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专业职称论文范文

2023-09-17

营销专业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网络进行营销。网络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目前许多高校营销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实环境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因此应该对现有的网络营销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营销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一、目前网络营销课程设置和内容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受到相关部门及师资力量的限制比较多,所以在课程的类型设置和内容设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对营销类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

1.课程开设的形式不合理,学生重视程度不高

因为网络营销课程开设的前提是开设营销基础课程,所以开设的时间往往是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或者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同时由于专业培养计划中课时课程类型的限制等,这门课经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实践课时相对比较少。这就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高,经常只是为了修学分而选该课程。

2.课程考核形式僵化,未达到教学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考核方式和形式受到学校相关规定的限制,所以网络营销课程在考核时经常会采用以卷面形式为主、上机操作为辅的方式来进行。但现实中进行网络营销不仅仅要考虑到理论的内容,更主要的还有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使用现有的考核方式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也未能体现出实践教学的意义。

3.师资力量不强,培养能力不全面

网络营销课程既包括营销理论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网页制作等实践性的内容。由于营销专业教师中更擅长营销理论的教学,因此往往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方面,对于网站建立、网页的制作及推广等实践性内容使用的课时比较少。这就造成学生对网络营销的实际应用能力比较差,很难将理论和实际完全结合起来。

二、对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鉴于目前网络营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故应结合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环境变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营销环境的变化,新的网络营销工具不断出现,一些陈旧的工具逐渐退出。而营销专业学生学习网络营销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加新的方式及工具,如微博微信等。这样,网络营销的教学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操作中,不仅要增加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更要通过模拟在线营销、进行网页网站展示、鼓励学生参加网络营销大赛并提供必要的条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3.考核方式灵活多变,突出学生能力测试

网络营销课程应该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主要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如通过制作网页、网站并展示评比的方式,或者通过模拟在线营销的效果评价,评价学生参加相应赛事的程度,同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营销理论掌握程度。这样的考核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展现,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4.校企结合、跨专业教师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为了加强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企业联合,请相关企业的网络营销人员来学校讲课,提高学生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同时可以通过教师在企业的代岗学习来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跨专业合作教学的方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同时引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实践教学能力。

三、小结

对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从而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磊.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21).

[2]刘春明.网络营销改革与创新研究[J].电子制作,2013(19).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营销专业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几乎成为我们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汽车行业经过三十年年的建设,从寥寥无几到现在的应有尽有,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逐渐成长与壮大。快速的发展,带给汽车行业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必须应对挑战迎难而上,想要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必须强化自身的优势,而在汽车行业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是汽车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主要针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成成效进行分析。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汽车行业也逐渐壮大起来,各种类型的汽车涌入中国市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在人们拥有更多选择权利的时候,汽车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也逐渐的增大,为了完成行业、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加大对人才的投入。教育人员需要针对本行业的销售服务基础,通过收集大量的调研资料进行提炼了解,针对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以行业需求为教育目的,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建立专业培养模式,推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的建设。

一、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我国颁布的《教育纲要》与《职业教育规划》中所蕴含的精神与当前汽车发展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行政单位与学校之间合作的三个方面,全面的联合了教师、学生、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他们之间的各种需求形成专业性的对接,在满足各自需求的同时发展教育,汽车服务行业利用教育理念去延伸汽车服务的销售发展需求,利用汽车服务教育中的需求满足教育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涵盖汽车产业服务专业的主要内容,实现数字化教学,保证学习的空间性,利用众多资源下的数字化教学,满足当下汽车行业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缩小汽车贸易服务领域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于专业建设的思路,我们要基于服务社会的功能,发展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融合的具体实践,组成多方面资源相结合的资源库,以提高汽车服务与销售人才培养为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建立在网络平台交流上的交互学习;做到工作与学习两不耽误,共同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以学工相结合为载体,实现工作教学的最高效率。构建营销服务知识结构,将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构建实践性的课堂体系,培养具体的实践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延伸理论知识,在理论中验证实践结果,熟悉汽车内部行业的工作需求。构建师资力量强大的教学团队,用具有说服力的实践经验,帮助学习者在工作中有较为清晰的工作思路,用先行者的实践经验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加大营销效率,创新服务营销理念;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落实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落脚点,教育过程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具有服务能力、销售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等综合性强的人才,这样才可以加强汽车发展行业的发展基础与优势。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与定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选拔要求更为严格,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敏捷的反应和实践能力。因此教育要重视社会的需求,在社会的需求之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技能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实施目标性的教育方式,为社会输入综合性的人才。汽车服务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所涉及的工作有配件销售、汽车理赔保险、服务接待、二手车交易、销售工作等,因此学校应该针对本专业的学生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展开详细的教学,培养技术性专业性的人才,使他们能够掌握核心的工作要素,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快速地融入到所需的工作岗位当中。

(二)创新专业课程体系

汽车服务与汽车营销专业是一门具体的有结构性的学科,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保证整体科目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营销与汽车技术教学中要做到轻重平衡。针对不同的科目的侧重点,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在专业课的方面要给予技术上更多的重视,因为技术是步入汽车行业的敲门砖,只有自身全面地了解汽车内部的结构与技术才可以更加准确的适用于本行业的发展。学校在资源配置方面,不仅要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具体性,还要及时的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新,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改变与创新,保障所学习的内容具有前沿性。

(三)创新教师团队构建

汽车服务营销专业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汽车内部技术掌握要求较高,因此在任课老师的选择上应该更为重视。提高老师教学专业性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信息化都是促使人们提高专业素养,针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包括教育资源整合能力,引领能力和匹配素养的综合能力,是关于专业素养教学的深层表达。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发展学生素养的支撑,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选择那些具有专业知识水平,掌握较多的时间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专业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保障教学的质量。

(四)建立汽车营销与服务能力课程体系

通过对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市场需求的调研,整理出最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在需求之上对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专业的知识进行建立,其中建立的项目包括配件管理、定损与核损、检验维修、保险与理赔,这些都是汽车销售与技术服务中的核心项目。

教学过程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工作素养的培训与基本工作技能的教学。主要从汽车基本的电路分析与结构构造理论知识开始入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学习产生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通过实践去感受课本上的知识、用实践应正理论上的工作要点、在实践中加深认知,掌握汽车的内部结构、汽车发动原理以及对它的性能产生具体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方式对汽车进行拆装,更加清晰的了解汽车内部的零部件以及重点装置的安装方法。再详细了解汽车的性能结构之后,通过学习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过程,改进过程,改进需求,人们对汽车性能外观需求上的变化以及社会对汽车行业的认识与发展等,学习这些延伸性的知识也是为了后期汽车销售做铺垫。学习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还要对汽车内部的电路进行熟知,通过电工技能的实训进行专业知识上的培养,助于在共享未来工作中更好地解決汽车内部结构所出现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具体是对实体店销售与技术服务等有关的知识进行了解与学习,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配件管理、销售汽车发生事故时的保险、汽车局部故障完全故障(Automobile partial failure complete failure)、赔偿与理赔、汽车事故后的检验与维修、电路系统的检验(Trouble shooting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底盘故障检修(Trouble shooting of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of Automobile Chassis)、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与调试、对汽车行业的企业文化进行了解学习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展开详细的教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第三个阶段是指,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岗位实习,做好是实战前的准备。

(五)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评价过程,在学校方面主要针对学生学习的质量对专业知识的熟悉水平进行考核,例如汽车的内部结构、汽车发动原理、性能、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拓展能力、英语能力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考核,结合学生的自身素养进行评分。在企业评价中针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协调能力、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管理能力工作、思想态度、应对紧急问题时的措施、工作中的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三、专业建设成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设项目的基本任务以良好的完成,其中所有建设成效包括以下几点。一,完成了训练基地建设,拥有了超过十几个专业性的实践基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实践发展中合作内容不断地深化,更加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也满足了教学的需求,为学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二,完成高水准的教学团队建设。在师资力量的选择之上,设立较高的入职门槛,打造一支高效率、高水准、高专业性的教资团队,保障教学期间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结构等方面有着具体科学的要求与构建,满足学生在任何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需求。三,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教育方面不同于寻常传统的学校教育,而是结合了信息技术发展成为线上线下统一的教学体系,更加便捷的满足学生学习,工作上的需求,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转化,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学校在资源配置方面,不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具体性,还及时的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新,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改变与创新,保障所学习的内容具有前沿性。四,确保教学目的的准确性。在展开教学的前期,明确教学目的与教学载体,在社会的需求之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技能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实施目标性的教育方式,为社会输入综合性的人才。五,社会服务能力。汽车技术服务与销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员工的工作素养工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进步。在面对问题时具有创新性的思考方式与营销策略,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较高的实践成效,在实践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六,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的评价体系。评判体系的建立是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一种提高自我认知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各项能力。

四、结语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项目组不仅创建了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专业建设成效而且还提高了项目组教师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能力、教学与教学研究水平,并为本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专业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基于中等学校课程教学滞后、学科缺少融合、教学模式传统等现状,论述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很有必要进行融合教学,并在理论知识、实践训练、网店经营这三个方面进行融合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融合 互动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进入网络信息新时代,以网络电商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起来,传统的面对面实体商品营销正在逐渐被虚拟网络空间的电子商品营销所取代。面对这样的商业发展模式,中职教学势必要进行调整,各个科目之间要积极配合,迎合时代发展,将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起来,也就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营销活动,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营销能力,为未来的求职就业做好准备。

一、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课程教学落后于现实发展

中职教育是直接针对职业就业的培训,未来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胜任工作。让学生掌握所需的职业技能,迎合时代发展,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中职课程教育必须贴近现实发展,也就是说中职课程教学与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现实世界、瞄准职业动态发展。然而,从目前来看,中职教育却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客观实际,中职课程教学改革进度缓慢,学科设置单一,落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使得中职教育同客观求职需要相脱离,中职教育无法服务于岗位就业。

(二)学科相对独立且缺少融合

正是因为教学理念的陈旧以及教学模式、课程结构等的落后,使得中职教育在学科设置、课程设计与学时安排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从目前来看,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步伐缓慢,学科设置过于单一,各个学科依然各自教学,彼此间缺少融合、互动,从而无法迎合形势发展。其中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之间的独立运作使得中职教育处于相对不利地位,这是因为随着现代信息科技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电子商务正在走进千家万户,使得网络营销逐步兴起,网上购物、网络营销等正占据着人们的生活,市场营销正在同电子商务逐步融合,这就需要中职教育同样紧随形势。然而,目前的中职教育各个学科大都处于独立状态,彼此间的融合较弱,无法真正实现学科间的辅助、互动等,从而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与工具有待更新

中职教育中由于师资力量、财力以及学校本身教学理念等的限制,使得中职教学模式、教学工具等都有待更新、发展和完善。一些中职学校依然采用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工具和设备,教学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使得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教学模式也较为传统、落后。而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都需要同现代化的网络科技接轨,因为只有积极地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等才能做好电子商务营销,也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的意义。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融合教学的意义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融合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因为只有将二者融合起来,才能追赶电商强大迅猛的发展势头,才能让更多中职的电子商务专业或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中大显身手。

从目前形势发展来看,网络电商、电子商务等正在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席卷整个世界,网络购物、微商、电商等如火如荼,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要紧随时代发展,培养出能够适应客观形势需要的新型职业人才,体现出中职教育的意义。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电商也急速发展,网络电子营销成为一种现代的营销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势必要走向融合,双方应该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在相互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长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融合教学是未来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特长、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二者的融合能提高中职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

三、中职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规划的融合教学策略

(一)理论知识融合,互动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与指导,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的营销实践带来科学的指导,任何一门专业的学习都必然经历理论学习阶段,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也不例外,两种专业、两个课程的融合应该先从理论方面开始,对此需要教师对两大专业的理论有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师要明确市场营销的理论特点,并尝试建立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之间的联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两个专业的教师可以相互配合、彼此合作,结合目前网络电商的发展现状适当地将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规划专业融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发现二者的共同点,再在共同点的基础上将二者融合,无论是市场营销专业还是电子商务专业,其根本目标都是要面向市场想方设法获得商机和利润,通过营销的方式来收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教师可以从这一共同点出发将两个专业的理论教学融合起来,用市场营销理论来指导电子商务模式,同时,也要将电子商务模式贯穿于市场营销理论中,向学生提供网络电商营销教学,让学生领悟怎样通过网络平台来巧妙地营销、推广产品,将理论贯彻于实践。

理论教学是基础,只有将理论教学融合到位,才能真正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之间的融合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药品推销为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通常将药厂附近地域作为产品的开拓市场,此时,为了最大范围地开拓市场,则可以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相互配合,学会利用网络系统来面向全世界搜索客户官网,而且电子商务学生也可为市场营销学生提供搜索引擎,为药品的营销搭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在线交易。

(二)实践训练融合,互动引导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二者的融合不仅要从理论环节把握,同样要深入实践,因为无论是市场营销专业还是电子商务专业最终都要面向市场,都要求学生掌握营销实践技能,要求学生既要具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操作网络技术平台,又能依托于网络平台来掌握电子商务营销方法,对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性训练。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也能熟練地、专业地利用市场营销技巧依托于网络平台进行营销。这样才能通过实践训练的方式将二者合理地融合起来。

一是创建虚拟电子商务平台。中职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专业的融合教学首先需要虚拟一个貌似真实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借助这一电子平台进行虚拟商品的营销与交易,交易过程中伴随着营销能力的锻炼,也需要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是对学生双向能力的训练。所以虚拟的电商平台应该尽可能地全面、丰富、多覆盖,例如服装电商、化妆品电商、电器电商等,不同的平台汇集不同的商品,能让学生得到最全面的锻炼。

二是分角色扮演,电商交易。电商平台建立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电商交易,通过电商交易才能锻炼学生,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初步了解电商的特点,并能适应网络交易环境。对此教师需要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分配角色、虚拟表演的方式来进行电商交易,可以交叉式分配角色,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扮演网购消费者;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则扮演电商运营人员,负责在线商品销售。总之,要做好角色分配,形成更加细致、具体的角色安排,其中包括电商客服人员、系统运维人员以及快递服务人员等,这样就形成了从线上卖家到线下消费者再到中介快递的系统流程。角色的相互扮演、交流与互动能够极大地创造良好的训练机会,而且实际的平台虚拟、人员交易互动过程中,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彼此,从而更好地发现彼此的不足,相互去弥补与完善。

三是小组竞赛,协调共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推动电商交易,实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达到了两大专业的教学融合。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融合效果,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组间合作竞争的方式来协调促进,如采用小组间在线销售、交易等形式,最终以每个小组的交易量、销售额等作为小组间竞争优劣的依据。

例如:围绕“服装”销售来进行小组竞赛,将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混合分组,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在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双向配合下营销服装,各小组都形成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营销方式,最终通过营销成绩对比来选出最优小组。

(三)网店经营融合,互动实战

无论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还是电子商务专业最终的就业方向都是大市场,网络在线交易正在成为主导,对此,不妨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自己经营一家网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等来决定所经营的商品和项目,在学生时代就自营网店,经营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将营销知识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付诸实践,达到双向的锻炼和学习。与此同时,网店经营也正在成为时下年轻人热衷的活动,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中职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其中,从而无师自通,这就为未来的自主创业做好了准备。

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共同组建一个网店,各自做好分工,电子商务学生负责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维护,营销专业学生则负责产品的推广、营销与后台服务,双方做好协作、沟通,最终共同经营网店,从中摸索营销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融合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必须正确认识到客观形势,将二者融合起来,从而实现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互动与融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灵鸿.基于就业岗位的中职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2016(46)

[2]苏春妹.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与创新研究[J].广西教育,2017(6)

(責编 罗汝君)

营销专业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專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

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

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

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

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學习。

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

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四、结语

专业导论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时代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并制定专业学习规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授课方式、规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教师积极性以及将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导论课的教学中等手段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满益.《物流管理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12).

[2]余水妹,戴红宇.地方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5).

[3]杜海清,朱新宁,汪弈.专业导论课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评估与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罗蕾.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优化探讨——以旅游管理为例[J].智库时代,2019(6).

[5]杜红,富爽,索丽敏,等.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以《通信工程导论》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7(2).

营销专业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以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产生深度影响,形成了数字经济的新业态,强调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经济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培育数字转型人才成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符合新文科建设发展要求

新文科建设要求在传统文科教育基础上,提倡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将新技术前景和技术趋势纳入文科训练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重塑文科思维体系。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摇篮,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必然从新文科建设理念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面向数字经济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多样化专业人才。

满足经济发展模式变化中的人才需求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革。“互联网+”、“直播+”“电商运营”等新兴模式促进了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对新经济模式下的人才特点提出了新的需求,知识方面,强调文理结合、加强学科交叉,深化数字技术与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度融合;在能力方面,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信息技术掌握与应用能力,强调学生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多样化实践能力;在综合素质方面,要求人才具备创造性思维体系,即具有传统营销人才的扎实理论内涵、又具有理工人才缜密的逻辑思维。新经济发展状态下,企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多样化

国内各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强调成果导向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OBE理念为指导,强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第二,注重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第三,定向需求为主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人才培养上以订单式培养为核心,即增强专业发展特色,又满足社会特殊领域专业人才需求。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强调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因此以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形势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营销专业基础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发展。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实现符合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学科交差

新文科建设以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研究融合为导向,强调多学科协同以契合现在社会发展需要。数字经济的产生对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传统营销渠道的建设与完善,新媒体运营下的营销渠道建设日新月异,数字技术与市场营销课程的深入融合正契合营销专业学生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符合“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的人才需求特征。

构建学生多样化知识体系和复合性技术技能

人才的培养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在市场营销传统理论基础上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知识,强化数字技术与市场营销理论的学科交叉,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多样化理论框架,打牢学生全面知识储备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应用与数字企业实习,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线上与线下营销推广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能力,打破技术壁垒与学科障碍,夯实学生实践技能。全面构建适合新经济发展的人才知识体系、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

塑造学生数字营销的创新思维体系

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的内部融合,重塑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体系,使其更好地理解科技进步促进营销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加速营销内涵转变的逻辑关联。在思维体系培养过程中,必然通过数字技术与营销问题的整合训练,塑造学生以营销专业视角、利用新媒体技术及科技手段解决营销问题的数字营销思维体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技思维和开阔的创新思维。
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营销人才基础教学模块

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从事市场营销行业的基本前提,学生专业知识的夯实程度,决定了其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但传统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理论知识必须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所需理论基础进行了明确规定,这既符合经济发展需求,也符合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在“国标”中,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理论课程中增加了“创业学”、“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等课程,显示出市场营销专业在传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增加了工商管理类通识课程,强调了人才经济管理知识的全面性。

数字技术应用模块

依据新文科建设思想,在基础教学方面,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知识,强化学科交叉。学科交叉不是简单的“营销+数字”,在基础教学中增加数字技术理论知识教育,需要确定好学科交叉点,并实现跨专业知识的逐渐渗透和有效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求市场营销人才具備数字分析、互联网应用及推广、物联网管理等能力,因此在学科交叉重点强调适用于市场营销人员在市场分析、运营推广、综合管理等方面数字技术的结合与补充。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新文科人才发展特点进行课程调整,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建设数字技术课程群,增加云数据分析、物联网管理、人工智能应用、新媒体运营等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中强调学生创造性、综合性、融通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营销实践问题的能力。

营销专业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并以《汽车构造》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例阐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实践》( 项目编号:13C272)成果之一。

当前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然而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已成为汽车服务行业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汽车营销及技术服务高层次人才,是当前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出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核心课程的开发研究,为培养高素质汽车营销及汽车技术服务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1、课程开发研究的目的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的关键因素。

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已在高职课程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联合企业專家共同开发技能抽查的标准和试题库,但基于工作过程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还不太充分。

从技能抽查考试标准来看,抽查的技能点多、操作性强,尤其将核心技能融入核心课程当中进行综合考评,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包括发动机舱目视检查、汽车底盘目视检查、车辆展示与介绍、试乘试驾以及交车服务等多个内容。因此,汽车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及教授方法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

2、课程开发研究的过程

按照汽车技术服务从业人员专业要求以及高职学校教育规律,汽车销售专业的学生学习时间短,任务重,必须做好教学授课计划的制定、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工作。

2.1 核心课程的科目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营销管理》、《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沟通》、《汽车构造》5门课程。

2.2 教学要求

汽车营销专业关于汽车知识方面的课程包括《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等。但本专业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上述课程的要求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本文以汽车构造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阐明课程改革的思路。

《汽车构造》这门核心课程分为《汽车构造》(发动机篇)和《汽车构造》(底盘篇)。根据技能抽测标准和基于工作过程来看,包括发动机舱目视检查、汽车底盘目视检查、驾驶舱设备操作与调整等,主要培养学生在汽车售后服务这一块对汽车发动机、底盘等主要零部件进行故障分析和初步故障诊断的能力。

2.3 教学内容

对于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掌握必要的汽车专业知识,会讲出所售车型汽车的基本结构,能解释清楚所售车型的技术参数,能对消费者的问题进行全面回答。需要的知识是综合的,专业知识不必研究得很深入,因此在课程整合中需要将课程设为《汽车构造》结合汽车销售知识进行讲授(如表1所示)。

表1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内容

2.4 教学方法

本专业教学方法响应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模块化教育方针,采取了模块化、任务驱动的形式,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人品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摸索出了一套递进提升的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解决因果关系的推理与归纳;案例教学:解决思维方式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角色演练:解决在工作中如何寻找最适合的处理方法;情境模拟:解决如何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问题。

2.4.1 课堂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又称为课堂教学,以教师在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利用教材(包括教科书和电子教材等)为媒体,学生通过听课、思考、讨论、练习来接受到理论知识。

2.4.2 案例教学

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体现在相应的案例分析里面,让学生在设定的工作环境下以大型作业或案例分析的形式把所学知识体现在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描述中。例如,对于汽车营销方法和汽车事故理赔这两个教学模块,采用案例教学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4.3角色演练

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客户和销售顾问,掌握专业的销售方法和技能。比方在了解客户需求环节中,通过提问和倾听分析客户需求。交通工具的背后许多实际的需求:身份的需要;可能是运输的需要;也可能就是以车代步;更可能是圆梦。

2.4.4 情境模拟

在讲授促销策略的推销技巧时,可以模拟汽车专卖店形式,由学生扮演顾客和汽车销售人员,在双方沟通过程中体验营销矛盾。如果是由于销售顾问本身专业知识欠缺,还会激发他主动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4 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各占50%,加大实训考核部分,能够真正检验学生对营销知识的理解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教学保障

拥有完备而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基地主要包括:一汽丰田F-SEP汽车销售仿真训练场、汽车整车实验场、形体礼仪和声乐训练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90多家。

3、课程开发研究的结果

按照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方法,我们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合格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对口就业率95%以上,企业满意度95%以上,由于办学特色明显,我院汽车毕业生职场竞争力强,在汽车销售及技术服务行业取得相当好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上一篇:园林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会计实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