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车险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车辆的日益普及,车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费收入增长较快,车险在财险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车险的盈利水平还比较低,产品及营销方式趋同,竞争成本高,车险理赔风险大。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就进行了探讨如何提升车险经营管理能力。

【关键词】提升 车险 经营管理能力

一、车险在财险中的地位和状况

机动车辆保险是产险的支柱险种,特别是2006年以来,随着交强险制度的推行,车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其保费收入占产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70%左右。具体表现为,一是车险保费收入增长很快,其增速显著高于产险整体增长速度。2006年,车险对产险的贡献率达到84.33%。而机动车险保费收入的主要增长点是交强险的保费收入;二是车险的市场占有率也较高。在财产险保费收入中,车险收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财险市场份额较高的前四家公司的车险业务占比均超过60%,部分达到90%以上,车险业务同比增速也较明显,机动车险的经营效益决定着整个财产险市场的效益;三是车险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相比车险业务规模和上升的趋势,车险的经营效益不容乐观。当然这与交强险和机动车险的赔付率较高有很大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经营管理能力的问题。其经营管理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产险以及非寿险业的发展;四是车均保费偏低,承保风险加大。在保证车险业务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车险业务的盈利水平已经成为各家保险公司关注的重点。

二、车险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及营销方式趋同

保险公司的车险产品和营销方式差别不大。条款的责任范围、附加险组合和文本结构类似,营销方式千篇一律,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没有自己的特色,更缺乏成熟的策划。这就导致他们的竞争成本结构相似。由于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这样一种传统必然会渗透到保险事业中来。大多数公司在车险营销基本策略上还是在靠关系做,一个企业领导很容易成为众多保险业务员的目标。由于各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没有很大的差异性,内在的含金量大致相同,外部的服务基本相似,计算的费率也差别不大,由关系决定投保方向,也就成为现实情况下的一种自然选择。正是在这样一种传统的营销机制下,一些新建公司与历史比较久的老公司相比,由于社会关系网还没有建立起来,客户群的规模当然也就无法壮大,这也是许多保险公司即使经营好几年,其业绩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由此也说明,要赢得竞争优势,依靠传统的方式已经难以进行,对新建公司尤其如此。保险公司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产品开发战略和营销方式,围绕提升车险经营管理能力这个中心任务,创新管理、产品与服务,建立更加适应公众需求的产品系列和从客户利益出发更加灵活的营销机制。

(二)竞争成本高

保险公司的竞争成本主要体现在高额费用、降费竞争和宽松理赔。一是高额代理费用和各类返还抬高了竞争成本。有的公司通过向保险中介支付高额手续费获取保费,有的公司通过大规模扩张营销队伍来进行业务代理,通过支付工资和高额手续费进行扩张业务,这也增加了费用支出。造成机动车辆保费绝对数的增长和相对量的降低,利润下滑。使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利益都受到了损害,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被扭曲,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特别是大量新建公司进入市场后,彼此间为了争抢业务,价码开得越来越大,费用也越来越高。保险公司委托代理公司销售车险产品是一种重要的车险营销方式,但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发生多家保险公司都找同一家代理公司销售产品的情况,这在客观上会炒高这家代理公司的欲望,给了它更大的抬价空间,这无疑加大了竞争成本。有的保险公司付给专业代理公司的代理佣金已经达到30%—50%之高,在汽车经销利润空间较小的前提下,许多汽车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人为压缩汽车经销利润空间,然后再通过卖保险赚出压缩的利润。而保险公司的车险赔付率却一直居高不下,一般都在40%以上,有时竟达到60%甚至70%,还在继续上升,在这种费用及返还水平下很容易发生亏损。二是恶性竞争带来的降费。通过招投标方式投保车辆保险已成为众多客户的选择,随着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公司重发展速度胜过重视业务的内在品质,降低费率进行违规承保,不惜成本地进行竞标,只要数量不要质量,承保把关不严,用效益换规模,导致了保费的降低和风险的加大,一旦出现风险,就可能出现亏损。三是宽松理赔作为竞争手段抬高了成本。理赔本来是一种服务方式,一旦作为竞争的手段,就必然带来赔付水平的大幅度上升,赔案水分的控制难度也会相应加大,保险公司要承担比原来更多的赔付成本和管理成本。高费用率、高赔付率和低费率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难以获得利润。在现实环境下,在竞争中让利于消费者、经销商都是必须遵守的经营之道,由于让利而产生的成本,必须通过提高生产力,增加销售规模来进行消化。这为保险公司改革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了客观要求。

(三)车险理赔风险大

车险赔款支出赔付率过高,车险经营效益压力很大。一是随着更多汽车走进普通家庭,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有效报案数增速和已决赔案数量增速不断刷新历史。2008年人保财险公司每月平均处理赔案超过100万件,出险率不断增高。二是三责险赔付率和涉及人伤案件的诉讼持续上升,人伤案件赔款占比逐年增大,案均赔款居高不下。三是理赔关键环节管控不够严,现场查勘过程粗放,理赔管理手段落后,部分理赔人员素质不高,导致许多财险公司理赔质量差、车险理赔水分高。四是保险欺诈行为不断扩散,道德风险有蔓延的趋势,骗保、徇私赔付等案件时有发生。

三、提升车险经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全面提升车险经营管理能力是提升产险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抓住销售能力、承保质量、理赔管理、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提高资源整合的力度,努力提升渠道拓展和维系客户的能力,抓好续保业务、新车市场和竞回业务,积极借助差异化、数据化、精细化、效益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公司的利润率。通过对赔付率N、O、C指标的研究,对经营状况逐月分析重点监控。

(一)在经营模式上,建立新车保险服务大厅

产品必须要有销售渠道,而高效能、低成本的直销渠道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公司正常经营的基础。应该坚持以“直销为主、代理为辅”的原则发展车险业务。新车保险服务大厅作为一种直销渠道开设多个险种,与车管所在同一地点办公,省时省事,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时间成本。加强了保险业内的相互监督和合作,有利于减少企业违规经营,遏制了新车保险领域的恶性竞争。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能够摆在桌面,进行全面展示,也有利于客户查阅,作出比较。保险公开服务,规范运作,尊重了客户的选择权,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通过采取业务直销、集中出单的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地解决了高额手续费、高额回扣造成的保费流失等问题,承保面也得到了扩大,车均保费增加,投入人员减少,经营管理成本降低,提高了车险业务的经营效益。

(二)推行消费导向型的差异化销售战略

确立消费导向型的营销战略,立足于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在产品设计上强化适销性,在管理上强调高效率,在服务上贴近客户需求。要加强客户和渠道的细分,合理确定客户风险等级并实行差异化销售政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原来车险条款费率高度统一,无法采取差异性营销和服务手段,不能体现从人、从车、从地、从用原则,服务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而新的车险管理体制给这种营销体制的实施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差异化销售要求产品设计、营销策略与方法以及企业资源的投入结构上具有差异性。车险客户主要有专业运输企业客户、个体运输客户、私有自备车客户等。对于自备车主保险费属于家庭消费,对于专业运输客户保险费则为营业成本。保险公司对他们的营销策略也不能相同。保险公司原来在车险方面采取了统一的条款和费率,险种设计针对性不强,业务管理和理赔政策灵活性不够。在客户群划分上做到承保前查验车辆出险记录,对客户实行分级管理并采取差异化承保政策,稳定优质业务,同时剔除垃圾客户。加强在差异性销售方面的策划和投入应该成为车险营销的基本策略。

(三)试行车险包装销售策略

随着消费层次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外在感觉与内心感受。试行车险包装销售的策略便应运而生。自备车属于单纯的生活性消费,其消费取向比生产性消费者更富感性色彩,容易被包装左右。在私有车辆的销售领域,可以对保险产品进行组合包装,将汽车按车价分为若干档次,对车辆保险进行不同的组合,设计不同的保险单并赋予生动易记的名称,以引起消费者感情的共鸣。具体可以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公司也应该建立专门的包装策划队伍对保险产品进行包装组合,方便了销售,也可以使晦涩难懂的条款和费率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容易被对保险理解度较低的一般客户所接受。

(四)积极规避理赔和财务风险

加强对理赔的全过程管控,提高理赔质量,挤兑车险理赔中多余的水分,避免骗保、徇私赔付等案件的发生。而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手段,车险理赔风险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由于风险在时间、地点、环节上的不确定性,风险的管理也必须采取多种手段与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保证有效管理在业务活动中全面覆盖。具体来说,抓好人员、理赔过程的管理就十分必要。在人员管理上,重点要加强人员素质的管理,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知识的管理,使其具备应有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量化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理赔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在理赔过程的管理上,要做好现场查勘工作、人伤案件的管理和未决赔款管理能力。提高第一现场查勘率,对单方事故采取快捷服务程序处理的案件应该达到100%。对未及时报案和有疑问的案件必须查勘第一现场,对于汽车修理厂代办的案件必须核实和复勘。建立健全理赔后监督机制,查勘案件复查率不低于10%,核损案件复查率不低于3%。人伤案件的管理重点抓好理赔、医疗等人员对人伤案件的跟踪服务与提前介入,与医院及时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未决赔款长效管理机制,重在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在财务风险的管理上,要实行销售费用的差异化配置,向优质业务及客户倾斜,进一步提高理赔资源利用效率。

(五)做好成本管理

加强对各项费用的成本管理,健全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推进费用成本管理从指标管理过渡为行为管理,实现费用成本的全过程管控。在承保上要把握好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在过程上要减少管理和服务费用,优化增收节支措施,实行销售费用资源的差异化配置,支持鼓励产品创新,创新理赔方式,降低理赔风险和成本,推动车险业务结构的优化。这些措施都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盈利。

参考文献

[1]郭左践.2006年财产保险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7.

[2]王晓霞,柳玉红.论车险市场的规模经济与效益.山东省保险学会.2006.11

作者简介:黄俊明(1965-),男,汉族,福建龙海人,助理经济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市分公司,研究方向:金融保险。

车险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政策性保险的价值在于对保险市场失灵的校正,政策性保险提供的产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其社会总收益大于社会总成本,这是商业保险公司所不愿或不能提供的。作为政府保险形式之一的农房保险,分为商业性和政策性两种类型。基于广西经济发展现状和从农村实际的发展需要考量,适时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广西 政策性 农房保险 政府工具制度

一、政府工具制度与政策性保险

在新制度主义视角中,政府工具的实质就是提供物品和服务的制度安排,这是政府工具的制度内涵与制度属性。政府保险是一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常用外部工具。它是指政府同意对个体、家庭或者公司因某一特定事件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政府保险有许多具体应用形式,而农房保险就是其中之一。农房保险,是指以农民生活住房及农业生产用房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在我国,由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为缓慢,以及各地受到的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受损程度不同,其住房或生产性用房作为保险标的所承载的风险较大,商业保险公司在以逐利为目的的运营思想指导之下,很难积极主动地开发相关保险产品,这就需要国家政府作为承担者,担负起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风险补偿者,减轻农民生活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性保险正是针对于此而产生并发挥效用的。

政策性保险是指为了执行国家政策而要求保险公司承办的业务,包括国家计划下达的指令性专项业务、国家批准的财政补贴业务、国家规定的低于基准费率开办的风险损失大和事故频率高的业务。大致分为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等。政策性保险承担的风险往往是与行业性、区域性相关联的巨大风险,需要由国家扶持才能承受。

二、中国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发展

1、理论研究

中国的农房保险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但由于赔付率较高,农房保险存在的时间很短,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便终止了。对此,有学者提出以区或乡统保、开办农房综合险、加强现场勘查等措施来降低农房保险赔付率,并呼吁建立国家巨灾保险基金,由国家有关方面从每年的财政中提取专门款项建立防范诸如地震、洪水等巨灾的保险基金,初步提出对受自然灾害的住房应如何开展保险工作。在2006年6月,国家出台政策明确要求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同时将农业保险支农方式的创新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为各省市的农村住房保险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针对农村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的研究。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保险的需求、风险描述以及开展模式上。而单独针对农房保险问题的研究还较少见,研究也仅是集中于需求上,在风险划分和产品开发、运营模式上都没有统一而成熟的看法。因此,对农村住房保险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农村保险开展提供理论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对保险业在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2、开展状况

2006年之后,福建、浙江、甘肃、四川、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相继开展了农房保险。福建省率先启动了农村住房试点工作,其中农村住房保险在全国率先实行全省统保,费用由政府承担,全省660多万户农民获得了保障。之后,浙江省启动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较之福建省的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浙江省的方案相对福建省保障农户更多、标准较高、保险责任更广。之后,全国其他多个省份纷纷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居民房屋建造特点、自然灾害情况等,采取了不同的承保方式和保费缴纳机制。

2008年以来,中国人保在部分省区开展的政策性农房保险已承保近2500万户,承担风险责任达到3300亿元。在2008年冰冻灾害中,农房报案15387件,赔付和预付赔款1091万元。截至2009年11月底,湖北省农村两属两户农房承保120.4万户已全部覆盖13个州、91个县市区、2.6万余个行政村。福建省全省663万户农村住户全部参保,每户保险金额5000元,保费统一由政府买单,并统一保险方案,统一由人保财险公司承保,全省600多万农户的农房保费将全部由省级财政统一支付。广西政府2008年出资20亿元为“两属两户”投保农房险,全自治区累计65万户困难群众和优扶对象被纳入此次财政支农保险项目,所需保费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2009年继续为全区83万“两属两户”农村住房提供保险保障。

从实行的情况来看,在农民自身承担巨灾风险能力孱弱和政府救助有限的状况下,农村住房保险可以为灾后恢复重建筹集更多资金,增强农村群众抵御灾害能力,保障农户房屋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能及时得到经济补偿,缓解政府救灾压力,提高政府救助水平。

三、广西政策性农房保险开展现状

1、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截至2008年末,广西全区农村人口已达3040万,占总人口的73.76%。2009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80元,增速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51元,增速为9.2%,农民收入只有城镇人口的25.76%,仅有1/4。2009年广西各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增速较快(见表1)。增长的因素主要有:本地劳动收入增加拉动农民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出售收入增加拉动农业收入稳步增长;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二三产业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转移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经济持续增长较快的势头下,农民生活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居住条件明显得以改善,高档家电、家俱、家庭设备在逐年增加。但不容忽视的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比如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另外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受之影响较大。

2、保险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广西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步入了发展快车道,然而,2009年的金融危机将广西保险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暴露无遗。

(1)保险业发展动力不足,自我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步履迟缓。2009年广西保险行业规模保费全国占比仅为1.33%,而同期GDP比重为2.3%;保险密度,广西290元,仅为全国的33.72%;保险深度,广西为1.93%,全国达到3.32%。当然,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是保险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保险业自身改革创新不足是其内在的硬伤(历史数据可参见表2—4)。

(2)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险种开发缓慢,对农村保险发展不积极,缺乏战略规划。保险机构没有从广西区情出发,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导致保险产品种类少,同质化严重。并且存在服务方式和品种都过于单一,机构管理松散,管控力度不够的问题。

(3)增长方式单一。主要是体现在业务增长点单一,财险公司主要集中在车险,例如,太平洋财险公司中的车险近占70%;寿险公司增长乏力,缺乏长远发展动力。另外,业务推动方式单一,经营水平、服务能力没有实质提升。

3、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开展状况

(1)基本情况。2008年冰冻自然灾害后,广西政府3月中旬出资20亿元为“两属两户”投保农房险,全自治区累计65万户困难群众和优扶对象被纳入此次财政支农保险项目,每户农房保险金额为3000元,全自治区总保险金额近20亿元,所需保费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自治区、地级市、县(市、区)三级财政分别按50%、20%和30%比例进行分摊,这有力地缓解了农民灾害承受压力,增加了保障。

2009年7月底,广西自治区财政厅、民政厅、保监局和中国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共同参与广西农村“两属两户”住房统一保险项目,与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达成协议,继续为全区83万“两属两户”农村住房提供保险保障。这对于自治区受灾的“两属两户”恢复重建和生活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持。这种政府搭台、政策保驾护航、企业参与经营的服务“三农”模式,改变了以往大灾后政府为灾民提供救济补偿的方式,有力推进自治区农民保障体系的构建。

(2)制约因素。对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开展形成制约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保险经营主体具有政府背景,对农村保险市场潜力认识不足,经营思路没有完全理顺,竞争激励程度不够,动力不足。保险经营主体针对农村保险展业不积极,偏爱于展业集中、单笔保费收入较高、效益好的城市业务。二是保险产品开发不合理,缺乏针对农村市场的产品,未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所设计的差别保险费率、保障金额并不适合农村之需要。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大,居民收水平偏低,增速缓慢,农民保险意识不强。四是政府长期的政策偏向,导致农村被轻视,农村保险市场严重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同时,政府相关机构多头管理,干预保险经营主体的展业,影响了其业务的正常开展。

4、基于经济发展需求的分析

(1)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损失严重。根据以往灾害统计数据显示,广西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尤其是巨灾较多,其中以洪水灾害最为频繁,常常给农村居民带来严重损失,尤其是住房损失占比较高(见表5)。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缓慢,且各地很不均衡,农民承受灾害的能力孱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农村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由于我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比较短,至今,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不完善。尤其是地处西南的广西,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城镇化速度缓慢,农民收入有限,至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是基本保障体系覆盖面较小。目前,由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中,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主要存在于城区,农村基本是空白。在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也很小,财政补贴不够。据统计,2009年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3.71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76.9万人;全区共有4.6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16.03万人。然而,全区在2008年农村人口就高达3040万,占总人口的73.76%。

二是农村城镇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就业形式多样化等给社保带了诸多挑战。如今,进城农民和失地农民等社保问题突出,青壮年进城造成的留守老弱病残等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形式严峻。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的以“单位”为本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大量的新进城的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游离在基本保障体系之外。

(3)经济发展需要。从全国以及国际的GDP、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历史数据分析,不论从保险深度和还是保险密度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都将直接促进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大幅提升。保险业的快速成长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直接增强了国民生活保障和经济发展安全,完善国家保障体系。因此,大力发展保险业,尤其是针对灾害频繁损失严重、人口占比较大、人均收入偏低、承担灾害能力孱弱的农村地区意义更为重大。

四、政策建议

1、开展模式

国内现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农房保险推广模式:一是以福建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协议统保模式;二是以浙江为代表的政府补助推动、农户自愿参保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前者可大力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户分散、承保效率低的问题,灾后反应速度快,救灾及时,可持续性强;后者发展模式费率的确定更加科学,可大幅提高农民参保意识,但是承保范围较小。从广西区情出发,结合不同地级市、县财政和居民收入情况,可分区选取不同的模式。根据现阶段广西经济发展的形势,可采取全区统保模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时,可采取浙江模式。

2、风险区域划分

对上述两种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浙江模式在费率的确定上更科学,体现了保费负担与风险一致性的原则,同时,要求被保农民个人缴纳少量保费也更有利于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但是其展业成本和赔付率高,在共担损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环境中比一般保险的管理更加困难。因此,短期内其模式运作不比福建模式更好,但从长期角度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浙江模式更符合发展要求。因此,从长期规划的角度出发,应将广西各区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灾害频率、损失程度、人均收入等因素划分风险区域,为各区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奠定基础。

3、保险费率厘定与保费分担

从短期来看,广西农房保险推广模式采取统保模式更为实际;从长远来看,“政府补助+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模式更加科学和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从这两种运作模式分析,在费率厘定和保费分担二者有所不同。开展农房保险之前,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险种和条款,包括保险对象和标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金额、保险费用、赔付标准和期限、开展区域等。其次,根据不同模式制定不同的费率。根据风险一致性原则,农房保险费率应根据投保房屋的不同建筑结构分别厘定。建筑结构风险越大,保险费率就越高,反之,保险费率就低。统保模式可覆盖的范围较广,因此根据覆盖范围确定费率,一般来说范围越大,费率应该越低;农民参保模式下,可根据保险标的的风险设计费率,房屋质量越好费率越低,反之则较高;集体用房或是农民生产性用房损坏风险大,因此费率制定要高一些。

4、政策支持

(1)保险企业应该逐步转变现行的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混合运作的方式,将政策性保险经营单独立账、单独核算,减少政策性保险运营对商业性保险运营的阻碍。同时应该出台优扶政策,在政策性保险运营时机成熟之时,建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公司,经营此类业务,彻底实行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分离的政策。

(2)国家对于农房保险这种政策性强、赢利水平低、风险较大、展业成本高的险种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全面规划政策性、商业性、强制性保险的体现结构,协调相互关系,扩大承保范围,惠及更多人群。

(3)我国保险业发展壮大的时间不长,保险公司实力不强,偿付能力不足,因此,国家需要给予保险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使其能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偿付能力不足和资金短缺的问题。

(4)政府应引导居民在风险较小、地势安全地区,按照一定的质量设计要求建造房屋。可仿照新疆地震多发区的模式,由政府指导农民建房,并给予相应补贴的方法,提高房屋质量,降低损失。

(5)制定全局性的巨灾保险发展战略,明确定位其政策性地位,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逐步将国家救灾制度由政府为主导向市场为主导的逐步演进,获得巨大社会效益之时,更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谢耀南:政府保险的制度主义分析——以福建龙岩市“农房统保”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3).

[2] 仝春建:浙江启动政策性农房保险制度[N].中国保险报,2006-11-20.

[3] 王金铎:中国区域保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冯占军:中国保险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唐石泉)

车险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西游记》虽然是虚拟的小说,但是书中的取经团队师徒四人历经百险求取真经的故事,却是家喻户晓,留传千年。不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近年来也成为企业团队文化建设的经典参照。

【关键词】西游记  高绩效  非车险业务

《西游记》这个取经团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成员之间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作为领导的唐僧有权威、有目标,但实战能力差点;作为员工的三个徒弟各有特长、有能力,但是有的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目标不够明确,有的意志时有不坚。但是总的来看,这个团队是个非常成功的团队,堪称“精英团队”,虽然历经九九八十一磨难,但最后修成了正果。非车险业务想要发展起来,也同样需要体系化,靠着“赶鸭子”、“放羊”的方式去发展非车险业务,虽然也可以抓来一些业务,但却难以真正发展壮大。非车险业务发展,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绝不是喊几句口号和做几套激励方案与考核制度就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想要真正把非车险业务做好,各分公司只是在口头上重视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建立起一套“非车险业务发展体系”,总经理室要带头做起,真正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作用,方能达成加快发展的目的。今天,我就来谈一谈如何学习西游记中取经团队的管理方式,来打造分公司高绩效的“非车险业务发展体系”。

一、《西游记》中取经团队与非车险发展体系对照分析

一是组织体系对照。

取经团队的成员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救兵。在这里,分别可以对应非车险发展体系当中的总经理室、核保部、机构负责人与市场部、销售一线人员、综合后援支持、外力资源。

二是发展历程对照。

西天取经,需要走完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面临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业务、项目、渠道的竞争与考验。

二、非车险业务发展体系与西游记中的角色对照

总经理室:西天取经,首先必须要有唐僧这样一个比较优秀的团队长,分(支)公司非车险发展,同样需要总经理室承担起组织领导者责任。

核保部:大徒弟孙悟空可以72变,“火眼金睛“,与公司拥有专业技术的核保部可以说相对应的。孙悟空他不仅手上“有活”,在必要的时候还是师傅的好助手,可以代替唐僧布置任务给两个师弟,扮演主管的角色。我们的非车险推动工作也是同样,几乎主要是靠着核保部发起与推进。不仅要靠着“火眼金睛”判断业务风险、规避高风险业务与核算亏损业务,还承担着具体的培训、激励、陪同展业等重要职能。

前线销售团队。在很多人的眼里,三徒弟沙和尚是三人之中最没能耐,可有可无的人。但实际上若是缺少了他,那师徒三人是不可能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的。他勤勤恳恳,是个非常好的任务执行者。像挑担喂马这种事情,他总能一丝不苟地执行好,从不抱怨。所以想要发展非车险业务,只靠总经理室、市场部、机构负责人是不可能持续做大的,必须要发挥出销售一线的整体力量,充分挖掘每一个人身上的非车险资源,帮助销售人员把他们拥有的资源变成他们的个人资产。非车险业务推动发展,所有上述体系要素缺一不可。当整个体系“整合”完毕了,我们就可以如同唐僧团队一般,正式上路了。

三、非车险发展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能定位与管理方式

一个成功的精英团队,一般都需要有如下几种角色:德者、能者、智者、劳者。德者领导团队,能者攻克难关、智者出谋划策,劳者执行有力。此外还需要有等同于白龙马的工具与配套支持,等同于各界助力神仙的外界资源。非车险业务发展体系同样需要德者、能者、智者与劳者。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可以进行如下准确定位。

一是德者居上

总经理室自身管理:用唐僧的方式,加强五种特质修炼,强化自身管理。

《西游记》中取经团队的德者自然是唐僧,非车险业务发展体系中的德者,当然非总经理室莫属。唐僧是一个目标坚定、品德高尚的人,他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经,以普渡众生,广播善缘。要说降妖伏魔的本领,他连最差的白龙马都赶不上,但为什么他能够担任西天取经如此大任的团队领导?关键在于唐僧有五大基本特质,而这些特质,也正是分公司总经理室需要具备的。同时,为了做好非车险业务,总经理室也需要根据这五种特质,加强自身管理。

基本特质一:信念执著,意志坚定

分公司总经理室作为非车险发展的第一责任部门,必须要为整个分公司设定非车险发展目标,并将这个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西游记》中,唐僧从一开始就为取经团队设定了西天取经的共同愿景,而且历经磨难,从不动摇。因此,想要做好非车险业务,分公司总经理层面必须态度坚决、目标明确。将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当成分公司最核心的发展战略目标,统一思想、上下齐动、持之以恒。

基本特质二:坚持原则,以权制人。

唐僧的第二个特质是坚持原则,又宽容待人,也就是\"手不软,心不黑\"。对于“西天取经”这一团队的根本目标与原则,唐僧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并且他虽然作为团队领导,手中有权利,但却从来不滥用,只有在大是大非的时候,才动用自己的惩罚权,唐僧很好地处理了权力的“度”。而现实的企业管理之中,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去积累、观察、领悟。实际上专业部门就像是孙悟空长着火眼金睛,可识别与判断风险。所以作為唐僧的总经理室成员,切不可因为业务的保费假象而被迷惑,在这一点上切不可像唐僧那般固执。风险就是妖怪,一个不小心,公司的利润就会被它吃得一干二净!

基本特质三:高瞻远瞩、勇于创新。

在非车险发展上,分公司总经理室还需要具有如同唐僧一样的前瞻性智慧。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唐僧一路西天求经面临无数诱惑,他都坚持一颗“佛”心,没有陷入陷阱。领导者拥有权力,每一次决策都对整个分公司经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发展非车险上,总经理室作为居上的“德者”,必须要目标明确、品德高尚,用人为能,攻心为上。同时,对于行业变化与市场竞争要目光如炬,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高瞻远瞩,勇于创新与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与新的管理举措。拥有有眼光就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

二是能者居前

管理方式:要学习唐僧对孙悟空的管理一样,对核保部予以适当放权、适度的激励、适时约束。

孙悟空是取经团队中技能最强的人,也就是“能者”。他有个性、有想法、执行力很强,同时也很敬业、重感情,懂得知恩图报,是团队中核心的专业人才。然而,越是专业的人才,就越是难以找到,并且留住。所以,这就需要总经理室依靠领导艺术、依靠企业文化来做到。

唐僧之所以能让孙悟空死心塌地追随,起决定作用的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要制定规矩,得有紧箍咒。公司想要发挥核保部的重要作用,同样需要建立相应的非车险业务发展规划与配套管理制度,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严格,不管在业务推动的过程中遇到多少阻力,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逐渐就会在公司中形成一种拓展非车险的氛围与文化。另一个方面来看,任何制度的力量终究都是有限的,制度只能让员工不犯错,但要让员工有凝聚力、与企业同心同德,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地推进非车险业务发展,更重要的手段就是要靠情感。

三是劳者居下

管理方式:同样需要借用唐僧对于沙和尚的管理态度,对前线销售团队与业务人员平等对待、充分信任。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本分,最勤勤恳恳的一个,是个很好的管家,任劳任怨,心细如丝,是一个典型的执行者角色。在非车险业务发展体系之中,前线销售员工基本上扮演的就是沙和尚这个角色,是企业当的执行层,想法单纯、战略思维与专业能力相对欠缺,无法起到孙悟空与猪八戒同样的作用。他们最大的价值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唐僧下达的战略、协助孙悟空与猪八戒降服妖怪,平时则肩负起基础销售工作。所以针对销售一线员工,总经理室也需要一视同仁、高度重视。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起他们发展非车险的激情,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做好业务拓展、渠道开发,鼓励并帮助他们通过非车险展业增加收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员动员、上下一心,搭建起高绩效的非车险业务发展体系,促进公司非车险业务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本文中的观点也仅能代表作者个人的一些体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各分公司推动非车险业务发展提供一点建设性的启发。尤其是希望能给各机构总经理室一些触动,帮助大家完善自己在非车险业务组织与推動中的自身定位与领导方式。目前,四川分公司的非车险业务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起色,但距离总公司的整体要求、与分公司加快转型发展的目标还有着相当差距,我们也将在今后的业务推动与发展中,不断摸索经验,不断向各机构进行学习与借鉴好的思路与做法,开创出有特色的非车险发展道路。

车险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新一轮的机动车商业保险市场化改革再度开启。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机动车辆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条款》正在业内征集意见,同时,在全国进行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前,或将在宁波、山东、陕西等6地先行试点,时间预计在10月份。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中国财险业有多重要?多位财险人士预测,改革很可能将彻底改变未来3-5年中国财产险的市场格局。

不过,这一轮改革能否改变车险市场上备受诟病的顽疾,是否会让保险公司重蹈价格战的覆辙,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漫漫长路

2001年10月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从广东开始,2003年拓展到全国。然而,这场在无论是市场成熟度和政府监管水平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尝试,注定以失败告终。市场很快陷入了低水平的价格战,不得已,保监会在2006年出台第19号文件,要求保险公司在销售车险产品时,价格最低不能低过七折。

这次并不成功的改革,让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识到,真正的费率市场化仍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需要以社会数据的积累、分析为基础。时隔3年后,北京市再次尝试费率改革。2009年10月《北京地区机动车商业保险费率浮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2010年1月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研究制定了《2011年度北京地区机动车商业保险费率浮动档次升降方案》。

在北京的改革方案中,费率调整因子包括无赔款优待及上年理赔记录、多险种投保、行驶里程和赔款金额调整等几项因素,而且对车险信息平台对选用费率浮动方案的保险公司车险承保环节进行系统管控,确保能够按照车辆实际发生理赔次数以及赔款金额合理确定浮动系数。

紧随其后,2010年6月,保监会下发通知正式授权深圳保监局开展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试点。在深圳保险行业协会最终出台的《深圳地区机动车商业保险费率浮动方案》中,个人车辆费率系数包括“赔款记录系数”、“险别系数”、“车型系数”以及“交通违法记录系数”四项。

深圳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北京和深圳两地的尝试也为日后的车险改革奠定了基调:利用日益成熟的技术,建立更加透明统一的信息平台,从而让费率的调整更加贴近市场。

在两地的试点铺开后不久,2011年3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完善机动车辆商业保险制度调研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完善商业车险制度调研工作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正式开启。经过半年多的调研,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示范条款》形成3套方案,并向43家保险公司、19家保监局征求意见。几乎在同时,保监会就《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2年3月8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保险公司可以参考或使用协会条款拟订本公司的商业车险条款,并使用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拟订本公司的商业车险费率;或者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低于100%的保险公司,在按照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拟订本公司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时,可以在协会条款基础上适当增加商业车险条款的保险责任。同时,2012年3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示范条款》。

压力下的改革

然而,过去两年来,关于机动车商业保险高保低赔、无责免赔等的指责不断,也催促了监管层不断加快车改的步伐。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撰文指出,2012年,以解决“高保低赔”“无责不赔”等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契机,保监会针对商业车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展了多轮调研。经过慎重研究,认为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解决车险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更好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推动保险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保险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可以说,这是一次在公众和媒体压力下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在保险市场日益成熟的情况下,监管层也认为,是该放手,让保险公司承担更多的责任,当然也应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在压力之下,两年之后,保监会的改革终于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机动车辆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条款》正在业内征集意见,同时,在全国进行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前,或将在宁波、山东、陕西等6地先行试点。

在这次车改的核心——费率市场化上,据安联财险COO宋玄壁撰文介绍,保费=[基准纯风险保费/(1-附加费用率)]×费率调整系数。可以看到,保费的决定因素有三个:基准纯风险保费、附加费用率、费率调整系数。由于安联财险作为外资财险,去年5月才获准在广东、上海开展交强险业务,因此经营综合车险解决方案的时间并不长,安联财险并没有对对新费率方案进行评价。

根据此前的《通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按照大数法则要求,建立财产保险行业商业车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测算、调整机制,动态发布商业车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为财产保险公司科学厘定商业车险费率提供参考,防范财产保险公司在商业车险费率厘定过程中产生大的偏差和风险。

不过,就保险行业协会是否已经制定商业车险的行业参考纯损失率,保险行业协会称“目前还不能掌握,主导权在保监会”。当然,对于行业纯风险保费,也有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人保财险精算总监陈东辉就认为,索赔频率不是事故率,也取决于理赔流程,例如允许4s店代客户报案,报案率就会蹿高;而零配件价格、医疗成本都会改变案均赔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风险保费并不稳定,因此行业纯风险保费表有“刻舟求剑”的风险。

同时,说到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在附加费用率和费率调整系数。其中,附加费用率主要是体现保险公司的业务获取成本(佣金)和运营成本,而费率调整系数在此前城市的试点基础上,包括无赔款优待及上年赔款记录、交通违法系数、渠道系数和自主定价系数。

未完待续

在“高保低赔”舆论压力下进行的改革,选择了车型定价思路。今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汽车“零整比”报告,为车险费率改革预热。所谓汽车“零整比”,是指零配件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即市场上车辆全部零配件的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费率市场化后,不同车型的“零整比”将成为基准费率的定价基础,而不是现在的新车购置价。

那么这样的解决思路是否触及车险的真正痛楚呢?通过车型定价的思路,来回避保额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国外讲车型定价,是说按照风险高低将车型分类,确定费率系数,而不是用车型替代保额,保额是不能替代的,虽然表面上是车型,背后在计算保费时对应的还是保额,没有任何变化。至于保额是新车价还是实际价值,对保费没有影响。

回顾监管层的改革初衷可以看出,在舆论和公众压力下进行的改革首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打破垄断,增加产品价格选择。在此次的改革中,保监会也明确表示,支持、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创新型商业车险条款,为评估创新性,保监会考虑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设立一个车险创新型条款审核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由各保险公司推荐专家组成。

但鉴于近一两年来,保险行业为了吸引眼球而搞创新噱头,反而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形象,能否出现真正的产品创新还有待考察。该行业最主要矛盾应该是中小公司经营艰难,因为,费率市场化意味着成本的竞争和风险细分的竞争,而中小公司均没有优势。与此同时,三大家的市场集中度超过三分之二,中小公司的资本实力与大公司悬殊太大,很难采用杀价策略抢夺份额,对大公司构成威胁。因此市场化无助于行业主要矛盾的解决,甚至还会进一步加剧中小公司的困境,加剧行业的二元结构。小公司生存艰难的主要原因是车险业务的严重“中介化”,而且中小公司往往需要支付比大公司高得多的中介费用争抢业务。自身管理费用无法摊薄,保单获取成本又很高,亏损是必然的。

为了去中介化,有专家建议保留电销、网销、直销较为明显的费率折扣,保持直销业务对中介业务的价格优势,让利于客户,鼓励直销业务的发展。同时,应当在产品中引入免赔额,大量减少赔案和维修的数量,鼓励客户共担风险,加大对车商的压力,从而打破4S店对理赔服务的主导,改变保险公司为车商打工的局面。

车险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奶粉又被叫做牛奶粉,它是以新鲜牛奶为原料,经过加热或冷冻的方法去除牛奶中的水分,干燥后,再添加适量的白砂糖加工而成的食品。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奶粉具有冲调容易,携带方便以及营养丰富的特点。奶粉按照不同的特性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速溶奶粉使我们接触最多的一类。速溶奶粉比普通奶粉颗粒大并且奶粉粒疏松,并且具有良好的湿润性和很高的分散度。因此即使用温水也能迅速溶解。

从全球总体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奶粉行业发展目前处于较靠前的地位。另一方面,从整个奶粉市场来看,中国的奶粉行业发展相对于其他世界奶粉强国仍然存在着品牌缺乏,发展相对滞后等等缺点,因而出现了市场长期为国外品牌占据的现象。目前,我国的奶粉行业竞争混乱;产品质量不过关,大大降低国产奶粉的信誉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加快奶粉技术研发,更需要加强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现在,奶粉已经逐渐成为宝宝营养的重要来源,它的重要性逐渐向母乳靠拢,并有着代替的趋势。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我国的奶粉市场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但奶粉的安全问题仍然是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并且高端奶粉凭借着利润丰厚、原材料、包装、物流以及辅料等等诸多因素拥有者良好的销售市场和发展前景。

上一篇:历史系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与历史有关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