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绩效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07

信息管理绩效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关系研究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了解二者的关系,对于实现高水平的绩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而纵观国内学者对于二者及其关系的研究,可以给我们后来的研究给予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绩效 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

一、引言

自从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的平台上得到升华之后, 不少企业和管理者对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在认识和实施中存在误区。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涵盖的内容、折射的理念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别。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两者及其之间关系,绩效管理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企业也不能通过绩效管理来提高员工绩效、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相关概念阐述

绩效是指一定时期员工个人工作成绩表现、团队运作效率或者企业总体业绩绩效。从组织层次上来看,企业绩效包括员工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和总体企业绩效三个层次(邓婕,2008)。绩效(performance)也被称为业绩、效绩、成效等,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产生的成绩和成果。绩效还包括个体绩效、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彭剑锋,2003)。

绩效考核是组织对组织内的成员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目标等进行考核, 是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 同时考核结果为相关人事决策( 晋升、解雇、加薪、奖金等)提供依据。这就指出了绩效考核是事前控制,也有从绩效考核的过程和结果来说明,如绩效考核是依据既定的标准, 通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和系统的方法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对职务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度, 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管理方法(王长缨,2006)。绩效考核也被称为绩效评价,只是侧重点不同,有的学者就从评价的角度来认识绩效考核。绩效评价是指对某个单位、某个地区的工作,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它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冯英浚等,2003)。

通过对上述各位学者对于绩效考核的理解,总结如下,绩效考核是在工作一段时间或工作完成之后,对照工作说明书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检查和评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 对员工个人的发展情况,员工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判断他们是否称职,并以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保证员工的报酬、晋升、调动、职业技能开发、激励、辞退等项工作的科学性(胡学群,2006)。

关于绩效管理的含义可谓仁者见人,智者见智。绩效管理是经理和员工的对话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使员工的努力与公司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任务一致,使员工和企业实现同步发展(崔风玲,2005)。在《绩效管理理论概要》一书中, 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学专家李业昆先生提出:“绩效管理是从员工绩效管理出发, 实现员工绩效管理与组织的绩效管理的整合, 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环节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成功的绩效管理仅取决于管理本身,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管理相关联的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游思远、向映,2009)。

三、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联系

崔凤玲(2005)认为,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是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资料,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

吴有伦、曹明华(2005)在谈到认识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联系时指出,明确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如果只要绩效考核而不谈绩效管理,那就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当然,脱离了绩效管理的绩效考核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推行不了多久就会失败。

总的来说,绩效管理始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是对绩效考核的改进,是绩效管理的起点,绩效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计划制定的及时性与合理性。

四、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区别

王长缨(2006)认为,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区别是:在以往, 绩效考核是用来控制员工的, 也就是将其作为升迁、调职、解聘或加薪的依据,难免会引起员工的本能抗拒,藐视组织的要求, 而上级也就只好用哄骗、奖励或是惩罚的手段来促使员工工作或合作。同时由于绩效的多因、多维、动态等特点及主管的情感等因素, 考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而绩效管理就是要创造一种组织环境, 使员工能同时达到个人及组织的目标, 因而绩效考核就成为企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脱离绩效管理体系的考核之所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员工的参与, 缺少考核双方持续动态的沟通。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一)对人性的假设不同

绩效考核的人性观是把人看作经济人,这种人性观认为员工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会尽量少做工作或降低工作质量,而督促员工为企业做贡献的办法就是利用考核,通过考核这个“鞭策”之鞭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崇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当成人,而不是当成任何形式的工具,人是世间的最高价值。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恰恰体现了这种思想。人不再是简单地被控制,更多的是信任、授权和被激励。

(二)管理的目的不同

由于绩效考核的地位和作用,是绩效管理中连接绩效实施和绩效反馈与面谈的环节,目的是从其作为绩效管理环节这一角度出发的,即对照既定的标准、应用适当的方法来评定员工的绩效水平、判断员工的绩效等级,从而使绩效反馈与面谈有针对性。绩效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上看,其目的主要有:为人员的内部供给计划提供较为详尽的信息;为更有效的职位分析提供依据;为员工薪酬调整提供信息;为制定员工培训与开发计划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三)管理者扮演的角色不同

绩效考核中,管理者需要从各个方面给员工的绩效表现做出评价,公平、公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管理者更像裁判员,根据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在绩效管理中,绩效目标制定以后,管理者要做一名辅导员,与员工保持及时、真诚的沟通,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业绩的提升,从而帮助员工实现绩效目标。但在这之前,管理者要先扮演好记录员的角色,记录下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公平公正。

五、结语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不能简单地将绩效管理理解为绩效考核;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绩效考核。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对于员工的绩效评价就会反映员工的真实情况,对于其相关的绩效提高和薪酬管理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不能将绩效管理看作是一件孤立的工作,它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其他环节紧密相关,相互磨合下才能发挥整个人力资源系统的作用。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必然会走向绩效管理,即管理思想上从科学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 管理手段上从行政约束发展到沟通激励, 管理基点上从结果管理发展到过程管理,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绩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钱攀峰.如何避免绩效管理流于形式[J].人力资源管理,

2008(12).

[2]岳玲.管理控制和绩效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J].改革与战 略,2010(3).

[3]朱红.浅谈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2010(3).

[4]游思远,向映.从绩效考评到绩效管理的转变[J].人口与 经济,2009.

[5]郭庆松.试论绩效管理的战略管理功能[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0).

[6]孙玲芳, 汲铮.传统绩效管理与现代绩效管理的比较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何琪.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发展[J]. 社会科学论坛,2007(4).

[8]盛运华,赵宏中.绩效管理作用及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

[9]骆净华.绩效考核发展成绩效管理的必然性[J].商业经 济,2009(1).

[10]胡学群.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浅探[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6).

信息管理绩效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构建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个人及企业业绩的增加,有助于企业员工工作热情及积极性的激发,而且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均需要切实的将绩效考核体系构建起来,不断的提高企业的业绩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管理及发展现状,简要的论述了绩效管理的作用,并且深入的分析了绩效考核体系,希望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体系

1 前言

企业的绩效考核具体指的是按照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员工之间所达成的协议而实行的一个双向沟通过程,该协议明确的规定了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员工相应的工作职责,借助于绩效管理活动,能够不断的提高及完善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企业的绩效管理活动广泛的涉及到制定绩效计划、企业绩效考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人事调整以及薪酬管理等诸多内容,主要包括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评价考核,所以,企业的绩效考核是对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所实施的一种评价,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可见,研究企业的绩效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 企业绩效管理的作用

2.1 有助于个人及企业业绩的提升

借助于合理科学的建立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可以切实的将个人及企业的绩效方向加以明确,将今后工作的前进方向加以指明。与此同时,在评价企业绩效考核的环节,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实施客观而又公正的评价于个人、部门、团队的工作成绩和效果以及对整个企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将个人和相关组织对企业所作出的贡献予以明确,有助于整体提升个人的业绩与企业的业绩。

2.2 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业务流程的优化

企业的绩效管理能够将各个工作团队与工作岗位主要工作内容、绩效目标加以明确,最大限度的防止出现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重叠的不良现象,促进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协作团结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优化,促使组织团队和企业职工真正的明确各项工作到底如何做、由谁做,完成工作后应当交给谁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就业务流程方面来看,绩效管理有助于业务流程优化的促进,有助于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及管理能力的提高。

2.3 有助于企业管理有效性的加强

现阶段,在企业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计划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自身的管理经营活动有着非常大的随意性,这对企业发挥计划管理的有效性是非常不利的。而作为计划管理主要内容的绩效管理,可以有效的对这一点进行补充。绩效管理不仅是对企业员工绩效的评价,同时也将组织团体及企业员工的工作目标明确,将具体的工作方向指明。这便需要企业按照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对短期的战略发展目标予以制定,将具体的绩效考核内容提出,从而将计划性的工作管理加强,促进企业管理有效性的强化。

2.4 有助于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提高

在现代企业中,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过度的对业绩成绩进行追求,而对自身管理能力所产生的影响造成极大的忽视,这便使得企业的部门管理者并不知道对部门工作计划如何制定,并不知道如何将部门优势发挥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部门业绩的提高产生了制约。而企业的绩效管理所重点强调的是计划管理,可以正确的引导企业管理者将科学可行的工作计划制定出来,从而有助于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建立健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途径

3.1 制定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

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如果没有明确的进行制定,那么在具体的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则会难以避免的出现标准随意解释以及考核标准模糊等不良局面,所以,企业应当将统一的绩效考核指标切实的制定出来,并且还应当尽可能确保考核方法的一致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当不同考核者评价统一考核者时,有较大误差出现。

3.2 充分考虑绩效考核中的影响因素

在企业实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会造成考核结果误差的出现,为了将绩效考核的信度水品和效度水平进一步提高,需要企业全面的对这些误差进行控制。在实践中,企业要尽可能将对绩效考核有着突出影响的外部因素克服,比如区域因素和时间因素等。与此同时,还应当尽可能防止考核者中所存在的主观因素影响到考核的结果,其中,考核者的主观因素所包括的主要是近因效应、优先效应以及成见效应等。另外,还需要对被考核者自身的影响因素加以充分考虑,比如员工的身心健康、夸张效应和抵触情绪等。

3.3 合理设置绩效标准

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往往需要企业将科学有效的绩效标准制定出来。在实践过程中,对很难使用具体的财务绩效指标加以量化的管理职能部门而言,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时,应当对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性的加以考虑,从整体上评价打分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作为具体职位对业绩指标进行设置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企业的业绩指标应当保持相关性与公司战略目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水平;

(2)设定业绩指标时,应当具备较为确切的评价标准,同时要方便测量量化;

(3)企业在业绩指标的设置时,应当注意将个人利益及考核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要明确关键性的业绩评价指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分析研究企业绩效管理及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绩效管理的重大作用以及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的必要性,并且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也难以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缺陷,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应当真正的将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加以明确,积极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的促进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绩效管理的作用,以便于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潜能激发出来,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和业绩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及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贺治强.国有煤炭企业“零基绩效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2012(7)

[2] 岳玲.团队绩效管理的发展和演变[J].生产力研究,2010(6)

[3] 包国宪,任怡,马佳铮.公务员绩效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 龚尚猛.基于组织战略的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5)

信息管理绩效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是企业运行管理两个重要模块。在企业的管理中,在企业目标和战略基础上,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只有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进行合理规范和执行,才能加强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功能,同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企业基于组织战略的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功能性研究,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 绩效管理 战略组织 功能性研究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活动中,企业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的各个管理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企业管理中,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做好各个模块的管理对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往往是并行存在的,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而且也会影响绩效管理的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效率,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

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是企业组成的两个重要的部分。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经营主要是为了盈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能够良好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盈利意义重大。而良好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是,无论是企业财务管理还是企业绩效管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围绕着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组织战略来进行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组织战略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管理活动要从组织战略上尽心考虑,找到企业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之间的交叉点,改进财务管理方法和绩效管理方式,以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为主线,让财务管理作为辅助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研究

企业绩效管理主要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个方面,在企业管理中,绩效管理强调企业的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共同参与。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因此,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各环节的功能性对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加强企业管理意义重大。

(一)企业财务管理在绩效计划阶段的功能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计划分为绩效目标确定和绩效指标设计。在目标确定方面,各个部门和个人目标都是来源于企业组织目标的分解,而企业组织目标的核心是财务目标,在企业绩效指标设计方面,企业管理人员针对企业的管理目标将企业每个阶段要完成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个人目标和部门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因此,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通过有效的、定期的绩效评估,对企业组织目标的达成有贡献的行为进行奖励,而对不符合企业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这样可以激励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积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改进工作方法而达到更高的个人和组织绩效水平。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绩效实施阶段的功能

绩效管理的实现主要体现在绩效实施阶段,主要在于掌握管理者和员工绩效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绩效实施效果可以从企业各项财务数据和指标来反映出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近期工作进展的情况,通过一些相关的财务票据、费用支出可以反映出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效率,这样可以极大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在进行企业绩效考核环节,财务管理部门也是绩效考核的重点部门,财务部门的考核可采用量化指标反映出部门员工工作在财务方面的表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来确定此员工是否可以加薪、晋升或者解除合同。

(三)企业财务管理在绩效改进阶段的功能

企业的绩效改进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方面企业各部门和各个员工绩效的改进,另一方面,企业绩效管理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部门和员工绩效改进,主要是在部门、员工绩效制定的改进,使其更加明确并更具有可操作性。企业绩效管理改进是在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对不易操作、不明确、不符合企业经济效益的绩效管理制度加以改进,使企业绩效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绩效考核改进的过程中,不但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还需要利用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施和监控,对达到企业目标的管理工作者和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在绩效管理的各项功能性活动中,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要深入其中,紧紧围绕着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组织战略,推动企业绩效管理的推进和有效实施,对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人员管理

在企业的组织战略管理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都主要是围绕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组织战略来进行的。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财务数据的提供还是绩效数据的提供,都需要專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在财务部门专门设置绩效专员,但是,这样的人员设置会偏重绩效管理,并将企业的绩效管理岗位变得比较复杂,有岗位重复设置之嫌,也不能深入的进行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管理漏洞和问题。还有些企业采取在财务部门选拨培养兼职的绩效专员,这种形式需要按照财务部门岗位设置需求和绩效管理情况进行适当选择,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部门财务数据分析和管理报表的工作人员是比较好的选择。这种在企业财务部设置兼职的方式是大多数企业所选择的,绩效管理部门要加强财务兼职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并保证绩效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兼职绩效管理人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保证企业的绩效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沟通为各部门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组织战略做出贡献。

四、结语

企业的绩效管理和财务管理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组织战略来进行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对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考核,还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深入到企业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财务活动可以及时有效的了解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情况,评估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使企业管理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工作进程,促使企业各个部门和企业员工围绕着企业的组织战略而工作服务,这样就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龚尚猛.基于组织战略的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05).

[2] 高玥.组织战略的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研究分析[J].中国外资,2012(10).

[3] 朱辉.企业集团内部绩效管理模式建构[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4] 李惠萍,俞燕.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0(07).

[5]郑鸣,赵碧辉.基于非财务信息的我国高等财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8(5).

(编辑:刘影)

信息管理绩效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企业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特点与目的,界定了学生管理企业化的概念,规定了学生管理企业化的目的、环境、方法与要求,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理念与方法,模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境,实现学生管理企业化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管理;企业化;人力资源管理

1学生管理企业化研究现状

近年来开始有对学生管理企业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程梅等(2007)探讨了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中心,将企业6S管理运用于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学生管理企业化途径。赵娴(2010)、刘明辉等(2009)介绍了校企联合办学方式导入学生管理企业化的经验,将IBM、湖北旺前集团等企业管理模式导入学生管理和教学中。王奕(2011)反思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应该从已有的“家长式”学生管理向“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才能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戴辉(2011)探讨了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模式与经验,提出从班级的组织机构、人员任免以及奖惩方法构建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

目前对学生管理企业化的研究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缺乏对学生管理企业化的理论研究,对学生管理企业化的基本认识还有待体系化、规范化;二是近年来的学生管理企业化实践更多的是向某一企业借鉴与模仿,缺乏普适性管理理论对学生管理企业化实践指导的研究。

2学生管理企业化的界定

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学生培养规格与企业实际要求无限接近,学生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就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是学校教育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企业管理理论是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改进的主要借鉴之处,学生管理企业化这一课题就浮出水面,成为解决学生适应企业管理这一重大课题的主要途径。

如何界定学生管理企业化?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专门原理,分别研究特定领域中的管理原理与方法。企业管理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围绕企业经营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律、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及其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活动过程的总称。依据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管理是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籍、校园秩序、课外活动、奖励与处分等为管理内容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

从企业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概念分析,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管理活动。目前的学生管理活动涉及的内容更多的是校园内、课内、课外的空间,对企业管理活动学生只能通过有限的社会实践接触。学生能接触到的企业管理活动不深刻、不丰富,难以在学校教育中实现与企业要求的无限接近。可以说,现在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对接存在时空上的割裂性。要解决现阶段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割裂性弊端,就需要将企业管理向学校延伸,与学生管理相融合。由此可以引出学生管理企业化的概念:

学生管理企业化就是将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向学校延伸,与学生管理相融合,使学生在企业化的校园学生管理机制下,通过模拟企业组织结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与执行方式,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验与适应企业管理过程,实现毕业生规格与企业管理要求的无缝对接。

这一表述包含以下观点:

(1)学生管理企业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规范要求的人才。离开这个目的,任何学生管理活动都是不现实的。

(2)学生管理企业化是在学校这个社会环境中实现对学生管理的改革。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学校教育,学生管理企业化能使学生在学校这个最为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与体验企业管理过程。

(3)强调企业化的学生管理机制,是制度与执行的一体化概念。学生管理企业化不仅仅是制度向企业管理制度靠拢,更重要的是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实现企业化。

(4)“企业化”就是通过模拟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学生,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与正确、人本的执行方式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转变的。企业与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管理环境:企业是细致到生活各个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学校是粗线条式的管理制度;企业是行为与绩效挂钩的监督机制;学校是抱着发展与宽容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等。

3实现学生管理企业化应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为导向3.1学生管理的发展需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先进性、科学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内容上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管理,重点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管理也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大学生当做重要的社会资源来开发,重点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形式上属于动态管理,强调对人的整体开发。不仅安排员工工作,还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设计职业生涯,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岗位或职位调整,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人尽其才。大学阶段的生活是个人快速成长和发展时期,应该采用权变的动态管理,实现对大学生的整体开发。不仅安排学生的学习,还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个人状况,指导他们设计职业生涯,不断培养,不断提供横向和纵向的岗位或职业实践,充分开发个人潜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方式上采取人性化管理,更关心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以人为本,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学生管理也应该采取人性化的管理,考虑大学生的情感、自尊与价值需要,以学生为本,多激励,少惩罚,多表扬,少批评,多商量,少命令,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实现每个学生的自我价值。

3.2企业人力资源与在校大学生的继承性与相似性是二者融合的基础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员工,属于适龄就业人口,是已经开发人力资源;在学校中,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属于就学人口,是尚未开发的、处于潜在形态的人力资源。现在的学生是将来的企业人力资源,二者在时间发展上的继承性注定两种管理能相互衔接与融合。企业人力资源与大学生的可融合性还体现在二者工作与学习生活的相似性上:企业员工8点上班相当于学生7点40早读;员工考勤相当于课堂考勤;工作任务相当于学习任务;员工下班相当于学生放学;每周例会相当于班会;员工绩效考核相当于期末综合测评;员工参加各种培训相当于学生选修各种课程;员工奖金相当于学生的奖学金;日常工资相当于修得学分;部门、车间的组织类似于学生所在的班级或专业等。

二者在时间上的继承性使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学生管理成为必然,只有在学校就学会适应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学生学习生活与企业工作特点的相似性为学生管理企业化提供了可能,没有这些共性基础就无法融合。

4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为导向的学生管理企业化实践构思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与内容为导向,改革学生管理流程与环节,实现学生管理企业化。

首先是在新生中进行学生干部招聘信息宣传,为下一步的招聘做好宣传工作。然后对新生进行第一轮职业生涯指导,引导他们认识学习与就业关系、树立积极的学习与工作态度。组织学习开办企业所需流程,按教学班设立模拟公司,仿照企业组织结构建立班级管理结构。趁职业生涯指导带给学生的深刻认识尚未消退,开展学生干部招聘与录用工作,使他们能在职业生涯理论的指导下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简历审核、面试等环节挑选能为大家服务的学生干部。对新学生干部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掌握适应大学生心理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之后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需求分析,为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与能力,组织“在职”培训。运用学生“绩效管理”系统,通过考核的班级与学生干部可以获得精神与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企业化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定期进行学生满意度研究,为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等环节提供决策参考依据。顶岗实习后的培训需求分析,为解决学校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企业生产第一线所需知识不断更新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开展第二轮职业生涯指导,转变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能受到的对于工作与将来的负面认识,重新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观。与此同时辅之以求职面试技巧及简历制作技巧等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本文仅仅是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为导向的学生管理企业化研究的开始,为了探索可供推广的学生管理企业化方法,笔者认为还应开展如下研究:

第一,进一步深入调研现行学生管理制度,研究学生管理对象特征,争取在学生管理企业化理论研究上进一步体系化、规范化。

第二,研制开发一套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制度,选择少数班级进行进一步实证研究、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时长江试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2]谢文兵谈360反馈绩效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5(27)

[3]王怀忠,陈利民浅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12)

信息管理绩效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职业病。其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人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处于一种衰竭状态。文章分析了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部分主要原因,并从绩效考评的角度来探讨解决职业倦怠的方法,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绩效管理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症状

职业倦怠是1974年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其研究的触角已伸向了档案管理的领域。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可描述为:档案管理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在没有兴趣和缺乏动力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和厌烦感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其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降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一旦产生,其明显的症状为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工作满意度低以及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

二、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有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表明主要是一方面来自于社会环境,一方面来自于个人。

1.职业的社会地位低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枯燥、烦琐,劳动报酬相对少,缺乏吸引力、竞争力。特别是在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经济收入不高的境况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不能较好把握自己,在心理上有失落感,尤其是在实行以岗定薪后,失去了以往工作激情,即便是一些具有相当学历的专业人才,也感到档案管理工作前途暗淡,成为职业倦怠者。

2.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缺乏成就感。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些人瞧不起档案管理人员,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是服务性的,因此容易被人忽视,让其很容易产生工作得不到认可、缺乏成就感的念头,成为职业倦怠者。

3.档案信息网络化,工作压力增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对档案管理人员有着不同以往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尤其在知识密集、人才集中和现代化办公的高校,应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网络信息采集、整合与服务技能;一定的外语水平、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心理上承受着难以负担的压力,以致产生焦虑和挫折感,引起职业倦怠。

三、绩效管理以及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解决方法

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推动团队和个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的过程。即通过持续的沟通与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和组织绩效,并提高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过程。通过上述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的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对生活缺乏挑战和动力,对压力缺乏认识和释放。而上述产生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具体因素,正好可以通过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绩效管理培训来得到有效地解决,从而降低档案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机率,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和档案事业的发展。

1.通过绩效工资。按照期望理论的观点,绩效和工资是相互联系的,能激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动机。但管理实践中,绩效工资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这取决于绩效工资的制度及贯彻情况。如绩效评估是否能反映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让他们感到公平;绩效工资的差距是否合理,对他们是否有吸引力等。

2.通过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组织的承诺、满意感等激活他们的工作动力。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并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而激活其工作动机。

3.通过设定目标来激励档案管理人员。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

4.通过建立档案管理人员指标评价体系,变职称评定终身制为竞争上岗制。在指标评价体系中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劳动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并对其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打破档案专业技术资格终身制,实行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最终不断激励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5.通过建立绩效反馈机制,促进绩效改进。绩效反馈是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应用,通过绩效沟通来实现。妥善地对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经过认真分析的考评结果运用到绩效改进工作中,对有效提高整个绩效管理工作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考虑解决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方法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学会创造积极宽松、和谐的环境来缓解工作压力,减少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郭思,钟建安.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4): 931-933.

[2]石金涛,魏晋才.绩效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东艳,宛福成.图书情报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1997(4):40-41.

[4]张九玲.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心理调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

信息管理绩效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在对高校绩效管理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绩效管理的作用、内容等,最后对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存在部分领导对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绩效管理过程未能充分调动、发挥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绩效管理实施中重人情轻制度等问题。

关键词:绩效管理;考核;存在问题

21世纪是人才竞争激烈的世纪。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谁掌握了稀缺、宝贵的人才的资源,谁在竞争中胜出的可能性便显得更大一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政治家、企业家更是纷纷认识到了人才在未来经济增长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人才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培养、锻炼的,而高校作为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很明显,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重点就在于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采取有效措施促使高校加强人才培养。事实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众多高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这些成绩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同时,成绩也仅仅代表过去,而不能代表高校今后的人才培养质量。经验表明,通过加强高校的绩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发展的综合质量以及所培养人才的能力等。而目前高校绩效管理中存在的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方法实际应用性及操作性较差、绩效考核过程主观性强客观性弱等等问题都导致绩效管理效果的弱化。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校绩效管理,真正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岗位轮换、晋升、奖惩等人事决定的依据时,才能发挥出绩效管理在高校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巨大促进作用。这就使得对我国高校绩效管理进行研究变得紧迫且意义重大!为了最终实现把我国部分高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就要求通过扎实研究找出目前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并对高校绩效管理工作不断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完善。

一、绩效管理的定义、作用及内容

绩效管理指的是通过一整套有系统的管理活动,来广泛建立对组织及员工有效目标的共识,并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已达到该目标的过程。通常认为,绩效管理的中心目标是充分挖掘组织及员工的潜能,并提高其绩效。因此好的绩效管理能够促进组织及个人的发展,不好的绩效管理则很容易适得其反,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阻碍组织及个人的发展。一般而言,绩效管理由绩效管理的计划、绩效管理的实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这五个重要环节来共同组成。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使组织不断获得高效、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管理的可控性及管理效率。另外,绩效管理还能够促使管理者积极掌握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管理水平。绩效管理目前得到普遍应用的原因还在于可通过绩效管理来发现目前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加强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得以暴露出来,从而可根据这些问题制定对策措施予以及时解决。绩效管理的内容较广泛,其重要环节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内容又包括工作业绩的考核、工作能力的考核及工作态度的考核。

二、高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领导对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将高校绩效管理认为是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甚至是没有关系。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部分高校领导所做工作仅仅是批准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绩效管理,但对绩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及时出面予以协调解决,导致绩效管理无法顺利推行下去。由于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核心利益,因此其实施难度较大,没有高校高层领导的直接推动,必然使绩效管理无法进行或流于形式。高校领导在绩效管理全过程中所做的绝不仅仅是初期的动员工作,而是贯穿于高校绩效管理实施全过程,尤其是当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尖锐矛盾时,高层领导必须亲自出面予以解决。事实上,只有高校领导从根本上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将绩效管理作为高校各种管理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项来高度重视绩效管理,积极成为绩效管理实施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鼓励者,并全程参与才能真正对高校绩效管理的实施起到推动与保障作用。也只有这样,高校的绩效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持续改进与提高。

2.绩效管理过程未能充分调动、发挥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

很多高校对于绩效管理的实施意义及如何推动缺少必要的宣传,直接导致除人力资源部门以外的绝大多数领导、普通教工对绩效管理所了解的内容少之又少,更谈不上熟悉程度,因此无法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无法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活动中,所能做的仅仅是被动参与绩效管理、被动考核,因此其自身无法真正认可绩效管理,导致绩效管理无人关注,无人理解,无法实施。很多高校在开始实施绩效管理前都缺乏对全体人员进行基础知识等必要培训的环节,无法了解到绩效管理对高校、对自身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多数认为绩效管理用途不大,仅仅是形象工程,因此不愿意积极配合绩效管理活动的实施,使绩效管理无法顺利得以推动。省略了对绩效管理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培训的时间,并没有节约绩效管理总的实施推进时间,反而确实为今后实施绩效管理隐藏了很大的实施阻碍,因为不能有效调动相关人员参与到绩效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就无法顺利推动绩效管理,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3.绩效管理实施中重人情轻制度

由于绩效管理涉及到大家的核心利益,影响到相关人员职务升迁、职称评聘、奖惩等等重要事项,因此是一项十分严肃的管理工作。对于绩效管理应制定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并在实际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来进行。但在很多高校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氛围较差的情况,这直接导致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重人情轻制度的现象,实际绩效考核时不按严格规范的制定来,而是根据大家的平时人际关系来打分,导致绩效考核失真,导致绩效管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实施过程中的重人情轻制度现象,使高校绩效管理不得不成为了走过场,久而久之,绩效管理对提升高校管理效率的作用将消失殆尽。由于绩效管理中存在各级领导对普通教工的工作评价,更有甚者,个别领导将对部分人员打高分换做他们对自己忠诚、拥护的筹码,更偏离了绩效管理的初衷。以上种种现象,都严重降低了绩效管理的作用。

4.没有真正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

绩效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将绩效考核的结果真正与每人的岗位津贴、晋职聘任、奖励惩罚等重要利益直接挂钩,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但就很多高校实施绩效管理的情况来看,相当部分的高校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没有发挥出绩效管理的这一重要作用,导致出现“考核归考核,结果不应用”的现象。事实上,绩效管理还具有使大家了解自己真实工作状况及领导、同事对自己真实看法的作用,结果不能真正运用导致大家没有将自己的真实观点反映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导致大家无法达到通过绩效考核真正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还有部分高校虽然也在运用绩效管理结果,但却存在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不全面的问题,绩效管理仅仅对个别优秀人员及后进人员产生作用,对于大多数工作表现一般的员工几乎没有作用,也导致绩效管理发挥的作用大大缩水。因此,在高校的绩效考核中应该将职业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来对教工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真正发挥绩效管理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的作用,也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另外,如果要使绩效管理的结果真正得到较好的应用,也就要求高校领导在设计绩效考核的办法中充分考虑大多数教工的核心利益,以提高绩效管理的认可度。

另外,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沟通不畅和反馈不及时也是高校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虽然象征性地制定了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反馈申诉制度,但实际操作性却较差,导致没有真正落实。只有使大家十分清楚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才能在今后工作加以改进,提高效率,真正发挥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 权:普通高校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赵 敏: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上一篇:语文寓教教学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发电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