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考范文

2024-07-07

关注思考范文第1篇

观察之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热”与“冷”。

学校不少教师对接收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了解不够、不少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难以熟悉操作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甚至有教师思想观念没有更新认为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要多花功夫 (课前要去先熟悉课后还要作记录) 还不如传统方式轻车熟路, 因此不少教师不主动去接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甚至个别教师干脆不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打交道。

观察之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丰富”与“不足”。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只是搭建了一个输送知识和信息的通道, 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主要是一些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以及各种类型的课件、教案、习题及讲座。这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对农村学校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 城市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与农村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 城市学校的教学条件远远好于农村学校。因此, 有些资源不一定适合农村学校的需要。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资源的优秀, 但农村学校有自己的特殊需要。再加上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各县选用的教材与中央电教馆发送的资源严重不配套, 便得大量资源不是一线教师的所思所想, 造成资源无法用, 滥用现象多, 远程教育接收室也是将资源接了删, 删了接。做形式工作的多。收到实效少。

观察之三:远程教育技术员的“一人多用”与“底蕴不足”。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技术要求高。没有相应专业技术人才, 就无从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但在农村, 我们的技术人才从哪里来呢?差不多的学校远程教育技术员都不是院校的专业毕业生, 多是半路出家, 本来的自身技术不太过硬, 但却承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与管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重组、课件制作与使用、教师培训与指导甚至自身还要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等等名目繁多的工作, 使得远程教育技术员任务重困难多, 不利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和拓展。

思考之一:淡化形式检查, 简化档案要求。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是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发出来的, 但最终目的是应用, 如何合理地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是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当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应该在档案有所体现, 但各种检查重在查档案, 看记录, 应该说这也是必须并且必要, 但更应该;让检查进教室办公室, 让教师说资源来历、资源应用等;让检查进课堂, 让学生来回答是否真正“同在蓝天下, 共享优质资源”……这样似乎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只在档案上作文章, 而实际上资源在远程教育接收室睡大觉的实际情况。

县电教机构、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实施计划, 明确学校、一线教师、技术员的任务, 并时时跟踪调查, 定期集中研讨, 边应用边总结, 及时进行反思及整改, 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向良性方面发展。县电教机构、学校每期组织一些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质课、优质教案、优秀课件的评比等活动, 从精神和物质上激发教师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通过竞赛活动、巡回指导、考核检查、任务驱动等来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思考之二:加强培训、提升技能, 树立教师应用的信心。

不少教师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时, 生搬硬套, 拿来就用,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时, 出现了“课件这边风景独好, 学生不知所谓”的现象。上课时就是一下一下地按动鼠标, 把课件的内容机械放给学生看, 该停的地方不停, 该问的环节不问, 该评价时不评价, 应质疑时不质疑。教师放资源, 学生看屏幕, 整个课堂犹如一节电影播放课。可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一定会面临教师应用水平难以适应的局面,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必须从解决农村教师应用水平入手。

县电教部门不仅要加强技术员的培训, 而且要开展不同学科的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技术应用培训, 通过培训让教师学会如何在局域网中登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 学会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 学会查找、下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甚至借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以形成“以培训的开展督促教师的参与, 教师的参与促进工作的发展”的格局, 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水平的提高, 帮助教师树立了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信心。

学校进行校本培训时, 要根据学科特点, 培训教师要把学科知识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起来, 同时利用KU波段接收的教学节目, 围绕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进行教师业务培训, 如每周组织教师观看一节空中课堂的名师上课;每月组织教师观看一次专家讲座, 每学期进行一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情况考核, 并可以推行教研组活动日, 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同时向教师开放, 安排专人负责, 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的观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示范课和评课过程, 开展小组讨论, 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的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训, 不仅可以解放学校的远程教育技术员, 同时也可避免因远程教育技术员自身能力等因素造成学校远程教育工作不力。

思考之三:争取上级支持, 组织本地力量, 确保有资源可利用。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要落在实处, 必须要有可利用 (能直接利用更好) 的资源, 不可否认中央电教馆通过卫星向下传输的资源是非常多容量也大, 有的资源对教育教学来讲又是非常珍贵的, 学校的远程教育接收机是无法将一年的资源全部接收的。因此, 学校除了要保证按时接收之外, 定期分类整理、保存资源是很重要的一环。定期删除一些资源, 分类整理资源就不是一个远教技术员可以完成的, 而且有的学校配套设备有限, 也无硬件设备来保存, 技术力量也有限, 建立“校本资源库”, 可能只是美好愿望而矣。

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一工程的实施, 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吹来了教学改革前沿的动态信息, 带来了新课标下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让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关注思考范文第2篇

在以往的课堂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教案设计、重难点把握、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等等,却常常忽略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一堂课。

书中还提出了“迷思概念”这个概念。课堂观察要观察学生的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在课堂中经常体现为学生的‘错误’,有些‘错误’看似粗心,其实揭示了学生先备经验的局限性;有些‘错误’看似荒谬,却揭示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负迁移”,“对迷思概念的观察是揭示学生认知观念和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针”。如果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将会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它是课堂观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们平时听课时有关注它,却很少去分析错误的原因。

关注思考范文第3篇

社区,是我国城乡最基层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民群众的温馨家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础的是从建设和谐社区做起。自社区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政府和县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居委会组织法》和《社区自治章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做好居民服务工作,较好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工作目标。社区自成立起,就成立了综合治理、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社区服务四个委员会,健全了组织网络,制定了相应的职责和制度,规范了管理各项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社区还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搞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督,预防流行疾病等工作,全心全意做好为社区居民的全面服务工作。

在社区实践期间,作为走进社区基层的践行者,我亲身感受到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安全,文明创建以及拓宽再就业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在文明创建方面,社区强化日常保洁,坚持日产日清,确保小街小巷整洁,争创优美,整洁的小区,通过宣传创建基本知识和开展居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素质,重点做好“创安”,“创模”和“五好家庭”建设工作。在就业方面,社区居委会积极为弱势群体服务,把“下岗再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设立社区帮扶站,从人、财、物上保障再就业平台的运行,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同时,通过与社区人员的交流与耐心询问,使我对当前社区群众最关心的社保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不禁联想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广大任务,把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的深远意义。党在重大民生上的明显变化,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好政策是社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福祉。

此外,通过社区实践锻炼,使我在了解社区做什么的同时,也使我亲身体验到社区居委会在扎实做好居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更使我亲身感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给基层人民群众带来的切身利益,使我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就在身边。

社区实践使我认识到要关注民生,关注基层,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真心的感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他们让我实践给予我的信任,使我明白更多人生的意义。

关注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预防犯罪;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他们是社会在现阶段发展的产物。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原因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根据段成荣等学者的依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0.95‰抽样数据进行的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应为2 290.45万人,而农村留守儿童在其中占了87%,约有2000万人[2] 。

第一,人身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有力、有效的监管,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也容易行为失控侵害自己的身体。第二,学习问题。调查显示,教师普遍认为留守儿童学习问题严重,父母外出打工以后,有的孩子的成绩变差了。第三,品行问题。留守学生行为上的问题主要有: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晚上偷偷外出上网,通宵不归。甚至有些人去看不良录像、赌博等。一些留守的“三无”(无上学、无打工、无人管)青少年品行问题更多,在一些地区“三无”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40%。第四,心理问题。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自尊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好,对学习和生活乐观向上;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孤僻,不合群。

(二)形成留守儿童的原因

1.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的劳动力的大规模的流动存在矛盾。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基于户籍壁垒原因目前全国16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1 000多万人。

2.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与消费的矛盾。没有那对父母愿意与自己的子女相分离,然而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只因为他们的打工收入与城市高额的消费水平无法一致,靠着微薄的收入,难以在城市维持一家人的消费,然而,将子女留在家里,可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毕竟农村的消费水平要比城市的低得多;其次,大多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不宜将小孩带在身边,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服务与建筑行业或是工厂,他们的居住条件非常的简陋,或则是集体的居住条件,而面对高额的房价,他们无法为子女在城市里找一个较好的安身之所,因此,经济条件的制约也使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

1.留守儿童的依恋关系遭到破坏。根据赫斯的理论,他认为依恋是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感情联系。当个人对他人或群体产生依恋时,就会作出某种决定或进行某种活动时,考虑他人或群体的意见与情感。这种感情联系越强烈,个人在打算进行犯罪行为的时候,就越有可能考虑犯罪行为会对这种联系造成的损害,因此,依恋在控制犯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理论,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是严重不足的。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他们无法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即使在隔代的监护中,由于没有直接的血缘联系,并且缺少亲人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是不宜形成依恋关系,即使存在也是相仿薄弱的。正是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之间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致使他们出现越轨行为或犯罪的纪律要大于有正常依恋关系的儿童。

2.缺乏对传统价值观的奉献。赫斯认为,如果人们为了顺应传统的生活方式而花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传统的生活、财产、教育、名誉等活动中,就不大可能进行犯罪。相反,如果缺乏对传统价值观的奉献,则预示着个人具有从事犯罪等危险行为的条件,就会自然而然地用最简单等其他活动来替代传统的活动,个人就会成为犯罪人。

3.容易被卷入不良的社会活动。赫斯认为,较深的卷入传统活动,会将个人从犯罪行为的潜在诱惑中隔离开来,使个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感知诱惑,考虑和进行犯罪活动,所以他认为,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成分中,对传统活动的卷入与少年犯罪的关系最为明显。所以,由于留守儿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他们的行为与传统活动相分离,会极易卷入非传统的活动当中,例如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而这种不良行为将会诱发他们更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犯罪。

4.对信念理解的偏差。赫斯认为,在社会或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生活在这种社会或群体中的人们通常都相信、遵循这些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如果缺乏这样的信念或者使其受到削弱,个人就有可能进行越轨及犯罪行为。而留守儿童很容易偏离这样的一种信念,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与时代相去甚远。受他们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需要、动机以及价值观与时代脱节明显,容易导致他们的社会在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一些孩子认为,不用读多少书也一样能在城里赚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好像读不读书并不重要。总之,祖辈的认知结构、思想、生活习惯很多和现实有一定差距,儿童从祖辈获得的“模式”很多和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儿童社会化,容易导致儿童适应不良。

三、对留守儿童犯罪的预防

(一)从产生原因上进行预防

1.充分发挥家庭的职能,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不仅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而且是一个教育单位,执行着重要的社会化功能,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的道德教育、生活态度、人际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伦理规范的了解,首先是从家庭中长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获得的。然而,在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家庭环境,使家庭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正因此,家庭功能的失调或丧失,就成为留守儿童犯罪的一个因素。因此,要尽快恢复家庭的职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首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政府应加快改革,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逐步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其次,加强看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意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以外的亲人生活,而这些亲人又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的教育的意识,认为管吃、管住、管穿就已经是尽到了看护的责任,缺乏对这群儿童管教的责任感,政府应当加大宣传,正确引导看护人对这群儿童的身心教育,给予他们比其他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他们对这些亲人形成一种家庭的依恋,弥补家庭感的缺失,以便充分发挥家庭的职能,发挥预防作用。

2.学校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防止被卷入不良的社会活动,树立正确的信念

在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设施的落后,使得其教学职能大打折扣。但是,学校预防是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预防体系的中心,因为留守儿童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学校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坚持素质教育理念,促进留守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加强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坚持因材施教。作为特殊群体,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当深入留守儿童中间,了解他们的需要,掌握他们的特点,开展特殊的教育和管理。第三,推行寄宿制,营造集体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心理氛围,促使留守儿童在快乐中生活。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学校、班级活动。第五,提高学校教育主体的素质。当前中国农村中小学里,学校教育主体素质较差现象突出,特别是反映在对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

(二)从司法角度的预防

1.法律的落实。切实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法》,使农村的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真正的保护,让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能够从教育当中,建立、健全人格,使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加快对留守儿童的立法保护。留守儿童虽然是这一阶段社会发展出现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这一现象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而且将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因此,为了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各项法律权利,针对他们的特点有必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G]//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全国 妇联,2005:4-5.

[3]王道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27-33.

[4]特拉维斯·赫希.少年犯罪原因探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5]徐惟诚.“郑州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info.ong.cn/zhuanti/20050627zbnc.htm.

[6]王道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责任编辑吴高君]

关注思考范文第5篇

每届的两会民生问题总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这主要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首先,发展经济是关注民生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途径,改善民生是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目的,要使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深化改革是重视民生的强大动力。在深化改革中重视民生,能够使广大民众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从而使改革和发展获得一种强大的动力。然后,维护公平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公平与公正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要在实现公平公正中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最后,解决问题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本次两会上,有很多的人大代表都提出的相关的民生问题,比如,在住房保赚方面,郝远委员提出鼓励买房、限制卖房、补贴租房;在收入分配方面,周德文代表提出防止富人移民潮就要推动民间借贷立法;在稳定物价方面,袁隆平委员提出把石油补贴的钱补给农民;在惩治腐败方面,中国农工党提出加强立法强度,严打腐败行为;在就业方面,于沛学者提出让大学生从高校走出去。等等的一些代表提议,这都为今后的民生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支持和发展方向。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制度是好的,政策是对的,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否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做到切实贯彻两会精神,关注发展民生问题,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真正从思想上贴近群众。第二,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才能汲取到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第三,在生活上关心群众。要认真关注好和及时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基本问题和紧迫问题,多给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身边事、生活事,促进和谐。第四,在工作上服务群众。必须有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等主体服务者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广大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在实践和基层中高效服务群众,致力发展经济,积极建功立业。

关注思考范文第6篇

1.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大概从五点开始,我们组织人在四点时在环卫工人工作的附近踩点,用摄影机记录下凌晨四点的辛勤工作的阿姨阿伯们。分大约四个点,之后将采集的视频资料剪辑,弄成成一个记录片,可以放到网上,或是其他用途。

2.另外一批人在六点时赶到,将热豆浆,热包子或是其他形式的早餐交给阿姨阿伯们,顺便接下他们手中的活,自己体会打扫大街的苦楚。

3.听他们述说生活的艰辛,了解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了解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人员的生活状况,幸福指数,以及对钓鱼岛的看法。

4.根据环卫工人的作息时间,晚上,环卫工人一般是空闲的,我们可以组织一场义演,慰问他们。

具体分工:

1.拍摄工作可由活动部的同学去做,或是邀请学校摄影社的同学,他们是专业的,应该能以感人的视角来拍摄这幕动人的画面。这是公益活动,应该让更多人参与。

2.早餐的购买,以及经费,可由外联去拉赞助,或是向南京公益联益会申请,邀请他们一起来做。但主权保留在爱心社。

3.采访的工作有办公室的同学或是对文字有研究的同学来做,将采访稿写成文章,发表出来,扩大宣传。

4.义演可邀请周边大学的兄弟社团一起出演,具体事项再议。

上一篇:汉传佛学范文下一篇:精彩影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