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生的价值范文

2023-09-20

哲学人生的价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激活;整合;中国传统哲学;价值;意义

一、前言

中国传统哲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刻的影响。1982年8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致函在旧金山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祭孔大典时说:“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发表宣言,向全世界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国外对中国传统哲学非常重视,并从中吸取养分,以助发展。

可是,我们国人却很少去认真审视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在学校教育中,中国传统哲学一直以来基本上是空白的。现行的中学、中职、大学的哲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哲学,从来就不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这是一种民族文化意识自我迷失的现象,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也应该学习中国传统哲学,这才是完整、合理和科学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已经开始尝试在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中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传统哲学在中职学生中传承,并以此引起同行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

二、激活和整合的思路

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天文与地理、自然与社会、思维与人生,包含矛盾观、价值观、知行观、历史观、义利观以及和谐观等哲学思想,可以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激活和整合的内容很多,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采用辩论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阅读法、寓言法等诸多方式进行切入。

在激活和整合时,按照与《哲学与人生》内容相对应或相近的原则,抽取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学派的主要思想,采用不同的切入方式,进行简要但较为系统的展示、比照和评判,揭示它们对于当今中国的现实价值和积极意义。

三、激活和整合的方式、内容及评价

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各学派的思想非常丰富,考虑到篇幅问题,笔者仅选取矛盾观、义利观和历史观为例,从切入方式、主要内容和价值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且在展示被激活和整合的内容时,也仅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观点。

(一)用寓言法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的矛盾观

(1)切入方式

在“矛盾推动人生发展”一课中,首先让学生阅读《韩非子·难一》中的“自相矛盾”和《淮南子·人间训》中的“塞翁失马”两则寓言,并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韩非子是我国最早提出“矛盾”概念的人,他以楚人卖矛和盾的故事,揭示了“矛”和“盾”之间“势不两立”的相互对立现象,而淮南子则认为对立的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然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矛盾观作简要而又较为完整的梳理,让学生了解各家有关矛盾的主要思想,并与教材进行比照、融合。

(2)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丰富深刻的矛盾思想。《易经》用阴阳概念来解释宇宙万物,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将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易传》则指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认为万事万物变化无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在《道德经》中,老子不仅认为事物都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消长:“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他还对物极必反的现象有较深刻的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孙子兵法》中,孙武对战争中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形势、刚柔、奇正、攻守、众寡、胜败、己彼等进行分析探讨,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呢?孔子主张采用“和而不同”的方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史伯在跟桓公谈论天下兴衰问题时,也提出相似的解决办法,“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子思子则提出“致中和”、“执两用中”的方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天命章》)以及“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大知章》)

(3)价值评价

中国传统哲学的矛盾观,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有很多相近、相通之处,其显著特点是非常注重和谐统一,尤其是儒家解决社会矛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和”、“中庸”之道,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调和人际关系以及发展国际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二)用辩论法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观

(1)切入方式

在“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一课中,考虑到目前中国社会“见利忘义”“见利无德”等没有道德底线的现象已成泛滥之势,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尤为重要。而中国传统哲学在“义”与“利”的取舍上,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可以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自先秦以来, 对于“义”与“利”的关系,各派思想家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和争论性的就是儒家的“重义轻利”和法家的“重利轻义”的论争。因此,传统义利观的激活和整合,采用辩论的方式来实现是最合适的了。

通过对两种不同义利观的辩论,不仅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了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流派的义利观,而且也让学生认识到儒家义利观的积极意义,学会明辨是非,确立正确的义利观。

(2)主要内容

儒家义利观最主要的思想包括:

1.“利”的合理性

孔子认为人追求“利”是合理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孟子也承认物质利益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2.见利思义

在处理“利”与“义”的关系时,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他强调“义重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还主张要舍“利”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孟子继承孔子舍“利”保“义”的思想,主张个人谋利必须合乎道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董仲舒则要求在权衡道义与功利时,更应注重道义,“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谋其功”(《汉书·董仲舒传》)。

3.舍生取义

在对待“义”与“利”无法兼顾的问题上,儒家主张“全大义”而舍“小我”,取“公义”而舍“私利”,“公利”先于“私利”,“私利”服从“公利”。孔子认为人在身处危难之时,应该抛开个人“私利”,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这个“公利”,甚至不惜为国捐躯,“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子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也强调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必须取义舍利,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3)价值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义利观一直为社会所认可,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儒家实际上并不否定“利”,承认人皆有物质利益需求,但是,在物质利益面前必须遵循“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义然后取”的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当前某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惜用各种卑劣手段谋取利益的个人和企业来说,更具鞭策作用和教育意义。儒家主张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重公利”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造就了不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忧后乐”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和国家栋梁,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三)用比较法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观

(1)切入方式

在“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一课中,关于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社会的发展究竟是谁推动的问题,中国传统哲学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其中有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反的,也有相近的,因此,适合采用比较的方式来展开。

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比较,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社会历史的问题主要有天命史观、圣人史观和民生史观三种不同的思想观点,而且使学生从比较中认识到: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由天主宰的天命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显然是违背客观事实的;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具有至高道德和出众智慧的圣人决定和推动的圣人史观也是不足取的,过分夸大和强调圣人的能量和作用,这种“英雄造时势”的观点是片面的、缺乏说服力的;而认为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民生史观则是一种唯物史观,与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相近,具有积极意义。

(2)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哲学的民生史观认为,民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要重视民众的作用,不可小觑,君主则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孟子首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荀子则明确指出“君”与“民”的关系如同“水”与“舟”的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孟子还从桀、纣“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中推断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的道理,“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上》)贾谊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新书·过秦论》)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送薛存义之任序》)

(3)价值评价

中国传统哲学的民生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不少相似、共通的地方,能够正视民众的力量和作用,承认社会历史的发展依赖于民众的推动,这种民本思想是非常难得的,可以为当今中国社会解决民生问题和搞好官民关系提供参考。民生问题和官民关系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亡、社会安定,处理好民生问题和官民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四、效果和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通过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使学习产生了增值效应,学生不仅学习了教材中关于哲学与人生的知识,而且还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传统哲学各时期各学派哲学家的思想,认识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潜在价值以及对于当今中国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体会到国外重视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原因,也激发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了个人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提供一种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的参考框架

在探索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中不同知识模块的内容和特点,选取中国传统哲学中与教材各知识模块相近或相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切入方式进行尝试,形成了一种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的教学组织结构,为中职德育课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一种参考框架。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

针对中国传统哲学在《哲学与人生》教材中的缺位问题,建议考虑在新发行的教材中进行整合,或者发行中国传统哲学单行本作为辅助教材;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和各个学校的情况开发中国传统哲学的校本教材或教学资源库。

(二)教师队伍的中国传统哲学素养的问题

在现行的中国高等教育中,除了哲学专业开设中国哲学或中国哲学史这类课程外,其他专业的德育课或政治课中基本上不会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因而,我们的大部分中职德育教师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素养方面,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在中职《哲学与人生》或其他德育课程中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首要的和关键的是有计划地加强和提升德育教师的中国传统哲学素养。

(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否重视的问题

要在中职《哲学与人生》或其他德育课程中真正有效地激活和整合中国传统哲学,单凭个别教师或教师群体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奏效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现行德育教学体系的反思,在重新审视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政策和舆论导向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重视。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邓启铜,殷光熹.论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邓启铜,王川,陈映红.孟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张宗磊.孔子、墨子义利观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1(2).

[5]张枫林.传统义利观的衍变及其现代转向[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1).

[6]周德丰,陆信礼.中国传统哲学历史观的理论成就及其当代价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责任编辑赖俊辰

哲学人生的价值范文第2篇

人的自我价值换一种说法也可以叫作人格价值。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

1、仁与生

孔子和孟子都是肯定人的价值的代表, 他们都强调道德与生命的价值, 而一旦道德与生命相冲突, 孔子和孟子强调这时应当舍生取义, 也就是说, 在他们看来, 人格的重要程度要超过生命。

不同于儒家从道德伦理的角度讨论人生命的价值, 在道家的思想里, 要从生命自然的角度来阐释人类生命的价值。道家的代表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们要将“无为”作为行事的标准, 他认为遵循自然法则并且排除主观上的矫揉造作才能实现人们生命的意义。

2、独立意志

儒家认为人应当拥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孔子肯定平民的独立意志, 认为人人都有独立意志, 而人的独立意志往往通过“知、仁、勇”这三方面来表现出来。孟子认为人的志向和意志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 统领着人的精神状态,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是拥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的。孟子提出大丈夫首先就是要坚守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的标准, 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 也不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仅仅是儒家和道家, 古代的墨家也宣扬人要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不因为社会的赞扬或诽谤而改变自己独立的人格, 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为所动。

3、义与利

在中国古代儒家宣言人们要重义轻利。孔子认为, 人们不应该完全地排斥富贵, 而是承认了合乎道德的富贵的价值, 但是强调义体现了人的最高价值。孟子论证了人的感官享受和物质享受远远比不上人的精神享受, 人的功利价值远远比不上人的内在价值。汉代董仲舒认为人们做事应当合乎自己的原则标准。中国古代墨家强调义和利应当达到统一。

二、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指人的社会作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人民所关心的社会问题, 满足群众所需, 那么这个人就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同样认识到了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心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强调只有每个人的“修身”才能达成社会的平安和稳定, 个人应当最大程度地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一点和西方学者所强调的人文传统不同。西方学者更多地从自然和宇宙中探寻人类的本源, 而中国古代哲学家则是更多地着眼于人, 着眼于现实的生活, 他们更多地关注国家、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 拥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人生义务感, 为了国家, 他们倾尽了所有, 不计较有没有报酬, 甚至有些人能够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拥有强烈的政治报复, 真正地关心并且参与到了政治生活中, 将学术研究运用到政治生活中。他们拥有极强的忧患意识, 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亡。

比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家相比于儒家则显现出了更加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道家善于反思, 尊重民意, 认为治理国家应当遵循百信的意愿, 并真正做到将百姓的意愿作为治理国家的准绳。

三、人的自然价值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旦脱离自然界, 人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因此, 人类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自然环境。

1、万物一体说

在道家的概念里万物齐同。庄子认为人和万物应当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存在的, 人不能独立于自然界,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它为人类提供养料。庄子还认为相比于宇宙, 人太渺小了, 所以人不能勇世事去排除天命, 而是要热爱、尊重并且顺应自然。

2、果报说

佛剑认为世间万物均是由于互相影响的条件的作用之下而产生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而一旦这些因果伏案系不复存在, 这些事物都会消失。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 佛教相信世间存在着“因果报应“, 因此”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也就是说善因会导致善果, 相反, 恶因会导致恶果。佛教从世界客体和人类主体的统一关系下论述了人类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佛教认为人类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人类的行为会导致客观环境发生改变。因此, 佛教推崇”行善事“, 认为人只有多做善事、好事, 才能够给客观环境带来好的影响, 也才能给自己带来好报。这样的行为将人的信仰和行为真正地和保护客观环境相结合, 潜移默化地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社会环境的维护。

3、生命平等说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都应当是平等的, 人也好, 神也好, 一般动物也好, 他们都是平等的。佛教拥有“无情有性“之说。所谓”无情“指的是没有情感和仪式的山川、草木、瓦砾、河山, 而在这”无情“之中存在着佛性。而这种”无情“也应当是与”有情“平等。这样的说法有利于人们热爱、尊重并且顺应自然。

所以说, 这些与人类价值有关的学说拥有着生命力。了解并且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这些学说理论有利于推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成。

摘要:中国古代哲学最终确立了其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因而充满着对人的价值肯定, 这样的价值肯定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在今天仍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有利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 也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哲学从根本上讲就是儒、道、佛的演变, 三家的研究重点不同, 但是它们却有着一个不可忽视的相同点, 那就是它们都不断地在肯定着人的价值与作用。

哲学人生的价值范文第3篇

全班40多只眼睛全神关注看着屏幕:

播音员:人们为了实现愿望都希望生命长些,再长些。但是,巴东县的一位女护士赵飞越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却希望自己的生命短些、再短些。

画面:赵飞越在肾癌晚期生命垂危之际,提出了一个心愿:死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为了早日实现着这一愿望,她拒绝了最后的治疗……。她的眼角膜使4个人重见光明。

5分钟感人的视频,以激发心灵共鸣的震撼使每一个学生陷入了思考。这一专题的两个重点知识“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畅谈中完成了。课后,同学们通过BBS或本班的留言板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我的心灵震动了!”“赵飞越的心愿改变了我对人性的看法。”“从劣质奶粉事件我们看到了利益与人性的冲突,而赵飞越却让我们感受人性的升华。”

在“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上,为解决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如何取向的迷惑和误区,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背景:

媒体展示:省凌县一中的学生小黎获得全省高考文科状元,并被北京大学录取。她的父亲是农民,母亲是民办教师,家境并不太好。有一家健脑口服液厂家派人以1万元的价格,请她为该口服液做广告。问题1:如果你是小黎,做不做这一广告?

学生辩论:同学们正反双方把自己所持观点的理由在黑板上列出。很快认为不应该做这一广告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支持。个别同学的认识偏差在同伴们的争论中得到了纠正。

媒体展示了事实结果:小黎拒绝了。她说:我从来没有喝过健脑口服液之类的营养品,也根本买不起。我考上大学是因为学校老师辛勤教育的结果。如果我为了贪图钱财而说谎话,今后在社会上怎样做事?

媒体展示:问题2: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金钱的诱惑,小黎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哲学人生的价值范文第4篇

当然,人各有志,在不同社会、不同背景、不同时期,人的志向会发生变化的。犹太人因其民族的特性,所处的环境有关,普遍都能从小怀志,确立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正因为这样,许许多多的犹太人能集中人生有限的时间和力量去攻克一个目标,不致于分散力量,所以成功率比别人高。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目标,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这道理很简单,正如一位百发百中的神技射击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又如驴子一天到晚绕着石磨不停地转动,但是什么地方也到达不了,是因为它没有目标的缘故。

爱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一生,亦是典型的目标奋斗一生。

他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乎,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已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

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京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爱猫扑.爱生活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显著成就。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成就就不如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这个奋斗目标的实现,是与他能准确地选择学习目标和路子分不开的。他在16岁时就明白到,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学者不宜在这个海洋无方向地漂荡,应该选定一个距离自己最有利的目标扬帆前进。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的学习善于根据目标需要进行,使有限的储存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已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次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

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样定向选学爱猫扑.爱生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如果他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的。如果那时候他无目的地涉猎各门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爱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的攻读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终于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对己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国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望众高,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当该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后,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了这个目标的。如果他当上总统,那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未显示过这方面的才华,又未曾为此目标作过努力学习和奋斗。

哲学人生的价值范文第5篇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功业千秋,永垂不朽?为什么有的人悄悄而去,却没有给后人和社会留下一点儿有价值的东西?!人谁不希看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那么,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呢?对于这个问题„„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得到什么。"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过得更美好。"

马克思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他创立了科学的、光辉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类的彻底解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能选择一种最适合于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在它的重压下变得意志消沉,因为我们是在为人类而作出牺牲,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到一种毫无意义的、狭小的、个人主义的欢乐之中。我们的幸福属于成千上万的人们。我们的事业虽然是无声无息的,但它将永世长存,在我们死后,善良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他们的热泪。"说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只有17岁,而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他所说的话。他诞辰100周年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不是还在深切地怀念他、悼念他吗?正因为马克思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才有那样重大的意义,他的人生价值才那样无可估量地巨大。

鲁迅先生也是个伟大人物,如果他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精神,如果他没有为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这样伟大了。

事实上,那些千古不朽、光照史册、堪称人类精英的伟大人物,又有哪个没有为人类的共同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呢?

当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马克思、鲁迅第二,但真正的有志之士,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做出伟大的成绩,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为人类造福。

一个人是不可能离开人类、离开社会而独立生活的,要使人生有价值,就得造福于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年,要使人生有价值,就得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的事业之中。 人生的价值只能和一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的多少、立下的功绩的大小成正比。

很多革命烈士,年纪轻轻就为人民献出了生命,难道他们就不爱人生?不,对人生,他们也布满了眷恋,布满了渴看。但是,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面对死亡毅然决然。他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死得光荣,死得伟大,他们的人生价值是那些碌碌无为而寿终正寝的人不可相比的。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是很多的。生命不息,攻关不止,为中华的科学事业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蒋筑英;用美好壮丽的青春,谱写舍己救人共产主义之歌的张华;用生命去履行一个公民职责的安柯;更有身残志坚、顽强学习,面对坎坷的人生之路,仍然勇猛前进确当代保尔张海迪。他们都是人生征途上的强者。他们的人生价值是可贵的。

朋友们,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美好啊!

贝多芬曾说:"我必须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我决不会屈服于命运。能把生命活上千次百次真是很美!"

然而生命只有一次,保尔·柯察金那段至理名言,我们每个青年都应当牢牢记住,并把它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千万不要像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那样,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亲爱的朋友们,一味地徘徊、彷徨,一味地哀叹、烦恼,并不等于思考、探索、前进,更不是成熟的标志。我们不能让生命在纸牌中磨灭,不能让青春在酒精中溶化,不能让斗志在空想中瓦解,而应当在为祖国和人民的贡献中创造自己的价值!人生可能腐朽,也可能燃烧,我们不愿腐朽,让我们燃烧起来吧!燃烧起来吧!燃烧起来吧!

关于人生价值的作文

(二)

生命是有自己的尊严的,即使是我们自己也不能辱没了这份尊严,所以有许多人为自己生命的尊严选择了离别或是失去。

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不需要面对这样重大的抉择,我们只要能够把自己的真我表现出来就足够了。可是,仅仅这一点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

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像一个英雄一样,为祖国抛头颅撒热血,可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需要这样,我们只能在平凡的日子里过活,我本想在这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里可能见不得这生命的尊严。可是,我错了。生命的尊严处处能够体现:在红绿灯前我

坚持不闯红灯;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可能被别人看作是“唱反调”;()我坚持下雨天不爱打伞,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小雨里的诗意和大雨里的磅礴之势;我坚持不像某些女孩子一样装出娇娇弱弱的样子„„这些都是我的尊严,我一定要维护它。

妈妈曾经对我有很多约束,可是如今我解脱了,她支持和理解我。这便是对我生命尊严的尊重。那么我呢?

以后凡事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都要以自己的方法和性格去处理每一件事,因为我发现自己的个性其实就是生命尊严里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我不能听从他人的安排,我要自己给自己设计人生的道路。在人生的舞台上,我要自己选择自己的角色。

这样一来,千百年后,每当人们提起我,他们知道的就不仅仅是我的名字,而是了解我的灵魂,了解我生命的尊严。

关于人生价值的作文

(三)

我们的一生,也许无数次被自己决定或碰到的环境击倒,欺凌,被别人看不起;我们永远似乎在这种环境中觉得自己一文不直。但无论发生什么事,或将要发生什么事,我们永远不会失去自己的价值。因为人生的价值不依靠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一仗我们结实的人物,它取决于我们自身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价值”是如今共同讨论的焦点,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每个人追求价值都有所不同。在科学家的眼里他追求的是科技发达,在商人的眼里他追求的是利润,在我们小孩的眼里追求的是天真、纯朴,不要让任何压力困倒我们。

爸爸曾说过,人生的价值是自己的地位崇高,第2就是“金钱”。

而我认为爸爸说的不对,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价值是“生命”的所在。没有了生命,任何东西没有了价值。

可是,有些人有了生命却也没有了人生价值。他们没有金钱,就偷鸡摸狗,让人瞧不起。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人生价值,从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没有了人生价值。

可我在街上看见一个残疾人,听街上人讲他的故事而我却被这种感染力深深的吸引了。她双手残废而她却用自己的双脚做出一本本小说,这恰恰不是体现出了他的人生价值吗?

哲学人生的价值范文第6篇

我们赤裸裸地来到人世,又双手空空地离开,不带走任何东西,这就预示了人的一生终究是空的。人生就像白纸啊,自己描绘自己的命运。既然来走了一遭,不如就让自己活得有意义一些,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人生可以很美丽,也可以很晦暗,就看你怎麽去面对了。

金钱的数量,权力的大小,能力的高低,这都不能代表生活的意义,更不能代表生命的价值。这样说,肯定伤了无数人的自尊,因爲这是他们的一生所求,是他们活着的的终极目标。

不过,自古以来,名垂青史的人物,甚至包括一些帝王,他们之所以千古留芳,所依靠的主要资本并非这些东西。若能拥有至真、至善、至美的如水心境,拥抱自然,博爱苍生,这样的生活就最有意义,这样的生命就最有价值。

二、生命的本质 对于生命的本质,不能把它从自然中独立出来孤立地看,只有把生命融入自然,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去认识,才能认识生命的来龙去脉,进而认识生命的本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切实的精神寄托和永恒的心灵归宿,才不会感到失落和绝望„因爲自己的生命能在自然中得到永生。

任何人都是“有用”的,都有存在的意义。他们也许会被人忽视,但不会被道抛弃。道需要他们,他们是组成道的整体的一分子。他们爲道作出了相应的必不可少的“贡献”这也是其生命的本质意义。

当我们认清生命的本质意义以后,就不会被生活所表现出的不同形式所迷惑而进入人生的误区了。比如贫富、贵贱等都是生活形式上的差别,而生命的本质没有什麽不同。当我们认清生命的人生意义以后,就不会受社会的诱惑和刺激而迷失自我了。比如毁誉只是社会的评价,并不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

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将生命的光芒毫无遮掩的炫耀出来,但有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只能像一颗暗淡无光的星星,所以生命的本质不在与长短,而在于有限的生命中自己的付出与贡献。

生命的本质在于来人世一次所创造的价值,大到爲世界,小到爲自己„当我们生命终结时,我们还能想起什麽并爲之微笑和不悔,那便是自己生命的本质了。当我们自豪地想起那些事,无论大小,我们就会知道自己曾经所重视的,用心做过的,用生命维护过的,甚至用鲜血捍卫的,那就是我们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无常的,它像树叶从枝头坠落,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持久的:永远有变化及死亡。当一个过客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期待安全感或追寻永恒的快乐是极其愚蠢的。人爲了一丝快乐而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获得永久的快乐,就必须放弃容易消逝的享乐;若人要结束痛苦,必须将私心连根拔除,并学习惜福。

三、人生的行道意义:

从本质上看,我们的生命自始至终都属于道,(或者说我们的生命彻头彻尾不过是道的一部分,)因此道的意义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而我们人生的根本意义就是替 天行道„“把自然放在你身上的东西说出来,做出来,是正当的、合适的、不可避免的;而且它是一个责任,甚至是一个人的一切责任的总和。”

一个人,那怕主观是爲自己,也必须在客观上循道才能生存下去并享受人生„实际上,社会中的每个人,不论他知不知道,或愿不愿意,都以自己的方式,爲道作出了不同的“贡献”。不爲道作贡献的人,既不配做人,也做不成人。

单纯追求自我的成功,并没有实现人生的本质意义。在替天行道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才实现了人生的本质意义,才是完美的人生„我们不是爲了享受才生到这个人世来的,我们是爲了传道和扬道才生到人世间的。

将道的精神发扬光大是人类的使命,实现人类的使命是个人的社会使命„“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行道意义就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

四、人生的自我意义: 对真人而言,人生的自我意义是在替天行道的过程中培养和发扬自我的精神,以此拥有自我,并使自己在道中得以永恒。道不是虚无的,道是实在的。人回归于道不是“空”,而是最大的“实”„使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在道中永存。

相反,生前所追求和享受的一切“荣华富贵”在死后都是一场空。因此,人生最实在的自我意义在于培养精神和灵魂!人生尽头最根本的意义不在于得到过什麽,而在于能否找到心灵的归宿!

如果感受自我与物质财富相对应,那富人都应很快乐,穷人都应很痛苦,或者古人都无欢乐„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往往在奢华背后有酸楚,在平淡之中有怡然。因此,人生的自我意义并不建立在对物质的拥有上。财富,只是培养精神所用的物质资源;享乐,只是培养精神的一种途径;拥有合道的人生道德,才是培养精神的根基。

因此,最有自我意义的人生是通过追求自我的不断进步实现的合道人生,而非通过争权夺利获得的富有人生和穷奢极欲挥霍的享乐人生! 一日不努力,一日不进步;一日不进步,一日不充实。

一日不充实,一日无意义;一日无意义,一日无生命!

但对常人而言,人生的自我意义是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感受自我„感受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存在的意义及价值。我们正是通过感受自我,不断地解释我们自身的存在,才拥有了人生„人生就是日复一日体验自己的存在,而不是某种内容和形式的“流水帐”。

人生的本质意义是替天行道和实现自我。爲了能够替天行道,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相应的实力;爲了有效地替天行道,我们要实现真善美;爲了实现自我,我们要先确立自我„„

因此,人生的广泛意义在于求智慧,求进步,求真,求善,求美,以及确立自我„但是,追求这些都是爲实现人生本质意义而采取的手段,它们并非人生的根本目的。

五、人生的价值: 人必须探索他自己„他的目标和价值„就像他力求改变这个世界一样。人生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是否能生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能否避免陷入在毫无价值的状态中生存,知道生命、时间、空间、内容有限,然后就能知道生命的价值,告别人世之时,我会想起什麽?会挂念什麽?什麽让我欣慰?什麽让我遗憾?回答这些问题,就能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自己占有过什麽及享受了多少,而在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释放了上天赋予自己的潜能„爲世界作出了多少自己能作的贡献!因此,充分实现自然的自己,就是成功的人生,就实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当生命之火熄灭时,灰烬里剩下真金„自己真正拥有和珍惜的东西!这些就是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不在于经历了什麽和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自我价值在于对人生感受了什麽和感受了多少,在于在世间留下了什麽和留下了多少!你的创新越多,属于你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就越多,重复别人的生活,不是自己的人生,惟有自己开创的新生活,才是属于自己的人生,才具有自我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

培养精神和灵魂的途径在于“感情”„通过感受“人生的心情”来滋养和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因此,“有情人生”是最充实和最有价值的人生。要合理、有效地感受人生之情,其根本的依据在于识道和循道。因此,“得道人生”是最美好的人生。人生的最高价值在于以“日新(进步)”爲“盛德(精神修养)”,以“富有(强大)”爲“大业(实际成就)”,完整的人生应该是精神修养与实际成就的“双丰收”。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拥有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最大的成功是实现了合道的理想,最大的快乐是感受了充实的自我,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永恒的精神!

人生的价值中,精神感受远重于物质享受!

名声与自己的生命相比,那一样亲近?钱财与自己的生命相比,那一样贵重?得到名与利,却伤害自己的生命(折寿),那一样有害?所以,过分地追逐欲望就必要付出重大代价,而收藏的财富越多,将来失去时丧失的也必定越多。

只要知道多少足够自己用,就不会伤害自己的生命去追求额外的,并避免激起他人嫉妒而招致侮辱;只要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浪费自己的生命去追求无关紧要的东西,而生命也因此得到休养,可以长寿。(道德经)

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保全生命”,而不是“功成名就”,后者只是服务于前者的形式和手段。保全生命的实质不是仅求活着,而是活得“自我”,活得“有精神”!那些宁死不屈,舍生取义(义即本人信仰和追求的人生价值)的人,就是爲了实现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不朽。爲此,即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幸福的,胜 过苟全性命。故“全生爲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最下。”(迫生,各方面都不如己意的被迫的生存方式。此时人生实现的尽是负面价值。)

人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精神,而不是生命„对人生而言,生命只是载体和躯壳,精神才是实质和灵魂。没有精神的生命是“行尸走肉”,连植物都不如;失去生命的精神仍然“光照千秋”。

因此,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活得久,而在于活得有质量„“生命是一篇小说,不在长,而在好„活得够长,不一定活得够好;但是活得够好,就是够长了。”爲生命而奋斗,是道对人的要求;爲欲望而奋斗,是人对生命的摧残!“出卖灵魂的人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也是折磨人的。”

生活的本质在于有一颗快乐的心,即心情的安逸、恬静。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的惬意,一切其它事情,执政、致富、建造産业,充其量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因此,与其蒙得一万个庸人的瞩目和崇拜,不如获得一个能够洞察真相的智者的理解来得实在和珍贵„前者只是给你虚荣和物质,并不能使你的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得道者宁实现一分生命的意义,不去争十分名利的负担。个人与人类的关系,好比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只有把个人的价值与全人类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个人的价值才永不磨灭!因此,评价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应当看他爲社会贡献了什麽,而不是看他索取和占有了什麽。“你若要珍爱你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价值长存),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就是对社会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如果在社会公德方面有所建树的话,就是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生命是个持续的过程,只有到了肉体死亡的那一刻,我们才能对自己的“尘世生命”作个定论„我是一个什麽样的人。而在尘世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塑造自己,发展自己。所以从生命的精神内涵来说,能够获得最大进步的人就是伟人,反之就是有所欠缺的小人。

用财富衡量人生价值的人,其人生是有价格的;

用地位衡量人生价值的人,其人生是有级别的;

用名声衡量人生价值的人,其人生是有大小的; 用享乐衡量人生价值的人,其人生是有限度的;而用精神衡量人生价值的人,其人生可以是无限、无穷和永恒的!

最高尚的是人格;最可贵的是自由;最有限的是时间;最富有的是睿智;最显赫的是荣誉;最权威的是思想;最幸福的是满足;最美丽的是心灵;最永恒的是精神„„

《节录一段**老师慈训》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就像一篇文章,要紧的是其内容,而不在乎其长短。

人生福常,皆有分数。惜福之人,福常有余;暴殄之人,福常不足。

人生难得三无:「无忧、无争、无愧。」; 人生难得三有:「有节、有规、有常。」 人生看得开,则得失可淡。生死识得透,则无什可求。 我见放得下,则争执可除。责任担得起,则圣业可办。

行为做得正,则訾论可灭。事理讲得对,则人心可服。

六、结论:

人活着爲了体验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爲了弄明白,人爲了什麽而活着?爲了实现自身的理想、追求、目标、欲望以及价值。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就精彩!遇到任何事情要乐观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谨记: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有奇迹人生难免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

每个人都要去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人生价值就是我们人生的导引,我们会依循这个指向而努力。也许外面的环境是黑暗的,可是我们自己愿意化作一盏发光发亮的小火灯,大家紧紧地集合团结在一起,可以形成一股照亮黑暗世界的强大光明,带领着这个世界持续光明智慧。 人生短短数十年,数十年光阴之生命,意义与价值在于切切实实运用这得来不易之生命,作出有益于公众的事,让人幸福、快乐与富足,而自我生命之存在亦得以定位与踏实。最怕浑浑噩噩、自暴自弃、行尸走肉地度过生命。积极从事公益与服务之事业,创造自我生命存在之意义与价值。

上一篇:网络道德范文下一篇:住宅建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