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17

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场、兴隆、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省、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2010年,制定下发了《思南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2007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思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2011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 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2006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2007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2003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2009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范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县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向上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我县医疗卫生条件,化解已建项目债务。同时,县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以下有农村相关的调研报告,资源如下:

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以社区、家庭和居民 (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护人群、病人) 为服务对象。

2 社区卫生服务特点

以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 为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快捷、综合、连续的集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

3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与功能定位

(1) 具有公益性, 不以营利为目的。

(2) 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

(3) 以妇女、儿童、老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服务重点。

(4) 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

(5) 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训练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服务。

4 社区卫生服务现状

(1) 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卫生唱戏、社会参与的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市、县 (区) 政府部门都召开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会议, 制定了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规划, 明确了目标、要求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基本建立。2004年以来, 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相继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 并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要求相继建立了“三部一室”, 即医疗康复部、预防保健部、后勤保障部和社区卫生服务办公室, 增添了相应的康复等器材设备, 服务站也由原破烂不堪的卫生室改建为100m2以上的标准业务用房, 建立了“15min健康服务圈”。

(3) 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基本改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基本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范围、要求及工作目标等相关知识, 扭转了以往“坐堂行医”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4) 相关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目前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妇产、公卫骨干医师”、“乡村医生”等转岗培训基本结束, 相关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 (新聘用人员还没有培训) 。

(5)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相继开展并日趋完善。2004年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内容也由原来的“以医疗为中心”逐步过渡到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尤其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逐步由虚到实, 工作也不断由机构内逐步转到社区、家庭。

5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5.1 地方政府领导不到位

大多数市、县 (区) 政府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只是趋于形式的开开会、发个文, 而没有真正地按行文要求去落实、督查, 致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缓慢。

5.2 管理体制不健全

部分市、县 (区) 的管理体制和新医改的相关内容及政府的投入机制相违背。如某市某区将仅有的5所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中的4所改制为国有企业, 1所卖给个体老板经营, 还在某市将所有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转为个人所有, 致使相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党的惠民政策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也给政府部门减少或不投入提供了“理由”, 严重阻碍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5.3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严重不足

苏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 市、县 (区) 的财政较为困难, 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不能如期按标准到位, 机构的发展只能靠机构本身, 导致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得不为了增加收入而仍以医疗为中心, 有的市区就连公共卫生服务配套资金也难以足额到位, 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只玩资金循环游戏 (在省政府检查时将足额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下拨到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检查结束立即抽回) , 使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无力开展, 同时也失去了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心目中的信任度。而本应由政府提供房屋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因县 (区) 、乡、村无这笔资金, 而导致一部分合格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不得不由乡村医生集资所建, 从而加大了乡村医生的管理难度, 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大的困难。另外, 一再推迟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也是因为经费无保障所致, 这是涉及国家政策和民生的大问题。

5.4 缺乏方便、快捷、共享、健全的操作平台

到目前为止, 苏北的所有地级市都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让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享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尤其是居民健康档案及慢病管理 (高血压除外) 软件系统, 致使各县 (区) 各自为政, 自行开发, 质量低下, 使医务人员不能正常操作, 使健康档案 (活) 、双向转诊等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或虚假上,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严重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5.5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不足, 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般在30~50人之间, 服务人口在3~5万人, 而由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致使日接门诊100~200人、日占用床位20~40个, 导致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得不把工作重心放到医疗上, 从而相应减少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时间, 降低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同时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缺乏专业人才, 现有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等也只是通过短期培训, 有正规国民教育学历的公卫人员是少之又少, 正规全科医学人才至今尚无, 因而无法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全方位的需求。

5.6 群众的认知度不高

苏北农村经济条件差, 农民总体文化层次较低, 对健康及自我保健意识淡薄,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需求不高, 不能积极主动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个别的还有抵触情绪, 导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受限, 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6 对策与建议

6.1 开发领导层, 强化政府职能, 明确领导责任

转变政府领导观念, 强化政府职能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 要让政府领导知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 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是领导责任之一, 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

6.2 健全管理体制, 理顺管理关系

按照新医改精神及相关规定建立公有、公益、事业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 这是搞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6.3 落实国家政策, 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力度

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并按国家相关政策应由政府埋单的经费按时足额拨款到位, 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自食其力的以医养医转到政府养医, 把工作中心转到公共卫生服务上来, 这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保证。

6.4 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定向培养和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的农村卫生人才稳定机制、培训机制及人才吸引机制, 为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1) 定向培养本地的适合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 (2) 实行优惠政策, 吸引本科院校毕业生到苏北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使高学历专业人才“请得来, 留得住, 用得上”。以改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整体业务素质。

6.5 开发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系统

卫生行政主管理部门要主动牵头开发全省乃至全国统一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系统, 建立方便、快捷、共享的操作平台, 以便统一标准, 统一管理, 减少浪费,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6.6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向农村居民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是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措施, 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 并探索农村居民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 以逐步提高农民认知程度和自我保健意识, 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参与。

摘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 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护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几年来苏北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 对新形势下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截至2005年,重庆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21%,属于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与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相比,重庆不仅总人口最多,而且农村人口数量位居四个直辖市之首,但农村人口质量却远远落后于其他三个直辖市。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就成为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其中,身体素质作为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物质基础,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生活水平的高低和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上。前者可由食物消费支出、消费结构和营养状况直接反映;后者则由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平均预期寿命和死亡率的高低予以具体体现[1]。探讨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问题,对于重庆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1.1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1.1.1 农村医疗服务机构数量状况。从2000年至2005年,重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除了县及县以上的医院增加了80个以外(见表1),其余乡、村两级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乡镇卫生院减少863个,减少了44.48%。这可能与行政机构的调整趋势有关,因为自2000年以来,重庆乃至全国大规模乡镇机构的撤销与合并带动了乡镇卫生院的撤销与合并,致使近年来乡镇卫生院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其均数基本保持稳定,每个乡镇基本上仍有一个卫生院。村级诊所、卫生保健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石,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数量五年来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共减少1 710个,减少了26.71%。从实际调查看,农村“一乡一院,一村一室”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农村居民到达最近医疗点所需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高达36%,全市应就诊而未就诊人群中农村居民为44%,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农村居民为52.5%。一些偏远地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1.2 农村医疗服务机构床位数情况。除了数量之外,医疗服务机构的规模也很重要。衡量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医疗服务机构的床位数,这个参数对于考察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住院服务能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5年,重庆县及县以上医院床位数比2000年增长1.15倍,但乡镇卫生院床位数比2000年减少了13.06%,村级诊所、卫生保健室的床位数不增也不减,处于停滞发展阶段。总体来看,重庆农村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000年的65 666张下降到2005年的64 674张,净减少992张。其中,乡镇卫生院拥有的床位数仅为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的25.16%,为县及县以上医院拥有床位数的36.57%(见表2);从医疗服务机构平均拥有床位数来看,2005年,县及县以上医院平均拥有床位123.22张;乡镇卫生院平均拥有床位15.1张。

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年住院率为34‰,年住院天数为10.2天。这意味着每千农业人口年需住院床位数347张。照此测算,重庆的县医院每千农业人口床位数为0.46张,年床位数约为168张。如果扣除城市住院人口和一些慢性疾病长期住院患者所需床位数外,县医院目前拥有的床位数已无法正常应对当地农村居民的住院服务需要。而作为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龙头的县医院,其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又与它的重要地位极其不符合。据统计,重庆17家三甲医院中就有13家位于主城六区,高新医疗设备也主要集中于主城三甲医院。

1.1.3 农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除了数量和规模外,农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人口能否获得质量可靠的服务。首先,从村级医务人员的状况来看,从2000年到2005年村级医务人员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净增从业人员2 700人(见表3)。但是,与村级医务人员数量上的乐观

上升趋势相比,其执业素质却令人担忧。目前村级医务人员主要包括村医、村卫生员和接生员。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主要通过子承父业的方式学习医疗服务技术,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十分有限。

其次,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也不容乐观。2000年到2005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包括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检验人员、药剂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锐减6 707人,减少幅度为23.32%。2005年,每千农业人口拥有的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数仅为0.94个。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39.5‰,这意味着每千农业人口中每两周就有约140人患病,如果全部到乡镇卫生院就诊,那么平均每天1个执业医师要接待病员数为10人[2]。事实上,乡镇卫生院除了诊疗以外,还担负着农村公共卫生、预防接种以及新农合的一些管理工作和一些住院服务等任务,因此其现有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学历和职称低问题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也十分突出,如重庆市彭水县全部乡镇卫生院的396名工作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0,这与目前全国医学高等院校的大量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又形成强烈反差。由于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营困难、政府投入不足,人员待遇较低,使得大量学历和职称较高的卫生技术人员流失较严重,其中大部分流入县级医疗机构,有些人员干脆另立门户自开诊所;同时,又有大量无学历人员和初级职称人员流入,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素质状况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整个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可及性差、服务能力不强。调查显示,重庆市87.94%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上腹部手术,66.7%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下腹部手术,69.12%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剖宫产手术,31.11%的乡镇卫生院不具有平产接生能力。

最后,从县级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看,比乡镇卫生院情况稍好些。但是,2005年县医院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数只有3 952人,也仅占全市37 321个执业(助理)医师比例的10.59%,其从业素质可想而知,且不同区域县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

1.2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乡镇卫生院承担的诊疗人次高于医院承担的诊疗人次,健康检查人数也高于医院,但住院人数略低于医院。2005年,乡镇卫生院承担的诊疗人次与医院基本相当,健康检查人数和住院人数为医院的70.97%;住院人数为医院的52.14%。作为农村三级卫生网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重庆的乡镇卫生院多数是在乡办乡管的体制下运行的,其卫生经费投入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之管理不善,导致其发展不景气。不少集体乡镇卫生院已经解体为个体经营[3]。

另一方面,村级卫生室在农村医疗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村落离县城或乡镇卫生院路程较远的情况下,农民生了病,一般不会专程去医院看病,而是主要选择直接到村卫生室就医。一则较为方便,二则可以节省医疗费用。但是,村卫生室作为重庆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网底,事实上绝大多数已名存实亡,变为个体行医。三级卫生网底的破裂,严重影响了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致使农村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工作难以开展,公共卫生问题突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未来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但是,目前重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在试点阶段,覆盖面较小。到2006年底,试点区县已增加到16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700万人[4],约占全市农村居民人数的1/3。同时,由于资金筹集方式及运行管理模式还不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缓解农民的医疗负担,提高农村的医疗服务水平方面作用还不十分明显。

1.3 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重庆市各级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尚未达成共识,国家制定的某些卫生经济政策不能兑现,致使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部分地区对农村卫生投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还有所减少。例如:万州区2002年农村卫生投入经费由2001年的547.21万元下降到511.37万元,下降6.55%;铜梁县2003年总投入仅315万元,人均3.91元,大大低于全市人均21.39元的水平;2004年在此基础上还略有下降,总投入274万元,人均3.39元;同时,应由县财政配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也未到位。绝大多数农村卫生院成为自收自支单位,医疗卫生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1.4 医疗费用高,农民负担重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29.32元,比2000年增长了1.5倍,年均增幅为16.5%,超过可支配收入10.6%的增长幅度;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005年比2000年增长了2.07倍,年均增幅为15.68%,大大超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83%的增长幅度(见表4)。由此看出,一方面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而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幅度却高于城市居民家庭。农村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并不意味着重庆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能力的提高,而主要是由于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的提高所致。据璧山县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人均医疗费用支出为13元,到2004年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已达87.45元,是2000年的近7倍,而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了32.6%。因此,很多农民患病后经济负担加重,只能靠借钱或变卖家产来看病,所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又非常普遍。例如:在奉节县20.03万建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就有67 313人,占33.6%。

2.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对策

2.1 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适当调整投入方向

农村医疗卫生实际上是一种公共产品,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农村医疗卫生经费刚性增长的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各级政府每年用于农村医疗卫生的经费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幅度。鉴于目前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公共财政实力悬殊、部分区县财政支持困难的情况,可以考虑由市级财政承担主要责任,优先、重点支持一些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县。如可以重庆“两翼”为主,选择城口、巫溪、巫山以及秀山、酉阳等县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发展,确实保障这些困难地区的每一个农民都能平等地享有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权利。

另外,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方向可以作适当调整,一方面财政投入的重点应当从治疗领域逐步转到预防领域。在适当的时候,政府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纳入财政预算范畴,遵循公共财政的原则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来;另一方面财政投入的重点应从城市中心医疗机构为主转向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为主[5]。

2.2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针对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现状,必须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努力发挥农村卫生网络的整体优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的责任,应该统筹规划、加强建设,避免资源浪费;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部分公共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因此,要着力调整好布局,采取“撤、转、并”的形式实现乡镇卫生院的资源优化和重组。同时要改革现行的乡镇卫生院行政管理体制,由乡办乡管体制改为统一由县级人民政府管理,其经费、人员、业务等统一归口到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经费指标上划到县级财政预算。村级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网底,点最多、面最广,与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但条件最为简陋。所以应该实行县、乡、村三级财政按比例共同分担的机制,为村级卫生室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改变目前村级卫生室主要由个体行医的局面,使村级卫生室纳入政府公共产品服务范畴,提高社会公共福利覆盖农村的比例。

2.3 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2005年,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共计78 780人,其中县及县以上占49%,乡镇卫生院占27%,村级卫生室占14%。从所有农村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情况来看,整体素质不高,而且越到基层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医疗技术等越差。因此,应该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发展的高度,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选派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分别到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卫生学校、重庆药剂学校等医学专门学校或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二院等市内著名大医院,接受正规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其中,尤其不能忽视对村级卫生室从业人员的培训。他们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土医生”,虽然学历不高,但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摸索,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行医经验,在当地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正规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科学行医的水平。

除了对在岗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以外,还可以借鉴“大学生支教”的形式,开展“优秀大学生支医”活动,进一步带动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同时,应大胆引进学历较高的医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区县人事局、区县财政应出台相应的特殊政策,重点引导大专以上医学专门人才向农村乡镇卫生院或者村级卫生室流动,以充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岗位,提高整个农村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素质。

2.4 继续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增加

重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情况表明,这项制度对于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争到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重庆39个区县,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解决这项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从重庆试点区县存在的问题来看,今后要着力改革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以下几个方面:

2.4.1 把基本目标定位从“保大病”改为“保障基本医疗需求”。

由于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服务发生的几率较小,因此,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为主”的保障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它并不能真正解决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农民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住院治疗的。但是按目前的规则,花不起住院费、无钱继续看病的人又不能报销,所以这部分人又很难从新型合作医疗中得到实惠,最终导致新型合作医疗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缺钱造成的看病难问题。由此看出,以“保大病”为基本目标定位的新型合作医疗实际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也难以回避“小病大医”的道德风险。所以,应该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目标定位为“以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需求为主”。

2.4.2 把农村部分最贫困群体承担的个人缴费改由政府承担。

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原则,农民自愿参加并需要按年度缴纳费用。医疗帮助需求迫切同时也是最贫困的群体,必然出现因缴费能力限制而无法持续参加的问题。这种状况不仅导致这部分人口无法受益,而且还会造成逆向转移支付。因为农村中相对富裕的群体更有能力缴费,也就更有可能享受政府提供的补贴以及相应的医疗保障。这样客观上就形成了富人有保障,穷人越穷越没有保障,违背了社会保障应对贫困者转移支付的基本原则。所以,根据重庆目前还有50万最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市政府可以考虑从市财政中每年拿出500万元,重点解决这部分贫困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个人缴费问题,使贫困人口从新型合作医疗中真正受益,实现社会保障公平。

2.4.3 适当提高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的补助标准。

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20元;重庆市政府和区县政府对农民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15元,2007年起提高到20元。按照制度规定,中央和市级财政筹资的合作医疗资金补贴,多由定点医疗机构用于大病住院统筹。而用于门诊报销的农民缴费构成的个人基本账户“仅够看一次感冒”,难以起到医疗保障的作用。因此,应该适当提高市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可以考虑中央和市级财政以1∶2的比例进行筹资,加大市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支持力度。同时,可以考虑把市级财政支持的资金中的50%纳入农民合作医疗个人基本账户,解决部分农民日常看病的问题。

3.对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农村医疗服务问题的一点思考

2007年6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试验区的改革担负着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探索道路的重大任务,它既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又需要体现很强的现实操作性。

在2007年11月出台的《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中提出了今后5年(到2012)改革试验的阶段性主要任务是:要推进行政管理、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公共财政、金融服务、社会管理六项制度改革形成综合配套效应;抓住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安居扶持、社保解忧、服务均衡、转户进城六个关键环节建立农民工有序转移通道;着力在发展经济增加非农产业就业岗位、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工转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方面改革创新。同时,必须坚守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生态环保、群众权益保护四条底线,以控制改革试验的风险。

根据改革试验目标,目前重庆统筹城乡的一个首要突破口就是要推进农村居民进城,实现农民变市民的身份转换。由于统筹城乡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重庆市采取了先在九龙坡区试点,再在全市推广的做法。重庆市九龙坡区改革试验的主要精神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具体办法是用宅基地交换城市住房、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换社会保障福利。因此,在九龙坡区试点范围内,凡是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的农户,如果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经申请审核,可登记变更农村户口为城市户口,同时获得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并在城市安置方面获得一定的优惠。农民转为市民后的宅基地划入区统一土地储备库,退出的承包地由各镇土地流转中心统一登记造册,由各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统一管理和经营。农民变市民人员在子女上学、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权利;同时退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后仍享有退出时集体资产的分配权利。

从九龙坡区改革试点的经验和重庆的改革思路来看,未来重庆农村医疗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通过农民变市民,将进城农民全部纳入城市医疗服务范畴,让进城农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以达到通过减少农民,致富农民,提高农村医疗资源承载水平的目的。根据《重庆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到2020年,重庆的城市化率将由2005年的45%提高到70%,有800万左右(占现有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到那时,农村医疗服务资源的人均可及性将大大增强,医疗服务状况也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重庆成为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时间还很短,一切路子都还在探索之中。特别是对统筹农村医疗服务方面的做法,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800万农民变市民后,城市的医疗服务资源能否合理承载?鼓励部分有能力的农民进城落户后,农村会不会进一步“空心化”,农村医疗服务机构如何生存?只考虑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市统一的医疗服务范畴,而较少考虑如何通过城市支援农村提高大多数农村人口医疗服务质量问题,是否会带来事实上的不公平,从而有违统筹城乡改革的初衷?……

基金项目:重庆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JJ25)。

参考文献:

[1]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7-38.

[2]顾昕,方黎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与新型合作医疗运行[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65-66.

[3]黄泓.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36-39.

[4]合作医疗动态[EB/OL].http//www.cqwsj.gov.cn.

[5]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22-325.

[作者简介]何淑明(1972-),女,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收稿日期]2007-11-18(责任编辑:汪金平)

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组织开展卫生大扫除。每年除开展春节、五

一、国庆、元旦节前以及爱国卫生月、除四害等爱国卫生活动外,社区还将组织居民、志愿者、学生、企业等单位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卫生大扫除活动。

二、周末卫生大扫除工作。坚持社区组织、单位和庭院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居民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建立由社区爱卫会负责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评比,社区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辖区所有单位和个人均有义务参加爱国卫生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卫生大扫除活动。

四、积极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社区各单位要积极组织职工,对室内卫生和规定区域的室外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清除卫生死角。要及时清理各单位、居民楼院、居民住宅、阳台楼顶的垃圾和杂物,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五、在社区范围内要完善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和突击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的卫生死角,随时发现,随时清理,杜绝成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存在。

XX社区爱卫会 2014年2月1日

XX社区街巷清扫保洁制度

为加强居民区内小街巷的卫生,做到“全日制保洁”,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小街巷实行专人清扫,专人保洁。清扫、保洁员与居委会签订卫生责任状。

二、清扫人员每天上午6:00—7:00,下午1:00—2:00为清扫时间,其余时间为保洁时间,实行全日制保洁。

三、居委会定时或不定时进行小街巷的卫生检查,发现清扫不干净或保洁不到位的,予以警告、处罚直至换人。

四、居委会要教育沿小街巷的居民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不乱倒垃圾,不乱堆、不乱放杂物,实行垃圾袋装,遵守社区卫生管理规定。

五、小街巷清扫保洁人员除履行责任状内容之外,还必须服从居委会安排,突击加班加点,清除卫生死角等。

XX社区居委会 2014年2月1日

XX社区垃圾收集管理制度

为保障社区良好的卫生环境,使社区垃圾能够及时收集和处理,特制定以下垃圾收集管理制度:

(一)各小区的垃圾采用袋装化,并进行分类处理。

(二)环境及楼层的垃圾由清洁员定时进行收集,并统一运往垃圾中转站。

(三)各区域的垃圾分管清洁员负责收集,若不按时按质收集垃圾,将按街道规定进行处罚。

(四)垃圾桶及垃圾收集箱若出现缺损应及时进行修复。清洁部负责对垃圾桶及垃圾收集箱进行定期清洗保养。

(五)装修垃圾也应采用袋装化,装修材料及装修垃圾应统一放置于指定地点,并应于当日清运出社区。若违反者,按街道规定进行处罚。

(六)运载装修材料的车辆应按指定路线行驶,不得乱放乱停。

(七)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应按规定时间清运出社区。

XX社区居委会 2014年2月1日

XX社区除“四害”工作制度

根据各级政府对除四害工作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为加强本社区的除四害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除四害工作必须按上级部署要求组织的实施。

二、开展本社区内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彻底清除四害孳生地。

三、除四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投药人员必须经过相关投药培训方可上岗。

四、投药前必须采取有效方法通知居民,说明投药时间、区域及注意人畜误食,食品店的投药方法,告知时间表至少一天。

五、除四害用药必须是上级指定用药,并且在指定的公司购买。

六、投药区域要覆盖到位,不留死角。

七、残药必须落实专人保管。

八、毒死的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

九、做好除四害药品购买、投药、死鼠处理等的登记工作。

XX社区爱卫办 2014年2月1日

XX社区门前卫生责任制度

为建设文明、整洁、美丽、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强对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包卫生。负责每日清扫、保洁和维护管理,清除废弃物、积水、污物、痰迹等,对乱泼乱倒、乱扔乱停及随地吐痰的行为及时制止,并向城管部门举报。

(二)包绿化。负责管护树木花草,保持绿地干净整洁,对损坏绿化设施和占用、污染绿地的行为及时制止并向城管部门举报。

(三)包市容秩序。及时制止和举报乱搭乱盖、乱堆杂物、乱摆摊点、乱贴乱画,乱设广告牌、乱停车辆等影响市容环境秩序的行为。

对在责任地段内随地吐痰、乱扔乱弃、乱停乱放、乱摆卖、乱堆杂物、乱搭乱盖、乱贴乱画、乱设广告牌,由社区会同城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对责任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

XX社区爱卫办 2014年2月1日

XX社区住宅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居民卫生健康意识,强化住宅环境卫生,改善生活环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卫生意识,争当创卫活动先锋,激发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特制定此住宅卫生检查评比及管理办法。

(一)室外卫生

1、住宅周围无垃圾死角和蚊蝇孳生地,道路铺装平坦,无坑洼、无破损,环境整洁卫生,有专用的垃圾容器,容器周围清洁、无满溢,排污下水管道畅通无溢出;

2、院内及其四周无违章建筑或堆积物,无私拉乱建,内外墙壁无乱贴乱画以及非法小广告等粘贴物;

3、院内绿化与硬化面积之和占应覆盖面积85%以上;

(二)室内卫生

1、地面清洁卫生,无烟蒂、纸屑、污物等卫生死角。

2、门窗、顶棚、四壁、灯具等部位洁净明亮,无积尘、蜘蛛网。

3、设备、用具、用品摆放整齐有序、清洁。

(三)厕所卫生

1、室内厕所为水冲式,上下水畅通,无溢满;

2、有防水地面和墙裙,整洁;

3、有正常使用的洗手池,有照明灯;

4、有防蚊蝇、通风排气设施,无异味;

5、有纸篓,垃圾日产日清。

XX社区爱卫办 2014年2月1日

XX社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为加强卫生工作的落实,使群众的生活环境达到卫生要求,特制定如下卫生检查制度:

一、每月进行3至4次卫生检查工作,检查范围有:辖区内小街巷、楼道卫生、院落卫生等。

二、检查项目有:除“四害”情况、全日制保洁情况、周末卫生劳动情况、健康教育培训、健康教育专刊情况等。

三、检查形式:以自查与抽查相结合,本社区检查与上级检查相结合,并适当组织群众参与卫生检查工作,以促进卫生工作的开展。

四、检查情况定期公开,评出

一、

二、三各一名,

五、为调动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保洁员中开展竞赛活动,召集保洁员,治保员对每月检查评比结果进行公布,检查到差的进行评比教育,检查到好的予以奖励和表扬。

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长效管理的决定,根据市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特制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公司成立以分管工作的主任为爱卫办,配备干事。爱卫办其他成员由基层各科分管的副主任组成。爱卫办专职负责单位内爱国卫生管理工作。

二、库区保洁、保护环境。仓库保洁要求做到定员、定岗、定责任、定奖惩,清扫保洁率达99%以上。

三、门前三包、垃圾袋装。所有库区和重要科室的签订率、落实率均要达到100%。

四、公司面貌,整洁美化。所有库区无乱倒垃圾废物、乱扔果皮纸屑、乱张贴的行为。

五、消灭四害,保障健康。爱卫办要根据全国爱卫会关于消灭四害的标准要求,制订除“四害”规划,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组织考核、评比、验收,做好除“四害”消毒药械的管理,密切配合市、局、区有关部门的布置,做好消灭“四害”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六、加强教育,提高素质。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坚持每日卫生打扫活动,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公约规范的要求。

七、搞好绿地,美化环境。要组织和发动职工积极开展绿地活动,充分利用周边空地栽种花草、树木、扩大绿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为公司提供美好的绿色环境。

八、坚持奖惩,总结发展。开展长效管理工作,一定要讲求实效.要奖惩分明。对于在工作中有贡献的部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部门要给予批评和教育。

`

农村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创建办市文明办市爱卫办关于**市2005年集中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工作方案》(荥办[2005]14号)和省、市有关农村卫生工作的精神,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卫生工作实际出发,本着“以人为本、改善环境、促进发展、保障健康”的原则,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从整体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目标任务

(一)按照农村垃圾规范化管理的要求,重点做好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工作。

1、进村摸底,掌握该村卫生状况,帮助村委制定详细的卫生整治工作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从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入手,全面整治农村卫生环境。

2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认识到环境卫生与身心健康的利害关系,养成不在村庄、庭院内部及周边、街道和房前屋后任意堆积垃圾的习惯。

3、帮助村委健立村组清扫保洁制度,成立清扫保洁队伍,在搞好公共卫生的同时,切实加强庭院卫生管理工作,消除卫生死角,改善农村环境现况。

(二)结合我局实际,为该村办好三件实事

1、无偿为该村进行饮用水水质监测,保证让农民喝上放心水。

2、夏秋两季进行广泛动员,积极引导农民实施秸秆还田技术,清除秸秆乱堆、乱放和焚烧现象。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帮助该村开展工业废物乱倾、乱倒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三)提倡文明生活方式,不断美化生活环境

1、协助村委督促农民加强对粪坑、牲畜圈舍、厕所的日常卫生管理,不断美化家庭环境。

2、倡导“扫院子、刷盘子、叠被子、一人一巾、一人一刷”等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协助村委动员各家各户在庭院内开展栽花种草活动,不断美化家园。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局成立“集中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木寨村卫生整治的日常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发放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制作专栏,积极开展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迅速投入到卫生整治活动中来。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本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配合村委制定整治规划,将各村组卫生整治工作按照经济条件、卫生管理情况制定工作进度表,对照整治标准狠抓落实。

(四)加强督查,确保效果

督促该村加大对治理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对出现的难点问题要求及时解决,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顺利通过市督查组的验收,达到上级创建要求标准。

××××××××

上一篇:安全风险调查范文下一篇:阳光少年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