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4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与一般的体育课程相比,高职体育应有其教学特色,将体育课程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相关联。高职体育的教学目的应该与学生基本素养与身体素质紧密结合。但是,如何通过高职体育课程实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呢?就此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阐述了当前高职体育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从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教学内容应偏重的方面、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等几方面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的基本教学目标就是要为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质的人才,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融入职场,为企业作出贡献。所以,各个企事业单位都会把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参考。因此,如何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成为每个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得职业素质成为很多教学研究者共同努力的方向。那么究竟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呢?笔者就此以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前高职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突出

就高职院校来讲,任何课程的设置都有其特有的教学目的。整体来讲,都要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但是,从高职体育的上课形式以及教学内容方面来讲,其与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偏离。我们应该清楚,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动手实践能力是所有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体育教学就应该以此为主线,为学生提供掌握专业技能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的锻炼。然而,当今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无论是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没有突出对学生未来职业素质相关方面的锻炼,偏离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没有理论课的支持

体育课程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课时以及比重是相对较少的。体育课程的上课形式往往是室外活动,学生在操场听从体育教师安排。体育课程的理论性教学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原则等大篇幅没有意义的讲授中,换句话说,这些理论课程对学生来讲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理论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没有注重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辅助作用,也就缺乏了基本的实用价值。总之,在当前的体育课程中,理论课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不能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中发挥作用,很难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

目前的高职体育课程,往往以学生听从、教师讲解为主。在简单讲解教学任务后,教师往往让学生自由活动直至课堂结束。这种形式的体育教学在我国的高职体育课程中十分常见。这也就注定了体育课程教学形式的单一。而从内容方面看,现今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篮球、跑步、足球等有限内容。可以说,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制约教学改革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提倡的职业素养教育便是希望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的单一性恰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内容偏重竞技

无论是我国体育教育方面,还是日常的居民体育活动,都过于重视体育方面的竞技意义,而忽视了体育的强身健体意义。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注重竞技体育的输赢结果,甚至为了争得荣誉而不惜一切代价。然而这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过分偏重竞技体育,就导致了我国高职学校体育的畸形发展。偏重竞技体育的发展,十分不利于我国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这也就成为了我国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

1.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在体育课程改革中也需要体现出职业素养的培养。众所周知,高职学校教育出来的人才要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高职学校教育理念不同于普通学校,更注重对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所以,在体育课程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例如:幼教专业的体育课程,需要多培养学生对幼儿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而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的体育课程,需要讲解更多的体育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医院护理专业的体育课程,需要讲解更多的体育健康以及体育伤害护理方面的内容,从而补充医疗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由此可见,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改革教学内容应侧重的方面

(1)教育性

在目前的教学中,体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所以,高职体育改革教学要偏重教育性,使高职体育教学规范化。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将体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这也是教育性的重要体现。教育性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尊重客观的教学教育规律,制订正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形成体系化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促使职业素养教育成为高职体育课程中的常态化、习惯性教学内容。

(2)实用性

实用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在专业课程方面,还是在类似于體育这样的基础课程方面,都需要强调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就读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往往需要更多的职业能力,这也是职业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体育教学方面也应该强调实用性,也就是说在体育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应用。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如一些强身健体的健身操、保护身体不受伤害的小窍门等。在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学校,实用性的课程改革是不能够被忽视的重中之重,其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也是非常必要的。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关键点。兴趣也可以理解为,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转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建立起新型的更加有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的主人,同时也能够享受体育课程的快乐。这就需要在课程内容上增加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如鸭子赛跑、五人六足赛跑、接力等。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素养,从而在点滴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體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1)增强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高职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也都是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要求便是拥有较强的人格魅力,以便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进而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强有力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学生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从而让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2)正确认识高职体育教学

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想要进行高职学校的体育改革就要从意识方面来进行改革。在增强了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之后,还需要体育教师建立起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正确认识。那么,体育教师该怎样正确认识高职体育呢?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认识到高职体育课程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应该扮演的作用,要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避免单调重复几年甚至几十年从小学到中学等沿袭的旧项目。采用更新形式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做准备。另外,教师不能够仅仅认为体育课程是对学生身体的锻炼,要从观念上进行颠覆,将身体素质提升到职业素养的高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的体育教学。

(3)做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引导者

教师是学生前进的领航人。学生的任何一项相关活动都应该是教师有目的地进行的。所以,教师要通过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案,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体育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积极锻炼自己的身体,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只要教师多加引导,多加揣摩,就可以让体育课程更好地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作贡献。意志锻炼,精神塑造,都可以通过合适的体育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三、总结

如今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该从教学目的的改革开始,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出发,建立健全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进入职场角色。当前的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不管是从课程安排上还是授课内容以及方式上都有很多不足,这并不是上文中所提到的几个方面就能够解决的,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与改进,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定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丽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J].民营科技,2011(1).

[2]吴红胤,张晖,秦晋.新形势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1).

[3]单小东.从职业体能视角谈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2).

[4]黄中华.高职体育融合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实践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5]陈海刚.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探析[J].职业,2014(18).

[6]蔡艳子.基于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运动,2014(3).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教学模式

一、通过对护理英语单词中的构词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构词的规律

相比起公共英语来说护理英语在词汇构成这方面来说更加复杂,词根基本来自于拉丁语以及希腊语,然后与前缀、后缀一起形成复合词。而且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新词产生,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学习的难度,但是护理英语专业词汇有是有规律的进行构词的,因此要熟练的掌握常见的前缀、后缀以及词根等,并了解其意义。

(一)对前缀、后缀以及词根进行汇总

在开设课程的前两周时间内对词汇的前后缀以及词根进行专题讲解,学习构词法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猜词来记住单词。例如炎症是由-itis来表示的,tonsillitis的意思为扁桃体炎;gastr-是胃的意思,而单词gastrectomy的意思为胃切除手术。

(二)以词性变化为基础进行词汇的扩展

例如静脉对应的单词vein,对其进行扩展可以联想到venous,可翻译为静脉的,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就可以变成我们所需要的专业词汇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以及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等。

(三)将长单词分解开

护理英语中有很多单词非常长,这些单词通常来说都是复合词,其中包含多个不同含义的词根。我们可以分解这些复合词,使其变成以一个构词元素,这样的化繁为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了解单词的意思。例如单词electrocardiogram翻译为心电图,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不同的词根,分别是electro-,含义为电;cardio-,含义为心;gram,含义为图,只要知道这三个词根的意思就很容易猜出来“心电图”这个单词。

二、使用CGFNS内容作为教学主线

(一)学习最新的国际护理理念

学生在掌握了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以及护理技能之后,可以更好地符合护士出国考试的要求,并且了解中西方护理之间理念的不同。学生学习了这些先进的理论知识,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护理教育方面的距离也缩短了不少,所以说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始终是主线,而且学生也拥有了更多走向国际的机会和能力。

例如PACU这个科室只有西方国家才设有,我国一般是不设置这个科室的,必须有ICU经验的护士才能在这个科室工作。当学生了解到这些差异以后可以更加顺利的通过出国考试,并且对自身的护理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二)书写护理程序

在护士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其工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例如护理计划的制定、病人转院的相关记录以及转科需要的转诊信等。书面表达的准确和完整程度是对护士工作水平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书写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书写护理程序,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并且准确的进行表达,对于学生护理英语综合水平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我们在书写相关材料的时候要表达“无效的呼吸模式和胸痛有关系”,那么就写为“Ineffective breathing pattern related to chest pain”,这是一种固定的书写格式,而不是按照书面的词义进行英汉之间的翻译,而是使用专业的术语来进行专业表达。

三、使用OET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模式,可以在每堂课刚开始的十五分钟时间用来进行听力教学,播放一些医院背景下发生的对话,然后安排学生扮演刚才对话中的内容进行模拟,在此过程中提升交流能力,然后讲解CGFNS中的内容。

(一)专业术语的表达

人们在涉及到某一专业的时候使用的英语并不是日常生活用语,而是专业英语,这二者在表达方面的误差是很大的,例如walk和ambulation在日常用语中都表达“行走”的意思,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后者在专业表达中是指“非卧床运动”,说明病人在手术以后进行一定的下床运动,而后者指的是大步流星的行走,两个词的意思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设置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交流能力,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景设置,安排学生或者师生共同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既定的病历和任务使用专业词汇准确地进行表达,避免学生在真正面对外国病人的时候不知如何交流。

参考文献:

[1]秦博文,陈荟洁,王海燕.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医学,2013,14:1669-1670.

[2]张艳萍.试论英语教学改革之3R模式——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2,04:151-152.

[3]黄刚娅,周芹.浅谈高职涉外护理专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14.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影响因素

多元文化護理由美国护理学家M. Leininger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要求护士在提供服务时考虑到病人的文化、种族、价值观等差异[1],也就是基于病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提供有意义的、有益的和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2]。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日益密切,要求护士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务对象时,能够提供文化适应性护理。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需要具备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本研究以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为对象,评估其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分析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教学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抽取昆明医科大学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生360名,其中普通本科1-6班每班30例,共180例,专升本7-9班每班60例,共180例。以能正确理解问卷内容且自愿接受调查者为纳入标准,排除已经参加过预调查者。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95%。

研究工具:1. 一般资料问卷:经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自行设计而成,内容包括护生类型、性别、年龄、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等20项;2. 本科准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评估量表:许尔善编制,包括5个维度(文化认知、文化态度、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互动)、4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赞同到完全赞同计为1-5分),所有条目均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越好,该量表专家总体权威系数0.79,总量表与分量表 Cronbach's α系数为0.817~0.958[3]。本研究预调查显示总量表与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85~0.938。

资料收集:问卷发放前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目的与意义,取得知情同意后向其说明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填写完毕当场收回。

数据处理:Excel软件双人录入,SPSS21.0 软件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二、结果

342名本科护生中,男24人,女318人;年龄20~24岁,平均21.67±0.98岁;普通本科护生167人,专升本护生175人;汉族275人,少数民族67人;来自少数民族聚集地66人,一般地区276人;无宗教信仰327人,有宗教信仰15人;高中阶段为文科生131人,理科生211人;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为调剂32人,他人建议60人,父母建议104人,自己决定146人;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为不感兴趣26人,一般213人,比较感兴趣90人,非常感兴趣13人;没有通过CET-4为246人,通过CET-4为96人;在大学期间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189人,担任过学生干部153人;有过毕业实习经历175人,无毕业实习经历167人;无假期见习经历27人,有假期见习经历315人;无外地就医经历263人,有外地就医经历79人;无陪伴家人外地就医经历243人,有陪伴家人外地就医经历99人;无出国旅游经历322人,有出国旅游经历20人;无出国学习经历333人,有出国学习经历9人;没有学习过专业英语课程87人,学习过专业英语课程255人;没有参加过文化护理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培训114人,参加过文化护理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培训228人;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为较差22人,一般215人,好105人。

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得分情况:文化态度均分4.35±0.62,文化认知均分4.28±0.60,文化互动均分4.18±0.58,文化技能均分4.18±0.61,文化知识均分3.98±0.56,文化能力总均分4.12±0.49。

以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总均分为因变量,以护生类型、性别、年龄、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等20项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专升本、自己选择就读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非常感兴趣、有过毕业实习经历、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好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强,见表1。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总均分为4.12±0.49,经百分制转换后为78.00±12.25分,仅为中等水平,与钱嘉璐等[4-6]的研究结果一致,各维度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文化态度(4.35±0.62)、文化认知(4.28±0.60)、文化互动(4.18±0.58)、文化技能(4.18±0.61)、文化知识(3.98±0.56)。

影响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主要因素包括:

1. 护生类型:专升本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本科护生,可能是专升本护生专科实习阶段已经接触过临床,积累了一定的护理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经验,在后来本科学习阶段更能主动考虑病人的文化背景。

2. 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自己决定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护生,可能因为这类护生对护理专業有较高认可度,更愿意去学习护理专业知识。

3. 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对护理专业非常感兴趣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护生,有研究表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7]。

4. 是否有过毕业实习经历:有过毕业实习经历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未经历过实习的护生,有研究结果显示,已完成临床实习的学生多元文化能力比未实习的学生高[5],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5. 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认为自己沟通能力好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护生,文化互动很大程度依赖于良好的护患沟通,沟通能力好的护生往往在与人沟通方面更加积极,更加能够考虑满足不同患者的文化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护理专业本科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护生类型、选择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感兴趣程度、毕业实习经历、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等因素影响。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

1. 针对普通本科护生与专升本护生的特点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本研究显示专升本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本科护生。专升本护生在大三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后,通常参照普通本科护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所学课程与普通本科护生一样,其特点是在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前已基本学完护理学专业课程,且有实习经历,尽管理论基础稍弱,但是实践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很强,实习中接触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机会多,培养了他们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普通本科护生的特点是大一大二对于医学基础课与护理学基础课的学习较为扎实,但是缺乏见习实习经历。因此,在大三阶段,建议教师在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分班教学,专升本护生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强化、临床思维、文化护理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普通本科护生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多提供其实验课学习、临床见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护理能力。

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专业兴趣:本研究显示自己选择就读护理专业,以及对护理专业越感兴趣的护生,其文化护理能力得分越高,所以建议通过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来提高护生专业兴趣,深化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识。护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护理的本质,体会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价值,正确看待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护理专业价值观,从而增强护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其文化护理能力。

3. 丰富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途径:本研究显示有过毕业实习经历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强,因此首先,建议学校加强护生在实习阶段的文化护理能力培养;其次,护生在校期间,学校也可以充分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如微信公众号、中国大学MOOC等)指导护生主动获得多元文化知识;再次,学校还可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为护生提供国内外交流项目,在多途径实践中积累多元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护理能力,有留学生资源的学校还可以尝试外籍留学生志愿担任标准化病人的模拟教学方式。

4. 多渠道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本研究显示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好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强,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有关护患交流的选修课、必修课,让护生全面的学习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同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要言传身教,充分利用接触多元文化患者的机会,指导护生认识护患沟通在多元文化护理和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护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文化护理能力。

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本研究只在昆明医科大学大学三年级本科护生中展开,建议今后扩大抽样范围,评估各年级护生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精细化的多元文化护理教育与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 Overview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are with the eth-non-nursing research method[J]. Transcultural Nursing, 1997,8(2):32-52.

[2]Leininger M. Transcultural Nursing: concepts, theor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s(2nd ed)[M].New York:McGraw-Hill, 1995:1.

[3]许尔善.本科准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量表的初步研制[D].南华大学,2016.

[4]吴媛媛.本科护生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和关爱能力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南华大学,2017.

[5]钱嘉璐,张姮.315名本科护生多元文化能力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7,24(05):37-40.

[6]黄艳彬,谢艺璇,钟俊,等.384名实习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01):45-49.

[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专业 教育实习 研究进展

一、前言

2019年教育部发行《关于管理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实习的若干意见》[1]提出:随着教育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产、学、研不断深入,教育实习也取得稳定发展,但是还是存在部分高校对于实习生的教育实践不太重视的问题。通过教育实习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实际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能力,并且能够对自身产生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发现自身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此外,通过教育实习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更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2]。本研究就体育专业教育实习这一问题进行综述研究,以期处理好课程改革、就业导向与教育实习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习质量。

二、研究进展与成果

为了全面了解体育教育实习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本研究利用知网(CKN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分别以主题词“教育实习”“教学实践”“教育实践”以及“职前体育教师”等进行多次检索。通过检索发现,各类期刊共发表有关“体育教育实习”相关的研究文章共260篇(本文的数据为2010—2020年),其中核心期刊34篇,硕、博士学位论文46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体育教育实习实践、不同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效果、体育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体育教育实习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体育教育实习的国际比较的研究。

三、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评价与思考

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3]进行总结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首先,对我国部分地区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的现状进行调查,获得了我国体育教育实习方面的真实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勾画了我国职前体育教育实习的现实状况。其次,部分研究构建了教育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职前体育教师的实习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如通过对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理论水平、思想品质等方面的提升来评判教育实习的效果。最后,对国外的教育实习的模式、课程设置、实习评价等方面的解读,以发现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但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缺憾与不足,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

(一)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系统性和深度缺乏

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评价指标、教育实习国际比较的探讨上,而对教育实习与高校管理者职责、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标准、不同模式实习效果等的研究则较为鲜见。总体而言,我国职前体育教师教育实习研究范围已涉及众多领域,但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实证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采用定性研究较多,而定量研究非常少,泛泛提出结论的较多,通过实证的逻辑分析得出结论的较少。近年来,不少研究在体育教育实习实证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这些研究主要选择我国部分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其教育实习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由于选取的样本太小,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的情况,从而导致研究成果难以普及。

(三)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在研究成果上,大多数以体育教育实习为主题的文章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以2009-2020年中國知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来看,以体育教育实习为主题的文章共60篇,其中核心期刊只有5篇,硕士论文5篇,其余都为非核心期刊。由此来看,我国职前体育教师教育实习研究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还有待提高。此外,从研究成果的来源来看,有3篇研究成果来源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只有1篇研究成果来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四、结语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体育教育实习面临着巨大挑战。研究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的方向。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系列研究将为高校教育实习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卫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03):121-126.

[2]潘永生.山东体育学院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实习改革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03):98-102.

[3]李会明,邓伟,闻钟波,田应福.体育教育专业七种常用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04):51-55.

基金项目: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6202002017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为了解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的差异,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20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以及护理本科专业认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文理科生护理专业认同感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主要体现在专业认识方面,学校相关部门应该注意这一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为高考改革后“3+1+2”的新高考制度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学生注入新生活力。

关键词:文理科生;护理专业;专业认同感;差异;影响因素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指学生承认自己是护理专业学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护理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并进行积极感知和正面评价[1]。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

4月7日,世卫组织发布了《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护士短缺且分布不均的问题,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而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与社会各界人士对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不高有关,进而导致大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缺乏,而护理人员对于护理专业的认同关系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

目前护理专业属于文理科生兼收,文理科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均属一般认同[2],对于文理科本科生对于专业认同差异比较缺乏。因此护理专业本科学生文理科生对于专业认同差异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便于针对文理科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差异,找到影响因素解决问题,为高考改革后护理专业招生提供参考,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认同感,稳定护理队伍,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促进护理学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207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39名(18.84%),女生168名(81.86%);文科生102名(49.28%),理科生105名(50.72%)。排除标准: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无法正常参与问卷调查和沟通者;近两周内做过相类似的其他研究问卷者。

1.2 研究方法

1.2.1專业认同感问卷 采用胡忠华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0.876,各条目重测信度均达到 0.8 以上;问卷包括专业认识(6个条目)、专业情感(5个条目)、专业意志(6个条目)、专业技能(4个条目)、专业期望(5个条目)、专业价值观(4个条目)6 个维度,共 30 个条目,采用 likert 计分法,各维度总分越高,表明研究对象专业认同度越高。

1.2.2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文科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91.55±12.84)分,理科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89.66±12.21)分,总体来看,文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多都高于理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但两者的差别较小,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

3 讨论与分析

3.1 文理科生专业认同度分析

文科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91.55±12.84)分,理科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89.66±12.21)分,根据此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校文理科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同度整体较高,与马俊[2]的研究结果形成对比。总体来看,文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多都高于理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且两者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文科生在护理专业方面知识的认识方面相比于理科生更为精确,对护理职业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3.2 文理科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文理科的护理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维度具有差异,但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高中学科不同,文理科生专业选择维度不同,如理科生倾向于工科和理科且选择面较广;而文科生倾向于人文方面的学科,这就影响文理科生对护理的专业认同。同时,护理这一学科的课程体系偏向于人文方面,所以会呈现出理科生的护理专业认同度低于文科生。另一方面,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护理专业地位较低。政府对护理专业的投入有限,且目前护理专业体系发展并不完善,这都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

3.3 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认同差异的看法与建议的分析

3.3.1 文理科生的看法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针对“你认为文理科的差异对你在护理方面的发展会有影响吗?为什么呢?”这一问题,收到125份有效回复。其中认为“无”“没有”“不会”等没有影响的观点有75份,其观点分为四种,观点一认为:护理专业的学习与高中的知识没有关系,差异不大,之前学习的理科知识跟大学学到的没有关系和相似之处。观点二认为:大家都是统一起点,都需要大量的背诵才能掌握。观点三认为:只要想学都不是问题,想学都能学会。观点四认为:对于护理方面的学习没有问题,但是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文理科生各自的优势。

其中认为“有影响”“会”等有影响的观点有50份,其观点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有差异但不明白差异在何处;第二种观点认为有差异但差异较小,随着学习差异逐渐消失;第三种观点认为有差异且差异较明显,文理科生的思考方向、学习风格和基础不同。文科生在学习方面有较强的记忆经验,背诵更加容易;在未来工作中有情感、表达和沟通方面的优势,可有效避免医患矛盾,将来在社会心理上有利于对患者的沟通,但有部分同学认为对于生物化学等理科知识难以理解、学习困难。理科生有逻辑性强、对某些学科有相关基础的优势,学习过程中接受能力更强,能较快掌握相关知识,但大部分同学认为背诵东西过多,背东西很难。

3.3.2文理科生的建议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对“针对文理科生在护理方面发展可能存在的差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嘛?”这一问题,收到119份回复。除去“无”、“没有”等无效回复,有47份有效回复。回复中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努力学习,培养逻辑思维、学会统筹规划时间”此观点聚焦于学生本身,培养文科生思维能力、理科生背诵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护理专业认同感;“对于理科方面老师应对文科生给予帮助,教学方式偏向中和,针对文科性知识、理科性知识都要进行详细讲解”此观点聚焦于老师、学校,对文理科生学科上的差异进行针对性帮助;“文理科生互相帮助支持,积极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进步”此类观点较多,对于这种观点,班级内部可以成立文理科相互帮助小组,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此方法实施方便,能够加强同学间交流,增进情感,增强认同感;“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此观点更偏向于学校,学校可开设相关的宣传讲座,请已经进入临床的护理专业前辈分享交流经验,减少文理科生的認同差异;还有部分同学针对文理科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理科往科研方面培养,文科可以多研究护理心理等一些方面”的观点;还有少部分的学生没有建设性意见,认为差异取决于个人是否上进。

4 对策与建议

4.1社会方面:

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法》立法,呼吁以法律形式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投入力度,积极促进就业,加强职业吸引力,政府应加大对护理专业的资金投入,建议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制定与其付出成正比的工作待遇条例,并积极表彰相关领域杰出贡献者,提高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避免人才流失。疫情爆发后,全国第一时间驰援湖北的19800名医务人员中,就有14000人是护士,占比达到70.7%。虽然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护士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现实生活中传统“重医轻护”的观念仍亟需改变,应加强社会宣传,引导舆论对护理人员优秀事迹进行报道,营造全社会关爱尊重护士的良好风气,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4.2学校方面

4.2.1开展职业认同教育

开设与职业认同有关的讲座,大二或更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参与临床实践,可以由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以及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方向。考虑文理科思维差异为未来职业的选择提供新思路,帮助学生构建职业认同评价机制[3]。

4.2.2注重职业仪式感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仪式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护士节的时候,组织学生身着护士服参加宣誓仪式,在教室中张贴具有激励性的标语等,这都有助于氛围的营造。

4.2.3增加见习实习机会

组织开展“ 早临床、 早实践、 早社会” 教育, 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清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

4.3个人方面

提升护生的专业认同感首先要让护生自身尊重喜爱这个专业。首先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客观分析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职业。学生在入学以后,要积极了解所学专业的主导思想。明确专业体系.通过各种途径明晰专业现状与发展及就业前景:明了自己应该学什么,如何学,逐步增强专业学习和探究兴趣。如向高年级学生请教和学习,主动参与专业研讨会和相关座谈会,听取已就业的学长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以此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促使自己客观地进行职业定位,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5]。

5结论

文理科生对于护理专业认同感主要在护理专业认识有差异,文科生较理科生稍高,且文理科认同感得分普遍偏高。对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对回收问题的回复进行总结、讨论和评价,得出一些有关缩小文理科差异的方法并在社会、学校、个人方面提高认同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对端正护理学生专业思想,改进护理专业学生教育方式,稳定护理人员队伍有所帮助。同时也为“3+1+2”的新高考制度改革后护理专业注入新生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7.

[2]马俊,陈星,向亚利,谷灿.文理科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和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14):128-131.

[3]黄国玉.疫情对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2):187-189.

[4]雷梅莉.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及提升途径[J].青海教育,2016(12) :5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医科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编号:USIP2020325)研究成果。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微课是在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之下,教育事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目标和知识的重难点不明确、课后练习缺乏针对性指导等教学现状,制作微课,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易懂、方便快捷的优点,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应用,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微课;基础护理技术;教学

护理学基础是培养具备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一门课程。学校强调教学要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过硬的临床护理技能,要拿得了执业资格证,也干得了最普通的临床工作。微课就是按照新时期职业教育新课程的标准和教学任务的要求,以微视频作为载体,录制和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就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其以视频为载体顺应新媒体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方便学生课后复习、练习的优点,在新课标改革的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现状

(一)课程紧、任务重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要用3年时间(实际上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最后一年是在临床实习)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众多的基础文化课,比如有语文、数学、外语、护理礼仪、计算机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占用了很多的时间,使学习专业课的时间远远不够,许多学生表示学习吃力,而教师也抱怨时间紧凑,授课压力大[1]。加上毕业以后到临床工作必须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这一准入门槛,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经常忽略了临床护理技术的练习,学生毕业后就不能很好地滿足医院对护士临床技术技能的要求,从而不能很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以至于要花费一年半载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胜任临床的护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中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学生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以利于他们更熟练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巧,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二)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

现阶段在读中专职学生,多数为中考落榜生,其基础文化课功底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专业学科进取心,有些甚至讨厌学习。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学生单独进行课后练习缺乏针对性,往往出现越练越错、越错越练的情况。

(三)教学手段和模式单一

在我国众多的中职学校内,临床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底下听,教师在讲台上讲[2];在教学手段上也比较单一,基础技能的教学主要还是依靠老师的语言和主动示教,然而由于实验室的限制和视线角度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在教师实际操作示范时往往看不清、看不准、记不住,而且不同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个别辅导也不能面面俱到,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造成很多学生无法从实时课堂上掌握到知识重难点和操作要点。

(四)教师缺乏临床经验

中职的老师一般都欠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虽然在“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的培养中,护理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时间去接触临床,学习新的临床病例及护理新技术,但对教学需求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中职学生迫切需要教师结合临床护理病例授课以便更好地掌握基础护理技能。

二、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随时放、重反馈

时间短:视频录制的微课时间一般都是10分钟内,5~8 分钟最为常见。所占空间小:每节微课所占用的空间一般是几十兆,视频的格式多种多样,方便学生播放,可供老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使用。内容精:微课的授课语言精练简洁,教学主题突出,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功能强悍:微课内容直击教学重难点,用视频的方式呈现操作要点,帮助学生直观准确地学习。播放便捷、可反复播放:由于所占空间较小,格式多样,学生就可以把微课的内容放到手机上,这样学生走到哪里都可以观看和学习,基本不受空间的限制和约束,也可根据自己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反复播放重难点,直到完全了解掌握。反馈及时:微课有很强的互动性,学生学习后遇到问题就能及时地把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就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职护理教育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临床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故而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贴近临床,掌握实用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是教学的重点

在临床护理课堂教学中,适时插入一段5~8分钟包含微型临床病例情景教学视频的微课,例如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这一节操作课中,教师通过引入病例,“危重产科,女,31岁,孕35周+4天,因前置胎盘伴植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精神良好,无腹痛,无阴道出血,入院后予产科一级护理,胎心监测bid,开通静脉通道,嘱病人自数胎动tid,完善各种检查,择期行剖宫产术”,由于产妇出现前置胎盘伴植入这一产科的急危重症,虽然目前没有大出血及胎儿窘迫的情况,但出血现象随时可能出现,随时有抢救的需要。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病人开通静脉通道,应该选择哪一种方式?是普通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还是静脉留置针?”针对这样的病人,案例中危重产科的护士在征求这位产妇同意后在产妇的周围血管中选择一条进行静脉穿侧,并留置静脉留置针,由此教师引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优点——有利于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侧血管的痛苦,便于抢救病人及给药。微课中的案例是教师在临床采集拍摄的真实病例,通过拍摄剪辑来制作“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操作课的微课,从而达到在课堂中导入临床真实病例,创设工作情景的目的,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中对病人的作用,引出学习任务,指出教学重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营造出与具体教学环节生动紧密结合真实情景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3]

(二)面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技术操作课中动手能力差,面对教师示教,看过一遍就忘,接受能力差的特点

微课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想看就看,针对自身不熟悉的操作要点、操作方法,能够反复看,从而达到反复地练、正确地练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这一节操作课上,教学重点是静脉输液技术的操作规范,难点是如何在静脉穿刺中做到“一针见血”,教师通过在微课中示范的标准操作,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同时列举临床中不同病人的不同血管类型(青壮年男性、消瘦型女性、肥胖型老年人等),指出不同类型血管进针角度的区别(10~15°、20~25°、25~30°),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学习难点,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针对自己尚未掌握的操作要点(例如穿刺角度的把握、针头落空感的体验),反复观看操作过程,针对难点反复练习,达到掌握学习难点的效果。

(三)微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对热衷新事物、追求新潮流的中职学生来讲,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新的学习手段,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微课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能优化临床护理教学的过程,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学生在课后利用手机观看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部分学生克服了课后利用书本复习的厌倦心理。微课的及时反馈和针對性强的特点,更能使护理专业学生在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过程中针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操作难点和知识疑难,能够及时地打开微课复习,及时地将自己在临床上碰到的知识疑难反馈给教师。例如教师在每一节微课后面设置评论区及答疑区,学生就能及时地将他们学习微课的感受及收获发表在评论区,同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可以在答疑区与教师互动咨询,教师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向,以利于教师改进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很快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

(四)微课在中职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需要学校构建合适的微课应用平台

微课平台的创设可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联合临床及护理专业科、电教设备科、实验室等多部门,最大限度地整合多方资源,制作品质精良的微课,实现微课资源的共享,这样的平台不但能满足护理教学的日常使用和管理,更能利于教师进行研究和管理,利于提高微课的使用效率和方便后来更多的老师使用和建设。同时学校每学年开展教师微课交流会,利用微课课程开展集体备课,可以持续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及累积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4]。

总之,微课有其优点,也有缺点,它并不能做到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护理学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容量大,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种类多,单靠微课的呈现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应注意将传统教学与微课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互补,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实现教学的具体化、全面化发展。综上所述,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因此,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应加强对微课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加适用于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实现对中职护理人才科学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苏姗娜.浅谈微课在中职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

[2]张小敏.浅谈微课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优势[J].现代职业教育,2018(2).

[3]戴艺纯.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4]王涛,张瑞莲,郭洪花.反思日记法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8).

上一篇:学校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酒店管理问题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