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

2024-07-22

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探讨地方高校交叉学科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单位对人才培养要求,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分布,职业教育模块设计和专业选修课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关键词:地方高校;交叉学科;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学院成立后,为社会输送了2 500多名人才,现已成为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一体的二级教学单位。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及动植物检疫等4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动物学、植物学和微生物学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

交叉学科是指涉及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逐渐形成交叉学科。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学[2]。

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农林、环保、医药、食品、生物检测领域科技人才。毕业生在外语、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生物学方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而且具有灵活应用生物技术能力。

一、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良好,生物科学基本理论扎实及生物技术专业理论与实验技能系统,生物技术专业发展和前沿须明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农林、环保、医药、食品、生物检测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

(一)生物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干课程设置包括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微生物生理学、生化工程、现代生物学技术、发酵工程设备、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遗传育种17门主干课程。

(二)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26周,8个实践环节,25学分,实践教学(含实验)学分占总学分的26.3%。采用认识实习(企业参观)、课程实习(动植物野外实习)、专业方向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调查(假期)、毕业论文等环节。

1.基础实践:大一:认知性实践:企业参观、专业考察等;大二:体验性实践:市场调研、企业实习;大三:应用性实践:接触性实践课、专题调研等;大四:综合性实践:课程设计、技能鉴定、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2.创新实践:技能课考核模式改革,增设创新实践课,实施产、学、赛结合教学法。

(三)生物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模块设计和专业选修课设置

职业教育模块构建了现代生物学方向(主要培养基础型人才)、食品科学与营养、生物制药和动物生物技术四个职业方向模块。

(四)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学分、弹性学制和主辅修设置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包括8个课外学分,课外学分可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各类奖励、专业创新设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以及挑战杯等方式获得。

三、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分布

主要有园林、农、林、牧、渔、食品、环保和医药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表1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分布表

四、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单位对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培养要求

对园林、农、林、牧、渔、食品、环保和医药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就业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五、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传授知识向提高技能方面转变。

2.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关键:发挥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中的作用: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第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第二要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第三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5.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评价标准。五方面是否提升:(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个性发展;(3)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5)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师能力的充分发挥。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以来一直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原则严格要求在校学生,始终坚持培养敢研究、会研究复合型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为中国生物技术行业输送了大量合格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http://www.smkx.jmsu.cn/.

[2] http://baike.baidu.com/view/24503.htm.

[3] 周俊宜,骆晓枫,颜少平,等.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3-4.

[4] 齐志广,周春江,赵宝华,等.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3):8-11.

[5] 陈晓欢,王颖颖,左云飞.虚拟实验室在分子诊断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1,(1):126-128.

[6] 张伟,姜平波,刘加斌,等.“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J].医学研究杂志,2007,(12):111-113.

[7] 余龙江,鲁明波,李为.理工医结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J].高教论坛,2010,(9):11-14.

[8] 张俊祥,周永春,程家瑜.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及态势[J].中国科技论坛,2005,(2):32-34.

[9] 王镜岩,朱圣庚,钱长法.生物化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李建武,萧能,余瑞元,等.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校园生物资源;生物教学;运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 我校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并且也引来了许多动物,这些都是生物教学上可运用的生物资源,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校园的生物资源呢?笔者通过整合学校的生物资源丰富教学的形式、拓展教学的内容,深化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陶冶学生观察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这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结合校园中的生物资源进行生物教学可使国家课程本地化、校本化,这样更能顺应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也有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校园生物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总是以单调的方式授课,那么学生肯定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单调、无聊的事情,这样难免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2] 大部分的生物课堂都把学生局限于教室内,总是如此确实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生物不同于其他学科。我们根据季节变换以及学校现有植被,适时整合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直观,这样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深刻。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所有需要知道的事物,都必须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导;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者替换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摸到、听到、闻到,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我们头脑中自然界内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这要求我们注意在教学中使用直观原则,校园中的生物资源就为生物教学提供了直观性教具。

实例一: 在讲到花的结构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校园中,领略各种花的美丽姿态,同时对各种花的结构进行识别,让学生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和教材中的桃花的结构一致,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奥秘,花的世界丰富多彩,这样后边讲解花的传粉与受精时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一些。总之,尽量让知识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解除学生上课的烦闷,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也更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更加频繁。

实例二: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植物的类群,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寻找并认识这些绿色植物,观察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和特点,并让学生对这些植物进行挂牌。尽量让教材中的知识生活化、具体化。

运用校园中的生物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的亲切感,也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的真实感,可以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和学习生物知识,并且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校园生物资源提升探究能力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真正的教育不允许死记硬背,教育是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自我学习和成长。”探究能力的提升若只靠课堂上的讲解有点生搬硬套,并且初中生在心理发展上正处于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由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成形象的思维,接着发展成抽象的思维。 [3]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观察自然现象,而且对操作具有兴趣。 [4]

除此之外,新课程强调要“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明确了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所以在平常上课过程中,只要是能利用校园生物资源的地方,教师都把学生带到校园中,让学生观察,教师结合实物进行讲解。

实例一, 在谈到《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时,学生们被安排在校园的生物园中种植被子植物,学生可以种植花生、绿豆、玉米等植物,并且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要求学生记录被子植物一生的变化,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到开花和结果,详细记录各个时期的变化。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观察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实践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实例二: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探究寻找校园中的生物材料来替代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天竺葵在海南比较缺乏,因此让学生通过探究校园中的植物代替教材中的材料,学生探究了校园中常见的三角梅、黄花醋酱草、藿香蓟、雍菜几种材料,发现三角梅不易褪色;藿香蓟淀粉分布不均匀,不好观察;黄花醋酱草叶片太小,不易进行遮光处理;而雍菜叶片足够大,比较容易褪色,并且实验效果明显。因此可以利用校园生物园中种植的雍菜来代替天竺葵。对于校园中材料的选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进行探究,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对其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5]

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园生物资源,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探究、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促进生物教学。 [6]

三、 运用校园生物资源增强热爱生命的情操

如果教师们都能充分运用校园中的生物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生物的管理中来,不但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实例一: 在七年级上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节中,我们让学生分成小组对校园中的生物进行调查,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尽可能地记录自己调查到的生物,可以记录所调查生物的形态特点、数量以及生活环境。因为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生物便可以参与这样的一次调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觉得生物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调查过程中教师会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护生物,不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认识生物并了解生物的基础上,学会热爱生命。

实例二: 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观察蚯蚓”等实验时,我们会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鼠妇、蚯蚓等生物材料,在实验前,我们都会询问:“实验过程中如何保护鼠妇、蚯蚓不受伤害?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这些实验材料?”学生都会说出自己的保护方法,并表明实验之后应该把实验材料放归大自然。这说明在接触这些实验材料过程中,他们已经从心出发去珍爱这些生命。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学生估计很难有深刻的体会。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要让学生回归自然,与校园中的生物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在与校园中生物亲密接触之后,才能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校园中的生物资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生物,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与这些生物更加亲密地接触,从而去了解生物和热爱生物,进而热爱生物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生物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当然,校园生物资源只是自然资源的一个缩影,从校园生物资源出发,可以走向更广阔的生物资源,让学生更加热爱和了解更多的生物资源,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产生珍惜和爱护海南岛生物资源的情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生物课堂效率[J].中学生物学,2014,30(4):26-28.

[3] 田奇林.基于发展学生“5C素养”的教学设计——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深度学习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8(11).

[4]郑志宏.对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心理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6):73-74.

[5] 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監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9(3):30-33.

[6] 田奇林.为核心素养和核心问题而教——基于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与深度学习的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7(7):1-9.

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农村课程资源是指农村地区所拥有的、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不同环节可利用的一切物力、人力、思想、知识和活动的总和,其具有原生态性、亲和性、离散性、地域性、待开发性等特点。农村课程资源开发需要坚持立足乡土与引进借鉴相结合、直接利用与改良提升相结合和发展校内与开发校外相结合等原则。农村课程资源开发还需要解决好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主体和策略等问题。

【关键字】 农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 原则 开发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课程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广大教育研究者对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特点、课程资源的种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方法、模式等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运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性理论作指导,结合农村各地教育的具体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方法或模式。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1.农村课程资源的内涵

目前虽然没有一个关于课程资源的公认定义,但一般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①另有观点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②借鉴以上观点,我们把农村课程资源界定为农村地区所拥有的、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不同环节可利用的一切物力、人力、思想、知识和活动的总和。

2.农村课程资源的特点

农村课程资源除了具有多样性、价值潜在性等一般课程资源所具有的共同特点③之外,相对于城市课程资源而言,还具有原生态性、亲和性、离散性、地域性、待开发性等特点。

(1)原生态性

农村课程资源的原生态性(或原始性)是针对城市中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课程资源而提出的。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不像城市中小学可以利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现代化设施作为课程资源,农村课程资源很少受到现代工业文明以及科学技术的洗礼或“修饰”,仍保有原始性或具有传统农业社会的特征。例如,农村中自然地理资源,作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天然的、未加修饰的,可以作为生物、地理等有关课程的素材。农村社会中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其内容和内涵世世代代被传承下来,保持着相对稳定。农村课程资源的这种“原生态性”,一方面对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有相当的亲切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缺乏改造提升,又容易因落后于时代而被抛弃。

(2)亲和性

农村课程资源的亲和性(或易接受性)是指农村课程资源具备一种贴近师生生活、易于被师生接受的“气质”。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文化习俗,师生耳濡目染,早已成为他们生命、生活的一部分。农村课程资源对于广大师生和家长来说,都十分熟悉,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也易于接受,只不过没有把它们提升到课程资源的高度予以认识。

(3)离散性

农村课程资源的离散性是针对城市课程资源相对集中而提出的,离散性是指农村课程资源比较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课程资源在整体上非常丰富,但具体到某一个地方的某一个学校,手到擒来的课程资源还是比较短缺。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具有课程价值的资源分布不集中;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比较分散,难以达到课程资源的共享。农村课程资源的离散分布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会造成许多不便,会加大其开发与利用的成本。

(4)地域性

课程资源的地域性指的是在不同的农村地区,课程资源的种类和特色各不相同。我国农村地区占国土面积的80%以上,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地、城市郊区与偏远地区的农村,不管是自然条件还是人文历史,地域色彩非常明显。因此,不同地区课程资源一定会有本区域的特色。

(5)待开发性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生产劳动资源,④其中有许多素材和内容可供课程教学利用,是农村地区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中许多富有课程资源价值的事物、思想、知识和活动未能进入学校的课程活动,处于潜在的、待开发的状态。

二、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广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课程自然资源、课程民间文化资源和课程生产劳动资源,但缺乏高素质的人力课程资源、现代化的物力课程资源和先进的思想和知识类课程资源。因此,农村课程资源开发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我们认为应坚持原则:

1.立足乡土与引进借鉴相结合

立足乡土,就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把具有农村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课程资源作为首选,使所选的课程资源不离本土。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本,而且可以增强课程资源的时效性。农村地区虽然在课程自然资源、课程民间文化资源和课程生产劳动资源方面比较丰富,但现代文明成果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集聚在城市,农村儿童对这类课程资源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然而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具有时代气息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必不可少,农村学校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引进一些城市课程资源还是十分必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地区可以借鉴城市中小学对现代文明成果进行开发的方式。例如,城市中有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农村学校同样可以把身边的大自然、村居民宅作为农村的科技馆和博物馆,只不过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或者提前做大量相关的查找、收集和整理等方面的工作。引进借鉴其它地区的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式,也必须立足于自身情况。

2.直接利用与改良提升相结合

农村地区有些课程资源自然天成,无须加工改造就可以直接拿来为课程教学所用。如农村学校附近的山坡草坪,可以直接用作学生校外活动的场所,进行身体锻炼或作为学生体验大自然的阵地,让他们探究自然的神秘,陶冶净化心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可以直接拿来利用,其中有许多内容需要进行改良提升,尤其是民间文化资源。民间文化中有许多内容是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产物,其中蕴涵的价值和意义与当今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在课程教学时对于此类的课程资源,要坚决予以批判和抛弃,或者作为反面教材加以利用。对于有些课程资源需要净化、改良和提升,使其富有时代教育意义。

3.发展校内与开发校外相结合

由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大部分学校没有图书馆、实验室以及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师资缺乏也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情况下,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缺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大力发展农村学校的建设,包括物力和人力两方面,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和条件是农村学校的重要任务。校内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把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放在校外这个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的资源库上,充分利用校外富有课程价值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资源。这既是考虑到农村课程资源的优势所在,也是节约课程资源开发成本的要求。另外,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农业等方面的问题,开发校外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乡土方面的教育、培养热爱农村之情、建设农村之志和锻炼农村生产生活之技是十分必要的。

三、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有效与实用——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

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服务并服从于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资源本身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并非目的,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不能为了开发而开发。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的可行性条件下,寻求合适的媒介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目标。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也不例外,但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不应该仅限于此。考虑到农村教育中一些特殊情况,农村课程资源开发要肩负起额外的一些任务,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其一,把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纳入到农村乡土知识教育之中,为农村课程资源开发赋予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所谓乡土知识教育,就是以家乡的历史、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与家乡建设直接有关的各方面问题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家乡而努力的雄心壮志,继而增进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的教育。⑤乡土知识教育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农村课程资源开发正好为其提供了素材和途径。其二,农村课程资源开发要与农村学生的前途联系起来,为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开发一些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的课程资源,从而为农村的建设培养实用性人才。例如,有些农村地区农民以种桑养蚕为主要农业生产活动,这就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素材,同时教师可以引进一些现代桑蚕种养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现代农业科学意识,为他们以后从事桑蚕业奠定一些知识基础。

2.多元参与——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人员和机构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具体包括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相关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以及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对于农村来说,缺乏教育科研机构和人员,也难得有课程专家到农村学校指导工作,所以课程资源开发的重任主要落到了广大一线的教师身上。实际上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就本该担此重任。教师不仅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从自身以及身边环境出发,捕捉各种的课程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引导并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另外,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和学生家长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学生作为课程的学习者和构建者,应当学会自觉、自发地利用可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家长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广,有其自身优势,也应当积极配合,带领孩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例如,历史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及学生家长搜集本乡、本土的文物和参观当地遗址、遗迹,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需要指出的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往往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农村不少学生家长或是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能手,或是某种水产养殖的准专家,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农村中有不少老艺人和匠人,他们身怀某种技艺,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目标,以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课程内容,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他们做一回“教师”,这样课程资源同时变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3.整合与共享——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农村地区的某些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拿来利用,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本;对于有些课程资源可以因陋就简,进行适当加工改造服务于课程的教学。一种课程资源往往具备多门课程利用的价值,例如,学校附近的山坡,就可以用作体育课程中的体育锻炼场地,也可以用于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植树绿化;既可以在艺术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生物课中用来调查动植物的种类,这样一来,可以通过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来充分利用一种课程资源;同时,农村课程资源有离散性特点,这就要求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使农村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不至于闲置和浪费。

农村有优势课程资源,也存在某些资源短缺的现象;广大农村地区的区域差异形成了许多特色课程资源;农村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力量毕竟有限,这些情况使得农村地区学校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十分必要。建立农村课程资源库,实现多所学校的联合开发,运用网络技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既可以降低课程资源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又可以丰富农村课程内容。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农村学校在逐步实现“校校通”网络工程,这就为农村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搭建了非常便捷的平台,资源共享变为可能。

注释:

①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②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5-7页.

④陈家斌.我国农村课程资源的现状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12).

⑤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第356页.

(操其周: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241000;

段兆兵: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241000)

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生物实验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都应该重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并具备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能力。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创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必备能力。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创新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生物实验教学对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上好生物实验课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多年的经验,我针对有关生物实验教学谈以下几点:

一、 实验课前的常规教育

(一) 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是对新鲜事物处于充满好奇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本来就对很多生命现象充满好奇,他们对生物实验课就显得更加感兴趣。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进入实验室,就不会听从老师指挥,而是一窝蜂似的吵闹。所以,为了有一个高效的实验课堂,教师应该在实验课前做好学生的培训工作。让学生知道生物实验室的作用以及进入生物实验室的注意事项。教师可以提前带学生进入实验室,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环境,为正式的实验课堂做好铺垫。

(二) 分小组,讲规则

根据男女学生比例和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最好男女搭配,让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分散在各组,可让其担任小组长。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每个分组实验可以让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如甲负责清点仪器,乙负责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丙负责实验后清理桌面),让学生全员参与实验,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课前还要讲好进实验室的规则,讲规则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控制学生,为教师驾驭课堂做好准备。规则要尽量细化、具体,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a. 入室即静。走进实验室要立即保持安静,并对做得好的和不好的学生进行奖惩制度。b. 迅速各就各位。按事先安排好的座位迅速入座。c. 一切听从老师指挥。入座后不能随意走动,不能随便乱动实验仪器和药品,损坏要照价赔偿,各小组的监督员负责监督。

二、 扎实备课,写好教案

(一) 扎实备课

据调查了解,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并不重视实验教学,很少把学生领到实验室,即便是去了实验室,也是无组织无纪律。原因是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还不够重视,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实验教学环节,即便有了实验教学,他们的实验备课也根本不扎实。要创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必须要把实验教学扶起来,那么实验课的备课环节至关重要!1. 个人备课。备课要备实验教学目标,备实验教学步骤,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以及实验创新设计等;2. 集体备课。俗话说: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忽视集体的力量,教师应该重视集体备课,把个人备课的方案拿到集体备课的会议上,发挥集体智慧,分享优质资源,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 写好教案

写好教案是对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实验课也不例外。据了解,我们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是,不重视实验教学,教师也没有实验教学教案,这也是造成初中生物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上课需求写出实验教学教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创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就要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师就要从扎实备课,写好教案做起。

三、 实验课前的备课工作

(一) 备学生与课前准备

初中学生最先接触的实验课就是生物实验课了,他们对生物实验课是充满期待的。上好实验课,首先要了解学生,备好学情。对于某些实验中需要的生物材料和器材,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下去让学生分工准备。比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需要的大豆种子、玉米种子完全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再比如,《观察发酵现象》这一实验,需要矿泉水瓶、酵母粉、白糖、溫开水、小气球、烧杯等,而这些材料只有烧杯可以在实验室登记使用,其他的都可以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去分工搜集。其实初中阶段有很多实验中的器材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去准备,这样既节省了实验准备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理念。

(二) 实验设计与器材准备

初中生物实验最关键的一步是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是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灵魂,所以教师要在实验设计与实验准备工作中,扎实认真、狠下功夫。比如,《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这个实验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设计:①选定实验类型:分组实验;②复习并多媒体展示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并强调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注意用刀片取材时候的安全;③教师在台前一边演示,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④指导学生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绘图;⑤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补充,再次强调整个实验的细节,加深理解和记忆。⑥整理实验桌,清理实验垃圾。另外,要上一节成功的实验课,上课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所有实验器材,并逐一检查。

四、 实验中“放飞”思想,注重创新教学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不能仅仅围绕课本进行常规的实验教学,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放飞”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个创新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自行开发,设计新实验,也可以针对教材中实验设计的缺陷和不足,对教材实验设计进行大胆的改进。

比如,《观察鸡卵的结构》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观察鸡卵,认识鸡卵的结构特点;了解鸡卵各个结构的功能。教材中用生鸡卵作为生物材料,按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去观察鸡卵,虽然可以观察鸡卵的大多结构,但实验还是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该设计缺少实验的对比性,内外卵壳膜、卵黄膜、胚盘等结构观察起来不明显;如果用一个煮熟的鸡卵作为对照,把生鸡卵和熟鸡卵分别打开去对照观察,我们会发现鸡卵各结构更加清晰,而且还能有效加强学生对鸡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实验设计就会更加完美。再比如,《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这个实验中,教材选取的生物材料是植物幼苗,实验中要求分别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和等量的清水作为外界溶液,然后把两株一样大小的植物幼苗分别插入食盐溶液和清水中,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再去观察现象。做过这个实验的老师一定会发现教材对此实验的设计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①生物材料选取的缺陷。取材难度大,这节课在安排时间上已经进入冬季,北方地区学校取材有困难。②溶液浓度的要求不合理。教材为什么非要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高于这个浓度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③放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除了浪费时间,毫无意义;实验改进的具体措施:①选取白萝卜为生物材料。白萝卜全国各地每个季节都有,取材更加容易,白萝卜为生物的根,而且白萝卜的含水量丰富,含水量越丰富,实验现象越明显,耗时也更短。②食盐溶液浓度改为浓盐水。浓度越高实验现象越明显,耗时也更短。③不用放在光下照射,两到三分钟后直接观察实验现象。改进以后的实验原理和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原理完全一样,教师的实验设计思维千万不能被教材实验设计方案“绑架”,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放飞思想,勇于创新!只要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就会有很多创新实验的诞生,也会发现教材中有很多实验还可以改进。

五、 巧用多媒体资源

初中生物还有很多实验,真正能去实验室做的不到实验总数的三分之一。很多实验由于生物取材的困难、地域的差异、时间的紧迫、学校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不具有操作性,或者说操作起来十分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多媒体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有些实验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录制视频,还有些实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下载实验视频,另外,教师还可以学做微课,把微课程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也非常好。比如,观察《心脏的结构》这个实验,需要解剖心脏,由于经费、时间等问题,经常不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可以下载实验视频或者自己录制视频,制作实验微课或者用PPT直接展示心脏结构。这样,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就不会觉得生物实验枯燥无味了。同时还可以增加实验课的教学容量,丰富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再次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六、 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实验,这是对初中生物实验课的一个补充和拓展,它属于开放性的实验,这种实验更能放飞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实验创新。也可以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科学探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设计实验,教师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一定的提示,根据老师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就不会感觉迷茫了。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分享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也是我们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生豆芽菜这一例子,抛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生豆芽的时候对环境温度有没有要求?对水分有没有要求?对空气有没有要求?生豆芽菜需不需要土壤?需不需要温度?),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就自然而然有了实验设计的思路,然后安排在课外进行实验,尽量安排在周末,在课堂上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现象,并对做得好的学生和小组给予表扬,对没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学生和小组,鼓励让他们重复实验的次数,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初中生物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必须正常开展,它是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一名初中生物教師必须要重视起来!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是一个初中生物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创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简介:张东星,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

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饲料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饲料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基础专业课程。为响应教育部打造“金课”的号召,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同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饲料生物技术;课程改革;翻转课堂;金课

Key words Feed biotechnology;Curriculum reform;Flipped classroom;Golden class

基金项目 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19131)。

作者简介 孙加节(1984—),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生化与营养研究。*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生化与营养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0-28

随着生物技术和饲料产业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上的应用研究日益深入[1],饲料生物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饲料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崭新学科分支应运而生。一般而言,饲料生物技术是以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研究和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2]。饲料生物技术课程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为配合学分制改革,强化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2012年被列入动物科学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涵盖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及酶工程等学科理论与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包括饲料技术的基本理论、新工艺、新方法、新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该课程涉及面广,理论结合应用性强,内容更新快,若在教学过程中继续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使课程内容与产业脱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脱节,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氛围[3-4]。饲料生物技术课程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案例,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翻转课堂”与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 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1.1 更新教学内容、规划课程体系,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教学模块化 根据饲料行业现状,对接市场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形成案例,更新补充新知识[5]。目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6个模块,包括绪论、酶制剂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粗饲料资源开发、发酵技术与产品(单细胞蛋白)在饲料中的应用、植物提取物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抗生素替代与饲料资源开发进展,其中绪论2个学时,其他每个模块包括教学导学2学时、小组讨论2学时、课堂讨论与答疑2学时三部分,每个模块共计6个学时,加上课程绪论2个学时,课程共计32学时。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中,该课程从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和创新训练3个方面,在“基础、前沿、综合设计、研究创新”4个层面上规划教学体系,实现课程模块化和多元化。同时,在每个教学模块,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切题的思政元素,课程模块及思政点见表1。

1.2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搭建课程网站和构建课程网络框架,丰富与课程相关的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资料库等课程资源,紧跟饲料行业发展步伐,每年更新網络教学平台内容,确保网站资源每年更新30%以上,完善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各类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教学动态、教学课件以及教学录像等在网上开放,创建课程教学互动交流平台等,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与校间共享,使精品课程充分发挥了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1.3 突出课堂讨论、学生互动参与,实现启发式的翻转教学模式 运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课后布置讨论性或拓展学习课题,学生课后查阅文献、课堂讨论并自己讲解,教师点评并进行重点难点解析,以互动式、设问式、讨论式、翻转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6]。

1.4 强化现场教学、跟踪教学和连续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练合一”的教学活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教学活动结束后,采取学生自由选题申请、教师联系安排对接企业的方式,把学生派驻下去进行实践教学,教师现场对各生产环节和工艺流程进行系统讲解,通过这种“教-学-练”相融合的连续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开发、技术流程、企业运作、管理模式以及工作环境,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做到课程教学与专业实习或毕业设计同步。

1.5 智慧教学工具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采用雨课堂作为教学辅助管理工具[7],课前发布预习讲义、课程PPT和课前思考题等,设置预习时间节点,掌握学生知识储备和预习效果;课堂通过PPT共享、弹屏与签到功能,实现线下实体课堂的师生互动;课后通过PPT回放、在线互动,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8]。

1.6 采用教学过程考核,实行多样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将培养学生素质贯穿整个考核评价过程,制定适合课程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考察与课程期终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9]。考核评价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平时考勤10%、文献综述与总结20%、专题讨论(PPT)20%、理论考试50%。让学生积极归纳总结,以PPT和多媒体讲解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拓宽对问题的了解和看法。学生针对课堂讨论,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反思自己,同时在互动中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提高教学质量。

2 课程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

该课程以“教师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小组课堂讲解-课外实践”为主线,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业和课堂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教室、实验室和基地三地联合。以2016级温氏班小班教學为例,构建翻转课堂,将课程模块化,并由教师导学、小组讨论、课堂讨论3个环节组成,实现了对分课堂。一般而言,各模块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大板块,以发酵技术与产品在饲料中的应用为例:①教师导学。主要讲授单细胞蛋白饲料的概念、原料来源、发酵微生物种类、生产工艺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单细胞蛋白研究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②学生小组讨论。导学后通过雨课堂布置讨论性和拓展性课题,学生与教师或同学之间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QQ等专业推送平台,将各自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料或者课程相关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通过约定的网络平台发布,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自由组成3~5人的学习协作小组,对发布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准备。各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向教师和组员反馈学习效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进行进一步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依据反馈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并补充遗漏点,最终进行选题和成果展示准备。③课堂讨论。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个体间的协作,从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试验设计、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交流和评价打分,每组15 min,10 min PPT讲解、5 min答疑。在课堂讨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答疑、解惑、引导、鼓励为主,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进而深化学习效果,实现课程理论知识的内化。④课外实践。结合教师研究团队科研项目,学生通过室内实验,测定和分析酱油渣、酒糟、凉茶渣等的基本营养成分,探究和认识生物饲料的发酵原理以及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比不同发酵菌种、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发酵佐剂添加等对发酵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预估生产成本以及饲喂效果等。

此次整个温氏教学班共计26人选修,分为6个讨论小组,针对模块四,各小组分别以“在饲料中应用的酵母菌种类和营养特点”“酱香型茅台酒糟饲料化应用初步方案设计”“贵州茅台酒糟肉牛饲料化应用方案”“酱油渣开发育肥猪饲料设计方案”“酱油渣开发方案”“酵母菌在饲料中应用进展”为题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总体来看,采用教师导学、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进步显著;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学生参与感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综合评价良好,真正让学生“活起来”。调查显示,对饲料生物技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表示满意的学生有23人,占全部学生数的88.46%,其中特别满意的学生占26.92%(图1);认为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提升的学生占96.15%,认为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的学生占76.92%(图2)。

同时,课程与科研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饲料生物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学生解决科学难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模块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酱油渣发酵饲料的工艺设计”“凉茶渣生物饲料应用方案研究”等,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开发、技术流程以及工作环境等,做到理论教学与科研及实践教学同步。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以现代生物技术的优势为切入点,体现以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畜牧业的新农科建设,培养学生用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知识来提升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意识,实践过程中培养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动科精神和专业情怀,端正学生的价值导向,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专研精神。

由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学习难度不断升级,考核标准不断提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从严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后学生的资料检索能力、动手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创新能力、材料撰写能力等各项素质均有所提升,基本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需求。调研结果显示,饲料生物技术课程改革后,认为学习任务加重1倍以上的学生占69.2%,加重1倍以下的学生占26.9%(图3),真正让学生“忙起来”。2016级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考研率达53.1%,位居全校第一,其中温氏教学班考研率为86%,效果显著。

3 小结

在新动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一门畜牧学特色金课是一个重要话题。对照金课标准,课程体现了以“两性一度”理念加强课程顶层设计,在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方面进行专门设计。高阶性方面,教师深入剖析饲料行业热点问题,广泛拓展理论知识,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尤其重视过程考核。创新性方面,建立开放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课程内容与科研融合、与产业融合、与思政相融合。挑战度方面,教师备课充分,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认知3个方面精心设计,在各个教学环节,严格要求,不断提升难度,以期学生能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熟悉行业背景,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突破教学时数和教学空间的束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该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尚未建立线上、线下联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今后将重点建设线上教学方式;②考核测评方法复杂,难度升级,学生短期可能不适应;③教学团队对信息化时代新技术的运用存在不足,目前仅限于雨课堂和教育在线等少数平台,缺乏微课、慕课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实践。课程团队将继续投入建设,吸取学习者的建议,为课程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为其他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10]。

参考文献

[1] 冷静,杨舒黎,鲁琼芬,等.饲料生物工程课程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98-100.

[2] 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任杰,司政.新工科背景下《水工建筑物》“金课”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0(4):70-71.

[4] 谢一锋.羌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公体课的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75-77.

[5] 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6):1-5.

[6] 齐惠云.运用启发式教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398,404.

[7] 王秀珍,王粉梅,裴斌.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8(4):139-142.

[8] 黄业伟,向泽敏.“雨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7):261-262,265.

[9] 杨瀚涛.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J].科技视界,2015(24):89,78.

[10] 张亚妮,左其生,吴信生,等.《动物遗传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体系[J].家畜生态学报,2019,40(12):94-96.

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学习生物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地球以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特性和活动规律等。而如何将这些知识简洁高效的传递给学生,如何扮演好当今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是新手教师首先要定义与思索的问题。本文就将讨论新手教师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有效备课。

【关键词】新手教师  初中生物  有效备课

生物学科作为初中课程的一门必修学科,在应试教育和中考压力下却有些被忽视。这种现状对新任初中生物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教好书”,如何“备好课”是大多数新任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而实际上,这两者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要想“教好书”必须“备好课”。新任教师作为初入教育行业的工作者,有着迫切想拿出教学成果证明自己的渴望和踏实肯干的劲头,这是好的表现,但要切忌不可盲目追求教学成绩,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迈进,只有迈好了第一步“有效备课”,才可能有后面显著的教学成效。本文就将从精心备教材、认真备学生、创新备教法三个方面对本文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精心备教材

尽管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倡的是学生主体发展与能动性的发挥,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状就是:初中生物本该作为一门必修课存在,但在求学压力的膨胀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生物已被认为是一门所谓的“副科”。不仅许多家长与学生有这种心态,连在校的任教老师都或多或少的存有这种想法,这显然是致命的错误。尤其是新任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摆正教材应有的位置。要记住教师充分的“备教材”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习和巩固书本知识,作为师者,要想将知识高效传递给孩子们,必须做到“心中有墨”,将教材牢记于心。

在这里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在备教材时不仅要做到对课内教材熟记于心,还要同时兼顾课外延伸教材的备案工作。比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讲授生物与生物圈这一章节时,教师不仅要备好学科教材,还要结合教师参考书、查阅生物与生物圈的课外阅读书物等精心设计好授课教案。要让生物课堂变得有趣而充满知识性,要让具有能动性的孩子们“主动”的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当然,要做到精心备好教材还需要新任教师要紧跟新课标的制定变化趋势,结合新课程标准研读初中生物教材,思索新的教育方向。在改革背景下,教师还必须注意新旧课程的衔接问题,只有读懂了旧教材与新课本二者的变化,才能明白现代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所在,新任教师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出发与奋斗。

二、认真备学生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生物教學课,必须清楚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自己教学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这一点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都是受用的,而生物学科凭借它本身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备学生”的重要性尤为凸显。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备学生”中认为自己已熟知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无非是好学好动,有点逆反心理之类的。这样的“备学生”显然是粗制滥造的。

“备学生”对任教老师来说,是一项精致细心的工作。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备学生”工作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光做好基本的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每个班级都是不同的集体,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的“备学生”,不仅要做到掌握全班学生的大体情况,对生物学科的爱好和响应程度。还可以私下询问学生与其交谈,了解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喜欢什么方式组成的生物教学课堂,以及对任教老师的期望等。教师这时要紧抓学生心理规律,提前了解班级里哪些学生喜欢植物,班级里有哪些隐藏的“植物科学家”,比如教师发现某学生对“被子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在讲授新课时让他先列举出有哪些被子植物,我们身边的被子植物有哪些等,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记忆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种,记住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相比在于它有真正的花等知识。

此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爱好兴趣做出积极调整,制定符合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智慧课堂。而这些设想的实现都必须依赖于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在授课前要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绝对的了解与认知。只有把握住了教材的精髓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方向,教师教授知识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人性化与智能化。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合作下,新任教师的课堂才会变的轻松与愉快。教师才能完整的上好一堂生物教学课,也才能在面对学生突然提问质疑或课堂突发情况中表现出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机智”,在学生面前做一名学识与能力并存的理想型教师。这样的备学生工作才是认真踏实、值得学习的。

三、创新备教法

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作为新任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学习观更要紧跟时代和教育前进的步伐。新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延续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以图应付了事。这样是不利于新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当今教育下的新任教师要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自己武装起来,将对自我的学习与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化作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入到教育事业中。尤其是面对生物这样贴近学生现实与人类生活的学科,教师更不能一味地进行单向知识传递。这不仅不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也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新手教师在教授人类发展与胎儿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脐带、胎盘及物质交换装置,配合教师上课讲授新知识时使用。在教授“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下去搜集自己与父母的血型爱好、遗传的长相性格等的资料。还可以在授完课有多余时间的情况下特邀学生父母一起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不仅使教师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学生,也让孩子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中增进他们的感情。新任教师也在这样的课堂中获得了学生的肯定与家长的认可。当然我们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创新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新任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追求新意,但决不能脱离教学实际,一定要做到根据实际制定可行的创意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新手教师在任教时有很多的准备工作需要完善。对于如何备好自己的一堂生物课,远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新教师只有以积极踏实的备课姿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才能为教育行业增添更多的活力与新鲜血液。

上一篇: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管理论文范文