地奋进,做一个充实的人。

相信自己的力量范文第5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理解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思辨性议论文写作指导 ◆概念界定

“思辨”字典上解释为“思考辨析”,它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和论证之中。思辨性议论文就是避免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思考,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证地分析问题。

◆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方法

方法之一:由浅入深,提升思维品质

许多考生在写思辨性作文时,不是完全“无知”,而是缺少思维的深度。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忽视在“为什么”上的深入开掘,缺乏思辨性。这是一般考生作文的通病。

方法之二:由此及彼,打开联想之“窗”

联想,就是从作文题目的要求出发,展开对这个题目的内涵和特征的了解和把握。读完命题,考生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考生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应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

方法之三:推陈出新,转换角度思考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同一话题的思辨关系,多种多样。思辨性作文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构思。所谓思辨的逆向性,就是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导致新的认识。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这就要求考生挣脱思维定势,转换思维角度,另辟蹊径,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

◆作文思辨性不强的危害性

眼下,中学作文教与学都深信文章立意无高下之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道理的浅与深无关紧要,不愿在语文读写中进行思辨训练,老是浅尝辄止。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思辨性差,不仅提炼的观点没有深度,而且还会抓不准。所谓抓不准,就是指议论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对于提供的材料,究竟说明了什么,不能吃准,材料、命题、话题本

1 身说明的问题,有着客观的规定性,是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当你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时,这个“准”字,才有可能保证。譬如有个成语叫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绳怎样才能把木锯断,水怎样才能把石滴穿呢?如果说:要坚持,持之以恒,对不对?对,但只对了一半。在这里,除了坚持以外,还应当专一;要一门心思在一个地方滴。这样,“断”与“穿”才有可能。如果只抓住一面,就说明你没有认识事物的全体和本质。要去论述,当然也就很难抓“准”了。要想抓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证地分析问题。

议论文立论需要思辨性,论证也需要在思辨中进行。

很多学生觉得,只要脑袋里装满例子,写作时想要什么“例子”就有什么“例子”,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议论文固然离不开“例子”,但“例子”并不能代替分析论证,议论文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动的言之成理的思想,归根到底,要以说理取胜,并不是靠“例子”取胜。一篇八百字的议论文,你能举多少字的“例子”呢?“例子”多了,辨证分析的空间就小了,就很难把观点说透。许多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强盗逻辑思维,不管三七二十一,叙完某人的成功之处就贴话题(命题),比如,在一次习作中,话题是“尊重他人”,有些学生就如此论证:“李白之所以能够成为诗仙,能写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就在于他能够尊重他人;鲁迅之所以能够成现代文学巨匠就因他能够尊重他人,……这就是一种强加,前面没有事例证明,后面没有辨证分析,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就一定是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的结果吗?这就说明没有思辨能力就无法做到把理说透。

◆平时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③数量与质量分析;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⑩纵向与横向分析。这里仅以现象与本质分析为例,谈谈思辨能力的训练方法。

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学生观察时一般只能触及事物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因此,指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写作中,要诱导学生养成“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如成功背后的艰辛,平凡中蕴含的伟大,表面热闹中潜隐的内在寂寞等。由于现象与本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有暂时的个别现象,也有稳定的普遍现象;有必然现象,也有偶然现象。因而在训练时要使用不同类的材料,启发学生比照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样,来自通过思辨产生的顿悟,才能是科学而准确的。

提高议论文思辨性不妨从以下三个步骤去思考:

①由此及彼想开去。读完命题,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或命题内容要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 2 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

②透过表面看实质。有些学生在文章中列举很多材料,但只下一个结论,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判断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

③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时,当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当然也就显示了深刻透彻的文章特点。

总之,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写议论文时要知道在思辨中立意构思,只有学生在作文中不再出现“片面性”、“幼稚化”的思想观点与思想方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颇有成效。

(一)提高作文思辨的辨证性

辨证性话题作文,就是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

(二)提高作文思辨的深入性

思辨的深入性体现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要能够揭示问题的原因,我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意思上,而要从它的深层含意去洞察人生百态,这样眼前就会豁然开朗,这样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这一点也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里发展等级的要求。

总之,考生看到作文题目,不要急于下笔,一定要先注意审题,处理好材料跟话题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事物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看待一切事物和问题,不要片面地、僵化地、绝对地去看,更不能为了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追求所谓求异思维而故意夸大阴暗面,扭曲事实真相,对事物要全面、准确的分析,不能只顾及一点而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道理要讲得有理有据,让读者(阅卷老师)信服。所以,我们在作文中要注意把道理讲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同时,还要“讲”道理、“作”分析。我们还要学会用一定的哲学观点去分析问题,努力思考话题的思辨性。只要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就能写出新颖、独特见解深刻的好文章来。

【立意指导】

材料提供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针对的是生活中人们习惯于道听途说,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人云亦云,提出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说法。清朝诗人赵翼在《论诗》(五首之一)中说:“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这种“矮人看戏”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自己并没有看见,却随人说短长,被他人的说法所绑架,结果丧失自我,徒留笑柄。

提倡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发现并没有错,问题是现实是复杂的,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有时恰恰背离事情的真相,如果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看

3 到了就一定是真的,则有可能远离真相,被假象所欺骗,从而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世界上最具有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人确实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两种观点相比较,第二种观点显然是对第一种观点的修正和提升。人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但凡事不问青红皂白,以为只要自己看到了就一定错不了,就切近了事物的本质,那就不对了。在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之上,还必须用大脑去仔细过滤,用心去思考鉴别,应如鲁迅所说,涵养一双会看夜的眼睛,正面文章不妨从反面看,反面文章不妨从正面看,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一点质疑和批判,这样才不会陷入瞒和骗的泥淖。

生活中有很多成语、格言、警句,是某种生活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孤立地看有道理,但如果脱离了具体语境,则又显得荒谬,比如: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沉默是金//沉默不是金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畏大人之言。(孔子) „„

因此,这一类题的写作,有必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所谓思辨,并不是简单地、程式化地呈现结论,而是在具体问题的辨析中富有逻辑性地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展现出来。应该重视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思考的结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要亲自观察和发现,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能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这体现了实证精神,是科学理性态度的反映。但是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究其原因,无非是:一,自己像那个矮人似的确实看不到;二,自己可能并不真心想去看;三,自己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去看。如果是第一种原因,自己确实看不到是因为外部环境有意遮蔽和阻挡,那就有必要维护自己看的权益,要去争取,不但不争取,反而跟着别人起哄,则是深重奴性的体现;如果是第二种原因,自己并不真心想去看,却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信口雌黄,则是别有用心,心地阴暗;如果是第三种原因,放弃自我的权益,用别人的眼睛去看,长久以来便会形成一种惰性和惯性,这是对自我的放弃和消解。

人不能轻易地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眼睛所见的有可能是假象和错觉,容易被假象和错觉所蒙蔽。为什么纷纭万象,举目所见,并不一定就是事物的真相呢?这有几种原因:一,世界是复杂的,而真相却是唯一,人们不可能百分百地接近真相,只可能通过各种碎片的拼接,尽可能接近和还原真相;二,人们因偏见、成见、私心、虚荣、幻觉等等的影响,会被浮云遮住望眼,选择性地去观察事实,结果无法发现真相,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都是这样;三,真相被某种看不见的手有意地掩盖和遮蔽,或者被假象粉饰,“你所看到的是我想让你看到的,你所听到的是我想让你听到的”。因此,眼睛的观察与心灵的思考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轻易地相信了自己的眼睛,没有心灵的参与,则无异于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利,是对人的价值的戏弄和辱没。 ◆第二,要有思考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文章要有现实感,要有对生活批判和反思的锋芒和锐气,不能没有观察生

4 活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就是对生活现象的联想要丰富;所谓深度,就是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要深入,要有理性。

眼睛所看到的或许只是假象,要追究事物的本质,有必要对自己所看到的提出问题,加以质疑,不轻易相信也是一种可贵的品格。物质的极度繁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我们的心灵非常自由?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已经十分强大,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可以备受尊崇?每年的出版物浩如烟海,文艺作品的产量一年多过一年,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出版已非常自由,文化已非常繁荣?衣着光鲜,风光排场,名车豪宅,极尽奢华,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生非常成功,自我的价值已经实现?我们的眼睛只看到舞台中心聚光灯下的荣耀与辉煌,然而那荣耀与辉煌的背后是否还有别样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品味?„„ 【写作角度】

这种对立观点式的题目写作时可以先分后合。所谓先分,就是选择其中某一观点,结合实际去分析其中的道理;所谓后合,就是将两种对立观点综合起来作辩证分析。或小处切入,或大处着手,或正面落笔,或反面剖析,或分析原因,或阐明结果„„不管采用怎样的方式,关键是有生活,有想法,有自己思考的过程。下面这些角度都可以视为合题:

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不能满足于听,还要自己看

打破思维的惰性和惯性,自己去看 不要人云亦云,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要放出眼光,自己去看

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运用脑髓与放出眼光,二者缺一不可

要有一双会看夜的眼睛 透过表象,探寻事物本质

善于拨开蒙在事物身上的浮云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容易被所看到的欺骗

【文体选择】

选择了什么文体,则必须符合该文体的基本特征。

议论文说理是其本质特征,要善于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提炼观点,能够有条理地议论自己的观点。在论述中,不止于“例证”,能展开“论证”,不停留于“怎么样”,能深入阐述“为什么”,辩证地分析、说理。论证须合理,论证方法应用得当,推理合乎逻辑。

下面的问题应视为议论文的硬伤:

1.观点不明或骑墙,没有自己基本的立场。

2.以叙代议,铺排罗列素材,没有基本的逻辑分析。

3.堆砌名人名事,提不出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没有现实感。 4.过多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甚至展开生动的人物对话。 5.在同一个平面上堆砌材料,只有例子,缺乏论证。

【学生范文】

莫让一叶障明眸

上帝赋予了人类一双明眸,给世界带来了五彩缤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过眼睛了解时事变迁,世间冷暖。眼睛是我们最信任的朋友,却也是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

5 东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欺骗是可怕的,唯有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被眼睛欺骗祸害无穷。因为信任,所以缺少防备,缺少“灾难”的天敌,后果可想而知。楚怀王只看见奸臣的唯唯诺诺,却无视屈原等忠臣的赤胆忠心,只看见天下太平而无视秦人的虎视眈眈,落了个国家灭亡而身陷囹圄的下场。前苏联领导人只看见兵强马壮,无视轻工业、农业的孱弱不堪,在美国总统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诱骗下更加穷兵黩武,结果亡党亡国,沦为笑柄。当人类被眼前景象蒙骗时,头脑不再清醒,行为再不理智,酿出大祸亦在情理之中。自康乾盛世之后沉浸在中央大国美梦中封关锁国的清王朝,无视奴隶制的剥夺人性和丧失人心的美国南方奴隶主,都难逃失败的厄运。

人类是聪明的,明眸是雪亮的,怎么这么容易被假象所欺骗呢?这是因为假象往往颇具迷惑性,就像外观鲜艳而内心腐烂的苹果,吃了才知道上当受骗。利比亚人看见所谓“民主”的苹果,在西方国家唆使下不计后果地加入“吃苹果”的行列,把这个曾经的非洲富国拖入战争的深渊。一年过去了,想象中的民主苹果不但不好吃,还会“拉肚子”,武装割据,国家分裂,社会秩序混乱笼罩着这个国家。利比亚人傻吗?不是,是因为所谓民主的诱惑性太强,他们头脑一发热就被自己的眼睛骗了。中国人盲目追求洋文凭洋学历,被它们的优点所吸引,结果“赔了青春又折钱”,连工作都找不到。

所以,为了不让假象遮住了我们明亮的双眼,我们不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善于总结历史教训,避免被相同的“叶子”遮挡眼睛。邓小平看出前苏联穷兵黩武的巨大弊端,不被强大的军力蒙骗,提出和平发展战略,还主动裁军一百万,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使我国军队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唐太宗不被“贞观之治”所迷惑,居安思危,重用谏臣魏徵,给李唐王朝奠定三百年基底。无数的事实证明,“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思历史,明辨是非,障明眸的一叶定会自动飘走。

莫让一叶障明眸,头脑清醒辨是非。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要相信自己理性的判断。做到了理性分析,汲取了前人的宝贵经验,我们就不必担心有物障目,我们的行为将更加理智,我们的成功指日可待。 慧眼存真 拉封丹曾说:“天目,并非与生俱来,只因察世间百态而得。”有人相信眼睛,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国之中,盲目的信任让他即使被骗也毫不察觉;有人不信眼睛,满腹的狐疑和猜忌让他变得敏感而多虑。

我们并非“生而知之者”,于是只能从过经验和教训中选择“信”或“不信”。然而,其实这本不是是否相信眼睛的事情,而是当你在面对事物的表象时,是否有一双“慧眼”,是否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拥有清晰的判断力的问题。

民国时教育部长陈立夫曾下行政命令,要求西南联大必须按照教育部长规定,开设课程、考核学生。这在当时,是“天经地义”,并被普遍遵守的规定。然而哲学家冯友兰代表西南联大师生上书教育部,其言“同人不敏,窃有未喻”,独具慧眼,不苟同教育部之令,而坚持大学应有独立自由的办学精神。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冯友兰教授始终坚持着的底线和原则——一方面他没有盲目相信所看到的其他大学在教育部勒令下唯唯诺诺办学的情形,而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同人不敏,窃有未喻”;另一方面,他拥有一双慧眼,提出行政不干预教育的原则,为西南联大在抗战时一枝独秀作了铺垫。

人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又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其实这两句话看似不同,实则都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信任,而多了几分猜疑的想法。人们总是在担心自己被听到的话所欺骗,所以才有“眼见为实”;而又担心自己所看到的并非事实,又有了“不相信眼睛”。

究其根源,便是这物质丰富的社会有些人精于算计,而让公众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6 才会时刻担心被骗。从掺假的毒奶粉,到“掺假”的学历;从伪造的虎照片,到被宰的游客„„无不如此。

我们呼唤像冯友兰教授一样的人们,能在万目皆然时独具一双慧眼,参透现象,秉持正义;我们呼唤社会道德的回归,结束人们彼此之间的猜疑。不论相不相信眼睛,只要社会拥有正义与道德,我们总能有一双“慧眼”,去辨识,去存真。

拜伦说:“我用双眼感知世界。”的确,我们应存有一双慧眼,去感知,去改善这个世界,这个我们心灵栖息的世界„„

以心为眼,汇聚光芒

当时代的航船驶进莫测的水道,当聒噪的声音渐渐污染我们的视听,焦虑的空气中浮动着危言耸听,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你我是否能坚持着敢于看,敢于听,敢于梦想,敢于思考?也许眼睛所见不一定真切可靠,但心灵的尺度定能助我们摆脱混浊,看清世界。

卡夫卡有言:“在不义面前,唯有受难才使我们与世界建立良好的关联。”越是污浊不清之时,就越是需要一种独立、理性的思考,眼睛可能欺骗我们,但心灵不会。辜鸿铭曾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但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只有扯掉心中无形的辫子,摘去有色眼镜,以真切、实在的心灵感知去认识这个社会,以思考去甄别这个世界,才能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视觉窘境,觅得清晰透亮的社会真相。

如何坚守良知与理性,站在时代的高地上瞭望旷野与星空?那便是在睁眼观察的同时,以道义为尺,以理性为界。如马寅初在祖国沉浸在“多子多福”遐思中时“宁鸣而死”地提出了人口药方,或如索尔仁尼琴目睹苏联国家机器那习以为常的黑暗时以思想为“牛犊顶橡树”,他们即便也被那时代的黑布遮蔽双眼混淆视听,却拿起了堂·吉诃德的长枪无畏地刺破黑暗,以理性思考唤醒国人的明天。

有人说,假如黑夜如此沉沦,我们能否自遮双眼,不去听不去想?不然。虽然我们所见不一定真实可靠,但也决不能因噎废食。卡尔维诺在《烟云》中说,“只有呼吸着今天早晨这样雾蒙蒙的空气,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视野中充满迷蒙时,我们更应扩大视听,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问题,厘清实质。托马斯曼感慨道:“那时我们还没被生活撞疼,我们还敢于看,敢于想,敢于做梦,敢于思考。”在现实的迷雾前,尤其不能失去的就是探询真相,解决问题的勇气。

毕飞宇的小说里曾有这样的情节:一把手电筒被失手扔进黑暗河水里,它的光亮就永远在沉沉的河水中坚持着。从在文革时坚守自我的顾准,到舌战群儒舍命救黄河的黄万里,甚至是“打假斗士”方舟子与“侠女墨客”龙应台,他们都是社会的光束,为时代航船的前行照亮了方向,也为普罗大众们擦亮了心灵的双眼,扫去了睫毛上的灰尘。眼睛可能欺骗我们,但心灵不会,只有坚持理性独立的思考,勇于担起时代的责任,以心灵眼,才能聚起冲破迷雾的光芒,足以充塞天地,烛照人间。 让理性为眼睛松绑

这是一个充满机智巧械的年代,纷繁杂沓的世相令人眼花缭乱,诚然,有人认为要相信眼睛,然而,人们常囿于视觉角度的单一而迷乱了心智,南辕北辙。因此,在人生中,我们不能在懵懂中轻信眼睛,而应用理性为我们的眼睛抚去尘埃,拓宽人生的视野。

“时间是我垂钓的溪,我喝溪水,却窥见了它清澈的底。”梭罗的感叹道破天机,若仅是用肉体的眼睛,我们又如何能理性地看待历史?若是凄惶于自己未曾看见,人生就会沦为表面现象的跑马地,看待人生,求索世界,唯有用理性的曙光为我们引路,不仅只是用眼,我们才能建立本心的眼光亟需的坐标系。莫让浮象绑架我们的眼睛。

用理性的思维而不仅是眼睛,我们才能勘破事物的真相。

柴静深谙此道,在这个迷雾缭绕的社会,她用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理智,从上海

7 倒楼,到华南虎事件再到学术造假,她并非仅沉溺于事物的表相,而是理性分析事情的本质,扫开虚假的浮相,点评时事,一针见血,剖析热点,理性客观,以理性的目光还冰山一角一个真实面貌。

平心而论,用外在的眼睛来看待世界本无可厚非,但眼睛所及之处毕竟有限,若是纵容理性的缺席,默许心智的沉默,眼睛就会成为迷乱众人的帮凶,正如柏拉图所言:“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找永恒。”我想,人生的永恒便贮藏在理性中,而非事物的表相。

现代观念市场中,对于社会和个人,眼睛并非主导,理性的君临才是正确之道。

“药家鑫”一案中,作为揭发的先驱,张显如今却因诽谤而被控告。静言思之,网民们仅相信看到的,而忘却了理性的重要性,竟误信了“富二代”等莫须有的标签。于是我们可见,只有视觉,没有理性,社会便会沦为情绪信笔涂鸦的画板,重拾理性,社会才会流淌善良的血液,众人之眼才会松绑。

作为具体而微的个体,我们该如何排除眼前表象的干扰?我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只因人生多样性否定了一个通法的存在。然而,有个原则是不变的,那便是人们在迷惘之际,应乞灵于自己的理性,而非仅依赖于眼睛,唯有此,人生的生机方可乍现,浮华的外相对眼睛的误导才能被抵制。

让理性为眼睛松绑。

慧眼还须思考相助

龙应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抔泥土,在社会纷繁的手中搓揉成形。”的确,倘若一时偏听,一阵盲从,只观其表而不顾内里,那么人又与任由摆布的泥土何异?

双眼所见固然有其欺骗性,全盘否定是谓不智,不加判别便囊括胸中亦是愚举。慧眼,是我们必须的,而慧眼之外,我们更应让思考来相助。惟有此,方能免于如泥土般思想匮乏,任社会表象搓揉的可悲境地。

眼见之虚实,取决于自己如何思考,香港与内地骂战一起,你我纷纷站队加入。只见“蝗虫论”满天飞舞,便双眼冒火以国骂回敬。只看到孔庆东贬港人为非人动物,便将其捧为“民族英雄”。究其根本,骂战双方到底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怒而回击,还是受了眼前所见的蒙骗而随波逐流?无怪乎香港学者梁文道发文呼吁港、陆同胞要冷思考,呼吁有识之士的纠偏。

并非人人皆是火眼金睛,尤其是在此类群体性骂战中。在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下,人们极可能只因眼角余光瞟到的一句偏颇之言而丧失思考的能力,转而成为被“所见”蒙蔽的偏激之人。港、陆骂战亦是如此,见到蝗虫标语,为何不款款对唱《东方之珠》以显宽容?见到双非“孕妇”,为何不加以劝告以显人道,用思考为慧眼添花?

深谙思考之人方能做到真正的“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归真堂在讨伐声中卷土重来,申报上市。它斥责人们“只看到黑熊偶然的嚎叫”,它告诉人们“无痛取胆让黑熊很舒服”。归真堂以“利益”观物,所见的自然全是熊胆换回的黄金。而为黑熊惨状所触动,思绪万千的我们所见的便是归真堂之市侩残暴嘴脸。故所见皆为实,关键是人们的思考方式。

我们庆幸有识之士目睹黑熊惨况后的奔走相救,也对冷思考助就一双慧眼深信不疑。

王小波曾言:“生活是天籁,需要静神凝听。”这便是告诉我们,不要只因一时所见丧失理智或轻易相信,生活的百态需要凝神思考再加以回应。倘若不加思考,人便沦为龙应台口中的“泥土”,更无慧眼可言。倘若静神凝听,人便不致遭受盲目的欺骗,成为不理智的牺牲者。

相信自己的力量范文第6篇

1、认知目标:

(1)理解自尊自信的含义。

(2)了解自尊自信之间的关系。

(3)理解并识记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理解自尊自信是成功与成才者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3、思想觉悟目标

认识自尊自信与正确认识自己的关系,无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要保持自尊自信。 教学重点: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兼用讨论。

导入:

学生甲、乙向数学老师请教一道难题。数学老师解题后说,这道题其实有两种方法解答,这是其中之一,还有另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但思路十分巧妙,我也花了半天时间才解答出来,现在,由你们两个充分发挥智慧,看谁能找出第二种解是由方法。回到教室后,甲想:既然老师也要思考半天才找出思路,那肯定是十分难的了,哎,我花半月,甚至花半年还不知道能否找出,不做也罢。而乙想:老师用了半天时间,那么我用一天、两天…总会做出来吧!结果,乙也是用半天时间就解答出来。问:甲为什么做不出?而乙为什么做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甲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答,也就是没有自信心;而学生乙却对 自己充满信心,认为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出来的,也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那么,什么是自信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一、自尊自信――-积极的心理品质 (板书)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自尊?什么样是自信?

1、什么是自尊 (板书)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我们可以从自尊的定义看出自尊包含着两方面内容:(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

2、自尊的两方面内容

(1)自尊是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板书)

请同学们讨论:"士可杀而不可辱"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重维护这一尊严,不容许别人歧视与侮辱。这是自尊的一种表现,也是第一方面内容。(举例,曼子使楚)

接着我们来学习自尊的第二方面内容。

(2)自尊又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 (板书)

举例:同学甲第二次英语考试比第一次英语考试进步了许多,受到英语教师的表扬。 问:同学甲的心情会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同学甲心情十分舒畅,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同时也得了老师的认可和肯定,进而产生一种更加奋发向上的学习干劲。因此,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它与自信心、进取心以及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紧密联系,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我们己经对自尊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学习自信。

2、什么是自信 (板书)

(1)自信的含义(板书)

自信又叫自信心,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

(举例:毛遂自荐;并得出问题,毛遂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原因:因为毛遂有相信自己的心理,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

总结: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并由此而提出问题:自信是如何产生的呢?

(2)自信的产生(板书)

一般来说,自信是在生活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成功的生活经验是产生自信心的基础。我们己学习了自尊自信的含义。现在我们来学习它们的关系。

3、自尊与自信的关系(板书)

归纳: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础;而自尊心的确立,又提高了人的自信心。

4、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板书)

举例子:小明的心情。提问:小明的苦闷表现了青少年自尊自信的三方面主要特点。

(1)渴望表现自己(2)关心自己的形象(3)要求他人尊重自己(板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不但在容貌上注意修饰,在举止上懂得约束,同时也要求他人或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肯定。到了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增强了。

上一篇:乡下人哪里去了范文下一篇:相信阅读的力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