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学校和谐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27

家庭和学校和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

选题背景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社会信息化使得学校德育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校的围墙越来越只具有形式的意义。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社会上各种群体截然不同的利益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的是与非、大众传播内容的善恶、美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校无法把这些影响拒于门外。互联网也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在互联网上,不同的政治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有充分的表现。这些状况对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专家认为,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和突破点也正在于德育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实效性一个最明显的指向就体现在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和价值观中。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来透视德育课程改革必将有利于促进德育课程实施的实效性。教育工作者们于是大声疾呼:“学校这个小气候抵不过社会大气候”、“必须首先优化社会环境”、“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两步,到了社区就退三步”。应该说社区、学校、家庭对大众传媒的控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对德育来说收效不大,相反却引发了很多青少年的叛逆现象。这说明根本就无法消除大众传媒对德育、对青少年的影响。

园岭小学多年来,在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作用,并为此课题的进一步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4年以来,我校为响应福田区“开展主题教育创建德育品牌”的号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此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在以上所述的背景下,我们才选取了《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合力教育协同机制的探索》这一研究课题,试图通过这一课题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开放性和社会实践性,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完整德育网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为省教育厅《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提供支撑,贡献成果。

二、

课题的界定

所谓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协同机制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相互合作,协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撑

1、道德心理学研究。

2、现代德育价值观。

3、主体教育思想。

4、协同教育理论。

5、道德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四、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日前德育的单—刻板模式和封闭性,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生活化。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于提高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使我校的德育丁作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尽快打造出富有园岭小学特色的德育品牌。

理论价值: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建构起学校、家庭、社区合力教育机制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五、

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理论假设:道德是在道德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道德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动、整体建构的过程,也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统一的过程,是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协同影响下形成的。本课题期望通过构建和实施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合力教育协同机制的实践操作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参与和创造道德生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研究目标: ①

研究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协同机制的理论框架、目标、评价、内容和操作方式,构建园岭小学面向现代化的开放的德育体系和操作模式。 ②

改变教师的德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德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六、

研究内容

1、德育途径的深化和整合研究;

2、与家庭、社区相互协同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社区德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其中包括:

(1)

构建社区德育网络组织:学校、企业、商店、居委、文化娱乐部门、司法治安机关等单位和部门。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育人。

(2)

确定德育社区化的目标体系。

(3)

开展社区化教育活动:如建立居委学生活动站、建立和落实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

(4)

收集、编写本地区德育校本教材,如何把生动、具体的校本德育材料整理起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热爱深圳、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4、家庭德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其中包括:建立和完善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家庭教育组织形式,通过专题讲座、座谈、咨询、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学校网站、创办“德育通讯”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

5、依托“家校E”,学校网站、德育基地、家长学校等阵地研究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协同机制。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参与者(研究者、教师、学生……),在教育或社会情境中,共同参与、从事的自我反省研究,以增进教育活动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其特点是研究者就是行动者。本课题所进行的研究,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进行。先由课题组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集中讨论,参照别人某些成功的做法,提出研究计划,在根据预测做出决策之前,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断改进和调整计划,,通过反思改善工作,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

问卷法

问卷法是把研究课题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变量),再拟成具体问题,编制成标准化问卷,发绐笔试,蝇试回答。这种方法,虽然不如观察法了解行为反应那样具体细致,也不如实验法控制条件那样严密,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也不如实验那么透彻,然而,它却可以获得多因素资料,取样大,代表性强。封闭式问卷选择答案,便于统计,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

3、

个案研究法

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将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比如说德育课堂教学的案例、学生成长案例、教师的叙事案例等。

八、

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6、学校为科研设有专项资金,投入了大量财力。我校是为数不多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每间教室设备齐全的电教平台,每位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全校有两个机房,构建了校园网,为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搭建了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学校开通了“家校E”,建立了学校网站,为学校加强与家长、社区的协同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硬件设施。

7、我校为省一级小学,德育先进单位,优秀少先大队,多个班级被评为各级各类文明班,多个主题教育活动在各级评比中获奖,一贯重视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社区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一直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8、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从“九五”到“十五”承担了多项德育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是国家级教育科研示范基地,拥有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积累了丰富的从事德育科研的经验。

9、学校有浓郁的科研氛围,教育科研己走上了经常化、群体化的轨道,为德育科研提供了师资保证。

10、

课题组负责人陈智敏同志长期从事教育及德育工作,曾负责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成果颇丰,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着丰富的组织科研的经验和较高的研究水平。课题组的其他教师也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从事德育教学和研究的经验。

九、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年2月一2005年3月)

4、

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5、

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

6、

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修订和论证。

7、

查阅文献资料及材料收集。

8、

设计编制问卷。

(二)实施阶段(2005年4月一2005年12月) l、在学校原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建立德育网页,构建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和活动平台,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更好的沟通交流提供物质支持。

2、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家庭、社会相互联系的德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3、构建社区德育网络组织,开展社区化教育活动,建立居委学生活动站、建立和落实学生社会实践墓地、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

4、收集、编写本地区德育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热爱深圳、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5、建立和完善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学校建立和完善于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家庭教育组织形式,通过专题讲座、座谈、咨询、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创办“德育通讯”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

6、定期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在实施过程中组织研究人员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

7、加强培训,构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8、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中的有关任务。 (三)总结阶段(2006年1月------2006年2月) 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揭示德育的规律,总结、提炼学校、家庭、社区合力教育协同机制的模式,撰写研究报告。

十、

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9、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梅仕华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制度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教育网络,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1.

开展学校对外的校长接待日,增强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2.

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3.

积极采纳家长正确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进一步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

4.

课任教师定期走访家长,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协调教育。 5.

公开学校电话号码,便于家校联系。 6.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

7.

家庭和学校和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诗雅的全体员工向今天来学习的所有朋友们表示——热忱的欢迎与诚挚的谢意,特别是向我国著名的妇女儿童心理学家、当今最具人气的情感演讲大师杨延之教授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他迢迢千里不辞劳苦为我们作“和谐家庭,亲子教育”的精彩演讲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天,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是个伟大的日子!我希望——今天在阳城人民尤其是妇女的发展史上也必将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把美丽和希望的种籽深深的埋进我们的心中,让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希望——通过杨教授的精彩演讲,使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更加和谐,使我们的子女都能成龙龙凤,使我们的人生更美丽、更精彩!更希望——大家都能来我的诗雅来,成为诗雅永远的朋友!

最后,预祝我们今天的演讲会取得圆满成功!

家庭和学校和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出现了大量的冲突。原来“大锅饭”体制下形成的领导者权利习惯受到了新时期竞聘上岗的权力监督;教师群体实际情况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教师群体内部的冲突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冲突等。要解决这样的冲突,就要提倡“和”,创建“学校和谐”。

一、学校管理内部的和谐

学校内部的和谐是学校管理和谐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要达到学校管理内部的和谐,协调观念是应该首先被强调的。

1.协调机制的建立

(1)要有共同的意愿。学校管理的和谐是由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达到的,在学校管理的整个过程和时期内,向教师贯彻这种意图是非常重要的,要让教师认识到他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在学校管理内部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学校的和谐。在现在的学校管理中,多数情况下采取的是喊口号、贴标语的方法来表达管理层所希望的“全员参与”意愿,其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措施,例如奖励教师提出对学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建立学校自己的职工俱乐部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充分提高教师员工的自豪感,使教师真切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见到效果,并且可以反映到个人福利的提高上来。这就要求每个成员不是仅仅从自身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还要把自己放到集体中去认识,并在整个集体中发现问题所在。

(2)要有奉献精神。不同教师个体和不同的教师群体都能够在不损害互相利益的情况下为组织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每个成员在表达想法的同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从而消除团体中的沟通障碍和不协调因素。

(3)自我超越。学校成员要学习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这种超越是以教师个人厘清对他们自己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让他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生活。这是一种对教师个人成长的要求,学校应该充分注意并培养教师个人成长的要求,因为能达到自我超越的人越多,学校的和谐管理就越容易实现。

2.管理职能的转变

(1)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变到学校的效能管理。过去的学校管理,主要是管理者从学校特有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的社会功能出发,通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内外活动等实现学校管理功能。现代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管理者,把管理功能的目标,转向到效能的目标。也就是说,从“应该做什么”发展到“为何做”和“怎么做最有效”。

(2)由重视部门优化管理转变到整体优化管理。过去学校管理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部门上,只要各部门、班组的工作搞好了,全校的工作也就自然好了。如果某个部门出了问题,学校领导就去解决某个部门的问题。这种管理虽具有分工明确、专业性强的特点,但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需要学校在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应部门在关键时刻需要领导提供优惠条件,把它们当成重要部门来抓,让它们好上加好,更趋完善,而次要部门只要维持一定的水平,必要时要做出牺牲。这样做是为了整体优化,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合理使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3)由重视学校管理过程的监督、检查的职能转变到激发教职工强烈的工作动机,责任感和成就欲方面。过去的学校管理职能主要是计划,检查,总结三大类。其中对教职工的监督、检查是经常进行的。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不是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而是靠检查逼出来的。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精辟的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面对新课程,学校管理不能没有监督、检查,而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激励教职工的自觉性和首创精神,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以及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采用心理引导的方法,让教职工自己追求完善,由外部监督、检查机制,深化为内部自我激励机制。

(4)重视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为主转变为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灵活管理。过去学校管理十分重视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是对于例外事件或非常规性工作的管理重视不够。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开发和实施存在着许多复杂多变的因素,经常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学校管理者,要能够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需要,随机展开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人与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求得最佳的效果。

(5)由重视行政管理方式为主转变为行政管理方式与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学校管理不能没有行政管理,没有行政管理就变成无政府了,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行政管理方式为主或行政管理至上势必会泯灭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是与现代教育和谐要求相背离的。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把教师作为科研对象,把行政管理方式和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运用教育调查、教育预测、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统计、教育实验、教育诊断之类的技术和方法。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寻求学校管理中和谐的新方案。

二、学校外部环境的创新和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育管理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学校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因此,做好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就需要坚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1.要在管理思路上创新

要变以往只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向思想政治工作和关注师生个体成就需要发展相结合,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育人活动。认真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学校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学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基本态势,寻求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构建学校管理、师生自我管理、共同发展的管理工作新格局,把学校管理工作做得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2.要在管理形式上创新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理念,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本着“管理即服务”的原则结合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友、健康、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热情周到的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除化解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因素给师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给予在校的贫困师生及时提供帮扶。积极开展一些师生乐与参与的活动,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润物细无声”。

3.要在管理手段上创新

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传媒技术优势,加快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更新,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影视教育的优势,把学校管理的思想要义变为积极、主动的正面宣传和传播信息,开辟学校管理工作的新领域,使师生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行”的效果。

4.要在管理机制上创新

首先要完善学校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定期研究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

其次,要理顺学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它部门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

再次,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必须要有专项经费,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要定期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理论专向培训,合格者上岗。

最后,要健全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制订管理工作人员条件和考核细则,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晋职相挂钩,同时还要在订阅管理方面的资料,外出学习考察等方面给予管理工作人员政策上的支持。

家庭和学校和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幸福家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优良家风

幸福家庭》 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家风也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在生活点滴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有人形象地将父母比喻成青山绿水,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毋容置疑,在我们身边也有的父母表现出两面性,让孩子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出现焦虑和困惑。春晚小品“扶不扶”以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勾勒出面对跌倒的老人究竟应该选择“扶”还是“不扶”的矛盾心情。“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起来了!”在金钱和良知面前,我相信更多的人会选择良知。同时也呼吁:面对人们为自己不受冤枉之灾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顾时,面对跌倒的道德,当社会无力扶起时,法律应该帮一把——让好人有好报。

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我,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把“勤奋、努力、勤劳、节俭、正直、和善”作为家风用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和价值观,并影响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们夫妇虽然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人,但我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努力和奉献在平凡中诠释人生的精彩。在视“分数”为至尊、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我们的观点是尊重孩

子的选择、激发孩子的兴趣,步入高中生活的儿子学习很紧张,可当儿子提出“要参加班干部竞选”时我们选择尊重的同时提醒儿子要合理安排时间,妥善处理学习和活动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下来,担任班干部的儿子在搞好学校活动的同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也许不能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宽泛的人际关系,但我们会努力将父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影响并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和学校和谐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敬业爱岗,互相促进

我和爱人的相识纯属巧合,共同的志趣、共同的性格让我和他走到了一起。结婚后,我们家庭安定,工作踏实,追求上进。我们都在本职工作的同时,自费在课外参加辅导班,提高各自专业水平。在工作上,我俩兢兢业业,努力在工作岗位中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同时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二、夫妻恩爱,同舟共济

对家庭事务基本上我们是共同分担,只要我们各自有时间,我们都会承担起整个家庭的家务活。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我们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

三、尊敬老人,和谐维家

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我从没有对公公婆婆“另眼相待”。为了让老人高兴,我们只要有时间和机会,就会带老人家出去旅游,也会经常陪老人家聊天。让我们欣慰的是,儿子也会在学习之余,去找爷爷奶奶去聊天。二老过生日时我们会给老人长寿钱,然后一家人到外面吃顿饭,过年再给老人压岁钱。二老在生活上,也会帮助我们看孩子,也会时常关心我们工作上的事情。就这样,我们被互相感动着,也被互相关心着!但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我的家庭中也会

1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但我们都不避讳矛盾的出现,大家坐在一起,或吵或说,说出自己的想法,民主、平等地解决问题。一家人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家庭关系变得更加透明、更加简单了!

四、和谐教子,以德育人

把孩子培养好,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因此,我俩不管多忙,也抽时间多陪陪孩子。爷爷奶奶对孙子的爱是可想而知的,在生活上的溺爱现象也很多,于是我们买来一些教育方面的书让老人看看,坐下来平心静气的谈谈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我们统一教育思想,不能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学会感恩,我们夫妻俩首先以身作则;发现她对人有不敬的及时教育、引导;现在我的孩子特别愿意帮助大人做事情,为了培养她的这种好习惯,我们也刻意创造机会让她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的事情让他参与做。周末则带着孩子一家人出去玩一玩。我们都希望我们的言谈举止能够对女儿产生影响,也希望孩子能够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学会分享与合作。逐渐的,家里人的教育方向一致了,孩子的小毛病也渐渐没有了。

五、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里之间我们都能互相帮助,例如,要是有谁出远门不在家,在家的一方都会为对方家看家。

六、崇尚科学,勤俭持家

我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

俭节约。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如:水龙头坏了,换个皮垫、加个螺帽就废物利用起来;全家人的洗衣水总是用盆接起来拖地或冲刷厕所;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和学校和谐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王维禄家是三代同堂,上有年迈的父亲、母亲,下有一个尚未成家立业的女儿,共5人。王维禄夫妻已年逾古稀,为家中“核心人物”。每逢节假日,子女领着孩子回家看看,和老人一起过个团圆节,平时也经常回家探望老人,给老人退休生活增添一些乐趣。三代人亲情和谐,其乐融融,人人有个共同的心声:“我爱我家” 。

孝敬老人,感恩养育

王新同志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村里近年来城中村改造任务繁重,平日里工作繁忙,但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敢相忘,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家陪陪老人,在心灵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两位老人都已经70多岁,他们俩都是在儿子、儿媳的照料下安度晚年。周边的一些朋友和同事都羡慕地对二老说:“你们真有福,儿子工作再忙也回来照顾你们,你们也一定会长寿!”

王维禄是万新街道一位退休干部,多年以来依靠退休金生活,生活虽不富裕,但不至于贫穷。可两位老人过惯了勤俭节约的日子,坚持粗茶淡饭,将积攒下来的钱多次捐助给孤儿寡母,贫困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在父母的带动下,儿子儿媳也开始周济身边条件差的家庭,逢年过节地经常去探望村里一些孤寡老人。父母的晚年生活在经济上并无太大压力,因此在精神生活上他们做儿女地便尽量跟着父母一起多做善事,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温馨和谐幸福家庭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责任。这种孝顺不仅仅是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在于关怀老人的内心世界,主动行善,宽厚待人在父母眼中也是一种孝顺。

言传身教,师从父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也是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多年以来,两位老人沐浴党的阳光,从事着社会事业。为了党的事业,父母努力工作了大半辈子,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便成了家里的训言。有了父母为榜样,王新在村里工作更是不敢有违这八个字,在此基础上,宽以待人,带领全村居民继续发展社会事业。长期以来,家里一直和睦相处,也及时响应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带头学先进、做表率,感染周边邻里。一家好了不算好,全村好了才算好。他们全家齐动员,在城镇化过程中分别做着周边亲朋好友的工作,主动带头拆迁房屋,为城市化进程摇旗呐喊。

为了维系亲情,传承家风,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在王维禄家平常注意做好下面四件事:一是立有家训,教育后代做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二是相聚节日,增强家庭凝聚力。每逢春节,原则上要求子女领着孩子回家与父母长辈团聚;三是劝学奖学,正面激励。对正在学校学习的晚辈设有“家庭奖学金”,凭获奖证书、奖状,按颁奖单位级别及时发给不同数额的奖学金。既激励了后辈,又表达了长者的爱心;四是尊老爱幼,互献爱心。每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或寿

庆、生日,按村里传统献爱心,资助周边周边邻里,使爱心、孝心代代相传。

上一篇:三公经费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新时期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